CN211956065U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6065U
CN211956065U CN202020192745.3U CN202020192745U CN211956065U CN 211956065 U CN211956065 U CN 211956065U CN 202020192745 U CN202020192745 U CN 202020192745U CN 211956065 U CN211956065 U CN 211956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liquid crystal
film
index 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27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工藤幸博
宫山隆
三好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eoma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eoma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eoma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6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60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02F2201/503Arrangements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to shock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2Antistatic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5Function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depend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涉及液晶显示装置。使遮光膜的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以层叠膜与透明导电膜及相对基板接触的方式在透明导电膜和相对基板之间设置有层叠膜。层叠膜包含低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低折射率层(13c)、高折射率层(13d)。在从透明导电膜朝向相对基板的方向上,以按低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低折射率层(13c)及高折射率层(13d)的顺序存在的方式设置这些层。低折射率层(13a)及低折射率层(13c)均由材料(Ma)构成。材料(Ma)的光折射率落在1.4至1.6的范围内。高折射率层(13b)及高折射率层(13d)均由材料(Mb)构成。材料(Mb)的光折射率落在1.9至2.1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如下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将设置有具有开口的遮光膜的透明保护部件经由透明粘接材料粘贴于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的前表面。
背景技术
在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中,电压是以与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施加的。具有该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阵列基板及相对基板。阵列基板也称为 TFT基板。
在阵列基板设置有电极及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驱动元件。在相对基板设置有彩色滤光片等。相对基板也称为彩色滤光片 (CF)基板。此外,在相对基板没有设置电极。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来自相对基板侧的外部电场(静电)的侵入、相对基板的表面的充电等,在液晶面板的显示中产生不良情况。
因此,为了应对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现有的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对来自相对基板侧的外部电场的侵入进行抑制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在存在于相对基板的显示面侧的玻璃的表面形成有ITO(Indium Tin Oxide)膜。相对基板的显示面侧是相对基板中的阵列基板侧的相反侧。ITO膜在功能上称为“透明导电膜”。此外,ITO膜设置于相对基板中的与配置彩色滤光片的面相反侧的背面侧。因此,ITO膜也称为“背面ITO”。
此外,在背面ITO的上表面设置偏光板。另外,在背面ITO之下存在相对基板即玻璃。在该结构中,由于偏光板的折射率、背面 ITO的折射率、及相对基板即玻璃的折射率的差异而产生界面反射。因此,存在液晶面板的反射率变高这样的问题。
作为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想到偏光板和背面ITO的界面处的反射、背面ITO和相对基板即玻璃的界面处的反射等。由于这些反射因素,具有背面ITO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率为不具有背面ITO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率的约2倍的反射率。
另外,近年来,例如,在室外设置用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需要保护液晶面板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等损害。因此,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前表面(显示面)侧设置透明的保护板。该保护板由树脂、玻璃等构成。此外,该保护板也称为“透明保护部件”或“罩玻璃”。
此外,在保护板和液晶面板之间存在空气层的状况下,会产生如下现象。该现象是指从液晶显示装置的前表面侧入射的外部光被保护板的表面及背面、液晶面板的前表面反射这样的现象。由于该现象的产生,会产生液晶面板的显示的辨识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因此,室外用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如下结构。该结构是指例如在保护板和液晶面板之间填充透明的树脂的结构。另外,该结构是指例如通过透明粘接材料将保护板和液晶面板粘合的结构。透明粘接材料例如是树脂制的光透过性粘接片材。
此外,通过使用了黑色的油墨的印刷,在保护板的周缘部形成图案(下面,也称为“黑图案”或“黑框印刷”)。黑图案为遮光膜。黑图案具有开口。该黑图案的形状为闭环状(框状)。黑图案是与具有各种规格的保护板对应地形成的。
黑图案例如是为了降低显示装置的前表面处的外部光的反射、防止辨识性的恶化而形成的。另外,黑图案例如是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壳体、框体、显示面板等的设计性而形成的。
此外,在俯视观察时,在黑图案的开口内存在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下面,将黑图案(遮光膜)的开口的轮廓也称为“开口轮廓”。另外,下面,将在俯视观察液晶显示装置时存在黑图案的区域也称为“黑图案区域”。
在具有设置有黑图案的保护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除了与前述空气层的存在相伴的反射的问题之外,还存在如下问题。该问题是指在辨识出黑图案的开口轮廓(边界)的情况下设计性降低这样的问题。对黑图案的开口轮廓进行辨识例如是由于黑图案区域的反射率和液晶面板的反射率的差异等,通过黑色的浓度的不同进行辨识而实现的。此外,液晶面板的反射率例如是指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反射率或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周边部的反射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的共同申请人之一申请了专利文献 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应于与各结构的组合,优化背面ITO的膜厚度的结构(下面,也称为“关联结构A”)。
在关联结构A中,公开了使透明导电膜即背面ITO的膜厚度比较薄的结构或使背面ITO的膜厚度比较厚的结构。具体而言,使背面ITO的膜厚度落在25nm至40nm的范围内或120nm至160nm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液晶面板的反射率。
与在某种程度上液晶面板的反射率变低相伴,遮光膜即黑图案的开口处的液晶面板的反射受到抑制。由此,在某种程度上黑图案的黑色的浓度与液晶面板所示出的黑色的浓度之差变小。因此,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遮光膜即黑图案的开口轮廓被辨识出这一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本申请的另一共同申请人申请了应对设置有背面ITO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其它课题的专利文献2。该其它课题是指在相对基板的表面产生损伤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不易辨识出在相对基板的表面产生的损伤的结构(下面,也称为“关联结构B”)。在关联结构B中,在背面ITO(透明导电膜)的下层设置将折射率的关系优化后的2层的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811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14086号公报
此外,根据具有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环境,要求遮光膜的开口的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在关联结构A、 B中,不能够满足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遮光膜的开口的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其具有辨识侧的面即显示面;以及透明保护部件,其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显示面,所述液晶面板包含:阵列基板;以及相对基板,其是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的辨识侧的基板,通过所述相对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而夹持液晶层,所述相对基板具有辨识侧的面即外侧表面,所述液晶面板还包含:层叠膜,其设置于所述相对基板的所述外侧表面之上;以及透明导电膜,其设置于所述层叠膜之上,所述透明导电膜存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显示面侧,在所述液晶面板处,显示影像的显示区域存在于该液晶面板的所述显示面侧,在所述透明保护部件中的将所述显示面覆盖的面的周缘部,设置有具有开口的遮光膜,所述透明保护部件经由透明粘接材料粘贴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显示面,在俯视观察时,所述透明导电膜覆盖所述显示区域,在俯视观察时,所述透明导电膜与在所述透明保护部件处设置的所述遮光膜的所述开口的轮廓重叠,所述开口构成为外部光能够经由该开口到达所述显示区域,作为所述透明导电膜的下层的所述层叠膜包含:第1低折射率层,其由光的折射率落在 1.4至1.6的范围内的第1材料构成;第1高折射率层,其由光的折射率落在1.9至2.1的范围内的第2材料构成;第2低折射率层,其由所述第1材料构成;以及第2高折射率层,其由所述第2材料构成,在从所述透明导电膜朝向所述相对基板的方向上,以按所述第1低折射率层、所述第1高折射率层、所述第2低折射率层及所述第2高折射率层的顺序存在的方式,设置该第1低折射率层、该第1高折射率层、该第2低折射率层及该第2高折射率层。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其具有显示面;以及透明保护部件,其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显示面。所述液晶面板包含:层叠膜,其设置于所述相对基板的外侧表面之上;以及透明导电膜,其设置于所述层叠膜之上。即,以所述层叠膜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及所述相对基板接触的方式,在该透明导电膜和该相对基板之间设置有该层叠膜。
在所述透明保护部件中的将所述显示面覆盖的面的周缘部设置有具有开口的遮光膜。所述开口构成为外部光能够经由该开口到达所述显示区域。
另外,所述层叠膜包含第1低折射率层、第1高折射率层、第2 低折射率层、第2高折射率层。在从所述透明导电膜朝向所述相对基板的方向上,以按所述第1低折射率层、所述第1高折射率层、所述第2低折射率层及所述第2高折射率层的顺序存在的方式,设置该第 1低折射率层、该第1高折射率层、该第2低折射率层及该第2高折射率层。
另外,所述第1低折射率层及所述第2低折射率层的每一者由第1材料构成。第1材料的光的折射率落在1.4至1.6的范围内。所述第1高折射率层及所述第2高折射率层的每一者由第2材料构成。第2材料的光的折射率落在1.9至2.1的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们通过实验确认出具有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使遮光膜的开口的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由此,通过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上述结构,得到能够使遮光膜的开口的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这样的特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沿图1的A1-A2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简略地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遮光膜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主要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层叠膜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中的表的图。
图6是概念性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辨识性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研究例中的表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及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的图形。
图9是表示近似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及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的图形。
图10是表示近似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及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的图形。
图11是表示近似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及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的图形。
图12是表示近似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及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的图形。
图13是表示近似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及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的图形。
标号的说明
3遮光膜,3a开口,5液晶面板,5a显示区域,7透明导电膜,8相对基板,13层叠膜,13a、13c低折射率层,13b、13d高折射率层,21透明保护部件,100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附图中,对相同的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标注了相同标号的各结构要素的名称及功能相同。因此,有时省略关于标注了相同标号的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的详细说明。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各结构要素的尺寸、材质、形状、该各结构要素的相对配置等也可以根据装置的结构、各种条件等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各图中的各结构要素的尺寸有时与实际的尺寸不同。
<实施方式1>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分解斜视图。在图1中概略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在图1中,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彼此正交。后面的图所示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也彼此正交。下面,将包含X方向、该X方向的相反方向(-X方向)的方向也称为“X轴方向”。另外,下面,将包含Y方向、该Y方向的相反方向(-Y方向)的方向也称为“Y轴方向”。另外,下面,将包含Z方向、该Z方向的相反方向(-Z方向)的方向也称为“Z轴方向”。
另外,下面,将包含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平面也称为“XY 面”。另外,下面,将包含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平面也称为“XZ 面”。另外,下面,将包含Y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平面也称为“YZ 面”。
图2是沿图1的A1-A2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剖视图。参照图1及图2,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透明保护部件21、透明粘接材料 2、遮光膜3、粘接材料4、液晶面板5、框体11及背光单元12。
框体11对液晶面板5及背光单元12进行收容。背光单元12朝向液晶面板5射出光。
液晶面板5是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液晶面板5使用从背光单元12射出的光,对影像进行显示。液晶面板5包含阵列基板9、相对基板8、偏光板6、10、透明导电膜7、层叠膜13。
阵列基板9及相对基板8的每一者具有透光性。阵列基板9及相对基板8的每一者例如是玻璃基板。相对基板8是辨识侧的基板。相对基板8与阵列基板9相对。相对基板8具有外侧表面8a及内侧表面8b。外侧表面8a为辨识侧的面。通过相对基板8的内侧表面8b 和阵列基板9而夹持液晶层(未图示)。
偏光板10粘贴于阵列基板9的外侧表面。阵列基板9的外侧表面是指该阵列基板9中的与液晶层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偏光板6 粘贴于透明导电膜7的外侧表面。透明导电膜7的外侧表面是指透明导电膜7中的与相对基板8侧的面相反侧的面。
在阵列基板9的内侧表面形成有包含TFT的多个像素的电路部。阵列基板9的内侧表面是指该阵列基板9中的与液晶层(未图示)接触的面。另一方面,在相对基板8的内侧表面8b形成有彩色滤光片及遮光膜(黑矩阵:BM)等。
另外,在相对基板8的外侧表面8a之上设置有层叠膜13。对于层叠膜13的结构,在后面进行叙述。
在层叠膜13之上设置有透明导电膜7。即,层叠膜13被透明导电膜7及相对基板8的外侧表面8a夹着。透明导电膜7具有透光性。另外,透明导电膜7具有对外部电场的侵入进行抑制的功能。
另外,液晶面板5具有显示面5s。显示面5s为辨识侧的面。显示面5s为偏光板6的上表面。此外,透明导电膜7存在于液晶面板 5的显示面5s侧。
下面,在液晶面板5处,将对影像进行显示的区域也称为“显示区域5a”。此外,显示区域5a也称为“显示区”。显示区域5a 存在于液晶面板5的显示面5s侧。具体而言,显示区域5a存在于相对基板8的外侧表面8a。
在俯视观察(XY面)时,透明导电膜7覆盖相对基板8的外侧表面8a整体。即,在俯视观察时,透明导电膜7覆盖存在于相对基板8的外侧表面8a处的显示区域5a。此外,在俯视观察时,只要透明导电膜7至少覆盖相对基板8的显示区域5a即可,该透明导电膜 7也可以覆盖外侧表面8a整体。
另外,透明导电膜7通过导电性部件与接地电位连接。即,透明导电膜7接地。该导电性部件例如为导电性膏、导电性带等。下面,将在俯视观察时,液晶面板5中的显示区域5a之外的区域也称为“边框区域”或“非显示区域”。导电性部件设置于边框区域。
在俯视观察时,透明保护部件21覆盖液晶面板5的显示面5s。透明保护部件21的形状为板状。透明保护部件21具有透光性。透明保护部件21具有外侧表面21a及内侧表面21b。外侧表面21a为辨识侧的面。外侧表面21a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前表面)。
此外,也可以对透明保护部件21的外侧表面21a实施AR处理 (防反射处理)。内侧表面21b为透明保护部件21中的覆盖显示面 5s的面。在透明保护部件21的内侧表面21b的周缘部设置有遮光膜 3。
遮光膜3是用于使得不会从液晶面板5的显示区域5a的外侧辨识到来自背光单元12的出射光的膜。另外,遮光膜3还是用于使得不会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外侧表面21a)侧辨识到从相对基板8的周缘部泄漏的光的膜。
图3是简略地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遮光膜3的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在图3中还示出在俯视观察时,存在于后述的开口3a内的显示区域5a。遮光膜3具有不使光通过的性质。即,遮光膜3不具有透光性。遮光膜3的颜色为黑色。遮光膜3例如由黑色的油墨构成。遮光膜3具有开口3a。俯视观察时的遮光膜3的形状为闭环状(边框状)。
参照图2及图3,俯视观察时的开口3a的大小比俯视观察时的偏光板6的大小稍小。此外,俯视观察时的开口3a的大小也可以与俯视观察时的偏光板6的大小相同。
另外,开口3a构成为外部光能够经由该开口3a到达显示区域 5a。即,开口3a构成为能够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外侧表面21a侧 (辨识侧)对显示区域5a进行辨识。俯视观察时的开口3a的大小与俯视观察时的显示区域5a的大小相同或等同。另外,俯视观察时的开口3a的轮廓的形状为矩形。下面,将遮光膜3(黑图案)的开口 3a的轮廓也称为“开口轮廓”。
遮光膜3例如是通过将黑色的油墨印刷于透明保护部件21的内侧表面21b而形成的。下面,将遮光膜3也称为“黑图案”或“黑框印刷”。另外,下面,将在俯视观察液晶显示装置100时存在黑图案 (遮光膜3)的区域也称为“黑图案区域”。
黑图案区域为俯视观察时的透明保护部件21的周缘部的区域。此外,在俯视观察时,在开口3a内存在显示区域5a。下面,将在俯视观察时,存在于开口3a内的显示区域5a也称为“开口内显示区域”。
在液晶面板5的相对基板8中的显示区域5a的周边部设置有作为遮光膜的黑矩阵。该黑矩阵具有开口。相对基板8的该黑矩阵的开口是以决定显示区域5a的外形的方式构成的。
如上所述,开口3a的大小与显示区域5a的大小相同或等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3a的大小比相对基板8的黑矩阵的开口的大小稍大。因此,开口3a的大小比显示区域5a的大小稍大。
下面,对其原因进行叙述。液晶面板5与设置遮光膜3的透明保护部件21的对位精度比较低。因此,开口3a的大小大多以上述方式设定,使得显示区域5a的大小、开口轮廓的位置等不由于对位的偏移而变动。
此外,有时应用在显示区域5a的周边部设置哑像素区域的结构。哑像素区域是始终对黑色进行显示的区域。在该结构中,俯视观察时的开口轮廓的位置设定于哑像素区域内。因此,在该结构中,开口 3a的大小也比显示区域5a的大小稍大。开口轮廓相当于遮光膜3与显示区域5a的周边部的边界。
此外,开口3a的大小也可以与显示区域5a的大小相同。在该情况下,开口轮廓相当于遮光膜3与显示区域5a的边界。
相对基板8的外侧表面8a的周缘部与遮光膜3相对。如上所述,在俯视观察时,透明导电膜7覆盖相对基板8的外侧表面8a整体。因此,在俯视观察时,透明导电膜7还覆盖相对基板8的外侧表面 8a中的与遮光膜3相对的区域(周缘部)。
此外,在俯视观察时,在透明保护部件21设置的遮光膜3的开口3a的轮廓(开口轮廓)与透明导电膜7重叠。即,在俯视观察时,透明导电膜7与遮光膜3的开口3a的轮廓(开口轮廓)重叠。
另外,透明保护部件21经由透明粘接材料2粘贴于液晶面板5 的显示面5s(偏光板6)。透明粘接材料2为透明的粘接部件,详情在后面进行叙述。
另外,透明保护部件21的内侧表面21b的周缘部(遮光膜3) 也通过闭环状(边框状)的粘接材料4粘贴于框体11。由此,透明保护部件21也固定于框体11。
此外,透明粘接材料2的大小也可以是与透明保护部件21的大小相同程度的大小。在该情况下,能够仅通过透明粘接材料2将透明保护部件21固定于液晶面板5的显示面5s及框体11。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粘接材料4。
此外,需要对在透明保护部件21和液晶面板5之间形成空气层进行抑制。因此,作为构成透明粘接材料2的材料,例如,选择注入树脂、光透过性粘接片材等树脂层。
透明粘接材料2例如是粘接片材。此外,透明粘接材料2例如也可以是由玻璃基板、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构成的透明树脂基板等。透明粘接材料2具有透光性。
透明粘接材料2的光的折射率与透明保护部件21的光的折射率相同或等同。此外,透明粘接材料2及透明保护部件21也可以构成为透明粘接材料2及透明保护部件21这两者的折射率之差为折射率大者的折射率的30%以内。另外,透明粘接材料2的光的折射率与偏光板6的光的折射率相同或等同。
此外,也可以在透明粘接材料2和偏光板6之间设置折射率匹配层。折射率匹配层是由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构成的层叠膜。即,透明粘接材料2也可以经由折射率匹配层粘贴于偏光板6。
此外,液晶显示装置100也可以具有在透明保护部件21和液晶面板5之间配置有触摸面板的结构。
(特征性结构)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结构(下面,也称为“特征结构X”) 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是比较薄的膜厚度。具体而言,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落在10nm至30nm的范围内。透明导电膜7是通过溅射法形成的溅射膜(具体而言是ITO膜)。这里,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平均膜厚度25nm及波动范围±10%的条件形成透明导电膜7。
另外,作为透明导电膜7,例如,在选择非晶状态的ITO膜(也称为非晶ITO膜)的情况下,该透明导电膜7的薄层电阻落在100 Ω/□至300Ω/□的范围内。此外,通过对进行溅射时的成膜温度(基板温度)进行调整,从而对膜质、电阻率等进行调整,以使得得到的透明导电膜7的薄层电阻落在上述值的范围内。
另外,在重视耐ESD的效果,而且需要薄层电阻低的透明导电膜7的情况下,作为透明导电膜7,也可以选择结晶性的ITO膜(也称为结晶性ITO膜)。结晶性ITO膜例如是通过将成膜温度设定得比较高而得到的。另外,结晶性ITO膜例如是通过对非晶ITO膜进行追加退火而得到的。
作为透明导电膜7,在选择结晶性ITO膜的情况下,该透明导电膜7的薄层电阻落在50Ω/□至100Ω/□的范围内。但是,在作为透明导电膜7,选择结晶性ITO膜的情况下,由于液晶材料的温度耐性,产生需要在形成液晶层前形成透明导电膜7这样的工艺上的限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层叠膜13与透明导电膜7及相对基板8接触的方式,在透明导电膜7和相对基板8之间设置有层叠膜 13。即,层叠膜13为透明导电膜7的下层。层叠膜13是用于对液晶面板5处的反射充分地进行抑制的防反射层。层叠膜13具有透光性。
图4是主要表示透明导电膜7的下层即层叠膜13的结构的剖视图。为了得到前述特有的效果,层叠膜13构成为低折射率层及高折射率层交替地设置。即,层叠膜13被多层化。作为一个例子,层叠膜13由4个层构成。
参照图4,层叠膜13包含低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低折射率层13c、高折射率层13d。低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低折射率层13c及高折射率层13d的每一者具有透光性。
在从透明导电膜7朝向相对基板8的方向上,以按低折射率层 13a、高折射率层13b、低折射率层13c及高折射率层13d的顺序存在的方式,设置该低折射率层13a、该高折射率层13b、该低折射率层13c及该高折射率层13d。
即,透明导电膜7设置于低折射率层13a之上。低折射率层13a 设置于高折射率层13b之上。高折射率层13b设置于低折射率层13c 之上。低折射率层13c设置于高折射率层13d之上。
下面,将构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也称为“材料Ma”。材料Ma 为透明的材料。另外,下面,将光的折射率也称为“光折射率”或“折射率”。该光是大致可见光范围的光。
材料Ma的光折射率落在1.4至1.6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的材料Ma的折射率与玻璃基板的折射率相同或等同。材料Ma例如为二氧化硅(SiO2)。下面,将由二氧化硅构成的膜也称为“二氧化硅膜”或“SiO2膜”。
另外,二氧化硅膜是折射率的波长依赖性小的膜。因此,能够在宽的波长区域,平均地使反射率平坦地降低。
下面,将构成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也称为“材料Mb”。材料Mb 为透明的材料。材料Mb的光折射率落在1.9至2.1的范围内。材料 Mb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膜7的折射率相同或等同。另外,材料Mb 具有导电性。因此,材料Mb为ITO、IZO(Indium Zinc Oxide)等。由材料Mb构成的高折射率层为ITO膜、IZO膜等透明导电膜。
低折射率层13a及低折射率层13c的每一者由材料Ma(二氧化硅)构成。即,低折射率层13a及低折射率层13c的每一者为二氧化硅膜(SiO2膜)。因此,低折射率层13a及低折射率层13c的每一者的折射率落在1.4至1.6的范围内。
高折射率层13b及高折射率层13d的每一者由材料Mb(ITO、 IZO)构成。即,高折射率层13b及高折射率层13d的每一者为ITO 膜、IZO膜等透明导电膜。因此,高折射率层13b及高折射率层13d 的每一者的折射率落在1.9至2.1的范围内。
用于得到前述特有的效果的低折射率层及高折射率层的合适的膜厚度的范围如下。低折射率层13a的膜厚度落在30nm至65nm的范围内。这里,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平均膜厚度40nm及波动范围± 10%的条件,作为低折射率层13a形成SiO2膜(二氧化硅膜)。
另外,高折射率层13b的膜厚度落在25nm至80nm的范围内。这里,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平均膜厚度40nm及波动范围±10%的条件,作为高折射率层13b形成ITO膜。
另外,低折射率层13c的膜厚度落在15nm至60nm的范围内。这里,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平均膜厚度40nm及波动范围±10%的条件,作为低折射率层13c形成SiO2膜。
另外,高折射率层13d的膜厚度落在10nm至30nm的范围内。这里,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平均膜厚度20nm及波动范围±10%的条件,作为高折射率层13d形成ITO膜。
此外,上述SiO2膜相对于波长550nm的光的折射率为1.48。上述ITO膜相对于波长550nm的光的折射率为1.92。
另外,将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构成层叠膜13的各层的膜厚度设定为上述规定出的膜厚度的范围内的合适的膜厚度,以得到前述特有的效果。例如,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构成层叠膜13的各层的膜厚度应用前述平均膜厚度,以使得显示光的色彩平衡得到优化。
下面,将前述特征结构X中的主要结构也称为“特征结构Xa”。在特征结构Xa中,以层叠膜13与透明导电膜7及相对基板8接触的方式,在透明导电膜7和相对基板8之间设置有层叠膜13。
另外,在特征结构Xa中,层叠膜13包含低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低折射率层13c、高折射率层13d。在从透明导电膜7 朝向相对基板8的方向上,以按低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低折射率层13c及高折射率层13d的顺序存在的方式,设置该低折射率层13a、该高折射率层13b、该低折射率层13c及该高折射率层13d。
另外,在特征结构Xa中,低折射率层13a及低折射率层13c的每一者由材料Ma(二氧化硅)构成。材料Ma的光折射率落在1.4 至1.6的范围内。高折射率层13b及高折射率层13d的每一者由材料 Mb(ITO、IZO)构成。材料Mb的光折射率落在1.9至2.1的范围内。
此外,也可以在层叠膜13之下进一步追加低折射率层及高折射率层。在该情况下,优选该低折射率层及高折射率层各自应用与低折射率层13c及高折射率层13d相同的材料及等同的膜厚度。
但是,在进一步进行多层化的情况下,虽然提高了由干涉作用引起的防反射效果,但也产生缺点。该缺点例如是形成成本的上升。另外,该缺点例如是由于层叠膜的应力的增加,容易产生脱落这样的缺点。
因此,优选将层叠膜13设为上述例示出的4层结构。另外,优选与透明导电膜7的材料、折射率及膜厚度对应地,低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低折射率层13c及高折射率层13d也适当应用前述材料、折射率及膜厚度。通过这些优选结构,充分地得到了前述特有的效果。因此,如果从上述观点来看,则将层叠膜13设为上述例示出的4层结构这一做法在考虑到各要素的情况下最为平衡。
【实施例】
(作用及效果)
接着,基于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中的实验结果,对在实施例1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构造中得到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虽然后面会叙述详情,但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的每一者是将实施方式1的层叠膜13的结构进行了变更的例子。
下面,将低折射率层13a也称为“下层膜a”。另外,下面,将高折射率层13b也称为“下层膜b”。另外,下面,将低折射率层13c 也称为“下层膜c”。另外,下面,将高折射率层13d也称为“下层膜d”。
层叠膜13的结构是图5的表Tb1所示的结构。在表Tb1中示出下层膜的种类和下层膜的膜厚度。实施例1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0 是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层叠膜13的结构为图5的表Tb1 所示的结构的装置。对比例1至对比例3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将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层叠膜13的结构变更为图5的表Tb1 所示的结构的装置。
参照图5的表Tb1,在实施例1中,透明导电膜7为ITO膜。此外,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的每一者中的透明导电膜7也为ITO膜。另外,在实施例1中,下层膜a、下层膜b、下层膜c及下层膜d分别为SiO2膜、ITO膜、SiO2膜及ITO膜。
另外,在实施例1中,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为25nm。对比例 1、对比例2及对比例3的每一者中的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也为 25nm。另外,在实施例1中,下层膜a、b、c的每一者的膜厚度为 40nm。另外,在实施例1中,下层膜d的膜厚度为20nm。
对比例1的结构是在透明导电膜7的下方没有设置层叠膜13的结构。即,对比例1的结构是在相对基板8(玻璃基板)之上设置有透明导电膜7的结构。对比例1的结构与前述关联结构A相当。
另外,对比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比,不同点在于没有设置层叠膜13中的下层膜c及下层膜d。即,对比例2的结构是在透明导电膜7的下方设置有由下层膜a、b构成的2层膜。另外,对比例3的结构与对比例2的结构相比,不同点在于下层膜b为Nb2O5膜。
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对实施例1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对比例1至对比例3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试制品进行制作,作为实验,进行了开口轮廓的辨识性的评价。下面,将开口轮廓的辨识性的评价也称为“辨识性评价”。具体而言,进行了使用了“○”、“△”、“×”这3个等级的辨识性评价。
下面,将液晶显示装置没有进行驱动的状态也称为“非驱动状态”。另外,下面,将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区域5a显示黑色的状态也称为“黑色显示状态”。另外,下面,将在液晶显示装置的上方附近,白色的荧光灯点亮的状况也称为“点亮状况”。
开口轮廓的辨识性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为非驱动状态或黑色显示状态时特别成为问题。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在实施例1及对比例1、2、3的每一者的结构时的下面的观察状况A下,作为实验进行了辨识性评价。
观察状况A是在点亮状况下,发明人们从非驱动状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5a的正面附近,进行该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前表面的观察这样的状况。下面,将在观察状况A下进行辨识性评价的实验也称为“实验J1”。
在观察状况A下,在能够鲜明地识别开口轮廓的情况下,用“×”表现了辨识性的评价。另外,在观察状况A下,当虽然稍微看得见开口轮廓,但在意该开口轮廓的存在的情况下,用“△”表现了辨识性的评价。在观察状况A下,在不能够识别开口轮廓的情况下,用“○”表现了辨识性的评价。另外,在观察状况A下,当能够以基本不在意的程度识别开口轮廓的情况下,也用“○”表现了辨识性的评价。
使用图5的表Tb1及图6对上述评价的结果进行说明。在表Tb1 的“辨识性”的栏中示出“○”、“△”及“×”的评价结果。图6 是概念性地表示观察状况A下的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的每一者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辨识性的状态的图。
图6中(a)示出观察状况A下的实施例1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辨识性的状态。图6中(b)示出观察状况A下的对比例1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辨识性的状态。图6中(c)示出观察状况A下的对比例2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辨识性的状态。图6中(d)示出观察状况A下的对比例3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辨识性的状态。
在实施例1的结构时,如图6中(a)所示,是在观察状况A下不能够识别开口轮廓这样的状态或在观察状况A下能够以基本不在意的程度识别开口轮廓这样的状态。因此,如图5的表Tb1的辨识性的评价结果所示,实施例1的结构为“○”的评价。
此外,在对比例1至对比例3的结构时,如图6中(b)、图6 中(c)及图6中(d)所示,是在观察状况A下,虽然稍微看得见开口轮廓,但在意该开口轮廓的存在这样的状态。因此,如表Tb1 的辨识性的评价结果所示,对比例1至对比例3的结构为“△”的评价。
另外,在对比例2的结构及对比例3的结构时,与对比例1的结构相比,黑图案区域的黑色的浓度与开口内显示区域的黑色的浓度之差小。但是,特别在对比例3的结构时,黑图案区域示出黑色,另一方面,在开口内显示区域确认出着色。因此,开口轮廓的内侧的色泽与开口轮廓的外侧的色泽不同,能够识别出开口轮廓。由此,在显示区域5a显示出影像的情况下,显示出的影像被着色。其结果,影像的显示质量本身降低。
另外,在对比例2的结构时,从开口轮廓的辨识性、开口内显示区域的着色的观点来看,得到了比较高级别的辨识性。但是,对比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比,是更加在意开口轮廓的存在的状态。因此,确认出在对比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之间具有很大区别。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在表Tb1的实施例1的结构时,是在观察状况A下不能够识别开口轮廓这样的状态或在观察状况A下能够以基本不在意的程度识别开口轮廓这样的状态。在实施例1的结构时,也不会进一步产生开口内显示区域处的着色。
因此,确认出对于开口轮廓的辨识性来说得到了飞跃性的改善效果。即,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充分地得到了前述特有的效果。此外,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使用具有对外部电场的侵入进行抑制的功能的透明导电膜7。
由此,在具有与表Tb1的实施例1的结构相当的前述特征结构 Xa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能够实现入射至显示面5s 侧的外部光的反射的抑制、来自相对基板8侧的外部电场的侵入的抑制这两者。另外,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通过进一步对入射至显示面5s侧的外部光的反射进行抑制,从而得到能够使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这样的特有的效果。
即,发明人们通过实验确认出具有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当的特征结构Xa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能够使遮光膜3的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使遮光膜3的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是具有特征结构Xa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大幅地对入射至液晶面板5的显示面5s侧的外部光的反射进行抑制而实现的。即,发明人们通过实验确认出具有特征结构Xa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能够使开口轮廓基本不显眼。
另外,发明人们通过实验确认出具有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当的特征结构Xa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与相当于对比例1的结构的关联结构A相比,能够使开口轮廓不显眼。
此外,也可以替代观察状况A,在下面的观察状况Aa下进行辨识性评价。观察状况Aa是在点亮状况下,发明人们从黑色显示状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5a的正面附近,进行该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前表面的观察这样的状况。下面,将在观察状况Aa下进行辨识性评价的实验也称为“实验J1a”。
在实验J1a中,也得到了与前述实验J1相同的结果。即,在实验J1a中,发明人们能够确认出具有特征结构Xa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能够使遮光膜3的开口轮廓基本不显眼。
另外,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适当地设定了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和构成层叠膜13的各层的膜厚度。由此,能够降低从显示区域 5a射出的显示光或对显示区域5a所显示的影像进行了观察的情况下的着色。
另外,层叠膜13中的高折射率层13b及高折射率层13d的每一者与透明导电膜7相同地为ITO膜。另外,低折射率层13a及低折射率层13c的每一者与玻璃基板相同地为SiO2膜。
因此,透明导电膜7及构成层叠膜13的各层能够通过对2种材料的膜交替地进行成膜而形成。并且,成膜的膜的总数为5,该膜的总数设定为所需的充分的数量。
由此,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制造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 100。即,以比较低的成本,得到能够使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这样的显著的效果。
另外,具有对外部电场的侵入进行抑制的功能的透明导电膜7 连接于接地电位。另外,对透明导电膜7的膜质及膜厚度进行调整,使得透明导电膜7的薄层电阻落在100Ω/□至300Ω/□的范围内。由此,充分地发挥了耐ESD的效果。因此,能够高度兼顾使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的效果和耐ESD的效果。
另外,在作为透明导电膜7选择结晶性ITO膜的情况下,对该透明导电膜7的膜质及膜厚度进行调整,使得该透明导电膜7的薄层电阻落在50Ω/□至100Ω/□的范围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耐ESD 的效果。
(研究例1)
接着,进行了用于对相对于液晶面板5的透过特性及反射特性的波长依赖性来说的各膜的膜厚度的适当范围进行确认的验证。液晶面板5的透过特性及反射特性主要为透明导电膜7及层叠膜13的透过特性及反射特性。此外,液晶面板5的透过特性及反射特性与遮光膜3(黑图案)的开口轮廓的辨识性、液晶面板5的显示影像的着色等具有相关性。
在本研究例中,将对实施例1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了变更的多个例子设为近似例a1及近似例a2至近似例e1及近似例e2。
在本研究例中,计算出将实施例1中的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及层叠膜13中的多个下层膜的膜厚度的一部分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的透过率及反射率。此外,各层的膜厚度的变更是以实施例1所示的各层的膜厚度为中心值而进行的。
具体而言,通过模拟而计算出将实施例1中的透明导电膜7及层叠膜13的结构变更为图7的表Tb2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所具有的液晶面板5的透过率及反射率。
本研究例中的液晶面板5的透过率是外部光照射至该液晶面板 5的显示面5s的状况下的相对于该液晶面板5的该外部光的透过率。另外,本研究例中的液晶面板5的反射率是外部光照射至该液晶面板 5的显示面5s的状况下的相对于该液晶面板5的该外部光的反射率。
参照图7的表Tb2,表Tb2中的近似例a1及近似例a2至近似例e1及近似例e2的每一者是从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各层的膜厚度的范围稍微偏离的例子。
近似例a1及近似例a2与实施例1相比,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不同。具体而言,近似例a1是将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下限值稍小的膜厚度的例子。另外,近似例a2是将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上限值稍大的膜厚度的例子。
另外,近似例b1及近似例b2的每一者与实施例1相比,下层膜a的膜厚度不同。具体而言,近似例b1是将下层膜a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下限值稍小的膜厚度的例子。另外,近似例b2是将下层膜a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上限值稍大的膜厚度的例子。
另外,近似例c1及近似例c2的每一者与实施例1相比,下层膜b的膜厚度不同。具体而言,近似例c1是将下层膜b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下限值稍小的膜厚度的例子。另外,近似例c2是将下层膜b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上限值稍大的膜厚度的例子。
另外,近似例d1及近似例d2的每一者与实施例1相比,下层膜c的膜厚度不同。具体而言,近似例d1是将下层膜c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下限值稍小的膜厚度的例子。另外,近似例d2是将下层膜c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上限值稍大的膜厚度的例子。
另外,近似例e1及近似例e2的每一者与实施例1相比,下层膜d的膜厚度不同。具体而言,近似例e1是将下层膜d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下限值稍小的膜厚度的例子。另外,近似例e2是将下层膜d的膜厚度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范围的上限值稍大的膜厚度的例子。
图8至图13的每一者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5的透过率及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的图形。图8是与实施例1对应的图形。图9中(a)是与近似例a1对应的图形。图9中(b)是与近似例a2 对应的图形。图10中(a)是与近似例b1对应的图形。图10中(b) 是与近似例b2对应的图形。
图11中(a)是与近似例c1对应的图形。图11中(b)是与近似例c2对应的图形。图12中(a)是与近似例d1对应的图形。图 12中(b)是与近似例d2对应的图形。图13中(a)是与近似例e1 对应的图形。图13中(b)是与近似例e2对应的图形。
下面,将透过率的波长依赖性也称为“波长依赖性T”。另外,将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也称为“波长依赖性R”。
在图8至图13的每一者中的图形中,用虚线表示透过率的波长依赖性T。另外,在该各图形中,用实线表示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R。另外,在图8至图13的每一者中示出大致可见光区域的数据。可见光区域是光的波长为400nm至780nm的范围。
在实施例1中,如图8所示,与波段无关地,透过率大致为100 %。另外,在实施例1中,与波段无关地,反射率大致为0%。由此,判断出几乎没有透过时的损耗及不必要的反射。另外,在实施例1 中,与波段无关地,透过时的损耗及不必要的反射这两者的绝对值低。因此,几乎没有由波长依赖性造成的影响。因此,透过光及反射光均几乎不会产生着色。即,在实施例1中得到了最大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图9至图13的各近似例中,在各波段,大致是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5%,反射率小于或等于5%。对透过时的损耗及不必要的反射进行了抑制。但是,主要在波长小于或等于450nm的蓝色的频带,出现各特性的劣化。特别地,作为严重的劣化,产生透过率低于95%的状态,反射率超过5%的状态。
特别地,当在特定的波段,透过时的损耗及不必要的反射大的情况下,导致透过光或反射光发生着色。其结果,显示光发生着色。
此外,关于此次例示出的各近似例,由于仅变更了一层的膜厚度,因此有时导致极端的恶化。因此,为了缓和由于变更了一层的膜厚度产生的各特性的变化,也可以在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合适的范围内对其它层的膜厚度进行适当变更。由此,能够缓和各特性的变化。
此外,上述模拟结果不是局限于透明导电膜7及构成层叠膜13 的下层膜使用了ITO膜和SiO2膜的情况的结果。具体而言,上述模拟结果是基于ITO膜的折射率和SiO2膜的折射率的计算出的结果。
因此,只要使用具有与ITO膜及SiO2膜等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则会得到大致相同的倾向。即,只要是具有与ITO膜及SiO2膜等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则从着色的观点来看,优选的各层的膜厚度的范围大致是共通的。
根据上述结果,确认出实施方式1中规定出的膜厚度的结构是有用的。在该膜厚度的结构中,透明导电膜7的膜厚度落在10nm至 30nm的范围内。低折射率层13a的膜厚度落在30nm至65nm的范围内。高折射率层13b的膜厚度落在25nm至80nm的范围内。低折射率层13c的膜厚度落在15nm至60nm的范围内。高折射率层13d的膜厚度落在10nm至30nm的范围内。
根据该膜厚度的结构,得到能够使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这样的特有的效果。另外,得到能够降低从显示区域5a射出的显示光或对显示区域5a所显示的影像进行了观察的情况下的着色这样的效果。另外,能够以比较高的级别得到这些效果。
此外,在前述的关联结构A中,无法实现能够使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这一点。通常,在配置于车载用仪表板部的显示部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重视设计性的倾向。该显示部称为CID (Center Information Display)。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要求几乎无法辨识出开口轮廓。
另外,关联结构B主要是为了使在相对基板的表面产生的损伤难以辨识而特制的结构。另外,关联结构B是为了提高设置有背面 ITO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而优化后的结构。因此,关联结构B 无法实现使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这一点。
下面,将具有设置有背面ITO的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设置有黑图案(遮光膜)的保护板这两者的液晶显示装置也称为“液晶显示装置N”。根据关于上述关联结构A、B的记载,以往没有针对液晶显示装置N,提出能够使开口轮廓充分地难以辨识的有效的结构。
在此,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用于取得上述效果的结构。因此,通过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该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对实施方式适当进行变形、省略。

Claims (9)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
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其具有辨识侧的面即显示面;以及
透明保护部件,其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显示面,
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面板包含:
阵列基板;以及
相对基板,其是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的辨识侧的基板,
通过所述相对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而夹持液晶层,
所述相对基板具有辨识侧的面即外侧表面,
所述液晶面板还包含:
层叠膜,其设置于所述相对基板的所述外侧表面之上;以及
透明导电膜,其设置于所述层叠膜之上,
所述透明导电膜存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显示面侧,
在所述液晶面板处,显示影像的显示区域存在于该液晶面板的所述显示面侧,
在所述透明保护部件中的将所述显示面覆盖的面的周缘部,设置有具有开口的遮光膜,
所述透明保护部件经由透明粘接材料粘贴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显示面,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透明导电膜覆盖所述显示区域,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透明导电膜与在所述透明保护部件处设置的所述遮光膜的所述开口的轮廓重叠,
所述开口构成为外部光能够经由该开口到达所述显示区域,
作为所述透明导电膜的下层的所述层叠膜包含:
第1低折射率层,其由光的折射率落在1.4至1.6的范围内的第1材料构成;
第1高折射率层,其由光的折射率落在1.9至2.1的范围内的第2材料构成;
第2低折射率层,其由所述第1材料构成;以及
第2高折射率层,其由所述第2材料构成,
在从所述透明导电膜朝向所述相对基板的方向上,以按所述第1低折射率层、所述第1高折射率层、所述第2低折射率层及所述第2高折射率层的顺序存在的方式,设置该第1低折射率层、该第1高折射率层、该第2低折射率层及该第2高折射率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低折射率层及所述第2低折射率层的每一者是由二氧化硅构成的膜,
所述第1高折射率层及所述第2高折射率层的每一者是其它透明导电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薄层电阻落在100Ω/□至300Ω/□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薄层电阻落在100Ω/□至300Ω/□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膜厚度落在10nm至30nm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膜厚度落在10nm至30n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膜厚度落在10nm至30n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膜厚度落在10nm至30nm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低折射率层的膜厚度落在30nm至65nm的范围内,
所述第1高折射率层的膜厚度落在25nm至80nm的范围内,
所述第2低折射率层的膜厚度落在15nm至60nm的范围内,
所述第2高折射率层的膜厚度落在10nm至30nm的范围内。
CN202020192745.3U 2019-02-21 2020-02-21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5606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9488A JP2020134752A (ja) 2019-02-21 2019-02-21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9-029488 2019-0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6065U true CN211956065U (zh) 2020-11-17

Family

ID=72142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274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56065U (zh) 2019-02-21 2020-02-21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4279B2 (zh)
JP (1) JP2020134752A (zh)
CN (1) CN2119560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3312B (zh) * 2021-08-09 2023-11-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4227A (en) * 1995-04-03 1998-04-28 Southwall Technologies Inc.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comprising a lubricating layer having a specific surface energy
JP4320866B2 (ja) * 1999-09-28 2009-08-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積層体、光学機能性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ES2296659T3 (es) * 2000-09-25 2008-05-01 Voxeljet Technology Gmbh Procedimient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un elemento con la tecnica de deposicion.
CN1389346A (zh) * 2001-06-04 2003-01-08 冠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光学多层薄膜
JP2007299534A (ja) * 2006-04-27 2007-11-15 Sony Corp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JP4915193B2 (ja) * 2006-09-26 2012-04-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電子機器
KR101348605B1 (ko) * 2006-12-21 2014-01-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패널
JP5785859B2 (ja) * 2011-11-29 2015-09-30 ジ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Ips型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46462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KR20160057047A (ko) * 2014-11-12 2016-05-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892248B2 (ja) 2016-11-15 2021-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3312B (zh) * 2021-08-09 2023-11-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71984A1 (en) 2020-08-27
US10884279B2 (en) 2021-01-05
JP2020134752A (ja) 2020-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9224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333914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7969539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28433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light-shielding layer and variable light-transmittance pattern
US8520173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00321621A1 (en) Display device
EP3454375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0035606A1 (ja) 表示装置
US2010025982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TW200415405A (en) Optical collective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US20180246366A1 (en) Display panel
CN111487806B (zh) 一种彩膜基板、镜面显示面板及镜面显示装置
CN211956065U (zh) 液晶显示装置
TWI718639B (zh) 觸控顯示裝置
JP517512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80058519A (ko) 편광접합유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32884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0011241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2013604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219162497U (zh) 一种3d显示装置
TWI416383B (zh) 觸控面板與液晶顯示面板
KR20100112411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11241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11241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6009278A (zh) 一种3d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