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3822U -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3822U
CN211953822U CN202020016972.0U CN202020016972U CN211953822U CN 211953822 U CN211953822 U CN 211953822U CN 202020016972 U CN202020016972 U CN 202020016972U CN 211953822 U CN211953822 U CN 211953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box body
heat
exhaust gas
exchan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69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华
赵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ian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Jinqi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Jinqi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Jinqi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69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3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3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3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涉及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在本申请中,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箱体设置在平面上,箱体内部成中空;收集装置设置在箱体内,收集装置与箱体固定连接,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换热装置设置在箱体内,第一换热装置与箱体固定连接,第一换热装置内部成中空,第一换热装置与箱体内壁之间存有空隙;第二换热装置设置在箱体内部,第二换热装置与箱体固定连接,第二换热装置内部成中空,第二换热装置与箱体内壁之间存有空隙,第二换热装置与第一换热装置成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对定型机产生的高温废气进行热能回收利用,减少直接排放造成的热能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印染行业生产过程复杂,为改善产品的外观、表面特性和染色质量,需要添加多种纺织助剂和溶剂。纺织品在通过染色和漂洗后,需要经过热定型工序,利用纺织物具有热塑性的特点,在定型机内进行烘干拉幅和热处理,达到定型的目的。
定型机内干热空气的温度通常控制在160-220℃范围内,在定型过程中,织物携带的水分与溶剂、油脂和蜡质等有机化合物一起受热挥发,随着废热空气一同从排气筒排出,成为定型机废气。
定型机废气中含有水蒸汽、印染助剂和溶剂的挥发物与冷凝物,以及织物携带的纤维和尘埃,是一种包含了气、液、固三态污染物的混合流体。
在定型机的废气排放过程中通过除毛箱对废气进行杂质的初步分离,然后通过净化设备对废气进行气体净化,处理合格后通过排烟装置进行排放,但是在定型机废气排放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地排走废气和织物纤维等,当废气排走的同时会带走大量的热能,排走的废气还保持着较高的温度,如果不对这些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被带走的热能需要定型机重新进行加热,造成重复的耗能,因此,需要对现有废气余热进行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定型机产生的废气直接进入到油烟净化设备中进行处理后排放,无法有效利用废气带有的大量热量,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不能有效快速的清理内部污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是提供另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四是提供另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五是提供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该箱体设置在平面上,该箱体内部成中空;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该收集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对高温废气进行集中处理,该收集装置包括:超导管换热装置,该超导管换热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该超导管换热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超导管换热装置内部设置成中空,该超导管换热装置与该箱体的内壁之间存有空隙;该超导管换热装置设置有中空管,该中空管设置有多根并且多根该中空管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多根该中空管通过固定板连接在同一平面上;该固定板设置有两块,两块该固定板成对称设置并且该固定板之间存有空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中空管的外周环绕设置有超导片,该超导片与该中空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该超导片沿该中空管的长度环绕,该超导片环绕距离小于该中空管总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超导片之间设置有空隙,该超导片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固定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板将该中空管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该上部分设置为具有该超导片的该中空管,该下部分设置为该中空管本身。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板的内部穿过该中空管,该中空管与该固定板的连接处成密封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板与该箱体的内壁面贴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超导片和该中空管采用超导合金材料制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废气余热回收设备,包括:具有上述目的之一的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废气余热回收设备还包括:循环装置,该循环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部,该循环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循环装置与该箱体的上下两侧之间存有空隙,该循环装置内部成中空,该循环装置用于空气循环,该循环装置和该超导管换热装置设置成同一水平线;净化设备,该净化设备设置在该箱体的一侧,该净化设备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净化设备用于净化高温废气;鼓风装置,该鼓风装置设置在该箱体的一侧,该鼓风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鼓风装置用于吹入外部空气进入该箱体内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三,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该箱体设置在平面上,该箱体内部成中空;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该收集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对高温废气进行集中处理,该收集装置包括:铜翅管换热装置,该铜翅管换热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该铜翅管换热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铜翅管换热装置内部设置成中空,该铜翅管换热装置与该箱体的内壁之间存有空隙;该铜翅管换热装置设置有中空管,该中空管设置有多根并且多根该中空管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多根该中空管通过固定板连接在同一平面上;该固定板设置有两块,两块该固定板成对称设置并且该固定板之间存有空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中空管的外周环绕设置有铝翅片,该铝翅片与该中空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该铝翅片沿该中空管的长度环绕。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铝翅片之间设置有空隙,该铝翅片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固定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块该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该中空管,该中空管竖直设置在两块该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板与该箱体的内壁面贴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中空管采用铜、不锈钢、铁中任一种材质制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四,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废气余热回收设备,包括:具有上述目的之三的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废气余热回收设备还包括:循环装置,该循环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部,该循环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循环装置与该箱体的上下两侧之间存有空隙,该循环装置内部成中空,该循环装置用于空气循环,该循环装置和该超导管换热装置设置成同一水平线;净化设备,该净化设备设置在该箱体的一侧,该净化设备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净化设备用于净化高温废气;鼓风装置,该鼓风装置设置在该箱体的一侧,该鼓风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鼓风装置用于吹入外部空气进入该箱体内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五,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箱体,该箱体设置在平面上,该箱体内部成中空;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该收集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对高温废气进行集中处理,该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换热装置,该第一换热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该第一换热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第一换热装置内部成中空,该第一换热装置与该箱体内壁之间存有空隙;第二换热装置,该第二换热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部,该第二换热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第二换热装置内部成中空,该第二换热装置与该箱体内壁之间存有空隙,该第二换热装置与该第一换热装置成相对设置,该第二换热装置、该第一换热装置用于高温废气热量转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在定型机产生废气后排出到箱体内利用第二换热装置进行换热从而有效利用高温废气携带的热量,并且在箱体内设置的第一换热装置与第二换热装置同时使用,使高温废气通过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形成S形换热路径,通过多次换热使换热效果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废气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循环装置,该循环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部,该循环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循环装置与该箱体的上下两侧之间存有空隙,该循环装置内部成中空,该循环装置用于空气循环,该循环装置、该第一换热装置、该第二换热装置设置成同一水平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换热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部右侧,该第一换热装置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该箱体内部,该第一换热装置设置有多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换热装置设置有两组,该第一换热装置设置有多根中空管,该第一换热装置的多根中空管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组该第一换热装置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用于放置该第二换热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换热装置的中空管上部分外周设置有超导片,该超导片与该第一换热装置的中空管固定连接,该超导片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换热装置的中空管为超导合金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换热装置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该箱体内部,该第二换热装置设置有多组,该第二换热装置由多根中空圆管构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换热装置设置有三组,该第二换热装置设置有多根中空管,该第二换热装置的多根中空管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换热装置的多根中空管两端设置成开口,该第二换热装置的外周设置有铝翅片,该铝翅片与该第二换热装置的中空管固定连接,该铝翅片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换热装置的中空管为铜、不锈钢、铁中任一种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换热装置的上部分与该第二换热装置成平齐,该第一换热装置与该第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成密封,该第一换热装置与该第二换热装置形成密封通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废气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喷淋装置,该喷淋装置设置在该箱体内部,该喷淋装置与该箱体固定连接,该喷淋装置用于清洗污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喷淋装置设置在该第二换热装置上方,该喷淋装置与该第二换热装置之间留有空隙,该喷淋装置设置有多组,该喷淋装置与该换热装置数量相适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喷淋装置与该第二换热装置组数相同,该喷淋装置设置有清洗喷嘴,该清洗喷嘴伸入该第二换热装置内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清洗喷嘴伸入该第二换热装置内部 200-300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循环装置设置在该第一换热装置和该第二换热装置之间,该循环装置通过螺钉固定在该箱体内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循环装置表面开有直通孔,该直通孔穿过该循环装置表面,该直通孔形成气流通道用于气流横向流通,在该循环装置表面还开有循环孔,该循环孔穿过该循环装置表面,该循环孔用于气流存放在该循环装置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传输物料,将纺织填布放入定型机中进行烘干、拉幅定型;
启动收集装置,将纺织物产生的高温废气排放入收集装置进行热量转换,该热量转换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吸收高温废气带有的热量;
启动净化设备,将转换热量后的废气通入净化设备进行空气处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在该启动收集装置步骤后,还有以下步骤:启动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使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铜管内表面200-300mm 处的清洗喷嘴进行喷雾水柱,与高温烟气接触产生水蒸汽用于换热,三组第二换热装置的铜管内壁都采用自动喷淋装置,利用热碱水对铜管内壁进行喷洗,清洗下来的油污回到碱液水箱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该热量转换先通过第一组第一换热装置吸收高温废气带有的热量,然后高温废气流入第一组第二换热装置的内管壁进行二次吸热,高温废气经过第一组第二换热装置流出后进入第二组第二换热装置的内管壁进行第三次吸热,然后高温废气从第二组第二换热装置流出,流向第二组第一换热装置进行第四次吸热,然后高温废气流入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的内管壁进行第五次吸热,最后完成热量转换的高温废气流入净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利用第二换热装置和第一换热装置对高温废气进行热量转换,在高温废气进入箱体内部后先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的下部分吸收高温废气的热量,然后从第一换热装置的下部传导至上部同时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的上部进行散热,经过第一次吸热的高温废气流向第二换热装置,通过第二换热装置的管内壁进行吸热同时第二换热装置外部的铝翅片进行散热,通过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形成的S形换热路径将高温废气带有的热量最大范围的重新吸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循环装置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循环装置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喷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喷淋装置与第二换热装置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清洗喷嘴与第二换热装置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喷淋装置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第一换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第一换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第二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废气与补入空气的流动示意图,黑色箭头为补入空气,白色箭头为废气。
附图中
10、防爆装置 20、调节装置 30、喷淋装置
301、清洗喷嘴 302、水箱上面板 303、水箱底板
304、加强底板 305、加强吊耳 306、加强筋
307、加强横板 308、加强侧板 309、喷嘴孔
40、除毛机 50、第一换热装置 501、超导管
502、连接件 503、超导片 60、第二换热装置
601、铜翅管 602、铝翅片 70、隔仓板
80、挡隔板 90、进水接头 100、进水总管
110、鼓风装置 120、泵站 130、循环装置
1301、连接板 1302、直通孔 1303、前墙板
1304、后墙板 1305、循环孔 140、风门控制阀
150、清洗灭火水箱 151、喷雾循环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箱体、第一换热装置50、第二换热装置60、隔仓板70、挡隔板80、进水总管100、进水接头90、喷淋装置30、清洗喷嘴301,箱体设置在平面上,箱体设置有用于高温废气进入的废气进入口、用于低温废气排出的废气排出口,用于低温加热气体进入的加热气体进入口,用于高温加热气体排出的热风出口,第一换热装置 50设置在箱体内部,第一换热装置50设置在箱体右侧,第一换热装置50与箱体可拆卸连接,第一换热装置50设置有多组,第一换热装置50设置2组,第二换热装置60设置在箱体内部,第二换热装置60与箱体可拆卸连接,第二换热装置60设置有多组,第二换热装置60设置3组,第二换热装置60与第一换热装置50呈相对位置设置,第二换热装置60设置在箱体左侧,在第二换热装置60 右侧设置第二组第一换热装置50,第二换热装置60与第一换热装置50形成流通通道用于高温废气流动,在第一换热装置50的左侧设置2组第二换热装置60,在2组第二换热装置60的左侧设置第二组第一换热装置50,在第二组第一换热装置50的左侧设置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60,隔仓板70设置在箱体内部,隔仓板70一端贴合在箱体内壁表面,隔仓板70设置在第一组第一换热装置50上方,隔仓板70另一端连接第一组第一换热装置50外侧,隔仓板70设置在第一组第一换热装置50外侧与箱体内壁的空隙处,用于阻隔分离高温废气和加热气体,挡隔板80设置在箱体内部,挡隔板80两端固定连接在箱体相对内壁表面,挡隔板80与箱体内壁呈垂直设置,挡隔板80的两端固定在箱体两侧内壁。
进水总管100设置在箱体外侧上方,进水总管100与箱体固定连接,进水总管100内部呈中空,进水总管100的一端穿入箱体内;进水接头90设置在箱体外侧上方,进水接头90与进水总管100连接,进水接头90内部呈中空,进水接头90内部串接进水总管100,进水接头90与进水总管100呈可拆卸连接;第二换热装置60设置在箱体内,第二换热装置60内部呈中空,第二换热装置60与箱体内壁之间保留空隙,第二换热装置60由多个中空圆管构成;喷淋装置30 设置在箱体内部,喷淋装置30与箱体内壁呈可拆卸连接,喷淋装置30设置多个,喷淋装置30由不锈钢制成,管理清理装置之间保持间隔,管理清理装置成平齐设置,管理清理装置包括:清洗喷嘴301设置在箱体内部,清洗喷嘴301与第二换热装置60的中空圆管呈同一方向,清洗喷嘴301一端伸入第二换热装置60 的中空圆管内,清洗喷嘴301的另一端连接进水总管100,清洗喷嘴301设置多个,清洗喷嘴301的数量与第二换热装置60的中空圆管数量相同,清洗喷嘴301 之间保持相同的间隔。
在箱体的右侧废气进入口设置有除毛机40用于连接定型机烘箱与废气余热回收清理装置,通过除毛机40在高温废气进入箱体前,先对高温废气内的毛絮杂质进行清理,减少箱体内毛絮的含量,减少毛絮过多后吸附在第一换热装置 50和第二换热装置60表面影响热量转换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在高温废气排出到箱体后利用第一换热装置50和第二换热装置60对高温废气带有的热量进行内部转换,在高温废气通过第一换热装置50的外部和第二换热装置60内部时,第二换热装置60吸收高温废气带有的热量,通过第二换热装置60分离热量的高温废气持续流动经过隔仓板70和挡隔板80沿设定路线流动,从而将高温废气带有的热量降到最低,通过隔仓板70与挡隔板80在高温废气流动时增加流动距离进一步使热量转换更加充分,而设置的喷淋装置30通过清洗喷嘴301在第二换热装置60的中空圆管内壁进行清洗,防止高温废气带有的水雾、油垢、纤维物粘附在第二换热装置60内壁形成污垢,从而使得第二换热装置60的换热性能下降。
具体的,箱体为规则形状构成,箱体为长方形内部设置成中空,箱体下方设置有支脚,支脚设置在箱体下方四周,支脚用于支撑箱体使其距离平面有一定间距。通过支脚使箱体与地面离开,防止废气余热回收自动化装置长时间接触地面后产生锈斑,在箱体外部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对箱体外周进行包覆,保温层由保温棉构成,设置保温层在冬季箱体由于是由金属构成会容易散发热量,同时支脚将箱体远离地面,也会使得箱体处于腾空状态增加了受到冷空气接触的面积,箱体内的热量会从箱体四周发散,容易导致箱体内温度降低,从而影响内部废气热量的转换,所以在箱体外周包覆保温棉控制箱体内部温度防止温度流失。
箱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蒸汽管,蒸汽管开口端穿过箱体下方表面朝向分流调节板,在箱体下方设置有与蒸汽管连接的清洗灭火水箱150,设置蒸汽管在箱体内发生火灾爆炸时蒸汽管进行喷洒灭火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清洗灭火水箱150 的一端连接泵站120,通过泵站120控制清洗灭火水箱150的液体流量,清洗灭火水箱为碱水循环水箱,在箱体下方还设置有与蒸汽管连接的喷雾循环水箱151,喷雾循环水箱151也与泵站120连接。
在箱体外设置有防爆装置10,防爆装置10由铝制材料制成,防爆装置10 与箱体固定连接,防爆装置10用于在箱体内部分织物纤维在气流扰动状态下相互摩擦产生静电,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从而通过防爆装置10降低事故影响,一旦发生火灾爆炸,防爆铝板第一时间炸开从而防止发生爆炸现象出现。
如图3、4、5、6所示,具体的,第一换热装置50设置在箱体的右侧,第一换热装置50与第二换热装置60交错设置,第一换热装置50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换热装置60,第二换热装置60与第一换热装置50的上方呈平齐,在第二换热装置60的左侧还设置有第二个第二换热装置60,在第二个第二换热装置60的左侧设置第二个第一换热装置50,在第二个第一换热装置50的左侧设置第三个第二换热装置60;第二换热装置60表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呈竖直设置,开口用于高温废气流通,第一换热装置50通过连接件502固定在箱体内部。
具体的,第一换热装置50设置有吸热区和散热区,吸热区用于吸收废气热量,散热区用于加热气体吸收热量;吸热区设置在第一换热装置50下方,吸热区与第一换热装置50一体构成,散热区设置在第一换热装置50上方,吸热区为第一换热装置50的下部分,散热区为第一换热装置50的上部分。
在第一换热装置50的外周设置有超导片503,超导片503设置在散热区外周,超导片503与第一换热装置50环绕固定连接,超导片503设置有多个,超导片 503之间设置有空隙,超导片503设置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形状,超导片503按照第一换热装置50的散热区长度进行适配数量的安装,通过在第一换热装置50外周设置超导片503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的,第二换热装置60设置有吸热区和散热区,吸热区用于吸收废气热量,散热区用于加热气体吸收热量;吸热区设置在第二换热装置60内部,吸热区,吸热区与第一换热装置50一体构成,散热区设置在第二换热装置60外部。
在第二换热装置60的外周设置有铝翅片602,铝翅片602与第二换热装置 60环绕固定连接,铝翅片602设置有多个,铝翅片602之间设置有空隙,铝翅片602设置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形状,铝翅片602按照第二换热装置 60的长度进行适配数量的安装,通过在第二换热装置60外周设置铝翅片602从而提高吸热区内的高温废气吸收效率,进一步加快散热效果,第二换热装置60 安装的铝翅片602与第一换热装置50安装的铝翅片602相同,并且第一换热装置50安装的铝翅片602占用长度与第二换热装置60长度相同。
具体的,在第二换热装置60的一侧连接设置有调节装置20,调节装置20 与第二换热装置60活动连接,调节装置20一端用于沿第二换热装置60外侧旋转,调节装置20设置有多个,调节装置20分成每三个为一组,与第二换热装置 60连接的调节装置20有三个,调节装置20为分流调节板,分流调节板安装在第二换热装置60下方,分流调节板与第二换热装置60的开口端连接,分流调节板与第二换热装置60形成斜角,分流调节板通过旋转轴与第二换热装置60连接,分流调节板根据高温废气流量自动调节角度。
在箱体内设置有隔仓板70,隔仓板70设置有3个,第一个隔仓板70设置在箱体右侧的第一组第一换热装置50的上方,第二个隔仓板70设置在第一组第二换热装置60和第二组第二换热装置60的中间下方,第三个隔仓板70设置在第二组第一换热装置50的上方,3个隔仓板70分别设置在相对面,3个隔仓板70 之间存有间距,隔仓板70采用不锈钢制成,用于放置箱体内水雾或高温废气带有的水分腐蚀减少锈斑产生,隔仓板70的上下两端分别贴合箱体内壁表面、第一换热装置50上表面和第二换热装置60下表面,通过隔仓板70引导高温废气按照设定路线流动,提高换热效果,同时使高温废气能有效进行换热不会因为气体流向不同而沉积在箱体内,减少换热不达标的情况,与第二换热装置60连接的分流调节板向废气流动路径倾斜,通过分流调节板在高温废气流经第二换热装置60时能快速流通,不会因为隔仓板70的阻隔而积聚在隔仓板70与第二换热装置60的连接处,形成杂质积留,同时分流调节板也能提高高温废气流入第二换热装置60的准确度,在高温废气流经第一个第二换热装置60时分流调节板将高温废气引流入第一个第二换热装置60内部,经过第一个第二换热装置60的高温废气在吸热区进行第一次热量转换,吸热区将部分高温废气的热量吸收,然后高温废气继续向下一个第二换热装置60流动,经过下一个第二换热装置60的吸热区进行第二次热量转换,而在第二次热量转换时在第二换热装置60和第一换热装置50上方设置的隔仓板70将高温废气阻隔在流动路径中,隔仓板70也使得高温废气只会沿着设定路径流动,减少高温废气流动过程中因气体流向而导致的部分废气停留在原处,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同时防止废气泄漏到箱体外部造成事故,经过二次热量转换的高温废气流入第三个第二换热装置60的吸热区进行第三次热量转换,经过三次热量转换高温废气携带的热量会被降到最低,从而有效的利用废气所带有的热量,减少直接排放造成的资源浪费,而通过分流调节板与第二换热装置60在高温废气热量转换过程中减少高温废气在换热后还保留有较高温度,高温废气在进入到箱体内进行热量转换前温度为160℃,通过第二换热装置60进行废气热量的散热后,排出的废气热量降低到80-110℃,从而在废气进入净化设备进行气体处理时提高净化处理效果,通过多次第二换热装置60 的转换热量将高温废气带有的热量保存到散热区,然后通过第一换热装置50的吸热区吸收热量,从而实现高温废气的热量转换。
在箱体的左侧设置鼓风装置110,通过鼓风装置110将外部空气导流进箱体内形成加热气体,加热气体通过加热气体进入口进入箱体后,由于第二换热装置 60之间有空隙,加热气体会从空隙中流动,在经过第一换热装置50的散热区和第二换热装置60的散热区加热气体被加热,从而形成高温加热气体,加热气体的加热过程为从箱体的加热气体进入口流向热风出口,经过第二换热装置60与第一换热装置50实现高温废气与加热气体之间的热量转移,同时高温废气由于是在第二换热装置60内部进行热量的释放而加热气体是在第二换热装置60和第一换热装置50外部进行热量的吸收,两部分气体不会混合在一起,不会造成气体之间携带杂质重复循环影响工作加工效率,高温加热气体通过热风出口重新流入到定型机烘箱内进行热量的重复利用,减少热量的浪费。
在加热气体进入箱体后,加热气体流经第二换热装置60和第一换热装置50 的散热区,通过铝翅片602和超导片503提高散热效率,从而使得加热气体与高温废气之间热量的转换效率提高。
第二换热装置60和第一换热装置50呈竖直安装在箱体内,通过竖直安装第二换热装置60和第一换热装置50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积聚在第二换热装置 60内部和第一换热装置50外部的液体会因为重力随着表面下落流入油水分离器中,减少在第二换热装置60和第一换热装置50表面沉积,导致表面污垢降低换热性能。
具体的,在箱体内部设置循环装置130,循环装置130包括循环风门、循环风门接管,循环风门接管设置在箱体外周,循环风门接管通过螺钉与箱体固定连接,循环风门接管内部成中空状用于流通加热气体,在循环风门接管外部设置有控制风门阀140,通过控制风门阀140控制循环风门接管内加热气体流量,循环风门设置在第一换热装置50和第二换热装置之间,循环风门内部成中空,在循环风门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板1301,循环风门通过连接板1301与循环风门接管固定连接,连接板1301表面成开口,在循环风门的前方设置有前墙板1303,前墙板1303的左侧与连接板1301表面固定连接,在前墙板1303的后方设置有后墙板1304,后墙板1304的左侧与连接板1301表面固定连接,前墙板1303与后墙板1304之间存有空隙,前墙板1303与后墙板1304成相同的外形,在前墙板1303 与后墙板1304中间设置有直通孔1302,直通孔1302设置有三个,直通孔1302 将前墙板1303与后墙板1304之间连通形成外部空气流通通道,在前墙板1303 的表面还设置有循环孔1305,循环孔1305设置有多个,循环孔1305数量根据前墙板1303大小进行适配设置,循环孔1305设置有六个,循环孔1305穿过前墙板1303,循环孔1305不穿过后墙板1304,循环孔1305使得部分外部空气停留在循环风门内,然后通过循环风门接管将循环风门内的加热气体导流进入鼓风装置110实现热空气循环,进而对鼓风装置110吹入箱体内的外部空气进行初步加热,使得外部空气在进入箱体前能达到箱体内热空气的温度,使得加热气体温度保持相对均匀,减少温度范围变化较大,循环风门和循环风门接管采用钢板制成。通过循环装置130进一步提高废气热能利用率,利用循环装置130将内部加热空气实现循环流通,使外部空气在进入箱体前达到箱体内热空气温度,降低了温度变化导致的热量交换不稳定,从而达到在高温废气热量装换时保持相对稳定的换热效果。
具体的,调节装置20与第二换热装置60中的高温废气沿流通通道流动,流通通道通过第二换热装置60和分流调节板形成S形路径。高温废气流经路径为通过废气进入口流经第一换热装置50的吸热区,然后流入分流调节板,由分流调节板流向第一个第二换热装置60,通过第一个第二换热装置60的吸热区吸收高温废气携带的热能,在由第一个第二换热装置60流向第二个第二换热装置60,通过第二个第二换热装置60吸热区进行二次热能吸收,然后通过第二个第二换热装置60的分流调节板流出,由第二个第二换热装置60的分流调节板流向第二个第一换热装置50的吸热区,然后经过第二个第一换热装置50的吸热区流向第三个第二换热装置60,由第三个第二换热装置60的分流调节板流入第三个第二换热装置60的吸热区进行第三次热能吸收,最后通过废气排出口排出,进行后续处理。
在高温废气通过第二换热装置60吸收热能的同时,箱体废气排出口侧的加热气体进入口引入外部空气,通过吸收的热能加热引入的外部空气,加热后的外部空气从箱体右侧的热风出口排出流入加工设备,实现高温废气热能的转换重复利用。而通过第一换热装置50的吸热区对进入箱体内的高温废气先进行去除水分,减少高温废气中的含水量,减少粘附在第一换热装置50和第二换热装置60 表面的情况。
如图1、7、8、9、10所示,具体的,在箱体外侧设置的进水总管100设置有三根,三根进水总管100的一端分别穿入箱体内与喷淋装置30连接,进水总管100通过进水接头90控制内部流量,进水接头90与进水总管100数量相适配。
第二换热装置60固定在箱体内部,第二换热装置60的中空圆管内的清洗喷嘴301不与第二换热装置60的中空圆管的内壁面接触,清洗喷嘴301伸入第二换热装置60的部分占清洗喷嘴301的四分之一,清洗喷嘴301伸入中空圆管20 厘米,通过清洗喷嘴301在第二换热装置60对高温废气进行热量转换后定期清洗,因为长时间的废气转换会在中空圆管内壁形成污垢,形成的污垢粘附在中空圆管内壁面,会导致高温废气的热量转换性能降低,从而减少了热量利用率。
喷淋装置30包括:水箱设置在箱体内部,水箱内部呈中空状用于存放液体,水箱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用于防止在长期使用中高温废气携带的水分造成水箱腐蚀,产生锈斑,水箱设置在第二换热装置60正上方,水箱与第二换热装置60 数量相适配,水箱设置有三个,水箱包括:水箱上面板302、水箱底板303、加强横板307、加强侧板308,水箱上面板302设置在水箱上方;水箱底板303设置在水箱下方,水箱上面板302与水箱底板303成对称设置,水箱上面板302 与水箱底板303之间存有间距;加强横板307设置在水箱上面板302与水箱底板 303之间,加强横板307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在水箱上面板302的下表面与水箱底板303的上表面,加强横板307设置有两块,成对称设置在水箱上面板302 与水箱底板303之间;加强侧板308设置在水箱上面板302与水箱底板303之间,加强侧板308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在水箱上面板302的下表面与水箱底板303 的上表面,加强侧板308设置有两块,成对称设置在水箱上面板302与水箱底板 303之间;加强侧板308的一端与加强横板307的一端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水箱上面板302、水箱底板303、加强横板307和加强侧板308形成一个封闭的盛放体。
水箱上面板302与水箱底板303之间还设置有加强吊耳305,加强吊耳305 设置在加强横板307和加强侧板308形成的封闭回路外周,加强吊耳305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封闭盛放体四周,通过加强吊耳305增加水箱上面板302与水箱底板303之间的固定。水箱底板303的下表面设置有加强底板304,加强底板 304与水箱底板303固定连接,加强底板304与第二换热装置60上方的固定板连接,水箱与第二换热装置60之间存有间距。水箱上面板302与水箱底板303 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306,加强筋306设置在加强横板307和加强侧板308形成的封闭回路内,使用加强筋306增加水箱上面板302与水箱底板303中间的承受力,防止发生变形。清洗喷嘴301伸入中空圆管内的部分设置有喷嘴孔309,喷嘴孔309对准中空圆管的内壁面,喷嘴孔309设置成通孔。
水箱的上表面连接进水总管100的一端,进水总管100连接进水接头90,通过进水接头90控制进水总管100内部水流量,进水接头90连接泵站120提供动力,水箱内存放热碱水,在对第二换热装置60内壁面进行清洗时,清洗喷嘴301 的喷嘴孔309喷洒出热碱水沿第二换热装置60内壁面流动从而对第二换热装置 60内壁面进行清洗,将粘附在第二换热装置60内壁面的污垢分离,减少污垢附着情况,提高换热效率,并且在清理时无需将第二换热装置60拆卸,减少了不必要的拆装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第二换热装置60在重复拆装中损坏的情况发生。
如图11、12、13所示,具体的,第一换热装置50由多根中空管构成,多根中空管为超导管501,超导管501由超合金材料制成,在超导管的上部分外周设置有超导片503,通过超导片503对超导管的下部分传导的热量进行散热从而实现高温废气的热量转换,第一换热装置50由168根超导管501构成规则形状,超导管501之间留有空隙。第二换热装置60由多根中空管构成,第二换热装置 60的中空管采用铜制作,中空管为铜翅管601,铜翅管60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管,第二换热装置60由216根铜翅管601构成规则形状,在箱体内的高温废气进风量满足公式Q=3600F*V,进而使得箱体内的第一换热装置50和第二换热装置60在对高温废气进行换热时能将全部废气进行换热,防止输送风量过多后多余的高温废气没有完全换热降低换热效果,铜翅管601与超导管501具有耐腐蚀性,减少在箱体内使用造成腐蚀,影响换热效果。清洗喷嘴301采用不锈钢制成用于防止在中空圆管内废气对清洗喷嘴301造成的腐蚀,减少腐蚀损坏。第一换热装置50和第二换热装置60形成的S形路径不会与鼓风装置110补入的外部空气直接接触。
第一换热装置50和第二换热装置60呈长方形,铜翅管601与超导管501呈圆形,铜翅管601与超导管501的排列按照箱体的宽度进行适配的排列,从而提高高温废气换热效率。第二换热装置60的铜翅管601内部呈圆形中空,从而使高温废气流入第二换热装置60中空内部时进行热能吸收,第二换热装置60是由多个中空的铜翅管601固定构成,多个中空铜翅管601之间保持均匀空隙,从而使外部加热气体在第二换热装置60外部流通实现废气热量和外部空气热量之间的转换。第一换热装置50由多个中空的超导管501固定构成,多个中空超导管 501之间保持均匀空隙,通过第一换热装置50加热引入的外部空气,由于第一换热装置50会吸收保存部分第二换热装置60释放的热量,所以第一换热装置 50能对引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废气热量的转移。
蒸汽管设置在箱体内部下方,用于在装置内部发生织物纤维在气流扰动状态下相互摩擦产生静电,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时通过蒸汽管进行消防灭火。
在高温废气换热过程中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60内管壁设置的清洗喷嘴301 进行喷洒热碱水,通过进水接头90控制喷洒流量,当高温废气接触到水雾时会加快热量的散发,从而提高了热量转换的效率,在高温废气转换热量的同时清洗喷嘴301能适当对铜翅管601内管壁进行清洗,相较于只使用外部清洗的效果更加有效,因为清洗喷嘴301喷洒的水雾在外部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60的内管壁形成水雾然后粘附在内管壁形成水滴沿着内管壁的壁面向下流动将附着在内管壁面的油污杂质清除流入碱液水箱中。
最后提供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传输物料,将纺织填布放入定型机中进行烘干、拉幅定型;
启动收集装置,将纺织填布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除毛机40先进行毛絮处理然后进入收集装置进行热量转换,热量转换通过第一换热装置50和第二换热装置60将高温废气带有的热量吸收然后补入外部空气进行气体间的热量交换,在热量转换的时候使用喷淋装置30通过清洗喷嘴301喷洒热碱水水雾对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60内壁面进行加速换热,通过水雾与高温废气接触提高换热效果,同时清洗喷嘴301对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60的内管壁进行清洗减少在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60的内管壁附着的油污杂质,使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60的换热效果保持最佳状态,减少收集装置整体清洗的频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高温废气流经第一组第一换热装置50的下部分时吸收高温废气携带的热量然后传导至第一组第一换热装置50的上部分通过超导片503进行散热,然后通过调节装置20对高温废气进行导向流入第一组第二换热装置60,通过第一组第二换热装置60的内管壁将高温废气携带的热量吸收同时通过外部设置的铝翅片602向外散热,高温废气流经第二组第二换热装置60的内管壁进行第二次换热同时通过外部设置的铝翅片602向外散热,第三次换热后通过调节装置20流向第二组第一换热装置 50的下部分进行高温废气热量吸收然后传导至第二组第一换热装置50的上部分通过超导片503进行散热,然后通过调节装置20流入第三组第二换热装置60 进行第五次换热,通过第五次热量转换后,高温废气变成低温废气然后流入净化设备进行气体处理。
启动净化设备,将转换热量后的废气通入净化设备进行空气处理。
具体的,在启动收集装置步骤后,还有步骤:启动喷淋装置30,通过泵站 120将进水总管100内流通的热碱水通过清洗喷嘴301喷洒水雾粘附在第二换热装置60内部,在水雾积聚到一定量时通过自身重力沿第二换热装置60内壁下落将附着在第二换热装置60内壁的污垢冲刷下来,同时在高温废气流经的路径上形成水雾。
具体的,在启动喷淋装置30步骤后,还有步骤:启动循环装置130,通过鼓风装置110将外部空气补入收集装置内,经过高温废气转换热量后通过循环装置 130将第二换热装置60散发的热量使其部分加热空气沿循环风门接管回流到鼓风装置110内,进行重复补入收集装置内保持空气温度稳定。
补入的外部空气与高温废气换热过程
具体的如图3、14所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高温废气通过管道输送进入箱体内,高温废气经过第一组超导管换热装置的下方进行第一次吸热,然后通过向右倾斜设置的调节装置20导流高温废气进入第一组铜管换热装置的内管壁进行第二次吸热,在吸热的同时第一组铜管换热装置外部环绕的铝翅片602 进行散热,然后在高温废气从第一组铜管换热装置的上开口流出后,向第二组铜管换热装置的上开口流动,经过第二组铜管换热装置的上开口进入第二组铜管换热装置的内管壁进行第三次吸热,在第三次吸热的同时第二组铜管换热装置外部环绕的铝翅片602进行散热,然后在高温废气从第二组铜管换热装置的下开口流出后,通过向左倾斜设置的调节装置20导流高温废气进入第二组超导管换热装置的下方进行第四次吸热,然后通过向右倾斜设置的调节装置20导流高温废气进入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的内管壁进行第五次吸热,在第五次吸热的同时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外部环绕的铝翅片602进行散热,然后高温废气从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的上开口流出后向净化设备输送进行空气处理。
在高温废气通过超导管换热装置和铜管换热装置进行吸热的同时,在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内管壁200-300mm处的喷淋装置30进行喷雾水柱形成水雾,通过形成的水雾与高温废气混合,进而吸收高温废气带有的热量,喷淋装置30喷洒的水雾能使得吸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使吸热后的温度提高3-5℃。
在对高温废气吸热的同时在箱体废气出口侧设置的鼓风装置110补入外部空气进入箱体内,补入的外部空气经过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吹向第一组超导管换热装置,外部空气流向顺序依次为,外部空气流经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的外部铝翅片602沿水平方向向第二组超导管换热装置的上方流动,然后沿水平方向流经第二组铜管换热装置的外部铝翅片602,然后沿水平方向流经第一组铜管换热装置的外部铝翅片602,最后沿水平方向向第一组超导管换热装置的上方流动从箱体的热风出口流入定型机烘箱内。鼓风装置110补入的外部空气呈水平方向流动,而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外部的热量最高因为喷淋装置30喷洒的水雾提高了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内管壁的吸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的外部热量,鼓风装置110将三组铜管换热装置和二组超导管换热装置的热量沿水平方向吹向热风出口重新流入定型机烘箱内。
在三组铜管换热装置的内管壁200-300mm处分别设置有三组喷淋装置30,喷淋装置30用于对铜管换热装置内管壁进行清理,减少铜管换热内管壁附着的油污杂质,与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适配的喷淋装置30处于常用工作状态,另外两组喷淋装置30在铜管换热装置内管壁附着有油污杂质时启用平时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第三组铜管换热装置在使用时一直保持最高的换热效率,进而减少整体装置的清洗频率,提高高温废气换热工作效率。
尽管上面对本申请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申请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申请构思的申请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35)

1.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平面上,所述箱体内部成中空;
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收集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对高温废气进行集中处理,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超导管换热装置,所述超导管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超导管换热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超导管换热装置内部设置成中空,所述超导管换热装置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存有空隙;
所述超导管换热装置设置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设置有多根并且多根所述中空管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多根所述中空管通过固定板连接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固定板成对称设置并且所述固定板之间存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中空管的外周环绕设置有超导片,所述超导片与所述中空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所述超导片沿所述中空管的长度环绕,所述超导片环绕距离小于所述中空管总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超导片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超导片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板将所述中空管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设置为具有所述超导片的所述中空管,所述下部分设置为所述中空管本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板的内部穿过所述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与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处成密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超导片和所述中空管采用超导合金材料制成。
8.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设备,其中,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的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设备,其中,所述废气余热回收设备还包括:
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循环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循环装置与所述箱体的上下两侧之间存有空隙,所述循环装置内部成中空,所述循环装置用于空气循环,所述循环装置和所述超导管换热装置设置成同一水平线;
净化设备,所述净化设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净化设备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净化设备用于净化高温废气;
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鼓风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鼓风装置用于吹入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箱体内部。
10.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平面上,所述箱体内部成中空;
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收集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对高温废气进行集中处理,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铜翅管换热装置,所述铜翅管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铜翅管换热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铜翅管换热装置内部设置成中空,所述铜翅管换热装置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存有空隙;
所述铜翅管换热装置设置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设置有多根并且多根所述中空管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多根所述中空管通过固定板连接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固定板成对称设置并且所述固定板之间存有空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中空管的外周环绕设置有铝翅片,所述铝翅片与所述中空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所述铝翅片沿所述中空管的长度环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铝翅片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铝翅片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所述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竖直设置在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面贴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中空管采用铜、不锈钢、铁中任一种材质制成。
16.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设备,其中,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的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设备,其中,所述废气余热回收设备还包括:
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循环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循环装置与所述箱体的上下两侧之间存有空隙,所述循环装置内部成中空,所述循环装置用于空气循环,所述循环装置和超导管换热装置设置成同一水平线;
净化设备,所述净化设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净化设备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净化设备用于净化高温废气;
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鼓风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鼓风装置用于吹入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箱体内部。
18.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平面上,所述箱体内部成中空;
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收集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对高温废气进行集中处理,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内部成中空,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与所述箱体内壁之间存有空隙;
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内部成中空,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与所述箱体内壁之间存有空隙,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成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用于高温废气热量转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废气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循环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循环装置与所述箱体的上下两侧之间存有空隙,所述循环装置内部成中空,所述循环装置用于空气循环,所述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设置成同一水平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右侧,所述第一换热装置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设置有多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设置有多根中空管,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多根中空管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两组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用于放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中空管上部分外周设置有超导片,所述超导片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中空管固定连接,所述超导片设置有多个。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中空管为超导合金材质制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换热装置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第二换热装置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由多根中空管构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换热装置设置有三组,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多根中空管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多根中空管两端设置成开口,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外周设置有铝翅片,所述铝翅片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中空管固定连接,所述铝翅片设置有多个。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中空管为铜、不锈钢、铁中任一种材质制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上部分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成平齐,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成密封,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形成密封通道。
3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废气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喷淋装置用于清洗污垢。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上方,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喷淋装置设置有多组,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换热装置数量相适配。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组数相同,所述喷淋装置设置有清洗喷嘴,所述清洗喷嘴伸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内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清洗喷嘴伸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内部200-300mm。
3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之间,所述循环装置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循环装置表面开有直通孔,所述直通孔穿过所述循环装置表面,所述直通孔形成气流通道用于气流横向流通,在所述循环装置表面还开有循环孔,所述循环孔穿过所述循环装置表面,所述循环孔用于气流存放在所述循环装置内部。
CN202020016972.0U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211953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6972.0U CN211953822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6972.0U CN211953822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3822U true CN211953822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84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6972.0U Active CN211953822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38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2870A (zh) * 2020-01-06 2020-05-05 张家港市金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2870A (zh) * 2020-01-06 2020-05-05 张家港市金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87138A (en) Direct contact gaseous to liquid heat exchange and recovery system
CN109395882B (zh) 一种除尘换热消白设备及系统
CN110354998A (zh) 节水型湿式电除尘器及其阳极系统、换热阳极板
CN211953822U (zh)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0215790A (zh) 一种低热蒸汽全热回收除尘除湿分离机
CN111102871A (zh)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清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1926615U (zh)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清理装置及系统
CN210036339U (zh) 一种复合结构立式水循环喷淋换热器
CN214270654U (zh) 一种带有喷淋除尘功能的污泥干化装置
CN111102870A (zh)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9934566U (zh) 带挡水功能的水洗防腐烘干机
CN108613504A (zh) 工件除油装置
CN109621709B (zh) 一种定型机的废气处理系统
CN114753079B (zh) 一种定型机
CN215063884U (zh) 预冷式蒸发空冷器
US4068709A (en) Device for cleaning and heat recovery from the exhaust gases in heat treatment and drying installations
CN212431850U (zh) 一种烟气综合处理用中介热媒体高效烟气换热器
CN209431910U (zh) 一种高效冷却塔
CN212692644U (zh) 一种高效的板式换热器
CN210145778U (zh) 一种烟气净化消白及脱硫废水处理一体化系统
CN107794679B (zh) 定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
CN103252149B (zh) 一种净化高湿度含尘气体的一体化方法及其装置
CN206897088U (zh) 一种定型机废气处理系统
CN108311280B (zh) 一种高效湿式静电除尘器
CN216815154U (zh) 一种废气通道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废气余热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Room 608, No. 17, Building 11, Ziyu Mingyuan, Jitugang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100

Patentee after: Li Jihua

Address before: Room 10, 650 Jingang Avenue,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JIAGANG JINQI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2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No. 9 Jintong Road, Tong'an Town,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ian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8, No. 17, Building 11, Ziyu Mingyuan, Jitugang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100

Patentee before: Li Jihu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