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2986U - 三管式多联机 - Google Patents
三管式多联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52986U CN211952986U CN202020118627.8U CN202020118627U CN211952986U CN 211952986 U CN211952986 U CN 211952986U CN 202020118627 U CN202020118627 U CN 202020118627U CN 211952986 U CN211952986 U CN 2119529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outdoor
- heat exchanger
- reversing valve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99 c-terminal reg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34 in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管式多联机。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多联式空调机组存在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的热交换能力有限,而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管式多联机,通过设置第一换向阀、第三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以及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当多联机制热时室外温度较低或者多联机制冷时室外温度较高等原因导致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高时,可以通过调节换向阀,将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共用压缩机,参与冷媒循环。从而,提高了多联式空调机组的制冷或制热的能力及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管式多联机。
背景技术
多联式空调机组一般包括多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外机均包括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每个室内机均包括室内换热器和电子膨胀阀。
现有的多联式空调机组中,多个室外机并联,且多个室内机并联。当室内机只开启部分时,往往对应的只开启一个室外机;当室内机开启的数量较多或全部开启时,室外机才全部开启。当室外机中的压缩机运转时,才相应的将该室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投入使用。
但是,当只有部分室外机正在运行时,特别是在室外机制热时室外温度很低或者室外机制冷时室外温度很高时,该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的热交换能力有限,而其他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多联式空调机组的制冷或制热的能力及效率较低。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三管式多联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多联式空调机组存在的只有部分室外机正在运行时,特别是在室外机制热时室外温度很低或者室外机制冷时室外温度很高时,该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的热交换能力有限,而其他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多联式空调机组的制冷或制热的能力及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管式多联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管式多联机,包括多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每个所述室外机均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换向阀和第三换向阀;每个所述室内机均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每个所述室内机还配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四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三端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且多个所述室外机的第一管路连通汇合后与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多个室外机的第二管路连通汇合后与每个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以及所述多个室外机的第三管路连通汇合后与每个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三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三管路均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一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二压缩机以及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排油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排油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以形成交叉回油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压力平衡管路,所述压力平衡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且所述压力平衡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并且/或者,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二换向阀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共同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通断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成仅允许冷媒由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流向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换向阀为四通阀或者三通阀;或者,所述第四换向阀为两个电磁膨胀阀或者两个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侧的吸气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侧的排气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并且/或者,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侧的吸气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侧的排气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管式多联机,通过设置第一换向阀、第三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以及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当多联机制热时室外温度较低或者多联机制冷时室外温度较高等原因导致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高时,可以通过调节换向阀,将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共用压缩机,参与冷媒循环。从而,提高了多联式空调机组的制冷或制热的能力及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管式多联机,还通过在室外机中设置第二压缩机、第二室外换热器和第二换向阀,与室外机中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一换向阀并联使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室外机的制冷制热能力和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三管式多联机以及与其相关的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三管式多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三管式多联机中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三管式多联机中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室外机;111-第一压缩机;112-第一油分离器;113-第一换向阀;114-第一室外换热器;115-第二节流装置;116-第一单向阀;121-第二压缩机;122-第二油分离器;123-第二换向阀;124-第二室外换热器;13-第三换向阀;14-储液罐;15-气液分离器;2-室内机;21-室内换热器;22-第四换向阀;23-第一节流装置;3-第一管路;31-第一通断阀;4第二管路;41-第二通断阀;5-第三管路;51-第三通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在介绍三管式多联机时,主要针对室外机中有第一压缩机、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换向阀和第三换向阀这些基本器件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种连接关系非一成不变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本实施例的室外机中还可以设置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储液罐等器件,在设置这些器件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相关器件的连接关系作出适应性调整,但这种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管式多联机,包括多个室外机1和多个室内机2,本实施例以三管式多联机包括两个室外机1和四个室内机2作为示例进行说明;每个室外机1均包括第一压缩机111、第一室外换热器114、第一换向阀113和第三换向阀13;每个室内机2均包括室内换热器21,并且每个室内机2还配置有第一节流装置23和第四换向阀22;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连接,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二端(即C端)与第一室外换热器11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三端(即S端)与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连接;第一室外换热器114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管路3与室内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一节流装置23设置第一管路3与室内换热器21的第二端之间;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连接,第三换向阀13的第二端(即E端)通过第二管路4与第四换向阀22的第一端(即D端)连接,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三端(即S端)与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连接;第四换向阀22的第二端(即E端)与室内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第四换向阀22的第三端(即S端)通过第三管路5与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连接;且多个室外机1的第一管路3连通汇合后与每个室内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多个室外机1的第二管路4连通汇合后与每个第四换向阀22的第一端(即D端)连接,以及多个室外机1的第三管路5连通汇合后与每个第四换向阀22的第三端(即S端)连接。
其中,第一换向阀113、第三换向阀13和第四换向阀22可以直接使用可换向的三通阀,也可以像图2和图3中所示的那样,将用作第一换向阀113的四通阀的中的S端和E端两端用毛细管连通,将用作第三换向阀13的四通阀的中的C端和S端两端用毛细管连通,将用作第四换向阀22的四通阀的中的C端和S端两端用毛细管连通,来实现相当于三通阀的功能。
第四换向阀22一般可以设置在室内机2中。第四换向阀22除了可以使用图2中所示的四通阀之外,还可以使多个室外机1的第二管路4连通汇合后通过电子膨胀阀或电磁阀与每个室内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以及多个室外机1的第三管路5连通汇合后通过电子膨胀阀或电磁阀与每个室内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通过电子膨胀阀或电磁阀可以分别控制第二管路4和第三管路5与每个室内换热器21的第一端的导通与截止。
第一节流装置23可以为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用于增加流速、降低压力,并使冷媒在进入第一节流装置23前和流出第一节流装置23后产生静压力差。图1和图3中的第一节流装置23选择使用了电子膨胀阀,且第一节流装置23设置在室内机2中,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节流装置23也可以设置在室外机1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三管式多联机还可以包括第二节流装置115,将第二节流装置115设置在室外机1中,且第二节流装置115设置在第一室外换热器114的第二端与第一管路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冷媒在管路中的压力状态,以及气态和液态之分,本实施例的三管式多联机中第一管路3为液管,第二管路4为高压气管,第三管路5为低压气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管式多联机,通过设置第一换向阀113、第三换向阀13和第四换向阀22,以及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和第三管路5。当多联机制热时室外温度较低或者多联机制冷时室外温度较高等原因导致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高时,可以通过调节换向阀(即第一换向阀113、第三换向阀13和第四换向阀22),将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该室外机1的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1共用压缩机,参与冷媒循环。从而,提高了多联式空调机组的制冷或制热的能力及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先仅对三管式多联机所要求的必要的结构及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简单描述,关于该三管式多联机是如何通过第一换向阀113、第三换向阀13和第四换向阀22,以及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和第三管路5来实现将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该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共用压缩机,参与冷媒循环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原理,将在后面结合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说明书中在需要的部分将图1中上方的室外机1称为第一室外机,将图1中下方的室外机1称为第二室外机。并且,图中1所示的第一室外机和第二室外机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以,虽然主要针对图1中的第一室外机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清楚地理解第二室外机的结构以及各部件的连接关系。
当冷媒在蒸发器中如果没有完全汽化时,含有较多液体的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中会导致压缩机损坏。为了防止这个问题的发生,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管式多联机中还可以设置气液分离器15。在设置气液分离器15时,可以将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三端(即S端)、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三端(即S端)以及第三管路5均通过气液分离器15与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连接;且气液分离器15的排气口与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一油分离器112;第一油分离器112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连接;第一油分离器112的进气口与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连接。第一油分离器112的作用是将第一压缩机111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第一油分离器112的排液口可以连接在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上,随冷媒回流至压缩机中。以保证第一压缩机111及三管式多联机中其他部件及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二压缩机121以及第二油分离器122;第二油分离器122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连接;第二油分离器122的进气口与第二压缩机121的排气口连接;第一油分离器112的排油口与第二压缩机121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油分离器122的排油口与第一压缩机111的进气口连接,以形成交叉回油结构。通过交叉回油结构,使得第一压缩机111和第二压缩机121处于同一个润滑油的循环系统,有利于第一压缩机111与第二压缩机121的协同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压力平衡管路,压力平衡管路连接在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之间,且压力平衡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当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较大时,可以将压力调节阀打开,降低进入冷凝器(制冷时为第一室外换热器114,制热时为室内换热器21)中的冷媒的压力。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储液罐14,储液罐14设置在第一管路3上,且位于第一室外换热器114与第一节流装置23之间。储液罐14可以起到自动适应负载的变化,调节冷凝压力,避免液态冷媒在冷凝器中积存过多而导致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变小,影响冷凝器的传热效果的问题,从而使冷凝器处于最佳工况。同时储液罐14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冷媒中的液体成分存储起来并调节冷媒流量,储液罐14可以适应蒸发器(即空调中制热时的室外换热器以及制冷时的室内换热器)的负荷变动对冷媒供应量的需求,在蒸发负荷增大时,供应量也增大,由储液罐14中存储的液态冷媒补给;负荷变小时,需要液态冷媒的量也变小,多余的液态冷媒储存在储液罐14里。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三管式多联机的制冷和制热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二换向阀12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124;第二换向阀12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连接,第二换向阀123的第二端(即C端)与第二室外换热器12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换向阀123的第三端(即S端)与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连接;且第一室外换热器114的第二端与第二室外换热器124的第二端共同与第一管路3连接。其中,将用作第二换向阀123的四通阀的中的S端和E端两端用毛细管连通。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三管式多联机,通过在室外机1中设置第二压缩机121、第二室外换热器124和第二换向阀123,与室外机1中的第一压缩机111、第一室外换热器114和第一换向阀113并联使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室外机1的制冷制热能力和运行效率。由于第二压缩机121、第二室外换热器124和第二换向阀123的作用与第一压缩机111、第一室外换热器114和第一换向阀113的作用基本相同,为了方便,下述仅以第一压缩机111、第一室外换热器114和第一换向阀113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对第一压缩机111、第一室外换热器114和第一换向阀113进行的操作及功能说明,同样也适用于第二压缩机121、第二室外换热器124和第二换向阀123。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管路3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31,第二管路4上设置有第二通断阀41,第三管路5上设置有第三通断阀51。以分别实现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和第三管路5的通断。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16,第一单向阀116设置在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之间,且第一单向阀116设置成仅允许冷媒由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流向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第一单向阀116可以保证不会由于压力波动等原因使冷媒倒流回压缩机的排气口,避免了冷媒倒流损坏压缩机的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三管式多联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管式多联机还包括用于监测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侧的吸气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侧的排气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并且/或者,还包括用于监测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侧的吸气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侧的排气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示例性的,三管式多联机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来对三管式多联机中的节流装置或者换向阀进行调节,以实现高效制冷和制热的目的。
相应地,为了实现与上述三管式多联机实现相同的目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将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分散负荷状态,以及是否需要将处于分散负荷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关于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虽然是结合本实施例中涉及的三管式多联机进行介绍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该控制方法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例如,多联式空调还可以通过多个通断阀与多条管路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其他方式,来实现将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该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共用压缩机,参与冷媒循环,即将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该室外机调节为分散负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实施例的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是针对多联式空调机组包括多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外机均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情形,且该多联式空调机组中的室外机能够在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条件下,将其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共用压缩机,参与冷媒循环,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1、获取全部处于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实际输出能量总值Ws与全部处于运行状态的室内机的实际需求能量总值Wn,比较参数Ws与Wn的大小;
其中,室外机的实际输出能量总值Ws是指室外机的实际制冷量,一般用多少匹来进行衡量,根据室外机型号的不同,室外机一匹的制冷量通常为2800瓦。同理,根据室内机型号的不同,每个室内机开启时也有对应的匹数。一般需要室外机的实际输出能量总值Ws要大于室内机的实际需求能量总值Wn,才能保证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正常运行。
S2、获取处于制冷运行状态的室内机的个数Nc和处于制热运行状态的室内机的个数Nh;
其中,当室内机中的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该室内机则处于制冷运行状态;当室内机中的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该室内机则处于制热运行状态。
S3、获取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中压缩机的实际排气压力值Pd或实际吸气压力值Ps;
其中,在室内机全部处于制冷状态时,则需要获取实际排气压力值Pd;在室内机全部处于制热状态时,则需要获取实际吸气压力值Ps。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同时获取实际排气压力值Pd或实际吸气压力值Ps,在进行具体的判断时选择需要用到的参数即可。
S4、获取全部室外机中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个数Nr、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个数Ns,以及处于分散负荷状态的室外机的个数Nf;
其中,当室外机处于正在运行状态时,该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均处于开启状态;当室外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该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均处于关闭状态;当室外机处于分散负荷状态时,该室外机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且该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共用压缩机,参与冷媒循环。
S5、基于参数Ws与Wn进行比较的结果,以及获取的参数Nc、Nh、Pd或Ps、Nr、Ns、Nf,对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是否调节为分散负荷状态,或者对处于分散负荷状态的室外机是否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具体的控制方法将在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三管式多联机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通过基于参数Ws与Wn进行比较的结果,以及获取的参数Nc、Nh、Pd或Ps、Nr、Ns、Nf,对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是否调节为分散负荷状态,或者对处于分散负荷状态的室外机是否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当室外机处于分散负荷状态时,该室外机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且该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共用压缩机,参与冷媒循环,从而提高了多联式空调机组的制冷或制热的能力及效率。
为方便对图1所示的三管式多联机在使用上述的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进行调节时的具体操作进行说明,进一步将分散负荷状态分为制冷负荷分散状态和制热负荷分散状态,具体的,制冷负荷分散状态是指当正在运行的室内机均处于制冷运行状态时室外机的分散负荷状态,制热负荷分散状态是指当正在运行的室内机均处于制热运行状态时室外机的分散负荷状态称。此外,还将图1中上方的室外机称为第一室外机,将图1中下方的室外机称为第二室外机。相应的,有以下四种具体操作:
(1)室外机进入分散制冷负荷状态。参照图2和图3中的三管式多联机,当三管式多联机中的第一室外机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第二室外机进入分散制冷负荷状态时,第一室外机中的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C端)导通,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E端)导通,同时打开第一室外机中的用作第二节流装置115的电子膨胀阀;第二室外机中的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C端)导通,将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E端)导通;且处于制冷运行状态的室内机2的第四换向阀22的第二端(即E端)与第三端(即S端)导通,同时打开第二室外机中的用作第二节流装置115的电子膨胀阀。这种情况下,冷媒的循环过程为:冷媒由第一室外机的第一压缩机111流出后分为两路,一路由第一室外机的第一换向阀113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114,然后进入第一管路3中;另一路依次由第一室外机的第三换向阀13、第二管路4,以及第二室外机的第二管路4、第三换向阀13和第一换向阀113进入第二室外机的第一室外换热器114中,然后进入第一管路3中,两路冷媒在第一管路3中汇合后进入处于制冷运行状态的室内机2中,然后经过第四换向阀22进入第三管路5中,并通过第三管路5流回到第一室外机的第一压缩机111中。
(2)室外机退出分散制冷负荷状态。参照图2和图3中的三管式多联机,第一室外机中的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C端)导通,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E端)导通,同时打开第一室外机中的用作第二节流装置115的电子膨胀阀,使第一室外机保持正常运行;将第二室外机中的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与E端连通导通,将第二室外机中的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E端)导通,同时关闭第二室外机中的用作第二节流装置115的电子膨胀阀。由于设置在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16。此时,对于第二室外机,冷媒由第一室外机的第二管路4进入第二室外机的第二管路4后依次通过第二室外机的第三换向阀13的第二端(即E端)和第一端(即D端)、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即D端)到E端,而E端与第三端(即S端)通过毛细管连通,只能有微量的冷媒能由第一换向阀的S端流出,其效果相当于冷媒在第二室外机中的第二管路4中是阻断的,从而阻断了第二室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参与冷媒循环的路线,使第二室外机退出分散制冷负荷状态。
(3)室外机进入分散制热负荷状态。参照图2和图3中的三管式多联机,当三管式多联机中的第一室外机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第二室外机进入分散热负荷状态时,将第一室外机中的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二端(即C端)与第三端(即S端)导通,将第一室外机中的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E端)导通,同时打开第一室外机中的用作第二节流装置115的电子膨胀阀。将第二室外机中的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二端(即C端)与第三端(即S端)导通,将第二室外机中的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一端(即D端)和第二端(即E端)导通(此时相当于截止状态)。以及将正在运行的室内机2的第四换向阀22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E端)导通,同时打开第二室外机中的用作第二节流装置115的电子膨胀阀。这种情况下,冷媒的循环过程为:冷媒由第一室外机的第一压缩机111流出后经过第二管路4进入处于制热状态的室内机2中,冷媒从处于制热状态的室内机2流出后,然通过第一管路3分别进入第一室外机和第二室外机的第一室外换热器114中,然后第二室外机中的冷媒流出后依次经过第二室外机的第三管路5、第一室外机的第三管路5与第一室外机的第一室外换热器114中流出的冷媒汇合,最终流回至第一室外机的第一压缩机111中。
(4)室外机退出分散制热负荷状态。参照图2和图3中的三管式多联机,第一室外机中的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二端(即C端)与第三端(即S端)导通,将第一室外机中的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E端)导通,同时打开第一室外机中的用作第二节流装置115的电子膨胀阀,使第一室外机保持正常运行;将第二室外机中的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与E端导通,将第二室外机中的第三换向阀13的第一端(即D端)与第二端(即E端)导通,同时关闭第二室外机中的用作第二节流装置115的电子膨胀阀。由于设置在第一压缩机111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113的第一端(即D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16。此时,对于第二室外机,冷媒由第一室外机的第二管路4进入第二室外机的第二管路4后依次通过第三换向阀13的第二端(即E端)和第一端(即D端)、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即D端)到E端,而E端与S端通过毛细管连通,只能有微量的冷媒能由第一换向阀的S端流出,其效果相当于冷媒在第二室外机中的第二管路4中是阻断的,从而阻断了第二室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参与冷媒循环的路线,使第二室外机退出分散制热负荷状态。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包括:判断多联式空调机组是否同时满足条件:Ws≥Wn,Nc>0且Nh=0,Pd>A1,Nr>0,Ns>0,Nf=0;若满足,则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分散制冷负荷状态;其中,A1为预设的第一排气压力阈值。
示例性地,Ws≥Wn表明全部处于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实际输出能量满足全部处于运行状态的室内机的实际需求能量,不需要开启另外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Nc>0且Nh=0表明正在运行的室内机均处于制冷运行状态。Nr>0,Ns>0,Nf=0表明有的室外机处于正在运行状态,有的室外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且没有室外机处于分散负荷状态。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室内机均处于制冷运行状态时,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中的换热器均作为冷凝器使用。当Pd>A1时,即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中压缩机的实际排气压力值大于第一排气压力阈值,则表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室外机的换热效率(蒸发效率)较低,此时,可以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分散制冷负荷状态,此时,处于分散制冷负荷状态的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室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一样,均作为冷凝器使用。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上一个进入分散负荷状态的室外机的持续运行时间Tc;判断多联式空调机组是否同时满足条件:Ws≥Wn,Nc>0且Nh=0,Pd>A1,Nr>0,Ns>0,Nf>0,Tc≥T1;若满足,则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分散制冷负荷状态;其中,A1为预设的第一排气压力阈值,T1为预设的第一持续时间阈值。
示例性的,虽然本实施例中的三管式多联机是以两个室外机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是三管式多联机中也可以有多个室外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有的室外机已经进入分散制冷负荷状态,但是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换热效率还是很低,这时如果有其他的正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可以继续将处于停止状态的室外机进入分散制冷负荷状态。由于上一个室外机刚进入分散制冷负荷状态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实际排气压力值Pd要降低至满足要求需要经过必要的过渡时间,可以将这个必要的过渡时间作为第一持续时间阈值T1,如T1可以为5分钟、10分钟等,第一持续时间阈值T1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相应的,这种情况下,对图1所示的三管式多联机的具体操作请参照前述的室外机进入分散制冷负荷状态的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包括:判断多联式空调机组是否同时满足条件:Ws≥Wn,Nc>0且Nh=0,Pd<A2,Nr>0,Ns≥0,Nf>0;若满足,则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分散负制冷荷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其中,A2为预设的第二排气压力阈值。
示例性地,当Pd<A2时,表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换热效果较好,而此时Nf>0,即有室外机处于分散制冷负荷状态。由于多联式空调机组在一般情况下没必要将部分室外机调节为分散制冷负荷状态。所以这时可以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分散制冷负荷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相应的,这种情况下,对图1所示的三管式多联机的具体操作请参照前述的室外机退出分散制冷负荷状态的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满足条件Pd<A2的持续运行时间Tr;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分散制冷负荷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时,还需满足条件:Tr≥T2;其中,T2为预设的第二持续时间阈值。如此,可以确定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在持续的很长一段时间满足条件Pd<A2,使得对将处于分散制冷负荷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的判断更可靠。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包括:判断多联式空调机组是否同时满足条件:Ws≥Wn,Nc=0且Nh>0,Ps<B1,Nr>0,Ns>0,Nf=0;若满足,则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分散制热负荷状态;其中,B1为预设的第一吸气压力阈值。
示例性的,Ws≥Wn表明全部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实际输出能量满足全部处于运行状态的室内机的实际需求能量,不需要开启另外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Nc=0且Nh>0表明正在运行的室内机均处于制热运行状态。Nr>0,Ns>0,Nf=0表明有的室外机处于正在运行状态,有的室外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且没有室外机处于分散制热负荷状态。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室内机均处于制热运行状态时,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中的换热器均作为蒸发器使用。当Ps<B1时,即处于运行状态的室外机中压缩机的实际吸气压力值小于第一吸气压力阈值,则表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室外机的换热效率(冷凝效率)较低,此时,可以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分散制热负荷状态,此时,处于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的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室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一样,均作为蒸发器使用。相应的,这种情况下,对图1所示的三管式多联机的具体操作请参照前述的室外机进入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的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上一个进入分散负荷状态的室外机的持续运行时间Th;判断多联式空调机组是否同时满足条件:Ws≥Wn,Nc=0且Nh>0,Ps<B1,Nr>0,Ns>0,Nf>0,Th≥T1;若满足,则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分散制热负荷状态;其中,B1为预设的第一吸气压力阈值,T1为预设的第一持续时间阈值。
示例性的,虽然本实施例中的三管式多联机是以两个室外机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是三管式多联机中也可以有多个室外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有的室外机已经进入分散制热负荷状态,但是室外机的换热效率还是很低,这时如果有其他的正处于停机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可以继续将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进入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由于上一个室外机刚进入分散制热负荷状态后,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的实际吸气压力值Ps要升高至满足要求需要经过必要的过渡时间,可以将这个必要的过渡时间作为第一持续时间阈值T1,如T1可以为5分钟、10分钟等,第一持续时间阈值T1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相应的,这种情况下,对图1所示的三管式多联机的具体操作请参照前述的室外机进入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的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包括:判断多联式空调机组是否同时满足条件:Ws≥Wn,Nc=0且Nh>0,Ps>B2,Nr>0,Ns≥0,Nf>0;若满足,则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其中,B2为预设的第二吸气压力阈值。
示例性地,当Ps>B2时,表明室外机的换热效果较好,而此时Nf>0,即有的室外机处于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由于多联式空调机组在一般情况下没必要将部分室外机调节为分散制热负荷状态。所以这时可以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相应的,这种情况下,对图1所示的三管式多联机的具体操作请参照前述的室外机退出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的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满足条件Ps>B2的持续运行时间Tr;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时,还需满足条件:Tr≥T2;其中,T2为预设的第二持续时间阈值。如此,可以确定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在持续的很长一段时间满足条件Ps>B2,使得对是否需要将处于分散制热负荷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停止运行状态的判断更可靠。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包括:还包括:获取处于正在运行状态的室外机中风机的实际转速n;将预设数量的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分散负荷状态时,还需满足条件:n≥ns;其中,ns为预设的转速阈值。
示例性的,室外机中的风机还可以与室外换热器协调工作,即风机会根据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行自动调节,且当风机的实际转速n≥ns时,表明难以再通过提高风扇的转速来改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使得对是否需要将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的室外机调节为分散负荷状态的判断更可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作为程序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
每个所述室外机均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换向阀和第三换向阀;
每个所述室内机均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每个所述室内机还配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四换向阀;
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三端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且多个所述室外机的第一管路连通汇合后与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多个室外机的第二管路连通汇合后与每个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以及所述多个室外机的第三管路连通汇合后与每个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三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端、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三管路均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压缩机以及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排油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排油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以形成交叉回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力平衡管路,所述压力平衡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且所述压力平衡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
并且/或者,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换向阀和第二室外换热器;
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共同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通断阀;
并且/或者,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成仅允许冷媒由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流向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换向阀为四通阀或者三通阀;
或者,所述第四换向阀为两个电磁膨胀阀或者两个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管式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侧的吸气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侧的排气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并且/或者,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侧的吸气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侧的排气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18627.8U CN211952986U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三管式多联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18627.8U CN211952986U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三管式多联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52986U true CN211952986U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174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18627.8U Active CN211952986U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三管式多联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529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51663A (zh) * | 2022-11-28 | 2023-03-07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外机散热负荷自动调节装置和方法 |
-
2020
- 2020-01-19 CN CN202020118627.8U patent/CN2119529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51663A (zh) * | 2022-11-28 | 2023-03-07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外机散热负荷自动调节装置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37658B (zh) | 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 |
WO2019179452A1 (zh) | 室外机、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050292B (zh) | 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3405243A (zh)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11928419B (zh) | 多联机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213841417U (zh) | 多联机系统 | |
WO2022110901A1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936539U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KR101186331B1 (ko) |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조화기 | |
CN110579036A (zh) | 一种多联机冷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1952986U (zh) | 三管式多联机 | |
CN214223244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 | |
CN209101597U (zh) | 多联机循环系统及多联机空调 | |
CN210345948U (zh) | 一种具有长时间不结霜或保持制热运转除霜的空调 | |
CN210425298U (zh) | 具有连续制热功能的室外机、空调系统 | |
CN108195005B (zh) | 一种三管制水源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539458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578450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 |
CN108151352A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JPS6146347Y2 (zh) | ||
CN219510905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8915208U (zh) | 蓄能空调系统 | |
CN221444514U (zh) | 一种多联机系统 | |
CN218210162U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15727447B (zh) |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