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1410U - 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1410U
CN211951410U CN201922105200.4U CN201922105200U CN211951410U CN 211951410 U CN211951410 U CN 211951410U CN 201922105200 U CN201922105200 U CN 201922105200U CN 211951410 U CN211951410 U CN 211951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 lever
floating shaft
shaft
gear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52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明志
尹秋
孙伟杰
黄凯龙
代明
高建民
郭有君
朱新星
李玄玄
张佳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52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1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1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1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换挡杆总成包括换挡杆、浮动轴和固定轴。其中,固定轴沿换挡杆的径向固定连接于换挡杆的外壁上;并且换挡杆开设有沿换挡杆的径向贯穿换挡杆的浮动轴孔,浮动轴穿设于浮动轴孔,浮动轴的轴线与固定轴的轴线互相垂直。浮动轴的外壁面与浮动轴孔的内壁面点接触。浮动轴为换挡杆绕浮动轴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固定轴为换挡杆绕固定轴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由于换挡杆上设置浮动轴和固定轴,并且浮动轴和固定轴形成十字结构,通过浮动轴和固定轴对换挡杆在浮动轴的轴线与固定轴的轴线上进行支撑,以实现换挡杆的档位选择。这结构的换挡杆总成相对于传统的换挡杆通过纯轴孔的方式,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汽车换挡杆用在变速器上,支持汽车进行换挡操作,是驾驶员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的一个关键性零件,绝大多数的换挡装置配置于中控台,驾驶员通过拨动换挡杆实现不同挡位的切换。现有技术中,换挡装置为实现X向P、R、N、D的挡位选择及Y向D挡、S挡之间的模式切换,多采用纯轴孔配合的方式,由于换挡装置强度的考虑,并且设置两个垂直的转动副,进而需要通过两个垂直的轴孔配合设计,才能实现PRND和D-S的换挡动作。但由于换挡装置的周围还设置有杯托、按键以及空调风道部件,这种结构由于占用空间较大会对周围部件造成干涉。
因此,这种结构的换挡装置存在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换挡装置存在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包括换挡杆、浮动轴和固定轴;其中,
所述固定轴沿所述换挡杆的径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换挡杆的外壁上;并且所述换挡杆开设有沿所述换挡杆的径向贯穿所述换挡杆的浮动轴孔,所述浮动轴穿设于所述浮动轴孔,所述浮动轴的轴线与所述固定轴的轴线互相垂直;并且,
所述浮动轴的外壁面与所述浮动轴孔的内壁面点接触;其中,
所述浮动轴为所述换挡杆绕所述浮动轴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所述固定轴为所述换挡杆绕所述固定轴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换挡杆上设置浮动轴和固定轴,并且浮动轴和固定轴形成十字结构,通过浮动轴和固定轴对换挡杆在浮动轴的轴线与固定轴的轴线上进行支撑,以实现换挡杆的档位选择。这结构的换挡杆总成相对于传统的换挡杆通过纯轴孔的方式,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另外,浮动轴的外壁面与浮动轴孔的内壁面点接触,可进一步提高浮动轴的转动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所述换挡杆总成还包括限位部,所述浮动轴孔内设置有固定部;其中,
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浮动轴孔的内壁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浮动轴孔内,且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卡接;并且,
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浮动轴抵接,使得所述浮动轴的外壁面与所述浮动轴孔的内壁面点接触,并对所述浮动轴进行轴向定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部可对限位部进行固定,限位部可限制浮动轴沿其轴向移动,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浮动轴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所述限位部为V形结构的弹片,所述固定部为呈对称设置的限位块;并且,
所述弹片上设置有凹口,所述凹口的结构与所述限位块的结构相匹配,所述弹片通过所述凹口与所述限位块卡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形结构的弹片产生的弹力可将浮动轴推向浮动轴孔的内壁,浮动轴分别与弹片和浮动轴孔的内壁形成的摩擦力可限制浮动轴沿其轴向移动。
另外,弹片的结构较为简单,本实施方式设置的固定部设置为这种结构可方便固定部加工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所述固定轴为弹性结构,且与所述换挡杆固定连接为一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轴采用弹性材料,一方面卡入上壳体凹槽中的过盈配合可以消除尺寸配合中的公差间隙,另一方面可以消除换挡过程中档杆的抖动,提高档杆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所述浮动轴和所述固定轴在所述换挡杆的轴线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动轴和固定轴在换挡杆的轴线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这种结构可使得换挡杆总成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所述换挡杆总成包括至少2个所述固定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挡杆总成包括至少2个固定轴,2个固定轴可使得换挡杆在换挡过程中性能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装置,包括壳体和换挡杆总成;其中,
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浮动轴的所述轴线的第一凹槽和平行于所述固定轴的所述轴线的第二凹槽,所述换挡杆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浮动轴和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
所述浮动轴远离所述换挡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形成转动副;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换挡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以形成滑动副;
所述转动副为所述换挡杆沿所述浮动轴的所述轴线转动导向,所述滑动副为所述换挡杆沿所述固定轴的所述轴线转动导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浮动轴的轴线的第一凹槽和平行于固定轴的轴线的第二凹槽,浮动轴远离换挡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凹槽,以形成转动副;固定轴远离换挡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凹槽,以形成滑动副。转动副为换挡杆沿浮动轴的轴线转动导向,滑动副为换挡杆沿固定轴的所述轴线转动导向。这种结构的设置换挡杆在换挡过程中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装置,所述换挡装置还包括磁感应组件,所述磁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感应部件和第二感应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感应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换挡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所述第二感应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感应部件和所述第二感应部件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感应组件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换挡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检测磁感应组件的位置就可获取换挡杆的位置,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换挡装置使用可靠性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装置,所述第一感应部件包括连接支架、导轨球头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感应部件包括PCB盖板、导轨和第二磁性件;其中,
所述第一感应部件中的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换挡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一端,所述导轨球头和所述第一磁性件有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感应部件中的所述PCB盖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轨和所述第二磁性件滑动连接于所述PCB盖板的另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导轨球头与所述导轨的位置相对应;并且,
所述导轨球头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感应部件包括连接支架、导轨球头和第一磁性件,第二感应部件包括PCB盖板、导轨和第二磁性件,由于PCB盖板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部件,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换挡装置更加方便加工制造。
另外,连接支架、导轨球头和导轨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换挡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导轨球头沿导轨移动时可进一步对换挡杆进行导向,进而可使得换挡装置获取到的换挡杆的位置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装置,所述PCB盖板的所述另一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导轨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两侧,以对所述导轨和所述第二磁性件进行导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可对导轨进行限位,可使得导轨在PCB盖板上沿直线移动,进而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换挡装置使用可靠性更好。
另外,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换挡杆总成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换挡杆总成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换挡装置中的磁感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挡装置;
100:换挡杆总成;110:换挡杆;111:浮动轴孔;112:固定部;113:限位部;120:浮动轴;130:固定轴;
200:壳体;210:第一凹槽;220:第二凹槽;
300:磁感应组件;310:第一感应部件;311:连接支架;312:导轨球头;313:第一磁性件;320:第二感应部件;321:PCB盖板;3210:限位块;322:导轨;323:第二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如图1-图2所示,该换挡杆总成100 包括换挡杆110、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轴130沿换挡杆110的径向固定连接于换挡杆110的外壁上;并且换挡杆110开设有沿换挡杆110的径向贯穿换挡杆110的浮动轴孔111,浮动轴120穿设于浮动轴孔111,浮动轴120的轴线与固定轴130的轴线互相垂直。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轴120的外壁面与浮动轴孔111的内壁面点接触。浮动轴120为换挡杆110绕浮动轴120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固定轴130为换挡杆110绕固定轴130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换挡杆110上设置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并且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形成十字结构,通过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对换挡杆110在浮动轴120的轴线与固定轴130的轴线上进行支撑,以实现换挡杆110的档位选择。这结构的换挡杆110总成相对于传统的换挡杆110通过纯轴孔的方式,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轴120的外壁面与浮动轴孔111的内壁面点接触,可进一步提高浮动轴120的转动自由度。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换挡杆110自身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换挡杆的结构类似,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的具体结构在下文进行介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100,换挡杆总成100还包括限位部113,浮动轴孔111内设置有固定部112。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2固定连接于浮动轴孔111的内壁上,限位部113 设置于浮动轴孔111内,且限位部113的一端与固定部112卡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部113的另一端与浮动轴120抵接,使得浮动轴120的外壁面与浮动轴孔111的内壁面点接触,并对浮动轴120进行轴向定位。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2可对限位部113进行固定,限位部113可限制浮动轴120沿其轴向移动,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浮动轴120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更好。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2具体可以设置为与浮动轴孔111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凸台,以对浮动轴120进行支撑,限位部113可以设置为弹片结构,产生的弹力将浮动轴120推向浮动轴孔111的内壁,浮动轴120分别与弹片和浮动轴孔111的内壁形成的摩擦力可限制浮动轴120沿其轴向移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2和限位部113也可以是设置为其他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100,限位部113为V形结构的弹片,固定部112为呈对称设置的限位块。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片上设置有凹口,凹口的结构与限位块的结构相匹配,弹片通过凹口与限位块卡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V形结构的弹片产生的弹力可将浮动轴120推向浮动轴孔111的内壁,浮动轴120分别与弹片和浮动轴孔111的内壁形成的摩擦力可限制浮动轴120沿其轴向移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片的结构较为简单,本实施方式设置的固定部112设置为这种结构可方便固定部112加工制造。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100,固定轴130为弹性结构,且与换挡杆110固定连接为一体。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轴130采用弹性材料,一方面卡入上壳体200凹槽中的过盈配合可以消除尺寸配合中的公差间隙,另一方面可以消除换挡过程中档杆的抖动,提高档杆的稳定性。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轴130可设置为由塑料、塑钢等各种弹性材料制成的轴,且与换挡杆110可以是一体成型,其可以是通过其他固定方式固定为一体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100,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在换挡杆110的轴线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在换挡杆110的轴线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这种结构可使得换挡杆总成100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100,换挡杆总成100包括至少2个固定轴13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换挡杆总成100包括至少2个固定轴130,2个固定轴130可使得换挡杆110在换挡过程中性能更加稳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换挡杆总成100也可以包括3个固定轴130,还可以包括4个固定轴130,甚至包括更多数量的固定轴130,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挡杆总成100,该换挡杆总成100包括换挡杆110、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固定轴130沿换挡杆110的径向固定连接于换挡杆110的外壁上;并且换挡杆110开设有沿换挡杆110的径向贯穿换挡杆110的浮动轴孔111,浮动轴120穿设于浮动轴孔111,浮动轴120的轴线与固定轴130的轴线互相垂直。浮动轴120的外壁面与浮动轴孔111的内壁面点接触。浮动轴120为换挡杆110绕浮动轴120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固定轴130为换挡杆110绕固定轴130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由于换挡杆110上设置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并且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形成十字结构,通过浮动轴120 和固定轴130对换挡杆110在浮动轴120的轴线与固定轴130的轴线上进行支撑,以实现换挡杆110的档位选择。这结构的换挡杆110总成相对于传统的换挡杆110通过纯轴孔的方式,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装置,如图3-图4所示,该换挡装置10包括壳体200和和实施例1中的换挡杆110总成。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00的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浮动轴120的轴线的第一凹槽210和平行于固定轴130的轴线的第二凹槽220,换挡杆110部分位于壳体200内,浮动轴120和固定轴130位于壳体200内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轴120远离换挡杆1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凹槽210,以形成转动副。固定轴130远离换挡杆110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凹槽220,以形成滑动副。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副为换挡杆110沿浮动轴120的轴线转动导向,滑动副为换挡杆110沿固定轴130的轴线转动导向。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220具体可以是形成于壳体 200的内壁上,且第一凹槽210的宽度与浮动轴120的直径相匹配,第二凹槽220的宽度与固定轴130的直径相匹配。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00的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浮动轴120的轴线的第一凹槽210和平行于固定轴130的轴线的第二凹槽220,浮动轴120远离换挡杆1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凹槽210,以形成转动副;固定轴130远离换挡杆110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凹槽220,以形成滑动副。转动副为换挡杆110沿浮动轴120的轴线转动导向,滑动副为换挡杆110沿固定轴130的轴线转动导向。这种结构的设置换挡杆110在换挡过程中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装置10,换挡装置10还包括磁感应组件300,磁感应组件300包括第一感应部件310和第二感应部件32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部件310固定连接于换挡杆110位于壳体200内的一端,第二感应部件固定连接于壳体200的内壁上,且第一感应部件310和第二感应部件320接触。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感应组件300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换挡装置10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检测磁感应组件300的位置就可获取换挡杆110的位置,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换挡装置10使用可靠性更佳。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部件310和第二感应部件320均可以设置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感应部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装置10,第一感应部件310包括连接支架311、导轨322球头312和第一磁性件313,第二感应部件320包括PCB盖板321、导轨322和第二磁性件323;其中,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部件310中的连接支架3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换挡杆110位于壳体200内的一端,导轨322球头312和第一磁性件313有间隔地固定连接于连接支架311的另一端。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感应部件中的PCB盖板321的一侧面与壳体200的内壁固定连接,导轨322和第二磁性件323滑动连接于PCB盖板321的另一侧面上,且第一磁性件313和第二磁性件323的位置相对应,导轨322球头312与导轨322的位置相对应。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322球头312与导轨322滑动连接,第一磁性件313和第二磁性件323磁性连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部件310包括连接支架311、导轨322球头312和第一磁性件313,第二感应部件320包括PCB盖板321、导轨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由于PCB盖板321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部件,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换挡装置10更加方便加工制造。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架311、导轨322球头312和导轨322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换挡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导轨322球头312沿导轨322移动时可进一步对换挡杆110进行导向,进而可使得换挡装置10获取到的换挡杆110的位置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挡装置10,PCB盖板321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块3210,限位块3210位于导轨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的两侧,以对导轨322和第二磁性件323进行导向。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块3210可对导轨322进行限位,可使得导轨322在PCB盖板321上沿直线移动,进而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换挡装置10使用可靠性更好。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换挡杆110下端的导轨322球头312与PCB盖板321上的运动导轨322相连时,换挡杆110下端的第一磁性件313与PCB盖板321下部接触。固定浮动轴120,当换挡杆110绕浮动轴120向前绕动时,换挡杆110下端连接的第一磁性件313在PCB盖板321上向后运动;当换挡杆110绕浮动轴120向后转动时,第一磁性件313在PCB盖板321上向前运动,PCB盖板321上的数字hall传感器采集第一磁性件 313信号判断挡位信息,实现两组挡位切换,例如,可以是一组为R挡、N挡及D挡的切换,另一组为S挡、S+挡及S-挡的切换。当换挡杆110绕固定轴130向右转动时,第二磁性件323沿PCB盖板321向下运动,挡位从D挡切换至S挡;当换挡杆110绕固定轴130 向左转动时,第二磁性件323沿PCB盖板321向上运动,挡位从S挡切换至D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挡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杆、浮动轴和固定轴;其中,
所述固定轴沿所述换挡杆的径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换挡杆的外壁上;并且所述换挡杆开设有沿所述换挡杆的径向贯穿所述换挡杆的浮动轴孔,所述浮动轴穿设于所述浮动轴孔,所述浮动轴的轴线与所述固定轴的轴线互相垂直;并且,
所述浮动轴的外壁面与所述浮动轴孔的内壁面点接触;
所述浮动轴为所述换挡杆绕所述浮动轴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所述固定轴为所述换挡杆绕所述固定轴的轴线旋转提供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总成还包括限位部,所述浮动轴孔内设置有固定部;其中,
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浮动轴孔的内壁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浮动轴孔内,且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卡接;并且,
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浮动轴抵接,使得所述浮动轴的所述外壁面与所述浮动轴孔的所述内壁面点接触,并对所述浮动轴进行轴向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V形结构的弹片,所述固定部为呈对称设置的限位块;并且,
所述弹片上设置有凹口,所述凹口的结构与所述限位块的结构相匹配,所述弹片通过所述凹口与所述限位块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为弹性结构,且与所述换挡杆固定连接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挡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轴和所述固定轴在所述换挡杆的轴线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挡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总成包括至少2个所述固定轴。
7.一种换挡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挡杆总成;其中,
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浮动轴的所述轴线的第一凹槽和平行于所述固定轴的所述轴线的第二凹槽,所述换挡杆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浮动轴和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
所述浮动轴远离所述换挡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形成转动副;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换挡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以形成滑动副;
所述转动副为所述换挡杆沿所述浮动轴的所述轴线转动导向,所述滑动副为所述换挡杆沿所述固定轴的所述轴线转动导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装置还包括磁感应组件,所述磁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感应部件和第二感应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感应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换挡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所述第二感应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感应部件和所述第二感应部件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部件包括连接支架、导轨球头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感应部件包括PCB盖板、导轨和第二磁性件;其中,
所述第一感应部件中的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换挡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一端,所述导轨球头和所述第一磁性件有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感应部件中的所述PCB盖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轨和所述第二磁性件滑动连接于所述PCB盖板的另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导轨球头与所述导轨的位置相对应;并且,
所述导轨球头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盖板的所述另一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导轨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两侧,以对所述导轨和所述第二磁性件进行导向。
CN201922105200.4U 2019-11-29 2019-11-29 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 Active CN211951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5200.4U CN211951410U (zh) 2019-11-29 2019-11-29 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5200.4U CN211951410U (zh) 2019-11-29 2019-11-29 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1410U true CN211951410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6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5200.4U Active CN211951410U (zh) 2019-11-29 2019-11-29 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1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0748A (zh) * 2021-04-28 2021-07-09 宁波高发汽车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子换挡器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0748A (zh) * 2021-04-28 2021-07-09 宁波高发汽车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子换挡器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1630B2 (e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ally controllable transmission
CN211951410U (zh) 换挡杆总成及换挡装置
CN101863282B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US20190145510A1 (en) Shifter assembly
US20170191561A1 (en) Shift detection system
JP2009523249A (ja) 計器クラスタディスプレイ
JP2007203976A (ja) シフト装置
CN100520014C (zh) 加速器
US8166907B2 (en) Motor vehicle display instrument having an embracing indicator
KR101209383B1 (ko) 변속 레인지 레버 유니트
CN105008773A (zh) 运输工具变速器、用于检测运输工具变速器的换挡位置的方法和传感器装置
JP2009180499A (ja) 角度検出装置
EP1260788A1 (en) Gear shift lever with Hallsensor
CN211494229U (zh) 转角传感器
CN1331300C (zh) 致动器装置
US6657346B2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rotating speed of a fan motor
KR20080008081A (ko) 변속기의 중립 감지용 디텐트 장치
CN109340368A (zh) 两挡机械式变速箱换挡机构
CN111565960A (zh) 换档装置
JP3846034B2 (ja) 軸受け
CN207178671U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换档的档位信号检测机构
KR102604715B1 (ko) 칼럼 다이얼 타입 전자식 변속 레버
CN101509803B (zh) 液位传感器
KR102387987B1 (ko) 전자식 변속레버
CN209972347U (zh) 一种智能车载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