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35687U - 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35687U
CN211935687U CN201922109864.8U CN201922109864U CN211935687U CN 211935687 U CN211935687 U CN 211935687U CN 201922109864 U CN201922109864 U CN 201922109864U CN 211935687 U CN211935687 U CN 211935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ffinate
coalescer
cavity
shell
hydrogen per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98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青
齐国庆
周树鹏
王立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NLO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NLO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NLO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NLO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98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35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35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35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包括聚结器和负压除水装置,聚结器包括聚结器壳体,聚结器壳体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底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第一长管固定连接,第一长管的端部与第一连接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器的上方安装有聚结滤芯;进料口的对称位置设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第二长管、第二连接器后与分离滤芯相连通;负压除水装置包括除水装置壳体,壳体空腔上部设有萃余液进口,萃余液进口通过管路与聚结器的出料口相连通,除水装置壳体空腔内设置有分布器和矩鞍环填料;本实用新型提供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除水过程中无需使用碱液,避免出现碱液混入工作液的情况;有效的除去萃余液中的水分,增加设备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液分离的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蒽醌法双氧水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双氧水生产工艺。蒽醌法双氧水一般可分为氢化单元、氧化单元、萃取单元和净化单元四个部分,萃取单元中,用纯水对氧化液进行萃取,得到萃取液和萃余液。其中,萃余液由工作液、少量水和少量双氧水组成。萃余液在继续使用中,要除去萃余液中的水分。
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碱塔进行萃余液的除水处理。碱塔一般使用碳酸钾作为干燥剂,以除去部分水分、中和酸类和分解残余的过氧化氢。碱塔能够有效的除去萃余液中的水分,但是,萃取塔极易污染工作液,如果被碱液污染的工作液进入再生单元,会对白土床中的氧化铝造成污染,降低白土床的使用寿命;如果流入氧化单元,碱性的工作液中的双氧水会剧烈分解,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CN203437040U中描述了一种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设备,其特征是用聚结器处理萃余液,以此除去萃余液中的水分;该脱水设备,虽然能够除去一部分萃余液中的水分,但是除水能力有限,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除水效果。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除水过程中无需使用碱液,避免出现碱液混入工作液的情况;可以有效的除去萃余液中的水分,增加设备的安全性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包括聚结器和负压除水装置,聚结器包括聚结器壳体,聚结器壳体内部设有空腔,空腔顶部设有排空口,空腔底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聚结器壳体空腔内的第一长管固定连接,第一长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器的上方安装有聚结滤芯,聚结滤芯通过空心螺柱与第一连接器的螺栓口固定;所述进料口的对称位置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二长管固定连接,第二长管通过第二连接器与分离滤芯相连通;所述负压除水装置包括除水装置壳体,除水装置壳体的空腔顶部设有抽气口,除水装置壳体空腔上部的一侧设有萃余液进口,萃余液进口通过管路与聚结器的出料口相连通;除水装置壳体空腔上部设置有分布器,分布器的主体设置在萃余液进口的下方,分布器下方安装有矩鞍环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下部设有凹槽,凹槽的上部开设有螺栓口,螺栓口贯通第一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聚结滤芯为玻璃纤维滤芯;分离滤芯为玻璃纤维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长管长度为20厘米;第二长管长度为30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矩鞍环填料的厚度为50厘米,矩鞍环填料的类型为鲍尔环,材质为304L,矩鞍环填料的下部通过填料压环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聚结器壳体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液位计口和第一压力表口,聚结器壳体空腔底部设置有双氧水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除水装置壳体空腔下部的壁上还设有第二液位计口和第二压力表口;所述除水装置壳体空腔下部设有萃余液出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涉及碱液,也就不存在碱液混入工作液的情况,安全系数高,同时,碱塔的建设成本和碳酸钾更换成本被移除,节约了成本;
除水效率高,经聚结器处理后,萃余液中的水分可以降低至0.2g/L,经后续负压除水装置后,可以降低至0.12g/L,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
还可以设置了回收装置,聚结器和负压除水装置除去的水中所含双氧水浓度较高,并入后续净化单元,避免双氧水的浪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
1-聚结器壳体,2-排空口,3-进料口,4-第一长管,5-第一连接器,6-凹槽,7-螺栓口,8-聚结滤芯,9-空心螺柱,10-出料口,11-第二长管,12-第二连接器,13-分离滤芯,14-第一液位计口,15-第一压力表口,16-双氧水出口,17-除水装置壳体,18-抽气口,19-萃余液进口,20-分布器,21-矩鞍环填料,22-填料压环,23-萃余液出口,24-第二液位计口,25-第二压力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由聚结器和负压除水装置两部分组成;所述聚结器包括呈筒状结构的聚结器壳体1,聚结器壳体1内部设有空腔,空腔顶部设置有排空口2,空腔底部设置有进料口3,进料口3与一个长20厘米的第一长管4焊接固定,第一长管4设置在聚结器壳体1空腔内;第一长管4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5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器5的下部设有凹槽6,凹槽6内壁与第一长管4上端部的外壁相切,第一长管4与凹槽6在此处焊接;凹槽6的上部开设有螺栓口7,螺栓口7贯通第一连接器5;第一连接器5的上方安装有聚结滤芯8,聚结滤芯8的下端部设置有空心螺柱9,聚结滤芯8通过空心螺柱9与螺栓口7固定;所述聚结滤芯8为玻璃纤维滤芯。
所述进料口3的对称位置设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与一个长30厘米的第二长管11焊接固定,第二长管11设置在聚结器壳体1空腔内,第二长管11的顶端与第二连接器12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器12与第一连接器5结构相同,第二连接器12的上部安装有分离滤芯13,分离滤芯13为玻璃纤维材质;聚结器壳体1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液位计口14和第一压力表口15,聚结器壳体1空腔底部设置有双氧水出口16。
所述负压除水装置包括呈筒状结构的除水装置壳体17,除水装置壳体17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顶部设置有抽气口18,通过抽气口18向外抽气体来达成装置的负压;除水装置壳体17空腔上部的一侧设有萃余液进口19,萃余液进口19通过管路与聚结器的出料口10相连通;所述除水装置壳体17空腔上部设置有分布器20,分布器20为HGT21585.1-1998中提及的DN1000的标准分布器,分布器20的主体设置在萃余液进口19的下方;分布器20下方安装有矩鞍环填料21,矩鞍环填料21的厚度为50厘米,矩鞍环填料21的类型为鲍尔环,材质为304L,矩鞍环填料21的下部通过填料压环22固定;除水装置壳体17空腔下部设有萃余液出口23;除水装置壳体17空腔下部的壁上还设有第二液位计口24和第二压力表口2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
萃余液通过进料口3进入聚结器壳体1,当萃余液经过聚结滤芯8时,液体从聚结滤芯9内部流向外部,经过过滤、破乳、聚结、沉降四个过程,将乳化的水破乳,再将破乳后的小水珠聚集成大水珠,大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聚结器壳体1的内腔底部,部分未沉降的小水珠随液体来到分离滤芯13,分离滤芯13具有良好的憎水性,小水珠不能通过分离滤芯13,在分离滤芯13的管壁上聚集成大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聚结器壳体1的内腔底部,在壳体底部聚集的水会萃取萃余液中的双氧水,形成较高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双氧水溶液通过双氧水出口16进入净化单元进行进一步处理;萃余液通过出料口5离开聚结器壳体1,然后经过萃余液进口19进入负压除水装置,负压除水装置通过抽气口18抽负压,负压要求至少达到-0.08Mpa,萃余液经过分布器20充分分布后,经过矩鞍环填料21流下,萃余液中的水分在矩鞍环填料21上挥发,通过抽气口18离开系统,净化后的萃余液经过萃余液出口23离开系统;所得萃余液的含水量可以低至0.12g/L,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聚结器和负压除水装置,聚结器包括聚结器壳体(1),聚结器壳体(1)内部设有空腔,空腔顶部设有排空口(2),空腔底部设有进料口(3),进料口(3)与聚结器壳体(1)空腔内的第一长管(4)固定连接,第一长管(4)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5)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器(5)的上方安装有聚结滤芯(8),聚结滤芯(8)通过空心螺柱(9)与第一连接器(5)的螺栓口(7)固定;所述进料口(3)的对称位置设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与第二长管(11)固定连接,第二长管(11)通过第二连接器(12)与分离滤芯(13)相连通;
所述负压除水装置包括除水装置壳体(17),除水装置壳体(17)的空腔顶部设有抽气口(18),除水装置壳体(17)空腔上部的一侧设有萃余液进口(19),萃余液进口(19)通过管路与聚结器的出料口(10)相连通;除水装置壳体(17)空腔上部设置有分布器(20),分布器(20)的主体设置在萃余液进口(19)的下方,分布器(20)下方安装有矩鞍环填料(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5)的下部设有凹槽(6),凹槽(6)的上部开设有螺栓口(7),螺栓口(7)贯通第一连接器(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结滤芯(8)为玻璃纤维滤芯;分离滤芯(13)为玻璃纤维材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管(4)长度为20厘米;第二长管(11)长度为30厘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鞍环填料(21)的厚度为50厘米,矩鞍环填料(21)的类型为鲍尔环,材质为304L,矩鞍环填料(21)的下部通过填料压环(22)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结器壳体(1)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液位计口(14)和第一压力表口(15),聚结器壳体(1)空腔底部设置有双氧水出口(1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装置壳体(17)空腔下部的壁上还设有第二液位计口(24)和第二压力表口(25);所述除水装置壳体(17)空腔下部设有萃余液出口(23)。
CN201922109864.8U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 Active CN211935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9864.8U CN211935687U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9864.8U CN211935687U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35687U true CN211935687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9864.8U Active CN211935687U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35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60735U (zh) 一种用于呋喃酚生产的全自动连续脱盐装置
CN104370331B (zh) 一种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萃余液除水工艺
CN102173382B (zh) 氯碱工业副产氢净化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CN211935687U (zh) 一种新型蒽醌法双氧水萃余液除水系统
CN204824404U (zh) 一种焦油氨水分离净化系统
CN204745986U (zh) 一种负压式气液分离装置
CN210125209U (zh) 真空皮带脱水机废水分离装置
CN208814662U (zh) 一种双氧水的工作液后处理系统
CN106744720B (zh) 三氯乙醛副产稀硫酸的循环再利用系统及其运行工艺
CN208852555U (zh) 一种双氧水稀品生产装置中氧化尾气的高效除液分离器
CN209405741U (zh) 一种双氧水萃余液水分离装置
CN205300299U (zh) 一种脱除竖向冷凝器中不凝气的装置
CN210559890U (zh)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艺中萃余液的再生系统
CN203513801U (zh) 用于水电解制氢的氢氧洗涤器
CN204474634U (zh) 废油环保再生装置
CN209065420U (zh) 双氧水生产中工作液的纯化系统
CN208799858U (zh) 一种双氧水工作液的碱分离器
CN207108724U (zh) 一种处理苯甲酸苄酯酸析废水装置
CN202860180U (zh) 润滑油脱水过滤器
CN208292765U (zh) 脱模剂的回收装置
CN108939717A (zh) 一种双氧水稀品生产装置中氧化尾气的高效除液分离器
CN206447599U (zh) 一种萃取除油装置
CN216006023U (zh) 一种微蚀废液回收再生利用装置
CN105460902B (zh) 一种适用于双氧水生产的排放分离系统
CN203570705U (zh) 一种增压器及使用该增压器的离心真空净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0

Address after: 262700 Wanggao Xinlong Industrial Park, Shouguang Ci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XINL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2709 Wanggao Industrial Park, Tianliu Town, Shouguang Ci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XINLO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