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8496U - 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8496U
CN211928496U CN202020491198.9U CN202020491198U CN211928496U CN 211928496 U CN211928496 U CN 211928496U CN 202020491198 U CN202020491198 U CN 202020491198U CN 211928496 U CN211928496 U CN 211928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carrier
heat dissipation
carrier plate
case
node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11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瑱
陈国义
付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e computer system Co.,Ltd.
Shenzhen Bao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o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enzhen Power Leader Comput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o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enzhen Power Leader Comput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o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11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8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8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8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包括:机箱,机箱为具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的中空结构,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相对设置;机箱内设有第一PCB载板和处理节点,第一PCB载板固定设置于机箱的底面上,第一PCB载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处理节点,若干处理节点间隔布置,处理节点与第一PCB载板电连接;机箱内还设有第一散热模块,第一散热模块位于第一PCB载板上方,第一散热模块的导风朝向与第一安装口的朝向相同,第一散热模块与第一PCB载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处理节点组合在一个机箱中,集中供电,集中散热,统一管理,便于对处理节点的整体监测、检查和维护,节能减排,降低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一种以处理节点作为核心计算力的设备。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结构与性面临着重大考验。
目前,传统的计算机是采用单处理节点设计,每个机箱中安装有单个处理节点、散热模块和电源模块等部件,各个部件配合,以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结构简单。但是,按照单处理节点设计的计算机比较浪费空间,维护检查比较麻烦,不利于控制计算机的整体效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能够解决目前按照单处理节点设计的计算机比较浪费空间,维护检查比较麻烦,不利于控制计算机的整体效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为具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口相对设置;
所述机箱内设有第一PCB载板和处理节点,所述第一PCB载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底面上,所述第一PCB载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所述处理节点,若干所述处理节点间隔布置,所述处理节点与所述第一PCB载板电连接;
所述机箱内还设有第一散热模块,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位于所述第一PCB载板上方,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的导风朝向与所述第一安装口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与所述第一PCB载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处理节点组合在一个机箱中,集中供电,集中散热,统一管理,便于对处理节点的整体监测、检查和维护,节能减排,降低设备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处理节点包括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PCB 载板、固定于所述第二PCB载板上的CPU主板和固定于所述第二PCB 载板上的GPU显卡,所述CPU主板与所述第二PCB载板电连接,所述 GPU显卡与所述第二PCB载板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CPU主板和GPU显卡均通过第二PCB载板与第一PCB载板连接,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为控制多节点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所述CPU主板上设置有第二散热模块;所述GPU显卡上设置有第三散热模块。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CPU主板和GPU显卡分别设置了独立的散热模块,CPU主板和GPU显卡相互间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持机箱的整体工作温度和服务器节点的处理稳定。
进一步,所述支架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把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把手便于抽拉支架,有助于操作第二PCB载板、CPU主板和GPU显卡进出机箱,有助于安装和拆卸,简单实用。
进一步,所述支架的上方边缘还设置有带有散热孔的护栏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护栏板能够对第二PCB 载板、CPU主板和GPU显卡等核心处理件提供保护,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均设置有若干等间隔且相互平行的分隔件,若干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分别分隔出多个供所述处理节点通过的通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隔件能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防止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变形。
进一步,所述护栏板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侧面铰接有限位旋转件,所述限位旋转件远离铰接点的作用端设有夹持口;当所述支架、所述第二PCB载板、所述CPU主板和所述GPU显卡均安装于所述机箱内时,所述限位旋转件通过夹持口与所述支撑柱锁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旋转件与支撑柱的配合,能够对处理节点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处理节点松动脱落。
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位于所述机箱中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由若干散热风扇组成,所述散热风扇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轴流风扇结构简单,风量大,成本低,容易获得和安装;离心风扇的风压更大,且风压调节方便。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位于所述第一PCB载板上,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PCB载板电连接。更进一步,所述通信模块为有线网卡和/或无线网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通信模块能够扩展该结构的应用范围,方便实用。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远程管理卡,所述远程管理卡位于所述第一PCB载板上,所述远程管理卡与所述第一PCB载板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远程管理卡能够监测和管理各处理节点的环境和状态,同时避免占用处理资源,有助于控制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节点计算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旋转件与支撑柱锁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机箱;4、第一安装口;6、第二安装口;8、第一PCB载板; 10、第一散热模块;12、通信模块;14、远程管理卡;16、处理节点; 18、支架;20、第二PCB载板;22、CPU主板;24、GPU显卡;26、第二散热模块;28、第三散热模块;30、把手;32、护栏板;34、分隔件;36、限位旋转件;38、夹持口;40、支撑柱;5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是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方式一
本方式提供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结合图1和图2,其包括:机箱2,所述机箱2为具有第一安装口4和第二安装口6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口4与所述第二安装口6相对设置;
所述机箱2内设有第一PCB载板8和处理节点16,所述第一PCB 载板8固定设置于所述机箱2的底面上,所述第一PCB载板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所述处理节点16,若干所述处理节点16间隔布置,所述处理节点16与所述第一PCB载板8电连接;
所述机箱2内还设有第一散热模块10,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位于所述第一PCB载板8上方,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的导风朝向与所述第一安装口4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与所述第一PCB 载板8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式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应该是包括有电源模块50,具体的可以在机箱2预留空间供电源模块50安装。另外,为了确保兼顾性能和空间,上述处理节点16的数量为6-8个,具体的,本方式的上述处理节点16的数量为8个。为了增加散热,机箱2的侧面可以开设散热孔。
本方式能够解决目前按照单处理节点16设计的计算机比较浪费空间,维护检查比较麻烦,不利于控制计算机的整体效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处理节点16组合在一个机箱2中,集中供电,集中散热,统一管理,便于对处理节点16的整体监测、检查和维护,节能减排,降低设备成本。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位于所述机箱2中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由若干散热风扇组成,所述散热风扇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具体的,本方式第一散热模块10为3个轴流散热风扇组成。
这样,轴流风扇结构简单,风量大,成本低,容易获得和安装;离心风扇的风压更大,且风压调节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式多节点计算机结构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提供几种可选的方式。
方式二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结合图1和图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2内的通信模块12,所述通信模块12位于所述第一PCB载板 8上,所述通信模块12与所述第一PCB载板8电连接。进一步,所述通信模块12为有线网卡和/或无线网卡。这样,通过通信模块12 能够扩展该结构的应用范围,方便实用。
方式三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结合图1和图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2内的远程管理卡14,所述远程管理卡14位于所述第一PCB 载板8上,所述远程管理卡14与所述第一PCB载板8电连接。
这样,通过远程管理卡14能够监测和管理各处理节点16的环境和状态,同时避免占用处理资源,有助于控制稳定性。
方式四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结合图1和图2,所述处理节点16 包括支架18、固定于所述支架18上的第二PCB载板20、固定于所述第二PCB载板20上的CPU主板22和固定于所述第二PCB载板20上的GPU显卡24,所述CPU主板22与所述第二PCB载板20电连接,所述GPU显卡24与所述第二PCB载板20电连接。
这样,CPU主板22和GPU显卡24均通过第二PCB载板20与第一PCB载板8连接,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为控制多节点奠定了基础。
其中,所述CPU主板22上设置有第二散热模块26;所述GPU显卡24上设置有第三散热模块28。
这样,CPU主板22和GPU显卡24分别设置了独立的散热模块, CPU主板22和GPU显卡24相互间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持机箱2的整体工作温度和服务器节点的处理稳定。
其中,所述支架18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把手30。这样,通过把手 30便于抽拉支架18,有助于操作第二PCB载板20、CPU主板22和 GPU显卡24进出机箱2,有助于安装和拆卸,简单实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式处理节点16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提供几种可选的方式。
方式五
本方式与方式四的区别在于,结合图1和图2,所述支架18的上方边缘还设置有带有散热孔的护栏板32。
这样,通过护栏板32能够对第二PCB载板20、CPU主板22和 GPU显卡24等核心处理件提供保护,提高安全性。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口4和所述第二安装口6均设置有若干等间隔且相互平行的分隔件34,若干所述分隔件34将所述第一安装口4 和所述第二安装口6分别分隔出多个供所述处理节点16通过的通道。
方式六
本方式与方式四的区别在于,结合图1和图2,所述第一安装口 4和所述第二安装口6均设置有若干等间隔且相互平行的分隔件34,若干所述分隔件34将所述第一安装口4和所述第二安装口6分别分隔出多个供所述处理节点16通过的通道。
这样,分隔件34能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防止第一安装口4和第二安装口6变形。
进一步,每个所述支撑柱40的侧面铰接有限位旋转件36,所述限位旋转件36远离所述铰接点的作用端设有夹持口38;所述护栏板 32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柱40;当所述支架18、所述第二PCB载板20、所述CPU主板22和所述GPU显卡24均安装于所述机箱2内时,所述限位旋转件36通过夹持口38与所述支撑柱40锁定连接。
这样,通过限位旋转件36与支撑柱40的配合,能够对处理节点 16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处理节点16松动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箱(2),所述机箱(2)为具有第一安装口(4)和第二安装口(6)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口(4)与所述第二安装口(6)相对设置;
所述机箱(2)内设有第一PCB载板(8)和处理节点(16),所述第一PCB载板(8)固定设置于所述机箱(2)的底面上,所述第一PCB载板(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所述处理节点(16),若干所述处理节点(16)间隔布置,所述处理节点(16)与所述第一PCB载板(8)电连接;
所述机箱(2)内还设有第一散热模块(10),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位于所述第一PCB载板(8)上方,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的导风朝向与所述第一安装口(4)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与所述第一PCB载板(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节点(16)包括支架(18)、固定于所述支架(18)上的第二PCB载板(20)、固定于所述第二PCB载板(20)上的CPU主板(22)和固定于所述第二PCB载板(20)上的GPU显卡(24),所述CPU主板(22)与所述第二PCB载板(20)电连接,所述GPU显卡(24)与所述第二PCB载板(2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PU主板(22)上设置有第二散热模块(26);所述GPU显卡(24)上设置有第三散热模块(2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8)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把手(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8)的上方边缘还设置有带有散热孔的护栏板(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口(4)和所述第二安装口(6)均设置有若干等间隔且相互平行的分隔件(34),若干所述分隔件(34)将所述第一安装口(4)和所述第二安装口(6)分别分隔出多个供所述处理节点(16)通过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板(32)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柱(40),每个所述支撑柱(40)的侧面铰接有限位旋转件(36),所述限位旋转件(36)远离铰接点的作用端设有夹持口(38);当所述支架(18)、所述第二PCB载板(20)、所述CPU主板(22)和所述GPU显卡(24)均安装于所述机箱(2)内时,所述限位旋转件(36)通过夹持口(38)与所述支撑柱(40)锁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位于所述机箱(2)中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10)由若干散热风扇组成,所述散热风扇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2)内的通信模块(12),所述通信模块(12)位于所述第一PCB载板(8)上,所述通信模块(12)与所述第一PCB载板(8)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多节点计算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2)内的远程管理卡(14),所述远程管理卡(14)位于所述第一PCB载板(8)上,所述远程管理卡(14)与所述第一PCB载板(8)电连接。
CN202020491198.9U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 Active CN211928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1198.9U CN211928496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1198.9U CN211928496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8496U true CN211928496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7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1198.9U Active CN211928496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84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7160A (zh) * 2021-08-23 2021-11-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机箱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7160A (zh) * 2021-08-23 2021-11-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机箱系统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7950B (zh) 安装在机架上的导风板
US10356954B2 (en) Cabinet structure and container data center thereof
US20130077223A1 (en) Server
CN211928496U (zh) 一种多节点计算机结构
CN101639706A (zh) 主板模块阵列
CN103034302B (zh) 伺服器
CN219574753U (zh) 间接液冷组件及pcie扩展卡
CN102339093A (zh) 服务器
CN102478899B (zh) 伺服器
CN101986239A (zh) 机架式刀片系统
CN203786606U (zh) 机柜式服务器装置
CN201765547U (zh) 插拔式风扇冷却装置及其cpci工业控制计算机
CN201628920U (zh) 电子装置壳体
CN102087541B (zh) 服务器的散热装置及其风扇模组
CN217333251U (zh) 一种计算型服务器结构
CN216145187U (zh) 一种能够实现高效散热的服务器
CN212623908U (zh) 一种新型服务器构架
CN213876625U (zh) 一种新型电脑主板散热器
CN211349222U (zh) 一种服务器
CN209879421U (zh) 基于hgx平台的服务器设备与服务器装置
CN201226131Y (zh) 计算机主机的配置结构
CN214474876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CN21114939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脑主机电源
CN212809202U (zh) 一种个人电脑集群设备
CN213241063U (zh) 一种侧风冷式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6 / F, building 7,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aode computer system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ao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6 / F, building 7,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OWER LEADER COMPUTER SYSTEM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ao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