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5996U - 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5996U
CN211925996U CN202020253779.9U CN202020253779U CN211925996U CN 211925996 U CN211925996 U CN 211925996U CN 202020253779 U CN202020253779 U CN 202020253779U CN 211925996 U CN211925996 U CN 211925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ed
heat exchange
cooled hea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37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国琰
林华和
林臻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tiv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37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5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5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5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风冷制冷装置包括控制柜组件和与控制柜组件连接的风冷换热组件,风冷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风冷换热单元,风冷换热单元包括换热通道、与换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口、与换热通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位于换热通道内的至少一个换热器和多个风机,其中,换热器相对于各风机靠近进风口设置,多个风机与至少一个换热器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风冷换热组件不但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而且具有多种结构组成形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满足不同的安装要求。

Description

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机房冷冻水空调技术的日益发展,冷水主机配置冷冻水末端的方案不断普及,但此技术对位于城区的改建机房或紧凑型机房,也存在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城区的服务器机房由于人力、电费、租金等因素,其运行成本非常高。所以,位于城区的数据机房往往会竭尽可能提高机房有效利用率,有限的室内空间往往用于布置更多的服务器;而冷水主机偏向于采用小型的风冷换热组件,便于布置在阳台、走道边等狭窄的周边空间。相关技术中的风冷换热组件采用一个风机与一个换热器组合形式,该种风冷换热组件的换热能力有限,且结构形式单一。当对风冷换热组件要求较高时,只能通过串联多个风冷换热组件的方式增加换热能力,然而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某些安装空间狭小的应用场合。
以上也就是说,亟待研究一种风冷换热组件不但具有较好的换热能力,还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满足不同的安装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该风冷制冷装置中的风冷换热组件不但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而且具有多种结构组成形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满足不同的安装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冷制冷装置,风冷制冷装置包括控制柜组件和与控制柜组件连接的风冷换热组件,风冷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风冷换热单元,风冷换热单元包括换热通道、与换热通道连通的进风口、与换热通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位于换热通道内的至少一个换热器和多个风机,其中,换热器相对于各风机靠近进风口设置,多个风机与至少一个换热器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在高度方向上,多个风机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风冷换热组件包括多个风冷换热单元;多个风冷换热单元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风冷换热单元相隔离;或者,多个风冷换热单元沿高度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风冷换热单元相互隔离。
进一步地,风冷换热单元包括多个换热器,多个换热器沿第一水平方向或者沿高度方向依次布置。
进一步地,风冷制冷装置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风冷换热组件;多个风冷换热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风冷换热组件相隔离;或者,多个风冷制热组件沿高度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风冷制热组件相互隔离。
进一步地,换热器为V型或者U型。
进一步地,当换热器为V型时,换热器包括相连接的两个换热板,两个换热板的彼此靠近的两端相连接,两个换热板的彼此远离的两端之间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出风口对应设置,风机位于第一开口和出风口之间;或者,当换热器为U型时,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换热板段、连接两个换热板段的连接板段和与连接板段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出风口对应设置,风机位于开口和出风口之间;或者,当换热器为U型时,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换热板段、位于两个L型换热板段之间的间隔和与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与出风口对应设置,风机位于第三开口和出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控制柜组件与风冷换热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布置;风冷制冷装置包括多个风冷换热组件时,控制柜组件位于多个风冷换热组件的一侧或者控制柜组件的两侧均设有风冷换热组件。
进一步地,控制柜组件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内的控制器,控制器与各风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冷制冷系统,风冷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和与蒸发器连接的风冷制冷装置,风冷制冷装置为上述风冷制冷装置。
进一步地,风冷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的进口与蒸发器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风冷换热组件连通,控制柜组件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内的控制器,控制器与风机连接,压缩机和蒸发器均布置在柜体内;或者,风冷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的进口与蒸发器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风冷换热组件连通,压缩机和蒸发器均位于风冷换热组件内。
进一步地,风冷制冷系统还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进水管路的一端与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进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冷水设备连接,出水管路的一端与蒸发器的第二端连接,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冷水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均位于风冷制冷装置的底部或者顶部;风冷制冷系统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风冷制冷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风冷换热单元中的多个风机既可以与一个换热器对应设置,多个风机又能与多个换热器对应设置,当多个风机与一个换热器对应设置时,通过多个风机与一个换热器对应设置的布置方式,使得单个换热器具有更强的换热能力;当风冷换热组件包括一个风冷换热单元或者多个风冷换热单元时,使得风冷换热组件具有多种结构组成,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换热性能要求和安装空间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风冷制冷装置的俯视透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二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三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四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风冷制冷装置的右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六的透视图;
图9示出了图8中风冷制冷装置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七的透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八的透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九的透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风冷制冷装置的俯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十的透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十一的透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5中风冷制冷装置的俯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十二的透视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十三的透视图;
图19示出了图18中风冷制冷装置的俯视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十四的透视图;
图21示出了图20中风冷制冷装置右视方向的透视图;以及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十五的透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控制柜组件;11、柜体;2、风冷换热组件;21、风冷换热单元;211、换热通道;212、进风口;213、出风口;22、换热器;221、换热板;222、第一开口;223、换热板段;224、连接板段;225、第二开口;226、L型换热板段;227、间隔;228、第三开口;23、风机;31、进水管路;32、出水管路;5、压缩机;7、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及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方向指的是冷媒在风冷换热单元21中的流动方向(即风从进风口212流向出风口213的方向),第一水平方向指的是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例如,第一水平方向指的是图1的左右方向。
本实用新型及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单元21包括外壳,具体地,外壳包括顶部、底部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进风口212设置在其中一个侧壁上,出风口213设置在另一个侧壁上,进风口212与出风口213相对设置。其中,进风口212与外界直接连通,出风口213与室内进风口直接连通,室外风从进风口212进入风冷换热单元21内,从出风口213排出,从而形成了一条侧向贯穿于风冷换热单元21内的换热通道211。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冷制冷装置具有侧向进风和侧向出风的功能。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进风口212设置在顶部,将出风口213设置在底部,或者,将进风口212设置在底部,将出风口213设置在顶部。
本实用新型及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调整风冷换热组件2中的风机23和换热器22的数量以及组合方式而使得风冷换热组件2具有多种结构组成,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换热性能要求和安装空间要求。
进一步地,利用风冷换热组件2和控制柜组件1的不同位置组合,从而使得包括风冷换热组件2和控制柜组件1的风冷制冷装置也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换热性能要求和安装空间要求。另外,将压缩机5、蒸发器7、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设置在风冷制冷装置内,这样使得包括上述部件和风冷制冷装置的风冷制冷系统也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下的对待冷却水的制冷要求和安装空间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风冷制冷装置包括控制柜组件1和与控制柜组件1连接的风冷换热组件2,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风冷换热单元21,风冷换热单元21包括换热通道211、与换热通道211连通的进风口212、与换热通道211连通的出风口213以及位于换热通道内的至少一个换热器22和多个风机23,其中,换热器22相对于各风机23靠近进风口212设置,多个风机23与至少一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
上述设置中,风冷换热单元21中的多个风机23既可以与一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多个风机23又能与多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当多个风机23与一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时,通过多个风机23与一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的布置方式,使得单个换热器22具有更强的换热能力;每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中,当多个风机23与多个换热器22一一对应设置时,可以增大换热面积,从而提高单个风冷换热单元21的换热能力;当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一个风冷换热单元21或者多个风冷换热单元21时,使得风冷换热组件2具有多种结构组成,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换热性能要求和安装空间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风机23与至少一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既包括多个风机23与一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的方案,也包括多个风机23与多个换热器22一一对应设置的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根据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换热性能要求和安装空间要求,可以将控制柜组件1与风冷换热组件2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布置,或者将控制柜组件1与风冷换热组件2沿高度方向依次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这样,使得风冷换热组件2能够安装在水平的狭长空间内,比如阳台。或者,多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高度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互隔离,这样使得风冷换热组件2能够安装在竖直的狭长空间内。因此,上述两种布置方式使得风冷换热组件2能够能好地满足安装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控制柜组件1与风冷换热组件2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布置。具体地,风冷制冷装置包括多个风冷换热组件2时,控制柜组件1位于多个风冷换热组件2的一侧或者控制柜组件1的两侧均设有风冷换热组件2。上述设置中,风冷换热组件2和控制柜组件1为独立的模块化结构,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布置不同数量的控制柜组件1和风冷换热组件2,并根据实际空间情况,将控制柜组件1和风冷换热组件2按照水平方向布局,使得制冷系统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增加了制冷系统的适用范围,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下的安装空间要求。
下面,具体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风冷制冷装置包括控制柜组件1和与控制柜组件1连接的风冷换热组件2,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一个风冷换热单元21,风冷换热单元21包括换热通道211、与换热通道211连通的进风口212、与换热通道211连通的出风口213以及位于换热通道内的两个换热器22和四个风机23。
上述设置中,两个风机23与一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通过该种布置方式,使得单个换热器22具有较好的换热能力,从而满足单个换热器22的换热性能要求。
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风冷换热组件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或者将每个风冷换热组件2配置为包括多个风冷换热单元21。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两个换热器22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有两个风机23,两个风机23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换热器22为V型,换热器22包括相连接的两个换热板221,两个换热板221的彼此靠近的两端相连接,两个换热板221的彼此远离的两端之间具有第一开口222,第一开口222与出风口213对应设置,风机23位于第一开口222和出风口213之间。
上述设置中,V型的换热器22能够增加单位换热面积,有效地提升了换热的效率,且具有很好的节能作用。另外,V型的换热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地,V型的换热器22可以选用两块标准的钢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制成。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换热器22设置成U型或W型等其他形状。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控制柜组件1位于风冷换热组件2的左侧。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控制柜组件1设置在整个风冷换热组件2的右侧或者顶部或者底部等其他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风冷换热单元21的外壳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相对设置,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设置,进风口设置在第一侧板上,出风口设置在第四侧板上,从而形成侧向进出风。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外壳设为其它形状,只要确保侧向进出风即可。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还提供了一种风冷制冷系统。该风冷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风冷制冷装置,风冷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5,压缩机5的进口与蒸发器7连通,压缩机5的出口与风冷换热组件2连通,控制柜组件1包括柜体11和设置在柜体11内的控制器,控制器与风机23连接,压缩机5和蒸发器7均布置在柜体11内。
上述设置中,从压缩机5出口流出的气态冷媒能够流入风冷制冷装置中的风冷换热组件2进行换热冷却,从而得到液态冷媒,方便后续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7进行蒸发换热。经过蒸发器7后的液态冷媒变成气态冷媒,方便后续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5进行压缩处理。另外,控制器主要用于控制风机23的转速,从而控制风冷换热组件2的换热风量,进而确保风冷换热组件2的换热性能。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风冷制冷系统还包括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进水管路31的一端与蒸发器7的第一端连接,进水管路31的另一端与冷水设备连接,出水管路32的一端与蒸发器7的第二端连接,出水管路32的另一端与冷水设备连接。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水管路31与出水管路32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7内部设置有换热通路,进水管路31与换热通路的进口连通,出水管路32与换热通路的出口连通。这样,待冷却的水从进水管路31流入,进入蒸发器7内部的换热通路进行换热,冷却后的水从出水管路32流出,从而通过风冷制冷系统获得了冷冻水。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均与冷水设备的工程管道连通,即进水管路31与工程进水管道连通,出水管路32与工程出水管道连通。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设置在风冷制冷装置的顶部;或者,将进水管路31设置在风冷制冷装置的底部,出水管路32设置在风冷制冷装置的顶部;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不额外设置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而直接将工程管道直接接入到蒸发器7。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换热器22为U型,换热器2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换热板段223、连接两个换热板段223的连接板段224和与连接板段224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225,第二开口225与出风口213对应设置,风机23位于第二开口225和出风口213之间。
每个换热器22对应两个风机23。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三个以上的风机23。
实施例二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风冷制冷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压缩机5设置在风冷换热单元21内,具体地,设置在换热器22和风机23之间。
第二,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蒸发器7设置在风冷换热单元21内,具体地,设置在两个换热器22之间。
实施例三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中,风冷换热单元21中设置有两个换热器22,两个换热器2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有两个风机23,两个风机23沿第一水平方向(即沿图6的垂直于的纸面的方向)间隔设置。
实施例四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每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中设置更多个(比如,三个,八个或者九个)换热器22,为每个换热器22配备一个或者至少三个风机23。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中,风冷制冷系统包括三个风冷制冷装置,三个风冷制冷装置沿第一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其中,三个风冷制冷装置中的进水管路31串联连接,三个风冷制冷装置中的出水管路32串联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快速提供所需的冷冻水。
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风冷制冷装置。
实施例五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中,风冷换热单元21包括一个换热器22和两个风机23。上述设置中,两个风机23与一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这样使得单个换热器22具有较好的换热能力,从而满足单个换热器22的换热性能要求。
第二,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中,进水管路31与出水管路32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实施例六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中,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
第二,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中,控制柜组件1设置在风冷换热组件2的右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及本实用新型中,相隔离指的是相邻的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的换热通道是不连通的。
实施例七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六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实施例八与实施六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八中,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
第二,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八中,两个风冷换热组件2分别对应设置在控制柜组件1的左右两侧。
实施例八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六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实施例九与实施六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九中,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
第二,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九中,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设置在风冷制冷装置的顶部。
第三,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九中,换热器为U型,U型的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换热板段226、位于两个L型换热板段226之间的间隔227和与间隔227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228,第三开口228与出风口213对应设置,风机23位于第三开口228和出风口213之间。
上述设置中,U型的换热器22能够增加单位换热面积,有效地提升了换热的效率,且具有很好地节能作用。另外,U型的换热器22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地,U型的换热器22可以选用两块标准的钢板,分别将上述两块钢板分别压制成L型板段,然后相对设置在对应的风冷换热单元21内,通过焊接的方式将L型板段焊接在风冷换热单元21的内壁面上。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在L型板段上设置安装孔,通过螺钉将L型板段固定在风冷换热单元21的内壁面上。
实施例九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六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
实施例十与实施六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中,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
第二,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设置在风冷制冷装置的顶部。
第三,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中,换热器22为U型,该U型的换热器2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换热板段223、连接两个换热板段223的连接板段224和与连接板段224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225,第二开口225与出风口213对应设置,风机23位于第二开口225和出风口213之间。上述设置中,U型的换热器22能够增加单位换热面积,有效地提升了换热的效率,且具有很好地节能作用。另外,U型的换热器22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地,U型的换热器22可以选用一块标准的钢板,直接将钢板压制成U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将U型板焊接在风冷换热单元21的内壁面上。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在U型板上设置安装孔,通过螺钉将U型板固定在风冷换热单元21的内壁面上。
实施例十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六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
实施例十一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一中,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
第二,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一中,风冷制冷装置内不设置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直接将冷水设备的工程管道直接接入到蒸发器7。
实施例十一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六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二
实施例十二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二中,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
第二,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二中,蒸发器7采用壳管式水氟换热器,并且设置在风冷制冷装置的底部。
第三,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二中,风冷制冷装置内不设置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将冷水设备的工程管道直接接入到蒸发器7。
实施例十二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六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三
实施例十三与实施例十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三中,风冷制冷装置内设置进水管路31和与进水管路31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出水管路32,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设置在风冷制冷装置的下后方。
实施例十三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十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四
实施例十四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四中,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高度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
第二,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四中,每个风冷换热单元21包括一个换热器22和两个风机23。其中,两个风机23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实施例十四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六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五
实施例十五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五中,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
第二,如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五中,每个风冷换热单元21包括一个换热器22和三个风机23。其中,三个风机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实施例十五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六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风冷换热单元中的多个风机既可以与一个换热器对应设置,多个风机又能与多个换热器对应设置。当多个风机与一个换热器对应设置时,通过多个风机与一个换热器对应设置的布置方式,使得单个换热器具有更强的换热能力。当风冷换热组件包括一个风冷换热单元或者多个风冷换热单元时,使得风冷换热组件具有多种结构组成,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下的换热性能要求和安装空间要求。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风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制冷装置包括控制柜组件(1)和与控制柜组件(1)连接的风冷换热组件(2),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风冷换热单元(21),所述风冷换热单元(21)包括换热通道(211)、与所述换热通道(211)连通的进风口(212)、与所述换热通道(211)连通的出风口(213)以及位于所述换热通道(211)内的至少一个换热器(22)和多个风机(23),其中,所述换热器(22)相对于各所述风机(23)靠近所述进风口(212)设置,所述多个风机(23)与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22)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多个风机(23)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包括多个所述风冷换热单元(21);
多个所述风冷换热单元(21)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风冷换热单元(21)相隔离;或者,
多个所述风冷换热单元(21)沿高度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风冷换热单元(21)相互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单元(21)包括多个所述换热器(22),多个所述换热器(22)沿第一水平方向或者沿高度方向依次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制冷装置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
多个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沿第一水平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相隔离;或者,
多个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沿高度方向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相互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2)为V型或者U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换热器(22)为V型时,所述换热器(22)包括相连接的两个换热板(221),两个所述换热板(221)的彼此靠近的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换热板(221)的彼此远离的两端之间具有第一开口(222),所述第一开口(222)与所述出风口(213)对应设置,所述风机(23)位于所述第一开口(222)和所述出风口(213)之间;或者,
当所述换热器为U型时,所述换热器(2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换热板段(223)、连接两个所述换热板段(223)的连接板段(224)和与所述连接板段(224)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225),所述第二开口(225)与所述出风口(213)对应设置,所述风机(23)位于所述第二开口(225)和所述出风口(213)之间;或者,
当所述换热器为U型时,所述换热器(2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换热板段(226)、位于两个所述L型换热板段(226)之间的间隔(227)和与所述间隔(227)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228),所述第三开口(228)与所述出风口(213)对应设置,所述风机(23)位于所述第三开口(228)和所述出风口(21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组件(1)与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布置;所述风冷制冷装置包括多个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时,所述控制柜组件(1)位于多个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的一侧或者所述控制柜组件(1)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组件(1)包括柜体(11)和位于柜体内的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与各所述风机(23)连接。
10.一种风冷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7)和与所述蒸发器(7)连接的风冷制冷装置,所述风冷制冷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制冷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冷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冷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5),所述压缩机(5)的进口与所述蒸发器(7)连通,所述压缩机(5)的出口与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连通,所述控制柜组件(1)包括柜体(11)和设置在所述柜体(11)内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机(23)连接,所述压缩机(5)和所述蒸发器(7)均布置在所述柜体内;或者,
所述风冷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5),所述压缩机(5)的进口与所述蒸发器(7)连通,所述压缩机(5)的出口与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连通,所述压缩机(5)和所述蒸发器(7)均位于所述风冷换热组件(2)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冷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制冷系统还包括进水管路(31)和出水管路(32),所述进水管路(31)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31)的另一端与冷水设备连接,所述出水管路(32)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出水管路(32)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水设备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冷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31)和所述出水管路(32)均位于所述风冷制冷装置的底部或者顶部;所述风冷制冷系统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风冷制冷装置。
CN202020253779.9U 2020-03-04 2020-03-04 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 Active CN211925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3779.9U CN211925996U (zh) 2020-03-04 2020-03-04 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3779.9U CN211925996U (zh) 2020-03-04 2020-03-04 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5996U true CN211925996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47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3779.9U Active CN211925996U (zh) 2020-03-04 2020-03-04 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5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3413A (zh) 一种机房的制冷系统
CN111829074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23056814A1 (zh) 一种箱式换热装置
CN113669810B (zh) 间接蒸发冷却设备
CN211925996U (zh) 风冷制冷装置及风冷制冷系统
EP4098952B1 (e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air conditioner
CN201382508Y (zh) 一种复合空调器
CN202835575U (zh) 立式空调
CN21500191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532443U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的集装箱数据中心
CN101586835A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5809198U (zh) 一种箱式换热装置
CN20527929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9555483U (zh) 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14581752U (zh) 空调机组
CN212081529U (zh) 半导体空调
CN220871214U (zh) 一种温控设备
CN217817093U (zh) 空调机组及空调系统
CN219761728U (zh) 间接蒸发冷却设备
CN213955465U (zh) 机房空调及数据机房
CN211953118U (zh) 分体式可制冷风扇
CN215909226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64436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627772U (zh) 送风机柜及机柜空调
CN210399594U (zh) 减小体积的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