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4034U - 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4034U
CN211924034U CN202020146587.8U CN202020146587U CN211924034U CN 211924034 U CN211924034 U CN 211924034U CN 202020146587 U CN202020146587 U CN 202020146587U CN 211924034 U CN211924034 U CN 211924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door body
door
guid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65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德君
丁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men Advance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gmen Advance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men Advance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Hongmen Advance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1465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4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4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4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该滑动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端和滑动连接端,所述固定连接端和滑动连接端分别位于水平设置的连接臂两端,并通过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的导向件连杆,及设于所述导向件连杆端部的第一导向件,其中所述导向件连杆可绕所述连接臂纵向摆动。本公开提供的方案,能实现连接多片门体,使得门体的运行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
背景技术
电动门是一种常见的、安装在企业、厂房、小区等外围出入大门口处的门。
相关技术中,电动门一般需要在地面预埋导轨,然后在门体的底部设置滚轮,门体的滚轮沿着导轮滑动。或者,在门体的底部安装走地轮,门体通过走地轮支撑于地面滑动。如果需要将电动门设置为多片门体,需要将各门体连接起来。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一种滑动连接件及门体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能实现连接多片门体。
本公开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滑动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端和滑动连接端,所述固定连接端和滑动连接端分别位于水平设置的连接臂两端,并通过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的导向件连杆,及设于所述导向件连杆端部的第一导向件,其中所述导向件连杆可绕所述连接臂纵向摆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轴向与所述连接臂水平延伸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径向所处平面与所述固定连接端连接所述连接臂的纵向连接面平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件连杆还设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轴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宽度,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件连杆的宽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件连杆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端部的第一导向件相邻部位设置第二导向件;或,所述导向件连杆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所述第二导向件,所述端部的第二导向件相邻部位设置第一导向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滑动连接端连接的部位为圆柱体,所述滑动连接端开设孔套设于所述连接臂;或,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滑动连接端连接的部位为球体,所述滑动连接端设置球面腔体套设于所述球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件包括导轮或滑块。
本公开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门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门体和滑动连接件;所述至少两个门体之间通过如上所述的滑动连接件连接;其中,所述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与一门体连接,所述固定连接端与另一相邻的门体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门体的连接位置为门体的底部或顶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门体的底部设有可容纳所述滑动连接端或所述固定连接端的型腔;或,所述门体的顶部设有可容纳所述滑动连接端或所述固定连接端的型腔。
本公开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平移门:所述平移门包括如上所述的滑动连接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设置一种滑动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端和滑动连接端,所述滑动连接端设有与水平设置的连接臂转动连接的导向件连杆,及设于所述导向件连杆端部的第一导向件,其中所述导向件连杆可绕所述连接臂纵向摆动;这样使得多门体结构时,可以通过滑动连接件连接两个门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轴向与所述连接臂水平延伸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径向所处平面与所述固定连接端纵向所处平面平行;这样使得多门体结构时,既可以通过滑动连接件连接两个门体,又可以纵向支撑其中一门体,可以通过滑动连接件的导向件连杆端部的第一导向件支撑门体纵向受力,且导向件连杆能绕连接臂转动,可以调节门体纵向受力,增强门体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连接端还可以设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轴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宽度,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件连杆的宽度,这样使得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导向件,保持门体运行时门体之间的距离统一,防止门体运行过程中发生抖动和卡死,使得门体运行时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门体的顶部或底部可以设置型腔,用于容纳滑动连接端或固定连接端,这样可以将所述滑动连接端或固定连接端隐藏于所述门体内,不会外露,实现了滑动连接件的隐藏式安装,有效利用空间,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简约、美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平移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平移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平移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平移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机架及部分支撑结构;
图4A是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一并示出第一门体;
图4B是图4A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C是图4A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D是图4所示平移门的现场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一并示出第一门体;
图5是图1的平移门的龙门架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4中所示出的滑动支撑件510的放大图;
图7是图4中所示出的滑动支撑件540的放大图;
图8是图2示出的平移门的左视图;
图8A是图8中A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B是图8中B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2示出的平移门的右视图;
图9A是图9中A2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B是图9中B2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1示出的平移门在开门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示出的平移门在关门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A示出图9中的滑动连接件309的一种可选结构的示意图;
图12B示出图12A中的滑动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12C示出图12A中的滑动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13示出图12A中的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顺时针转动的示意图;
图14示出图12A中的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逆时针转动的示意图;
图15示出图9中的滑动连接件319的一种可选结构的主视图;
图16示出图15中的滑动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17示出图15中的滑动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图15中的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顺时针转动的示意图;
图19示出图15中的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逆时针转动的示意图;
图20示出图1所示平移门的第一门体的剖视图,其中示出环状机构H;
图21是依图1的一种平移门的环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A是图2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B是图2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C是图21A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A是图1的一种平移门在开门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B是图22A对应的环状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22C是图1的一种平移门在关门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D是图22C对应的环状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23A和图23B示出依据图31的实施例中滑动连接件309与滑动连接件310的一种结构配置图;
图24示出依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平移门在开门状态时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的位置关系图;
图25A和图25B依据图31的实施例中滑动连接件309与滑动连接件310的另一种结构配置图;
图26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接件31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示出图26中的滑动连接件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8示出图26中的滑动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29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可用于平移门顶部的滑动连接件;
图30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平移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1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接件30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示出图31中的滑动连接件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3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接件30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中所示滑动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35是图33中所示滑动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36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滑动连接件30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中所示滑动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38是图36中所示滑动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39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移门的部分结构图;
图40是图39中d处的放大图;
图41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移门的部分结构图;
图42示出图41中的平移门的部分结构;
图43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移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4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移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图44的平移门在开门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6是图44的平移门在关门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为便于理解和说明,在本文中,如图1所示,将门体的运动方向称为横向,门体的高度方向称为纵向,门体的厚度方向称为侧向。另外,将门体沿着关门方向在前的一端称为前端,在后的一端称为后端。例如,在图2中,第二门体200向右运行时关门,向左运行开门,则可将第二门体200在右边的一端称为前端,在左边的一端称为后端;对第一门体100前端和后端的定义与此相同。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平移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平移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平移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平移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机架及部分支撑结构,图4A是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一并示出第一门体,图4B是图4A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C是图4A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4C,本实施例提供的平移门包括机架、第一门体100、与第一门体100传动连接的电机400、以及由第一门体100带动的第二门体200,电机400(可参见图5)驱动第一门体100滑动时,第一门体100能带动第二门体200联动,其中机架包括龙门架700和立柱650。第一门体100可以通过传动机构例如环状机构H(可参见图20及图21)带动第二门体200进行联动,第二门体200可在纵向上滑动支撑于第一门体100上,实现了第二门体200的悬浮式运行,无需在地面预埋导轨,安装方便,性能更稳定。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之间,可以在纵向底部设置两个滑动连接件309和310(可参见图3、图8和图9)及在纵向顶部设置两个滑动连接件319和320来实现门体之间的连接(可参见图3、图8和图9)。在开门状态时,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基本上相互重叠,当电机400驱动第一门体100运动时,第一门体100通过传动机构例如环状机构H带动连接的第二门体200相对于第一门体100向前滑动,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的重叠部分逐渐变小,当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运行至关门状态时,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的重叠部分变至最小,此时,关门宽度最大。这样,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连接起来后,可以通过环状机构H实现联动,当开门时,两个门体基本上相互重叠,能减少门体退位空间;当关门时,两个门体的重叠部分最小,能增大关门宽度。
参阅图2,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平行设置,第一门体100包括设置于纵向底部的门体滑杆180和设置于纵向顶部的门体滑杆110,门体滑杆180可作为第一门体100的支撑梁,门体滑杆110和180沿第一门体100运动方向延伸,第一门体100的门体滑杆180和门体滑杆110之间设有若干纵向连接柱230,连接柱230沿横向间隔排列;第二门体200包括设置于纵向底部的门体滑杆181和设置于纵向顶部的门体滑杆210,门体滑杆181可作为第二门体200的支撑梁,门体滑杆181和210沿第二门体200运动方向延伸,第二门体200的门体滑杆181和门体滑杆210之间设有若干纵向连接柱230,连接柱230沿横向间隔排列。
图5是图1的平移门的龙门架处的局部剖视图。参照图5,第一门体100通过齿轮410被电机400驱动,电机400固定在龙门架700上且相对于地面固定,在第一门体100的门体滑杆180上固定安装有齿条140,齿条140沿门体滑杆180的长度方向(即横向)设置,电机400输出端的齿轮410和门体滑杆上的齿条140相互啮合进行动力传输,以驱动第一门体100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电机400安装于第一门体100的门体滑杆180上,齿条140固定于地面;还可以采用其他传动方式,例如摩擦轮传动的方式,本公开对电机400和第一门体100的传动方式不作限制。
参阅图4,机架包括第一支架和与第一支架沿横向间隔而设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为龙门架700,第二支架为立柱650。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30沿纵向间隔设置并一体组装于第一支架,滑动支撑件520和滑动支撑件540沿纵向间隔设置并一体组装于第二支架。设于第一门体100纵向底端的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通过连接件940连接为一体。第一门体100在纵向底部的滑动支撑件510、520和纵向顶部的滑动支撑件530、540的支撑下相对于机架可滑动。
图6是图4中所示出的滑动支撑件510的放大图。参照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相对地面固定。这里以滑动支撑件510为例说明其安装方式。滑动支撑件510包括底板515,底板515上固定有纵向设置的支撑座511,滑动支撑件510通过底板515固定安装于地面,支撑座511上设置有滑轮安装板514,滑动支撑件510包括两组承重轮512及两组导向轮513,两组承重轮512及两组导向轮513分别安装于滑轮安装板514的两端。滑轮安装板514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支撑座511上,滑轮安装板514纵向摆动时,能保证至少其中一组承重轮滑动支撑第一门体100,使第一门体100运行更加平稳。
继续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门体100的门体滑杆180底部形成型腔111,型腔111在门体滑杆18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型腔111的底部具有供支撑座511穿过的开口,滑动支撑件510的滑轮组及滑动支撑件520的滑轮组整体收容于型腔111内,型腔111对滑动支撑件510和520的滑轮组具有限位作用,能防止滑动支撑件510和520的滑轮组脱离型腔111,进而使滑动支撑件510及滑动支撑件520的滑轮组锁合于型腔111内滑动。
本公开中,“锁合”指限制门体的自由度,使门体只能沿其滑动方向运动。
图5和图6以滑动支撑件510为例介绍了与型腔111的配合关系。型腔111的内壁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个侧壁,开口设置于底壁的中部,滑动支撑件510包括两组承重轮512及两组导向轮513,滑动支撑件510的两组承重轮512抵接型腔111的顶壁和底壁,与型腔111的顶壁和底壁滑动接触,以实现对第一门体100的纵向支撑,两组导向轮513与型腔111的两个侧壁滑动接触,以实现对第一门体100的侧向限位。这样设置后,滑动支撑件510通过承重轮512和导向轮513与型腔111的内壁滑动接触,使第一门体100更加平稳地在滑动支撑件510上滑动,第一门体100滑动更加自如,而且利于降低第一门体100运行噪音。需要说明的是,滑动支撑件520和型腔111的配合关系可以参照滑动支撑件510和型腔111配合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滑动支撑件510的滑轮组和滑动支撑件520的滑轮组锁合于型腔111内滑动。这样设置后,滑轮组不会外露,实现了滑轮组的隐藏式设置,提升了平移门的外观效果。
机架与第一门体100纵向顶部之间设滑动支撑件530和滑动支撑件540,即龙门架700与第一门体100纵向顶部之间设滑动支撑件530,立柱650与第一门体100纵向顶部之间设滑动支撑件540。滑动支撑件530和滑动支撑件54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图7是图4中所示出的滑动支撑件540的放大图。以滑动支撑件540为例,参照图7,滑动支撑件540可以包括连接臂324、及分设于连接臂324两端的固定连接端321和滑动连接端322,滑动连接端322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轮323。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530和滑动支撑件540可具有不同的结构。
一并参照图4A至4C,第一门体100与滑动支撑件530和540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型腔113,型腔113包括顶壁、底壁及两个侧壁,型腔113的一个侧壁具有供连接臂324穿过的开口,滑动支撑件540的固定连接端321与立柱650固定连接,滑动连接端322自型腔113的开口伸入并锁合于型腔113内。型腔113对滑动连接端322具有限位的作用,能防止滑动连接端322脱离型腔113,进而使滑动支撑件540的滑动连接端322锁合于型腔113内支撑第一门体100滑动。滑动支撑件540的滑动连接端322的导向轮323限制于型腔113的两个侧壁之间且与侧壁滑动接触。通过这样的设置,滑动支撑件540可以在第一门体100的纵向顶部一侧锁合地在第一门体100滑动时进行导向支撑。类似的,可以使滑动支撑件530的固定连接端固定于龙门架700的一个侧梁740,滑动连接端322锁合于第一门体100的型腔113内支撑第一门体100滑动。
本实施例中,机架和第一门体100之间通过滑动支撑件510和520以及滑动支撑件530和540形成四个滑动连接点。设置四个滑动连接点可以在纵向和侧向上更稳定地支撑第一门体100相对于机架滑动,可以更好的保证第一门体100安装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对滑动连接点的数量并不作限制,还可以在机架上设置四个以上的滑动连接点对第一门体100进行滑动支撑。滑动支撑件510、滑动支撑件520对第一门体100起到纵向的支撑作用后,滑动支撑件530、滑动支撑件540可以不再承受第一门体100的重力,因此,滑动支撑件530、540的滑动连接端322可以仅设置与型腔113的侧壁滑动接触的导向轮323。这样的设置,简化了滑动支撑件530、滑动支撑件540的结构,可以更方便的将第一门体100组装于机架700上。第一门体100包括位于第一门体100下部的门体滑杆180和位于第一门体100上部的门体滑杆110,型腔111设置于第一门体100底部的门体滑杆180内,型腔113设置于第一门体100顶部的门体滑杆110内。由于充分利用了第一门体100的内部结构及空间,使滑动支撑件510、520和滑动支撑件530、540实现了隐藏式安装,结构稳定性更好,也提高了平移门的外观效果。
图4D是图4所示平移门的现场安装结构示意图。一并参阅图4和图4D,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通过连接件940组装为一体,将滑动支撑件520和滑动支撑件540与立柱650组装为一体,并将龙门架700、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30组装为一体,滑动支撑件510的底板515(见图4C)和龙门架700固定安装于固定板730,滑动支撑件520的底板515和立柱650固定安装于固定板731,将第一门体100组装至滑动支撑件510、520和滑动支撑件530、540,使平移门形成一个整体组装结构后打包运输。在平移门的安装现场,只需将一体化门体摆在需安装的位置,将固定板730和731通过化学锚栓或膨胀螺丝固定于地面,便可将平移门整体固定于地面,因此安装现场工序简单、方便快捷。
图8是图2示出的平移门的左视图,图9是图2示出的平移门的右视图。参见图8和图9,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之间,在纵向底部设置两个滑动连接件309和310,在纵向顶部设置两个滑动连接件319和320,这样可以实现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的连接。两个滑动连接件309和310的结构相同,两个滑动连接件319和320的结构相同,滑动连接件310和滑动连接件320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二门体200仅受第一门体100的支撑。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连接起来后,在纵向底部设置的滑动连接件309和310对第二门体200起到纵向支撑作用,实现了第二门体200的悬浮式安装。第二门体200在纵向上滑动支撑于第一门体100上,实现了第二门体200的悬浮式运行,无需在地面预埋导轨,安装方便,性能更稳定。需说明的是,滑动连接件319和320可以与前述所说的滑动支撑件530和滑动支撑件540的结构相同但不限于此。
图8是图2示出的平移门的左视图,图8A是图8中A1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B是图8中B1处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2示出的平移门的右视图,图9A是图9中A2处的放大示意图,图9B是图9中B2处的放大示意图。参阅图8-图9B,第一门体100纵向底部的门体滑杆180设有型腔112,型腔112沿门体滑杆180长度方向延伸,设于型腔111之上,第一门体100纵向顶部的门体滑杆110设有型腔114,型腔114沿门体滑杆110长度方向延伸,型腔114可与型腔113背对而设;第二门体200纵向底部的门体滑杆181设有型腔411,型腔411沿门体滑杆181长度方向延伸,第二门体200纵向顶部的门体滑杆210设有型腔412,型腔412沿门体滑杆210长度方向延伸。型腔112、型腔411均设有开口,且两者的开口基本相对;型腔114与型腔412均设有开口,且两者的开口基本相对。
图10是图1示出的平移门在开门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示出的平移门在关门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参阅图8至图11,例如参见图8A,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自第一门体100的型腔112的开口伸入并锁合于型腔112内,固定连接端311自第二门体200的型腔411的开口伸入并固定于型腔411内;参见图9A,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312自第二门体200的型腔411的开口伸入并锁合于型腔411内,固定连接端311自第一门体100的型腔112的开口伸入并固定于型腔112内;参见图8B,滑动连接件320的滑动连接端322自第一门体100的型腔114的开口伸入并锁合于型腔114内,固定连接端321固定于第二门体200的后端;参见图9B,滑动连接件319的滑动连接端322自第二门体200的型腔412的开口伸入并锁合于型腔412内,固定连接端321固定于第一门体100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312锁合于第二门体的型腔411内支撑第二门体200相对于第一门体100滑动,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锁合于第一门体100的型腔112内支撑第一门体100相对于第二门体200滑动,本文中将这样的配置称为两个滑动连接件互锁式设置,即本实施例中,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在纵向底部通过互锁式设置的两个滑动连接件滑动连接。同样的,滑动连接件319的滑动连接端322锁合于第二门体200的型腔412内支撑第二门体200相对于第一门体100滑动,滑动连接件320的滑动连接端322锁合于第一门体的型腔114内支撑第一门体100相对于第二门体200滑动,即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在纵向顶部也通过互锁式设置的两个滑动连接件滑动连接。
型腔112、型腔114、型腔411、型腔412的设置,可以有效利用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的内部空间和结构,能实现滑动连接件309、310、319、320的隐藏式安装,利于提高平移门的外观效果,也能更好的保证滑动连接件309、310和滑动连接件319、320的滑动稳定性。
图12A示出图9中的滑动连接件309的一种可选结构的示意图,图12B示出图12A中的滑动连接件的主视图,图12C示出图12A中的滑动连接件的俯视图。该滑动连接件309包含两个承重轮及两组侧向导轮。
参见图12A-图12C,滑动连接件309包括固定连接端311和滑动连接端312;滑动连接端312包括导轮连杆315,导轮连杆315与连接臂314转动连接,导轮连杆315可绕连接臂314纵向摆动。导轮连杆315通过不同的导轴402转动连接不同的承重轮313,承重轮313用于支撑门体的纵向受力。即,导轮连杆315设置两个以上导轴402,每个导轴402安装有支撑门体纵向受力的承重轮313。承重轮313的轴向与连接臂314水平延伸的方向平行;承重轮313的径向所处平面与固定连接端311连接该连接臂314的纵向连接面平行,固定连接端311和滑动连接端312处于近似水平面上,这样使得滑动连接件309既能侧向连接两个门体,又能使其中一门体支撑另一连接的门体。导轮连杆315与连接臂314转动连接;固定连接端311与连接臂314固定连接;滑动连接端312的导轮连杆315上还包括侧向导轮333,侧向导轮333可用于侧向导向支撑及调节门体侧向距离,侧向导轮333与承重轮313的轴向互相垂直。本实施例中,侧向导轮333的直径大于承重轮313的宽度,且略大于导轮连杆315的宽度(参见图12C),这样的设置,可以使侧向导轮333贴合于型腔112的侧壁滚动,因此能调节门体侧向距离。其中,可以是在导轮连杆315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承重轮313,在端部的承重轮313相邻部位设置侧向导轮333;或,在导轮连杆315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侧向导轮333,在端部的侧向导轮333相邻部位设置承重轮313。
其中,承重轮313可以作为第一导向件,承重轮313可以起支撑作用,侧向导轮333可以作为第二导向件,侧向导轮333可以对门体具有侧向导向的作用。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导向件或第二导向件为导轮为例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滑块代替。
在图12A-图12C中,两个承重轮313分别通过导轴402转动连接在导轮连杆315的两端,承重轮313可以在导轴402上转动,导轴402和承重轮313的轴向与地面平行;导轮连杆315与连接臂314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点可为导轮连杆315的中部;固定连接端311与连接臂3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臂314与导轮连杆315连接的部位可以为圆柱体,可以在导轮连杆315开设孔,该孔套设于连接臂314上,导轮连杆315绕连接臂314转动。
导轮连杆315和导轴402可以起固定承重轮313和侧向导轮333的作用,导轮连杆315与连接臂314转动连接,导轮连杆315可以绕连接臂314摆动,也即使得两端部的承重轮313可以绕连接臂314转动,可支撑门体纵向受力,也可自动调节门体运行过程中的纵向受力,使门体受力均匀,使得门体运行时更加稳定,固定连接端311对整个滑动连接件310起支撑作用。
两个侧向导轮333可以组成一组,共有两组,其中同一组的两个侧向导轮333通过连轴405连接,两个侧向导轮333分别安装在连轴405的两端,而连轴405安装在导轮连杆315上。导轮连杆315可以设有中空位置,以导轮连杆315的中部为分界,两个中空位置分别位于导轮连杆315中部的两侧,两组侧向导轮333的连轴405分别安装在导轮连杆315的中空位置。本实施例中,当导轮连杆315保持水平时,侧向导轮333和连轴405的轴向与地面垂直,径向则与地面平行。导轮连杆315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承重轮313,在左右两端的承重轮313相邻部位设置侧向导轮333。
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侧向导轮333,对门体具有侧向导向的作用,可以保持门体运行过程中门体之间距离统一,使得门体之间的距离在门体运行过程中尽量保持不变,防止门体运行过程中发生抖动和卡死。
其中,滑动连接端312与一门体连接,固定连接端311与另一相邻门体连接。固定连接端311与第一门体100的底部固定连接,例如与第一门体100的底部的门体滑杆180固定连接。门体滑杆180可以设置开口的型腔112,固定连接端311可以固定连接在门体滑杆180的型腔112内,实现与第一门体100的固定连接。承重轮313和侧向导轮333与第二门体200的底部滑动连接,例如与第二门体200底部的门体滑杆181滑动连接。第二门体200的底部的门体滑杆181可以设置有开口的型腔411,两个承重轮313自开口伸入并锁合于第二门体200中门体滑杆181的型腔411内滑动,两组共四个侧向导轮333也自开口伸入并锁合于第二门体200中门体滑杆181的型腔411内滑动,实现与第二门体200的滑动连接,并同时支撑第二门体200纵向受力,使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相互连接并可以相对滑动。其中型腔411可以包括顶壁、底壁及两个侧壁,两个承重轮313可以限制于两个侧壁之间且在顶壁和底壁之间滚动,四个侧向导轮333可以贴合型腔411的侧壁滚动,对第二门体200具有侧向导向的作用,可以减少摩擦、降低噪音。
例如,两个承重轮313和四个侧向导轮333被限制在第二门体200的型腔411内,可以沿着型腔411在第二门体200运行方向滚动,两个承重轮313对第二门体200起到纵向的支撑作用。两个承重轮313的直径大于连轴405的长度,使四个侧向导轮333不与型腔411的顶壁或底壁接触,而是贴合型腔411的侧壁滚动,由型腔411的侧壁限制在型腔411起到侧向导向作用。侧向导轮333的直径大于导轮连杆315的宽度,使承重轮313不与型腔411的侧壁接触。两个承重轮313对第二门体200起到纵向的支撑作用,而两组共四个侧向导轮333对第二门体200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以减少摩擦、降低噪音,使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之间的相对滑动更平稳。
需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固定连接端311与第二门体200的底部固定连接,承重轮313和侧向导轮333与第一门体100的底部滑动连接。还需说明的是,还可以是滑动连接端312和固定连接端311与门体的顶部连接。
该实施例通过将固定连接端311、承重轮313和侧向导轮333安装到一门体的底部的型腔411内,这样可以将滑动连接端312和固定连接端311隐藏于门体内,不会外露,实现了滑动连接件309的隐藏式安装,有效利用空间,也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简约、美观。需说明的是,也可以只将滑动连接端312安装到门体的底部的型腔内,或只将固定连接端311安装到门体的底部的型腔内,从而实现隐藏式安装。另外,也可以是只将滑动连接端312安装到门体的顶部的型腔内,或只将固定连接端311安装到门体的顶部的型腔内,或是将滑动连接端312和固定连接端311分别都安装到相邻两门体的顶部的型腔内,从而实现隐藏式安装。
图13示出图12A中的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顺时针转动的示意图,图14示出图12A中的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逆时针转动的示意图。
请参见图13-14,第二门体200运行时,第二门体200的纵向受力会发生变化,与第二门体200底部连接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受力也会发生变化,由于滑动连接端312的导轮连杆315与连接臂314转动连接,导轮连杆315可以绕连接臂314摆动,使得滑动连接端312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自动调节第二门体200的纵向受力,使门体纵向受力更均匀,运行时更加稳定。
参见图13,由于右端承重轮313受力大,左右两端的承重轮313从原来的水平平行,变化为右端承重轮313顺时针绕连接臂314纵向向下转动,左端承重轮313顺时针绕连接臂314纵向向上转动,从而自动调节门体纵向受力,使其受力均匀。
参见图14,由于左端承重轮313受力大,左右两端的承重轮313从原来的水平平行,变化为左端承重轮313逆时针绕连接臂314纵向向下转动,右端承重轮313逆时针绕连接臂314纵向向上转动,从而自动调节门体纵向受力,使其受力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当导轮连杆315两端的承重轮313在第二门体200纵向受力发生变化时,由于导轮连杆315与连接臂314转动连接,导轮连杆315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连接臂314上,使导轮连杆315能绕连接臂314摆动,进而使位于导轮连杆315两端的两个承重轮313也跟随绕连接臂314纵向转动,并一直与型腔411的顶壁或底壁滑动接触,从而自动调节门体的纵向受力,使门体纵向受力均匀,门体运行时更加稳定。
图15示出图10中的滑动连接件319的一种可选结构的主视图,图16示出图15中的滑动连接件的俯视图,图17示出图15中的滑动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滑动连接件320可采用与滑动连接件319相同或不同的结构。
参见图15至图17,滑动连接件319包括滑动连接端322和固定连接端321,滑动连接端322与固定连接端321分别位于连接臂324两端并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臂324连接;滑动连接端322上设有调节门体侧向受力的导向轮323。导向轮323的轴向与连接臂324水平延伸的方向垂直;导向轮323的径向所处平面与固定连接端321连接该连接臂324的纵向连接面垂直,固定连接端321和滑动连接端322处于近似水平面上,这样使得滑动连接件319既能起导向作用,又能连接两个门体。其中固定连接端321也可以称为导轮座。其中,滑动连接端322、固定连接端321及连接臂324这三部分可以设置成分体式,也可以设计成一体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连接端321可以为对称开模设计,以门体横向运动方向为参考,将固定连接端321安装于门体时,固定连接端321在沿横向的左面和右面为左右对称结构。通过将固定连接端321设为对称结构,可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连接件319安装于门体时不受左右固定方向或前后固定方向的限制。也即,在一种安装方式下,固定连接端321与多门体结构中第一门体100连接,滑动连接端322与多门体结构中相邻的第二门体200连接,在另一种安装方式中,固定连接端321与多门体结构中的第二门体200连接,滑动连接端322与多门体结构中相邻的第一门体100连接。这两种安装方式可以任意调换,不受门体安装的左右固定方向的限制。另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固定连接端321与门体连接时,可以安装在门体的前端,也可以安装在门体的后端;滑动连接端322与门体连接时,可以安装在门体的前端,也可以安装在门体的后端,不受门体前后固定方向的限制。因此,通过将固定连接端321设为对称结构的对称开模设计,可以使得现场安装不受左右固定方向或前后固定方向的限制,安装更方便;另外这样的设计也可以使得滑动连接件319的物料减少,更容易制作,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制作效率。
参见图15和图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连接端321内部可以设有布线型腔3211。固定连接端321内部的布线型腔3211用于铺设走线,这样不需要再设置走线封盖;将门体走线铺设在固定连接端321内部的布线型腔3211中,可以起到隐藏式布线的作用,有效利用空间,也可以使得滑动连接件319的外观更加简约、美观,也有利于提高门体走线的使用寿命,避免走线损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滑动连接端322可以设有转动连接于连接臂324上的导轮连杆325,以及分设于导轮连杆325两端的导向轮323,其中导轮连杆325绕连接臂324水平方向转动。导向轮323转动安装于导轮连杆325上。导向轮323至少包含两个,分别位于导轮连杆325的两端。其中,导轮连杆325是作为导向件连杆,导向轮323是作为导向件,导向件连杆还可以是滑块连杆,导向件还可以是滑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向轮323可以与导轮连杆325转动连接,导轮连杆325的两端沿纵向固定设置连轴3231,导向轮323转动安装于连轴3231上,从而能使导向轮323侧向转动。其中当导轮连杆325保持水平时,导向轮323和连轴3231的轴向与地面垂直,径向则与地面平行。以导向轮323为导轮、连轴3231为导轮轴为例,导轮与导轮连杆325转动连接,导轮连杆325的两端纵向固定设置有导轮轴,导轮转动安装于导轮轴上,从而能使导轮侧向转动。需说明的是,导向轮32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本公开不限制其数量,相应的,连轴323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导向轮323可以通过导轮连杆325连接在一起,多个导向轮323彼此间隔位置设置,使得多个导向轮323的转动互不影响,多个导向轮323相互配合可以使得门体的侧向受力更加均匀,在多门体结构中可以使得门体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门体的运行更加稳定。
参见图15-图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臂324可以包括连接部3141、支撑部3142,连接部3141可以将固定连接端321与支撑部3142连接在一起,支撑部3142用于支撑滑动连接端322,支撑部3142上可设有一支撑轴3143与导轮连杆325转动连接。支撑轴3143可以设置在支撑部3142的中部位置。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轴3143与导轮连杆325连接的部位可以为圆柱体,也即支撑轴3143可以是圆柱体形状,可以在导轮连杆325上开设孔,导轮连杆325通过该孔套设于支撑轴3143上绕支撑轴3143水平方向转动。由于导轮连杆325能绕支撑轴3143侧向转动,所以导轮连杆325上的导向轮323可以自动调节门体的侧向受力,使其受力均匀,门体之间相对运动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连接臂324可以自固定连接端321向支撑部3142延伸并和支撑部3142形成一体,支撑部3142被设置于滑动连接端322所在的一侧以对滑动连接端322进行支撑。导轮连杆325位于支撑部3142的上方并可以通过纵向设置的支撑轴3143转动连接于支撑部3142上。在支撑部3142的上表面可以设置凹陷部,支撑轴3143可以固设于凹陷部的中央部位,使导轮连杆325能部分容纳于该凹陷部,并与凹陷部之间留有空隙。这样的设置,导轮连杆325及导轮可以通过该凹陷部得一定程度防护作用,使导轮连杆325和导轮在运动过程中更稳定。需说明的是,支撑部3142侧面还可以设有型腔,用于隐藏式布线。通过导轮连杆325与支撑部3142之间留有空隙的中空设置结构,及支撑部3142侧边设有型腔的设置结构,可以更好进行隐藏式布线。还需说明的是,通过在连接臂324设置支撑部3142,可以更好支撑滑动连接端322,而在支撑部3142上设有支撑轴3143与导轮连杆325转动连接,也使得导轮连杆325可以绕支撑轴3143水平方向转动,更好地自动调节门体的侧向受力,使其受力更均匀。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向轮323可以替换为滑块,通过设置导轮或滑块,可以减小与门体接触时的摩擦力,提升门体运动过程的稳定性。
一并参阅图9和图9B,固定连接端321与第一门体100连接,滑动连接端322与第二门体200连接。滑动连接端322可以与第二门体200的顶部滑动连接,例如与第二门体200顶部的滑杆210滑动连接。第二门体200的顶部的滑杆210可以设置开口的型腔412,导向轮323自开口伸入并锁合于第二门体200中滑杆的型腔412内滑动,实现与第二门体200的滑动连接,使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相互连接并可以相对滑动。其中型腔412可以包括两个侧壁4121和4122,导向轮323可以贴合型腔412的侧壁4121和4122滚动,对第二门体200具有侧向导向的作用,减小导向轮323与门体接触时的摩擦力,提升门体运动过程的稳定性。
以滑动连接端322设置两个导向轮323为例,两个导向轮323通过导轮连杆325相连并分别位于导轮连杆325的两端,导轮连杆325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连接臂324上,使导轮连杆325能绕连接臂324侧向方向转动,进而使位于导轮连杆325两端的两个导向轮323一直与型腔412的侧壁4121或4122滑动接触,即导向轮323限制于两个侧壁4121和4122之间且与其中一个侧壁滚动。因此,当第二门体200运行时,可以自动调节第二门体200的侧向受力,使第一门体100对第二门体200的侧向方向的滑动支撑更平稳,门体之间相对运动时更加稳定,不容易产生卡死问题。
本实施例中,型腔412可以沿门体滑杆210的长度方向开设,型腔412的结构和滑动连接端322的形状相配合。在安装滑动连接件319时,可以先将固定连接端321与第一门体100固定连接,然后将滑动连接端322的导向轮323对准第二门体200的型腔412的开口处缓缓卡入,卡入后,滑动连接端322收容于型腔412内,导向轮323抵接于型腔412的侧壁4121和4122,连接臂324自型腔412的开口向外延伸后连接至第一门体100上的固定连接端321。这样的结构设置,能使滑动连接端322滑动锁合于型腔412内,实现了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的滑动连接,也实现了滑动连接端322在门体顶部型腔内的隐藏安装。
需说明的是,固定连接端321和滑动连接端322与门体的连接位置也可以是门体的底部,例如滑动连接端322与一门体的底部连接,固定连接端321与另一相邻门体的底部连接,门体的底部也可以设有可容纳固定连接端321和滑动连接端322的型腔。
还需说明的是,上述以滑动连接端322安装到一门体的顶部型腔内实现隐藏安装为例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固定连接端321也安装到一门体的顶部的型腔内,从而实现滑动连接端322和固定连接端321都可以同时隐藏安装;或者,只将固定连接端321安装到一门体的顶部的型腔内。另外,还可以只将滑动连接端322安装到一门体的底部的型腔内实现隐藏安装,或,只将固定连接端321安装到一门体的底部的型腔内,或,同时将滑动连接端200安装到一门体的底部的型腔内,将固定连接端321安装到另一相邻门体的底部的型腔内,从而实现滑动连接端322和固定连接端100都可以同时在门体底部隐藏安装。
图18示出图15中的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顺时针转动的示意图,图19示出图15中的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逆时针转动的示意图。
参见图18和图19,由于导向轮323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导向轮323可以通过连轴3231与导轮连杆325转动连接,例如设置两个导向轮323分别位于导轮连杆325的两端与导轮连杆325转动连接,而导轮连杆325可以通过连接臂324上的支撑轴3143与固定连接端321转动连接,因此门体在开门或关门的运动过程时,导轮连杆325可以绕连接臂324侧向方向上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而使位于导轮连杆325两端的两个导向轮323一直与型腔412的侧壁4121和4122滑动接触,既可以减小滑动连接端322在门体顶部的型腔412内的摩擦力,又可以动态调节门体侧向受力,使门体的运动更加稳定。
图20示出图1所示平移门的第一门体的剖视图,图21是依图1的一种平移门的环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1A是图2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1B是图2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1C是图21A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照图20和图21,第一门体100通过环状机构H带动第二门体200进行联动。环状机构H包括设于滑动支撑件510与滑动支撑件520之间的传动带150、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20。滑动支撑件510与滑动支撑件520固定于地面,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20固定于第一门体100的横向两端,传动带150绕设于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20上,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20相对于第一门体100静止的,而在第一门体100运动时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即传动带150相对于滑动支撑件510与滑动支撑件520是运动的。传动带150上与门体连接板160的一端固定,门体连接板160的另一端和第二门体20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门体连接板160的另一端固定至第二门体160的后端;电机400转动驱动第一门体100沿横向移动时,由于滑动支撑件510与滑动支撑件520固定于地面,第一带轮130与第二带轮120随门体移动带动传动带150运动,从而使门体连接板160带动第二门体200横向移动。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传动带150的一端可以固定绕设于滑动支撑件510上,另一端可以固定绕设于滑动支撑件520上。需要说明的是,做为替代,传动带150的两端还可以固定绕设于其他相对于地面固定的位置,例如:可以分别在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的旁侧固定两根立柱,传动带150的两端不再固定于滑动支撑件510及滑动支撑件520上,而是固定于立柱上,这样也可以实现环状机构H的功能。
参照图21和图21C,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20分别通过张紧装置170与第一门体100弹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带轮130和第二带轮120分别通过弹簧张紧装置170固定安装在第一门体100的门体滑杆110内的前后两端。图21C以第一带轮130所在的一端为例介绍弹簧张紧装置170的结构,弹簧张紧装置170包括螺杆171、螺母172、弹簧173及带轮连接板174。第一带轮130能相对于带轮连接板174前后活动,第一带轮130和带轮连接板174之间通过螺杆171连接,螺杆171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带轮130,螺杆171贯穿带轮连接板174后,伸出的部分套设弹簧173后旋有螺母172。弹簧173的一端弹性抵接于螺母172上,另一端弹性抵接于带轮连接板174上,通过旋紧螺母172后带动第一带轮130往靠近带轮连接板174的方向拉伸,因此可以实现传动带150的张紧。同时,旋紧螺母172后,螺母172会将弹簧173压缩于带轮连接板174上,使弹簧173产生了和第一带轮130拉伸方向一致的回弹力,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即使传动带150使用久了产生形变而被拉长,也会被弹簧张紧装置170自动张紧,从而使传动带150一直处于张紧状态,利于降低噪音,有效提高了环状机构H的运行稳定性。而且,该弹簧张紧装置170同环状机构H一同隐藏式设置于型腔111内,保证了平移门运行的稳定性,可以降低后期维护频次及维护成本,不仅耐用,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平移门的外观效果。
图22A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平移门在开门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2B是图22A对应的环状机构的状态示意图;图22C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平移门在关门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2D是图22C对应的环状机构的状态示意图。参照图22A至图22D,在开门状态时,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大部分重叠,当电机400驱动第一门体100运动时,第一门体100通过环状机构H及门体连接件160带动连接的第二门体200相对于第一门体100向前滑动,且第二门体200的速度是第一门体100的速度的两倍,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的重叠部分逐渐变小,当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运行至关门状态时,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的重叠部分变至最小,此时,关门宽度最大。这样,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之间能通过环状机构H实现联动,当开门时,两个门体基本上相互重叠,能减少门体退位空间;当关门时,两个门体的重叠部分最小,能增大关门宽度。
继续参照图20、图21及图21B,本实施例中,各滑动连接件和滑动支撑件530、滑动支撑件540的滑动连接端均收容于门体的对应型腔内,电机400收容于机架内,滑动支撑件510、滑动支撑件520、第一带轮130、第二带轮120及传动带150收容于第一门体100底部的型腔111内。因此,本实施例中,电机、至少两对滑动连接件组、滑动支撑件510、520、滑动支撑件530、540、第一带轮130、第二带轮120及传动带均收容于平移门内,有效提升了平移门的外观效果。
参见图10和图11,由于第二门体200悬浮式安装于第一门体100,当处于关门状态时,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完全展开,第一门体100对第二门体200的支撑力下降,第二门体200前端会由于自身重力而下垂,导致第二门体200朝着后端发生上翘,从而产生纵向形变。本实施例中,沿关门方向,滑动连接件309设于第二门体200的前端,滑动连接件310设于第二门体200的后端。滑动连接件309的固定连接端311固定连接第一门体100,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312滑动连接第二门体200,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滑动连接第一门体100,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311固定连接第二门体200,并且,如图23A和图23B所示,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与连接臂314的纵向中心对齐,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高于滑动连接件309的固定连接端311的纵向中心,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与连接臂314的纵向中心对齐,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高于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311的纵向中心,两者之间具有间距D(参见图24)。这样配置,可以使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的纵向中心高于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的纵向中心,从而将平移门配置为当第二门体200处于开门状态时,使第二门体200的前端高于第二门体200的后端,例如其纵向底部的支撑梁或门体滑杆181的前端高于后端,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门体100(例如其纵向底部的支撑梁或门体滑杆180)在滑动支撑件510和520的支撑下与第二门体200的关门方向基本保持平行,通过在开门状态时使第二门体200的前端高于第二门体200的后端,可以减小第二门体200在关门状态时的上翘,补偿第二门体200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纵向形变,保证第二门体200位于关门状态时,其纵向底部的支撑梁尽量与关门方向平行,从而保证产品结构的稳定和寿命。
以上对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平移门进行了详细说明。下面介绍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
在另一实施例中,沿关门方向,滑动连接件309设于第二门体200的前端,滑动连接件310设于第二门体200的后端,滑动连接件309和310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与连接臂314的纵向中心对齐。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312滑动连接第一门体100,滑动连接件309的固定连接端311固定连接第二门体200,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311固定连接第一门体100,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连接第二门体200,并且,如图25A和25B所示,滑动连接件309的固定连接端311的纵向中心高于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311的纵向中心高于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这样配置,可以减小第二门体200在关门状态时的上翘,补偿第二门体200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纵向形变。可以理解,也可采用与滑动连接件309、310结构不同的其他类型的滑动连接件,本公开不作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沿关门方向,滑动连接件309设于第二门体200的前端,滑动连接件310设于第二门体200的后端,滑动连接件309和310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与连接臂314的纵向中心对齐。滑动连接件309和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均滑动连接第一门体100,两者的固定连接端311均固定连接第二门体200,并且,滑动连接件309的固定连接端311的纵向中心高于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高于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311的纵向中心。这样配置,可以减小第二门体200在关门状态时的上翘,补偿第二门体200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纵向形变。可以理解,也可采用与滑动连接件309、310结构不同的其他类型的滑动连接件,本公开不作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沿关门方向,滑动连接件309设于第二门体200的前端,滑动连接件310设于第二门体200的后端,滑动连接件309和310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与连接臂314的纵向中心对齐。滑动连接件309和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311均固定连接第一门体100,两者的滑动连接端312均滑动连接第二门体200,并且,滑动连接件309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高于滑动连接件309的固定连接端311的纵向中心,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311的纵向中心高于滑动连接件310的滑动连接端312的纵向中心。这样配置,可以减小第二门体200在关门状态时的上翘,补偿第二门体200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纵向形变。可以理解,也可采用与滑动连接件309、310结构不同的其他类型的滑动连接件,本公开不作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门体100底部的滑动支撑件510也可以采用另外的结构实现,例如,可以仅设承重轮,而不设导向轮;滑动支撑件的承重轮和/或导向轮可以是单组,也可以是多组,如果是单组的情况,应设多个滑动支撑件;再例如,承重轮或导向轮可以非对称地安装于安装板514的两端。另外,若滑动支撑件仅设单组承重轮,滑轮安装板514的中部应固定连接于支撑座511上;若滑动支撑件设多组承重轮和/或导向轮,可滑轮安装板514的中部可转动或固定连接于支撑座511。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可具有不同的结构。
图26至图28显示了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滑动连接件的结构,该结构适合于设于平移门的纵向顶部,例如可以代替前面实施例中的滑动连接件319但不限于此。该实施例与图17所示的滑动连接件319相似,区别之处在于,可以在支撑轴3143端部固定一球体326,支撑轴3143与导轮连杆325连接的部位可以为球体326,而在导轮连杆325设置球面腔体,球面腔体套设于球体326上以容纳该球体326,则导轮连杆325通过球体326和球面腔体的配合可转动更灵活。
参见图2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滑动连接件319的滑动连接端322、连接臂324与固定连接端321连接固定为一体结构,使得滑动连接件319可以一体成型,便于设计与安装,也提高了滑动连接件319在门体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时第二门体200不设置型腔。该实施方式中,可将该一体结构固定在第一门体100顶部,所述一体结构的连接臂324可设置为连接板,滑动连接端322设置为固设于连接板上的引导件,连接板固定于第一门体100的顶部,引导件可设于第二门体200顶部背离第一门体100的一侧。其中,可以在引导件上安装导轮或滑块,引导件上的导轮或滑块装设于第二门体200顶部的外侧表面的滑槽,实现了对第二门体200在侧向上的滑动支撑,引导件对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起到沿着侧向支撑及导向的作用,使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能滑动连接并保持平行运行。需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第二门体200的顶部中间开槽形成型腔,滑动连接端322插入该型腔,固定连接端321设于第一门体100顶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之间在纵向底部可以设滑动连接件309和310,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之间在纵向顶部可以不设滑动连接件319和320,而是如图30所示,在第一门体100及第二门体200的顶部安装顶部导向件,顶部导向件包括连接板710和固定于连接板710的一对引导件711,连接板710固定于第二门体200的顶部,一对引导件711分设于第一门体100的顶部两侧对第一门体100进行导向。引导件711上安装有导轮,引导件711与第一门体100的顶部两侧滑动接触,引导件711对第一门体100起到沿着侧向支撑及导向的作用,顶部导向件可使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保持平行运行。
图31至图32显示了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滑动连接件的结构,该结构适合于设于平移门的纵向底部,例如可以代替前面实施例中的滑动连接件309但不限于此。该实施例与图10所示的滑动连接件309相似,区别之处在于,可以在连接臂314端部固定一球体331,连接臂314与导轮连杆315连接的部位可以为球体331,而在导轮连杆315设置球面腔体,球面腔体套设于球体331上以容纳该球体331,则导轮连杆315通过球体331和球面腔体的配合转动更灵活。
图33至图35显示了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滑动连接件的结构,该结构适合于设于平移门的纵向底部,例如可以代替前面实施例中的滑动连接件309但不限于此。此滑动连接件中含单个承重轮313,此时可不设置导轮连杆315。该实施例中单个承重轮313的设置也简单,能支撑门体纵向受力,而且成本低,安装及维护也方便。
请参见图33至图35,滑动连接件包括滑动连接端312和固定连接端311,滑动连接端312与固定连接端311分别位于连接臂314两端,并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臂314转动连接。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臂314与滑动连接端312连接的部位可以为圆柱体,也即连接臂314是圆柱体形状,可以在滑动连接端312开设孔,该孔套设于连接臂314上,滑动连接端312绕连接臂314转动。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在连接臂314端部固定一球体,连接臂314与滑动连接端312连接的部位可以为球体,而在滑动连接端312设置球面腔体,球面腔体套设于球体上以容纳该球体,则滑动连接端312通过球体和球面腔体的配合转动更灵活。滑动连接端312设有与连接臂314转动连接且支撑门体纵向受力的第一导向件。连接臂314为水平方向设置,与连接臂314转动连接的承重轮313的轴向也为水平方向,与地面平行,承重轮313可以纵向受力起支撑作用。
图36至图38显示了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滑动连接件的结构,该结构适合于设于平移门的纵向底部,例如可以代替前面实施例中的滑动连接件309但不限于此。与图33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设置更多承重轮313。
请参见图36-38,本公开提供的滑动连接件309,包括固定连接端311和滑动连接端312;滑动连接端312包括导轮连杆315,导轮连杆315设置两个以上导轴402,每个导轴402安装有支撑门体纵向受力的承重轮313。导轮连杆315与连接臂314转动连接;固定连接端311与连接臂314固定连接。
该实施例比图33实施例多设置了一个承重轮313,由于连接臂314与导轮连杆315转动连接,连接臂314使得导轮连杆315可摆动,两个承重轮313就可以绕连接臂314转动,自动调节门体运行过程中的纵向受力,使门体受力更加均匀,使得门体运行时更加稳定。
可以理解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环状机构H的传动组合形式不作限制,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环状机构H可以采用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的传动组合,例如,可以采用钢丝绳和钢丝绳滑轮的传动组合;或者,还可以采用织带、吊装带和滑轮的传动组合。同步带相对于链条质量更轻、稳定性更好。前面实施例采用链条和链轮的传动组合相比其他方式,不仅能有效防止打滑等现象,利于多片门体联动时的稳定性,而且能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弹簧张紧装置170也可不设带轮连接板174,而是通过带轮连接件与第一带轮130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之间,在平移门纵向底部设置两个滑动连接件,两者具有相同的结构;在平移门纵向顶部设置两个滑动连接件,两者具有相同的结构;设置于平移门纵向底部的滑动连接件和纵向顶部的滑动连接件具有不同的结构。其中,将图10所示的滑动连接件309设置于平移门的纵向底部,将图17所示的滑动连接件319设置于平移门的纵向顶部。可以理解的,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将两个图17所示的滑动连接件319设置于平移门的纵向底部,将两个图10所示的滑动连接件309设置于平移门的纵向顶部,即在纵向底部对第二门体200进行导向,在纵向顶部对第二门体200进行支撑;再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平移门纵向底部的两个滑动连接件可具有不同的结构,设置在纵向顶部的两个滑动连接件可具有不同的结构;再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平移门纵向底部和纵向顶部的四个滑动连接件的结构都相同;再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之间可设置更少或更多的滑动连接件。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在平移门的纵向底部,在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通过互锁式设置的两个滑动连接件309和310滑动连接。可以理解的,作为替代,平移门的纵向底部互锁式设置的两个滑动连接件也可具有不同的结构,或者,视实际情况,平移门的纵向底部可以设置更少或更多的滑动连接件,设置更多的滑动连接件时,相邻滑动连接件可以采用如上所述的互锁式配置。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平移门的其他滑动连接件的配置不作限定,例如,在平移门的纵向顶部,在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之间的滑动连接件可以是互锁式设置,也可以是非互锁式设置,或者,在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之间可仅设置一个滑动连接件,或者,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滑动支撑结构实现对第二门体的支撑。
在前面实施例中,在平移门的纵向顶部,在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通过互锁式设置的两个滑动连接件319和320滑动连接。可以理解的,作为替代,平移门的纵向顶部互锁式设置的两个滑动连接件也可具有不同的结构,或者,视实际情况,平移门的纵向顶部可以设置更少或更多的滑动连接件,设置更多的滑动连接件时,相邻滑动连接件可以采用如上所述的互锁式配置。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平移门的其他滑动连接件的配置不作限定,例如,在平移门的纵向底部,在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之间的滑动连接件可以是互锁式设置,也可以是非互锁式设置,或者,在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之间可仅设置一个滑动连接件,或者,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滑动支撑结构实现对第二门体的支撑。
再次参阅图8,在前述实施例中,在平移门处于开门状态时在平移门的同一横向端,例如在图10中所示的后端,设于纵向底部的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311和设于纵向顶部的滑动连接件320的固定连接端321均固定于第二门体200,滑动连接端312和322均锁合于第一门体100滑动。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平移门的同一横向端,设于纵向底部的滑动连接件310和设于纵向顶部的滑动连接件320可以是互锁式设置,例如,设于纵向底部的滑动连接件310的固定连接端311固定于第一门体100,滑动连接端312锁合于第二门体100滑动,设于纵向顶部的滑动连接件320的固定连接端321固定于第二门体200,滑动连接端322锁合于第一门体100滑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平移门的一个横向端的纵向底部和另一横向端的纵向顶部互锁式设置两个滑动连接件,例如,可以在前端的纵向底部设置如图10所示的滑动连接件309,在后端的纵向顶部设置如图17所示的滑动连接件320,滑动连接件309的固定连接端311固定设置于第一门体200,滑动连接端312滑动锁合于第二门体100,滑动连接件320的固定连接端321固定设置于第二门体100,滑动连接端322滑动锁合于第一门体200。
可以理解的,作为替代,平移门的纵向底部和纵向顶部互锁式设置的两个滑动连接件也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平移门的其他滑动连接件的配置不作限定,例如,在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之间的其他滑动连接件可以是互锁式设置,也可以是非互锁式设置;或者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之间的其他滑动连接件也可以更少。
图39和图40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平移门。参照图39和图40,本实施例的平移门包括机架以及滑动安装于机架的第一门体100;机架一体组装有滑动支撑件510及滑动支撑件530;滑动支撑件510及滑动支撑件530分别设于机架的纵向底部和纵向顶部。滑动支撑件510被配置为在纵向上支撑第一门体100。滑动支撑件530被配置为在第一门体100的侧向上支撑第一门体100。
本实施例中,机架具有单个支架,支架可以是龙门架700。龙门架700包括两个侧梁740及连接两个侧梁740的顶梁720,第一门体100被滑动支撑于两个侧梁740之间。
滑动支撑件510和龙门架700固定于底板730上,通过底板730实现滑动支撑件510和龙门架700的一体组装。
滑动支撑件530被配置为在第一门体100的两侧支撑第一门体100,其中,滑动支撑件530包括分别安装于龙门架700的顶梁720并从两侧抵接第一门体100的两个导轮222。本实施例中,两个导轮222分别抵接于第一门体100的两侧,两个导轮222对第一门体100具有支撑及导向的作用,使第一门体100稳定地滑动支撑于机架上。通过这样的设置,滑动支撑件530可以在第一门体100的两侧滑动支撑第一门体100。本实施例提供的平移门,滑动支撑件510能在纵向上支撑第一门体100,滑动支撑件530能在门体的侧向上支撑第一门体100。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530的两个导轮222可分别安装于机龙门架700的两个侧梁740,从两侧抵接第一门体100,这样,滑动支撑件530同样可以在第一门体100的两侧滑动支撑第一门体100。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单个支架可以是设于第一门体100一侧的立柱。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30在纵向上间隔设置并一体组装于立柱,滑动支撑件530锁合于第一门体100的型腔113内。
本实施例中,可以先将机架、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30、以及门体组装为一个整体后打包运输,在平移门的安装现场,只需将一体化门体摆在需安装的位置,将底板730通过化学锚栓或膨胀螺丝固定于地面,便可将平移门整体固定于地面,因此安装现场工序简单、方便快捷。另外,机架只具有单个支架,第一门体100仅由设于该单个支架的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30支撑,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530可以滑动锁合于第一门体100的一侧,以在侧向上支撑第一门体100。或者,滑动支撑件530可以在第一门体100的两侧锁合地滑动支撑第一门体100。
图41和图42部分地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平移门的部分结构。本实施例中,机架具有单个支架,支架是龙门架700,可以理解的,支架也可以是立柱。门体被滑动支撑于龙门架700的两个侧梁之间。龙门架700一体组装有滑动支撑件510及滑动支撑件530;滑动支撑件510及滑动支撑件530分别设于龙门架700的纵向底部和纵向顶部。滑动支撑件510被配置为在纵向上支撑门体。滑动支撑件530被配置为在侧向上支撑门体。
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530在门体的一侧锁合地滑动支撑门体。滑动支撑件530可具有如前面图7所示的结构,滑动支撑件530和第一门体上开设的型腔113相互滑动锁合。可以理解的是,滑动支撑件530和型腔113相互滑动锁合的方案可以参照前面关于滑动支撑件540和型腔113相互滑动锁合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配置滑动支撑件530在门体的两侧锁合地滑动支撑门体。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配置滑动支撑件在第一门体100的纵向顶部两侧滑动支撑门体,滑动支撑件的结构可以参照前面实施例中的相应结构或者采用其他适合的结构,不再赘述。
如图41和图42所示,本实施例的平移门还包括滑动支撑件520,滑动支撑件520和滑动支撑件510均在纵向上支撑门体,两者沿横向(也即门体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并经由连接件940一体组装。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520可以和滑动支撑件510的结构相同,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可具有如前面图5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件940包括连接于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之间的连接条。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条可以是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之间焊接的槽钢或钢管。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件940包括在滑动支撑件510的底板和滑动支撑件520的底板下方连接两个底板的连接板,可以理解的是,作为替代,还可以将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的底板设置为一整块。
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为横向间隔设置且通过连接件940连接为一体,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30为纵向间隔设置且与龙门架700组装为一体,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对门体进行纵向支撑,滑动支撑件530沿着侧向支撑门体。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20通过连接件940组装为一体,并将机架、滑动支撑件510和滑动支撑件530、以及门体组装为一个整体后打包运输,在平移门的安装现场,只需将一体化门体摆在需安装的位置,将底板730通过化学锚栓或膨胀螺丝固定于地面,便可将平移门整体固定于地面,因此安装现场工序简单、方便快捷。另外,通过三个滑动支撑件对门体进行支撑,而机架只具有单个支架,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成本较低的优点。
可以理解的,上述配置也适用只有一个门体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如前面所述,设置为使滑动支撑件530和/或滑动支撑件540在第一门体100两侧锁合或滑动支撑第一门体100;或者设置为在第一门体100一侧锁合地滑动支撑第一门体100。
可以理解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滑动支撑件530在门体一侧支撑门体,立柱650可设于门体另一侧,滑动支撑件540装设在立柱650上在门体另一侧支撑门体。
可以理解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机架可包括两个龙门架,例如,可以将前面的立柱650替换为龙门架。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3所示,第二门体200下方设有在纵向上支撑第二门体200的滑动连接件。滑动连接件可以是滑动支撑于地面且固定安装于第二门体200底部的门体走轮220。安装门体走轮220后,门体走轮220和滑动连接件310共同对第二门体200进行纵向支撑,使第二门体200受力更平衡,减小了第一门体100的负载,进而使得整个平移门耐久度更好,运行更加平稳。
可以理解的,门体走轮220已经能够在纵向支撑第二门体200,此时,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之间的滑动连接件可以是沿着侧向支撑,这时可以只有导向轮,而不设承重轮,也可以是纵向支撑,以连接件的具体结构而定。
图44示出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移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5是图44的平移门在开门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6是图44的平移门在关门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4至46所示,本实施例的平移门还包括由第二门体200带动的第三门体600。本实施例中,第二门体200与第三门体600之间具有设于纵向底部的滑动连接件620,第二门体200与第三门体600之间在纵向顶部也设有滑动连接件(未示出),第二门体200和第三门体600通过两者之间的滑动连接件滑动锁合为一体。可以理解的,第二门体200和第二门体600底部的滑动连接件620的结构可和滑动连接件309的结构相同,顶部的滑动连接件的结构可和滑动连接件319的结构相同。底部的滑动连接件620和顶部滑动连接件能使第二门体200和第三门体600在上部和下部稳定连接并相对平稳滑动。与第一门体100和第二门体200类似,第二门体200和第三门体600之间可通过另一环状机构进行传动,该环状机构包括滑轮组550、滑轮组560,设于滑轮组550与滑轮组560之间的传动带570(见图44)、带轮580和带轮590。滑轮组550与滑轮组560固定于第一门体100朝向第二门体的一侧,带轮580和带轮590固定于第二门体200的门体滑杆181的横向两端,传动带570绕设于带轮580和带轮590上,传动带57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滑轮组550和滑轮组560,带轮580和带轮590相对于第二门体200静止,滑轮组550、滑轮组560的位置相对于第一门体100固定,其相对地面的位置随第一门体100的滑动而改变,即传动带570相对于滑轮组550、滑轮组560是运动的。传动带570上固定有门体连接板630,门体连接板630(见图44)一端固定在传动带57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三门体600的后端。当第一门体100由图45位置向图46位置滑动时,第一门体100与第二门体200之间的门体连接板160带动第二门体200滑动,第二门体200的滑动又驱使门体连接板630跟随其一起滑动,从而带动第三门体600滑动,从而实现三片门体联动。同理,当第一门体100反向滑动时,三片门体同样可以实现联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门体的数量不作限制,根据实际情况所需,还可以增加门体的数量。设置多个门体时,多个门体重叠伸缩运行,能进一步的减少平移门的退位空间以及增大平移门的关门宽度,受安装场地制约因素小,通用性强。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移门组装方法。该方法能简化平移门的现场安装工序,降低人工成本。
依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平移门组装方法,平移门包括机架、门体、第一滑动支撑件及第二滑动支撑件;该方法包括:在现场安装平移门之前,
通过滑动支撑件510、520和滑动支撑件530、540将门体滑动安装于机架,其中,滑动支撑件510、520在纵向上支撑门体,滑动支撑件530、540在门体的侧向上支撑门体。也就是说,可至少通过第一滑动支撑件和第二滑动支撑件将门体滑动安装于机架,其中,第一滑动支撑件被配置为至少在纵向上支撑所述门体,第二滑动支撑件被配置为在门体的侧向和纵向至少其中一个方向上支撑门体。
依据另一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在现场安装平移门之前,
将第一滑动支撑件和第二滑动支撑件一体组装于机架;以及,将门体安装至第一滑动支撑件和第二滑动支撑件。
上述的第一滑动支撑件例如可以是滑动支撑件510,第二滑动支撑件例如可以是滑动支撑件520或是滑动支撑件530。
依据另一实施例,第二滑动支撑件被配置为至少在纵向上支撑门体,将第一滑动支撑件和第二滑动支撑件一体组装于机架包括:
通过连接件将第一滑动支撑件和第二滑动支撑件固定连接;以及,
将第一滑动支撑件安装到机架。
该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支撑件例如可以是滑动支撑件510,第二滑动支撑件例如可以是滑动支撑件520。
依据另一实施例,机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平移门还包括用于至少在门体的侧向上支撑门体的第三滑动支撑件和第四滑动支撑件;
将第一滑动支撑件安装到机架包括:将第一滑动支撑件的底板和第一支架固定安装于一固定板;
该方法还包括:
将第二滑动支撑件的底板和第二支架固定安装于另一固定板;
将门体的第三滑动支撑件和第四滑动支撑件分别安装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
将门体安装至第三滑动支撑件和第四滑动支撑件。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例如可以是龙门架700,第二支架例如可以是立柱650,第一滑动支撑件例如可以是滑动支撑件510,第二滑动支撑件例如可以是滑动支撑件520,第三滑动支撑件例如可以是滑动支撑件530,第四滑动支撑件例如可以是滑动支撑件540。
门体上可设具有开口的型腔,以安装第一门体为例说明,当安装门体时,可以将滑动支撑件530和540的导向轮323对准第一门体的型腔113的开口处缓缓卡入,卡入后,能使滑动连接端322滑动锁合于型腔113内;并且将滑动支撑件510,520的承重轮512和导向轮513对准第一门体底部的型腔111的开口处缓缓卡入,卡入后,能使滑动支撑件510,520的滑动组锁合于型腔111内。
可以理解的,视实际情况,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滑动支撑件可以是前面实施例中的滑动连接件或者滑动支撑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滑动支撑件,本公开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以先将全部滑动支撑件组装到机架上,再将门体组装到滑动支撑件上;或者,也可将全部滑动支撑件组装到门体上,再将全部滑动支撑件组装到机架上;或者,也可将部分滑动支撑件组装到机架上,部分滑动支撑件组装到门体上,再将两部分组装起来。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方案。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滑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连接端和滑动连接端,所述固定连接端和滑动连接端分别位于水平设置的连接臂两端,并通过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
所述滑动连接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的导向件连杆,及设于所述导向件连杆端部的第一导向件,其中所述导向件连杆可绕所述连接臂纵向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轴向与所述连接臂水平延伸的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径向所处平面与所述固定连接端连接所述连接臂的纵向连接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件连杆还设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轴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宽度,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件连杆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件连杆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端部的第一导向件相邻部位设置第二导向件;或,
所述导向件连杆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所述第二导向件,所述端部的第二导向件相邻部位设置第一导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滑动连接端连接的部位为圆柱体,所述滑动连接端开设孔套设于所述连接臂;或,
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滑动连接端连接的部位为球体,所述滑动连接端设置球面腔体套设于所述球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件包括导轮或滑块。
7.一种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两个门体和滑动连接件;
所述至少两个门体之间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连接件连接;
其中,所述滑动连接件的滑动连接端与一门体连接,所述固定连接端与另一相邻的门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体的连接位置为门体的底部或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体的底部设有可容纳所述滑动连接端或所述固定连接端的型腔;或,
所述门体的顶部设有可容纳所述滑动连接端或所述固定连接端的型腔。
10.一种平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连接件。
CN202020146587.8U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 Active CN211924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6587.8U CN211924034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6587.8U CN211924034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4034U true CN211924034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51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6587.8U Active CN211924034U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40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0929A (zh) * 2021-11-30 2022-04-12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0929A (zh) * 2021-11-30 2022-04-12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CN114310929B (zh) * 2021-11-30 2023-10-24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3058B (zh) 具有单向阻尼作用的机械张紧器
CN211924034U (zh) 一种滑动连接件、门体组件及平移门
EP2387527B1 (en) Snowmobile and rear suspension for snowmobile
CN211924032U (zh) 一种平移门
CN1282837C (zh) 用于传动装置的合成树脂导向
CN101566220B (zh) 包括可移位张紧滑轨的张紧器组件
CN101795883A (zh)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CN113153128A (zh) 门体组件及滑动连接件
CN107801406A (zh) 具有门板的可竖向移动的门
CN113153126A (zh) 一种平移门
US11964606B2 (en) Slidable room assemblies
CN113153125A (zh) 一种平移门及平移门组装方法
JP2010538934A (ja) 搬送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偏向装置
CN102884341A (zh) 用于连续皮带或链条驱动系统的张紧机构
CN211924033U (zh) 门体组件及滑动连接件
CN212359584U (zh) 一种平移门
CN212359585U (zh) 一种门体组件
CN212359583U (zh) 一种平移门
CN113153127A (zh) 一种门体组件
KR101399369B1 (ko) 수직 순환형 주차 장치
KR20130018904A (ko) 에너지 공급을 받는 무한 순환 링크 컨베이어
EP1735519A1 (en) Sliding gate
US20070029166A1 (en) Conveyor system
CN111204645B (zh) 一种一体式开合导向电梯门系统
CN1327917C (zh) 攀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