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2515U -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2515U
CN211922515U CN202020528531.9U CN202020528531U CN211922515U CN 211922515 U CN211922515 U CN 211922515U CN 202020528531 U CN202020528531 U CN 202020528531U CN 211922515 U CN211922515 U CN 211922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dissipation
net
mud
passageway
arr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285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亚鹏
易守勇
徐明宇
韩庆定
孙万财
李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os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os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os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os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05285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2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2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2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石流防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其包括排导通道,所述排导通道上设有拦截网和消能机构,所述拦截网位于排导通道的上游,所述消能机构位于排导通道的中下游,所述排导通道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排导通道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拦截网和限位槽配合卡接。拦截网竖直安装在限位槽内,拦截网出现损坏时,将拦截网从限位槽内抽出,再将新的拦截网插进限位槽内,即可完成拦截网的更换,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石流防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等地形险峻的地区,由于暴雨等原因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和破坏力强的特点,因此在自然灾害防治中,泥石流为重要防治对象。
现有的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包括排导通道,排导通道上设有拦截网和消能桩,拦截网位于排导通道的上游,消能桩位于排导通道的中下游。一级消能为拦截网拦截石块碎石,避免了石块快速下滑造成巨大的破坏,二级消能为消能桩使泥浆减速,减小泥石流的冲击破坏力。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石块碎石的冲击力大,石块碎石撞击在拦截网上,拦截网容易出现损坏,拦截网的两侧一般通过螺栓和排导通道的侧壁进行固定,拦截网容易出现损坏时,更换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其便于更换拦截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包括排导通道,所述排导通道上设有拦截网和消能机构,所述拦截网位于排导通道的上游,所述消能机构位于排导通道的中下游,所述排导通道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沿排导通道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拦截网和限位槽配合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对拦截网的两侧进行限位,使得拦截网竖直安装在排导通道上,拦截网拦截石块碎石,进行一级消能,消能机构使泥浆减速,进行二级消能。当拦截网出现损坏时,将拦截网从限位槽内抽出,再将新的拦截网插进限位槽内,即可完成拦截网的更换,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台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位于限位槽的一侧,滑槽和限位槽连通,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插销,所述拦截网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插销和限位孔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截网插进限位槽内,滑动插销,使插销插接在限位孔内,拦截网无法从限位槽内抽出,使拦截网的安装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销上设有连接杆,所述滑槽上设有卡槽,所述连接杆和卡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设置,更容易滑动插销,连接杆卡接在卡槽内,插销无法从限位孔出来,使得插销和限位孔的卡接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槽的侧壁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沿排导通道的深度方向设置,弧形凸起和拦截网的侧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截网插进限位槽内,通过弧形凸起设置,拦截网和限位槽的侧壁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更换时,更容易将拦截网从限位槽内抽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拦截网上设有吊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吊耳设置,吊耳位于拦截网的顶端,方便将拦截网从限位槽内抽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拦截网靠近消能机构的一侧设有加固杆,所述排导通道的底部设有插槽,所述加固杆和插槽配合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块撞击在拦截网上,加固杆可以给拦截网提供支撑,提高拦截网的抗冲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消能机构包括消能桩和消能墩,所述消能桩和排导通道的底部垂直固定,所述消能墩固定在排导通道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石流的泥浆撞击在消能桩和消能墩上,消能桩和消能墩能消耗泥浆的动能,实现对泥浆进行消能减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拦截网竖直安装在限位槽内,拦截网出现损坏时,将拦截网从限位槽内抽出,再将新的拦截网插进限位槽内,即可完成拦截网的更换,方便快捷。
2.拦截网插进限位槽内,滑动插销,使插销插接在限位孔内,拦截网无法从限位槽内抽出,使拦截网的安装更稳定。
3.拦截网插进限位槽内,通过弧形凸起设置,拦截网和限位槽的侧壁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更换时,更容易将拦截网从限位槽内抽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拦截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导通道;11、插槽;2、拦截网;21、框架;22、金属网;23、吊耳;24、限位孔;3、消能机构;31、消能桩;32、消能墩;4、凸台;41、限位槽;42、弧形凸起;43、滑槽;44、卡槽;45、让位槽;5、插销;51、连接杆;6、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包括排导通道1,排导通道1上设置有拦截网2和消能机构3,拦截网2位于排导通道1的上游,消能机构3位于排导通道1的中下游。
参照图1和图2,排导通道1的侧壁固定有凸台4,凸台4位于排导通道1的上游,凸台4的横截面呈梯形。凸台4有两道,两道凸台4相对设置,凸台4相向的侧面上开设有限位槽41,限位槽41沿排导通道1的深度方向设置,限位槽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排导通道1的底部。限位槽41的侧壁设置有弧形凸起42,弧形凸起42有若干个,若干个弧形凸起42沿着限位槽41的长度方向排列。拦截网2的两侧卡接在限位槽41内,弧形凸起42和拦截网2的侧面抵接。
限位槽41对拦截网2的两侧进行限位,使得拦截网2竖直安装在排导通道1上。当拦截网2出现损坏时,将拦截网2从限位槽41内抽出,再将新的拦截网2插进限位槽41内,即可完成拦截网2的更换。通过弧形凸起42设置,拦截网2和限位槽41的侧壁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更换时,更容易将拦截网2从限位槽41内抽出。
参照图2和图3,拦截网2包括框架21和金属网22,金属网22固定在框架21的中部,框架21的两侧和限位槽41卡接。框架21的顶部设置有吊耳23和限位孔24,吊耳23和限位孔24的数目均为两个。
参照图1和图2,拦截网2靠近消能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杆6,加固杆6和框架21抵接,加固杆6呈圆柱状,加固杆6有三根。排导通道1的底部开设有插槽11,插槽11的数目和加固杆6的数目相匹配,加固杆6和插槽11配合插接。
参照图2和图3,凸台4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43,滑槽43位于限位槽41的一侧,滑槽43和限位槽41连通。滑槽43的一侧开设有卡槽44,卡槽44和滑槽43连通,卡槽44远离滑槽43一端设置有让位槽45。滑槽43内滑动连接有插销5,插销5和和限位孔24卡接。插销5的周面上设置有连接杆51,连接杆51垂直固定于插销5的周面,连接杆51和卡槽44卡接,连接杆51远离插销5的端部延伸到让位槽45内。
拦截网2插进限位槽41内,滑动插销5,使插销5插接在限位孔24内,拦截网2无法从限位槽41内抽出,使拦截网2的安装更稳定。通过连接杆51设置,更容易滑动插销5,连接杆51卡接在卡槽44内,插销5无法从限位孔24出来,使得插销5和限位孔24的卡接更稳定。
参照图1,消能机构3包括消能桩31和消能墩32,消能桩31和排导通道1的底部垂直固定,消能桩31的高度为排导通道1深度的3/4。消能桩31有三排,三排消能桩31依次排列。消能墩32固定在排导通道1靠近消能桩31的侧壁上,消能墩32有若干个,消能墩3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泥石流的泥浆撞击在消能桩31和消能墩32上,消能桩31和消能墩32能消耗泥浆的动能,实现对泥浆进行消能减速。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限位槽41对框架21的两侧进行限位,使得拦截网2竖直安装在排导通道1上,拦截网2拦截石块碎石,进行一级消能,消能桩31和消能墩32能使泥浆减速,进行二级消能。当拦截网2出现损坏时,伸入让位槽45内,通过连接杆51转动插销5,连接杆51脱离卡槽44,向远离拦截网2方向滑动插销5,插销5脱离限位孔24。然后通过吊耳23将拦截网2从限位槽41内抽出,即可更换拦截网2,方便快捷。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包括排导通道(1),所述排导通道(1)上设有拦截网(2)和消能机构(3),所述拦截网(2)位于排导通道(1)的上游,所述消能机构(3)位于排导通道(1)的中下游,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导通道(1)上设有凸台(4),所述凸台(4)上设有限位槽(41), 所述限位槽(41)沿排导通道(1)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拦截网(2)和限位槽(41)配合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4)上设有滑槽(43),所述滑槽(43)位于限位槽(41)的一侧,滑槽(43)和限位槽(41)连通,所述滑槽(43)内滑动连接有插销(5),所述拦截网(2)上设有限位孔(24),所述插销(5)和限位孔(24)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5)上设有连接杆(51),所述滑槽(43)上设有卡槽(44),所述连接杆(51)和卡槽(44)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41)的侧壁设有弧形凸起(42),所述弧形凸起(42)沿排导通道(1)的深度方向设置,弧形凸起(42)和拦截网(2)的侧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2)上设有吊耳(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2)靠近消能机构(3)的一侧设有加固杆(6),所述排导通道(1)的底部设有插槽(11),所述加固杆(6)和插槽(11)配合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机构(3)包括消能桩(31)和消能墩(32),所述消能桩(31)和排导通道(1)的底部垂直固定,所述消能墩(32)固定在排导通道(1)的侧壁上。
CN202020528531.9U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 Active CN211922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8531.9U CN211922515U (zh)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8531.9U CN211922515U (zh)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2515U true CN211922515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75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28531.9U Active CN211922515U (zh) 2020-04-11 2020-04-11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25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9638A (zh) * 2020-12-27 2021-04-06 蒋运臣 一种水电站沉积物泥沙缓冲拦截装置及实施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9638A (zh) * 2020-12-27 2021-04-06 蒋运臣 一种水电站沉积物泥沙缓冲拦截装置及实施方法
CN112609638B (zh) * 2020-12-27 2022-11-08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刘家峡水电厂 一种水电站沉积物泥沙缓冲拦截装置及实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22515U (zh)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排导装置
CN21298377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结构
CN212001147U (zh) 一种沙漠地区基坑边坡防护结构
CN218813500U (zh) 一种环保型生态护坡修复结构
CN208309303U (zh) 一种土质滑坡高速铁路路基加固结构
CN208219453U (zh) 一种膨胀土路堑深层排水结构
CN101122124A (zh) 钢板排桩护堤疏河方法
CN213233325U (zh) 应用于泥石流防治的截导结构
CN201722598U (zh) 铁路桥梁桥墩抗泥石流冲击构造
CN211036594U (zh) 焊距可调整的土工格室及混凝土填筑结构
CN108343074A (zh) 一种锚杆式格宾拦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343011A (zh) 一种泥石流排导结构
CN208702441U (zh) 一种沿空留巷可伸缩限位挡矸柱
CN205576890U (zh) 一种用于治理公路中间绿化带积水的螺旋桩
CN207794006U (zh) 一种防侵蚀堤坝
CN214783669U (zh) 一种大坝防渗装置
CN220318445U (zh) 一种泥石流物复合式拦挡坝结构
CN213740853U (zh) 一种水利工程水坝结构
CN213867618U (zh) 一种防冲击水利堤坝
CN217630011U (zh) 一种公路防滑坡结构
CN214532827U (zh) 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钻杆上碎土结构
CN219195997U (zh) 一种应用于滩涂的生态护坡结构
CN211713722U (zh) 一种斜坡泥石流的分级拦挡装置
CN217053257U (zh) 一种拦河闸基础结构
CN219930903U (zh) 一种能够提高节地率的渠肩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