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9519U - 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9519U
CN211919519U CN202020551349.5U CN202020551349U CN211919519U CN 211919519 U CN211919519 U CN 211919519U CN 202020551349 U CN202020551349 U CN 202020551349U CN 211919519 U CN211919519 U CN 211919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ealing
packaging bag
outlet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13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国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513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9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9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9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所述出料口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封装袋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一端设有物料入口,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有固定配合区,所述连接部经固定配合区与所述封装袋密封固定连接;出口部,所述出口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通形成出料口,在所述出口部上设有物料出口,在所物料出口处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物料出口密封配合;其中,封装袋中的物料由所述物料入口进入,由所述物料出口排出,所述物料入口的面积大于3倍的物料出口的面积。所述封装袋上设有上述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便于倒出粉状物质,并且不易造成封装袋内物质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
背景技术
在使用封装袋内的粉状物质(例如琼脂、胶原蛋白和奶粉)时,往往并不是一次用完,需要分多次使用,其中,琼脂和胶原蛋白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很容易滋生微生物。
粉状物质的流动性差,在粉状物质装在现有技术中的封装袋中时,由于出料口中物料入口比较小,粉状物质很难进入物料入口。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出料口和封装袋的缺陷如下:
1)粉状物质很难进入出料口,也就是很难从封装袋中倒出;
2)由封装袋的自封区域倒出物料,由于自封区域开口较大,极易造成袋中粉状物质的污染。
由此,用户在使用现有技术的封装袋时体验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倒出粉状物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造成封装袋内物质污染的出料口及封装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料口,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封装袋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一端设有物料入口,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有固定配合区,所述连接部经固定配合区与所述封装袋密封固定连接;出口部,所述出口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通形成出料口,在所述出口部上设有物料出口,在所物料出口处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物料出口密封配合;其中,封装袋中的物料由所述物料入口进入,由所述物料出口排出,所述物料入口的面积大于3倍的物料出口的面积。
上述的出料口中,所述连接部为圆柱状或长方体;或
所述连接部为圆台状或棱台状,所述圆台或棱台的面积较大的底面为第一底面,所述物料入口设置在第一底面上;或
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上述的出料口中,所述出口部为圆柱状或长方体;或
所述出口部为圆台状或棱台状,所述圆台或棱台的面积较小的底面为第二底面,所述物料出口设置在第二底面上;或
所述出口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上述的出料口中,所述物料出口的外侧壁为圆柱形,在所述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与所述物料出口的外侧壁螺纹配合;
所述出料口还包括裱花口,所述裱花口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裱花口与所述物料出口螺纹配合。
上述的出料口中,所述固定配合区包括热熔区,所述出料口经热熔区与封装袋的开口处热熔固定连接。
上述的出料口中,所述固定配合区还包括自封条区,所述自封条区设置在热熔区与物料入口之间的连接件的外表面上,所述自封条区用于与自封袋的自封条相配合。
一种封装袋,包括封装袋本体,在封装袋本体上设有第一封口区和第二封口区,在所述封装袋本体的第二封口区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上述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固定配合区与所述第二封口区热熔固定,所述出口部置于所述封装袋本体的外部,所述封装袋内的物料可由所述出料口的出口部倒出。
上述的封装袋中,在所述出口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刻度;在所述物料入口处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在所述限位槽内滑动,在所述封口板包括开口部和板状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物料入口的形状相吻合,其中:在所述封口板置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物料入口相对,物料能够进入所述出料口中;在所述封口板置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板状部与所述物料入口相对,物料不能进入所述出料口中。
上述的封装袋中,所述第一封口区与所述第二封口区之间的角度为120°-150°。
上述的封装袋中,所述封装袋本体为铝箔袋或塑料袋。
上述的封装袋中,所述第一封口区上设有自封条。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及封装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粉状物料在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料口时,由于所述出料口的物料入口很大,很容易粉状物料的进入。
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物料装在所述封装袋中,在使用时仅需要打开盖体即可,从而减小封装袋本体内的物料被污染可能性。在物料使用完后,还可以通过打开第一封口区的自封条,再次向封装袋本体内装入物料。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实施例2提供的盖体为打开状态时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封装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封装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封装袋实施例2的封口板置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封装袋实施例2的封口板置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出料口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出料口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出料口,包括连接部1,所述连接部1用于与封装袋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一端设有物料入口10,在所述连接部1的外壁上设有固定配合区11,所述连接部1经固定配合区11与所述封装袋密封固定连接;出口部2与所述连接部1的另一端连通形成出料口,在所述出口部2上设有物料出口20,在所物料出口20处设有盖体3,所述盖体3与所述物料出口20密封配合;其中,封装袋中的物料由所述物料入口10进入,由所述物料出口20排出,所述物料入口10的面积大于3倍的物料出口20的面积。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物料入口10面积比较大,粉状物料很容易进入所述出料口。由于所述连接部1与所述封装袋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封装袋内的物料只能从所述物料出口20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3与所述物料出口20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连接,也就是所述盖体3上设有一个环槽30,所述物料出口20紧配合在所述环槽30中,从而在所述盖体3盖在所述物料出口20上时,所述物料不会从所述物料出口20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为圆柱状,所述连接部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出口部2为圆柱状,所述出口部2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物料出口20的直径为1cm,所述物料入口10的直径为3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为粉状,粉状物料在通过本实施例的出料口时,由于所述出料口的物料入口10很大,很容易粉状物料的进入。
作为可以变化的实施方式,所述物料也可以为啫喱状、糊状或膏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料口可以方便上述物料的流出。
当然,流动性强的液体物料也可以使用本实施例的出料口。
出料口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出料口,其与出料口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连接部1为圆柱和圆台组合,其中所述连接部1的下部(固定配合区11)为圆柱状,以方便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封装袋的密封固定,所述连接部1的上部为圆台状,所述出口部2为圆柱状,图3中示出了所述盖体3为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呈漏斗状,物料直接滑向物料出口。
出料口实施例3
如图4所示的出料口,其与出料口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出口部2为圆台和圆柱的组合,其中圆台部分与圆柱状的连接部1连接,圆柱部分用于与盖体3相配合。
作为可以变化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圆台均可以替换成棱台。
作为可以变化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圆柱均可以替换成长方体。
所述连接部1和出口部2的具体形状并不会影响本方案的实施。
出料口实施例4
如图5所示的出料口,其与出料口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物料出口20的外侧壁为圆柱形,在所述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3与所述物料出口20的外侧壁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还包括裱花口5,所述裱花口5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裱花口5与所述物料出口20螺纹配合,以便封装袋作为裱花袋使用。
出料口实施例5
如图6所示的出料口,其与出料口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配合区11包括热熔区13,所述出料口经热熔区13与封装袋的开口处热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配合区11还包括自封条区12,所述自封条区12设置在热熔区13与物料入口10之间的连接件的外表面上,所述自封条区12用于与自封袋的自封条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熔区13可以与任何的封装袋进行热熔固定,形成一个有出料口的封装袋。在上述封装袋不再使用时,可以将所述出料口从热熔区13与所述封装袋进行分离,然后分离下来的出料口可以通过自封条区12与任何自封袋4进行连接,倒料时,由于有所述出料口的存在,能够便于所述物料进入目标容器。
具体实施时,所述自封条区12包括第一条带区和第二条带区,所述第一条带区包括一条条带,用于卡入自封袋4的自封条上的凹槽中,所述第二条带区包括两条条带,用于卡住自封袋4的自封条上的凸骨。
在自封袋4的开口较大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自封袋4通过自封条固定后,自封袋4上的没有与出料口连接的凸骨和凹槽相互卡接,以形成密封状。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用手捏住结合部位6,以实现将出料口与自封袋4的固定。或者在结合部位6设有一个夹子,以实现固定的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所述出料口的厚度,所述连接部1和出口部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封装袋实施例1
如图7所示的封装袋,包括封装袋本体7,在封装袋本体7上设有第一封口区71和第二封口区72,在所述封装袋本体7的第二封口区72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上述出料口实施例中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固定配合区11与所述第二封口区72热熔固定,所述出口部2置于所述封装袋本体7的外部,所述封装袋内的物料可由所述出料口倒出。
所述第一封口区7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封口区7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封口区71与所述第二封口区72之间的角度为135°,从而容易收集物料至物料入口10。
作为可以变化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封口区71与所述第二封口区72之间的角度可以为120°-150°之间任意数值。
所述封装袋本体7为铝箔袋或塑料袋,所述封装袋的材质并不会影响本方案的实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口区71通过热熔方式密封。
封装袋实施例2
如图8所示的封装袋,其与封装袋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方便在封装袋的重复利用,在所述封装袋本体7的第一封口区71设有自封条,通过所述自封条可以打开所述封装袋,从而能够向所述封装袋本体7内装物料。
其中,物料装在所述封装袋中,在使用时仅需要打开盖体即可,从而减小封装袋本体内的物料被污染可能性。在物料使用完后,还可以通过打开第一封口区的自封条,再次向封装袋本体内装入物料。
进一步地,在所述出口部2的外表面上设有刻度,以实现对由所述物料口倒出的物料进行称量。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所述物料入口10处设有限位槽8,在所述限位槽8上滑动连接有封口板9,所述封口板9在所述限位槽8内滑动,所述封口板9包括开口部和板状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物料入口10的形状相吻合,其中:如图9所示在所述封口板9置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物料入口10相对,物料能够进入所述出料口中;如图10所示,在所述封口板9置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板状部与所述物料入口10相对,物料不能进入所述出料口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封装袋为柔性材质,从封装袋外能够推动所述封口板9,在需要取物料时,首先推动封口板9的第一端91,将封口板9置于第一位置,待物料充满出料口后,然后推动封口板9的第二端92,将封口板9置于第二位置,从而能够保证每次从出料口倒出的物料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出料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封装袋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一端设有物料入口,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有固定配合区,所述连接部经固定配合区与所述封装袋密封固定连接;
出口部,所述出口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通形成出料口,在所述出口部上设有物料出口,在所物料出口处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物料出口密封配合;
其中,封装袋中的物料由所述物料入口进入,由所述物料出口排出,所述物料入口的面积大于3倍的物料出口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为圆柱状或长方体;或
所述连接部为圆台状或棱台状,所述圆台或棱台的面积较大的底面为第一底面,所述物料入口设置在第一底面上;或
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部为圆柱状或长方体;或
所述出口部为圆台状或棱台状,所述圆台或棱台的面积较小的底面为第二底面,所述物料出口设置在第二底面上;或
所述出口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出口的外侧壁为圆柱形,在所述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与所述物料出口的外侧壁螺纹配合;
所述出料口还包括裱花口,所述裱花口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裱花口与所述物料出口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配合区包括热熔区,所述出料口经热熔区与封装袋的开口处热熔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配合区还包括自封条区,所述自封条区设置在热熔区与物料入口之间的连接件的外表面上,所述自封条区用于与自封袋的自封条相配合。
7.一种封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袋本体,在封装袋本体上设有第一封口区和第二封口区,在所述封装袋本体的第二封口区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固定配合区与所述第二封口区热熔固定,所述出口部置于所述封装袋本体的外部,所述封装袋内的物料可由所述出料口的出口部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装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出口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刻度;
在所述物料入口处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上滑动连接有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在所述限位槽内滑动,所述封口板包括开口部和板状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物料入口的形状相吻合,其中:
在所述封口板置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物料入口相对,物料能够进入所述出料口中;在所述封口板置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板状部与所述物料入口相对,物料不能进入所述出料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口区与所述第二封口区之间的角度为120°-15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袋本体为铝箔袋或塑料袋,
所述第一封口区上设有自封条。
CN202020551349.5U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 Active CN211919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1349.5U CN211919519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1349.5U CN211919519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9519U true CN211919519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7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1349.5U Active CN211919519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9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529801A5 (zh)
CN201095485Y (zh) 定量取用器
CN211919519U (zh) 一种出料口及封装袋
ES269291U (es) Cierre dosificador para recipientes de productos liquidos o a granel.
US2640628A (en) Combination commercial container and household measuring vessel
JP2020525084A (ja) イェルバ・マテ又はその類似物を水と混合するための容器を有する吸引器具のための構造的構成
JP2000085797A (ja) 封止具付きスタンディングパウチ
CN209757838U (zh) 一种三盖倒转式定量瓶
JPH0741017A (ja) 計量器のついた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
JPH082538A (ja) 包装袋
CN201834332U (zh) 带导向结构出料嘴的包装袋袋口夹
CN201626626U (zh) 一种可定量出料的包装盒
CN202201289U (zh) 一种能定量量取粉末以及颗粒状物质的包装瓶盖及容器
CN2873653Y (zh) 一种方便倒出物的包装袋
CN206156041U (zh) 一种盛油容器
JP5154172B2 (ja) 二剤混合容器
CN214421215U (zh) 一种简易组合盖
CN206665239U (zh) 带密封盖的包装袋
JP3530976B2 (ja) チューブ状容器
CN219584840U (zh) 一种便于倒出物体的薄膜袋
CN219237729U (zh) 组合式瓶中瓶
CN108341135A (zh) 一种易于倾倒液体的容器
CN211214464U (zh) 一种防漏奶粉瓶
CN210365048U (zh) 一种带有取物勺的包装盖以及包装盒
CN108408229A (zh) 易于混合的防污染包装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