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6342U - 机器人配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配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6342U
CN211906342U CN202020532298.1U CN202020532298U CN211906342U CN 211906342 U CN211906342 U CN 211906342U CN 202020532298 U CN202020532298 U CN 202020532298U CN 211906342 U CN211906342 U CN 211906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cabinet
cargo
delivery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22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震江
刘大志
孙其民
罗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d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d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d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Ud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22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6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6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6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物流配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机器人配送系统,包括货物配送柜、配送机器人和云服务器,货物配送柜与配送机器人和云服务器通信连接,配送机器人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并与货物配送柜一对一配合或多对一配合。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采用了配送机器人与货物配送柜配合,通过云服务器向货物配送柜和配送机器人发送收货和送货指令,使得货物配送柜与配送机器人配合完成收发货任务,全程无需人工参与,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配送,并且可以防止货物被盗或者人为损坏的问题发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货物配送柜通过人工收发货物无法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配送及确保货物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货物的配送效率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机器人配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物流配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器人配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货物配送柜只能通过人工收发货物,无法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配送及确保货物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配送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解决货物配送柜通过人工收发货物无法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配送及确保货物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配送系统,包括货物配送柜、配送机器人和云服务器;
所述货物配送柜,与所述配送机器人和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存放货物,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云服务器和所述配送机器人输出的货物信息接收或者送出货物;
所述配送机器人,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并与所述货物配送柜一对一配合或多对一配合,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输出的收货信息和送货信息,并向所述货物配送柜发送所述收货信息和所述送货信息,装载所述货物配送柜的与所述收货信息对应的货物和送出从用户处收取的与所述送货信息对应的货物,以及向用户展示或发送所述收货信息和所述送货信息,装载用户的与所述收货信息对应的货物和送出寄给用户的与所述送货信息对应的货物。
可选地,所述货物配送柜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货物存取口,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与所述柜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处设有第一电控门;
第一传送装置,设于所述柜体的内腔内,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载物框和第一推送组件,所述载物框设于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和所述第一推送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推送组件正对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设置,用于将货物推离所述载物框和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以及
第一控制装置,设于所述柜体上,并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及与所述第一电控门和所述第一推送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配送机器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货物存取口,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处设有第二电控门;
第二传送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内,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载物柜和第二推送组件,所述载物柜设于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和所述第一推送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推送组件正对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设置,用于将货物推离所述载物柜和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
自动导引运输车,用于支承所述壳体并带动所述壳体移动;以及
第二控制装置,设于所述壳体或所述自动导引运输车上,并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及与所述第二电控门、所述第二推送组件和所述自动导引运输车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位于所述载物柜的顶侧,所述载物柜上开设有沿纵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载物腔,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载物柜传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驱使所述载物柜上升或下降并使所述载物腔与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的旁侧设有红外信号发射器,所述红外信号发射器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红外信号接收器,所述红外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红外信号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以确保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与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准确对接。
可选地,所述载物柜上设有用于检测载物状态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
标签打印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内,并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标签打印装置的标签出口开设在壳体的侧壁上,用于将发货人信息、收货人信息以及货物信息打印在标签上供用户粘贴在需要寄出的货物上。
可选地,所述货物配送柜还包括:
弹性开关,凸设于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电控门打开或者关闭;以及
触摸显示屏,设于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还包括:
牵引件,沿纵向分布,所述牵引件上悬挂有多个所述载物框;以及
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并与所述牵引件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牵引件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
可选地,所述机器人配送系统还包括:
充电桩,设于所述货物配送柜的旁侧,用于供所述配送机器人充电。
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配送机器人与货物配送柜配合,通过云服务器向货物配送柜和配送机器人发送收货和送货指令,使得货物配送柜与配送机器人配合完成收发货任务,全程无需人工参与,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配送,并且可以防止货物被盗或者人为损坏的问题发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货物配送柜通过人工收发货物无法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配送及确保货物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货物的配送效率和安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中货物配送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中配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机器人配送系统、10—货物配送柜、20—配送机器人、30—云服务器、11—柜体、12—第一传送装置、13—弹性开关、21—壳体、22—第二传送装置、23—自动导引运输车、111—柜体的内腔、112—第一货物存取口、121—载物框、122—第一推送组件、123—牵引件、124—第一驱动组件、211—壳体的内腔、212—第二货物存取口、221—载物柜、222—第二推送组件、1240—传动轮、2210—载物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在”或“设置在”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与另一个部件“电连接”,它可以是导体电连接,或者是无线电连接,还可以是其它各种能够传输电信号的连接方式。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1包括货物配送柜10、配送机器人20和云服务器30,其中,货物配送柜10可以与配送机器人20和云服务器30通信连接,用于存放货物,并且根据接收到的云服务器30和配送机器人20输出的货物信息接收或者送出货物;配送机器人20可以与云服务器30和货物配送柜10通信连接,并且与货物配送柜10一对一配合或者多对一配合,即一个货物配送柜10可以配备一个配送机器人20,通过配送机器人20在自身和用户之间运送货物,或者一个货物配送柜10可以配备两个或两个以上配送机器人20,配送机器人20用于接收云服务器30输出的收货信息和送货信息,并且可以向货物配送柜10发送收货信息和送货信息,装载货物配送柜10的与收货信息对应的货物和送出从用户处收取的与送货信息对应的货物,以及向用户展示或者发送收货信息和送货信息,装载用户的与收货信息对应的货物和送出寄给用户的与送货信息对应的货物。可以理解的是,云服务器30可以向现有的云服务器供应商租用;在一个配送点处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货物配送柜10,这视配送点所涵盖的服务范围大小而定。
具体地,机器人配送系统1的工作过程为:货物配送柜10将其储存的货物信息实时反馈给云服务器30,当云服务器30向用户发送送货请求信息,并且得到用户的肯定反馈后,云服务器30会读取与货物配送柜10配合的配送机器人20的位置,接着云服务器30将该送货请求信息转化为送货信息发送给距离货物配送柜10最近的配送机器人20,该送货信息包括收货人信息和货物信息等,配送机器人20收到任务后根据内置地图导航到货物配送柜10所在处收取货物,接着配送机器人20将收取的货物运送到收货人所在处,并且等待收货人确认送货信息后从配送机器人20上取走货物;当云服务器30收到用户发送的收货请求信息时,该收货请求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所处的位置信息、发货人信息、收货人信息以及货物信息等,云服务器30会读取距离用户位置较近的货物配送柜10内的货物信息,并且选择其中一个具有装载余量的货物配送柜10标记为待使用,接着云服务器30将用户的收货请求信息转化为收货信息发送给待使用的货物配送柜10,同时读取与待使用的货物配送柜10配合的配送机器人20的位置,接着云服务器30将该收货信息发送给距离用户最近的配送机器人20,配送机器人20收到任务后根据内置地图导航到用户所在处收取货物,接着配送机器人20将从用户处收取的货物运送到货物配送柜10所在处,并且将货物送入货物配送柜10内。
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1,采用了配送机器人20与货物配送柜10配合,通过云服务器30向货物配送柜10和配送机器人20发送收货和送货指令,使得货物配送柜10与配送机器人20配合完成收发货任务,全程无需人工参与,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配送,并且可以防止货物被盗或者人为损坏的问题发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货物配送柜通过人工收发货物无法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配送及确保货物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货物的配送效率和安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可选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货物配送柜10包括柜体11、第一传送装置12和第一控制装置,其中,在柜体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货物存取口112,第一货物存取口112与柜体的内腔111连通,并且在第一货物存取口112处设置有第一电控门;第一传送装置12设置在柜体的内腔111内,第一传送装置12包括载物框121和第一推送组件122,该载物框121设置在第一货物存取口112和第一推送组件122之间,第一推送组件122正对第一货物存取口112设置,用于将货物推离载物框121和第一货物存取口112;第一控制装置(未图示)设置在柜体11上,并且第一控制装置与云服务器30通信连接以及与第一电控门(未图示)和第一推送组件122电连接。具体地,第一电控门可以通过电控门供应商定制,其活动连接在柜体11的侧壁上,并且与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打开或者封闭第一货物存取口112以防止货物丢失;在载物框12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载物框121上是否存放有货物;第一推送组件122可以为电动推杆。当第一控制装置收到云服务器30输出的送货信息,并且货物配送柜10与配送机器人20对接后,第一控制装置依序向第一电控门和第一推送组件122发送指令,使第一电控门打开,接着第一推送组件122将载物框121上的货物依序推离载物框121和第一货物存取口112,完成云服务器30的送货指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接收和存储云服务器30的指令、向第一电控门和第一推送组件122发送指令以及与配送机器人20实现信息交换。
可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配送机器人20包括壳体21、第二传送装置22、自动导引运输车23和第二控制装置,其中,在壳体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货物存取口212,第二货物存取口212与壳体的内腔211连通,并且在第二货物存取口212处设置有第二电控门;第二传送装置22设置在壳体的内腔211内,第二传送装置22包括载物柜221和第二推送组件222,该载物柜221设置第二货物存取口212和第一推送组件222之间,第二推送组件222正对第二货物存取口212设置,用于将货物推离载物柜221和第二货物存取口212;自动导引运输车23用于支承壳体21并且带动壳体21移动;第二控制装置(未图示)设置在壳体21或者自动导引运输车23上,并且第二控制装置与云服务器30通信连接以及与第二电控门(未图示)、第二推送组件222和自动导引运输车23电连接。具体地,第二电控门可以通过电控门供应商定制,其活动连接在壳体21的侧壁上,并且与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打开或者封闭第二货物存取口212以防止货物丢失;在载物柜22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载物柜221内是否存放有货物;第二推送组件222可以为电动推杆;自动导引运输车23可以通过自动导引运输车(AGV)供应商定制。当云服务器30分配任务给配送机器人20,并且将送货信息发送到第二控制装置后,自动导引运输车23会根据第二控制装置内装载的地图导航到货物配送柜10所在处,并且调整壳体21的姿态,使第二货物存取口212与第一货物存取口112对接,接着第二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控门打开,等待第一推送组件122将货物送入载物柜221内后,第二电控门关闭,接着自动导引运输车23会根据收货人信息和第二控制装置内装载的地图导航到收货人的位置,等待第二控制装置确认收货人信息后打开第二电控门,使第二推送组件222将载物柜221内的货物推出第二货物存取口212,待收货人将货物取走后,第二电控门关闭,完成云服务器30的送货指令。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接收和存储云服务器30的指令,并且向第二电控门、第二推送组件222和自动导引运输车23发送指令以及与货物配送柜10实现信息交换;在自动导引运输车23上装配有图像识别装置,该图像识别装置用于识别货物配送柜10和用户。
可选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二货物存取口212位于载物柜221的顶侧,在载物柜221上开设有沿纵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载物腔2210,同时,第二传送装置22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未图示)与载物柜221传动连接,并且与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驱使载物柜221上升或者下降,以使载物腔2210与第二货物存取口212连通。具体地,第二货物存取口212开设在壳体21顶部的侧壁上,载物柜221具有多个载物腔2210,每个载物腔2210内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第二驱动组件可以为丝杠升降机,或者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等,第二驱动组件与载物柜221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连接方式连接,此处不再赘述。当第二控制装置接收到云服务器30输出的送货信息时,配送机器人20会根据从货物配送柜10接收货物的顺序和收货信息与载物柜221建立映射,以确定每层载物腔2210存放的货物信息,接着自动导引运输车23会根据第二控制装置内装载的地图导航到收货人的位置后,配送机器人20会先对收货人身份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第二驱动组件驱使载物柜221上升,使存放有对应货物的载物腔2210与第二货物存取口212对接后,接着第二控制装置依序向第二电控门和第二推送组件222发送指令,使第二电控门打开,接着第二推送组件222将载物腔2210内的货物推出第二货物存取口212,待收货人将货物取走后,第二电控门关闭,第二驱动组件驱使载物柜221下降复位,完成云服务器30的送货指令。这样配送机器人20一次任务可以完成多件货物的配送,大大地提高了货物的配送效率。
可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一货物存取口112的旁侧设有红外信号发射器,该红外信号发射器(未图示)与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同时,在第二货物存取口212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一对红外信号接收器,该红外信号接收器(未图示)与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红外信号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以确保第二货物存取口212与第一货物存取口112准确对接。具体地,一对红外信号接收器设置在第二货物存取口212的左右两侧,当配送机器人20接到配送任务并且移动到货物配送柜10附近时,第二控制装置会根据一对红外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制定自动导引运输车23的移动策略,使自动导引运输车23驱使壳体21向柜体11靠近,直至第二货物存取口212与第一货物存取口112准确对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第二货物存取口212与第一货物存取口112对接的准确率。
可选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配送机器人20还包括标签打印装置,该标签打印装置(未图示)设置在壳体的内腔211内,并且与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此处,该标签打印装置的标签出口开设在壳体21的侧壁上,用于将发货人信息、收货人信息以及货物信息打印在标签上供用户粘贴在需要寄出的货物上。具体地,标签打印装置可以通过打印装置供应商定制,标签打印装置可以打印普通纸质贴纸标签,或者电子标签,如RFID标签等,便于对货物的身份进行标记,有利于后续对货物身份的核对。
可选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货物配送柜10还包括弹性开关13和触摸显示屏,其中,弹性开关13凸设在柜体11的侧壁上,并且弹性开关13与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触发第一电控门打开或者关闭;触摸显示屏(未图示)设置在柜体11的侧壁上,并且与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具体地,弹性开关13与第一货物存取口112设置在柜体11的同一侧,其设置高度小于配送机器人20的高度,当配送机器人20与货物配送柜10对接时,配送机器人20挤压弹性开关13,使弹性开关13将导通信号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后,第一控制装置才会确认配送机器人20与货物配送柜10对接完成,然后向第一电控门发出打开的指令,一旦弹性开关13未被挤压到位或者意外复位,第一电控门会关闭,从而中断货物输送流程,确保配送机器人20与货物配送柜10准确对接;触摸显示屏用于供配送人员或者需要寄、取件的用户操控货物配送柜10,并且可以展示货物配送柜10的载货状态和货物信息;此处,在触摸显示屏上可以设置摄像头,摄像头同于扫描粘贴在货物上的标签的二维码进而读取货物的信息,以及记录触摸显示屏操作人员的图像信息以备日后翻查。
可选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传送装置12还包括牵引件123和第一驱动组件124,其中,牵引件123沿纵向分布,在牵引件123上悬挂有多个载物框121;第一驱动组件124与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并且第一驱动组件124与牵引件123传动连接,用于驱使牵引件123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具体地,牵引件123可以为牵引链,载物框121包括横轴、载物板和载物架,其中,该横轴沿水平方向穿设在牵引件124上,在载物板的远离第一货物存取口112的三侧边缘设置有挡边,载物架的上端与横轴固定连接,载物架的下端与载物板固定相连,这样载物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以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挡边可以防止货物意外滑出载物板,有利于货物稳定地放置在载物框121内;第一驱动组件124可以包括电机和一对传动轮1240,电机与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一对传动轮1240沿纵向间隔分布,至少一个传动轮1240与电机传动连接,牵引件123围绕在一对传动轮1240的外侧并且与传动轮1240啮合,这样牵引件123在一对传动轮1240的带动下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将悬挂在牵引件123上的多个载物框121逐一地运送到与第一货物存取口112对接的位置上。
可选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配送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机器人配送系统1还包括充电桩,该充电桩(未图示)设置在货物配送柜10的旁侧,用于供配送机器人20充电。具体地,第二控制装置可以将配送机器人20的实时电量状态发送给云服务器30,云服务器30一旦读取到配送机器人20的电量不足或者配送机器人20处于空闲状态时,云服务器30可以向配送机器人20发送回巢指令,使配送机器人20回归充电桩的位置,电量不足的配送机器人20与充电桩对接进行充电。可以理解的是,配送机器人20可以通过接触或者无线连接等方式与充电桩对接进行充电。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货物配送柜、配送机器人和云服务器;
所述货物配送柜,与所述配送机器人和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存放货物,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云服务器和所述配送机器人输出的货物信息接收或者送出货物;
所述配送机器人,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并与所述货物配送柜一对一配合或多对一配合,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输出的收货信息和送货信息,并向所述货物配送柜发送所述收货信息和所述送货信息,装载所述货物配送柜的与所述收货信息对应的货物和送出从用户处收取的与所述送货信息对应的货物,以及向用户展示或发送所述收货信息和所述送货信息,装载用户的与所述收货信息对应的货物和送出寄给用户的与所述送货信息对应的货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配送柜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货物存取口,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与所述柜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处设有第一电控门;
第一传送装置,设于所述柜体的内腔内,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载物框和第一推送组件,所述载物框设于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和所述第一推送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推送组件正对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设置,用于将货物推离所述载物框和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以及
第一控制装置,设于所述柜体上,并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及与所述第一电控门和所述第一推送组件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机器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货物存取口,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处设有第二电控门;
第二传送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内,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载物柜和第二推送组件,所述载物柜设于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和所述第一推送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推送组件正对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设置,用于将货物推离所述载物柜和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
自动导引运输车,用于支承所述壳体并带动所述壳体移动;以及
第二控制装置,设于所述壳体或所述自动导引运输车上,并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及与所述第二电控门、所述第二推送组件和所述自动导引运输车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位于所述载物柜的顶侧,所述载物柜上开设有沿纵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载物腔,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载物柜传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驱使所述载物柜上升或下降并使所述载物腔与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的旁侧设有红外信号发射器,所述红外信号发射器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红外信号接收器,所述红外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红外信号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以确保所述第二货物存取口与所述第一货物存取口准确对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柜上设有用于检测载物状态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
标签打印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内,并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标签打印装置的标签出口开设在壳体的侧壁上,用于将发货人信息、收货人信息以及货物信息打印在标签上供用户粘贴在需要寄出的货物上。
8.如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配送柜还包括:
弹性开关,凸设于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电控门打开或者关闭;以及
触摸显示屏,设于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还包括:
牵引件,沿纵向分布,所述牵引件上悬挂有多个所述载物框;以及
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并与所述牵引件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牵引件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桩,设于所述货物配送柜的旁侧,用于供所述配送机器人充电。
CN202020532298.1U 2020-04-10 2020-04-10 机器人配送系统 Active CN211906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2298.1U CN211906342U (zh) 2020-04-10 2020-04-10 机器人配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2298.1U CN211906342U (zh) 2020-04-10 2020-04-10 机器人配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6342U true CN211906342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7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2298.1U Active CN211906342U (zh) 2020-04-10 2020-04-10 机器人配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634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9136A (zh) * 2020-12-14 2021-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和生态系统
CN115083073A (zh) * 2022-05-07 2022-09-20 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取送货的系统及方法
CN115157288A (zh) * 2022-07-25 2022-10-11 河南云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分体机器人物品派送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9136A (zh) * 2020-12-14 2021-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和生态系统
CN115083073A (zh) * 2022-05-07 2022-09-20 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取送货的系统及方法
CN115157288A (zh) * 2022-07-25 2022-10-11 河南云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分体机器人物品派送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06342U (zh) 机器人配送系统
CN105048540B (zh) 一种温室自动巡检平台的充电装置
CN211055934U (zh) 用于无人机配送的自动化无人柜
CN107250004A (zh) 模块化的多功能智能存储容器
CN109805724A (zh) 一种自由组合式无人机智能快递柜
CN106056782B (zh) 一种包裹自动投递机
ES2218783T3 (es) Instalacion y procedimiento de preparacion de lotes de pedidos por la toma de productos de una zona de almacenado y dispositivo para su realizacion.
CN208270590U (zh) 一种反应杯自动装载装置
CN205675631U (zh) 一种信息化的仓库
CN210682177U (zh) 物流机器人及物流系统
CN113044370A (zh) 一种自动存取智能工具箱及进行安全措施布放的方法
CN212244839U (zh) 一种智能批量收发工作站
CN212502501U (zh) 货物配送系统
CN202924352U (zh) 一种适用于多出口输送线上的自动识别卸货装置
CN209611611U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护理车
CN208181425U (zh) 一种基于无人技术的送餐装置
CN108068635A (zh) 接触式自动充电系统
CN110267210A (zh) 一种智能快递盒及其位置状态获取方法
CN211970477U (zh) 一种全自动封条选捡装置
WO2022155268A1 (en) Swappable battery system for battery powered vehicles
CN211971011U (zh) 一种封条储备分发机柜
JP2002500995A (ja) 倉庫において対象を収集又は収容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3023278A (zh) 一种自动存取智能工具箱及倒闸操作的方法
CN108057630A (zh) 自动分拣传输装置及其系统
CN210553308U (zh) 自封袋的智能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