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4846U - 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4846U
CN211904846U CN202020280828.8U CN202020280828U CN211904846U CN 211904846 U CN211904846 U CN 211904846U CN 202020280828 U CN202020280828 U CN 202020280828U CN 211904846 U CN211904846 U CN 211904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pipe
acid
washing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808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
吴向东
姚鑫
易锫
余健飞
郑鹏华
周学杰
詹约章
张莹
朱琦妮
全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rotection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rote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rotection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202808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4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4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4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所述去除装置包括清洗盒和安装在清洗盒内的循环喷洗组件,所述清洗盒内由隔板分隔成工作腔和清洗腔,所述循环喷洗组件包括安装在工作腔内的耐酸泵和安装在清洗腔内的喷洗管,所述耐酸泵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穿过隔板伸入清洗腔内,并与喷洗管连通,在喷洗管上设有多个喷嘴;在隔板的下部设有回流口,所述耐酸泵的进液口通过回流管与回流口连通,并在清洗腔的底部设有带控制阀的排液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采用电磁泵,完成酸洗液在酸洗容器中循环流动,模拟人员刷洗操作,使试样自动完成腐蚀产物清除,解放劳动力,提高腐蚀产物去除效率,保证了试样的清除效果。

Description

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腐蚀产物去除领域,具体是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及合金材料在自然环境及工矿条件下的腐蚀通常采用表面积上的失去的重量或材料的平均腐蚀深度来进行表征。失重法获得的为由于腐蚀而损失的材料质量,不必经过化学组分分析和换算,是广泛应用的腐蚀评定方法,也是获得定量表征腐蚀程度的方法中比较简单直接的表示方法,通常用于失重法的试样形状规整,便于计算表面积,重量适当,以合适在实验室进行称重。
失重法的试验过程,是将预先制备的试样测量尺寸、称重后置于腐蚀介质中,试验结束后取出,清除全部腐蚀产物后清洗、干燥、称重,用腐蚀重量变化直接表征材料的腐蚀程度。失重法是根据试样在腐蚀前后重量的变化来测定腐蚀速度的。为了使各次不同试验及不同试样的数据能够相互比较,需要采用单位面积上重量变化为单位,即平均腐蚀速度,一般采用g/(m2﹒h)。从腐蚀试验前后重量差计算腐蚀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失重速率:v=(w0-w1)/(ST)
其中v为金属材料腐蚀速率,单位为g/(m2﹒h);w0为试验前试样重量,单位为 g;w1为试验后试样重量,单位为g;S是试样的表面积,单位为m2;T为腐蚀试验进行的时间,单位为h。
为了能够准确的计算出腐蚀速度,对于试验试样前后重量值的准确性要求也比较高,其试验结束后试样表面腐蚀产物的清除效果直接决定了试验后的试样质量的准确性,在特定的条件下腐蚀产物的性质很大程度决定了腐蚀的速度。目前,常用的腐蚀产物清除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电解法、机械法。其中,电解法是采用电解法清洗时b,先用毛刷去除附着不牢的腐蚀产物,按照GB/T16545 附录中的电解参数去除腐蚀产物,去除腐蚀产物后再刷去松动的微粒或沉积物;机械法是采用刮削、擦洗、刷洗、超声波、机械振动和其他物理方法(喷砂、喷水等),机械法可以除去较硬的腐蚀产物,但是过渡的机械清楚可能带来金属基体的损伤。化学法是将腐蚀试样浸在特定的化学溶液中,通过化学溶液能除去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该方法相比物理法和机械发去除更加简单,对基体的溶解作用很小,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传统的化学法清除腐蚀产物,主要包括酸液浸泡、循环冲洗附着物和最终冲洗酸液这三个步骤。试样在长时间的腐蚀环境中,表面腐蚀产物会逐步坚固、致密,这就导致清除时要频繁进行酸液浸泡和循环冲洗附着物两步,以便松动腐蚀产物,促进其掉落和溶解。对于试验人员来说,频繁的进行两个步骤,需要不停的将试样从酸洗液中取出、冲刷、清洗在放入酸洗液内,工作量较大并且繁琐。而且当一次性处理的试样较多时,必然手忙脚乱,造成拿错样品的误操作,影响最终数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化学法清除腐蚀产物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该去除装置能够减少人工搅拌,模拟人员刷洗操作,使试样自动完成腐蚀产物清除,降低劳动力,提高腐蚀产物去除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装置包括清洗盒和安装在清洗盒内的循环喷洗组件,所述清洗盒内由隔板分隔成工作腔和清洗腔,所述循环喷洗组件包括安装在工作腔内的耐酸泵和安装在清洗腔内的喷洗管,所述耐酸泵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穿过隔板伸入清洗腔内,并与喷洗管连通,在喷洗管上设有多个喷嘴;在隔板的下部设有回流口,所述耐酸泵的进液口通过回流管与回流口连通,并在清洗腔的底部设有带控制阀的排液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喷洗组件还包括置于清洗腔内的试件固定架,所述试件固定架包括底架和多个弧形支架,多个弧形支架并排安装在底架上,且相邻两个弧形支架之间形成试件固定卡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去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清洗盒外部的控制面板和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与电源连接为耐酸泵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面板内设有电源开关、时间继电器和调速器,控制面板通过信号线与耐酸泵信号连接,并通过控制面板控制耐酸泵的开关、运行时间以及流量。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腔的腔口设有固定盖,清洗腔的腔口设有活动盖。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洗管横向置于清洗腔底部内临近隔板的位置,在喷洗管等距分布有多个喷嘴,每个喷嘴的喷洒面朝向清洗腔,且每个喷嘴呈向上倾斜的角度布置。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洗盒是由厚度至少为8mm的非金属板材制成的方形盒体,并设有与其匹配的盒盖。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和回流管均为非金属材料软管或硬管。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试件固定架设有5~9个试件固定卡槽,相邻两个试件固定卡槽之间的间距为20~30mm,每个试件固定卡槽的宽度大于 3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耐酸泵为磁力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有电磁泵和布水管道,酸洗液通过回水管路进入电磁泵,再经过电磁泵打入水槽内的布水管道,从管道上多个布水喷嘴喷射出去,促使整个容器内溶液对流,并通过设置在水槽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增加溶液的对流,完成酸洗液在酸洗容器中循环流动,代替搅拌作用,模拟人员刷洗操作,使试样自动完成腐蚀产物清除,降低了劳动力,提高了腐蚀产物去除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水槽设置有盖板,在清洗过程中,将槽口盖合,防止了了酸液飞溅,使用更加安全;
(3)本实用新型在对试样进行清洗时,将试样通过卡槽固定,保持间距,试样之间不会相互重叠,确保了试样的清除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采用电磁泵,完成酸洗液在酸洗容器中循环流动,模拟人员刷洗操作,使试样自动完成腐蚀产物清除,解放劳动力,提高腐蚀产物去除效率,保证了试样的清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试件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清洗盒,100—工作腔,101—清洗腔,102—固定盖,103—活动盖, 2—隔板,200—回流口,3—耐酸泵,300—出液口,301—进液口,4—喷洗管, 400—喷嘴,5—连接管,6—试件固定架,600—底架,601—弧形支架,602—试件固定卡槽,7—排液管,8—控制面板,9—回流管,10—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和图5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清洗盒1和安装在清洗盒1内的循环喷洗组件,所述清洗盒1是由厚度至少为8mm的PP 板(聚丙烯板)制成的方形盒体,并设有与其匹配的盒盖,盒体内由同样材质的隔板2分隔成工作腔100和清洗腔101,所述工作腔100的腔口设有固定盖102,清洗腔101的腔口设有活动盖103。清洗池部分可容纳常用的金属及合金试样,最大可容纳试样尺寸为200mm×100mm×5mm,能放置5~9件试样,在清洗腔101 的底部设有带控制阀的排液管7,用于清洗完的废弃溶液排出,在隔板2上部开设有一个进水口,下部开设有回流口200。所述循环喷洗组件包括安装在工作腔 100内的耐酸泵3、安装在清洗腔101内的喷洗管4和置于清洗腔101内的试件固定架6,所述耐酸泵3为磁力泵;所述喷洗管4横向置于清洗腔101底部内临近隔板2 的位置,所述耐酸泵3的出液口300通过连接管5穿过隔板2伸入清洗腔内,并与喷洗管4连通,在喷洗管4等距分布有多个喷嘴400,每个喷嘴400的喷洒面朝向清洗腔101,且每个喷嘴400呈向上倾斜的角度布置;所述耐酸泵3的进液口301 通过回流管9与回流口200连通。所述连接管5和回流管9均采用PP-R硬质管道。
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控制装置,具体包括设置在清洗盒1外部的控制面板8和电源接口10,所述电源接口10用于与电源连接为耐酸泵3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面板8内设有电源开关、时间继电器和调速器,控制面板8通过信号线与耐酸泵3信号连接,并通过控制面板8控制耐酸泵3的开关、运行时间以及流量。控制装置按图5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电源开关用于控制装置启停,时间继电器用于控制磁力泵的运行时间,调速器可以根据溶液体积调整磁力泵的流量,防止溶液飞溅。
实施例中的试件固定架6如图4所示,包括底架600和多个弧形支架601,多个弧形支架601并排安装在底架600上,且相邻两个弧形支架601之间形成试件固定卡槽602。所述试件固定架6设有5~9个试件固定卡槽602,相邻两个试件固定卡槽602之间的间距为20~30mm,使试样能够保持间距,试样之间不相互重叠,实施例中的清洗槽尺寸为180mm×120mm×120mm,试样架垂直水槽长边放置,故架子总长应该<120mm;大气腐蚀标准试样尺寸为150mm×100mm×3mm,当试样长侧边立置时,试样架应至少能对试样中心(也是重心)处给予支撑,每个试件固定卡槽602的宽度大于3mm。具体制备时,试样架可以直接采用筒高115mm,半径50mm的半圆筒,在筒外壁开槽4mm宽,用于卡住试样便可。
本实用新型在对试件上的腐蚀产物进行清洗时,先将试件固定在试件固定架6的试件固定卡槽602内,然后在清洗腔101内加入酸洗液,开启耐酸泵3,酸洗液通过回水管路进入电磁耐酸泵3,再经过耐酸泵3打入清洗腔101内的喷洗管4内,从喷洗管4上多个喷嘴400喷射出去,促使整个容器内溶液对流,代替搅拌作用,对试件进行冲洗。为了防止酸液飞溅,水槽顶部设置盖板。
综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列举的一个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以任何相同或相似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装置包括清洗盒(1)和安装在清洗盒(1)内的循环喷洗组件,所述清洗盒(1)内由隔板(2)分隔成工作腔(100)和清洗腔(101),所述循环喷洗组件包括安装在工作腔(100)内的耐酸泵(3)和安装在清洗腔(101)内的喷洗管(4),所述耐酸泵(3)的出液口(300)通过连接管(5)穿过隔板(2)伸入清洗腔内,并与喷洗管(4)连通,在喷洗管(4)上设有多个喷嘴(400);在隔板(2)的下部设有回流口(200),所述耐酸泵(3)的进液口(301)通过回流管(9)与回流口(200)连通,并在清洗腔(101)的底部设有带控制阀的排液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喷洗组件还包括置于清洗腔(101)内的试件固定架(6),所述试件固定架(6)包括底架(600)和多个弧形支架(601),多个弧形支架(601)并排安装在底架(600)上,且相邻两个弧形支架(601)之间形成试件固定卡槽(60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去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清洗盒(1)外部的控制面板(8)和电源接口(10),所述电源接口(10)用于与电源连接为耐酸泵(3)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面板(8)内设有电源开关、时间继电器和调速器,控制面板(8)通过信号线与耐酸泵(3)信号连接,并通过控制面板(8)控制耐酸泵(3)的开关、运行时间以及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100)的腔口设有固定盖(102),清洗腔(101)的腔口设有活动盖(10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洗管(4)横向置于清洗腔(101)底部内临近隔板(2)的位置,在喷洗管(4)等距分布有多个喷嘴(400),每个喷嘴(400)的喷洒面朝向清洗腔(101),且每个喷嘴(400)呈向上倾斜的角度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盒(1)是由厚度至少为8mm的非金属板材制成的方形盒体,并设有与其匹配的盒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5)和回流管(9)均为非金属材料软管或硬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固定架(6)设有5~9个试件固定卡槽(602),相邻两个试件固定卡槽(602)之间的间距为20~30mm,每个试件固定卡槽(602)的宽度大于3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酸泵(3)为磁力泵。
CN202020280828.8U 2020-03-10 2020-03-10 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 Active CN211904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0828.8U CN211904846U (zh) 2020-03-10 2020-03-10 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0828.8U CN211904846U (zh) 2020-03-10 2020-03-10 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4846U true CN211904846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302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80828.8U Active CN211904846U (zh) 2020-03-10 2020-03-10 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48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662A (zh) * 2020-12-24 2021-05-07 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化学清洗装置及方法
CN115627465A (zh) * 2022-10-26 2023-01-20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耐盐穴高压气氛防腐镀层的施镀工艺及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662A (zh) * 2020-12-24 2021-05-07 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化学清洗装置及方法
CN115627465A (zh) * 2022-10-26 2023-01-20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耐盐穴高压气氛防腐镀层的施镀工艺及应用
CN115627465B (zh) * 2022-10-26 2024-05-24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耐盐穴高压气氛防腐镀层的施镀工艺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04846U (zh) 实验室用腐蚀产物去除装置
US6615852B1 (en) Cleaning machine for die used for synthetic resin mould
CN212018862U (zh) 一种用于实验室色谱样品瓶的清洗装置
JP2023093710A (ja) 超音波脱脂コート
CA1214979A (en) Cleaning control through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N212693433U (zh) 一种胶粘剂耐水流冲刷性测试装置
CN2134822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检测装置
CN203778393U (zh) 超声波清洗机
CN218251886U (zh) 一种用于清洗晶片的兆声波槽体
CN107937902B (zh) 一种金属表面雾化喷淋前处理工艺
CN215197841U (zh) 一种防腐涂料喷涂装置
CN210701588U (zh) 一种量块超声波清洗夹持装置
CN209349146U (zh) 一种热量表清洗装置
CN217757670U (zh) 一种五金铲产品清洁用酸洗槽
CN220970151U (zh) 一种超声波清洗器用托架
KR100847341B1 (ko) 도금장치를 위한 행거 통전지그
CN219104899U (zh) 一种水塔用工业循环水的检测装置
EP1186399B1 (en) Apparatus for cleaning dies used for moulding synthetic resins
CN215328359U (zh) 可移动型清洗预膜与检测一体化装置
CN114226347B (zh) 一种用于复杂构件内腔及型面的清洗系统
CN212143722U (zh) 一种超声波清洗装置
CN109261665A (zh) 一种在线监测仪固体采样器清洗保养系统
CN214374473U (zh) 一种电化学计量器具检定装置
CN211936512U (zh) 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搅拌装置
CN215912293U (zh) 一种提高电路板去膜测试效率的去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