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3231U - 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3231U
CN211903231U CN201922394157.8U CN201922394157U CN211903231U CN 211903231 U CN211903231 U CN 211903231U CN 201922394157 U CN201922394157 U CN 201922394157U CN 211903231 U CN211903231 U CN 211903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duct
fla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41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应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nghu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nghu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nghu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nghu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941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3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3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3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风管过梁器,包括进风接头、进风过渡段、扁平风道壳管、出风过渡段、出风接头,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一端通过进风过渡段与进风接头联通,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另一端通过出风过渡段与出风接头联通,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通风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进风接头的通风截面积。该风管过梁器做成扁平状,压缩过风通道的高度,扩大过风通道的宽度,既保证了通风流径,又减少了高度,能在很少的高度间距内安装。

Description

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管道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管道安装通常安装在楼地面的天花板下,通常天花板下具有结构梁,而吊顶离结构梁的高度间距不能过大,传统的圆形风管在结构梁下方由于高度间距不足,过梁风管的安装有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该风管过梁器做成扁平状,压缩过风通道的高度,扩大过风通道的宽度,既保证了通风流径,又减少了高度,能在很少的高度间距内安装。
其技术方案如下:
风管过梁器,包括进风接头、进风过渡段、扁平风道壳管、出风过渡段、出风接头,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一端通过进风过渡段与进风接头联通,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另一端通过出风过渡段与出风接头联通,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通风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进风接头的通风截面积。
所述扁平风道壳管包括底板、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板盖合连接,所述顶盖具有风道凹槽,所述风道凹槽的凹口朝下与所述底板形成过风通道。
所述风道凹槽呈方形,所述方形的风道凹槽两侧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连接形成扁平长方形的过风通道。
所述风道凹槽呈三角形开口朝下,所述三角形的风道凹槽两侧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连接形成弯折上拱的过风通道。
所述风道凹槽呈弧形朝下,所述弧形的风道凹槽的两侧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连接形成弧形上拱的过风通道。
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两端逐渐缩小分别与所述进风过渡段、出风过渡段联通。
所述扁平风道壳管两端的顶面上分别设有进风通孔、出风通孔,所述进风过渡段、出风过渡段分别通过所述进风通孔、出风通孔与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两端联通。
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包括结构梁、进风管、出风管以及前述风管过梁器,所述风管过梁器安装在所述结构梁的梁底下方,所述风管过梁器的通风方向与所述结构梁相互交叉;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上表面抵近所述结构梁的梁底,所述进风接头、出风接头位于所述结构梁两侧分别与所述进风管、出风管连接。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本风管过梁器包括进风接头、进风过渡段、扁平风道壳管、出风过渡段、出风接头,该风管过梁器将传统的圆形风管做成扁平状的扁平风道壳管,从而压缩了过风通道的高度,再通过扩大过风通道的宽度,用以保证过风通道的过风流径,该风管过梁器既保证了原有的通风流径,又减少了使用高度,能在很少的高度间距内安装使用。
2、扁平风道壳管包括底板、顶盖,底板为水平平板,水平平板与同样水平的天花吊顶相吻合,节省空间,顶盖具有风道凹槽,风道凹槽的凹口朝下与底板形成过风通道,过风通道为空调风道提供流通通道。
3、风道凹槽呈方形,方形的风道凹槽与底板形成扁平长方形的过风通道,最大限度的利用宽度空间,节省高度空间。
4、另一实施方式,风道凹槽呈三角形开口朝下,三角形的风道凹槽与底板形成弯折上拱的过风通道,顶盖的上表面倾斜朝外,使顶盖的上表面不易藏灰,易清洁。
5、又另一实施方式,风道凹槽呈弧形朝下,弧形的风道凹槽与底板形成弧形上拱的过风通道,弧形的顶盖既充分的利用宽度空间,又使顶盖的上表面不易藏灰,易清洁。
6、扁平风道壳管的两端逐渐缩小分别与进风过渡段、出风过渡段联通,使本风管过梁器的整体更为美观。
7、扁平风道壳管两端的顶面上分别设有进风通孔、出风通孔,使进风过渡段、出风过渡段分别从顶盖的顶面与扁平风道壳管连接,方便与空调风管的连接,更美观。
8、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包括结构梁、进风管、出风管以及前述的风管过梁器,由于吊顶离结构梁的高度间距不能过大,且空调风管的通风方向与结构梁相互交叉,利用前述风管过梁器的扁平风道壳管抵近安装在结构梁梁底,能很容易的连接结构梁两侧的进风管、出风管,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管过梁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管过梁器的风道凹槽呈方形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拼接管的第一种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管过梁器的风道凹槽呈三角形开口朝下时的俯视图。
图7是图4的B-B剖面图。
图8是拼接管的第二种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管过梁器的风道凹槽呈弧形朝下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6的C-C剖面图。
图11是拼接管的第三种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进风接头,20、进风过渡段,30、扁平风道壳管,31、底板,32、顶盖,33、风道凹槽,40、出风过渡段,41、拼接板,42、对接口,50、出风接头,60、结构梁,70、进风管,80、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风管过梁器,包括进风接头10、进风过渡段20、扁平风道壳管30、出风过渡段40、出风接头50,扁平风道壳管30的一端通过进风过渡段20与进风接头10联通,扁平风道壳管30的另一端通过出风过渡段40与出风接头50联通,扁平风道壳管30的通风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进风接头10的通风截面积。
其中,扁平风道壳管30包括底板31、顶盖32,顶盖32与底板31盖合连接,顶盖32具有风道凹槽33,风道凹槽33的凹口朝下与底板31形成过风通道。
如图5所示,出风过渡段40根据扁平风道壳管30的形状由多个拼接板41拼接,出风过渡段40的两端为对接口42,出风过渡段40的两端分别通过对接口42与扁平风道壳管30、出风接头50相通。
如图3至图4所示,风道凹槽33呈方形,方形的风道凹槽33两侧与底板31的两侧连接形成扁平长方形的过风通道。
扁平风道壳管30的两端逐渐缩小分别与进风过渡段20、出风过渡段40联通。
扁平风道壳管30两端的顶面上分别设有进风通孔、出风通孔,进风过渡段20、出风过渡段40分别通过进风通孔、出风通孔与扁平风道壳管30的两端联通。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6至图8所示,风道凹槽33呈三角形开口朝下,三角形的风道凹槽33两侧与底板31的两侧连接形成弯折上拱的过风通道。
其中图8为出风过渡段40的第二种示意图;
又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9至图11所示,风道凹槽33呈弧形朝下,弧形的风道凹槽33的两侧与底板31的两侧连接形成弧形上拱的过风通道。
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包括结构梁60、进风管70、出风管80以及前述风管过梁器,风管过梁器安装在结构梁60的梁底下方,风管过梁器的通风方向与结构梁60相互交叉;扁平风道壳管30的上表面抵近结构梁60的梁底,进风接头10、出风接头50位于结构梁60两侧分别与进风管70、出风管80连接。
其中图11为出风过渡段40的第三种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
出风过渡段40的拼接方式不限于此,能达到扁平风道壳管30与出风接头50的联通对接即可;
出风过渡段40中拼接板的数量,可以是四片、三片或两片;出风过渡段40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风量及安装要求进行设计;
以上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风管过梁器包括进风接头10、进风过渡段20、扁平风道壳管30、出风过渡段40、出风接头50,该风管过梁器将传统的圆形风管做成扁平状的扁平风道壳管30,从而压缩了过风通道的高度,再通过扩大过风通道的宽度,用以保证过风通道的过风流径,该风管过梁器既保证了原有的通风流径,又减少了使用高度,能在很少的高度间距内安装使用。
2、扁平风道壳管30包括底板31、顶盖32,底板31为水平平板,水平平板与同样水平的天花吊顶相吻合,节省空间,顶盖32具有风道凹槽33,风道凹槽33的凹口朝下与底板31形成过风通道,过风通道为空调风道提供流通通道。
3、风道凹槽33呈方形,方形的风道凹槽33与底板31形成扁平长方形的过风通道,最大限度的利用宽度空间,节省高度空间。
4、另一实施方式,风道凹槽33呈三角形开口朝下,三角形的风道凹槽33与底板31形成弯折上拱的过风通道,顶盖32的上表面倾斜朝外,使顶盖32的上表面不易藏灰,易清洁。
5、又另一实施方式,风道凹槽33呈弧形朝下,弧形的风道凹槽33与底板31形成弧形上拱的过风通道,弧形的顶盖32既充分的利用宽度空间,又使顶盖32的上表面不易藏灰,易清洁。
6、扁平风道壳管30的两端逐渐缩小分别与进风过渡段20、出风过渡段40联通,使本风管过梁器的整体更为美观。
7、扁平风道壳管30两端的顶面上分别设有进风通孔、出风通孔,使进风过渡段20、出风过渡段40分别从顶盖32的顶面与扁平风道壳管30连接,方便与空调风管的连接,更美观。
8、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包括结构梁60、进风管70、出风管80以及前述的风管过梁器,由于吊顶离结构梁60的高度间距不能过大,且空调风管的通风方向与结构梁60相互交叉,利用前述风管过梁器的扁平风道壳管30抵近安装在结构梁60梁底,能很容易的连接结构梁60两侧的进风管70、出风管80,使用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风管过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接头、进风过渡段、扁平风道壳管、出风过渡段、出风接头,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一端通过进风过渡段与进风接头联通,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另一端通过出风过渡段与出风接头联通,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通风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进风接头的通风截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过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风道壳管包括底板、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板盖合连接,所述顶盖具有风道凹槽,所述风道凹槽的凹口朝下与所述底板形成过风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过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凹槽呈方形,所述方形的风道凹槽两侧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连接形成扁平长方形的过风通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过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凹槽呈三角形开口朝下,所述三角形的风道凹槽两侧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连接形成弯折上拱的过风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过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凹槽呈弧形朝下,所述弧形的风道凹槽的两侧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连接形成弧形上拱的过风通道。
6.如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风管过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两端逐渐缩小分别与所述进风过渡段、出风过渡段联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过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风道壳管两端的顶面上分别设有进风通孔、出风通孔,所述进风过渡段、出风过渡段分别通过所述进风通孔、出风通孔与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两端联通。
8.通风管梁底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梁、进风管、出风管以及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风管过梁器,所述风管过梁器安装在所述结构梁的梁底下方,所述风管过梁器的通风方向与所述结构梁相互交叉;所述扁平风道壳管的上表面抵近所述结构梁的梁底,所述进风接头、出风接头位于所述结构梁两侧分别与所述进风管、出风管连接。
CN201922394157.8U 2019-12-25 2019-12-25 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 Active CN211903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4157.8U CN211903231U (zh) 2019-12-25 2019-12-25 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4157.8U CN211903231U (zh) 2019-12-25 2019-12-25 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3231U true CN211903231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94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4157.8U Active CN211903231U (zh) 2019-12-25 2019-12-25 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3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227063A (en) Ceiling air diffuser
CN211903231U (zh) 风管过梁器及梁底通风管安装结构
CN201031831Y (zh) 气流管道系统的均流装置
CN207555948U (zh) 一种新风专用分风箱
CN205842053U (zh) 风管快速接头
CN210374527U (zh) 一种玻璃清洗干燥机用均风装置
CN111379318A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建筑通风系统
CN104929296A (zh) 集成吊顶电器安装结构
CN104791821B (zh)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211041337U (zh) 一种棚类建筑用于bim碰撞管道检查的风口装置
CN215372808U (zh) 地面新风系统
CN210717969U (zh)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
CN103968609A (zh) 用于空调的换热器及空调
CN201836544U (zh) 一种扁形风管及其配套组件
CN211977152U (zh) 一种建筑通风系统
JP201712013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5747380U (zh) 制药厂通风系统管路
CN109959151A (zh) 一种底座及空调器
CN110670785A (zh) 一种集成式新型装饰吊顶
CN213145697U (zh) 出风口与风管节能软连接结构
CN218468470U (zh) 一种适于狭窄风井安装的风管连接装置
CN219955560U (zh) 一种自带排风通道的净化板
CN207673362U (zh) 一种隧道通风系统
CN218818950U (zh) 一种网孔板式隔热层
CN211316452U (zh) 一种模块房屋管道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