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1821B -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1821B
CN104791821B CN201510228055.2A CN201510228055A CN104791821B CN 104791821 B CN104791821 B CN 104791821B CN 201510228055 A CN201510228055 A CN 201510228055A CN 104791821 B CN104791821 B CN 104791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roduced machine
outlet
absorbing tower
desulfuration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80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1821A (zh
Inventor
范旭
杨劲
潘灏
刘建强
张超昱
唐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280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918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91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1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1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1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四个除尘器出口、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器和烟囱,引风机结构由二台引风机构成双列引风机结构,每二个除尘器出口连接一台引风机的进风口;所述二台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脱硫吸收塔的一个进风口,脱硫吸收塔的出风口通过湿式电除尘器连接烟囱的进风口;脱硫吸收塔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设置在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顶部;引风机结构和四个除尘器出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引风机结构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下方,湿式电除尘器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上方,湿式电除尘器结构位于引风机的正上方,所述除尘器出口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进风口呈垂直设置、出风口呈水平设置。本发明成本低,占地少,运行效果好。

Description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 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属于电厂排烟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煤火力发电厂项目中锅炉第一排柱到烟囱中心线的距离是重要的占地指标之一,烟气系统大部分设备都布置在炉后,而锅炉房框架、前烟道和除尘器布置相对比较固定,对炉后布置的优化主要集中在除尘器后。对除尘器后烟风系统的结构形式,国内外主要结构形式基本都是采用各设备顺列布置结构,即在除尘器1-1之后布置引风机1-2,引风机1-2后布置脱硫吸收塔1-3、湿式电除尘器1-4和烟囱1-5。如图1所示,具有四出口的除尘器1-1出口之后的各设备采用顺列布置,引风机1-2布置在除尘器1-1出口和脱硫吸收塔1-3之间,引风机出口连接脱硫吸收塔1-3入口,与脱硫吸收塔1-3中心线呈错开布置结构,湿式电除尘器1-4和引风机1-2布置位置较远。
传统除尘器后的烟道布置拉大了除尘器出口至烟囱中心线的纵向距离,增加了占地面积和烟道的材料消耗;而采用矩形烟道布置,烟道的阻力和材料耗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使得厂用电耗增大,且脱硫吸收塔入口前有水平90°弯头,流场分布不均,影响进入脱硫吸收塔内烟气均匀性。
由此可见,传统的除尘器后布置方案中,不管引风机是横向或纵向布置,均会由于拉开除尘器和脱硫吸收塔之间的纵向距离,而产生除尘器后的布置占地大、烟道长、烟道阻力大等问题,而且还增加烟道阻力和烟道材料消耗量。无形中增加了燃煤火力发电厂占地面积和烟道造价,增加初投资成本,同时也由于烟道的阻力增加,也直接影响着发电厂的运行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燃煤火力发电厂除尘器后设备的布置方式占地大、烟道长、烟道阻力大等技术问题,提供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四个除尘器出口、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器和烟囱,其结构特征是:引风机结构由二台引风机构成双列引风机结构,每二个除尘器出口连接一台引风机的进风口;所述二台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脱硫吸收塔的一个进风口,脱硫吸收塔的出风口通过湿式电除尘器连接烟囱的进风口;脱硫吸收塔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设置在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顶部;引风机结构和四个除尘器出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引风机结构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下方,湿式电除尘器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上方,湿式电除尘器结构位于引风机结构正上方,所述除尘器出口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进风口呈垂直设置、出风口呈水平设置;形成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除尘器后烟风系统的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进一步的,湿式电除尘器安装在连接脱硫吸收塔与烟囱的烟道上,所述引风机机构的引风机位于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的中心线上,所述引风机并列安装在湿式电除尘器正下方,该引风机的出风口正对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使引风机与脱硫吸收塔的烟道形成直通烟道,所述除尘器出口设在引风机一侧,每两个除尘器出口通过烟道接入一台引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结构与脱硫吸收塔连接的烟道呈弧形缓冲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台引风机之间保留有检修距离,引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并列烟道与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四个除尘器出口,每二个除尘器出口通过汇流管之一与一引风机的进风口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吸收塔通过二条并列的输出烟道接入湿式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的输出烟道通过汇流管之二接入烟囱内。
进一步的,所述各烟道的转弯处采用圆形缓转弯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入口设有0-180°转角的接入头。
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由于脱硫吸收塔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设置在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顶部;引风机结构和四个除尘器出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引风机结构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下方,湿式电除尘器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上方,所述除尘器出口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进风口呈垂直设置、出风口呈水平设置;形成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除尘器后烟风系统的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因此能有效利用脱硫吸收塔和烟囱之间的横向和垂直空间,具有节约用地、降低土建成本、缩短除尘器出口和烟囱直线距离大幅减少了烟道的材料量、降低烟气系统压损、减少厂用电耗、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和提高脱硫效率等有益效果。
2、本发明引风机和湿式电除尘器设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位于脱硫吸收塔与烟囱的中心线上,呈上下式分布,引风机出风口正对脱硫吸收塔,使引风机与脱硫吸收塔的烟道形成直通烟道,具有占地小、烟道材料少、阻力小和烟气流场均匀,可降低初投资成本等优点。
3、本发明的引风机的出风口正对脱硫吸收塔,且引风机与脱硫吸收塔连接的烟道呈弧形缓冲过渡连接。有效的减少引风机的排放阻力,使烟气分布均匀,提高脱硫效率,从而提高发电厂的运行经济性。
4、本发明的除尘器出口可分布在引风机的一侧,布置可多样合理化。且多个除尘器出口通过汇流管一与引风机的进风口相接,两个湿式电除尘器入风口分别通过并列的通风管与脱硫吸收塔相接,出风口通过汇流管二与烟囱出风通道相通。由此可有效的减低通风管道的通风阻力,提高引风设备和烟道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2至图4,本实施例所示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四个除尘器出口1、引风机结构2)、脱硫吸收塔3、湿式电除尘器4和烟囱5,引风机结构2由二台引风机构成双列引风机结构,每二个除尘器出口1连接一台引风机的进风口;所述二台引风机的出风口各连接脱硫吸收塔3的一个进风口,脱硫吸收塔3的出风口通过湿式电除尘器4连接烟囱5的进风口;脱硫吸收塔3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设置在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顶部;引风机结构2和四个除尘器出口1设置在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之间,引风机结构2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1的下方,湿式电除尘器4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1的上方,所述除尘器出口1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2的进风口呈垂直设置、出风口呈水平设置;形成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除尘器后烟风系统的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
实施例中:
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和双列引风机的除尘器后设备及烟道联合布置结构,包括有四个除尘器出口1、两台引风机2、一个脱硫吸收塔3、一个湿式电除尘器4和一个烟囱5,所述的湿式电除尘器4安装在连接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的烟道上,所述的引风机2和湿式电除尘器4设在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之间,位于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的中心线上,呈上下式分布,所述引风机2并列安装在湿式电除尘器4正下方,引风机2出风口正对脱硫吸收塔3,使引风机2与脱硫吸收塔3的烟道形成直通烟道,所述除尘器出口1设在引风机2一侧或两侧位置,每两个除尘器出口1入风口通过烟道接入一台引风机2,形成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除尘器后设备及烟道联合布置结构。
所述引风机2与脱硫吸收塔3连接的烟道呈弧形缓冲过渡连接。
所述两台引风机2之间保留有检修距离,引风机2的出风口通过并列烟道与脱硫吸收塔3入风口相接。所述四个除尘器出口1,每两个除尘器出口1通过一汇流管一11与一引风机2的进风口相接。
所述脱硫吸收塔3通过两条并列的输出烟道接入湿式电除尘器4,湿式电除尘器4的输出烟道通过一汇流管二41接入烟囱5内排出。
所述各烟道的转弯处采用圆形缓转弯头6连接。
上述的汇流管一和汇流管二均为采用本申请人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烟风道及其二合一汇流管(专利号:ZL 2014 2 0211669.0)”技术,所述各设备及烟道可共用支撑框架进行固定。
对于常规燃煤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主要分汽机房、锅炉房以及炉后布置三部分。锅炉和烟风系统均集中布置在锅炉房(含煤仓间)和炉后,其中锅炉和除尘器的相对位置基本固定。
本联合布置方案中:每两个除尘器出口1通过一汇流管一11进入一个引风机2入口,两台引风机横向平行并列布置于脱硫吸收塔和烟囱之间,位于湿式电除尘器4下方,引风机2出口烟道正对脱硫吸收塔3入口连接,脱硫吸收塔3出口采用两条圆形连接管路均匀分配烟气,通过圆形缓转弯头6缓转进入湿式电除尘器4,湿式电除尘器4在引风机2的正上方布置,烟气经湿式电除尘器4进一步净化,通过汇流管二41合流进入烟囱。最终上下垂直分布的引风机2和湿式电除尘器4与其两侧分布的脱硫吸收塔3和烟囱5成“一”字形布置。
上联合布置方案的引风机2通过入口处设有0-180°转角的接入头,使引风机2入口可0-180°角度进风,出口正对脱硫吸收塔3入口,使得脱硫吸收塔3入口烟气流场均匀,提高脱硫效率;两台引风机2两侧各自留出不小于5m宽的检修距离场地,便于维护;各设备之间烟道转弯处通过圆形缓转弯头6转接,使烟道顺畅连通,烟道阻力减小。除尘器后各设备和烟道的布置充分利用脱硫吸收塔3和烟囱5横向和垂直空间,除尘器出口1到烟囱5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幅减少至25米以内。

Claims (8)

1.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四个除尘器出口(1)、引风机结构(2)、脱硫吸收塔(3)、湿式电除尘器(4)和烟囱(5),其特征在于:引风机结构(2)由二台引风机构成双列引风机结构,每二个除尘器出口(1)连接一台引风机的进风口;所述二台引风机的出风口各连接脱硫吸收塔(3)的一个进风口,脱硫吸收塔(3)的出风口通过湿式电除尘器(4)连接烟囱(5)的进风口;脱硫吸收塔(3)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设置在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顶部;引风机结构(2)和四个除尘器出口(1)设置在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之间,引风机结构(2)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1)的下方,湿式电除尘器(4)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1)的上方,湿式电除尘器(4)位于引风机结构(2)的正上方,所述除尘器出口(1)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2)的进风口呈垂直设置、出风口呈水平设置;形成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除尘器后烟风系统的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湿式电除尘器(4)安装在连接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的烟道上,所述引风机机构(2)的引风机位于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之间的中心线上,所述引风机并列安装在湿式电除尘器(4)正下方,该引风机的出风口正对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使引风机与脱硫吸收塔(3)的烟道形成直通烟道,所述除尘器出口(1)设在引风机(2)一侧或两侧位置,每两个除尘器出口(1)通过烟道接入一台引风机(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结构(2)与脱硫吸收塔(3)连接的烟道呈弧形缓冲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台引风机之间保留有检修距离,引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并列烟道与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除尘器出口(1),每二个除尘器出口(1)通过汇流管之一(11)与一引风机的进风口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吸收塔(3)通过二条并列的输出烟道接入湿式电除尘器(4),湿式电除尘器(4)的输出烟道通过汇流管之二(41)接入烟囱(5)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烟道的转弯处采用圆形缓转弯头(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入口设有0-180°转角的接入头。
CN201510228055.2A 2015-05-06 2015-05-06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Active CN104791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8055.2A CN104791821B (zh) 2015-05-06 2015-05-06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8055.2A CN104791821B (zh) 2015-05-06 2015-05-06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1821A CN104791821A (zh) 2015-07-22
CN104791821B true CN104791821B (zh) 2018-01-26

Family

ID=5355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8055.2A Active CN104791821B (zh) 2015-05-06 2015-05-06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918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2762B (zh) * 2015-12-02 2018-06-0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除尘器六出口和双列引风机后烟气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105627341B (zh) * 2016-03-22 2017-10-1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配烟气换热器的除尘器后烟气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2400A1 (en) * 1997-04-21 2002-02-2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lue gas treating system and process
CN201152536Y (zh) * 2007-09-05 2008-11-19 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烟道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烟气脱硫系统
CN201715526U (zh) * 2009-08-11 2011-01-19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火力发电厂除尘器前烟道连接装置
CN102600695A (zh) * 2012-03-22 2012-07-25 哈尔滨市天地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锅炉节能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CN202666644U (zh) * 2012-07-20 2013-01-16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节水低能耗烟气干湿复合除尘脱硫系统
CN103953939A (zh) * 2014-04-28 2014-07-3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湿法脱硫机构
CN204704831U (zh) * 2015-05-06 2015-10-14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2400A1 (en) * 1997-04-21 2002-02-2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lue gas treating system and process
CN201152536Y (zh) * 2007-09-05 2008-11-19 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烟道布置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烟气脱硫系统
CN201715526U (zh) * 2009-08-11 2011-01-19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火力发电厂除尘器前烟道连接装置
CN102600695A (zh) * 2012-03-22 2012-07-25 哈尔滨市天地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锅炉节能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CN202666644U (zh) * 2012-07-20 2013-01-16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节水低能耗烟气干湿复合除尘脱硫系统
CN103953939A (zh) * 2014-04-28 2014-07-3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湿法脱硫机构
CN204704831U (zh) * 2015-05-06 2015-10-14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1821A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9765B (zh) 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六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104791821B (zh)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104832936A (zh) 配单列引风机的除尘器后的设备布置结构及烟气系统
CN105042608B (zh) 电厂用除尘器六出口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204704831U (zh) 电厂用除尘器四出口和双列引风机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112796816A (zh) 一种用于金属矿掘进巷道循环通风的智能控尘抑尘系统
CN209279340U (zh) 一种射流式推力通风排烟系统
CN204704832U (zh) 电厂用除尘器六出口的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204704830U (zh) 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104896491B (zh) 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204704833U (zh) 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六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103256059B (zh) 一种隧道采光和通风一体化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2303796U (zh) 一种中央空调防尘抑菌排风装置
CN202066041U (zh) 叠式烟道
CN205208617U (zh) 除尘器六出口和双列引风机后烟气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205102148U (zh) 一种燃煤电厂的锅炉排烟净化装置
CN205208594U (zh) 除尘器二出口和双列引风机后烟气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CN206929791U (zh) 大型燃煤机组除尘器出口烟道和引风机的改进分布结构
CN205208593U (zh) 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除尘器六出口后烟气系统布置结构
CN204665315U (zh) 配单列引风机的除尘器后的设备布置结构及烟气系统
CN206001502U (zh) 60万级燃煤机组单列引风机顺向布置烟气系统结构
CN204665316U (zh) 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除尘器后设备布置结构及烟气系统
CN206073115U (zh) 60万级燃煤机组后烟气系统布置结构
CN205481105U (zh) 脱硫吸收塔与烟气换热器一体化的除尘器后烟气系统
CN205531209U (zh) 一种房屋上的排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