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6516U -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6516U
CN211896516U CN201922204906.6U CN201922204906U CN211896516U CN 211896516 U CN211896516 U CN 211896516U CN 201922204906 U CN201922204906 U CN 201922204906U CN 211896516 U CN211896516 U CN 211896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plant
embedd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49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琴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ining Xinyu water suppl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邹海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邹海波 filed Critical 邹海波
Priority to CN2019222049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6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6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65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涉及水体生态净化技术领域,包括滤水箱、植物槽和净水箱,滤水箱上方嵌入设置有植物槽,滤水箱下方嵌入设置有净水箱,通过水生植物采用水体净化植物,进入滤水箱内部的污染水体会与水生植物的根系相接触,使得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达到对富集氮磷的水体进行环保治理,经滤水孔导出吸收、降解的水体到净化水草上相接触,净化水草内的碳素纤维起到强吸附作用,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生态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为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而催生出的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这些污水通过各种途径最后都进入了湖泊、河流,导致大量湖泊、河流被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污水中大量的污染物氮磷元素以及各种重金属元素被累积在湖泊、河流水体中,使得水体水质进一步的恶化,现大部分的湖泊、河流均采用化学修复的方法,但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改良水体污染物,会导致大部分化学药剂残留在水体中,还会造成水体环境不环保的问题,因此需要在该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创新,提供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大部分的湖泊、河流均采用化学修复的方法,但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改良水体污染物,会导致大部分化学药剂残留在水体中,还会造成水体环境不环保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包括滤水箱、植物槽和净水箱,所述滤水箱上方嵌入设置有植物槽,所述滤水箱下方嵌入设置有净水箱;
所述滤水箱包括进水孔、第一贯穿孔、第一导水管、滤水板和滤水孔,所述进水孔均贯穿设置在滤水箱正面上方的中部,所述第一贯穿孔均贯穿设置在滤水箱顶部表面,所述第一导水管均嵌入设置在进水孔内端,所述滤水板嵌入设置在滤水箱底部,所述滤水孔均贯穿设置在滤水板底面,且滤水孔均与净水箱内部相通;
所述植物槽包括浮水竹杆、第二贯穿孔、水生植物、连接杆、支撑竹排和连接底板,所述浮水竹杆均嵌入设置在植物槽下方,所述第二贯穿孔均贯穿设置在植物槽底面,所述水生植物均活动放置在植物槽内,所述连接杆均嵌入设置在浮水竹杆左右两侧,所述支撑竹排均嵌入设置在连接杆外端上,所述连接底板均嵌入设置在支撑竹排下方;
所述净水箱包括安装支杆、净化水草、导水底块、第二导水管和净水出口,所述安装支杆嵌入设置在净水箱内部上方的左侧,所述净化水草均活动连接在安装支杆上,所述导水底块嵌入设置在净水箱内部下方的左侧,所述第二导水管均嵌入设置在净水箱内部下方的右侧,所述净水出口均贯穿设置在净水箱背面下方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水管均呈向下45°倾斜设置,且第一导水管均位于滤水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槽槽高尺径均大于水生植物高度尺径。
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由伊乐藻、苦草、狐尾藻、浮萍和石莲花所组成,其水生植物的根系均贯穿于第二贯穿孔和第一贯穿孔内,且根系底端均位于滤水箱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竹排之间为间隔排列,且支撑竹排为弯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底板表面均设有浮水孔,且连接底板内侧均与滤水箱嵌入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水草由碳素纤维材料制成的,且净化水草均位于滤水孔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水管均呈向上45°倾斜设置,其第二导水管倾斜方向均与导水底块一致,且第二导水管均与净水出口内端相对接。
有益效果:
(1)该装置中设置有水生植物、滤水箱、滤水孔和净化水草,通过水生植物采用水体净化植物,进入滤水箱内部的污染水体会与水生植物的根系相接触,使得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达到对富集氮磷的水体进行环保治理,经滤水孔导出吸收、降解的水体到净化水草上相接触,净化水草内的碳素纤维起到强吸附作用,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2)通过支撑竹排为弯弧结构设置,使得植物槽和滤水箱漂浮湖泊水体上时,能有相对应的浮水相撑力,防止植物槽和滤水箱发生侧翻的情况。
(3)通过连接底板表面均设有浮水孔,能减轻水体向下的牵引力,促进植物槽和滤水箱在水体面上有良好的的漂浮性,达到更好的水体净化处理效果。
(4)通过第二导水管均呈向上45°倾斜设置,水体在净水箱内净化后,水体从导水底块导入到第二导水管处会形成重力势能冲击,使其快速的将净化的水体排出,而净水出口外的水体回受重力冲击影响,使得湖泊内的水不会从净水出口进入到净水箱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水箱与净水箱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水箱与植物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水箱与净水箱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水箱与净水箱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中:滤水箱1、进水孔101、第一贯穿孔102、第一导水管103、滤水板104、滤水孔105、植物槽2、浮水竹杆201、第二贯穿孔202、水生植物203、连接杆204、支撑竹排205、连接底板206、净水箱3、安装支杆301、净化水草302、导水底块303、第二导水管304、净水出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包括滤水箱1、植物槽2和净水箱3,滤水箱1上方嵌入设置有植物槽2,滤水箱1下方嵌入设置有净水箱3;
滤水箱1包括进水孔101、第一贯穿孔102、第一导水管103、滤水板104和滤水孔105,进水孔101均贯穿设置在滤水箱1正面上方的中部,第一贯穿孔102均贯穿设置在滤水箱1顶部表面,第一导水管103均嵌入设置在进水孔101内端,滤水板104嵌入设置在滤水箱1底部,滤水孔105均贯穿设置在滤水板104底面,且滤水孔105均与净水箱3内部相通;
植物槽2包括浮水竹杆201、第二贯穿孔202、水生植物203、连接杆204、支撑竹排205和连接底板206,浮水竹杆201均嵌入设置在植物槽2下方,第二贯穿孔202均贯穿设置在植物槽2底面,水生植物203均活动放置在植物槽2内,连接杆204均嵌入设置在浮水竹杆201左右两侧,支撑竹排205均嵌入设置在连接杆204外端上,连接底板206均嵌入设置在支撑竹排205下方;
净水箱3包括安装支杆301、净化水草302、导水底块303、第二导水管304和净水出口305,安装支杆301嵌入设置在净水箱3内部上方的左侧,净化水草302均活动连接在安装支杆301上,导水底块303嵌入设置在净水箱3内部下方的左侧,第二导水管304均嵌入设置在净水箱3内部下方的右侧,净水出口305均贯穿设置在净水箱3背面下方的中部。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导水管103均呈向下45°倾斜设置,且第一导水管103均位于滤水箱1内,通过第一导水管103均呈向下45°倾斜设置,在滤水箱1放入湖泊后,能将污染的水体快速从进水口101引进,由第一导水管103导入箱内做吸收、降解氮磷处理。
本实施例优选的,植物槽2槽高尺径均大于水生植物203高度尺径,通过植物槽2的设置,一能便于放置水生植物203,二能防止湖泊上的漂浮物与水生植物203相接触,避免影响生长。
本实施例优选的,水生植物203由伊乐藻、苦草、狐尾藻、浮萍和石莲花所组成,其水生植物203的根系均贯穿于第二贯穿孔202和第一贯穿孔102内,且根系底端均位于滤水箱1内部,通过水生植物203由伊乐藻、苦草、狐尾藻、浮萍和石莲花所组成,其进入滤水箱1内部的污染水体会与水生植物203的根系相接触,使得水生植物203的根系能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达到对富集氮磷的水体进行环保治理、调节和抑制处理,避免二次污染水体,减少污染。
本实施例优选的,支撑竹排205之间为间隔排列,且支撑竹排205为弯弧结构,通过支撑竹排205为弯弧结构设置,使得植物槽2和滤水箱1漂浮湖泊水体上时,能有相对应的浮水相撑力,防止植物槽2和滤水箱1发生侧翻的情况。
本实施例优选的,连接底板206表面均设有浮水孔,且连接底板206内侧均与滤水箱1嵌入设置,通过连接底板206表面均设有浮水孔,能减轻水体向下的牵引力,促进植物槽2和滤水箱1在水体面上有良好的的漂浮性,达到更好的水体净化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优选的,净化水草302由碳素纤维材料制成的,且净化水草302均位于滤水孔105下方,通过净化水草302由碳素纤维材料制成的,碳素纤维表面生成多种活性含氧官能团,呈现出优良的亲水性,滤水孔105导出吸收、降解的水体到净化水草302上相接触时,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合理、吸附性和生物相容性高,除能起到强吸附作用外,还能使大量微生物在材料表面迅速附着并形成生物膜,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染水体。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二导水管304均呈向上45°倾斜设置,其第二导水管304倾斜方向均与导水底块303一致,且第二导水管304均与净水出口305内端相对接,通过第二导水管304均呈向上45°倾斜设置,水体在净水箱3内净化后,水体从导水底块303导入到第二导水管304处会形成重力势能冲击,使其快速的将净化的水体排出,而净水出口305外的水体回受重力冲击影响,使得湖泊内的水不会从净水出口305进入到净水箱3内。
工作原理:首先,将水生植物203放入在植物槽2放好摆整齐,经第二贯穿孔202和第一贯穿孔102穿入滤水箱1内,避免水生植物203松动,再把植物槽2、滤水箱1和净水箱3放入湖泊的水体上,通过进水口101能将污染的水体快速从引进箱内,形成重力压下下沉,由浮水竹杆201和支撑竹排205在水面上漂浮支撑,同时,进入滤水箱1内部的污染水体会与水生植物203的根系相接触,使得水生植物203的根系能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达到对富集氮磷的水体进行环保治理,经滤水孔105导出吸收、降解的水体到净化水草302上相接触,净化水草302内的碳素纤维起到强吸附作用,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最后,净化的水体从导水底块303导入到第二导水管304内经净水出口305排出湖泊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包括滤水箱(1)、植物槽(2)和净水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箱(1)上方嵌入设置有植物槽(2),所述滤水箱(1)下方嵌入设置有净水箱(3);
所述滤水箱(1)包括进水孔(101)、第一贯穿孔(102)、第一导水管(103)、滤水板(104)和滤水孔(105),所述进水孔(101)均贯穿设置在滤水箱(1)正面上方的中部,所述第一贯穿孔(102)均贯穿设置在滤水箱(1)顶部表面,所述第一导水管(103)均嵌入设置在进水孔(101)内端,所述滤水板(104)嵌入设置在滤水箱(1)底部,所述滤水孔(105)均贯穿设置在滤水板(104)底面,且滤水孔(105)均与净水箱(3)内部相通;
所述植物槽(2)包括浮水竹杆(201)、第二贯穿孔(202)、水生植物(203)、连接杆(204)、支撑竹排(205)和连接底板(206),所述浮水竹杆(201)均嵌入设置在植物槽(2)下方,所述第二贯穿孔(202)均贯穿设置在植物槽(2)底面,所述水生植物(203)均活动放置在植物槽(2)内,所述连接杆(204)均嵌入设置在浮水竹杆(201)左右两侧,所述支撑竹排(205)均嵌入设置在连接杆(204)外端上,所述连接底板(206)均嵌入设置在支撑竹排(205)下方;
所述净水箱(3)包括安装支杆(301)、净化水草(302)、导水底块(303)、第二导水管(304)和净水出口(305),所述安装支杆(301)嵌入设置在净水箱(3)内部上方的左侧,所述净化水草(302)均活动连接在安装支杆(301)上,所述导水底块(303)嵌入设置在净水箱(3)内部下方的左侧,所述第二导水管(304)均嵌入设置在净水箱(3)内部下方的右侧,所述净水出口(305)均贯穿设置在净水箱(3)背面下方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管(103)均呈向下45°倾斜设置,且第一导水管(103)均位于滤水箱(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槽(2)槽高尺径均大于水生植物(203)高度尺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203)由伊乐藻、苦草、狐尾藻、浮萍和石莲花所组成,其水生植物(203)的根系均贯穿于第二贯穿孔(202)和第一贯穿孔(102)内,且根系底端均位于滤水箱(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竹排(205)之间为间隔排列,且支撑竹排(205)为弯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板(206)表面均设有浮水孔,且连接底板(206)内侧均与滤水箱(1)嵌入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水草(302)由碳素纤维材料制成的,且净化水草(302)均位于滤水孔(105)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水管(304)均呈向上45°倾斜设置,其第二导水管(304)倾斜方向均与导水底块(303)一致,且第二导水管(304)均与净水出口(305)内端相对接。
CN201922204906.6U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Active CN211896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4906.6U CN211896516U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4906.6U CN211896516U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6516U true CN211896516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98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4906.6U Active CN211896516U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65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2226B (zh) 同步强化去除氮、磷及雌激素的表面滞水型折流湿地系统
CN201458909U (zh) 一种城市黑臭河水的原位净化装置
CN111362406A (zh)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CN105668792B (zh) 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沉淀池
CN105236687A (zh) 自清式微曝气竖向折流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2102166U (zh)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
CN203741123U (zh) 生物浮岛装置
CN210945024U (zh) 一种净化河涌的生态浮床
CN211896516U (zh)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修复浮床
CN204384946U (zh) 碳素纤维和人工水草复合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CN217148915U (zh) 一种固定式河道污染治理装置
CN112520935A (zh) 一种水体生态净化与维护系统
CN201648121U (zh)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CN113387509B (zh) 一种多级农田排水沟渠生态修复系统
CN204400703U (zh) 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CN210736324U (zh) 一种小型河道黑臭水体处理系统
CN210481156U (zh) 一体化河道农村污水治理装置
CN210313707U (zh) 一种沟渠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8503147B (zh) 一种基于生态结构的湖泊污水处理设备
KR200307946Y1 (ko) 하천정화기구의 설치구조
CN213112724U (zh) 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CN204400688U (zh) 碳素纤维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CN110294532B (zh) 一种抗冲击性能强的浮岛
CN218435250U (zh) 一种城市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系统
CN218202384U (zh)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多功能生态滤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1

Address after: 629000 group 5, Shuanglin village, Anju District,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ining Xinyu water supply Co.,Ltd.

Address before: 629000 group 6, toutuosi village, Anju Town, Anju District,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ou Haib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