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0703U - 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0703U
CN204400703U CN201420869013.8U CN201420869013U CN204400703U CN 204400703 U CN204400703 U CN 204400703U CN 201420869013 U CN201420869013 U CN 201420869013U CN 204400703 U CN204400703 U CN 204400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ficial aquatic
aquatic weed
band
outer tube
draining ex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690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红星
蔡健明
许生军
付高平
顾建锋
赵雪辉
竺立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 Yun Ecotop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 Yun Ecoto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 Yun Ecotop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 Yun Ecoto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690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00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0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0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Abstract

一种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河道排污口出口的内管道和外管道,河道底部位置设置有平面铺展的曝气管,曝气管的上方设置第一人工水草带,第一人工水草带上端设第一浮体、下端与曝气管固定连接;内管道和外管道构成环状水草带,所述的环状水草带上铺设有连接内管道和外管道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水生植物;外管道上设置有防污帘,防污帘的下端设置有垂吊于河道底部的重物;所述的环状水草带内位于连接机构下方设置有第二人工水草带,所述的第二人工水草带的上端固定于连接结构上,第二人工水草带的下端设置有垂吊于河道底部的重物。具有能够集中处理污水,净化彻底、效果好,污染物留存率低,且不易污染整个河道的优点。

Description

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江河湖海绿化和生态治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生活用水或者工业用水的不断增多,污水的排放和净化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污水的净化已经有多种净化方式,如生态浮岛技术、人工水草技术、曝气增氧技术等单一技术;也有“生态浮岛+固定化微生物+人工水草+太阳能曝气增氧”等组合的集成技术。但是无论是上述单一技术还是集成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污水经排污口直接排入水体,污染物快速扩散至整条河道,污染面积大,增加处理的难度。因此现有技术的净化方式,存在净化不彻底,不集中,污染物留存率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集中处理污水,净化彻底、效果好,污染物留存率低,且不易污染整个河道的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河道排污口出口,将排污口包围构成包围圈并与河岸侧壁连接的内管道和外管道,所述的排污口与河岸侧壁连接的内管道围成的包围圈内靠近河道底部位置设置有平面铺展的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所述的曝气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人工水草带,第一人工水草带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浮体,第一人工水草带的下端与曝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的内管道和外管道构成环状水草带,所述的环状水草带上铺设有连接内管道和外管道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水生植物;所述的外管道上设置有防污帘,防污帘的下端设置有垂吊于河道底部的重物;所述的环状水草带内位于连接机构下方设置有第二人工水草带,所述的第二人工水草带的上端固定于连接结构上,第二人工水草带的下端设置有垂吊于河道底部的重物。
采用上述结构,首先从污水管道的河道排污口出来的污水直接会排放到防污帘与排污口所在的河岸侧壁相贴合形成的包围圈内,其中的污染物被防污帘截留在包围圈内,此时,位于包围圈的污染物被曝气管连接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曝气净化,同时上方的人工水草采为多孔疏松的高分子材料,能够吸附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对污染水体进行硝化和反硝化,有效降解该包围圈内的COD、氮、磷、硫等污染物;此外,采用环状水草带铺设的人工水草具有的高吸附性、生物亲和性、优异的韧性与强度,可以实现对微生物高效富集和激活作用,能吸引多种水生生物构建生态卵床,从而尽快净化包围圈的污染物;上述结构充分实现的排放污染物原位净化的效果,防止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进而污染整条河道。此外,人工水草上方铺设的水生植物能进一步净化环境,实现对防污帘内的污水集中、快速、高效率的净化处理。因此,本实用新型首次实现了能够对河道排污口出来的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的效果,同时,通过微纳米曝气、人工水草、水生植物、防污帘的共同作用、协同实现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水草(第一和第二人工水草均满足)每条的长×宽=0.8-1m×0.08-0.1m,相邻两条人工水草之间的间距为0.08-0.1m。采用该结构既能有效富集、吸附污染水体中的微生物(即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更加广阔和吸附面积大的基础)实现消化和反消化作用,更进一步降低污染水体的COD和N等污染物,同时不影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对曝气管的曝气作用。
作为优选,本实用所述的内管道和外管道呈弧形或方形,从而连接在其上的防污帘也呈弧形或方形,采用该结构,防污帘可以从各个方位充分拦截污染物水体,保证原位净化的效果,不留死角,且水体流通顺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污帘为高分子复合材料(如PVC、橡胶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水草为阿科蔓生态基,如天津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供应的生态基人工水草(阿科蔓类)。
本实用所述的连接机构为渔网或固定于内管道和外管道之间的绳索或管道(如pe管道、pvc管道等均可)。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得水生植物充分固定在水面上,起到承载和固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得处于下方的第二人工水草带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原位复合净化装置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原位复合净化装置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第一人工水草带布置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第二人工水草带布置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附图1-4所示,一种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河道排污口8出口,将排污口8包围构成包围圈并与河岸侧壁连接的内管道9.2和外管道9.1,所述的排污口8与河岸侧壁连接的内管道9.2围成的包围圈内靠近河道底部位置设置有平面铺展的曝气管10(即多根并排并相互连通的曝气管构成一个平面,如方形平面等,然后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如南海西奥特水产养殖曝气管厂生产的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10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1(可设置于岸上或者设置于水面漂浮状态)连接,所述的曝气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人工水草带12,第一人工水草带1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浮体12.1,第一人工水草带12的下端与曝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的内管道9.2和外管道9.1构成环状水草带13,所述的环状水草带13上铺设有连接内管道9.2和外管道9.1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水生植物15;所述的外管道9.1上设置有防污帘9,防污帘9的下端设置有垂吊于河道底部的重物;所述的环状水草带13内位于连接机构下方设置有第二人工水草带14,所述的第二人工水草带14的上端固定于连接结构上,第二人工水草带的下端设置有垂吊于河道底部的重物14.2.
采用上述结构,首先从污水管道的河道排污口出来的污水直接会排放到防污帘与排污口所在的河岸侧壁相贴合形成的包围圈内,其中的污染物被防污帘截留在包围圈内,此时,位于包围圈的污染物被曝气管连接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曝气净化,同时上方的人工水草采为多孔疏松的高分子材料,能够吸附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对污染水体进行硝化和反硝化,有效降解该包围圈内的COD、氮、磷、硫等污染物;此外,采用环状水草带铺设的人工水草具有的高吸附性、生物亲和性、优异的韧性与强度,可以实现对微生物高效富集和激活作用,能吸引多种水生生物构建生态卵床,从而尽快净化包围圈的污染物;上述结构充分实现的排放污染物原位净化的效果,防止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进而污染整条河道。此外,人工水草上方铺设的水生植物能进一步净化环境,实现对防污帘内的污水集中、快速、高效率的净化处理。因此,本实用新型首次实现了能够对河道排污口出来的污水原位净化处理的效果,同时,通过微纳米曝气、人工水草、水生植物、防污帘的共同作用、协同实现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水草每条的长×宽=0.8-1m×0.08-0.1m,相邻两条人工水草之间的间距为0.08-0.1m。本例子优选人工水草每条的长×宽=1m×0.1m,相邻两条人工水草之间的间距为0.1m;采用该结构既能有效富集、吸附污染水体中的微生物(即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更大的吸附比表面积),通过微生物的消化和反消化作用,降低污染水体的COD和N等污染物,同时不影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对曝气管的曝气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水草上方设置有水生植物,可采用直接种植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本实用所述的内管道和外管道呈弧形或方形,从而连接在其上的防污帘也呈弧形或方形,采用该结构,可防污帘以从各个方位充分拦截污染物水体,保证原位净化的效果,不留死角,且水体流通顺畅。防污帘的设置方式具体还可以为201120064998.3,《用于阻滞水体污染物扩散的阻隔装置》的布置方式来实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人工水草12,主要为带状或长条状人工水草(下部通过绳索12.2等绑缚在曝气管上,上部设置浮体12.1,如泡沫等将其带起漂浮在水体中)。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人工水草14,主要为带状或长条状人工水草,下部通过重物14.2(如石头、砖块等重物)垂吊在河道底部,上部与上方的连接结构固定。
本实用所述的连接机构为渔网或固定于内管道和外管道之间的绳索或管道(如pe管道、pvc管道等均可)。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得水生植物充分固定在水面上,起到承载和固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得处于下方的第二人工水草带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防污帘,曝气管等,底部均设置重物与河道底部实现固定,防污帘底部与河道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供污水处理后排入到河道内。
具体实施例
以口径500mm为生活排污水排污管道为例子,防污帘的半径为3000mm,环状水草带的径向宽度为1500mm,曝气管的平面为长2000mm,宽1000mm;曝气管的平面上方的碳素纤维的长×宽=1m×0.1m,相邻两条碳素纤维之间的间距为0.1m。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如云南夏之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漂浮式超微米气泡机。采用上述规格,处理污水,持续3个月,水体检测显示比传统简单的水生植物或加曝气装置的结构,不污染河道水体,无异味,且污染物去除率明显。具体处理结果见表1:
表1排污口水质原位复合净化效果表
进水水质(mg/l) 出水水质(mg/l) 污染物去除率
COD 150-200 90-120 约40%
NH3-N 7-12 4.9-8.4 约30%
TP 1.2-1.6 0.84-1.12 约30%

Claims (4)

1.一种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河道排污口(8)出口、将排污口(8)包围构成包围圈并与河岸侧壁连接的内管道(9.2)和外管道(9.1),所述的排污口(8)与河岸侧壁连接的内管道(9.2)围成的包围圈内靠近河道底部位置设置有平面铺展的曝气管(10),所述的曝气管(10)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1)连接,所述的曝气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人工水草带(12),第一人工水草带(1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浮体(12.1),第一人工水草带(12)的下端与曝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的内管道(9.2)和外管道(9.1)构成环状水草带(13),所述的环状水草带(13)上铺设有连接内管道(9.2)和外管道(9.1)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水生植物(15);所述的外管道(9.1)上设置有防污帘(9),防污帘(9)的下端设置有垂吊于河道底部的重物;所述的环状水草带(13)内位于连接机构下方设置有第二人工水草带(14),所述的第二人工水草带(14)的上端固定于连接结构上,第二人工水草带的下端设置有垂吊于河道底部的重物(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水草每条的长×宽=0.8-1m×0.08-0.1m,相邻两条人工水草之间的间距为0.08-0.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道(9.2)和外管道(9.1)呈弧形或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为渔网或固定于内管道(9.2)和外管道(9.1)之间的绳索或管道。
CN201420869013.8U 2014-12-31 2014-12-31 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Active CN204400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9013.8U CN204400703U (zh) 2014-12-31 2014-12-31 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9013.8U CN204400703U (zh) 2014-12-31 2014-12-31 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0703U true CN204400703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4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69013.8U Active CN204400703U (zh) 2014-12-31 2014-12-31 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007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7283A (zh) * 2017-08-24 2018-01-09 普利资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内设有本土微生物收集装置的壳体
CN114349168A (zh) * 2021-12-25 2022-04-15 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水草生态排污口净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7283A (zh) * 2017-08-24 2018-01-09 普利资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内设有本土微生物收集装置的壳体
CN114349168A (zh) * 2021-12-25 2022-04-15 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水草生态排污口净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7239B (zh) 一种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205241356U (zh) 一种太阳能复合式生态浮岛水处理装置
CN201458909U (zh) 一种城市黑臭河水的原位净化装置
CN109928488B (zh) 一种河道曝气膜组件、曝气膜系统及方法
KR101815246B1 (ko) 고효율 복합 인공습지 시스템
CN110759490A (zh) 一种微纳米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体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01468846B (zh) 分段进水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07512779A (zh) 一种高效率净化富营养化水质的装置
CN101428902B (zh) 有机污染河道原位处理装置
CN204384946U (zh) 碳素纤维和人工水草复合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CN108191044A (zh) 一种免固定太阳能微循环生态系统
CN111362406A (zh)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CN204400703U (zh) 人工水草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CN208378648U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快速净化装置
CN102531277A (zh) 一种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净化方法和装置
CN102079576A (zh) 一种地表水保护及修复的漂浮式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6328295U (zh)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导流原位净化处理系统
CN209685423U (zh) 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CN204400688U (zh) 碳素纤维型排污口水质原位净化装置
CN204625450U (zh) 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
CN200940105Y (zh) 纤维束水体原位处理漂浮栅
CN110862191A (zh) 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0467265A (zh) 一种水生态治理综合性反应器
CN201501812U (zh) 一种用于水体生物净化的生物滤墙
CN211712874U (zh) 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