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2166U -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02166U CN212102166U CN202020205377.1U CN202020205377U CN212102166U CN 212102166 U CN212102166 U CN 212102166U CN 202020205377 U CN202020205377 U CN 202020205377U CN 212102166 U CN212102166 U CN 2121021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bed
- water
- artificial
- superfine fiber
- pla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包括浮床、种植篮、种植篮填料、浮床植物、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支撑框架、曝气增氧装置、微生物制剂以及箱体。污水由进水口进入,经过微孔曝气增氧,在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污水中的污染物被附着在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上的生物膜截留、吸附、分解。流经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水体中的污染物被植物根部和附着填料上的微生物吸收、代谢分解。投加的微生物菌剂可增加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的有效吸附、转化和降解,抑制藻类繁殖,有效净化水体。本实用新型材料易得,建设、运行成本低,制作方便,又能改善水质,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N、P元素输入到水环境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频繁爆发。水体生态环境恶化,透明度下降,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减少,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化,生态系统已相当脆弱。因此,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其中,人工浮床技术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水环境修复技术。
人工浮床又称生态浮床,是按照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将改良的陆生植物或水生植物种植到污染水域水面上,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去除富集在水体中的N、P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虽然生态浮床技术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是生态浮床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其去除效率容易受季节和浮床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大量植物枯萎后的处置问题、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有限等。因此,人工浮床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该装置组成结构简单、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同时具有观赏和净化水质的双重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侧壁底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所在侧壁的对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
箱体底部设有曝气增氧区,曝气增氧区铺设有多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每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通过曝气管与设于箱体外的旋涡鼓风机连通;
所述曝气增氧区上方设有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包括至少1个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内的浮床,浮床和支撑框架浮于水面,所述浮床上表面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种植篮孔,种植篮孔内插有种植篮,种植篮内装有填料,且栽种有水生植物;
所述支撑框架由多根多孔圆筒不锈钢管或者多孔烧结陶瓷管通过尼龙绳缠绕组合,设置在浮床外轮廓的四周,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下方设有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所述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包括多个间隔均匀竖直设置的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所述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上端与支撑框架连接,使其围绕浮床设置;
所述浮床下方还设有多个管式曝气器,所述多个管式曝气器竖直设置,且分别通过曝气管与所述旋涡鼓风机连通;所述管式曝气器上还缠绕有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
优选地,所述超细纤维人工立体水草由长度为5-15cm的超细纤维制成。
优选地,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包括1个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内的浮床,浮床的种植篮内栽种有挺水植物,且所述浮床上、位于种植篮孔之间设有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浮床的正下方还可加设1个第二浮床,所述第二浮床上表面通过2根可伸缩的连接杆与浮床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浮床上表面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种植篮孔,所述第二种植篮孔内插有第二种植篮,第二种植篮内装有填料且栽种有沉水植物,第二种植篮孔之间设有第二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浮床下方还设有生物吸附剂过滤网,所述生物吸附剂过滤网水平设于箱体内,且夹设有由沉水植物制成的生物吸附剂。
优选地,所述填料由遗态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箱体是由不锈钢材料或水泥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浮床和第二浮床由可防腐的塑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为EM菌制剂。
优选地,所述浮床上种植的挺水植物为黄菖蒲、鸢尾、芦竹、芦苇、千屈菜、慈姑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为黑藻、苦草、金鱼藻、马来眼子菜中的任意一种。
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浮床上采用种植篮加填料的种植方法,提高了种植的可靠性。同时,填料的材质为遗态材料,可以成为微生物的载体,在其表面和内部空隙内生长微生物膜,能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2、浮床下方的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有极强的抗老化性,使用寿命在 15年以上,部分缠绕在悬挂于浮床下方的管式曝气器上、部分直接悬挂于浮床下方。控制管式曝气器的曝气量,既使得附着在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上的微生物膜能正常生长,又能给附着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更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优化土著微生物菌群。超细纤维之间具有很多微细的孔隙,形成毛细管构造,具有高吸水性和极强的吸附能力,更有利于微生物的负载增殖。未缠绕在管式曝气器上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底部连接支撑框,组成一个笼式的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整体,随着水体流动而小幅度开回摆动,避免因水流过大而缠绕问题。
3、利用超细纤维制成的人工水草可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池塘等各类水体的生态环境修复,净化美化水体,不会影响水体的使用和观赏功能,且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春夏秋冬一样发挥作用,也不会因为水生植物死亡腐烂,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
4、本实用新型在位于水面的浮床上种植挺水植物,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可吸收污染物,分解污水中的N、P等元素,有利于水质的净化,也起到了景观美化的作用。其次,还可在浮床下方设置第二浮床,第二浮床的填料同样起到过滤污水、提供微生物生长空间的作用。第二浮床位于水面下,可栽种耐低氧的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有过滤污水、吸收污水中重金属、降低或去除COD、NH3-N、N、P等作用,加强水质净化效果。而可伸缩的连接杆可调节第二浮床与浮床的距离,灵活、适应性高。
5、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还可设置可拆卸的生物吸附剂过滤网,可将第二浮床的沉水植物收割切碎后,夹设于生物吸附剂过滤网内,可定期更换夹设的沉水植物。采用沉水植物制成生物吸附剂,能够保持生物吸附过程中的细胞活性,因而能够维持吸附能力,净化过程没有有害物的输出,既环保、成本低又效率高。也避免了植物死亡腐败后对水体造的二次污染。
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浮床系统,CODc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77.60%, TP去除率最高可达84.91%,TN去除率最高可达90.97%,NH3-N去除率最高可达97.50%,CODCr和NH3-N浓度已达到I类标准,出水水质良好,污水净化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材料易得,成本低,制作方便,使用寿命久。污水净化效果好,多次发生好氧、硝化、反硝化的作用,产生的污泥量少,简化了处理流程,同时又将污泥的二次污染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处理效果好。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放于河涌或者湖泊污染水体中,利用其曝气增氧的方式对污染水体进行植物和微生物修复;也可以用于陆地上,利用泵吸进污染水体进行植物和微生物修复,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床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浮床的俯视图。
图中:1-浮床,2-种植篮,3-填料,4-西伯利亚鸢尾,5-支撑框架,6-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7-微生物制剂,8-曝气管,9-膜片式微孔曝气器,10- 管式曝气器,11-箱体,12-进水口,13-出水口,14-旋涡鼓风机,15-尼龙绳, 16-通气孔,17-第二浮床,18-连接杆,19-第二种植篮,20-黑藻,21-第二通气孔,22-生物吸附剂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包括不锈钢材质的箱体11,该箱体11的体积为5m3,所述箱体11 侧壁底部设有进水口12,进水口12所在侧壁的对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13;
箱体11底部设有曝气增氧区,曝气增氧区铺设有3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 9,每列5个,每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9通过曝气管8与设于箱体11外的旋涡鼓风机14连通,该旋涡鼓风机11功率2.2kw,增氧能力4.5-14kg;
所述曝气增氧区上方设有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包括1个支撑框架5和设于支撑框架5内的浮床1(浮床1由防腐耐久的PS塑料制成),浮床1和支撑框架5浮于水面,所述浮床1上表面间隔均匀开设有9个种植篮孔,种植篮孔内插有种植篮2,种植篮2内装有填料3,该填料3为100目的桉树遗态复合材料,且栽种有西伯利亚鸢尾4;所述浮床 1上、位于种植篮孔之间设有通气孔16;
所述支撑框架5由多根多孔圆筒不锈钢管通过尼龙绳15缠绕组合,设置在浮床1外轮廓的四周,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下方设有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所述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包括9个间隔均匀竖直设置的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6(由长度为10cm的超细纤维制成),所述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6上端与支撑框架5连接,使其围绕浮床1设置;
所述浮床1下方还设有4个管式曝气器10,所述4个管式曝气器10竖直设置,且分别通过曝气管8与所述旋涡鼓风机14连通;所述管式曝气器10 上还缠绕有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a1)经过物理过滤的污水自箱体11下部进水口12进入超细纤维人工浮床系统,旋涡鼓风机14启动,空气从曝气管8经过膜片式微孔曝气器9和管式曝气器10,使箱体11内的污水增加污水溶氧量,调节污水的溶氧量DO为 4mg/L,使污水得到曝气活化;
(a2)经曝气活化后的污水向上流经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水体中的微生物在超细纤维人工立体水草6上附着,形成生物膜,被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6缠绕的管式曝气器10向污水中曝气,为附着在超细纤维人工立体水草6上的微生物提供氧气,微生物与污水的底物不断接触,污水中的污染物被生物膜截留、吸附,转化和降解污水中的N、P元素,并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被消化,污水得以进一步净化;
(a3)被微生物净化过后的污水继续向上流动,流经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污水中的污染物被种植在种植篮2中的西伯利亚鸢尾4和附着在种植篮2中的填料3上的微生物吸收、代谢分解,修复后的污水从箱体11上部的出水口13排出。
此外,还可在在污水中投放微生物菌剂7,增加污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本实施例投放的微生物制剂7为EM菌,每隔一周加投一次,每次投放量为10g/m3,该EM菌包括光合菌、硫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
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该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
所述浮床1的正下方还设1个第二浮床17,所述第二浮床17上表面通过 2根可伸缩的连接杆18与浮床1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浮床17上表面间隔均匀开设有9个第二种植篮孔,所述第二种植篮孔内插有第二种植篮19,第二种植篮19内装有填料3且栽种有黑藻20,第二种植篮孔之间设有第二通气孔21;
所述第二浮床17下方还设有可拆卸的生物吸附剂过滤网22,所述生物吸附剂过滤网22水平设于箱体11内,该过滤网由2片不锈钢材质的网叠加而成,2片网之间夹设有由黑藻20制成的生物吸附剂。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b1)经过物理过滤的污水自箱体11下部进水口12进入超细纤维人工浮床系统,旋涡鼓风机14启动,空气从曝气管8经过膜片式微孔曝气器9和管式曝气器10,使箱体11内的污水增加污水溶氧量,调节污水的溶氧量DO 为4mg/L,使污水得到曝气活化;
(b2)经曝气活化后的污水向上流经生物吸附剂过滤网22,所述生物吸附剂过滤网22内夹设有将黑藻20切碎后制得的生物吸附剂,可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然后污水经过第二浮床17的黑藻20和附着在第二种植篮19中的填料3上的微生物吸收、代谢分解,完成初步净化;
(b3)水体中的微生物在超细纤维人工立体水草6上附着,形成生物膜,被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6缠绕的管式曝气器10向污水中曝气,为附着在超细纤维人工立体水草6上的微生物提供氧气,微生物与污水的底物不断接触,污水中的污染物被生物膜截留、吸附,转化和降解污水中的N、P元素,并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被消化,污水得以进一步净化;
(b4)污水继续向上流动,污水中的污染物被种植在种植篮2中的西伯利亚鸢尾4和附着在种植篮2中的填料3上的微生物吸收、代谢分解,修复后的污水从箱体11上部的出水口13排出。
此外,还可在在污水中投放微生物菌剂7,增加污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菌剂种类和投放方式与实施例1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所有实施例采用的曝气管8,膜片式微孔曝气器9,管式曝气器10,旋涡鼓风机14,连接杆18均为现有技术。
分别使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系统修复某湿地码头污染的水体,处理1 个月后,处理前后水体CODcr、TP、TN、NH3-N含量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 COD<sub>Cr</sub> | TP | TN | NH<sub>3</sub>-N |
进水浓度 | 63.44 | 0.53 | 7.09 | 5.59 |
实施例1净化后出水浓度 | 19.90 | 0.15 | 1.99 | 0.18 |
实施例1去除效率(%) | 68.63 | 71.70 | 71.93 | 96.78 |
实施例2净化后出水浓度 | 14.21 | 0.08 | 0.64 | 0.14 |
实施例2去除效率(%) | 77.60 | 84.91 | 90.97 | 97.50 |
CODcr、TP、TN、NH3-N的单位:mg/L
如表1所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系统对超V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体的修复效果良好,采用实施例1的系统,出水水质的实施例1的出水CODCr和TP浓度达到地表Ⅲ类标准,NH3-N达到II类标准。实施例2的出水CODCr和NH3-N浓度已达到I类标准,实施例1和实施例2 的水体溶解氧含量DO≥3mg/L,出水水质良好。
Claims (8)
1.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壁底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所在侧壁的对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
箱体底部设有曝气增氧区,曝气增氧区铺设有多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每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通过曝气管与设于箱体外的旋涡鼓风机连通;
所述曝气增氧区上方设有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包括至少1个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内的浮床,浮床和支撑框架浮于水面,所述浮床上表面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种植篮孔,种植篮孔内插有种植篮,种植篮内装有填料,且栽种有水生植物;
所述支撑框架由多根多孔圆筒不锈钢管或者多孔烧结陶瓷管通过尼龙绳缠绕组合,设置在浮床外轮廓的四周,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下方设有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所述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包括多个间隔均匀竖直设置的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所述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上端与支撑框架连接,使其围绕浮床设置;
所述浮床下方还设有多个管式曝气器,所述多个管式曝气器竖直设置,且分别通过曝气管与所述旋涡鼓风机连通;所述管式曝气器上还缠绕有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由遗态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纤维人工立体水草由长度为5-15cm的超细纤维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是由不锈钢材料或水泥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包括1个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内的浮床,浮床的种植篮内栽种有挺水植物,且所述浮床上、位于种植篮孔之间设有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浮床正下方还设有1个第二浮床,所述第二浮床上表面通过2根可伸缩的连接杆与浮床下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床上表面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种植篮孔,所述第二种植篮孔内插有第二种植篮,第二种植篮内栽种有沉水植物,第二种植篮孔之间设有第二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床下方还设有生物吸附剂过滤网,所述生物吸附剂过滤网水平设于箱体内,且夹设有由沉水植物制成的生物吸附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5377.1U CN212102166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5377.1U CN212102166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02166U true CN212102166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31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05377.1U Active CN212102166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0216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0445A (zh) * | 2020-02-25 | 2020-05-19 | 桂林理工大学 |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及方法 |
CN113951124A (zh) * | 2021-11-20 | 2022-01-21 | 江苏凯进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狐尾藻繁殖装置及繁殖方法 |
-
2020
- 2020-02-25 CN CN202020205377.1U patent/CN2121021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0445A (zh) * | 2020-02-25 | 2020-05-19 | 桂林理工大学 |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及方法 |
CN113951124A (zh) * | 2021-11-20 | 2022-01-21 | 江苏凯进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狐尾藻繁殖装置及繁殖方法 |
CN113951124B (zh) * | 2021-11-20 | 2022-06-28 | 江苏凯进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狐尾藻繁殖装置及繁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70445A (zh) |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及方法 | |
CN103739079A (zh) | 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 | |
CN103723820A (zh) | 太阳能曝气增氧-植物床载带生物膜装置 | |
CN109942156B (zh) | 基于生物滤池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1691257A (zh) | 一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潜没式生态床及其应用 | |
CN210214940U (zh) | 一种多级悬浮河流净化系统 | |
CN110759490A (zh) | 一种微纳米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体净化方法及装置 | |
CN212102166U (zh) |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 | |
CN108892249A (zh) | 一种气浮式悬浮填料原位净水装置及净水方法 | |
CN209759238U (zh) | 一种采用组合工艺净化湖泊水的系统 | |
CN110078320A (zh) | 村镇污水无动力生物生态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6808519U (zh) | 一种运用微生物和生态净化工艺的饮用水预处理系统 | |
CN111777182A (zh) | 一种适用于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的富氧生物堆反应器 | |
CN111362406A (zh) |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 |
CN203256023U (zh) | 用于尾水深度处理的曝气型竹丝填料基质的生态浮岛 | |
CN115072877B (zh) | 一种生态过滤墙及其应用 | |
CN212833050U (zh) | 一种适用于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的富氧生物堆反应器 | |
CN214654277U (zh) | 一种河道内原位截污处理系统 | |
CN211999023U (zh) | 一种双级污水净化池 | |
CN103373768B (zh) | 一种减少循环水系统中生物粘泥的方法 | |
CN210736324U (zh) | 一种小型河道黑臭水体处理系统 | |
CN211198771U (zh) | 一种臭氧微纳米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体净化装置 | |
CN107986556A (zh) | 一种高盐浓度低碳废水的处理工艺 | |
CN211226797U (zh) | 一种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 | |
CN111943434A (zh) | 一种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