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2724U - 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2724U
CN213112724U CN202021658821.1U CN202021658821U CN213112724U CN 213112724 U CN213112724 U CN 213112724U CN 202021658821 U CN202021658821 U CN 202021658821U CN 213112724 U CN213112724 U CN 213112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iological
pipe
micro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588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志鑫
唐传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588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2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2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2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微污染水源、取水泵站、调节池、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和生态人工湿地;所述微污染水源的堤岸为组合式护岸;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连通风机。本申请提供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中,利用自然基质或人工基质强化培育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微污染水源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硝酸氮、铁、锰、色度、浊度进行截留、转移、转化和降解,从而使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得以净化的水源修复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具有生态化、高效率、易管护、成本低、能耗少、无污染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源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镇生活污水和城镇工业废水的排放、农村地区农业面源、养殖废水等造成的城乡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城乡供水安全,甚至有相当部分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无法满足供水水源水质要求。另外,淡水资源越来越缺乏,且许多淡水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受到污染的饮用水源普遍存在着溶解性有机物增多、氨氮偏高、水体有异味、色度增高、藻类繁殖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大多数净水厂习惯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加氯消毒的传统净水工艺,其主要适用于去除饮用水源原水中固体杂质、胶体和病毒等,但不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和三卤甲烷,显然已难适应从受污染的原水中去除有害人体健康的有机物的需要。因此,传统常规的净水工艺不能有效地将水中污染物降低至卫生安全水平,有些水厂饮用水水质正威胁着人们的饮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以解决传统常规的净水工艺不能有效地将水中污染物降低至卫生安全水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微污染水源、取水泵站、调节池、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和生态人工湿地;所述微污染水源的堤岸为组合式护岸,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连通风机;其中,
所述调节池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取水泵站的调节池进水管;
所述调节池的内部设有多个调节池隔板;由所述调节池进水管向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方向,所述调节池隔板的长度逐渐降低;
所述调节池的底部设有出泥口和集水坑;所述出泥口设置在所述调节池进水管与所述调节池隔板之间,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调节池隔板之间;
所述集水坑内设有太阳能提升泵,所述太阳能提升泵的出口处安装太阳能提升泵输水管,所述太阳能提升泵输水管连通至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
所述调节池的顶部设有料液添加孔和检修孔;
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通设置的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生物过滤装置和生物吸附装置;所述风机分别连通所述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所述生物过滤装置和所述生物吸附装置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区、设置在所述反应区内的悬挂组合填料以及设置在所述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侧壁上的反应区进水管和反应区出水管;
所述反应区上还设有反应分隔板,所述反应分隔板的底部靠近所述反应区的底部;所述风机的第一曝气管位于所述反应区的下方,且端部位于所述反应分隔板处;
所述反应区的上部设有反应区进水渠和反应区出水渠;所述反应区进水管分别连通所述调节池和所述反应区进水渠,所述反应区出水管分别连通所述反应区出水渠和所述生物过滤装置。
优选地,所述生物过滤装置内部由下而上设有第二曝气管、滤板滤头组合件、生物过滤承托层和生物过滤滤料层;所述风机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
所述生物过滤滤料层的上方设有过滤出水渠、反冲洗排水渠、过滤进水管和过滤出水管;所述滤板滤头组合件的下方设有反冲洗排水管;
所述过滤出水管分别连通所述生物吸附装置和所述过滤出水渠;
所述过滤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所述反冲洗排水管连通所述反冲洗排水渠。
优选地,所述生物吸附装置内部由下而上设有第三曝气管和 碳纤维束填料组件;
所述碳纤维束填料组件的上方设有生物吸附进水渠、生物吸附出水渠、生物吸附进水管和生物吸附出水管;
所述生物吸附进水管分别连通所述生物过滤装置和所述生物吸附进水渠;
所述生物吸附出水管分别连通所述生物吸附出水渠和所述生态人工湿地。
优选地,所述生态人工湿地包括配水槽、湿地段和集水槽;所述湿地段内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集水层、湿地段填料和布水层,所述配水槽的配水槽出水管连通所述布水层,所述集水层连通所述集水槽。
优选地,所述集水层内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分别连通所述集水层和所述集水槽;所述布水层内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分别连通所述布水层和所述配水槽出水管。
优选地,由所述微污染水源向所述取水泵站方向,所述组合式护岸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护带、生态水槽、防自然坡带和绿化带;其中,所述防护带和所述防自然坡带呈斜坡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微污染水源、取水泵站、调节池、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和生态人工湿地;所述微污染水源的堤岸为组合式护岸;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连通风机。本申请提供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中,利用自然基质或人工基质强化培育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微污染水源中的有机污染物(COD)、氨氮(NH3-N)、硝酸氮(NO2-N)、铁、锰、色度、浊度进行截留、转移、转化和降解,从而使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得以净化的水源修复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具有生态化、高效率、易管护、成本低、能耗少、无污染的优点。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态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表示:
1-微污染水源,2-取水泵站,3-调节池,4-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5-生态人工湿地,6-组合式护岸,7-风机;
301-调节池进水管,302-集水坑,303-太阳能提升泵,304-太阳能提升泵输水管,305-调节池隔板,306-出泥口,307-料液添加孔,308-检修孔;
401-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2-生物过滤装置,403-生物吸附装置;
4011-反应区,4012-悬挂组合填料,4013-反应区进水管,4014-反应区出水管,4015-反应分隔板,4016-反应区进水渠,4017-反应区出水渠;
4021-滤板滤头组合件,4022-生物过滤承托层,4023-生物过滤滤料层,4024-过滤出水渠,4025-反冲洗排水渠,4026-过滤进水管,4027-过滤出水管,4028-反冲洗排水管;
4031-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2-生物吸附进水渠,4033-生物吸附出水渠,4034-生物吸附进水管,4035-生物吸附出水管;
501-配水槽,502-湿地段,503-集水槽,504-配水槽进水管,505-配水槽出水管,506-集水层,507-湿地段填料,508-布水层,509-布水管,510-集水管,511-土壤层,512-湿生植物,513-集水槽出水管;
601-防护带,602-生态水槽,603-防自然坡带,604-绿化带;
701-第一曝气管,702-第二曝气管,703-第三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附图1,附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附图1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微污染水源1、取水泵站2、调节池3、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和生态人工湿地5其中,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连通风机7。
具体的,微污染水源1的堤岸为组合式护岸6,如附图2所示。由附图2可见,由微污染水源1向取水泵站2方向,组合式护岸6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护带601、生态水槽602、防自然坡带603和绿化带604,其中,防护带601和防自然坡带603呈斜坡形式。具体的,防护带601为利于生物栖息的小型抛石堤,结构顶高程通常在常水位300mm左右。防护带601的抛石堤上可以种植水生植物,用于给生物栖息。生态水槽602为槽型结构,槽内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湿生植物等,如香蒲、睡莲、花芦竹等,用于提供生物栖息、产卵和繁殖的空间。较为优选地,生态水槽602的槽宽为2000mm,槽深为1000mm,槽内水深600mm。防自然坡带603呈斜坡形式,斜坡上可以种植美人蕉、吉祥草等花卉类植物,形成具有一定防护作用的自然性岸坡,营造水域到陆域的斜坡过渡环境,且满足水陆生态环境自然衔接的要求。较为优选地,防自然坡带603的宽度为2000mm。绿化带604为陆地植物,起着生态屏障的作用,其能够拦截陆域渗漏的N、P、有机物(COD)和农药残留。较为优选地,绿化带604种植杨柳树,其宽度为2500mm。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组合式护岸6扩大了水面和绿地生物的生长区域,利用植物根系达到固定河岸边坡及水土保持的目的;另外,通过岸边及水面种植的植物及其根际土著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过滤、吸收、降解和转化地表径流流入取水水源地的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
请参考附图3,附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池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3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池3为下沉式结构,其侧壁上设有调节池进水管301,且该调节池进水管301连通取水泵站2,以便于通过取水泵站2吸取微污染水源1中的微污染水。调节池3的底部设有集水坑302,该集水坑302内设有太阳能提升泵303,且太阳能提升泵303的出口处安装太阳能提升泵输水管304。太阳能提升泵输水管304连通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调节池3的内部设有多个调节池隔板305,由调节池进水管301向集水坑302方向,调节池隔板305的长度逐渐降低。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的调节池隔板305的设置能够延长水的停留时间和改变水的流速,提高水的活性,进而达到调剂水量、均和水质的作用。调节池隔板305调节后的水通过集水坑302中的太阳能提升泵303、太阳能提升泵输水管304排入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中。
另外,调节池3的顶部设有料液添加孔307和检修孔308。料液添加孔307用于向调节池3内添加调节水pH的溶剂,以通过化学反应使调节池3内的水调节至pH为7。调节池3内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料液添加孔307排出,产生的沉淀物通过设置在调节池3底部的出泥口306排出。检修孔308能够便于通过对调节池3内部的设备进行检修。
请参考附图4,附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4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通设置的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生物过滤装置402和生物吸附装置403,其中,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生物过滤装置402和生物吸附装置403均分别连通风机7。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为塔形结构,外部采用钢板制备。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生物过滤装置402和生物吸附装置403三者之间通过对夹式法兰连接,便于拆卸,以方便更换填料和检修。
具体的,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包括反应区4011,该反应区4011上还设有反应分隔板4015,该反应分隔板4015的底部靠近反应区4011的底部。具体的,在反应区4011容积的四分之一处设有反应分隔板4015,由此将反应区4011分为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且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相连通。风机7的第一曝气管701位于好氧反应区的下方,且端部位于反应分隔板4015处。该第一曝气管701能够给好氧反应区内的好氧生物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溶解氧,该溶解氧DO≤2mg/L。
反应区4011的内部设有悬挂组合填料4012,该悬挂组合填料4012不仅有利于生长周期长的硝化菌的生长,而且可以使生物反应区保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且生物相丰富、处理效果好。较为优选地,悬挂组合填料4012中的填料塑料环片直径为75mm,单片填料直径150mm,单片间距60mm,布置间距为100mm,填料布置高度为800mm。第一曝气管701与生物过滤装置402之间的距离为200mm。
另外,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的侧壁上设有反应区进水管4013、反应区出水管4014,反应区4011的上部设有反应区进水渠4016和反应区出水渠4017,且反应区进水管4013分别连通调节池3和反应区进水渠4016,反应区出水管4014分别连通反应区出水渠4017和生物过滤装置402。
调节池隔板305调节后的水通过集水坑302中的太阳能提升泵303、太阳能提升泵输水管304、反应区进水管4013排入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中的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中,并进入反应区进水渠4016中。水流在反应区进水渠4016满渠后进入反应区4011中的缺氧反应区,进而与好氧反应区中的回流硝化液混合并完成微生物反硝化反应,将NOx-N转化成N2和N2O,进而N2逸出水面。随后微污染水进入供氧充足的好氧反应区中进行连续曝气,其中,部分有机物和氨氮在好氧反应区中得到降解。硝化液在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内的回流则利用了第一曝气管701曝气的推动力,无需动力、节省了动力消耗。反应区4011内设置的悬挂组合填料4012能够有利于生长周期长的硝化菌的生长,而且可以使生物反应区保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且生物相丰富、处理效果好。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的独特结构使得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在反应区4011内不同的反应区内占优势,同时由于悬挂组合填料4012中组合填料生物膜内部缺氧环境的存在,使得不同槽内均同时发生硝化和反硝化、短程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这能够高效降解或去除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氮等。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处理后的微污染水通过反应区出水渠4017和反应区出水管4014进入生物过滤装置402中。
如附图4所示,生物过滤装置402内部由下而上设有第二曝气管702、滤板滤头组合件4021、生物过滤承托层4022和生物过滤滤料层4023,其中,风机7连通第二曝气管702。生物过滤滤料层4023的上方设有过滤出水渠4024、反冲洗排水渠4025、过滤进水管4026和过滤出水管4027,滤板滤头组合件4021的下方设有反冲洗排水管4028。其中,过滤出水管4027分别连通生物吸附装置403和过滤出水渠4024,过滤进水管4026连通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反冲洗排水管4028连通反冲洗排水渠4025。
具体的,过滤进水管4026连通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中的反应区出水管4014,进而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处理后的微污染水通过过滤进水管4026进入生物过滤装置402中,进而进入第二曝气管702的下方,进而通过滤板滤头组合件4021将微污染水喷入生物过滤承托层4022和生物过滤滤料层4023中,进行反粒度生物过滤。同时,第二曝气管702为生物过滤提供所需要的溶氧量,该溶解氧DO≤4mg/L。由于生物过滤滤料层4023中的滤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而通过固定生长技术可以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微污染水在由生物过滤装置402底部向顶部流动的过程中,微污染水与生物膜不断接触,进而使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被生物膜吸收过滤,进而达到降解和去除的目的。另外,生物过滤滤料层4023中的滤料还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SS、铁、锰等。微污染水与生物膜接触12-24h后,生物过滤滤料层4023需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排水由反冲洗排水管4028、反冲洗排水渠4025排入调节池3中。经过生物过滤装置402处理后的水由过滤出水渠4024、反应区出水管4014排入生物吸附装置403中。
较为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曝气管702为非字型管道,其主管道的直径为75mm,支管道的直径为32mm。支管道垂线下侧成两行交错排列开孔,两行孔眼角度为45°,开孔的孔径为5mm、孔间距为60mm。滤板滤头组合件4021中的滤板采用厚度为8mm的不锈钢钢板制备,钢板上钻有直径33mm的圆孔、孔间距为100mm。滤板上钻设的圆孔内设有双向滤头,该双向滤头规格为φ×H=80×140mm。生物过滤承托层4022的承托层材料为石英砂,其粒径为2-4mm,石英砂的铺设厚度为200mm。生物过滤滤料层4023的滤料为多孔凹凸改性陶粒滤料,其粒径为12-24mm,多孔凹凸改性陶粒滤料的铺设厚度为700mm。
如附图4所示,生物吸附装置403内部由下而上设有第三曝气管703和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的上方设有生物吸附进水渠4032、生物吸附出水渠4033、生物吸附进水管4034和生物吸附出水管4035,其中,生物吸附进水管4034分别连通生物过滤装置402和生物吸附进水渠4032,生物吸附出水管4035分别连通生物吸附出水渠4033和生态人工湿地5。
具体的,生物吸附进水管4034连通生物过滤装置402中的过滤出水管4027,进而生物过滤装置402处理后的微污染水通过生物吸附进水管4034进入生物吸附装置403中,进而进入生物吸附进水渠4032。微污染水通过生物吸附进水渠4032落到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上,进而由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进行生物吸附处理。同时,第三曝气管703为生物吸附提供所需要的溶氧量,该溶解氧DO≤1mg/L。
由于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的比表面积为1000m2/g,是其他载体的16-20倍。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具大的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具有吸附截留作用,且填料束表面能够形成一层生物膜,该生物膜能够通过生物降解作用来完成去除微污染的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形成的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主要是一些好氧贫营养性微生物,如柄杆菌层(Caulobacter)、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弧菌属(Vibrio)、螺菌属(Spirillum)、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eter)等。好氧贫营养性微生物的特点是能利用各种化合物,产生对代谢产物具有高活性、高亲合力的转移酶,其比表面积高、呼吸速率低,能够在微污染有机物浓度极低的环境下快速生长繁殖。由此,微污染水和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物絮凝、吸附等综合作用,使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铁、锰、色度逐渐被氧化和转化,达到强化净化水质的目的。经过生物吸附装置403处理后的水由生物吸附出水渠4033、生物吸附出水管4035排入生态人工湿地5中。
较为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的碳纤维束填料为8200根/束,纤维束间距60mm,布置高度为600mm。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机7为太阳能风机,该太阳能风机分别连通第一曝气管701、第二曝气管702和第三曝气管703。
通过Ames试验(全称: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表明:致突变强阳性的微污染原水经过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生物过滤装置402处理后,反应区出水管4014排出的出水减弱为阳性,再经过生物吸附装置403处理后,生物吸附出水管4035排出的出水为阴性。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能够有效处理微污染水,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请参考附图5,附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态人工湿地5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5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态人工湿地5包括配水槽501、湿地段502和集水槽503,其中,湿地段502分别连通配水槽501和集水槽503。
配水槽501的侧壁上部设有配水槽进水管504和配水槽出水管505,且配水槽进水管504的管口位置略高于配水槽出水管505的管口位置。配水槽进水管504与生物吸附装置403中的生物吸附出水管4035相连通,以使生物吸附装置403处理后的上清水排入到生态人工湿地5中。配水槽出水管505与湿地段502相连通,以使配水槽501收集的上清水进入到湿地段502中。
湿地段502的内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集水层506、湿地段填料507和布水层508。布水层508内设有布水管509,该布水管509连通至配水槽501中的配水槽出水管505,以使配水槽501收集的上清水进入到湿地段502进行过滤处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湿地段502为鹅卵石,该鹅卵石的粒径为16-32,铺设厚度为300mm。布水管509设置在由鹅卵石铺设的布水层508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布水管509由主管和支管组成,且主管和支管呈非字型排布。支管沿中心线两侧成45°斜交错开有孔径为8mm的小孔,且孔间距为250mm。进入到布水管509内部的上清水,经由支管上的小孔进入到由鹅卵石铺设的布水层508中,进而由布水层508进行粗过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湿地段填料507为沸石,其粒径为32-64mm,铺设厚度为600mm。
集水层506内设有集水管510,该集水管510连通至集水槽503,以使湿地段502处理后的上清水排入到集水槽503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水层506为砾石,该砾石的粒径为16-32mm,铺设厚度为300mm。集水管510设置在由砾石铺设的集水层506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水管510由主管和支管组成,且主管和支管呈非字型排布。支管上设有直径为10mm的小孔,孔间距为200mm。经过集水层506过滤的上清水形成生态过滤水,该生态过滤水通过支管上的小孔进入到主管,进而由主管排入到集水槽503中。布水层508的上方为土壤层511,其铺设厚度为300mm。土壤层511上种植湿生植物512,如水芹菜等水生植物。
集水槽503的侧壁上方设有集水槽出水管513。通过集水管510排入到集水槽503内的生态过滤水通过集水槽出水管513排入到水处理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生态人工湿地10通过湿地段填料507、湿生植物512和湿生植物512上携带的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对上清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沉积、茎质吸附、络合沉淀处理,达到降解、转化的目的,进而净化去除有机污染物、磷、氮。较为优选地,生物滤床9产生的上清水在生态人工湿地10中的停留时间为48h。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中,利用自然基质或人工基质强化培育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微污染水源中的有机污染物(COD)、氨氮(NH3-N)、硝酸氮(NO2-N)、铁、锰、色度、浊度进行截留、转移、转化和降解,从而使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得以净化的水源修复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具有生态化、高效率、易管护、成本低、能耗少、无污染的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微污染水源(1)、取水泵站(2)、调节池(3)、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和生态人工湿地(5);所述微污染水源(1)的堤岸为组合式护岸(6),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连通风机(7);其中,
所述调节池(3)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取水泵站(2)的调节池进水管(301);
所述调节池(3)的内部设有多个调节池隔板(305);由所述调节池进水管(301)向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方向,所述调节池隔板(305)的长度逐渐降低;
所述调节池(3)的底部设有出泥口(306)和集水坑(302);所述出泥口(306)设置在所述调节池进水管(301)与所述调节池隔板(305)之间,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调节池隔板(305)之间;
所述集水坑(302)内设有太阳能提升泵(303),所述太阳能提升泵(303)的出口处安装太阳能提升泵输水管(304),所述太阳能提升泵输水管(304)连通至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
所述调节池(3)的顶部设有料液添加孔(307)和检修孔(308);
所述复合生物反应子系统(4)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通设置的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生物过滤装置(402)和生物吸附装置(403);所述风机(7)分别连通所述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所述生物过滤装置(402)和所述生物吸附装置(403)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包括反应区(4011)、设置在所述反应区(4011)内的悬挂组合填料(4012)以及设置在所述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侧壁上的反应区进水管(4013)和反应区出水管(4014);
所述反应区(4011)上还设有反应分隔板(4015),所述反应分隔板(4015)的底部靠近所述反应区(4011)的底部;所述风机(7)的第一曝气管(701)位于所述反应区(4011)的下方,且端部位于所述反应分隔板(4015)处;
所述反应区(4011)的上部设有反应区进水渠(4016)和反应区出水渠(4017);所述反应区进水管(4013)分别连通所述调节池(3)和所述反应区进水渠(4016),所述反应区出水管(4014)分别连通所述反应区出水渠(4017)和所述生物过滤装置(4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过滤装置(402)内部由下而上设有第二曝气管(702)、滤板滤头组合件(4021)、生物过滤承托层(4022)和生物过滤滤料层(4023);所述风机(7)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702);
所述生物过滤滤料层(4023)的上方设有过滤出水渠(4024)、反冲洗排水渠(4025)、过滤进水管(4026)和过滤出水管(4027);所述滤板滤头组合件(4021)的下方设有反冲洗排水管(4028);
所述过滤出水管(4027)分别连通所述生物吸附装置(403)和所述过滤出水渠(4024);
所述过滤进水管(4026)连通所述缺氧/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01),所述反冲洗排水管(4028)连通所述反冲洗排水渠(4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吸附装置(403)内部由下而上设有第三曝气管(703)和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
所述碳纤维束填料组件(4031)的上方设有生物吸附进水渠(4032)、生物吸附出水渠(4033)、生物吸附进水管(4034)和生物吸附出水管(4035);
所述生物吸附进水管(4034)分别连通所述生物过滤装置(402)和所述生物吸附进水渠(4032);
所述生物吸附出水管(4035)分别连通所述生物吸附出水渠(4033)和所述生态人工湿地(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人工湿地(5)包括配水槽(501)、湿地段(502)和集水槽(503);所述湿地段(502)内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集水层(506)、湿地段填料(507)和布水层(508),所述配水槽(501)的配水槽出水管(505)连通所述布水层(508),所述集水层(506)连通所述集水槽(5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506)内设有集水管(510),所述集水管(510)分别连通所述集水层(506)和所述集水槽(503);所述布水层(508)内设有布水管(509),所述布水管(509)分别连通所述布水层(508)和所述配水槽出水管(5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护岸(6)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护带(601)、生态水槽(602)、防自然坡带(603)和绿化带(604);其中,所述防护带(601)和所述防自然坡带(603)呈斜坡形式。
CN202021658821.1U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Active CN213112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8821.1U CN213112724U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8821.1U CN213112724U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2724U true CN213112724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85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58821.1U Active CN213112724U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2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7239B (zh) 一种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KR101815246B1 (ko) 고효율 복합 인공습지 시스템
CN203768124U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202519130U (zh) 一种光催化氧化原位修复浮动式潜流装置
CN103265145B (zh) 利用自然生物膜反应器净化低负荷低温河水的方法
CN110078319B (zh) 农村分散式微动力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3951064A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10759490A (zh) 一种微纳米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体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11204927A (zh) 生态公厕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方法
CN107188379A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105254127A (zh) 自清式微曝气复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1362406A (zh)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CN102838208A (zh) 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改善的河道净化器技术
CN207047066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210438573U (zh)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
KR20050093597A (ko) 무동력 수로형 인공습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연형하천정화공법
KR100365596B1 (ko) 간이 하수처리시스템
CN204625450U (zh) 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
CN205382060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系统
CN110746055A (zh) 一种河道原位水质净化及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CN215799061U (zh) 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
CN213112724U (zh) 一种村镇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装置系统
KR101345790B1 (ko) 미생물의 영구배양 구조와 폐여재를 이용한 오, 폐수 정화 및 재이용장치
CN205973964U (zh) 地埋式内嵌载体固化微生物的悬浮床污水处理系统
CN210764840U (zh) 分散式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