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6110U - 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6110U
CN211896110U CN202020196521.XU CN202020196521U CN211896110U CN 211896110 U CN211896110 U CN 211896110U CN 202020196521 U CN202020196521 U CN 202020196521U CN 211896110 U CN211896110 U CN 211896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ication
tray
purification cavity
cavity
circulat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65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清波
李国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Jindad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Jindad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Jindad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Jindad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65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6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6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61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包括承载机架、净化腔、曝气泵、净化盘、电加热装置、负压风机及驱动电路,净化腔嵌于承载机架内,其上端面设一个排气口和一个加水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侧表面设进气口,其中排气口与负压风机连通,进气口通过导流管分别与曝气泵及净化盘连通;净化盘嵌于净化腔内,每个净化盘的托盘下端面均设至少一个电加热装置,曝气泵、负压风机及驱动电路均与承载机架外侧面连接。本新型一方面极大降低了使用场地对本新型使用的制约,且有效简化了设备整体结构和设备维护作业难度及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水体净化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净化质量,并有效的达到降低循环水净化作业能耗和物料损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净化装置,确切的是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诸如降温作业中,需要对冷却水等水体进行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水体在循环降温等运行中,极易溶解混入大量的固体杂志或溶解大量的无机盐等污染物,从而导致水质下降难以满足使用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在对循环水进行净化处理中,主要是通过活性炭过滤层、多空陶瓷过滤层及离子膜等过滤材料对水体进行过滤,虽然可以满足对循环水净化的需要,但一方面因需要多次过滤而造成设备体积结构大且复杂,从而造成安装、定位难度大并极易受外部场地限制和影响,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差;另一方面也导致在循环水净化过程中,需要频繁进行过滤材料的清洁、更换,从而导致传统的循环水净化设备运行维护作业难度大、成本高且物料损耗和能量损耗均相对较高。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型循环水净化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循环水净化设备。该新型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极大的提高安装定位的灵活性及便捷性,降低了使用场地对本新型使用的制约,且有效简化了设备整体结构和设备维护作业难度及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水体净化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净化质量,并有效的达到降低循环水净化作业能耗和物料损耗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包括承载机架、净化腔、曝气泵、净化盘、电加热装置、负压风机及驱动电路,承载机架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净化腔嵌于承载机架内并与承载机架同轴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排气口和一个加水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侧表面设至少一个进气口,其中排气口与负压风机连通,进气口通过导流管分别与曝气泵及净化盘连通;净化盘至少两个,嵌于净化腔内并沿净化腔轴线自上向下均布,净化盘包括托盘、承载槽、导流板、微孔阀,托盘为上端面与净化腔轴线呈5°—70°夹角的板状结构,托盘最高点位置设一个轴向断面呈“凵”字形的承载槽,且承载槽与托盘最高点分布在同一水平面内并与托盘上端面连通,托盘最低点与导流板连接,导流板上端面与托盘侧表面铰接,下端面比托盘下端面低至少10厘米并与位于下方的净化盘的承载槽上端面间间距为-10—10厘米,且导流板轴线与净化腔轴线呈0°—60°夹角,托盘上均布若干微孔阀,微孔阀高出托盘上端面0—30毫米,各微孔阀相互并联,其下端面均位于托盘下方并通过导流管与曝气泵连通,电加热装置数量与净化盘数量一致,且每个净化盘的托盘下端面均设至少一个电加热装置,曝气泵、负压风机及驱动电路均与承载机架外侧面连接,且驱动电路分别与曝气泵、电加热装置、负压风机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架与净化腔、曝气泵、电加热装置、负压风机及驱动电路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腔内均布若干气压传感器,各气压传感器沿净化腔轴线分布,且其中一个气压传感器位于净化腔顶部,剩余各气压传感器分别位于净化盘下方的净化腔侧壁上,所述净化腔侧表面另设一个辅助排气口,所述辅助排气口位于最下方位置净化盘的下方,并通过导流支管与曝气泵连通,且曝气泵与导流支管间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控制阀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上均布若干轴线与托盘上端面平行分布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两端分别与承载槽、导流板连接,且相邻两条导流槽间间距为导流槽宽度的1—2.5倍,所述微孔阀嵌于导流槽内并沿导流槽轴线方向均布,相邻两个导流槽之间的托盘上均布若干透气孔,且透气孔孔径为1—10毫米,所述微孔阀和透气孔轴线均与净化腔轴线平行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净化盘中,相邻两个净化盘间通过承载槽、导流板连通,且轴线相交并30°—12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工业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另设基于IGBT为基础的驱动电路。
本新型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极大的提高安装定位的灵活性及便捷性,降低了使用场地对本新型使用的制约,且有效简化了设备整体结构和设备维护作业难度及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水体净化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净化质量,并有效的达到降低循环水净化作业能耗和物料损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净化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包括承载机架1、净化腔2、曝气泵3、净化盘4、电加热装置5、负压风机6及驱动电路7,承载机架1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净化腔2嵌于承载机架1内并与承载机架1同轴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排气口21和一个加水口22、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23,侧表面设至少一个进气口24,其中排气口24与负压风机6连通,进气口24通过导流管8分别与曝气泵3及净化盘4连通;净化盘4至少两个,嵌于净化腔2内并沿净化腔2轴线自上向下均布,净化盘4包括托盘41、承载槽42、导流板43、微孔阀44,托盘41为上端面与净化腔2轴线呈5°—70°夹角的板状结构,托盘41最高点位置设一个轴向断面呈“凵”字形的承载槽42,且承载槽42与托盘41最高点分布在同一水平面内并与托盘41上端面连通,托盘41最低点与导流板43连接,导流板43上端面与托盘41侧表面铰接,下端面比托盘41下端面低至少10厘米并与位于下方的净化盘4的承载槽42上端面间间距为-10—10厘米,且导流板43轴线与净化腔2轴线呈0°—60°夹角,托盘41上均布若干微孔阀44,微孔阀44高出托盘41上端面0—30毫米,各微孔阀44相互并联,其下端面均位于托盘41下方并通过导流管8与曝气泵3连通,电加热装置5数量与净化盘4数量一致,且每个净化盘4的托盘41下端面均设至少一个电加热装置5,曝气泵3、负压风机6及驱动电路7均与承载机架1外侧面连接,且驱动电路7分别与曝气泵3、电加热装置5、负压风机6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承载机架1与净化腔2、曝气泵3、电加热装置5、负压风机6及驱动电路7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
同时,所述净化腔2内均布若干气压传感器9,各气压传感器9沿净化腔2轴线分布,且其中一个气压传感器9位于净化腔2顶部,剩余各气压传感器9分别位于净化盘下方的净化腔2侧壁上,所述净化腔2侧表面另设一个辅助排气口10,所述辅助排气口10位于最下方位置净化盘4的下方,并通过导流支管11与曝气泵3连通,且曝气泵3与导流支管11间通过控制阀12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9、控制阀12均与驱动电路7电气连接。
重点说明的,所述托盘41上均布若干轴线与托盘41上端面平行分布的导流槽45,所述导流槽45两端分别与承载槽42、导流板43连接,且相邻两条导流槽45间间距为导流槽45宽度的1—2.5倍,所述微孔阀44嵌于导流槽42内并沿导流槽42轴线方向均布,相邻两个导流槽42之间的托盘41上均布若干透气孔46,且透气孔46孔径为1—10毫米,所述微孔阀44和透气孔46轴线均与净化腔2轴线平行分布。
同时,所述的净化盘2中,相邻两个净化盘2间通过承载槽42、导流板43连通,且轴线相交并30°—12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电路7为工业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另设基于IGBT为基础的驱动电路。
本信心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根据需要,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机架、净化腔、曝气泵、净化盘、电加热装置、负压风机及驱动电路进行组装,然后通过承载机架将本新型安装到指定工作位置,将净化腔通过负压风机与循环水冷却机构连通,通过加水口与待净化循环水输送系统连通,通过排污口与污染物收集系统连通,最后将驱动电路与外部电源系统及操控系统连接,从而完成本新型装配。
在本新型运行中,首先驱动曝气泵和电加热装置运行,一方面提高净化盘托盘的表面温度,另一方面各托盘处均产生自下向上的均布气流,然后将待净化的循环水从加水口输送至净化腔内并落入位于最上方净化盘的承载槽内,然后从承载槽中溢出并沿托盘上的导流槽匀速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电加热装置加热提高循环水水温,促使水体蒸发,实现水体与固体污染物及无机盐溶解物分离;另一方面在水体流经导流槽时,有微孔阀产生的气流同时对水体及水蒸汽进行自下向上吹动,降低水体流动速度的同时,提高加热蒸发的水蒸气从排气口中排放收集的效率,最后经过导流槽净化后的循环水在导流板的引导下流入到下方相邻的净化盘的承载槽内,从而进行循环分离净化,下方净化盘运行产生的水蒸汽通过上方净化盘托盘上的透气孔上升至净化腔顶部,并从而最终从净化腔的排气口排出。
同时,落入在净化腔底部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均较高,并在电加热装置运行下持续进行蒸发浓缩分离,从而达到循环水净化的目的。
此外,本新型在运行中,另可通过负压风机在净化腔内形成低压或负压环境,通过降低气压达到降低水体沸点提高蒸发效率和降低运行能耗的目的。
本新型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极大的提高安装定位的灵活性及便捷性,降低了使用场地对本新型使用的制约,且有效简化了设备整体结构和设备维护作业难度及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水体净化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净化质量,并有效的达到降低循环水净化作业能耗和物料损耗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包括承载机架、净化腔、曝气泵、净化盘、电加热装置、负压风机及驱动电路,所述承载机架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净化腔嵌于承载机架内并与承载机架同轴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排气口和一个加水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侧表面设至少一个进气口,其中排气口与负压风机连通,进气口通过导流管分别与曝气泵及净化盘连通;所述净化盘至少两个,嵌于净化腔内并沿净化腔轴线自上向下均布,所述净化盘包括托盘、承载槽、导流板、微孔阀,所述托盘为上端面与净化腔轴线呈5°—70°夹角的板状结构,所述托盘最高点位置设一个轴向断面呈“凵”字形的承载槽,且承载槽与托盘最高点分布在同一水平面内并与托盘上端面连通,所述托盘最低点与导流板连接,所述导流板上端面与托盘侧表面铰接,下端面比托盘下端面低至少10厘米并与位于下方的净化盘的承载槽上端面间间距为-10—10厘米,且导流板轴线与净化腔轴线呈0°—60°夹角,所述托盘上均布若干微孔阀,所述微孔阀高出托盘上端面0—30毫米,各微孔阀相互并联,其下端面均位于托盘下方并通过导流管与曝气泵连通,所述电加热装置数量与净化盘数量一致,且每个净化盘的托盘下端面均设至少一个电加热装置,所述曝气泵、负压风机及驱动电路均与承载机架外侧面连接,且驱动电路分别与曝气泵、电加热装置、负压风机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架与净化腔、曝气泵、电加热装置、负压风机及驱动电路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内均布若干气压传感器,各气压传感器沿净化腔轴线分布,且其中一个气压传感器位于净化腔顶部,剩余各气压传感器分别位于净化盘下方的净化腔侧壁上,所述净化腔侧表面另设一个辅助排气口,所述辅助排气口位于最下方位置净化盘的下方,并通过导流支管与曝气泵连通,且曝气泵与导流支管间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控制阀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均布若干轴线与托盘上端面平行分布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两端分别与承载槽、导流板连接,且相邻两条导流槽间间距为导流槽宽度的1—2.5倍,所述微孔阀嵌于导流槽内并沿导流槽轴线方向均布,相邻两个导流槽之间的托盘上均布若干透气孔,且透气孔孔径为1—10毫米,所述微孔阀和透气孔轴线均与净化腔轴线平行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盘中,相邻两个净化盘间通过承载槽、导流板连通,且轴线相交并30°—120°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工业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另设基于IGBT为基础的驱动电路。
CN202020196521.XU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6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6521.XU CN211896110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6521.XU CN211896110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6110U true CN211896110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90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652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6110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6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1377C (zh) 空气冷却装置及空气冷却方法
CN102992538B (zh) 水力驱动生物转盘反应池及生物转盘处理系统
CN106277608B (zh) 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2853083U (zh) 空调冷凝水净化循环温湿度控制一体化装置
CN102226553A (zh) 可变模式湿式空气净化机
CN1766772A (zh) 湿度控制装置及其运转方法
CN204753699U (zh) 一种空气除湿制水机
CN104896609A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11896110U (zh) 一种循环水高效净化装置
CN112370949B (zh) 一种工业废气高浓度酸雾净化塔
CN104990172A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智能空气净化装置
CN203550079U (zh) 一种空气除湿消毒和净化装置
CN210595717U (zh) 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2415254U (zh) 一种涡流式膜生物反应池
CN104761012A (zh) 一种减压蒸馏的海水淡化装置
CN208936853U (zh) 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
CN210193840U (zh) 一种核酸提取纯化装置
CN206941547U (zh) 生化池漂浮物收集器
CN210613161U (zh) 一种集装箱式废弃蒸汽处理系统
CN201731590U (zh) 空调冷却喷淋系统
CN111051245A (zh) 用于最大化废液蒸发的设备
CN213265896U (zh) 一种高效生物转盘
CN217725100U (zh) 水冷式纺织品加工设备用废气脱白机
CN108553946A (zh) 一种新型沉砂池
CN102764554B (zh) 浮筒滚动净化空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