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0584U - 扳手 - Google Patents

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0584U
CN211890584U CN202020264953.XU CN202020264953U CN211890584U CN 211890584 U CN211890584 U CN 211890584U CN 202020264953 U CN202020264953 U CN 202020264953U CN 211890584 U CN211890584 U CN 211890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receptacle
handle
wall surfac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649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旺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649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0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0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05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扳手,其包含一柄部,柄部包含一握把及一枢转杆,枢转杆的一端固设于握把;一头部,其包含一容座、一套筒座、一从动齿及一主动齿,容座围绕形成一内部空间且具有一前开口、一后开口及一侧开口,侧开口周缘向外延伸形成一衔接部,衔接部与握把可旋转地相互套设,套筒座可旋转地位于容座内,从动齿及主动齿皆为伞型齿轮,从动齿套设固定于套筒座且位于容座的内部空间,主动齿套设固定于枢转杆且啮合于从动齿,使用者仅需借由转动握把即可驱动套筒座以达到对螺帽进行锁紧或放松的功效,借此可大幅减少操作柄握把时所需占用的活动空间,达到有利于应用在狭小空间的功效。

Description

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尤指一种借由改变握柄旋转方向可改变套筒施力方向的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扳手,尤指棘轮扳手,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其包含一柄部及一头部,柄部为一杆体,头部固设于柄部的一端,头部具有一容槽,容槽内设置有一棘轮部,棘轮部的一端连接一套筒座且凸伸于头部的一端,棘轮部的另一端连接一方向拨纽,且方向拨纽位于头部的另一端,使用者借由将一套筒的一端套设于套筒座上,并且将套筒的另一端再套设于一外部的螺帽,经由拨动方向拨纽选定一锁紧或放松状态,即可借由对柄部的摆动施力,以头部为轴心进行在一特定旋转角度内来回的摆动枢转,达到对螺帽锁紧或放松的功效。
然而,前述的扳手设计,于操作的过程中因为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供柄部摆动枢转的操作空间,所以当螺帽位于较为狭窄的空间时,容易导致板手无空间枢转而无法正常操作;即便是空间略微充足的状态下,亦会增加操作的困难度,换言之,因为套筒单次可旋转的角度取决于柄部单次可枢转的角度,而当受限于空间不足时,则柄部可枢转的角度相较于正常空间使用下更小,导致需经由更多次的来回枢转才能将螺帽锁紧或放松,不但耗费时间也增加人力成本;因此,现有技术的棘轮扳手,其整体构造存在有如前述的问题及缺点,实有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扳手,其借由转动握把即可达到对螺帽进行锁紧或放松的功效,借此可大幅减少操作握把时所需占用的活动空间,达到有利于应用在狭小空间之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扳手,其包含:
一柄部,其包含一握把及一枢转杆,该握把为一柱状体,该枢转杆的一端固设于该握把;
一头部,其包含一容座、一套筒座、一从动齿及一主动齿,该容座围绕形成一内部空间且具有一前开口、一后开口及一侧开口,该容座的二端开口分别为该前开口及该后开口,该侧开口贯穿该容座的侧壁面,且该侧开口周缘向外延伸形成一衔接部,该衔接部与该握把可旋转地相互套设,该套筒座贯穿该后开口及该前开口且可旋转地位于该容座,该从动齿为伞型齿轮,该从动齿套设固定于该套筒座且位于该内部空间内,该主动齿为伞型齿轮且位于该容座的内部空间,该主动齿套设固定于该枢转杆的另一端且啮合于该从动齿。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扳手,其中该容座为一中空柱状体,该前开口及该后开口分别位于该容座的二端,该侧开口贯穿该容座的侧壁面,且该容座位于该侧开口的周缘贴靠于该握把。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扳手,其中该握把的一端形成有一接合部,该接合部内凹形成一凹槽,该凹槽的槽底穿设有一穿槽,该枢转杆贯穿该凹槽及该穿槽,且该主动齿的一端穿设于该凹槽内,该接合部的外壁面贴靠于该容座的该侧开口。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扳手,其中该枢转杆为多边形柱体,该穿槽为多边形穿槽,该主动齿贯穿有一固定孔,该穿槽及该固定孔的形状对应于该枢转杆的形状,该枢转杆一端的外壁面贴靠于该穿槽的内壁面,该枢转杆另一端的外壁面贴靠于该固定孔的内壁面。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扳手,其中该套筒座进一步形成一前定位槽,该前定位槽环绕内凹成形于该套筒座的外壁面且邻近于该容座的该前开口,该从动齿的外壁面邻近于该后开口位置环绕内凹形成一后定位槽,该头部进一步包含一前盖板、一前定位片及一后定位片,该前盖板为一中空片体且套设于该套筒座并固定于该容座的该前开口周缘,该前定位片为一中空片体且套设于该前定位槽贴靠于该前盖板,该后定位片为一中空片体且套设于该后定位槽贴靠于该容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借由转动握持部即可达到对螺帽进行锁紧或放松的功效,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扳手借由对柄部的摆动施力,以头部为轴心进行在一特定旋转角度内来回的摆动枢转,本实用新型以枢转杆为转动中心对柄部进行转动,可大幅减少操作柄部时所需占用的活动空间,且仅要螺帽位于套筒座可套入的位置皆可对螺帽进行锁紧或放松的动作,有利于应用在狭小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扳手包含一柄部10及一头部20。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柄部10包含一握把11及一枢转杆13,握把11为一柱状体,握把11的一端形成有一接合部111,接合部111端面沿握把11的轴向方向内凹形成一凹槽112,凹槽112的槽底穿设有一穿槽113,穿槽113为多边形的槽体形状且朝向握把11的另一端延伸,接合部111的外壁面环绕内凹形成一止挡部114,止挡部114形成有一止挡面;握把11的另一端具有一握持部12,握持部12环绕凸设于握把11的外壁面且握持部12的外径大于接合部111的外径。
枢转杆13为一多边形杆体,其形状对应于穿槽113的形状,枢转杆13的一端贯穿凹槽112且穿设固定于穿槽113内,即枢转杆13的外壁面贴靠于穿槽113的内壁面,但不以此为限,穿槽113及枢转杆13的形式可依使用者需求做改变,仅要能达到枢转杆13固设于握把11的功效即可。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头部20包含一容座21、一套筒座22、一前盖板23、一前定位片24、一从动齿25、一后定位片26及一主动齿27,容座21为一中空柱状体且围绕形成一内部空间211,容座21具有一前开口212、一后开口213及一侧开口214,容座21的二端开口分别为前开口212及后开口213,侧开口214贯穿容座21的侧壁面,且侧开口214周缘向外延伸形成一衔接部215,衔接部215的形状对应于接合部111的形状,使得衔接部215以其内壁面与接合部111的止挡部114可旋转地相互套设。
套筒座22为现有技术用以连接套筒(图式中未示)的组件,其与套筒的连接方式不再赘述,套筒座22可旋转地贯穿容座21的后开口213及前开口212且定位于其中,详言之,套筒座22形成有一前定位槽221及一后突部222,前定位槽221环绕内凹成形于套筒座22的外壁面且邻近于容座21的前开口212,前盖板23为一中空片体且套设于套筒座22并固定于容座21的前开口212周缘,前定位片24为一中空片体且套设于前定位槽221贴靠于前盖板23,后突部222环绕凸设于套筒座22的外壁面且邻近于容座21的后开口213。
从动齿25为伞型齿轮,其套设固定于套筒座22的外壁面且抵靠套筒座22的后突部222,从动齿25位于容座21的内部空间211内,从动齿25的外壁面邻近于后开口213位置环绕内凹形成一后定位槽251;后定位片26为一中空片体且套设于后定位槽251贴靠于容座21的外壁面,借由前盖板23、前定位片24、后定位片26及后突部222将套筒座22可旋转地定位于容座21中,但不以此为限,定位套筒座22的形式可依使用者需求做改变,仅要能达套筒座22可定位于容座21中且可旋转的功效即可。
主动齿27为伞型齿轮,其套设固定于枢转杆13的另一端且啮合于从动齿25,详言之,主动齿27包含一齿部271及一连接部272,齿部271位于主动齿27的一端且位于该容座21的内部空间211内与从动齿25相互啮合,连接部272位于主动齿27的另一端,且连接部272为一中空柱状体,其内部贯穿有一固定孔273,固定孔273为多边形的孔其形状对应于枢转杆13的形状,枢转杆13的另一端外壁面固设于固定孔273的内壁面,主动齿27与从动齿25啮合时,主动齿27的轴线与从动齿25的轴线相互垂直,且当枢转杆13转动时,可同步使得主动齿27驱动从动齿25转动,进而带动套筒座22旋转。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可将套筒座22与一套筒(图式中未示)连接,并且将套筒套入一螺帽(图式中未示),使用者以其手部握住握持部12后,即可以枢转杆13为转动中心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当转动握持部12时,握持部12会连同枢转杆13同步转动,使得另一端的主动齿27也同步旋转,而因为主动齿27与从动齿25相互啮合,因此从动齿25被主动齿27驱动进行转动,使得螺帽得以松脱或锁紧。
前述过程中,由于使用者仅需借由转动握持部12即可达到对螺帽进行锁紧或放松的功效,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扳手借由对柄部的摆动施力,以头部为轴心进行在一特定旋转角度内来回的摆动枢转,本实用新型以枢转杆13为转动中心对柄部10进行转动,可大幅减少操作柄部10时所需占用的活动空间,且仅要螺帽位于套筒座22可套入的位置皆可对螺帽进行锁紧或放松的动作,有利于应用在狭小的空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握把11A可与一扭力调节机构(图式中未示)结合,将扭力调节机构组设于握把11A的握持部12A内,且扭力调节机构的扭力检视孔30A开设于握持部12A上,如此可达到更精准的扭力控制,扭力调节机构为现有技术扭力起子的制式组件,其细部构造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柄部,其包含一握把及一枢转杆,该握把为一柱状体,该枢转杆的一端固设于该握把;
一头部,其包含一容座、一套筒座、一从动齿及一主动齿,该容座围绕形成一内部空间且具有一前开口、一后开口及一侧开口,该容座的二端开口分别为该前开口及该后开口,该侧开口贯穿该容座的侧壁面,且该侧开口周缘向外延伸形成一衔接部,该衔接部与该握把可旋转地相互套设,该套筒座贯穿该后开口及该前开口且可旋转地位于该容座,该从动齿为伞型齿轮,该从动齿套设固定于该套筒座且位于该内部空间内,该主动齿为伞型齿轮且位于该容座的内部空间,该主动齿套设固定于该枢转杆的另一端且啮合于该从动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容座为一中空柱状体,该前开口及该后开口分别位于该容座的二端,该侧开口贯穿该容座的侧壁面,且该容座位于该侧开口的周缘贴靠于该握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把的一端形成有一接合部,该接合部内凹形成一凹槽,该凹槽的槽底穿设有一穿槽,该枢转杆贯穿该凹槽及该穿槽,且该主动齿的一端穿设于该凹槽内,该接合部的外壁面贴靠于该容座的该侧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枢转杆为多边形柱体,该穿槽为多边形穿槽,该主动齿贯穿有一固定孔,该穿槽及该固定孔的形状对应于该枢转杆的形状,该枢转杆一端的外壁面贴靠于该穿槽的内壁面,该枢转杆另一端的外壁面贴靠于该固定孔的内壁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座进一步形成一前定位槽,该前定位槽环绕内凹成形于该套筒座的外壁面且邻近于该容座的该前开口,该从动齿的外壁面邻近于该后开口位置环绕内凹形成一后定位槽,该头部进一步包含一前盖板、一前定位片及一后定位片,该前盖板为一中空片体且套设于该套筒座并固定于该容座的该前开口周缘,该前定位片为一中空片体且套设于该前定位槽贴靠于该前盖板,该后定位片为一中空片体且套设于该后定位槽贴靠于该容座。
CN202020264953.XU 2020-03-06 2020-03-06 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0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4953.XU CN211890584U (zh) 2020-03-06 2020-03-06 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4953.XU CN211890584U (zh) 2020-03-06 2020-03-06 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0584U true CN211890584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30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495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0584U (zh) 2020-03-06 2020-03-06 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0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43896A1 (en) Handheld Drive Device
AU2008209883B2 (en) Screwdriving tool with free wheel gear
US8069753B2 (en) Rotary ratchet wrench
CN203665405U (zh) 棘轮螺丝刀
CN201283551Y (zh) 棘轮螺丝刀及其棘轮装置
CN211890584U (zh) 扳手
US7520198B1 (en) Ratchet screwdriver
CN202336829U (zh) 一种横向旋转扳手
TWM596148U (zh) 扳手
US6009777A (en) Socket wrench and ratchet attachment means
TW201416181A (zh) 扳手結構
TWM602487U (zh) 棘輪手工具
CN203680174U (zh) 倍数转动棘轮螺丝刀
CN214135782U (zh) 一种扳手
CN2900088Y (zh) 一种组合式棘轮螺丝刀
CN2566990Y (zh) 套式扳手
CN218226376U (zh) 一种医用棘轮手柄
CN214723756U (zh) 一种棘轮螺丝刀手柄结构
CN213106597U (zh) 手工具转接头
CN219325180U (zh) 一种可收纳省力螺丝刀及其批头
CN209007432U (zh) 无声柄棘轮扳手
CN212683766U (zh) 一种可调的安装扳手
WO2004098444A1 (fr) Brosse a dents electrique
TWI739447B (zh) 手工具的棘輪握把
CN107791186A (zh) 手动多功能抓取旋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