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3801U - 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 Google Patents

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3801U
CN211873801U CN202020182696.5U CN202020182696U CN211873801U CN 211873801 U CN211873801 U CN 211873801U CN 202020182696 U CN202020182696 U CN 202020182696U CN 211873801 U CN211873801 U CN 211873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lifting
support
walking support
template
lifting applian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26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立财
张林锋
王建华
王卫红
于庆斌
谭诗元
马永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26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3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3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3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沟施工领域,提供了一种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该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包括行走支架,行走支架上设有外模板调节装置、内模板调节装置和钢筋固定装置,外模板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双向螺杆和外侧吊具;内模板调节装置包括第二双向螺杆和内侧吊具;钢筋固定装置包括两个钢筋吊具。本申请通过架设行走支架倒运模板,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且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通过行走支架支撑内模板和外模板,增加定位的准确性,两个内模板和外模板同步移动,混凝土均匀成型,确保排水沟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内侧吊具和外侧吊具的位置可调,使得行走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范围的模板的起吊工作,增加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沟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城市排水系统在城市日常运转,以及遇到强降水气候的时候显得十分关键。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和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提高,道路排水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也趋渐于成熟,排水沟工程施工的方式也愈来愈多样化,大量的案例证明,高质量的排水沟建设是排水系统的基础,所以,排水沟的施工工艺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排水沟施工需要大量的模板确保施工的完成,但由于模板移动距离较长,且在开挖面小、两侧作业空间狭窄的排水沟施工时,采用传统的模板移动方式较为不方便,且需要大量劳力,施工效率低,浪费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上述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包括行走支架,所述行走支架上设有:
外模板调节装置,包括沿着所述行走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双向螺杆,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两侧均螺纹配合有外侧吊具,所述外侧吊具上设有用于与外模板连接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外侧吊具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
内模板调节装置,包括沿着所述行走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双向螺杆,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两侧均螺纹配合有内侧吊具,所述内侧吊具上设有用于与内模板连接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内侧吊具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
钢筋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的钢筋吊具,所述钢筋吊具与捆绑在所述外模板和所述内模板之间的钢筋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钢筋吊具上设有用于与钢筋连接的第三固定件,所述行走支架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钢筋吊具沿着所述行走支架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双向螺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双向螺杆沿着所述行走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外侧吊具。
可选的,所述行走支架上设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双向螺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杆与两个所述外侧吊具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外侧吊具上的多个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外侧吊具滑动配合,所述外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匹配的第一螺孔。
可选的,所述行走支架上设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双向螺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杆与两个所述内侧吊具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内侧吊具上的多个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内侧吊具滑动配合,所述内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相匹配的第二螺孔。
可选的,所述行走支架的支腿包括滑动配合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的底部,所述外管的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支腿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相对位置的限位装置。
可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管内部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包括驱动部和伸缩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所述伸缩部的端部与所述内管连接。
可选的,所述内管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外管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限位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通过架设行走支架倒运模板,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且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通过行走支架支撑内模板和外模板,增加定位的准确性,两个内模板和外模板同步移动,混凝土均匀成型,确保排水沟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内侧吊具和外侧吊具的位置可调,使得行走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范围的模板的起吊工作,增加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行走支架;2、第一双向螺杆;21、第一螺纹座;22、第一导向杆;3、外侧吊具;31、第一螺杆;4、第二双向螺杆;41、第二螺纹座;42、第二导向杆;5、内侧吊具;51、第二螺杆;6、内模板;7、外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包括行走支架1,行走支架1上设有外模板调节装置、内模板调节装置和钢筋固定装置。
外模板调节装置包括沿着行走支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双向螺杆2,该处的宽度方向即图1中的X方向,第一双向螺杆2的两侧均螺纹配合有外侧吊具3,外侧吊具3上设有用于与外模板7连接的第一固定件,外侧吊具3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具体地,处于第一双向螺杆2的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双向螺杆2的顶部设有与第一双向螺杆2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座21。当第一双向螺杆2转动时,两个第一螺纹座21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两个第一螺纹座21靠近或远离,两个外侧吊具3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螺纹座21的底部。
进一步优化地,为了增加牢固性和稳定性,第一双向螺杆2为平行设置的两个,两个第一双向螺杆2沿着行走支架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双向螺杆2的两端均设有外侧吊具3。
进一步优化地,为了避免第一双向螺杆2在转动过程中,外侧吊具3同步转动,在行走支架1上设置第一导向杆22,第一导向杆22与第一双向螺杆2平行设置,第一导向杆22与两个外侧吊具3滑动配合,增加外侧吊具3移动的平稳性和流畅性。
本申请的第一固定件包括穿设在外侧吊具3上的多个第一螺杆31,外侧吊具3上设有可供第一螺杆31穿过的通孔,第一螺杆31与外侧吊具3滑动配合,外模板7上设有与第一螺杆31相匹配的第一螺孔。该处的相匹配是指第一螺孔与第一螺杆31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一螺杆31能够在第一螺孔内转动。使用时,转动第一螺杆31,使得第一螺杆31穿入外模板7内,完成可拆卸连接。
使用时,将两个外模板7分别固定在两个外侧吊具3上,即将第一螺杆31对准第一螺孔,旋转第一螺杆31,使得第一螺杆31的螺母抵住外侧吊具3和外模板7,完成连接。采用多个第一螺杆31的设计方式可增加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外模板7晃动。连接好外模板7后,转动第一双向螺杆2,使得第一螺纹座21带动两个外侧吊具3同步移动,两个外模板7靠近或远离,直至两个外模板7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完成两个外模板7在行走支架1宽度方向上位置的调节。
而外模板7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通过外侧吊具3的伸缩完成。具体地,外侧吊具3可为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的伸缩,完成外外侧吊具3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调节,结构简单,定位准确。
通常情况下,内模板6在行走支架1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是不变的,因此,只需改变内模板6在竖直方向的位置即可。但对于不同规格的内模板6,内模板6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不同,此时,就需要改变两个内侧吊具5在行走支架1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使得内侧吊具5能够与内模板6连接。该设计原理也与外侧吊具3的设置原理相同。
具体地,内模板调节装置包括沿着行走支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双向螺杆4,第二双向螺杆4的两侧均螺纹配合有内侧吊具5,内侧吊具5上设有用于与内模板6连接的第二固定件,内侧吊具5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其中,第二双向螺杆4和内侧吊具5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双向螺杆2和外侧吊具3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即处于第二双向螺杆4的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二双向螺杆4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双向螺杆4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座41。当第二双向螺杆4转动时,两个第二螺纹座41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两个第二螺纹座41靠近或远离,两个外侧吊具3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螺纹座41的底部。
进一步优化地,为了避免第二双向螺杆4在转动过程中,内侧吊具5同步转动,在行走支架1上设置第二导向杆42,第二导向杆42与第二双向螺杆4平行设置,第二导向杆42与两个内侧吊具5滑动配合,增加内侧吊具5移动的平稳性和流畅性。
本申请的第二固定件包括穿设在内侧吊具5上的多个第二螺杆51,内侧吊具5上设有可供第二螺杆51穿过的通孔,第二螺杆51与内侧吊具5滑动配合,内模板6上设有与第二螺杆51相匹配的第二螺孔。该处的相匹配是指第二螺孔与第二螺杆51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二螺杆51能够在第二螺孔内转动。使用时,转动第二螺杆51,使得第二螺杆51穿入内模板6内,完成可拆卸连接。
使用时,可根据两个内模板6之间的距离调节内侧吊具5的位置,使得内侧吊具5与内模板6之间贴合,将第二螺杆51对准第二螺孔,旋转第二螺杆51,使得第二螺杆51的螺母抵住内侧吊具5和内模板6,完成连接,操作便利,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内模板6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通过内侧吊具5自身的伸缩进行调节。具体地,内侧吊具5也可采用电动推杆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外侧吊具3持续支撑外模板7,内侧吊具5持续支撑内模板6,并开启附着在外模板7上的振捣器,使得混凝土浇筑均匀,避免出现缝隙,增加排水沟强度。
钢筋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行走支架1上的钢筋吊具,钢筋吊具与捆绑在外模板7和内模板6之间的钢筋的位置相对应,钢筋吊具上设有用于与钢筋连接的第三固定件,行走支架1上设有用于带动钢筋吊具沿着行走支架1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
具体地,第三固定件为设置在钢筋吊具底部的螺杆,钢筋的顶部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纹空,钢筋吊具与钢筋的顶部螺纹连接,通过钢筋吊具的转动完成钢筋吊具与钢筋之间的连接。该种设计方式牢固可靠,便于拆卸。当浇筑的混凝土成型后,处于钢筋吊具外周的混凝土成型为螺纹状,可先振动钢筋吊具,使其与混凝土之间分离,再转动钢筋吊具,使得钢筋吊具脱离成型后的排水沟。
待混凝土成型后,撬动内模板6,驱动装置带动钢筋吊具朝向外模板7方向移动,减少混凝土对于内模板6的压力,此时内侧吊具5带动内模板6向上移动,内模板6脱离混凝土。进一步优化地,在此过程中,两个外侧吊具3也可均朝向远离内模板6方向移动。且两个外侧吊具3朝向远离内模板6方向移动时,外模板7与混凝土不分离。该种施工方式可进一步减少内模板6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内模板6的脱离。撬动外模板7,两个外侧吊具3分别带动两个外模板7朝向远离混凝土的方向同步移动,外模板7脱离混凝土。便于行走支架1带动内模板6和外模板7移动到下一工作位。
本申请的支腿包括滑动配合的内管和外管,该处的滑动配合是指内管可沿着外管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外管内,内管设置在行走支架1的底部,外管的底部设有行走轮,用于行走支架1的移动,行走轮采用万向轮,增加移动的多向性。进一步优化地,支腿上设有用于限制内管和外管相对位置的限位装置。通过限位装置改变行走支架1的高度,便于内模板6和外模板7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外管内部的伸缩件,伸缩件包括驱动部和伸缩部,驱动部设置在外管内,伸缩部的端部与内管连接。具体地,伸缩件可为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的伸缩带动内管移动,且通过电动推杆的自锁功能限定内管的位置,结构简单,可实现自动化控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管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外管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限位装置包括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限位杆。使用时,工作人员手动调节内管的高度,当调到适应高度后,使得第二通孔与其中一个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插入限位杆,完成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也可在外管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通孔,在内管上设置一个第一通孔。也可在内管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在外管上也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通孔,该种设计方式通过两个限位杆进行限位,增加连接的可靠性。
本申请通过架设行走支架1倒运模板,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且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通过行走支架1支撑内模板6和外模板7,增加定位的准确性,两个内模板6和外模板7同步移动,混凝土均匀成型,确保排水沟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内侧吊具5和外侧吊具3的位置可调,使得行走支架1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范围的模板的起吊工作,增加使用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支架,所述行走支架上设有:
外模板调节装置,包括沿着所述行走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双向螺杆,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两侧均螺纹配合有外侧吊具,所述外侧吊具上设有用于与外模板连接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外侧吊具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
内模板调节装置,包括沿着所述行走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双向螺杆,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两侧均螺纹配合有内侧吊具,所述内侧吊具上设有用于与内模板连接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内侧吊具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
钢筋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的钢筋吊具,所述钢筋吊具与捆绑在所述外模板和所述内模板之间的钢筋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钢筋吊具上设有用于与钢筋连接的第三固定件,所述行走支架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钢筋吊具沿着所述行走支架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向螺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双向螺杆沿着所述行走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外侧吊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上设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双向螺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杆与两个所述外侧吊具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外侧吊具上的多个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外侧吊具滑动配合,所述外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匹配的第一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上设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双向螺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杆与两个所述内侧吊具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内侧吊具上的多个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内侧吊具滑动配合,所述内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相匹配的第二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的支腿包括滑动配合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的底部,所述外管的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支腿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相对位置的限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管内部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包括驱动部和伸缩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所述伸缩部的端部与所述内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外管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限位杆。
CN202020182696.5U 2020-02-18 2020-02-18 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Active CN211873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2696.5U CN211873801U (zh) 2020-02-18 2020-02-18 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2696.5U CN211873801U (zh) 2020-02-18 2020-02-18 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3801U true CN211873801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3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2696.5U Active CN211873801U (zh) 2020-02-18 2020-02-18 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3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0259B (zh) 装配式滑模现浇排水沟施工方法
CN109083149A (zh) 一种用于高坡大跨度边坡的混凝土浇筑模架
CN207177102U (zh) 预制转换层预留套筒插筋精准定位装置
CN106012717A (zh) 一种振捣整平装置
CN112359779B (zh) 一种斜面混凝土翻模施工集成化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CN114407191A (zh) 制作预制箱梁钢筋骨架的胎具
CN207794608U (zh) 一种用于沟槽构造柱的移动可调支模架
CN211873801U (zh) 滑模现浇排水沟移动支架
CN209817430U (zh) 一种塔吊预留洞口的模板支撑结构
CN208733636U (zh) 一种用于高坡大跨度边坡的混凝土浇筑模架
CN207934328U (zh) 一种混凝土过梁施工结构
CN202946193U (zh) 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模板
CN210190135U (zh) 一种预制板吊装预埋件定位装置
CN205476451U (zh) 一种建筑施工液压模板爬升装置
CN109732773A (zh) 支座铰接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安装节点及安装方法
CN109440818A (zh) 一种滑动模板支撑架
CN209353710U (zh) 一种土建模板顶置装置
CN109610354A (zh) 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及应用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CN211922530U (zh) 一种闸门结构溢流面施工用模板系统
CN108755395A (zh) 一种球形支座安装方法
CN211691088U (zh) 一种调节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桁架筋高度的装置
CN20953866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加固板
CN209308070U (zh) 一种滑动模板支撑架
CN210256628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的自适应外模系统
CN202247681U (zh) 铁路桥墩分层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