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2853U - 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2853U
CN211872853U CN202020066901.1U CN202020066901U CN211872853U CN 211872853 U CN211872853 U CN 211872853U CN 202020066901 U CN202020066901 U CN 202020066901U CN 211872853 U CN211872853 U CN 211872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flood control
mounting groove
flood
threade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69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金生
冼明昌
梁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da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da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da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da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669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2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2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28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其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相对两侧的防洪墙和支撑墙,所述防洪墙与支撑墙相对的一侧顶端铰接有若干呈V型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呈一定夹角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远离防洪墙的一侧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分别通过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与支撑墙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洪堤的高度可调节,减少了汛期来临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临时加高防洪墙的麻烦,减少由于加固不及时造成的财产损失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
背景技术
目前防洪堤是指为了防止河流泛滥而建的堤坝,防洪堤在几百年前就已出现。防洪堤通常就是一堆泥土,土堆呈长条形,有时会沿河流、湖泊或海洋绵延数公里。
现有的防洪堤可以抑制洪水,因为河水在汛期的时候会上涨,有了防洪堤的存在能阻挡汛期的河水不会涌入毗邻土地,保护住在河岸的人每年远离洪灾,免遭财产损失。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河道和海边的防洪堤均为固定式的,为了防止汛期来临之后河堤高度不够,常规设置的比较高,这样做在非汛期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浪费,且影响人们对河道环境的观光,而当遇到多年不遇的高汛期洪水的时候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临时加高加固防洪堤,而且这样临时加固防洪堤的做法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一旦加固不及时,决堤之后造成的财产损失也会成倍的增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具有防洪堤的高度可调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相对两侧的防洪墙和支撑墙,所述防洪墙和支撑墙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横梁,若干所述加固横梁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加固横梁的相对两端分别与防洪墙和支撑墙远离基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洪墙与支撑墙相对的一侧顶端铰接有若干呈V型的支撑板,相邻所述支撑板位于加固横梁相对的两侧且与加固横梁的侧面相贴合,所述支撑板包括呈一定夹角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远离防洪墙的一侧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分别通过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与支撑墙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河道和海边的防洪墙均设置为可调整式,以便汛期来临之后对防洪墙的高度进行调整;当汛期来临时,在第二伸缩件与第二锁定件的配合作用下,第二支撑板固定于支撑墙上,此时第一支撑板与防洪墙位于同一直线上,防洪墙的高度得到加高,以应对汛期河水的上涨;整个过程减少了汛期来临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临时加高防洪墙的麻烦,减少由于加固不及时造成的财产损失。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伸缩件包括开设于第一支撑板远离防洪墙的一侧中部的第一安装槽、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弹簧和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支撑墙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螺纹杆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挡块相卡接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安装槽的内侧壁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内底壁和第一限位块远离第一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墙上开设有横向的方形孔,所述第一锁定件为呈长方体形状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截面形状大小小于方形孔的截面形状大小,所述第一螺纹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穿过方形孔且固定块靠近第一螺纹杆的侧面与支撑墙背对防洪墙的侧面相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汛期退去,河水水位下降的过程中,使第一支撑板固定于支撑墙上,在第一螺纹杆与支撑墙的抵紧作用下,第一螺纹杆收缩进第一安装槽内,此时第一弹簧处于一个收缩的状态下;当第一螺纹杆与方形孔相对应时,转动固定块使得固定块的方向与方形孔的方向一致,第一螺纹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从第一安装槽内弹出穿过方形孔,转动固定块使固定块的方向与方形孔错位,固定块卡接于支撑墙上,使得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支撑墙上,由此,防洪墙高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对两侧上均外凸有若干间隔设置的T型块,所述加固横梁的顶面上开设有与T型块相卡合的第一T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T型块与第一T型槽的配合作用下,对于第一支撑板卡合于加固横梁上起到一定的导向和定位的作用,使得第一支撑板更加准确的固定于支撑墙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伸缩件包括开设于第二支撑板远离防洪墙的一侧中部的第二安装槽、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弹簧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支撑墙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螺纹杆靠近第二弹簧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挡块相卡接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安装槽的内侧壁滑移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槽内底壁和第二限位块远离第二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锁定件为螺母,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二限位块的一端穿过方形孔且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靠近第二螺纹杆的侧面与支撑墙背对防洪墙的侧面相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汛期来临,河水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使第二支撑板固定于支撑墙上,在第二螺纹杆与支撑墙的抵紧作用下,第二螺纹杆收缩进第二安装槽内,此时第二弹簧处于一个收缩的状态下;当第二螺纹杆与方形孔相对应时,第二螺纹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从第二安装槽内弹出穿过方形孔,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使得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支撑墙上,由此第一支撑板与防洪墙位于同一斜线上,起到提高防洪墙高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相对两侧上均外凸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燕尾块,所述加固横梁的底面上开设有与燕尾块相卡合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和位置相对应的第一T型槽隔离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燕尾块与燕尾槽的配合作用下,对于第二支撑板卡合于加固横梁上起到一定的导向和定位的作用,使得第二支撑板更加准确的固定于支撑墙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洪墙靠近支撑墙的一侧朝基座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洪墙的倾斜设置使得防洪墙对于河水的冲击起到一个卸力缓冲的作用,有效提高防洪墙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洪墙背对支撑墙的一侧设置有防渗土工膜,所述防渗土背对防洪墙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渗土工膜以及防水土工布的设置增强了防洪墙的防水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座的顶端位于防洪墙和支撑墙之间设置加固墙,所述加固墙的相对两侧分别与防洪墙和支撑墙相对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墙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板远离防洪墙的一侧相隔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墙的设置对防洪墙和支撑墙起到加固支撑的作用,使得防洪墙更加的坚固和牢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汛期来临时,在第二伸缩件与第二锁定件的配合作用下,第二支撑板固定于支撑墙上,此时第一支撑板与防洪墙位于同一直线上,防洪墙的高度得到加高,以应对汛期河水的上涨;
2.当汛期退去,河水水位下降的过程中,使第一支撑板固定于支撑墙上,在第一螺纹杆与支撑墙的抵紧作用下,当第一螺纹杆穿过方形孔之后,转动固定块使固定块的方向与方形孔错位,固定块卡接于支撑墙上,使得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支撑墙上,由此,防洪墙高度降低;
3.防渗土工膜以及防水土工布的设置增强了防洪墙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整体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基座;2、防洪墙;21、支撑板;211、第一支撑板;212、第二支撑板;213、T型块;214、燕尾块;3、支撑墙;31、方形孔;4、加固墙;5、加固横梁;51、第一加固横梁;511、第一T型槽;52、第二加固横梁;521、第二T型槽;522、燕尾槽;6、第一伸缩件;61、第一安装槽;62、第一弹簧;63、第一螺纹杆;64、第一限位块;65、第一挡块;7、第一锁定件;8、第二伸缩件;81、第二安装槽;82、第二弹簧;83、第二螺纹杆;84、第二限位块;85、第二挡块;9、第二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包括基座1、防洪墙2、支撑墙3、加固墙4和加固横梁5,基座1的相对两侧分别与防洪墙2和支撑墙3的底侧固定连接,加固墙4固定连接于基座1的顶面,且其相对的两侧分别与防洪墙2和支撑墙3相对的侧面固定连接,加固横梁5设置有若干个,若干加固横梁5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加固横梁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防洪墙2和支撑墙3的顶侧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防洪墙2呈横向放置的长方体形状,防洪墙2背对支撑墙3的一侧朝向河道;为了增强防洪墙2的防水性,减少防洪墙2直接被河水侵蚀,导致其使用寿命减少,在防洪墙2背对支撑墙3的一侧设置有防渗土工膜,防渗土背对防洪墙2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土工布。为了减少河水对于防洪墙2的直接冲击,防洪墙2靠近支撑墙3的一侧朝基座1向下倾斜设置。
如图2所示,防洪墙2与支撑墙3相对一侧的顶端铰接有若干支撑板21,若干支撑板21均呈V型且间隔设置,每一支撑板21位于相邻两加固横梁5之间;支撑板21包括呈一定夹角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211和第二支撑板212;加固横梁5包括呈一定夹角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固横梁51和第二加固横梁52,第一加固横梁51和第二加固横梁52的夹角角度与第一支撑板211和第二支撑板212的夹角角度相同。第一支撑板211的相对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外凸有两间隔设置的T型块213,第一加固横梁51和第二加固横梁52上分别设置有与T型块213相适配的第一T型槽511和第二T型槽521,T型块213分别与第一T型槽511和第二T型槽521卡接配合;第二支撑板212的相对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外凸有两间隔设置的燕尾块214,第二加固横梁52的底端设置有与燕尾块214相适配的燕尾槽522,燕尾块214与燕尾槽522卡接配合;燕尾槽522和位置相对应的第一T型槽511隔离设置。
如图3、4所示,每一第一支撑板211远离防洪墙2的一侧中部均设置有第一伸缩件6,第一伸缩件6通过第一锁定件7与支撑墙3固定连接;第一伸缩件6包括开设于第一支撑板211远离防洪墙2一侧中部且槽口朝向支撑墙3的第一安装槽61以及设置于第一安装槽61内的第一弹簧62、第一螺纹杆63和第一限位块64,第一弹簧6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61的内底壁和第一限位块64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64远离第一弹簧62的一端与第一螺纹杆63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槽61的槽口沿着靠近第一安装槽61中心轴方向翻折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挡块65,第一限位块64与第一安装槽61的内侧壁滑移连接,第一限位块64与第一挡块65相卡接,第一螺纹杆63远离第一限位块64的一端穿过两第一挡块65之间的间隙延伸至第一安装槽61外,支撑墙3上开设有横向的方形孔31,第一锁定件7为呈长方体形状的固定块,固定块的截面形状大小小于方形孔31的截面形状大小,第一螺纹杆63与固定块螺纹连接,固定块穿过方形孔31且固定块靠近第一螺纹杆63的侧面与支撑墙3背对防洪墙2的侧面相抵紧。
如图3、5所示,每一第二支撑板212远离防洪墙2的一侧中部均设置有第二伸缩件8,第二伸缩件8通过第二锁定件9与支撑墙3固定连接;第二伸缩件8包括开设于第二支撑板212远离防洪墙2一侧中部且槽口朝向支撑墙3的第二安装槽81以及设置于第二安装槽81内的第二弹簧82、第二螺纹杆83和第二限位块84,第二弹簧8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槽81的内底壁和第二限位块84固定连接,第二限位块84远离第二弹簧82的一端与第二螺纹杆83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槽81的槽口沿着靠近第二安装槽81中心轴方向翻折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挡块85,第二限位块84与第二安装槽81的内侧壁滑移连接,第二限位块84与第二挡块85相卡接,第二螺纹杆83远离第二限位块84的一端穿过两第二挡块85之间的间隙延伸至第二安装槽81外。第二锁定件9为带有垫片的螺母,第二螺纹杆83远离第二限位块84的一端穿过方形孔31且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母靠近第二螺纹杆83的侧面与支撑墙3背对防洪墙2的侧面相抵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汛期来临,河水水位上升,使第二支撑板212滑向支撑墙3的方形孔31上,在滑动的过程中第二螺纹杆83与支撑墙3的抵紧作用下,第二螺纹杆83收缩进第二安装槽81内,此时第二弹簧82处于一个收缩的状态下;当第二螺纹杆83与方形孔31相对应时,第二螺纹杆83在第二弹簧82的作用下从第二安装槽81内弹出穿过方形孔31,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使得第二支撑板212固定在支撑墙3上;与此同时,燕尾块214卡接于燕尾槽522内,由此第一支撑板211与防洪墙2位于同一斜线上,起到提高防洪墙2高度的效果。
当汛期退去,河水水位下降,使第一支撑板211滑向支撑墙3的方形孔31上,在滑动的过程中第一螺纹杆63与支撑墙3的抵紧作用下,第一螺纹杆63收缩进第一安装槽61内,此时第一弹簧62处于一个收缩的状态下;当第一螺纹杆63与方形孔31相对应时,转动固定块使得固定块的方向与方形孔31的方向一致,第一螺纹杆63在第一弹簧62的作用下从第一安装槽61内弹出穿过方形孔31,转动固定块使固定块的方向与方形孔31错位,固定块卡接于支撑墙3上,使得第一支撑板211固定在支撑墙3上;与此同时T型块213从第一T型槽511内脱离,且卡合与第二T型槽521内;由此防洪墙2高度降低。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包括基座(1)以及设置于基座(1)相对两侧的防洪墙(2)和支撑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墙(2)和支撑墙(3)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横梁(5),若干所述加固横梁(5)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加固横梁(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防洪墙(2)和支撑墙(3)远离基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洪墙(2)与支撑墙(3)相对的一侧顶端铰接有若干呈V型的支撑板(21),相邻所述支撑板(21)位于加固横梁(5)相对的两侧且与加固横梁(5)的侧面相贴合,所述支撑板(21)包括呈一定夹角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211)和第二支撑板(212),所述第一支撑板(211)和第二支撑板(212)远离防洪墙(2)的一侧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件(6)和第二伸缩件(8),所述第一伸缩件(6)和第二伸缩件(8)分别通过第一锁定件(7)和第二锁定件(9)与支撑墙(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6)包括开设于第一支撑板(211)远离防洪墙(2)的一侧中部的第一安装槽(61)、设置于第一安装槽(61)内的第一弹簧(62)和第一螺纹杆(63),所述第一安装槽(61)的槽口朝向支撑墙(3)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槽(61)的槽口设置有第一挡块(65),所述第一螺纹杆(63)靠近第一弹簧(6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挡块(65)相卡接的第一限位块(64),所述第一限位块(64)与第一安装槽(61)的内侧壁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61)内底壁和第一限位块(64)远离第一螺纹杆(6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墙(3)上开设有横向的方形孔(31),所述第一锁定件(7)为呈长方体形状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截面形状大小小于方形孔(31)的截面形状大小,所述第一螺纹杆(63)与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穿过方形孔(31)且固定块靠近第一螺纹杆(63)的侧面与支撑墙(3)背对防洪墙(2)的侧面相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相对两侧上均外凸有若干间隔设置的T型块(213),所述加固横梁(5)的顶面上开设有与T型块(213)相卡合的第一T型槽(5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件(8)包括开设于第二支撑板(212)远离防洪墙(2)的一侧中部的第二安装槽(81)、设置于第二安装槽(81)内的第二弹簧(82)和第二螺纹杆(83),所述第二安装槽(81)的槽口朝向支撑墙(3)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81)的槽口设置有第二挡块(85),所述第二螺纹杆(83)靠近第二弹簧(8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挡块(85)相卡接的第二限位块(84),所述第二限位块(84)与第二安装槽(81)的内侧壁滑移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槽(81)内底壁和第二限位块(84)远离第二螺纹杆(8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锁定件(9)为螺母,所述第二螺纹杆(83)远离第二限位块(84)的一端穿过方形孔(31)且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靠近第二螺纹杆(83)的侧面与支撑墙(3)背对防洪墙(2)的侧面相抵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12)的相对两侧上均外凸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燕尾块(214),所述加固横梁(5)的底面上开设有与燕尾块(214)相卡合的燕尾槽(522),所述燕尾槽(522)和位置相对应的第一T型槽(511)隔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墙(2)靠近支撑墙(3)的一侧朝基座(1)向下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墙(2)背对支撑墙(3)的一侧设置有防渗土工膜,所述防渗土背对防洪墙(2)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土工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位于防洪墙(2)和支撑墙(3)之间设置加固墙(4),所述加固墙(4)的相对两侧分别与防洪墙(2)和支撑墙(3)相对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墙(4)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板(212)远离防洪墙(2)的一侧相隔离。
CN202020066901.1U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72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6901.1U CN211872853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6901.1U CN211872853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2853U true CN211872853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1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690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72853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28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6498A (zh) * 2020-12-29 2021-04-30 黄芬芬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水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5198694A (zh) * 2022-07-22 2022-10-18 江苏省洪泽湖堤防管理所 一种适用于水利水电堤防加高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6498A (zh) * 2020-12-29 2021-04-30 黄芬芬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水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726498B (zh) * 2020-12-29 2022-12-09 广东瀚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挡水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5198694A (zh) * 2022-07-22 2022-10-18 江苏省洪泽湖堤防管理所 一种适用于水利水电堤防加高结构
CN115198694B (zh) * 2022-07-22 2024-01-30 江苏省洪泽湖堤防管理所 一种适用于水利水电堤防加高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72853U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洪堤
CN109610487A (zh) 一种拉森钢板桩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US11286630B2 (en) Pile foundation permeable breakwater with variable permeabilit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US20090252555A1 (en) Protective wall, dyk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dyke
CN105862662B (zh) 一种曲边拱形防波堤
US3465530A (en) Dam construction
US5924820A (en) Anti-scour device and method for scour prevention
CN110894714A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护河堤及其防护方法
CN103758080B (zh) 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
CN113818401A (zh)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上的防渗止水结构
CN205369276U (zh) 前支腿型钢防渗膜围堰
CN211815970U (zh) 一种防止沟头溯源侵蚀的水土保持防护装置
CN209493914U (zh) 一种高水位条件下施工护脚
KR100674354B1 (ko) 하천 범람 방지를 위한 제방 구조물
JP2004003238A (ja) 高潮防止用水門
JP6915844B2 (ja) 壁面補修用作業空間形成物及び壁面補修用作業空間形成方法
CN210482224U (zh)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CN216006815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渗挡墙
CN109706947A (zh) 适用于窄河道复杂地质条件的钢板桩围堰
CN215165693U (zh) 一种土石堤坝滑坡险情处理结构
CN210684664U (zh) 一种钢板桩连接角桩
CN219862659U (zh) 一种防渗水利工程堤坝
CN219099936U (zh) 一种防渗漏护坡护岸
CN217678852U (zh) 一种生态型河堤防护结构
CN218813501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护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