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1417U -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1417U
CN211871417U CN202020087384.6U CN202020087384U CN211871417U CN 211871417 U CN211871417 U CN 211871417U CN 202020087384 U CN202020087384 U CN 202020087384U CN 211871417 U CN211871417 U CN 211871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iser
sewage treatment
stripping system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73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庆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Puyou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Puyou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Puyou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Puyou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73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1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1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1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所述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设置有提升管,提升管的内部设置有内管,提升管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进水管及右进水管,还设置有左进气管及右进气管,内管表面设置有进气孔,左进气管及右进气管处通入的气体,污水从内管底部进入,气体可对污水进行气动提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污水转送过程中可对污水进行有效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处理系统一般需要待处理的污水从一个池体通入另一池体,污水的传送一般依靠泵体传送,泵体传送的传送速度快,效率高,本大面积推广使用,但是不是所有的污水处理系统都适用于泵体,泵体的耗电量大,传送速度快,在泵体损坏时泄露的污水也会更多,泵体长期使用会损坏,泵体的维修和养护对人工成本也是成本消耗。
发明内容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设置有提升管,提升管的内部设置有内管,提升管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进水管及右进水管,还设置有左进气管及右进气管,内管表面设置有进气孔,左进气管及右进气管处通入的气体,污水从内管底部进入,气体可对污水进行气动提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污水转送过程中可对污水进行有效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气提系统主要包括提升管、左进水管、右进水管、释放仓、左进气管、右进气管、漏水管、出水管,所述提升管为圆柱体结构,左进水管与提升管连接,位于提升管左侧,右进水管与提升管连接,位于提升管右侧,所述释放仓设置在提升管顶部,释放仓与提升管连通,左进气管设置在提升管左侧,右进气管设置在提升管右侧,所述漏水管设置在提升管侧面,所述出水管设置在释放仓右侧,所述提升管内部设置有内管,内管上设置有进气孔。
所述左进水管及右进水管与提升管底面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释放仓与内管连通。
所述内管底部焊接在提升管侧壁上 ,内管与左进水管及右进水管连通。
所述左进气管及右进气管与提升管连通。
所述漏水管设置有两根,位于提升管的左右两侧。
所述进气孔设置在环状设置在进气孔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设置有提升管,提升管的内部设置有内管,提升管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进水管及右进水管,还设置有左进气管及右进气管,内管表面设置有进气孔,左进气管及右进气管处通入的气体,污水从内管底部进入,气体可对污水进行气动提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污水转送过程中可对污水进行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升管、2-左进水管、3-右进水管、4-释放仓、5-左进气管、6-右进气管、7-漏水管、8-出水管、9-内管、10-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所述气提系统主要包括提升管1、左进水管2、右进水管3、释放仓4、左进气管5、右进气管6、漏水管7、出水管8,所述提升管1为圆柱体结构,左进水管2与提升管1连接,位于提升管1左侧,右进水管3与提升管1连接,位于提升管1右侧,所述左进水管2及右进水管3与提升管1底面同一水平位置,所述释放仓4设置在提升管1顶部,释放仓4与提升管1连通,左进气管5设置在提升管1左侧,右进气管6设置在提升管1右侧,所述左进气管5及右进气管6与提升管1连通,所述漏水管7设置在提升管1侧面,所述漏水管7设置有两根,位于提升管1的左右两侧,所述出水管8设置在释放仓4右侧,所述提升管1内部设置有内管9,所述内管9底部焊接在提升管1侧壁上 ,内管9与左进水管2及右进水管3连通,内管9上设置有进气孔10,所述进气孔10设置在环状设置在进气孔10表面,所述释放仓4与内管9连通。
所述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设置有提升管1,提升管1的内部设置有内管9,提升管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进水管2及右进水管3,内管9底部焊接在提升管1侧壁上 ,内管9与左进水管2及右进水管3连通,左进水管2及右进水管3与提升管1底面同一水平位置,污水从底部直接进入,提升管1侧面还设置有左进气管5及右进气管6,左进气管5及右进气管6与提升管1连通,内管9表面设置有进气孔10,进气孔10环状设置在进气孔10表面,左进气管5及右进气管6处通入的气体,污水从内管9底部进入,气体通过进气孔10均匀进入内管9,气体可对污水进行气动提升,在提升管1两侧设置有漏水管7,漏水管7设置在提升管1靠下位置,可将外溢到内管9外的污水漏出,避免影响污水提升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污水转送过程中可对污水进行有效提升。
本实用新型一般连接在污水处理池的出水管处,可根据操作需要与左进水管2或右进水管3连接,左进气管5及右进气管6与风机连接,气体通过左进气管5及右进气管6进入提升管1,从进气孔10进入内管,对污水进行气动提升,提升上的污水从内管9进入到释放仓4内,后从出水管8流出,实现污水提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系统主要包括提升管、左进水管、右进水管、释放仓、左进气管、右进气管、漏水管、出水管,所述提升管为圆柱体结构,左进水管与提升管连接,位于提升管左侧,右进水管与提升管连接,位于提升管右侧,所述释放仓设置在提升管顶部,释放仓与提升管连通,左进气管设置在提升管左侧,右进气管设置在提升管右侧,所述漏水管设置在提升管侧面,所述出水管设置在释放仓右侧,所述提升管内部设置有内管,内管上设置有进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进水管及右进水管与提升管底面同一水平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仓与内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底部焊接在提升管侧壁上 ,内管与左进水管及右进水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进气管及右进气管与提升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管设置有两根,位于提升管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设置在环状设置在进气孔表面。
CN202020087384.6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 Active CN211871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384.6U CN211871417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384.6U CN211871417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1417U true CN211871417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1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7384.6U Active CN211871417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1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5749U (zh) 潜污泵用耦合装置
CN21187141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提系统
CN204082268U (zh) 一种防爆柴油机尾气降温预冷装置
CN201376918Y (zh) 大面积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
CN207245989U (zh) 一种五接头抽水泵进水装置
CN205275412U (zh) 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9764590U (zh) 一种污泥气动提升装置
CN21134111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抽水设备
CN206660678U (zh) 一种污水输送装置
CN204097209U (zh) 气动液位提升装置
CN211082417U (zh) 能量收集器
CN207031088U (zh) 一种污水池浮渣吹散装置
CN205154637U (zh) 一种真空泵进水节水装置
CN204738982U (zh) 一种硅烷交联电缆料生产线用水环真空泵节水装置
CN216764883U (zh) 一种液体菌种高效发酵装置
CN214422334U (zh) 一种污泥、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
CN214345406U (zh) 一种化工生产废气高效节能净化处理设备
CN21286429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设备的高效节能曝气装置
CN210945275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污泥沉淀结构
CN213170364U (zh) 一种氢氧化钙气流输送装置
CN214880526U (zh) 一种用于厌氧反应器排泥的真空系统
CN216950788U (zh) 一种多出口分流气动隔膜泵
CN212640239U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6942890U (zh) 一种新型用于egr阀的冷却器
CN207847871U (zh) 一种不易堵塞的节能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