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0806U - 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0806U
CN211870806U CN201921848805.6U CN201921848805U CN211870806U CN 211870806 U CN211870806 U CN 211870806U CN 201921848805 U CN201921848805 U CN 201921848805U CN 211870806 U CN211870806 U CN 211870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motor
collecting device
device main
material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88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ch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倪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倪君 filed Critical 倪君
Priority to CN2019218488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0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0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080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入料口,装置主体的底部通过丝杆连接有底座,底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滑轮与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位于底座的底部,该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设置有收料盘、中心轴、第二电机、和气缸,在收料前,气缸通过活塞推动中心轴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收料盘向上推出,收料时,气缸与第二电机同时开始工作,第二电机驱动气缸转动,在气缸转动的同时,气缸通过活塞控制中心轴向下运动,从而使呈螺旋状的收料盘向下旋转运动,线下的制品逐层的放置在呈螺旋状收料盘的内部,提升单次的收取数量,从而进一步减少收料装置的站底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各种类型的制品,即为粉末冶金制品。粉末冶金轴套即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成的轴套。
现有的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为避免冶金制品在收料的过程中发生物料的相互碰撞,现有的收料装置一般采用单独旋转的收料盘将从生产线上下线的冶金制品,造成收料装置收取的制品较少,从而导致收料装置的利用率下降,同时不同的冶金制品的下线生产线的高度均有差异,现有的收料装置无法良好的满足高度不同的生产线,导致物料在收取时发生跌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单次收取的物料较少,无法适应不同高度的生产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入料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通过丝杆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滑轮与第一电机,且所述第一电机位于底座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底座并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表面通过从动齿轮与丝杆相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套接于丝杆的外表面,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中间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动力室,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装置主体的底部并延伸至动力室的内部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活塞,且所述活塞的顶端贯穿动力室的顶部并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外表面固定有收料盘。
优选地,所述收料盘呈“螺旋状”,且所述收料盘紧密焊接于中心轴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丝杆的外表面通过螺纹装置主体相连接,且所述丝杆的顶部贯穿装置主体的底部并延伸至动力室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从动齿轮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从动齿轮呈“环形阵列状”排布于主动齿轮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入料口的高度与中心轴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入料口位于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上方。
优选地,所述滑轮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滑轮呈“矩形阵列状”排布于底座的底部四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设置有收料盘、中心轴、第二电机、和气缸,在收料前,气缸通过活塞推动中心轴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收料盘向上推出,收料时,气缸与第二电机同时开始工作,第二电机驱动气缸转动,在气缸转动的同时,气缸通过活塞控制中心轴向下运动,从而使呈螺旋状的收料盘向下旋转运动,线下的制品逐层的放置在呈螺旋状收料盘的内部,提升单次的收取数量,从而进一步减少收料装置的站底面积,同时还设置有第一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丝杆,在需要调节高度时,第一电机通过主动齿轮驱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再带动丝杆旋转,丝杆通过螺纹驱动装置主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第一电机反向旋转时,从而驱动装装置主体向下运动,以调节收料高度,便于适应不同高度的生产线的下料处,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动齿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丝杆;3、底座;4、滑轮;5、主动齿轮;6、第一电机;7、从动齿轮;8、连接件;9、中心轴;10、入料口;11、收料盘;12、活塞;13、动力室;14、气缸;15、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丝杆2、底座3、滑轮4、主动齿轮5、第一电机6、从动齿轮7、连接件8、中心轴9、入料口10、收料盘11、活塞12、动力室13、气缸14和第二电机15,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入料口10,所述入料口10的高度与中心轴9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入料口10位于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上方,有助于该装置适应不同高度的生产线,提升适应性,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通过丝杆2连接有底座3,所述丝杆2的外表面通过螺纹装置主体1相连接,且所述丝杆2的顶部贯穿装置主体1的底部并延伸至动力室13的内部,第一电机6通过主动齿轮5驱动从动齿轮7转动,从动齿轮7再带动丝杆2旋转,丝杆2通过螺纹驱动装置主体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第一电机6反向旋转时,从而驱动装装置主体1向下运动,以调节收料高度,便于适应不同高度的生产线的下料处,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适应性,所述底座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滑轮4与第一电机6,所述滑轮4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滑轮4呈“矩形阵列状”排布于底座3的底部四角,滑轮4可提升该装置的灵活性,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稳定性,且所述第一电机6位于底座3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底座3并连接有主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5的外表面通过从动齿轮7与丝杆2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7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从动齿轮7呈“环形阵列状”排布于主动齿轮5的外表面,四个从动齿轮7对应四根丝杆2,通过四根丝杆2可提升装置主体1在向上运动时的稳定性,防止其倾倒,且所述从动齿轮7套接于丝杆2的外表面,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中间设置有第二电机1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动力室13,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装置主体1的底部并延伸至动力室13的内部连接有气缸14,所述气缸14的输出端连接有活塞12,且所述活塞12的顶端贯穿动力室13的顶部并通过连接件8连接有中心轴9,所述中心轴9的外表面固定有收料盘11,所述收料盘11呈“螺旋状”,且所述收料盘11紧密焊接于中心轴9的外表面,“螺旋状”的收料盘11可提升单次收料的数量,降低存储时该装置的占地面积。
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先将该装置放置在水片地面上,接通电源开始工作,使用者先将该装置移动至生产线的下线处,根据生产线的高度调节该装置的高度,具体操作方式为控制第一电机6通过主动齿轮5驱动从动齿轮7转动,从动齿轮7再带动丝杆2旋转,丝杆2通过螺纹驱动装置主体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控制第一电机6反向旋转时,从而驱动装装置主体1向下运动,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后,气缸14通过活塞12推动中心轴9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收料盘11向上推出,收料时,气缸14与第二电机15同时开始工作,第二电机15驱动气缸14转动,在气缸14转动的同时,气缸14通过活塞12控制中心轴9向下运动,从而使呈螺旋状的收料盘11向下旋转运动,线下的制品逐层的放置在呈螺旋状收料盘11的内部,完成收料后,更换下一装置继续收料。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入料口(10),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通过丝杆(2)连接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滑轮(4)与第一电机(6),且所述第一电机(6)位于底座(3)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底座(3)并连接有主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5)的外表面通过从动齿轮(7)与丝杆(2)相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7)套接于丝杆(2)的外表面,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中间设置有第二电机(1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动力室(13),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装置主体(1)的底部并延伸至动力室(13)的内部连接有气缸(14),所述气缸(14)的输出端连接有活塞(12),且所述活塞(12)的顶端贯穿动力室(13)的顶部并通过连接件(8)连接有中心轴(9),所述中心轴(9)的外表面固定有收料盘(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盘(11)呈“螺旋状”,且所述收料盘(11)紧密焊接于中心轴(9)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2)的外表面通过螺纹装置主体(1)相连接,且所述丝杆(2)的顶部贯穿装置主体(1)的底部并延伸至动力室(1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7)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从动齿轮(7)呈“环形阵列状”排布于主动齿轮(5)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10)的高度与中心轴(9)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入料口(10)位于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4)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滑轮(4)呈“矩形阵列状”排布于底座(3)的底部四角。
CN201921848805.6U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870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8805.6U CN211870806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8805.6U CN211870806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0806U true CN211870806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41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8805.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870806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08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9561A (zh) * 2021-02-06 2021-06-25 南昌工学院 一种陶瓷材料加工用研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9561A (zh) * 2021-02-06 2021-06-25 南昌工学院 一种陶瓷材料加工用研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00238U (zh) 一种高效中药压片装置
CN108685108A (zh) 一种新型核桃破壳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3223535B (zh) 整体悬挂式模内攻牙装置
CN211870806U (zh) 一种粉末冶金产品成形后的收料装置
CN201042771Y (zh) 四工位磁瓦自动倒角磨床
CN215431030U (zh) 一种用于金属冲压的连续冲压模具
CN214078820U (zh) 一种自动下料成型装置
CN108856564B (zh) 一种电感引脚整形机
CN113192746B (zh) 一种新型磁芯压机设备
CN209632121U (zh) 一种粉末冶金成型设备
CN210538513U (zh) 芝士蛋糕全自动成形机
CN203448795U (zh) 整体悬挂式模内攻牙装置
CN215917321U (zh) 一种陶瓷轴承坯粒压制机
CN216614000U (zh) 一种用于豆腐乳加工的分装装罐设备
CN206851897U (zh) 一种可快速给单个馄饨皮内放置完整虾仁的装置
CN206936089U (zh) 一种碟形弹簧自动成型装置
CN218574896U (zh) 一种锻压机上料机构
CN220614719U (zh) 一种塑料盒热压切模具
CN213416217U (zh) 食品生产用包装罐体自动节能旋盖装置
CN205904790U (zh) 铸铁锅内型面自动磨削平台
CN214178975U (zh) 一种大米米粉加工装置
CN220560848U (zh) 一种多工位压力机
CN219949487U (zh) 一种磁芯冲压机下料机构
CN220799891U (zh) 一种茶叶生产用揉捻装置
CN209867191U (zh) 一种锅胆自动整形机器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7

Address after: 201600 No.8, Lane 517, Xinbo Road, Maoga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hongch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00 6 households, group 4, Shangbu village, Xinba village, Yiqiao Town, Xiaosh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 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2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2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