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3750U - 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3750U
CN211863750U CN202020240374.1U CN202020240374U CN211863750U CN 211863750 U CN211863750 U CN 211863750U CN 202020240374 U CN202020240374 U CN 202020240374U CN 211863750 U CN211863750 U CN 211863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er
oblique
vertical
fixed
lif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403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tong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2403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3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3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37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包括固定机构,包括与床板两侧边沿固定的固定部,还包括捆住患者两根大腿的下肢箍带;提拉杆,水平设于固定机构上方,提拉杆上套有两个供手抓握的握力球;拉伸件,包括一个斜向拉伸器,还有两个沿斜向拉伸器对称布置的竖向拉伸器;斜向拉伸器的底部与两个下肢箍带固定,斜向拉伸器的顶部与提拉杆的中部可拆卸得固定;每个竖向拉伸器的顶部分别与提拉杆的一端固定,每个竖向拉伸器的底部与一个固定部固定;竖向拉伸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铅垂线方向,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各具备同轴布置的套筒、拉簧。采用此实用新型让平躺的中风患者的肘部、手部均能得到锻炼,提拉杆活动自由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风患者康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
背景技术
上肢的功能相当精细和复杂,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中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相比较下肢功能恢复缓慢,而且通常上肢功能恢复由近端向远端逐渐恢复。中风偏瘫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期的过程中,开始整个上肢的肌力较弱,上肢功能恢复一般是从粗大动作开始的,即肩关节内收外展、抬举以及腕、肘关节的屈伸等,继而训练逐步到精细动作恢复训练。然而中风偏瘫患者一开始无法独立完成上肢的各项运动,而且手指的抓握功能也有失常,因此无法控制偏瘫一侧上肢关节运动,但是在患者上肢恢复功能训练中给予不同强度的恢复训练是有必要的。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有关上肢锻炼的康复训练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患侧肢体肌力以及关节的灵活性锻炼。但是有的仪器笨重,不便于携带;有些仪器携带方便,但上肢的功能锻炼所涉及的关节比较固定,而没有上肢整体锻炼的联动性,不利于卧床患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让平躺的中风患者的肘部、手部均能得到锻炼,提拉杆活动自由度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包括:固定机构,包括与床板两侧边沿固定的固定部,还包括捆住患者两根大腿的下肢箍带;提拉杆,水平设于固定机构上方,提拉杆上套有两个供手抓握的握力球;拉伸件,包括一个斜向拉伸器,还有两个沿斜向拉伸器对称布置的竖向拉伸器;斜向拉伸器的底部与两个下肢箍带固定,斜向拉伸器的顶部与提拉杆的中部可拆卸得固定;每个竖向拉伸器的顶部分别与提拉杆的一端固定,每个竖向拉伸器的底部与一个固定部固定;竖向拉伸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铅垂线方向,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各具备同轴布置的套筒、拉簧,拉簧的两端与外部固定,套筒仅活动套于拉簧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通过固定部与床板固定,患者下肢再穿过下肢箍带,患者采用平卧姿势,患者手部抓在握力球上,通过拉簧的弹力作用上下做抬举训练,拉簧因为有弹性势能,会要求患者必须施加一定的力,能锻炼患者的肘部肌肉,达到促进训练效果。同时握力球能锻炼患者的手部肌肉。提拉训练器的底部因为同时固定在床板、患者腿上,同时因为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构成了三角形稳定结构,结合套筒的存在,使得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未拉伸时,提拉杆即可保持稳定的空间位置状态,套筒限定拉簧的最短长度。在推拉过程中,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组合作用,能承受提拉杆能的竖向、水平向运动。便于手腕部的多方向的运动。斜向拉伸器的顶部与提拉杆先拆卸时则便于与患者、床板的装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的顶部与提拉杆通过金属纽扣或燕尾槽装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金属纽扣或燕尾槽的装配方式拆装比较容易,同时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两个下肢箍带之间共同固定有连接板,斜向拉伸器与连接板轴连接,每个下肢箍带上均具备尼龙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板可以是硬质的,方便代替柔性的下肢箍带来与斜向拉伸器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与提拉杆长度方向所垂直的空间平面同时平行于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各自的延伸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提拉杆在上下甚至微量的水平移动时,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能起到稳定的拉拽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固定部具备容纳床板边沿的豁口,固定部还包括螺栓,螺栓穿入豁口并抵住床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螺栓的旋紧力来达到与床板的夹紧效果,装卸比较便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套筒所占空间轮廓呈圆柱形,套筒为聚乙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聚乙烯管质轻,同时结构强度强,不易被压弯,圆柱形的套筒保证了竖向拉伸器在非受力状态下可以保持竖直的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斜向拉伸器与每个竖向拉伸器之间各有一个握力球,提拉杆为穿过握力球内部的一体杆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体杆的提拉杆不会因为握力球的布置而变为铰接杆,握力球相当于包在提拉杆外部,患者在推动握力球时相当于在推动提拉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示意图。
1-床板;2-提拉杆;3-握力球;4-下肢箍带;5-固定部;6-螺栓;7-斜向拉伸器;8-竖向拉伸器;9-燕尾槽;10-套筒;11-拉簧;1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包括:固定机构,包括与床板1两侧边沿固定的固定部5,还包括捆住患者两根大腿的下肢箍带4;提拉杆2,水平设于固定机构上方,提拉杆2上套有两个供手抓握的握力球3;拉伸件,包括一个斜向拉伸器7,还有两个沿斜向拉伸器7对称布置的竖向拉伸器8;斜向拉伸器7的底部与两个下肢箍带4固定,斜向拉伸器7的顶部与提拉杆2的中部可拆卸得固定;每个竖向拉伸器8的顶部分别与提拉杆2的一端固定,每个竖向拉伸器8的底部与一个固定部5固定;竖向拉伸器8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铅垂线方向,斜向拉伸器7的延伸方向与铅垂线呈夹角;斜向拉伸器7、竖向拉伸器8各具备同轴布置的套筒10、拉簧11,拉簧11的两端与外部固定,套筒10仅活动套于拉簧11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通过固定部与床板固定,患者下肢再穿过下肢箍带,患者采用平卧姿势,患者手部抓在握力球上,通过拉簧的弹力作用上下做抬举训练,拉簧因为有弹性势能,会要求患者必须施加一定的力,能锻炼患者的肘部肌肉,达到促进训练效果。同时握力球能锻炼患者的手部肌肉。提拉训练器的底部因为同时固定在床板、患者腿上,同时因为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构成了三角形稳定结构,结合套筒的存在,使得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未拉伸时,提拉杆即可保持稳定的空间位置状态,套筒限定拉簧的最短长度。在推拉过程中,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组合作用,能承受提拉杆能的竖向、水平向运动。便于手腕部的多方向的运动。斜向拉伸器的顶部与提拉杆先拆卸时则便于与患者、床板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斜向拉伸器7、竖向拉伸器8的顶部与提拉杆2通过金属纽扣或燕尾槽9装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金属纽扣或燕尾槽的装配方式拆装比较容易,同时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下肢箍带4之间共同固定有连接板12,斜向拉伸器7与连接板12轴连接,每个下肢箍带4上均具备尼龙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板可以是硬质的,方便代替柔性的下肢箍带来与斜向拉伸器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与提拉杆2长度方向所垂直的空间平面同时平行于斜向拉伸器7、竖向拉伸器8各自的延伸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提拉杆在上下甚至微量的水平移动时,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能起到稳定的拉拽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具备容纳床板1边沿的豁口,固定部5还包括螺栓6,螺栓6穿入豁口并抵住床板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螺栓的旋紧力来达到与床板的夹紧效果,装卸比较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10所占空间轮廓呈圆柱形,套筒10为聚乙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聚乙烯管质轻,同时结构强度强,不易被压弯,圆柱形的套筒保证了竖向拉伸器在非受力状态下可以保持竖直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斜向拉伸器7与每个竖向拉伸器8之间各有一个握力球3,提拉杆2为穿过握力球3内部的一体杆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体杆的提拉杆不会因为握力球的布置而变为铰接杆,握力球相当于包在提拉杆外部,患者在推动握力球时相当于在推动提拉杆。
图1相比图2,利用虚线表现了被握力球隐藏的部分提拉杆2,还表现了套筒10内的拉簧11。图4表现了患者躺在床板1上的使用示意图,图4中患者施加推力,拉簧11被拉伸。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构,包括与床板11两侧边沿固定的固定部,还包括捆住患者两根大腿的下肢箍带;
提拉杆,水平设于固定机构上方,所述提拉杆上套有两个供手抓握的握力球;
拉伸件,包括一个斜向拉伸器,还有两个沿斜向拉伸器对称布置的竖向拉伸器;所述斜向拉伸器的底部与两个下肢箍带固定,所述斜向拉伸器的顶部与提拉杆的中部可拆卸得固定;每个竖向拉伸器的顶部分别与提拉杆的一端固定,每个竖向拉伸器的底部与一个固定部固定;所述竖向拉伸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铅垂线方向,所述斜向拉伸器的延伸方向与铅垂线呈夹角;所述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各具备同轴布置的套筒、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与外部固定,所述套筒仅活动套于拉簧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的顶部与提拉杆通过金属纽扣或燕尾槽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两个下肢箍带之间共同固定有连接板,所述斜向拉伸器与连接板轴连接,每个下肢箍带上均具备尼龙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与提拉杆长度方向所垂直的空间平面同时平行于斜向拉伸器、竖向拉伸器各自的延伸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具备容纳床板边沿的豁口,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入豁口并抵住床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所占空间轮廓呈圆柱形,所述套筒为聚乙烯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拉伸器与每个竖向拉伸器之间各有一个握力球,所述提拉杆为穿过握力球内部的一体杆件。
CN202020240374.1U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63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0374.1U CN211863750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0374.1U CN211863750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3750U true CN211863750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4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037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63750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3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162442A (en) Universal exerciser
EP0413870A2 (en) Exercising apparatus
CN201692209U (zh) 卧床患者多功能锻炼器械
JP2001129119A (ja) 健康器具
KR20030017471A (ko) 전신운동용 물구나무서기 운동장치
US20210038941A1 (en) Adjustable shoulder exercise device
CN211863750U (zh) 一种脑卒中患者手部提拉训练器
CN212016619U (zh) 一种桡神经损伤手功能锻炼器
CN108143590A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手指康复训练机器人
CN209917158U (zh) 一种磁铁式关节活动及肌力训练器
CN201968975U (zh) 脑卒中病人上肢训练装置
CN208694169U (zh) 一种上肢关节活动康复训练装置
CN212817063U (zh) 一种手指康复装置
CN207980288U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CN208611680U (zh) 一种舞蹈训练用下腰装置
CN207575409U (zh) 康复治疗动态手臂支架
CN206183889U (zh) 多功能指力器
KR100856073B1 (ko) 신축 운동기구
CN109701201A (zh) 一种安全性高且使用儿童人群广的体操架
CN211912610U (zh) 一种卧床患者肢体肌力恢复训练架
CN215081718U (zh) 辅助卒中患者手部活动的简易装置
CN215504107U (zh) 下肢功能锻炼弹力兜带
CN215900266U (zh) 一种手功能康复仪器
CN203789557U (zh) 一种辅助婴幼儿手膝爬行练习装置
CN219517005U (zh) 一种患者肩关节被动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