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1794U - 排酸管柱 - Google Patents

排酸管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1794U
CN211851794U CN201922374245.1U CN201922374245U CN211851794U CN 211851794 U CN211851794 U CN 211851794U CN 201922374245 U CN201922374245 U CN 201922374245U CN 211851794 U CN211851794 U CN 211851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hole
piston
acid discharge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742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九洲
刘鑫
李燕敏
熊伟
付闯
曾志强
麻鹏宇
贾楠
杨鹏
向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742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1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1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1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酸管柱,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气举阀和至少一组封隔组件,气举阀包括外管、调节环和活塞杆,外管上设有调节孔和注气孔,限位环连接于外管内并设有进气孔;调节环能移动的套设于外管的外部并设有环槽;活塞杆能移动的设置于外管内,活塞杆的下端套接有能抵接限位环并封堵进气孔的活塞,塞杆的外部能移动的套设有弹簧和连接环,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环和活塞相接,连接环上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穿过调节孔插入环槽内,调节环的移动能带动连接块和连接环同步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排酸管柱,通过调节环调整弹簧作用于活塞上的推靠力,调整气举阀的开启压力,简单方便,从而达到高效排酸的目的。

Description

排酸管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酸管柱。
背景技术
现有油田油井排液用的气举阀多是内部调节,现场调节不是十分方便,且现场调节误差较大,不利于现场快速排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得气举阀的调节开启压力简单方便的排酸管柱,以实现高效排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酸管柱,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气举阀和至少一组封隔组件,所述封隔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封隔器和滑套开关,所述气举阀包括:
外管,其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有调节孔和注气孔,所述外管的内表面对应于所述注气孔的位置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注气孔相连通的进气孔;
调节环,其能移动的套设于所述外管的外部并密封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环的内表面设有环槽;
活塞杆,其能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活塞杆具有与所述外管的内部相连通的轴向贯通孔,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套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具有与所述轴向贯通孔相连通的活塞孔,所述活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和连接环,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环相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活塞相接,所述活塞能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抵接所述限位环并封堵所述进气孔,所述连接环能沿所述活塞杆移动,且所述连接环上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穿过所述调节孔插入所述环槽内,所述调节环的移动能带动所述连接块和所述连接环同步移动。
如上所述的排酸管柱,其中,所述活塞的下端设有上大下小的第一锥面,所述限位环的上端设有能与所述第一锥面密封抵接的第二锥面,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锥面上。
如上所述的排酸管柱,其中,所述调节环包括压帽和移动环,所述移动环与所述外管螺纹连接,所述压帽连接于所述移动环的上端,所述压帽的下端内表面设有呈环形的插槽,所述移动环的上端与所述插槽围合形成所述环槽。
如上所述的排酸管柱,其中,所述压帽通过第一紧定销钉与所述移动环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排酸管柱,其中,所述压帽与所述移动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压帽与所述外管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移动环与所述外管之间均设有第三密封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调节孔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排酸管柱,其中,所述移动环的外周面设有扳手口。
如上所述的排酸管柱,其中,所述外管包括本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下端的下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上端的上接头,所述限位环和所述注气孔均设置于所述下接头上。
如上所述的排酸管柱,其中,所述本体通过第二紧定销钉与所述下接头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排酸管柱,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下接头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排酸管柱,其中,所述排酸管柱包括通过第一油管相接的两个气举阀,位于下方的所述气举阀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封隔组件的封隔器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排酸管柱,通过调节环的移动带动连接块和连接环同步移动,以调节弹簧作用于活塞上的推靠力,不仅实现了调整气举阀的开启压力,并且使得调节开启压力的操作简单方便,从而使得气举阀能够根据室内实验据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快速调节开启压力,进而使得排酸管柱能够达到快速高效排酸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排酸管柱,通过移动环与外管的螺纹配合,实现调节环相对外管移动,并使得移动环的移动距离可控,从而使得弹簧作用于活塞上的推靠力可控,进而使得气举阀能够精确的调整开启压力,以保证快速、高效的完成作业。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排酸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举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气举阀;
100、外管;
110、本体;111、调节孔;112、第二紧定销钉;
120、下接头;121、限位环;1211、进气孔;1212、第二锥面;122、注气孔;
130、上接头;
140、第四密封圈;
200、调节环;
210、压帽;
220、移动环;221、扳手口;
230、第一紧定销钉;
240、第一密封圈;250、第二密封圈;260、第三密封圈;
300、活塞杆;301、轴向贯通孔;
400、活塞;401、活塞孔;402、第一锥面;
500、连接环;
600、弹簧;
700、连接块;
2、封隔组件;21、封隔器;22、滑套开关;23、第三油管;
3、第一油管;
4、第二油管;
5、丝堵;
6、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形容词性或副词性修饰语“上”和“下”、“内”和“外”的使用仅是为了便于多组术语之间的相对参考,且并非描述对经修饰术语的任何特定的方向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酸管柱,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气举阀1和至少一组封隔组件2,封隔组件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封隔器21 和滑套开关22,封隔器21通过第三油管23与滑套开关22相接,且位于最下方的滑套开关22的下端连接有丝堵5,其中,封隔器21和滑套开关22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气举阀1包括外管100、调节环200和活塞杆300,具体的:
如图2所示,外管100的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有调节孔111和注气孔122,即调节孔111位于外管100的上部,注气孔122位于外管100的下部,较佳的,调节孔 111为沿外管100的轴向设置的长圆孔,外管100的内表面对应于注气孔122的位置连接有限位环121,限位环121与外管100可为一体式结构,限位环121的上表面设有与注气孔122相连通的进气孔1211,即注气孔122与进气孔1211相连通以形成注气通道,且该注气通道与外管100的内部相连通;
调节环200能移动的套设于外管100的外部并密封调节孔111,具体的,调节环 200对应于调节孔111的位置套设于外管100的外部并能沿外管100的轴向移动,调节环200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调节孔111的上下两侧,且调节环200的上下两端的内表面均与外管100的外周面密封贴合,以密封调节孔111,调节环200的内表面设有环槽,环槽与调节孔111对应设置;
活塞杆300能移动的设置于外管100的内部,即活塞杆300能沿外管100的轴向移动,活塞杆300具有与外管100的内部相连通的轴向贯通孔301,活塞杆300的下端套接有活塞400,具体的,活塞400套设于活塞杆300的下端并与活塞杆300螺纹连接,活塞400具有与轴向贯通孔301相连通的活塞孔401,即轴向贯通孔301的上端与外管100的上端内部相连通,轴向贯通孔301的下端通过活塞孔401与外管100 的下端内部相连通,注气通道能通过活塞孔401与轴向贯通孔301相连通,活塞杆 300的外部套设有弹簧600和连接环500,弹簧600的上端与连接环500相接,弹簧 600的下端与活塞400相接,即弹簧600夹设于连接环500与活塞400之间,活塞400 在弹簧600的弹力作用下紧紧的抵靠于限位环121上并封堵进气孔1211,连接环500 能沿活塞杆300移动,且连接环500上连接有连接块700,连接块700穿过调节孔111 插入环槽内,具体的,连接块700的第一端与连接环500的外周面固定连接,连接块 700的第二端穿管调节孔111插入环槽内,调节孔111能够对连接块700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而移动块的移动范围能限制调节环200的移动范围,以使调节环200的上下两端能始终位于调节孔111的上下两侧,从而对调节孔111起到密封作用,调节环 200的移动能带动连接块700和连接环500同步移动,具体的,调节环200沿外管100 移动会带动连接块700同步移动,连接块700移动会带动连接环500沿活塞杆300 移动,连接环500的移动能够调整对弹簧600施加的挤压力,弹簧600受挤压会产生弹力,由于连接环500被调节环200限制不能在弹力的作用下移动,因此,弹簧600 产生的弹力只能施加于活塞400上,推动活塞400紧紧的抵靠于限位环121上,通过调整对弹簧600施加的挤压力即可调整作用于活塞400上的推靠力,从而使得气举阀 1的开启压力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且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在使用时,先根据室内试验数据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井筒中液体密度)调整调节环200的位置,以使得气举阀1的开启压力满足使用需求,具体的,如图2所示,调节环200相对外管100向下移动,使得连接环500相对活塞杆300向下移动,加大了对弹簧600的挤压力,使得弹簧600产生的弹力增大,从而加大了作用于活塞400 上的推靠力,使得气举阀1的开启压力变大;调节环200相对外管100向上移动,使得连接环500相对活塞杆300向上移动,减小了对弹簧600的挤压力,使得弹簧600 产生的弹力减小,从而减小了作用于活塞400上的推靠力,即可使得气举阀1的开启压力变小;
再将本实用新型的排酸管柱下入到井中设计位置,随后通过向管柱内打入压力液使封隔器21坐封,以使油藏的油层6与气举阀1分隔;
之后,通过投球将滑套开关22打开,向该滑套开关22对应的油层6挤入酸液进行油藏处理,待反应时间结束后,向封隔器21上部的油套环型空间打入氮气,当压力达到气举阀1的启动压力时,气举阀1打开,其上部的液体在气举阀1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至地面,即达到了高效排酸目的地。
需要说明的是,气举阀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封隔组件的设置数量根据油藏的油层数量设置,如油藏具有三个油层,则设置三组封隔组件,油藏具有五个油层,则设置五组封隔组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排酸管柱,通过调节环200的移动带动连接块700和连接环500 同步移动,以调节弹簧600作用于活塞400上的推靠力,不仅实现了调整气举阀1 的开启压力,并且使得调节开启压力的操作简单方便,从而使得气举阀1能够根据室内实验据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快速调节开启压力,进而使得排酸管柱能够达到快速高效排酸的目的。
进一步,排酸管柱包括通过第一油管3相接的两个气举阀1,位于下方的气举阀 1通过第二油管4与封隔组件2的封隔器21相接,以使得排酸管柱的连接简单方便。
进一步,如图2所示,活塞400的下端设有上大下小的第一锥面402,限位环121 的上端设有能与第一锥面402密封抵接的第二锥面1212,即第二锥面1212的形状与第一锥面402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第一锥面402能够紧紧的贴合于第二锥面1212 上,从而实现活塞400与限位环121的密封抵接,进气孔1211设置于第二锥面1212 上,通过第一锥面402与第二锥面1212的密封配合,保证了活塞400密封进气孔1211 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调节环200包括压帽210和移动环220,移动环220与外管100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简单可靠,且使得移动环 220的移动距离可控,压帽210连接于移动环220的上端,具体的,压帽210套设于移动环220的上端并与移动环220旋接,移动环220能带动压帽210同步移动,压帽 210的下端内表面设有呈环形的插槽,移动环220的上端与插槽围合形成环槽,即插槽的一侧敞开,移动环220的上端正对插槽的敞开侧,连接块700的第二端限位于压帽210与移动环220之间,这样的结构,便于连接块700与调节环200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为了避免压帽210在移动环220相对外管100转动过程中松脱,压帽 210通过第一紧定销钉230与移动环220固定连接,即通过第一紧定销钉230限制压帽210相对移动环220转动,使得压帽210能随移动环220同步转动和移动,从而保证压帽210与移动环2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连接块700与调节环200 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再进一步,在调整好调节环200的位置后,可将移动环220通过第三紧定销钉与外管100固定连接,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移动环220相对外管100移动,导致气举阀 1的开启压力变化。
进一步,压帽210与移动环22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240,压帽210与外管100 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250,移动环220与外管100之间均设有第三密封圈260,且第二密封圈250和第三密封圈260分别位于调节孔111的两侧,通过第一密封圈240密封压帽210与移动环220之间的缝隙,以保证调节环200的整体密封性,通过第二密封圈250和第三密封圈260密封调节环200与外管100之间的缝隙,以保证调节环 200密封调节孔111的可靠性。
进一步,移动环220的外周面设有扳手口221,以使得驱动移动环220相对外管 100转动的操作可以借助扳手进行,从而使得驱动移动环220相对外管100移动的操作省时省力。
再进一步,也可以在压帽210的外周面设置扳手口221,以使得压帽210可借助扳手与移动环220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外管100包括本体110、连接于本体110的下端的下接头120以及连接于本体110的上端的上接头130,限位环121 和注气孔122均设置于下接头120上,具体的,下接头120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本体 110的下端设有内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旋接配合,本体110与下接头120相接,限位环121设置于下接头120的上端内表面,这样的结构,便于活塞杆300的拆卸和安装,上接头130套设于本体110的上端并与本体110螺纹连接,上接头130的设置便于外管100与其它部件相接
进一步,为了防止下接头120松脱,本体110通过第二紧定销钉112与下接头 120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紧定销钉112限制下接头120相对本体110转动,以确保本体110与下接头1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在本体110与下接头120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140,通过第四密封圈140 密封本体110与下接头120之间的缝隙,以确保注气过程中的密封性。
下面以图1所示的排酸管柱为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酸管柱的工作过程:
图1所示的排酸管柱中具有两个气举阀1和三个封隔组件2,为了便于描述,两气举阀1分别为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气举阀和第二气举阀,三个封隔组件2分别为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封隔组件、第二封隔组件和第三封隔组件,对应的,第一封隔组件具有第一封隔器和第一滑套开关,第二封隔组件具有第二封隔器和第二滑套开关,第三封隔组件具有第三封隔器和第三滑套开关;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使用前,根据室内实验据及现场的实际情况(井筒中液体密度),通过调整调节环200的位置,调整气举阀1的开启压力,以使得气举阀1的开启压力满足使用需求,具体的,调节环200相对外管100向下移动,使开启压力增大,调节环200相对外管100向上移动,使开启压力减小;
再将排酸管柱下入到井中设计位置,随后通过向管柱内打入压力液使第一封隔器、第二封隔器和第三封隔器坐封,以使油藏的各油层6通过第一封隔器与两气举阀 1分隔,油藏的上中下三个油层6通过第二封隔器和第三封隔器分隔;
之后,通过投球将第三滑套开关打开,向对应的下油层6挤入酸液进行油藏处理,当完成对下油层的处理后,通过投球使第二滑套开关打开,第二滑套开关打开的同时即关闭酸液进入下油层6的通道,进行中油层6的处理,当完成对中油层的处理后,通过投球使第一滑套开关打开,第一滑套开关打开的同时即关闭酸液进入中油层6 的通道,进行上油层6的处理,待反应时间结束后,向第一封隔器上部的油套环型空间打入氮气,当压力达到第一气举阀1的启动压力时,第一气举阀1打开,使其上部的液体向上运动,当管柱内的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第二气举阀1打开并将其上部的液体举升到地面,当第二气举阀1的下部压力降低到一值时,三个油层中的液体在油藏压力作用下流入到井筒中,这些液体会进一步的通过两个气举阀排到地面,实现排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排酸管柱,通过调节环的移动带动连接块和连接环同步移动,以调节弹簧作用于活塞上的推靠力,不仅实现了调整气举阀的开启压力,并且使得调节开启压力的操作简单方便,从而使得气举阀能够根据室内实验据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快速调节开启压力,进而使得排酸管柱能够达到快速高效排酸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排酸管柱,通过移动环与外管的螺纹配合,实现调节环相对外管移动,并使得移动环的移动距离可控,从而使得弹簧作用于活塞上的推靠力可控,进而使得气举阀能够精确的调整开启压力,以保证快速、高效的完成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10)

1.一种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酸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气举阀和至少一组封隔组件,所述封隔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封隔器和滑套开关,所述气举阀包括:
外管,其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有调节孔和注气孔,所述外管的内表面对应于所述注气孔的位置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注气孔相连通的进气孔;
调节环,其能移动的套设于所述外管的外部并密封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环的内表面设有环槽;
活塞杆,其能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活塞杆具有与所述外管的内部相连通的轴向贯通孔,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套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具有与所述轴向贯通孔相连通的活塞孔,所述活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和连接环,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环相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活塞相接,所述活塞能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抵接所述限位环并封堵所述进气孔,所述连接环能沿所述活塞杆移动,且所述连接环上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穿过所述调节孔插入所述环槽内,所述调节环的移动能带动所述连接块和所述连接环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的下端设有上大下小的第一锥面,所述限位环的上端设有能与所述第一锥面密封抵接的第二锥面,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锥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环包括压帽和移动环,所述移动环与所述外管螺纹连接,所述压帽连接于所述移动环的上端,所述压帽的下端内表面设有呈环形的插槽,所述移动环的上端与所述插槽围合形成所述环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帽通过第一紧定销钉与所述移动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帽与所述移动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压帽与所述外管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移动环与所述外管之间均设有第三密封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调节孔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环的外周面设有扳手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包括本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下端的下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上端的上接头,所述限位环和所述注气孔均设置于所述下接头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通过第二紧定销钉与所述下接头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与所述下接头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酸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酸管柱包括通过第一油管相接的两个气举阀,位于下方的所述气举阀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封隔组件的封隔器相接。
CN201922374245.1U 2019-12-26 2019-12-26 排酸管柱 Active CN211851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4245.1U CN211851794U (zh) 2019-12-26 2019-12-26 排酸管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4245.1U CN211851794U (zh) 2019-12-26 2019-12-26 排酸管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1794U true CN211851794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16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74245.1U Active CN211851794U (zh) 2019-12-26 2019-12-26 排酸管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1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76390B (zh) 一种截止阀
CN110566144B (zh) 防漏失冲砂方法及冲砂管柱
CN216142733U (zh) 井下排水采气机器人及其截断阀
CN211851794U (zh) 排酸管柱
CN109798085B (zh) 一种常闭式单向注入井下防喷器
CN202220589U (zh) 一种斜井出油阀
CN217632381U (zh) 基于数字化油田建设气井排水采气用的可控柱塞
CN111425163B (zh) 开关式夹壁封隔器及其注采一体管柱
CN201318151Y (zh) 井下开关器及井下开关器开关管与开关控制器
CN212837677U (zh) 二氧化碳复合分层吞吐用层间封隔器
CN211851795U (zh) 气举阀
CN211397516U (zh) 一种反循环洗井阀
CN210483637U (zh) 恒量配汽阀
CN203808915U (zh) 一种油管悬挂器封堵装置
CN108266148B (zh) 一种取芯保压短接
CN206681697U (zh) 一种自控堵塞器
CN114458216B (zh) 一种随钻液体流通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5445539U (zh) 封隔器
CN203515476U (zh) 双作用油管开关
CN2329761Y (zh) 抽油井洗井封隔器
CN116201921B (zh) 一种防泄漏的波纹管轨道球阀
CN219974756U (zh) 一种注采一体化抽油泵
CN2383972Y (zh) 找水、堵水一次封堵管柱
CN204299542U (zh) 一种静液压关闭滑套开关
CN201420533Y (zh) 防喷凡尔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