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45601U - 一种全塑变量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塑变量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45601U
CN211845601U CN202020212703.1U CN202020212703U CN211845601U CN 211845601 U CN211845601 U CN 211845601U CN 202020212703 U CN202020212703 U CN 202020212703U CN 211845601 U CN211845601 U CN 211845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annular
cylinder
main column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27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曙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ka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ka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ka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ka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127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45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45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45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塑变量泵,包括按头、螺牙、泵体、活塞组件、塑胶弹簧和锁盖;活塞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和副柱,副柱上端与主柱下端连接,按头与主柱上端连接,塑胶弹簧套接在主柱上;锁盖中心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一圆筒,螺牙中心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圆筒;锁盖可转动安装在螺牙上并且第一圆筒处于第二圆筒中;主柱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件,主柱中部处于第一圆筒中,锁盖上沿周向设有能够分别与限位部件配合的多个止挡结构,各止挡结构处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塑胶弹簧上端与按头紧密接触,塑胶弹簧下端与锁盖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调节出液量的多少,实现出液量的准确控制,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全塑变量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妆及洗浴用品的出液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全塑变量泵。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总是需要使用各种化妆及洗浴用品,由于乳液泵的设计精美、使用方便,经常被用于洗发露、沐浴露、洗手液的压泵,其泵头设计更加清洁卫生,避免了交叉感染,深受消费者的肯定。但是,传统的乳液泵内部采用的是金属弹簧,使金属弹簧长期置于泵体内与乳液直接接触,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金属弹簧容易老化,而且其中有毒物质会渗入到乳液中,对乳液造成污染,不卫生,使得乳液泵的使用寿命短,难以重复长期利用。
现在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种带有塑料弹簧的全塑乳液泵,其所有零件均采用全塑料制作,使用卫生,节能环保。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880641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一种全塑乳液泵,包含吸管、塑料阀片、泵体外壳(泵体)、大圈(螺牙)、活塞、阀针(副柱)、开关、垫片、阀杆(主柱)、塑料弹簧(塑胶弹簧)和喷嘴(按头),喷嘴下方连接有阀杆,阀杆外壁套接有塑料弹簧,阀杆下端设置有阀针,阀针外侧套接有活塞,活塞上方设置有开关,活塞外壁与泵体外壳上端内壁相连,泵体外壳的上端外壁套接有大圈,大圈内侧上端设置有垫片,泵体外壳下端连接有吸管,吸管上端设置有塑料阀片。这种全塑乳液泵虽然所有零件采用全塑料制作,使用卫生,节能环保,但是通过这种按压式出液不能够准确控制乳液的挤出量,挤少了达不到使用效果,挤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还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危害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塑变量泵,这种全塑变量泵能够调节出液量的多少,实现出液量的准确控制,方便实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塑变量泵,包括按头、螺牙、泵体、活塞组件和塑胶弹簧;螺牙安装在泵体上端;泵体底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处设有止回阀;活塞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和副柱,副柱上端与主柱下端连接,活塞呈环状并且套装在所述副柱上,活塞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按头与主柱上端连接,塑胶弹簧套接在主柱上;副柱中设有第一流道,主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流道,按头中设有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塑变量泵还包括锁盖,锁盖中心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一圆筒,所述螺牙中心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圆筒;锁盖可转动安装在螺牙上并且第一圆筒处于第二圆筒中;所述主柱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件,主柱中部处于第一圆筒中,锁盖上沿周向设有能够分别与限位部件配合的多个止挡结构,各止挡结构处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塑胶弹簧上端与按头紧密接触,塑胶弹簧下端与锁盖紧密接触。
上述螺牙用于与包装瓶的瓶口连接,从而将全塑变量泵安装到包装瓶上。上述泵体顶部还设有环形垫片,环形垫片上端面与泵体顶部下端面紧密接触,环形垫片下端面与包装瓶的瓶口上端面紧密接触,使得包装瓶与泵体密封配合。
由于上述锁盖上的各止挡结构的高度位置不同,因此,利用不同高度的止挡结构与主柱上的限位部件配合,即可使主柱具有不同的上下活动行程,从而实现出液量的调节。每次按压按头时,按下至限位部件与对应的止挡结构接触(此时主柱不能再下降),即可实现定量出液,准确控制出液量。
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塑胶弹簧处于伸展状态(受压力小)并处于按头与锁盖之间,主柱上的限位部件被处在最高位置的止挡结构顶住,使得按头不能上下活动,不能按压;由于活塞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活塞的外侧壁与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以及泵体底部的止回阀将进液口封闭,因此在止回阀以上的泵体腔体处于封闭状态,此时,第三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中没有存在乳液。由于按头不能上下活动,因此能够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乳液不会从全塑变量泵的按头流出。上述按头紧扣主柱,连接十分牢固,即使直接用手提起按头,按头也不会与整瓶乳液脱离。
使用前,先沿螺牙的圆周方向转动锁盖,使处在较低位置的一个止挡结构与主柱上的限位部件对准。使用时,向下按压按头,活塞组件沿着泵体的内侧壁向下运动,此时塑胶弹簧受压缩,直至主柱上的限位部件被该止挡结构顶住,按压按头也不能使主柱向下运动;由于活塞组件与泵体之间密封配合,使得泵体底部的止回阀受乳液压力而封闭进液口,乳液不能回流,泵体腔体内的乳液只能依次从副柱中的第一流道、主柱中的第二流道和按头中的第三流道流出。放开按头时,在塑胶弹簧的作用下,按头、活塞组件上升复位,按头、活塞组件上升过程中泵体腔体内产生负压,泵体底部的止回阀开启,包装瓶中的乳液经进液口进入泵体腔体内。
如果要改变按头的出液量,可以沿螺牙的圆周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锁盖,使其他止挡结构与主柱上的限位部件对准。这种全塑变量泵能够改变出液量的多少,变量出液,方便实用。
上述全塑变量泵的各个零件的材质均为塑料,没有加入金属材料,无金属污染及反应,最大化可持续利用并可回收,保证产品质量及贮存周期。另外,这种全塑变量泵在使用的时候,塑胶弹簧外置在按头与锁盖之间,使塑胶弹簧工作在与乳液隔绝的空间,能够改善塑胶弹簧的工作环境,不会对乳液造成污染,更能保证乳液的质量及贮存时间,也有利于产品回收,节能环保。
上述止挡结构可以是设于第一圆筒内侧壁上的台阶,也可以由第一圆筒的上端面构成。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未使用状态时,上述第一圆筒的上端面作为初始位置的止挡结构,使得主柱上的限位部件被第一圆筒的上端面顶住,按头不能上下活动,不能按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部件由一对对称的限位条组成,所述第一圆筒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对对称的条形导引槽,条形导引槽呈上下走向,条形导引槽上端设有开口,条形导引槽下端设有台阶,台阶构成所述止挡结构,限位条的下端面与台阶相配合。通过这种设置,条形导引槽下端的台阶构成止挡结构,主柱上的限位条从条形导引槽上端开口进入到条形导引槽中,限位条向下运动直到被相应台阶顶住,使主柱不能向下运动。更优选所述第一圆筒内侧壁上设有多对对称的条形导引槽。
为了更方便使用,优选方案中,所述锁盖的圆周壁上设有泵量显示孔,螺牙上设有多个泵量标识区,泵量标识区与止挡结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当某一止挡结构与限位部件对应配合时,相应的泵量标识区处在泵量显示孔中。泵量标识区上具有泵量标识,泵量标识可以是相应泵量的数值,也可以是其他提示泵量大小的符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螺牙的顶面上设有第一限位环形凹槽,所述锁盖的顶面上设有第二限位环形凹槽,第二限位环形凹槽处于第一限位环形凹槽中。通过这种设置,第二限位环形凹槽的底部处于第一限位环形凹槽中,能够对锁盖进行限位,使锁盖稳固安装在螺牙上,结构更加美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塑胶弹簧下端设有弹性环形边,塑胶弹簧下端处于所述第二限位环形凹槽中,弹性环形边的外侧面与第二限位环形凹槽的内侧壁紧密接触。由于塑胶弹簧下端的弹性环形边受到一定的压力,弹性环形边的外侧面与第二限位环形凹槽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塑胶弹簧与锁盖之间的密封。这种全塑变量泵在常压下放置,如果淋到水,水是无法从弹性环形边与第二限位环形凹槽之间的间隙进入的,使得这种全塑变量泵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避免细菌污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圆筒的内侧壁下部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有多个定位缺口,所述主柱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上下走向的定位凸条,定位凸条与定位缺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定位凸条处于相应的定位缺口中。通过设置定位凸条和定位缺口,可防止主柱相对于螺牙转动而错位,确保限位部件与相应的止挡结构位置对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圆筒的内侧壁上部设有多个卡槽,各卡槽沿第二圆筒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圆筒的外侧壁上设有卡块,卡块能够与卡槽卡扣配合。卡槽通常与止挡结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当某一止挡结构与限位部件对应配合时,相应的卡槽与卡块卡扣配合,使得第一圆筒的外侧壁与第二圆筒的内侧壁连接紧密,使第一圆筒位置保持稳定,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圆筒在第二圆筒中不易错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锁盖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粗糙部,粗糙部的表面具有凹凸相间的条纹。上述两个相对设置的粗糙部是使用者旋转锁盖的握手部位,表面为条形纹的粗糙部能够增加摩擦力,便于使用者旋转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柱下端设有第一环形端面,所述副柱下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环形凹槽,活塞处于主柱下端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副柱包括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上小下大的圆台状下限位部,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圆台状下限位部一体制成;上圆筒部套接在主柱下端上,上圆筒部的上端面与所述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紧密接触;密封片设于中圆筒部下端并将中圆筒部下端封闭,中圆筒部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进液孔与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圆台状下限位部下端连接。上述上圆筒部的上端面与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密封配合,可增强主柱与副柱之间的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柱下端处于所述上圆筒部的内腔中,主柱的外侧壁与上圆筒部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上述主柱的外侧壁与上圆筒部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主柱与副柱之间的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塞包括外圈、环形连接部和内圈,外圈、环形连接部和内圈一体制成,外圈的的外侧壁与所述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内圈的上端设有第二环形端面,第二环形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端面相配合;内圈的内侧设有内限位环,内限位环的内侧壁与所述上圆筒部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内圈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相配合。上述活塞具有上升至高位与下降至低位两个工作位:按压按头时,活塞上升至高位,此时内圈上端的第二环形端面与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主柱之间的密封,而且内限位环的内侧壁与上圆筒部的外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副柱之间的密封,有助于泵体下部腔体中的乳液顺利进入第一流道,避免乳液泄漏至泵体上部腔体;放开按头时,活塞下降至低位,此时内圈上端的第二环形端面与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分离,内圈的下端与副柱下部的第一环形凹槽密封配合,内限位环的内侧壁与上圆筒部的外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副柱之间的密封,并且将第一流道的进液孔与泵体腔体分隔开,有助于在泵体下部腔体内产生负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限位环的下端设有第三环形端面,所述中圆筒部的上端设有第四环形端面,第四环形端面与第三环形端面相配合。活塞上升至高位时,内限位环下端的第三环形端面与中圆筒部上端的第四环形端面分离;活塞下降至低位时,内限位环下端的第三环形端面与中圆筒部上端的第四环形端面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与副柱之间的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圆筒的下端设有环形缺口,环形缺口与所述泵体内侧壁围成开口向下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外圈上端与第二环形凹槽相匹配。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活塞处于低位,活塞的外圈上端与第二圆筒下端的第二环形凹槽密封配合。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使用状态时:按压按头时,外圈上端与螺牙下端的第二环形凹槽脱离配合,活塞上升至高位。
通常,上述止回阀包括塑胶球和形成于泵体底部的阀座,阀座具有上大下小的圆台形腔体(圆台形腔体底部连通进液口),塑胶球处于圆台形腔体中。上述塑胶球能够封住泵体的进液口,防止泵体内的乳液回流到包装瓶中。
上述全塑变量泵还可包括吸液管,泵体下端一体连接有连接管,吸液管上端与连接管插接(通常吸液管上端插装在连接管中),吸液管与泵体底部的进液口连通。利用吸液管可增加变量泵伸入液体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全塑变量泵通过沿螺牙的圆周方向转动锁盖,来改变主柱上的限位部件与不同高度位置上的各止挡结构的配合,改变出液量的多少,变量出液,方便实用;另外,这种全塑变量泵的各个零件的材质均为塑料,没有加入金属材料,无金属污染及反应,最大化可持续利用并可回收,保证产品质量及贮存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活塞上升至高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螺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主柱处于锁盖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全塑变量泵,包括按头1、螺牙2、泵体3、活塞组件4、塑胶弹簧5和锁盖6;螺牙2安装在泵体3上端;泵体3底部设有进液口31,进液口31处设有止回阀7;活塞组件4包括主柱41、活塞42和副柱43,副柱43上端与主柱41下端连接,活塞42呈环状并且套装在副柱43上,活塞42的内侧壁与副柱43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活塞42的外侧壁与泵体3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按头1与主柱41上端连接,塑胶弹簧5套接在主柱41上;副柱43中设有第一流道431,主柱41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流道411,按头1中设有第三流道11,第一流道431、第二流道411和第三流道11依次连通;锁盖6中心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一圆筒61,螺牙2中心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圆筒21;锁盖6可转动安装在螺牙2上并且第一圆筒61处于第二圆筒21中;主柱41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件44,主柱41中部处于第一圆筒61中,锁盖6上沿周向设有能够分别与限位部件44配合的四个止挡结构62,各止挡结构62处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塑胶弹簧5上端与按头1紧密接触,塑胶弹簧5下端与锁盖6紧密接触。
上述止挡结构62可以是设于第一圆筒61内侧壁上的台阶,也可以由第一圆筒61的上端面构成。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未使用状态时,上述第一圆筒61的上端面作为初始位置的止挡结构62,使得主柱41上的限位部件44被第一圆筒61的上端面顶住,按头1不能上下活动,不能按压。
上述限位部件44由一对对称的限位条441组成,第一圆筒61内侧壁上设有三对对称的条形导引槽611,条形导引槽611呈上下走向,条形导引槽611上端设有开口,条形导引槽611下端设有台阶612,台阶612构成止挡结构62,限位条441的下端面与台阶612相配合。通过这种设置,条形导引槽611下端的台阶612构成止挡结构62,主柱41上的限位条441从条形导引槽611上端开口进入到条形导引槽611中,限位条441向下运动直到被相应台阶612顶住,使主柱41不能向下运动。
为了更方便使用,锁盖6的圆周壁上设有泵量显示孔63,螺牙2上设有四个泵量标识区22,泵量标识区22与止挡结构62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当某一止挡结构62与限位部件44对应配合时,相应的泵量标识区22处在泵量显示孔63中。泵量标识区22上具有泵量标识,泵量标识可以是相应泵量的数值,也可以是其他提示泵量大小的符号。四个泵量标识区22上的泵量标识分别为0标识、3.5cc标识、5cc标识和7.5cc标识;上述0标识作为锁盖6与螺牙2安装的初始位置,锁盖6上的泵量显示孔63设置在0标识处;而7.5cc标识作为按头1的最大出液量。
螺牙2的顶面上设有第一限位环形凹槽23,锁盖6的顶面上设有第二限位环形凹槽64,第二限位环形凹槽64处于第一限位环形凹槽23中。通过这种设置,第二限位环形凹槽64的底部处于第一限位环形凹槽23中,能够对锁盖6进行限位,使锁盖6稳固安装在螺牙2上,结构更加美观。
塑胶弹簧5下端设有弹性环形边51,塑胶弹簧5下端处于第二限位环形凹槽64中,弹性环形边51的外侧面与第二限位环形凹槽64的内侧壁紧密接触。由于塑胶弹簧5下端的弹性环形边51受到一定的压力,弹性环形边51的外侧面与第二限位环形凹槽64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塑胶弹簧5与锁盖6之间的密封。这种全塑变量泵在常压下放置,如果淋到水,水是无法从弹性环形边51与第二限位环形凹槽64之间的间隙进入的,使得这种全塑变量泵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避免细菌污染。
第二圆筒21的内侧壁下部设有定位板24,定位板24上设有多个定位缺口241,主柱41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上下走向的定位凸条412,定位凸条412与定位缺口241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定位凸条412处于相应的定位缺口241中。通过设置定位凸条412和定位缺口241,可防止主柱41相对于螺牙2转动而错位,确保限位部件44与相应的止挡结构62位置对准。
第二圆筒21的内侧壁上部设有多个卡槽211,各卡槽211沿第二圆筒21的圆周方向分布;第一圆筒61的外侧壁上设有卡块613,卡块613能够与卡槽211卡扣配合。卡槽211通常与止挡结构62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当某一止挡结构62与限位部件44对应配合时,相应的卡槽211与卡块613卡扣配合,使得第一圆筒61的外侧壁与第二圆筒21的内侧壁连接紧密,使第一圆筒61位置保持稳定,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圆筒61在第二圆筒21中不易错位。
锁盖6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粗糙部65,粗糙部65的表面具有凹凸相间的条纹。上述两个相对设置的粗糙部65是使用者旋转锁盖6的握手部位,表面为条形纹的粗糙部65能够增加摩擦力,便于使用者旋转锁盖6。
主柱41下端设有第一环形端面413,副柱43下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环形凹槽432,活塞42处于主柱41下端与第一环形凹槽432之间。
副柱43包括上圆筒部433、中圆筒部434、密封片435和上小下大的圆台状下限位部436,上圆筒部433、中圆筒部434、密封片435和圆台状下限位部436一体制成;上圆筒部433套接在主柱41下端上,上圆筒部433的上端面与主柱41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413紧密接触;密封片435设于中圆筒部434下端并将中圆筒部434下端封闭,中圆筒部434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4341,进液孔4341与第一流道431连通;第一环形凹槽432与圆台状下限位部436下端连接。上述上圆筒部433的上端面与主柱41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413密封配合,可增强主柱41与副柱43之间的密封。
主柱41下端处于上圆筒部433的内腔中,主柱41的外侧壁与上圆筒部433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上述主柱41的外侧壁与上圆筒部433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主柱41与副柱43之间的密封。
活塞42包括外圈421、环形连接部422和内圈423,外圈421、环形连接部422和内圈423一体制成,外圈421的的外侧壁与泵体3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内圈423的上端设有第二环形端面4231,第二环形端面4231与第一环形端面413相配合;内圈423的内侧设有内限位环4232,内限位环4232的内侧壁与上圆筒部433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内圈423的下端与第一环形凹槽432相配合。上述活塞42具有上升至高位与下降至低位两个工作位:按压按头1时,活塞42上升至高位,此时内圈423上端的第二环形端面4231与主柱41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413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42与主柱41之间的密封,而且内限位环4232的内侧壁与上圆筒部433的外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42与副柱43之间的密封,有助于泵体3下部腔体中的乳液顺利进入第一流道431,避免乳液泄漏至泵体3上部腔体;放开按头1时,活塞42下降至低位,此时内圈423上端的第二环形端面4231与主柱41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413分离,内圈423的下端与副柱43下部的第一环形凹槽432密封配合,内限位环4232的内侧壁与上圆筒部433的外侧壁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42与副柱43之间的密封,并且将第一流道431的进液孔4341与泵体3腔体分隔开,有助于在泵体3下部腔体内产生负压。
内限位环4232的下端设有第三环形端面4233,中圆筒部434的上端设有第四环形端面4342,第四环形端面4342与第三环形端面4233相配合。活塞42上升至高位时,内限位环4232下端的第三环形端面4233与中圆筒部434上端的第四环形端面4342分离;活塞42下降至低位时,内限位环4232下端的第三环形端面4233与中圆筒部434上端的第 四环形端面4342密封配合,可增强活塞42与副柱43之间的密封。
第二圆筒21的下端设有环形缺口212,环形缺口212与泵体3内侧壁围成开口向下的第二环形凹槽213,外圈421上端与第二环形凹槽213相匹配。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活塞42处于低位,活塞42的外圈421上端与第二圆筒21下端的第二环形凹槽213密封配合。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使用状态时:按压按头1时,外圈421上端与螺牙2下端的第二环形凹槽213脱离配合,活塞42上升至高位。
上述螺牙2用于与包装瓶的瓶口连接,从而将全塑变量泵安装到包装瓶上。上述泵体3顶部还设有环形垫片8,环形垫片8上端面与泵体3顶部下端面紧密接触,环形垫片8下端面与包装瓶的瓶口上端面紧密接触,使得包装瓶与泵体3密封配合。
通常,上述止回阀7包括塑胶球71和形成于泵体3底部的阀座72,阀座72具有上大下小的圆台形腔体(圆台形腔体底部连通进液口31),塑胶球71处于圆台形腔体中。上述塑胶球71能够封住泵体3的进液口31,防止泵体3内的乳液回流到包装瓶中。
上述全塑变量泵还可包括吸液管9,泵体3下端一体连接有连接管9,吸液管9上端与连接管插接(通常吸液管9上端插装在连接管中),吸液管9与泵体3底部的进液口31连通。利用吸液管9可增加变量泵伸入液体的深度。
由于上述锁盖6上的各止挡结构62的高度位置不同,因此,利用不同高度的止挡结构62与主柱41上的限位部件44配合,即可使主柱41具有不同的上下活动行程,从而实现出液量的调节。每次按压按头1时,按下至限位部件44与对应的止挡结构62接触(此时主柱41不能再下降),即可实现定量出液,准确控制出液量。
当包装瓶所包装的产品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塑胶弹簧5处于伸展状态(受压力小)并处于按头1与锁盖6之间,主柱41上的限位部件44被处在最高位置的止挡结构62顶住,使得按头1不能上下活动,不能按压;由于活塞42的内侧壁与副柱43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活塞42的外侧壁与泵体3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以及泵体3底部的止回阀7将进液口31封闭,因此在止回阀7以上的泵体3腔体处于封闭状态,此时,第三流道11、第二流道411和第一流道431中没有存在乳液。由于按头1不能上下活动,因此能够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乳液不会从全塑变量泵的按头1流出。上述按头1紧扣主柱41,连接十分牢固,即使直接用手提起按头1,按头1也不会与整瓶乳液脱离。
使用前,先沿螺牙2的圆周方向转动锁盖6,使处在较低位置的一个止挡结构62与主柱41上的限位部件44对准。使用时,向下按压按头1,活塞组件4沿着泵体3的内侧壁向下运动,此时塑胶弹簧5受压缩,直至主柱41上的限位部件44被该止挡结构62顶住,按压按头1也不能使主柱41向下运动;由于活塞组件4与泵体3之间密封配合,使得泵体3底部的止回阀7受乳液压力而封闭进液口31,乳液不能回流,泵体3腔体内的乳液只能依次从副柱43中的第一流道431、主柱41中的第二流道411和按头1中的第三流道11流出。放开按头1时,在塑胶弹簧5的作用下,按头1、活塞组件4上升复位,按头1、活塞组件4上升过程中泵体3腔体内产生负压,泵体3底部的止回阀7开启,包装瓶中的乳液经进液口31进入泵体3腔体内。
如果要改变按头1的出液量,可以沿螺牙2的圆周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锁盖6,使其他止挡结构62与主柱41上的限位部件44对准。这种全塑变量泵能够改变出液量的多少,变量出液,方便实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塑变量泵,包括按头、螺牙、泵体、活塞组件和塑胶弹簧;螺牙安装在泵体上端;泵体底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处设有止回阀;活塞组件包括主柱、活塞和副柱,副柱上端与主柱下端连接,活塞呈环状并且套装在所述副柱上,活塞的内侧壁与副柱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按头与主柱上端连接,塑胶弹簧套接在主柱上;副柱中设有第一流道,主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流道,按头中设有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塑变量泵还包括锁盖,锁盖中心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一圆筒,所述螺牙中心设有上下走向的第二圆筒;锁盖可转动安装在螺牙上并且第一圆筒处于第二圆筒中;所述主柱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件,主柱中部处于第一圆筒中,锁盖上沿周向设有能够分别与限位部件配合的多个止挡结构,各止挡结构处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塑胶弹簧上端与按头紧密接触,塑胶弹簧下端与锁盖紧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塑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由一对对称的限位条组成,所述第一圆筒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对对称的条形导引槽,条形导引槽呈上下走向,条形导引槽上端设有开口,条形导引槽下端设有台阶,台阶构成所述止挡结构,限位条的下端面与台阶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塑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盖的圆周壁上设有泵量显示孔,螺牙上设有多个泵量标识区,泵量标识区与止挡结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当某一止挡结构与限位部件对应配合时,相应的泵量标识区处在泵量显示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塑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牙的顶面上设有第一限位环形凹槽,所述锁盖的顶面上设有第二限位环形凹槽,第二限位环形凹槽处于第一限位环形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塑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弹簧下端设有弹性环形边,塑胶弹簧下端处于所述第二限位环形凹槽中,弹性环形边的外侧面与第二限位环形凹槽的内侧壁紧密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塑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侧壁下部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有多个定位缺口,所述主柱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上下走向的定位凸条,定位凸条与定位缺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定位凸条处于相应的定位缺口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塑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侧壁上部设有多个卡槽,各卡槽沿第二圆筒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圆筒的外侧壁上设有卡块,卡块能够与卡槽卡扣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塑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盖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粗糙部,粗糙部的表面具有凹凸相间的条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塑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柱下端设有第一环形端面,所述副柱下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环形凹槽,活塞处于主柱下端与第一环形凹槽之间;所述副柱包括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上小下大的圆台状下限位部,上圆筒部、中圆筒部、密封片和圆台状下限位部一体制成;上圆筒部套接在主柱下端上,上圆筒部的上端面与所述主柱下端的第一环形端面紧密接触;密封片设于中圆筒部下端并将中圆筒部下端封闭,中圆筒部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进液孔与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圆台状下限位部下端连接;所述活塞包括外圈、环形连接部和内圈,外圈、环形连接部和内圈一体制成,外圈的外侧壁与所述泵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内圈的上端设有第二环形端面,第二环形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端面相配合;内圈的内侧设有内限位环,内限位环的内侧壁与所述上圆筒部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内圈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相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塑变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柱下端处于所述上圆筒部的内腔中,主柱的外侧壁与上圆筒部的内侧壁紧密接触;
所述内限位环的下端设有第三环形端面,所述中圆筒部的上端设有第四环形端面,第四环形端面与第三环形端面相配合;
所述第二圆筒的下端设有环形缺口,环形缺口与所述泵体内侧壁围成开口向下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外圈上端与第二环形凹槽相匹配。
CN202020212703.1U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全塑变量泵 Active CN211845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2703.1U CN211845601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全塑变量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2703.1U CN211845601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全塑变量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45601U true CN211845601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49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2703.1U Active CN211845601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全塑变量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456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5995A1 (zh) * 2021-02-07 2022-08-11 余姚市丹丹喷雾器有限公司 一种全塑按压泵
WO2022257611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中山市联昌喷雾泵有限公司 一种柱活塞组件和全塑油泵
WO2024011721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广州尚功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单一材料的全塑泵及其应用的储料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5995A1 (zh) * 2021-02-07 2022-08-11 余姚市丹丹喷雾器有限公司 一种全塑按压泵
WO2022257611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中山市联昌喷雾泵有限公司 一种柱活塞组件和全塑油泵
WO2024011721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广州尚功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单一材料的全塑泵及其应用的储料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45601U (zh) 一种全塑变量泵
KR100924467B1 (ko) 내용물 역류 방지기능을 갖는 거품 토출 펌프 디스펜서
KR200477829Y1 (ko) 행정거리가 짧은 배출펌프와 내용물 확산부재를 구비한 파운데이션 용기
EP3205228B1 (en) Two-liquid mixing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pressing pocket
EP3954248B1 (en) Cosmetic container capable of adjusting discharging amount
EP3209428B1 (en) Pump dispensers
KR200480194Y1 (ko) 배출펌프를 구비한 파운데이션 용기
KR101366696B1 (ko) 샴푸용기의 펌프 장치
EP2460737B1 (en) Refill unit with relief valve
KR102334654B1 (ko) 자동 충전 스포이트형 화장품 용기
CN110723408A (zh) 一种新型全塑料乳液泵结构
CN208264914U (zh) 环保防漏乳液泵
US20220203394A1 (en) Spring foam pump and packaging container
CN210943006U (zh) 一种新型全塑料乳液泵
CN210311611U (zh) 一种弹簧外置螺牙泵
JP2577562Y2 (ja) ディスペンサー
CN209852890U (zh) 一种环保型乳液泵
KR200311503Y1 (ko) 디스펜서 용기
US6968981B2 (en) Dispenser for free-flowing products
WO2022156007A1 (zh) 一种液体泵
CN211845604U (zh) 一种喷头改进结构
KR20150002417U (ko) 배출펌프를 구비한 파운데이션 용기
CN210102437U (zh) 一种弹簧泡沫泵及包装容器
CN210116802U (zh) 一种泵头及具有该泵头的瓶体
CN211845602U (zh) 一种乳液泵的活塞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