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2513U - 可折叠式控鱼器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式控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2513U
CN211832513U CN202020410376.0U CN202020410376U CN211832513U CN 211832513 U CN211832513 U CN 211832513U CN 202020410376 U CN202020410376 U CN 202020410376U CN 211832513 U CN211832513 U CN 211832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ck
trigger
pull rod
pressure spring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03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103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2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2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2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折叠式控鱼器,涉及渔具领域,包括把手和悬臂外壳,悬臂外壳为空心结构,且悬臂外壳左端通过第二紧固螺钉安装有第二夹头,第二夹头下方安装有第一夹头,第一夹头上端与悬臂外壳通过第四铰链连接;第一夹头右端与拉杆左端通过第三铰链连接;且拉杆内部开有第二滑道;拉杆右端与悬臂外壳内壁通过第二铰链连接;扳机主体左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拉头凸起;扳机主体两侧的拉头凸起顶端分别位于第一滑道内;与拉杆距离更近的一个拉头凸起的侧面位于第二滑道内。单压簧的供能结构,避免了压簧过多引起的操作费力缺陷;将斜孔铰链开在拉杆和扳机主体上,而不直接与第二夹头连接,提升了结构稳定性,避免了传统控鱼器固定效果差的缺陷。

Description

可折叠式控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领域,具体为可折叠式控鱼器。
背景技术
钓鱼作为一种休闲运动,上钩起竿是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对于中大型鱼获,摘钩时不易对鱼身进行固定,鱼在挣扎时,鱼鳍容易划伤手指,因此需要单手操作控鱼器来夹住鱼嘴的下颚,将鱼提起,避免人手直接接触鱼鳍,防止划伤。
申请人曾申请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折叠式控鱼器”(专利号200920290783.6),公开了通过活动夹头和固定夹头的铰接来抓握鱼头的技术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夹住鱼嘴的下颚后,复位弹簧向左推动牵引片,牵引片向左推动联动片,导致联动片左端凸头位于活动夹头斜滑槽的中间位置。因此鱼的挣扎会直接引起左端凸头在斜滑槽内的晃动,夹头无法对鱼嘴的下颚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进一步申请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便携式控鱼器”(专利号201320689891.7),公开了两个夹头独立转动,并分别使用弹簧提供压力的技术方案,虽然不存在夹头松动的缺陷,但又出出现了弹簧过多,使用费力的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现有控鱼器无法兼顾优良固定性能和省力效果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折叠式控鱼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折叠式控鱼器,包括把手和悬臂外壳,把手右端通过螺钉连接安装有吊环,把手左端与悬臂外壳右端通过第一铰链连接。
悬臂外壳为空心结构,且悬臂外壳左端内部通过第二紧固螺钉安装有第二夹头,第二夹头顶端外侧固定有第一外刺,第二夹头顶端内侧固定有第一倒刺。
第二夹头下方安装有第一夹头,第一夹头上端与悬臂外壳通过第四铰链连接,第一夹头顶端内侧固定有第二倒刺;第一夹头右端与拉杆左端通过第三铰链连接;拉杆呈三角形的片状结构,且拉杆内部开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的左端高于右端;拉杆右端与悬臂外壳内壁通过第二铰链连接。
还包括扳机主体,所述扳机主体左端上部安装有上扳机,扳机主体右端下部安装有下扳机;扳机主体左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拉头凸起,所述拉头凸起呈圆柱状;上扳机右侧底部开有压簧前托,所述压簧前托呈凹孔状;扳机主体两侧的悬臂外壳上分别开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方向水平;扳机主体两侧的拉头凸起顶端分别位于第一滑道内;与拉杆距离更近的一个拉头凸起的侧面位于第二滑道内,并通过间隙配合;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之间的夹角为10°~45°。
还包括压簧后托,所述压簧后托纵截面呈L形,且位于扳机主体上方;所述压簧后托与悬臂外壳通过第一紧固螺钉安装;压簧后托下方安装有压簧,所述压簧位于扳机主体上方,且压簧前端位于压簧前托内。
所述扳机主体、上扳机、下扳机、拉头凸起的连接方式为尼龙注塑成型或者铝合金数控加工成型。
所述第一夹头、第二倒刺的连接方式为尼龙注塑成型或者CNC铝合金数控加工成型;第二夹头、第一外刺、第一倒刺的连接方式为尼龙注塑成型或者CNC铝合金数控加工成型。
所述拉杆为钣金材料,且拉杆外边缘、第二滑道的连接方式为一体式冲裁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折叠式控鱼器,通过斜置的第二滑道配合拉头凸起,形成斜孔铰链连接,将水平拉力转化为转矩,驱动第一夹头张开;之后利用压簧提供压力,产生方向相反的转矩,以固定住鱼嘴的下颚,实现控鱼效果。与传统控鱼器相比,沿用单压簧的供能结构,避免了压簧过多引起的操作费力缺陷;将斜孔铰链开在拉杆和扳机主体上,而不直接与第二夹头连接,提升了结构稳定性,避免了传统控鱼器固定效果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折叠示意图;
图3为扳机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夹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滑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扳机主体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9为夹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11-第一铰链,12-吊环,2-悬臂外壳,21-第一固定螺钉,22-第一滑道,3-扳机主体,31-下扳机,32-上扳机,33-拉头凸起,34-压簧前托,4-拉杆,41-第二滑道,42-第二铰链,43-第三铰链,5-第一夹头,51-第四铰链,52-第二倒刺,6-第二夹头,61-第二紧固螺钉,62-第一外刺,63-第一倒刺,7-压簧,71-压簧后托,R-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结构特点,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9,本实施例提供可折叠式控鱼器,包括把手1和悬臂外壳2,把手1右端通过螺钉连接安装有吊环12,把手1左端与悬臂外壳2右端通过第一铰链11连接;
悬臂外壳2为空心结构,且悬臂外壳2左端内部通过第二紧固螺钉61安装有第二夹头6,第二夹头6顶端外侧固定有第一外刺62,第二夹头顶端内侧固定有第一倒刺63;
第二夹头6下方安装有第一夹头5,第一夹头5上端与悬臂外壳2通过第四铰链51连接,第一夹头5顶端内侧固定有第二倒刺52;第一夹头5右端与拉杆4左端通过第三铰链43连接;拉杆4呈三角形的片状结构,且拉杆4内部开有第二滑道41,第二滑道41的左端高于右端;拉杆4右端与悬臂外壳2内壁通过第二铰链42连接;
还包括扳机主体3,所述扳机主体3左端上部安装有上扳机32,扳机主体3右端下部安装有下扳机31;扳机主体3左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拉头凸起33,所述拉头凸起33呈圆柱状;上扳机32右侧底部开有压簧前托34,所述压簧前托34呈凹孔状;扳机主体3两侧的悬臂外壳2上分别开有第一滑道22,所述第一滑道22方向水平;扳机主体3两侧的拉头凸起33顶端分别位于第一滑道22内;与拉杆4距离更近的一个拉头凸起33的侧面位于第二滑道41内,并通过间隙配合;第一滑道22与第二滑道41之间的夹角为10°~45°;
还包括压簧后托71,所述压簧后托71纵截面呈L形,且位于扳机主体3上方;所述压簧后托71与悬臂外壳2通过第一紧固螺钉21安装;压簧后托71下方安装有压簧7,所述压簧7位于扳机主体3上方,且压簧7前端位于压簧前托34内。
所述扳机主体3、上扳机32、下扳机31、拉头凸起33的连接方式为尼龙注塑成型或者铝合金数控加工成型。
所述第一夹头5、第二倒刺52的连接方式为尼龙注塑成型或者CNC铝合金数控加工成型;第二夹头6、第一外刺62、第一倒刺63的连接方式为尼龙注塑成型或者CNC铝合金数控加工成型。
所述拉杆4为钣金材料,且拉杆4外边缘、第二滑道41的连接方式为一体式冲裁成型。
工作原理:
开启时,扣动上扳机32或下扳机31,将扳机主体3后拉,拉头凸起33在第一滑道22内水平向右滑动;由于拉杆4右端与悬臂外壳2铰接,因此拉头凸起33对第二滑道41上壁具有压力作用,那么所述压力的垂直于第二滑道22上壁的分力驱动拉杆4左端抬升,因此第三铰链43一起抬升;第三铰链43拉动第一夹头5逆时针转动张开。
之后,用第一外刺62将鱼嘴撬开,将第二夹头6伸入鱼嘴,松开上扳机32和下扳机31,第一倒刺63和第二倒刺52夹紧鱼嘴的下颚将鱼提起,鱼嘴会本能张开,此时可进行摘钩操作;过程中,压簧7左推,实现上述过程的反向过程,最终第一夹头5和第二夹头6夹紧鱼嘴的下颚。所述反向过程中,鱼的挣扎会首先引起第一夹头5的晃动,假设此震动幅度与传统控鱼器的活动夹头(及活动夹头右端的斜滑槽)震动幅度相同;第一夹头5的晃动引起拉杆4在圆周方向上的晃动,而第三铰链43、第二铰链42、拉头凸起33(或第二滑道41)三点组成杠杆结构,第三铰链43与第二铰链42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拉头凸起33(或第二滑道41)与第二铰链42之间的径向距离,因此第一夹头5的晃动传递至拉头凸起33(或第二滑道41)时,晃动动幅度会减小,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升。最终,实现对鱼嘴的下颚的固定性能的优化。
综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改变、修改、替换、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可折叠式控鱼器,包括把手(1)和悬臂外壳(2),把手(1)右端通过螺钉连接安装有吊环(12),把手(1)左端与悬臂外壳(2)右端通过第一铰链(11)连接,其特征在于:
悬臂外壳(2)为空心结构,且悬臂外壳(2)左端内部通过第二紧固螺钉(61)安装有第二夹头(6),第二夹头(6)顶端外侧固定有第一外刺(62),第二夹头顶端内侧固定有第一倒刺(63);
第二夹头(6)下方安装有第一夹头(5),第一夹头(5)上端与悬臂外壳(2)通过第四铰链(51)连接,第一夹头(5)顶端内侧固定有第二倒刺(52);第一夹头(5)右端与拉杆(4)左端通过第三铰链(43)连接;拉杆(4)呈三角形的片状结构,且拉杆(4)内部开有第二滑道(41),第二滑道(41)的左端高于右端;拉杆(4)右端与悬臂外壳(2)内壁通过第二铰链(42)连接;
还包括扳机主体(3),所述扳机主体(3)左端上部安装有上扳机(32),扳机主体(3)右端下部安装有下扳机(31);扳机主体(3)左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拉头凸起(33),所述拉头凸起(33)呈圆柱状;上扳机(32)右侧底部开有压簧前托(34),所述压簧前托(34)呈凹孔状;扳机主体(3)两侧的悬臂外壳(2)上分别开有第一滑道(22),所述第一滑道(22)方向水平;扳机主体(3)两侧的拉头凸起(33)顶端分别位于第一滑道(22)内;与拉杆(4)距离更近的一个拉头凸起(33)的侧面位于第二滑道(41)内,并通过间隙配合;第一滑道(22)与第二滑道(41)之间的夹角(R)为10°~45°;
还包括压簧后托(71),所述压簧后托(71)纵截面呈L形,且位于扳机主体(3)上方;所述压簧后托(71)与悬臂外壳(2)通过第一紧固螺钉(21)安装;压簧后托(71)下方安装有压簧(7),所述压簧(7)位于扳机主体(3)上方,且压簧(7)前端位于压簧前托(3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控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主体(3)、上扳机(32)、下扳机(31)、拉头凸起(33)的连接方式为尼龙注塑成型或者CNC铝合金数控加工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控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5)、第二倒刺(52)的连接方式为尼龙注塑成型或者CNC铝合金数控加工成型;第二夹头(6)、第一外刺(62)、第一倒刺(63)的连接方式为尼龙注塑成型或者CNC铝合金数控加工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控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为钣金材料,且拉杆(4)外边缘、第二滑道(41)的连接方式为一体式冲裁成型。
CN202020410376.0U 2020-03-27 2020-03-27 可折叠式控鱼器 Active CN211832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0376.0U CN211832513U (zh) 2020-03-27 2020-03-27 可折叠式控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0376.0U CN211832513U (zh) 2020-03-27 2020-03-27 可折叠式控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2513U true CN211832513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36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0376.0U Active CN211832513U (zh) 2020-03-27 2020-03-27 可折叠式控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2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32513U (zh) 可折叠式控鱼器
CN213731808U (zh) 用于抓取圆形塑料件的机械抓手
CN111015699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持装置
CN208147875U (zh) 一种新型自锁机械手
CN215851053U (zh) 一种发动机罩前后分缝密封条
CN113370152A (zh) 一种过滤罐的拆装工具
CN213920285U (zh) 一种高速数码印刷机
CN210831237U (zh) 一种烟尘烟气采样枪支架
CN21346410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箱包把手
CN213136419U (zh) 一种用于拔出电法勘探电极的圆嘴竖置大力钳
CN219069710U (zh) 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画架
CN2140143Y (zh) 净鱼夹持器
CN2172023Y (zh) 防风晴雨伞
CN109746898B (zh) 一种可调节的搬运机械手
WO2023142209A1 (zh) 一种梯子车顶固定夹
CN218613553U (zh) 一种自紧式卫浴钳
CN218973509U (zh) 一种具备抗干扰功能的信号采集盒
CN215846954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
CN210997221U (zh) 一种定位装夹装置
CN214446118U (zh) 一种拉杆式快速调节把手
CN220839992U (zh) 锥体连接母的拆卸装置
CN218458923U (zh) 一种除尘器
CN211890640U (zh) 一种拉马
CN218226261U (zh) 一种具有辅助除尘的工装夹具
CN219757209U (zh) 一种挂篮变形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