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9265U - 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 - Google Patents
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29265U CN211829265U CN202020620835.8U CN202020620835U CN211829265U CN 211829265 U CN211829265 U CN 211829265U CN 202020620835 U CN202020620835 U CN 202020620835U CN 211829265 U CN211829265 U CN 2118292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radio frequency
- signal
- panel
- earth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面板、底座、射频端子、射频电缆、第一绝缘子、信号针以及接地针;信号针与接地针均为弹性针,信号针的一端与射频端子连接另一端伸出面板且弹性抵接在电路板射频通道的中心焊盘上,接地针的一端与底座抵接另一端伸出面板且弹性抵接在电路板射频通道的接地焊盘上,第一绝缘子上开设有供信号针针套安装的通孔,面板上开设有供第一绝缘子安装的第一安装孔以及供接地针安装的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设于面板第一安装孔的周边。本实用新型具有采用了与电路板弹性接触的方式,在安装使用时免去焊接的过程,具有提高电路板的测试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
背景技术
未来的信息交流,正在朝着无线和移动的方向发展,包括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卫星通信、无线接入、雷达探测、GPS定位等在内的各类无线移动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所有这些系统都需求射频(RF)技术、射频集成电路(RFIC)或射频系统。在这些通信系统中,人们需要开发信号频谱延伸到射频段伸至频率更高的微波毫米波波段,此外,一些超高速集成电路同样具有射频微波信号传输的特点。
如公告号为CN2085221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多通道测试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插头包括引射频对、垫片、以及由互为镜像结构的半型壳体一和半型壳体二对称拼接构成的壳体一,壳体一上至少设有两个插孔一,垫片套设于阴射频对上,两者形成的整体装入插孔一种;插座包括壳体二、插针、绝缘子二、衬套二,壳体二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插孔二,绝缘子二套设于插针上,两者形成的整体装入插孔二内;插座自壳体一的下底面与插头对插连接,插针插入阴射频对中导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高速多通道测试连接器插头和插座两个组件插合的连接方式,在测试前插座需要先预焊接到电路板上,在安装使用时存在插头与插座插合对接的过程,其对位公差不易管控,对接力一般普遍较大,存在插孔容易受损等情况,寿命较短而且价格偏高,整体在结构上尚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整合插座和插头为一体结构,采用了与电路板弹性接触的方式,在安装使用时可免去焊接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电路板的测试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包括面板、设于面板下方的底座、设于底座内的射频端子、从射频端子引出且在射频端子远离面板的一端安装有标准射频连接器的射频电缆、至少一排设于面板内的第一绝缘子、设于第一绝缘子内且与第一绝缘子一一对应的信号针以及设于面板内且环形分布于第一绝缘子周边的接地针;
所述信号针与接地针均为弹性针,所述信号针的一端与射频端子连接另一端伸出面板且弹性抵接在电路板射频通道的中心焊盘上,所述接地针的一端与底座抵接另一端伸出面板且弹性抵接在电路板射频通道的接地焊盘上,所述第一绝缘子上开设有供信号针针套安装的通孔,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供第一绝缘子安装的第一安装孔以及供接地针安装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设于所述面板第一安装孔的周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在对电路板进行安装使用或测试时,通过弹性针与电路板的焊盘弹性接触,而无需将内外导体全部焊接于电路板的焊盘上,整体上操作方便,同时通过内部弹力保持与电路板可靠接触,在电路板存在形变的情况下,可以使信号针和接地针进行自适应轴向移动,解决了内外导体接触不良的问题;信号针的排数以及每排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扩展,整体结构紧凑,尺寸适应性强,安装使用时不易对电路板的焊盘造成损伤;接地针环绕于信号针的周边,使电路板的焊盘与外导体相连,同时形成隔离圈,防止相近的信号通道互相影响,提高了相邻信号通道之间的隔离度;自探测头端面开始的内部结构始终保持不变或只有轻微形变从而保证内部阻抗一致,使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具有稳定的电气和射频性能,确保测试探针在较高频率范围内进行可靠、稳定的测试。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信号针包括信号针针套和安装于信号针针套前后两端的信号针前针头与信号针后针头,所述信号针针套设于呈轴向台阶状的通孔内,所述信号针针套内还安装有信号针弹性件,所述信号针弹性件的两端弹性抵接在所述信号针前针头与信号针后针头之间,所述信号针前针头远离信号针后针头的一端伸出第一绝缘端子,所述信号针后针头与射频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信号针后针头滑移连接于信号针针套内且与信号针弹性件抵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信号针后针头固定连接于信号针针套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信号针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信号针弹性件为毛纽扣。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所述信号针之间设有一个接地针,所述接地针包括接地针针套和安装于接地针针套前后两端的接地针前针头与接地针后针头,所述接地针针套设于呈轴向台阶状的通孔内,所述接地针针套内还安装有接地针弹性件,所述接地针弹性件的两端弹性抵接在所述接地针前针头与接地针后针头之间,所述接地针前针头远离接地针后针头的一端伸出第一绝缘端子,所述接地针后针头与射频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面板远离底座一侧开设有与第一绝缘子一一对应的圆形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面板远离底座的一侧还开设有与圆形槽互相连通的空气开口,所述空气开口贯穿面板的一侧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与面板螺纹连接的固定螺钉,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固定螺钉的头部嵌设的嵌设槽;
所述面板上还插接有定位销,所述面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连接螺钉,所述面板靠近底座的两端均开设有供连接螺钉嵌设的嵌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对电路板进行安装使用或测试时,通过弹性针与电路板的焊盘弹性接触,而无需将内外导体全部焊接于电路板的焊盘上,整体上操作方便,同时与电路板接触可靠,在电路板存在形变的情况下,可以使信号针和接地针进行自适应轴向移动,解决了内外导体接触不良的问题;
2.相邻信号针的间距小,使得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的信号针的密度高,结构紧凑,信号针的排数以及每排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扩展,尺寸适应性强,整体结构紧凑,安装使用时不易对电路板的焊盘造成损伤;
3.接地针环绕于信号针的周边,使电路板的接地焊盘与外导体相连,同时形成隔离圈,防止相近的信号通道互相影响,提高了相邻信号通道之间的隔离度;
4.可采用连接螺钉对接背板的方式与电路板固定,使用方便,装卸时不易对电路板造成损伤;
5.结构上改良设计,采用一体化结构,无对插结构,使用方便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的A向视图。
图4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射频电缆与射频端子、信号针、第一绝缘子连接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信号针为一个时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信号针为一个时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C-C方向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信号针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图1中D部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信号针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第一绝缘子与信号针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E部的放大图。
图中,1、面板;11、第一安装孔;12、圆形槽;13、空气开口;14、第三安装孔;15、嵌槽;16、第四安装孔;2、底座;21、第二安装孔;22、嵌设槽;3、射频端子;31、射频端子壳体;32、射频端子绝缘子;33、射频端子插针;34、绝缘垫片;4、第一绝缘子;41、通孔;42、台阶面;5、信号针;51、信号针针套;52、信号针前针头;53、信号针后针头;54、信号针弹性件;55、第一毛纽扣;6、接地针;7、射频电缆;71、射频电缆内导体;72、射频电缆绝缘子;73、射频电缆外导体;8、固定螺钉;9、定位销;10、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应用于射频电路板测试夹具,包括面板1、底座2、射频端子3、射频电缆7、第一绝缘子4、信号针5和接地针6;以图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上,面板1与底座2均由金属制成,面板1安装于底座2的上侧,第一绝缘子4安装于面板1上,且第一绝缘子4的数量至少为一排,信号针5一一对应安装于第一绝缘子4内且上端伸出面板1的上侧,射频端子3安装于底座2上且与信号针5的下端连接,射频电缆7安装于射频端子3的下端,接地针6安装于面板1上且上端伸出面板1的上侧,接地针6的下端与底座2的上侧抵接。
参照图2至图4,底座2通过固定螺钉8固定于面板1的下侧,固定螺钉8设于底座2长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螺钉8穿设于底座2上之后与面板1螺纹连接,此处固定螺钉8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四个固定螺钉8对应于底座2下侧的四个拐角,底座2上开设有嵌设槽22,固定螺钉8的头部嵌设,以使固定螺钉8的头部不易与其它零部件干涉;面板1的长度大于底座2的长度,面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螺钉10,以方便与电路板连接,可通过在电路板背面一侧安放背板的方式,使整个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与电路板进行固定,面板1的两端均开设有嵌槽15,嵌槽15设于面板1的下侧且供连接螺钉10的头部嵌设,以使连接螺钉10的头部不易与其它部件干涉;面板1上还插接有定位销9,以方便与电路板装配时进行精准定位,对应的电路板上需预留定位孔,面板1上还开设有供定位销9安装的第四安装孔16,定位销9的下端与底座2抵接,第四安装孔16呈阶梯孔设置,使定位销9不易从面板1的上侧脱离面板1。
面板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第一绝缘子4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1内且与第一安装孔11一一对应,第一安装孔11呈阶梯孔设置,第一绝缘子4呈阶梯轴状设置,以使第一绝缘子4不易从面板1的上侧脱离面板1,第一绝缘子4上开设有轴向台阶通孔41,信号针5安装于轴向台阶通孔41内而不易从第一绝缘子4的上侧脱离第一绝缘子4;面板1上还开设有若干第三安装孔14,接地针6安装于第三安装孔14内且与第三安装孔14一一对应,第三安装孔14环形分布于面板1第一安装孔11的周边,相邻信号针5之间的接地针6可以采用共针的安装方式,即相邻第一安装孔11之间分布有一个第三安装孔14,以进一步提升安装密度,第三安装孔14呈阶梯孔设置,使接地针6针套不易从面板1远离底座2的上侧脱离面板1。
参照图2至图5,信号针5的数量至少为一排,本实施例中信号针5优选为两排,每排信号针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中每排信号针5的数量为16个,信号针5的排数以及每排信号针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扩展。
参照图6至图8,当信号通道简化到仅有一路时,即信号针5的数量为一个,可以使用螺纹对接的方式固定面板1和底座2,以使结构保持最简。
参照图5、图9,信号针5为弹性针,信号针5包括信号针针套51、信号针弹性件54、信号针前针头52和信号针后针头53,信号针针套51、信号针弹性件54、信号针前针头52和信号针后针头53均为金属件,信号针针套51设于轴向台阶通孔41内,信号针前针头52和信号针后针头53分别安装在信号针针套51的上下两端,信号针前针头52和信号针后针头53均呈阶梯轴状设置,信号针弹性件54安装在信号针针套51内,本实施例中信号针弹性件54可以为压缩弹簧、毛纽扣、金属弹片,信号针弹性件54的两端弹性抵接在信号针前针头52和信号针后针头53之间,信号针前针头52向上伸出第一绝缘子4;信号针5采用这种双针头结构,信号针后针头53在信号针弹性件54的弹力作用下能始终与内导体相抵,确定电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在信号针5被挤压状态下,信号针前针头52在信号针弹性件54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向前运动的趋势。
信号针5在组装时,先将信号针弹性件54安装于信号针针套51内,再将信号针前针头52与信号针后针头53分别安装于信号针针套51的两端,最后冲压信号针针套51的两端形成内凸环对信号针前针头52与信号针后针头53进行限位。
接地针6也为弹性针,接地针6的结构与信号针5相同,此处不做赘述,接地针6针套安装于第三安装孔14内,接地针6后针头与底座2抵接,接地针6设于信号针5四周,接地针6环绕于信号针5的四周,相邻信号针5之间可以分布一个接地针6,也可以分布两个接地针6,此处相邻信号针5之间优选分布一个接地针6,即相邻射频通道的接地针6优选采用共针的安装方式,以提升安装密度。
参照图1、图10,第一绝缘子4的上端还设有台阶面42,台阶面42穿出第一安装孔11,面板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呈同心设置的圆形槽12,以形成阻抗补偿匹配电路板上的微波焊盘尺寸,以减少射频反射频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参照图4、5,底座2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1,射频端子3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1内,第二安装孔21呈阶梯孔设置,使射频端子3不易从底座2远离面板1的一侧脱离底座2;射频端子3包括射频端子壳体31、射频端子绝缘子32和射频端子插针33,射频端子绝缘子32安装于射频端子壳体31内并套设于射频端子插针33上,射频端子插针33抵接于信号针后针头53的下端,射频电缆7连接于射频端子3的下端,射频电缆7包括射频电缆内导体71、射频电缆绝缘子72和射频电缆外导体73,射频电缆7插接于射频端子壳体31内,射频电缆外导体73、射频电缆绝缘子72与射频端子绝缘子32之间安装有绝缘垫片34,以防止射频端子3内导体与射频电缆外导体73短路,射频电缆内导体71贯穿绝缘垫片34后插接于射频端子插针33的下端;射频端子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射频端子插针33构成射频端子3的内导体,还可以用插孔代替插针。
参照图4、5,射频电缆7的末端接有标准射频连接器,如SMP、SMA、2.92等,此处不一一作列举。此外,从信号针5开始到射频连接器末端结构,整个射频微波微波传输的阻抗遵循阻抗匹配原则,优选的特征阻抗为50欧,并通过仿真调节圆形槽12尺寸优化匹配电路板,以达到驻波最小的原则。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1,信号针5与接地针6采用单动弹性针头结构,即信号针后针头53插接固定于信号针针套51的下端,信号针后针头53采用固定结构以减少接触电阻,从而提升插损指标;此外,信号针后针头53也可以与信号针针套51一体设置。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2,信号针5包括信号针前针头52和第一毛纽扣55,信号针前针头52和第一毛纽扣55均为金属件,信号针前针头52呈阶梯轴状设置,通孔41呈阶梯孔设置,以使信号针前针头52不易脱离第一绝缘子4,第一毛纽扣55安装于第一绝缘子4的通孔41内且下端与射频端子插针33抵接,信号针前针头52伸出第一绝缘子4。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信号针5包括第一毛纽扣55,第一毛纽扣55为金属件,此处第一绝缘子4的通孔41为直孔,第一毛纽扣55安装于通孔41内,第一毛纽扣55上端伸出第一绝缘子4下端与射频端子插针33抵接。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3、14,面板1上还开设有空气开口13,空气开口13与圆形槽12互相连通,空气开口13与圆形槽12的深度相等,空气开口13贯穿面板1长度方向的一侧壁,空气开口13与面板1长度方向的侧壁垂直,以避让微带/共面波导的中心导体,防止短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设于面板(1)下方的底座(2)、设于底座(2)内的射频端子(3)、从射频端子(3)引出且在射频端子(3)远离面板(1)的一端安装有标准射频连接器的射频电缆(7)、至少一排设于面板(1)内的第一绝缘子(4)、设于第一绝缘子(4)内且与第一绝缘子(4)一一对应的信号针(5)以及设于面板(1)内且环形分布于第一绝缘子(4)周边的接地针(6);
所述信号针(5)与接地针(6)均为弹性针,所述信号针(5)的一端与射频端子(3)连接另一端伸出面板(1)且弹性抵接在电路板射频通道的中心焊盘上,所述接地针(6)的一端与底座(2)抵接另一端伸出面板(1)且弹性抵接在电路板射频通道的接地焊盘上,所述第一绝缘子(4)上开设有供信号针针套(51)安装的通孔(41),所述面板(1)上开设有供第一绝缘子(4)安装的第一安装孔(11)以及供接地针(6)安装的第三安装孔(14),所述第三安装孔(14)设于所述面板(1)第一安装孔(11)的周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针(5)包括信号针针套(51)和安装于信号针针套(51)前后两端的信号针前针头(52)与信号针后针头(53),所述信号针针套(51)设于呈轴向台阶状的通孔(41)内,所述信号针针套(51)内还安装有信号针弹性件(54),所述信号针弹性件(54)的两端弹性抵接在所述信号针前针头(52)与信号针后针头(53)之间,所述信号针前针头(52)远离信号针后针头(53)的一端伸出第一绝缘端子,所述信号针后针头(53)与射频端子(3)内导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针后针头(53)滑移连接于信号针针套(51)内且与信号针弹性件(54)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针后针头(53)固定连接于信号针针套(5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针弹性件(54)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针弹性件(54)为毛纽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信号针(5)之间设有一个接地针(6),所述接地针(6)包括接地针(6)针套和安装于接地针(6)针套前后两端的接地针(6)前针头与接地针(6)后针头,所述接地针(6)针套设于呈轴向台阶状的通孔(41)内,所述接地针(6)针套内还安装有接地针(6)弹性件,所述接地针(6)弹性件的两端弹性抵接在所述接地针(6)前针头与接地针(6)后针头之间,所述接地针(6)前针头远离接地针(6)后针头的一端伸出面板,所述接地针(6)后针头与射频端子(3)的外壳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远离底座(2)一侧开设有与第一绝缘子(4)一一对应的圆形槽(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远离底座(2)的一侧还开设有与圆形槽(12)互相连通的空气开口(13),所述空气开口(13)贯穿面板(1)的一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与面板(1)螺纹连接的固定螺钉(8),所述底座(2)上开设有供固定螺钉(8)的头部嵌设的嵌设槽(22);
所述面板(1)上还插接有定位销(9),所述面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连接螺钉(10),所述面板(1)靠近底座(2)的两端均开设有供连接螺钉(10)嵌设的嵌槽(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20835.8U CN211829265U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20835.8U CN211829265U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29265U true CN211829265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3141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20835.8U Active CN211829265U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29265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5909A (zh) * | 2021-08-25 | 2021-12-03 | 深圳市速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
CN114267991A (zh) * | 2021-11-29 | 2022-04-01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吸式弹性混装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插座 |
CN114465094A (zh) * | 2022-01-27 | 2022-05-10 | 淮南安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铠装移开式柜用核心控制单元 |
CN114665342A (zh) * | 2022-02-23 | 2022-06-2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一种射频弹性互联测试电缆组件 |
CN115360543A (zh) * | 2022-08-04 | 2022-11-18 |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pogo pin连接器 |
-
2020
- 2020-04-23 CN CN202020620835.8U patent/CN2118292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5909A (zh) * | 2021-08-25 | 2021-12-03 | 深圳市速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
CN113745909B (zh) * | 2021-08-25 | 2023-12-05 | 深圳市速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
CN114267991A (zh) * | 2021-11-29 | 2022-04-01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吸式弹性混装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插座 |
CN114465094A (zh) * | 2022-01-27 | 2022-05-10 | 淮南安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铠装移开式柜用核心控制单元 |
CN114665342A (zh) * | 2022-02-23 | 2022-06-2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一种射频弹性互联测试电缆组件 |
CN115360543A (zh) * | 2022-08-04 | 2022-11-18 |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pogo pin连接器 |
CN115360543B (zh) * | 2022-08-04 | 2024-08-06 |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pogo pin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829265U (zh) | 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 | |
CN100472884C (zh) | 低感应屏蔽连接器 | |
EP0685912B1 (en) | Fully insulated, fully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rrangment | |
US7083468B2 (en) |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6575761B1 (en) | Coaxial connector modu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 |
CN104350648A (zh) | 模块化射频连接器系统 | |
CN101800377B (zh) | 用于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应力消除件 | |
US6923687B2 (en) | Audio jack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 |
CN108872646B (zh) | 一种快插型尾缆测试连接器 | |
CN107681387B (zh) | 一种多芯自短路保护连接器结构 | |
CN112164936A (zh) | 一种高传输速率信号模块结构 | |
CN211856667U (zh) | 射频测试连接器 | |
CN213782376U (zh) | 射频连接器 | |
US20230238753A1 (en) | Board connection connector and board connection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 |
DE69834641D1 (de) | Koaxialverbinder | |
CN215933995U (zh) | 一种同轴连接器 | |
CN211829444U (zh) | 一种高密度芯片封装盒 | |
CN220253694U (zh) | 测试用的同轴连接器及其测试模块 | |
CN215180311U (zh) | 一种测试装置 | |
TWI411173B (zh) | 插頭連接、插座連接器及其電連接器組合 | |
CN220544311U (zh) | 一种高压连接器壳体及高压连接器 | |
CN204243280U (zh) | 扁平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20797141U (zh) | 一种高频率弹性测试连接器 | |
CN210723564U (zh) | 端子具有遮蔽结构的电连接器 | |
CN211907852U (zh) |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