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4094U -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4094U
CN211824094U CN201922182601.XU CN201922182601U CN211824094U CN 211824094 U CN211824094 U CN 211824094U CN 201922182601 U CN201922182601 U CN 201922182601U CN 211824094 U CN211824094 U CN 211824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haped
electronic detonator
base
o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26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运杰
黄腊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ngduan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ngduan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ngduan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ngduan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26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4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4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4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雷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包括接线盒与五金端子;接线盒包括底座,以及扣合底座的翻盖;两五金端子卡接于底座内,五金端子呈环形设置;五金端子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且两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对称设置;五金端子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延伸有连接部,两连接部上均设有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且两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对称设置;电子雷管脚线放置于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母线脚线放置于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通过翻盖扣合底座将电子雷管脚线和母线脚线分别压入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和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下部,以使电子雷管与母线连接,使得电子雷管脚线和快速接线夹的生产装配较为简单,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雷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包括脚线、带延时芯片的控制电路板、点火药头与起爆药。使用时,需将起爆母线与所述脚线连接,然后将母线连接到起爆设备上,使得起爆信号通过母线和脚线传到控制电路板,所述延时芯片进行预设时间的延时,然后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延时发出起爆指令,实现起爆控制。
目前,传统电子雷管脚线和快速接线夹连接通过将五金端子和电子雷管脚线预先压接好后通过设备压入快速接线夹中,而五金端子和电子雷管脚线的压接方式是将五金端子的端部压合包裹电子雷管脚线实现连接,例如中国专利 CN201520693997.3公开的一种电子雷管脚线和母线快速连接线夹结构,但是,此类连接方式使得电子雷管脚线和快速接线夹的生产装配较为繁琐,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雷管脚线和快速接线夹的生产装配较为繁琐,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包括接线盒与五金端子;所述接线盒包括底座,以及扣合所述底座的翻盖,且所述翻盖的后端与所述底座后端连接;两所述五金端子卡接于所述底座内,所述五金端子呈环形设置;所述五金端子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且两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对称设置;所述五金端子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延伸有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上均设有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且两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对称设置;电子雷管脚线放置于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母线脚线放置于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通过所述翻盖扣合所述底座将电子雷管脚线和母线脚线分别压入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下部,以使电子雷管与母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座底部设有两端子安装槽;所述五金端子的下部两侧均设有一第一卡凸,所述五金端子插接于所述端子安装槽,所述第一卡凸与该端子安装槽侧壁卡接。
可选地,所述翻盖内设有分别与两所述端子安装槽相对应的两压盖,所述压盖在所述翻盖扣合所述底座时盖合所述端子安装槽,并将所述电子雷管脚线和所述母线脚线分别压入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下部。
可选地,所述底座前端设有第一U形开放槽,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与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朝向相同,电子雷管安装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的上部两侧均凸设有第二卡凸。
可选地,所述翻盖的前端延伸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相对应的第一压槽;电子雷管在所述翻盖扣合所述底座时压紧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与所述第一压槽之间。
可选地,所述底座底部在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与所述五金端子之间凸设有两脚线导向槽,两所述脚线导向槽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有一对第二U形开放槽,两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分别与两所述五金端子的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相对设置,母线安装于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
可选地,所述翻盖的两侧均延伸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设有与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相对应的第二压槽;母线在所述翻盖扣合所述底座时压紧与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与所述第二压槽之间。
可选地,所述底座与所述翻盖通过一连接部折叠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上端面设有折叠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加工时,先把两所述五金端子卡接于所述底座内,再电子雷管脚线放置于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母线脚线放置于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然后所述翻盖扣合所述底座将电子雷管脚线和母线脚线分别压入所述第一开放连接 Y形槽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下部,实现电子雷管与母线电连接,使得电子雷管、母线和接线盒的生产装配较为简单,提高生产效率。
2、所述底座底部设有两端子安装槽,所述五金端子的下部两侧均设有一第一卡凸,所述五金端子插接于所述端子安装槽,所述第一卡凸与该端子安装槽侧壁卡接,使所述五金端子牢固地安装于所述底座内,且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的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的五金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的压盖扣合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接线盒100,底座110,端子安装槽111,第一U形开放槽112,第二卡凸113,脚线导向槽114,翻盖120,压盖121,第一压板122,第一压槽123,第二压板124,第二压槽125,连接部130,折叠槽131,第二U形开放槽140,五金端子200,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连接部220,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第一卡凸240,电子雷管300,母线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参照图1和图2,提供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包括接线盒100与五金端子200。
参照图2和图4,所述接线盒100包括底座110,以及扣合所述底座110的翻盖120,且所述翻盖120的后端与所述底座110后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10与所述翻盖120通过一连接部130折叠连接,所述连接部130的上端面设有折叠槽131。具体地,所述折叠槽131为弧形折叠槽。在生产快速接线夹设备中,所述折叠槽131可当定位槽使用,即快速接线夹设备中的定位导向杆适配抵接所述折叠槽131,使接线盒100沿该定位导向杆进行加工。
参照图1和图3,两所述五金端子200卡接于所述底座110内,所述五金端子200呈环形设置。所述五金端子200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 210,且两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对称设置。具体地,所述五金端子200 的前后侧与所述底座100的前后端方向一致。所述五金端子200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延伸有连接部220,两所述连接部上均设有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且两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的中端均呈尖端,可刺破脚线。电子雷管300脚线放置于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母线400脚线放置于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通过所述翻盖120扣合所述底座110将电子雷管300脚线和母线400脚线分别压入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下部,以使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分别刺破电子雷管300脚线和母线400脚线的包裹层,实现电子雷管300与母线400电连接。因此,电子雷管300、母线400和接线盒100的生产装配较为简单,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2,所述底座110底部设有两端子安装槽111。所述五金端子200的下部两侧均设有一第一卡凸240,所述五金端子200过盈插接于所述端子安装槽 111,所述第一卡凸240与该端子安装槽111侧壁卡接,使所述五金端子200牢固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10内,且安装方便。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翻盖120内设有分别与两所述端子安装槽111相对应的两压盖121,所述压盖121在所述翻盖120扣合所述底座110时盖合所述端子安装槽111,并将所述电子雷管300脚线和所述母线400脚线分别压入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下部,以使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分别刺破电子雷管脚线300和母线400脚线的包裹层,实现快速电子雷管300与母线400快速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所述底座110前端设有第一U形开放槽112,所述第一U 形开放槽112与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朝向相同,电子雷管300安装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112。其中,设置为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112能方便电子雷管300的安装,容易进行自动化加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112的上部两侧均凸设有第二卡凸113,两所述第二卡凸113卡住所述电子雷管,以使所述电子雷管300稳固地安装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112处。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述翻盖120的前端延伸有第一压板122,所述第一压板122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210相对应的第一压槽123。电子雷管300在所述翻盖120扣合所述底座110时压紧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 112与所述第一压槽123之间,防止所述电子雷管300被轻易拉出所述底座110,使电子雷管300安装更加牢固。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述底座110底部在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 112与所述五金端子200之间凸设有两脚线导向槽114,两所述脚线导向槽114 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相对设置。两所述脚线导向槽114引导所述电子雷管300的两脚线分别放于两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210上。
参照图1和图2,所述底座110的两侧均设有一对第二U形开放槽140,两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140分别与两所述五金端子200的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230 相对设置,母线安装于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140,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140方便母线安装。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翻盖120的两侧均延伸有第二压板124,所述第二压板124设有与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140相对应的第二压槽125。母线在所述翻盖 120扣合所述底座110时压紧与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140与所述第二压槽125之间,防止所述母线被轻易拉出所述底座110,使母线安装更加牢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包括接线盒与五金端子;所述接线盒包括底座,以及扣合所述底座的翻盖,且所述翻盖的后端与所述底座后端连接;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五金端子卡接于所述底座内,所述五金端子呈环形设置;所述五金端子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且两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对称设置;所述五金端子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延伸有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上均设有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且两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对称设置;电子雷管脚线放置于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母线脚线放置于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通过所述翻盖扣合所述底座将电子雷管脚线和母线脚线分别压入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下部,以使电子雷管与母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部设有两端子安装槽;所述五金端子的下部两侧均设有一第一卡凸,所述五金端子插接于所述端子安装槽,所述第一卡凸与该端子安装槽侧壁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内设有分别与两所述端子安装槽相对应的两压盖,所述压盖在所述翻盖扣合所述底座时盖合所述端子安装槽,并将所述电子雷管脚线和所述母线脚线分别压入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和所述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前端设有第一U形开放槽,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与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朝向相同,电子雷管安装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的上部两侧均凸设有第二卡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的前端延伸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相对应的第一压槽;电子雷管在所述翻盖扣合所述底座时压紧于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与所述第一压槽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部在所述第一U形开放槽与所述五金端子之间凸设有两脚线导向槽,两所述脚线导向槽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开放连接Y形槽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有一对第二U形开放槽,两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分别与两所述五金端子的第二开放连接Y形槽相对设置,母线安装于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的两侧均延伸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设有与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相对应的第二压槽;母线在所述翻盖扣合所述底座时压紧与所述第二U形开放槽与所述第二压槽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翻盖通过一连接部折叠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上端面设有折叠槽。
CN201922182601.XU 2019-12-07 2019-12-07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Active CN211824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2601.XU CN211824094U (zh) 2019-12-07 2019-12-07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2601.XU CN211824094U (zh) 2019-12-07 2019-12-07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4094U true CN211824094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31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2601.XU Active CN211824094U (zh) 2019-12-07 2019-12-07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4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3025A (zh) * 2019-12-07 2020-02-21 东莞市精端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3025A (zh) * 2019-12-07 2020-02-21 东莞市精端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4159B2 (en) Terminal for contact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TW492221B (en) A press-connected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US20180205189A1 (en) Fast plug connector for use with copper wire
EP2149932B1 (en) Terminal plate circuit using pushing member
US20200266556A1 (en) Connector terminal and connector
CN211824094U (zh)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KR20130113496A (ko) 기판 접속용 단자
US5401185A (en) Edge connector
US10057987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side access termination pads
CN107978887B (zh) 线对板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US7950959B2 (en) Coaxial connector
CN110823025A (zh) 一种电子雷管快速接线夹
CN106941217B (zh) 端子金属配件的连接构造和连接方法
CN203377424U (zh) 一种组合式接线端子
US9935387B2 (en) C-type female connector
CN211150855U (zh) 防松脱接线端子及带有防松脱接线端子的电路板结构
GB1099843A (en) Two par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379440U (zh) 一种线到板idc连接器
CN212648566U (zh)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
CN204793305U (zh) 接线端子及用电设备
US360965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same
CN218472316U (zh) 电连接器
JP2006352980A (ja) 電気接続箱
CN215810493U (zh) 一种可拆分式的快速线夹
CN214100037U (zh) 一种带电缆卡扣的pcb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