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3376U - 冷藏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3376U
CN211823376U CN202020180615.8U CN202020180615U CN211823376U CN 211823376 U CN211823376 U CN 211823376U CN 202020180615 U CN202020180615 U CN 202020180615U CN 211823376 U CN211823376 U CN 211823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wave
module
wave generation
generation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06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铭
刘建如
戚斐斐
宋向鹏
崔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06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3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3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337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6240 priority patent/WO2021164648A1/zh
Priority to US17/800,594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5591A1/en
Priority to AU2021223034A priority patent/AU2021223034B2/en
Priority to EP21757869.9A priority patent/EP4098958A4/en
Priority to JP2022547676A priority patent/JP7406643B2/ja
Priority to KR1020227027941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57940A/ko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该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和加热单元。加热单元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用于放置待处理物的筒体、以及电磁波发生系统。电磁波发生系统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筒体内或通达至筒体内,以在筒体内产生电磁波来加热待处理物,其包括配置为产生电磁波信号的电磁波发生模块、为电磁波发生模块提供电能的供电模块、以及为电磁波发生模块和供电模块散热的至少一个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扇同时为电磁波发生模块和供电模块散热,不仅可实现对电磁波发生模块和供电模块的高效降温,还减小了占用空间,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的储物空间。

Description

冷藏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电磁波加热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食物在冷冻的过程中,食物的品质得到了保持,然而冷冻的食物在加工或食用前需要加热。为了便于用户冷冻和加热食物,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在冰箱等冷藏冷冻装置中设置电磁波加热单元来解冻食物。
然而,加热装置的电磁波发生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不仅导致储物间室的温度波动,影响储物间室内食材的保藏品质,而且会降低电磁波发生系统本身的工作效率,若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还会严重减少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电磁波加热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电磁波发生系统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箱体和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
筒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放置待处理物;以及
电磁波发生系统,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或通达至所述筒体内,以在所述筒体内产生电磁波来加热待处理物;其中所述电磁波发生系统包括:
电磁波发生模块,配置为产生电磁波信号;和
供电模块,配置为为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提供电能;且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
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为为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和所述供电模块散热。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散热翅片,包括垂直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并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热连接的多个肋板;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翅片远离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一侧,并设置为将气流向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吹出。
可选地,所述多个肋板的延伸方向设置为垂直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靠近所述供电模块的方向。
可选地,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中部热连接的至少一个所述肋板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方向凹陷的容置部;且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置部,且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在垂直于所述多个肋板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至少位于一个所述肋板内。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为经由所述供电模块吸入气流并促使气流向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吹出。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罩壳,设置为将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罩设在内;和
隔板,设置于所述罩壳内并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远离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一侧,以将所述罩壳内的空间分隔为进风区和出风区;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和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区;且
所述进风区和所述出风区在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的周向方向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隔板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口。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分别至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的气流流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至每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流动方向。
可选地,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区,并位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至每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流动方向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导热材料,设置为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隔板热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和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隔热层的外侧;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扇同时为电磁波发生模块和供电模块散热,不仅可实现对电磁波发生模块和供电模块的高效降温,还减小了占用空间,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的储物空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罩壳分隔为进风区和出风区,将电磁波发生模块、供电模块和散热风扇均设置在出风区,并使散热风扇在吸入气流和吹出气流的过程中分别为供电模块和电磁波发生模块散热,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并在整体上进一步提高了电磁波发生模块和供电模块的散热效率,保证了对待处理物的加热效率,延长了电磁波发生模块和供电模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磁波发生模块和供电模块设置于箱体的隔热层的上方,并使任意一个进风口至通风口的气流流动方向与该通风口至每个出风口的气流流动方向垂直,不仅降低了电磁波发生系统产生的热量对箱体的储物间室的影响,提高了储物间室内食材的保藏品质,还降低了散热风扇的风阻,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还避免了水和灰尘经由进风口和出风口进入罩壳内使电磁波发生模块和供电模块受潮和落灰的现象发生,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出现。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2中控制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2中电磁波发生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图1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中出风区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热单元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热单元的控制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20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单元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1和图2,冷藏冷冻装置200可包括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箱体210、用于开闭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至少一个门体、加热单元100以及控制器。在本实用新型中,冷藏冷冻装置200可为冰箱、冰柜、冷柜、酒柜等具有冷藏或冷冻功能的装置。
箱体210可包括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内胆、外箱和设置于内胆和外箱之间的隔热层。
加热单元100可包括设置于箱体210的一个储物间室内的筒体110、门体和电磁波发生系统。
具体地,筒体110可限定有加热室,用于放置待处理物170,且其前壁可开设有取放口,用于取放待处理物170。
门体可通过适当方法与筒体110安装在一起,例如滑轨连接、铰接等,用于开闭取放口。
电磁波发生系统可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筒体110内或通达至筒体110内,以在筒体110内产生电磁波来加热待处理物170。
筒体110和门体可分别设置有电磁屏蔽特征,使门体在关闭状态时与筒体110导电连接,以防止电磁泄露。
图3是图2中控制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3,控制器140可包括处理单元141和存储单元142。其中存储单元142存储有计算机程序143,计算机程序143被处理单元141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波发生系统可包括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供电模块180、辐射天线150、以及匹配模块160。
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可配置为产生电磁波信号。图4是图2中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可包括频率源121、功率放大器122和处理单元123。
供电模块180可设置为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电连接,以为电磁波发生模块120提供电能,进而使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产生电磁波信号。
辐射天线150可设置于筒体110内并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电连接,以根据电磁波信号产生相应频率的电磁波,对筒体110内的待处理物170进行加热。
匹配模块160可串联在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与辐射天线150之间,并配置为可通过调节自身阻抗来调节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负载阻抗,以实现负载匹配,提高加热效率。
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筒体110可由金属制成,以作为辐射天线150的接收极。在该实施例中,筒体110本身即为筒体110的电磁屏蔽特征。
在另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磁波发生系统还包括与辐射天线150相对设置并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电连接的接收极板。在该实施例中,筒体110的内壁可涂覆有金属涂层或贴附有金属网等,以作为筒体110的电磁屏蔽特征。
图5是图1所示冷藏冷冻装置200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参见图5,特别地,加热单元10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风扇190,用于为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和供电模块180散热。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扇190同时为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和供电模块180散热,不仅可实现对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和供电模块180的高效降温,还减小了占用空间,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200的储物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散热风扇190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更多个。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后文以散热风扇190的数量为一个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热连接的散热翅片240,以提高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散热效率。
散热翅片240可包括垂直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多个肋板,即每个肋板自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向远离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方向延伸,并垂直该肋板的安装表面。
散热翅片240还可包括与多个肋板一体制成的基板,用于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热连接。
散热风扇190可设置于散热翅片240远离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一侧,并设置为将气流向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吹出,即电磁波发生模块120设置在散热风扇190的下游,以降低风阻,提高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散热效率。
多个肋板的延伸方向可进一步设置为垂直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靠近供电模块180的方向,以降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产生的热量对供电模块180的影响。
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中部热连接的至少一个肋板设置有向靠近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方向凹陷的容置部。
散热风扇190可设置于容置部,且散热风扇190在垂直于多个肋板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至少位于一个肋板内,以进一步地降低热量对供电模块180的影响,并进一步提高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散热效率。
散热风扇190可设置为经由供电模块180吸入气流并促使气流向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吹出,以在提高结构紧凑性的同时,在整体上提高了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和供电模块180的散热效率。
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罩壳220和隔板。罩壳220可用于将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供电模块180以及散热风扇190罩设在内。
隔板可设置于罩壳220内并位于散热风扇190远离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一侧,以将罩壳220内的空间分隔为进风区和出风区。散热风扇190和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可设置于出风区。
图6是图5中出风区的示意性俯视图。参见图5和图6,进风区和出风区在散热风扇190的周向方向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221和至少一个出风口222,隔板对应至少一个散热风扇190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口231,以避免水和灰尘经由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22进入罩壳220内使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和供电模块180受潮和落灰的现象发生,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出现。
至少一个进风口221分别至至少一个通风口231的气流流动方向均垂直于至少一个通风口231至每个出风口222的气流流动方向,以进一步降低风阻,提高散热效率。
供电模块180可设置于出风区,并位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垂直于至少一个通风口231至每个出风口222的气流流动方向的一侧,以使散热风扇190在吸入气流和吹出气流的过程中分别为供电模块180和电磁波发生模块120散热,进一步降低热量对供电模块180的影响,并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包括与供电模块180和隔板热连接的导热材料250,以提高供电模块180的散热效率。
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供电模块180、散热风扇190和罩壳220可设置于加热室的外侧,以降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和供电模块180产生热量对加热室内待处理物170的影响。进一步地,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等可设置于箱体210的隔热层的外侧。
散热风扇190可设置于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上方,即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可设置于隔热层的上方,以提高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和散热风扇190的稳定性。
处理单元141可配置为在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工作时获取电磁波发生模块120输出的正向功率信号和返回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反向功率信号,根据正向功率信号和反向功率信号计算待处理物170的电磁波吸收率,再根据正向功率信号的功率值(即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输出功率)和电磁波吸收率调节散热风扇190的转速。
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与辐射天线150之间可串联有双向耦合器130,以监测电磁波发生模块120输出的正向功率信号和返回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反向功率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单元100根据电磁波发生模块120输出的正向功率信号的功率值和待处理物170的电磁波吸收率调节为电磁波发生模块120散热的散热风扇190的转速,相比于根据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温度调节散热风扇190的转速,无需设置额外的温度感测装置,可更加准确地反映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产生的热量,在实现对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充分散热的同时,避免了不期望的能源浪费和噪音污染,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41可配置为根据正向功率信号的功率值和电磁波吸收率按照预置的转速对照关系匹配散热风扇190的转速。其中,转速对照关系记录有不同范围的功率值和不同范围的电磁波吸收率对应的转速。
在正向功率信号的功率值相同的情况下,散热风扇190的转速可与不同范围的电磁波吸收率的平均值呈负相关;在电磁波吸收率相同的情况下,散热风扇190的转速可与不同范围的功率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以高效、节能地为电磁波发生模块120散热。
转速对照关系也可为记载有不同功率值、电磁波吸收率和转速的公式。
处理单元141还可配置为在电磁波发生模块120工作时,实时获取电磁波发生模块120本身的处理单元123的温度,并在处理单元123的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频率源121和功率放大器122停止工作,以保证处理单元123的使用寿命。
处理单元141还可进一步地配置为在控制频率源121和功率放大器122停止工作之后,控制散热风扇190以额定转速工作第一预设时间再停止工作,以快速将罩壳220内的热量散热,避免热量积聚。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热单元100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的由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控制器140执行的用于加热单元100的控制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2:获取电磁波发生模块120输出的正向功率信号和返回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反向功率信号。
步骤S704:根据正向功率信号和反向功率信号计算待处理物170的电磁波吸收率。
步骤S706:根据正向功率信号的功率值和电磁波吸收率调节散热风扇190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根据电磁波发生模块120输出的正向功率信号的功率值和待处理物170的电磁波吸收率调节为电磁波发生模块120散热的散热风扇190的转速,相比于根据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温度调节散热风扇190的转速,无需设置额外的温度感测装置,可更加准确地反映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产生的热量,在实现对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充分散热的同时,避免了不期望的能源浪费和噪音污染,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加热单元100的控制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热单元100的控制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2:获取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处理单元的温度。
步骤S804:判断电磁波发生模块120本身的处理单元123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806;若否,执行步骤S808。
步骤S806:控制频率源121和功率放大器122停止工作,散热风扇190以额定转速工作第一预设时间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停止工作,以保证处理单元123的使用寿命,并避免罩壳220内积聚热量。
步骤S808:获取电磁波发生模块120输出的正向功率信号和返回电磁波发生模块120的反向功率信号。在该步骤中,正向功率信号和反向功率信号可由串联在电磁波发生模块120与辐射天线150之间的双向耦合器130监测获得。运行步骤S810。
步骤S810:根据正向功率信号和反向功率信号计算待处理物170的电磁波吸收率。运行步骤S812。
步骤S812:根据正向功率信号的功率值和电磁波吸收率按照预置的转速对照关系匹配散热风扇190的转速。其中,在正向功率信号的功率值相同的情况下,散热风扇190的转速可与不同范围的电磁波吸收率的平均值呈负相关;在电磁波吸收率相同的情况下,散热风扇190的转速可与不同范围的功率值的平均值呈正相关,以高效、节能地为电磁波发生模块120散热。返回步骤S802。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箱体和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
筒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放置待处理物;以及
电磁波发生系统,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或通达至所述筒体内,以在所述筒体内产生电磁波来加热待处理物;其中所述电磁波发生系统包括:
电磁波发生模块,配置为产生电磁波信号;和
供电模块,配置为为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提供电能;且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
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为为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和所述供电模块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翅片,包括垂直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并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热连接的多个肋板;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翅片远离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一侧,并设置为将气流向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吹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肋板的延伸方向设置为垂直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靠近所述供电模块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中部热连接的至少一个所述肋板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方向凹陷的容置部;且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置部,且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在垂直于所述多个肋板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至少位于一个所述肋板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为经由所述供电模块吸入气流并促使气流向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吹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壳,设置为将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罩设在内;和
隔板,设置于所述罩壳内并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远离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一侧,以将所述罩壳内的空间分隔为进风区和出风区;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和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区;且
所述进风区和所述出风区在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的周向方向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隔板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分别至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的气流流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至每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流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区,并位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至每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流动方向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材料,设置为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隔板热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和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隔热层的外侧;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电磁波发生模块的上方。
CN202020180615.8U 2020-02-18 2020-02-18 冷藏冷冻装置 Active CN211823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0615.8U CN211823376U (zh) 2020-02-18 2020-02-18 冷藏冷冻装置
PCT/CN2021/076240 WO2021164648A1 (zh) 2020-02-18 2021-02-09 用于加热单元的控制方法及加热单元和冷藏冷冻装置
US17/800,594 US20230345591A1 (en) 2020-02-18 2021-02-09 Control method for heating unit, heating unit, and refrigerating and freezing apparatus
AU2021223034A AU2021223034B2 (en) 2020-02-18 2021-02-09 Control method for heating unit, heating unit, and refrigerating and freezing apparatus
EP21757869.9A EP4098958A4 (en) 2020-02-18 2021-02-09 CONTROL METHOD FOR HEATING UNIT, HEATING UNIT AND REFRIGERATION AND FREEZING APPLIANCE
JP2022547676A JP7406643B2 (ja) 2020-02-18 2021-02-09 加熱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加熱ユニット及び冷蔵冷凍装置
KR1020227027941A KR20220157940A (ko) 2020-02-18 2021-02-09 가열유닛의 제어방법 및 가열유닛 및 냉장냉동장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0615.8U CN211823376U (zh) 2020-02-18 2020-02-18 冷藏冷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3376U true CN211823376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9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0615.8U Active CN211823376U (zh) 2020-02-18 2020-02-18 冷藏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33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648A1 (zh) * 2020-02-18 2021-08-26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加热单元的控制方法及加热单元和冷藏冷冻装置
CN113915859A (zh) * 2020-12-02 2022-01-11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213317A1 (zh) * 2022-05-06 2023-11-09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648A1 (zh) * 2020-02-18 2021-08-26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加热单元的控制方法及加热单元和冷藏冷冻装置
CN113915859A (zh) * 2020-12-02 2022-01-11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15859B (zh) * 2020-12-02 2023-05-12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213317A1 (zh) * 2022-05-06 2023-11-09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23376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3915930B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
WO2020168945A1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3498225A (zh) 加热单元及具有该加热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CN214371188U (zh) 一种制冷存储设备
WO2020140722A1 (zh) 冷藏冷冻装置
JP2022516297A (ja) 加熱装置及び加熱装置を有する冷蔵庫
CN109990530B (zh) 解冻装置及具有该解冻装置的冰箱
CN110553461A (zh) 解冻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
CN113347750B (zh) 用于加热单元的控制方法及加热单元和冷藏冷冻装置
WO2023213317A1 (zh) 冷藏冷冻装置
WO2020168959A1 (zh) 冷藏冷冻装置
WO2020168944A1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2211435U (zh) 加热单元及具有该加热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CN211372860U (zh) 风冷冰箱
CN213273345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9990534B (zh) 冰箱
JP7406643B2 (ja) 加熱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加熱ユニット及び冷蔵冷凍装置
CN210625066U (zh) 冰箱
CN210220352U (zh) 冰箱
WO2020151595A1 (zh) 加热装置及冰箱
CN112824785B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控制方法及风冷冰箱
CN21220528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WO2024002089A1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
CN112824786A (zh) 风冷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