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6246U - 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6246U
CN211816246U CN202020025950.0U CN202020025950U CN211816246U CN 211816246 U CN211816246 U CN 211816246U CN 202020025950 U CN202020025950 U CN 202020025950U CN 211816246 U CN211816246 U CN 211816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loam
picture peg
frame
feeding h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59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计伟阳
张青民
李志刚
侯鹏伟
王恩沛
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Jiangsu)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1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1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1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59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6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6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6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包括上壳体,在所述上壳体的下方安装有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外凸的出料管口,在所述下壳体的侧面插入有一插板,所述插板可沿着所述下壳体横向滑移,在所述下壳体的前后内壁处均设置有装配所述插板用的滑槽,所述插板向着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插入后封闭所述出料管口,在所述插板的上端设置有一框架,所述框架的右侧具有开口,所述出料管口位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在所述下壳体的前部或后部安装有一推杆,在所述插板的外壁处螺丝固定有一连接套,所述推杆的移动端穿过该连接套;本产品可以避免原料洒出,同时还可以控制原料灌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背景技术
砂桩在我国的应用始于50年代。起初,砂桩法用于处理松散砂土地基,视施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挤密砂桩和振密砂桩两种,其加固原理是依靠成桩过程中对周围砂层的挤密和振密作用,提高松散砂土地基的承载力,防止砂土振(震)动液化。后来,国内外也逐渐将砂桩用来处理软弱粘性土,其加固原理是利用砂桩的置换作用和排水作用提高软弱地基的稳定性。砂桩在软弱地基中可形成砂桩复合地基,如对它再行加载预压,可进一步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并改善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砂桩自引入我国后,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均得到应用,有成功的经验,但也有达不到预期处理效果的情况,尤其在处理软弱粘性土时还缺乏经验,仍按砂土中的砂桩挤密原理进行设计。近20年来,国内在利用砂桩处理松散砂土、防止砂土液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解决了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在沉管砂石桩施工过程中,现有料斗上料过程中在人工操作及机械投料时会出现部分材料洒落在外,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同时由于每斗实际灌入砂石料的量不确定导致成桩的实际灌砂量难以控制,每根成桩的实际灌入量不易把控,桩内容易出现砂量不足甚至断桩的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出料口设计不合理,料斗吊运时经常性出现洒料和下料时料斗挡板卡顿,导致材料损耗增加和料斗出料速度过慢,操作人员在投料过程中难以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原料洒出,同时还可以控制原料灌注量的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包括上壳体,在所述上壳体的下方安装有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外凸的出料管口,在所述下壳体的侧面插入有一插板,所述插板可沿着所述下壳体横向滑移,在所述下壳体的前后内壁处均设置有装配所述插板用的滑槽,所述插板向着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插入后封闭所述出料管口,在所述插板的上端设置有一框架,所述框架的右侧具有开口,所述出料管口位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在所述下壳体的前部或后部安装有一推杆,在所述插板的外壁处螺丝固定有一连接套,所述推杆的移动端穿过该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所述推杆的移动端之间装配有螺丝,在所述上壳体的侧面的靠近顶部位置处法兰连接有进料管口。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连接有法兰。
优选地,在所述插板的前、后侧面处均设置有填充固体润滑脂用的填充槽,所述填充槽的左端封闭,右端贯通。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右侧向外延伸至所述插板的外部,并且向下延伸后形成挡板部分,所述挡板部分遮盖所述滑槽;框架的设置,主要是起到导料的效果,在插板向左侧移动期间,会将部分原材料残留在插板上,利用框架避免原料槽进入至滑槽内,并且框架仅仅只有右侧是打开的,因此原料只能从插板的右侧掉落,又由于挡板部分遮盖了滑槽,可以避免掉落的原料进入至滑槽内,对滑槽起到保护效果。
优选地,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方槽,在所述方槽处安装有一布水盒,所述布水盒的底部局部有淋水孔,在所述布水盒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在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球阀;本产品也可用于混凝土的灌注,在等待灌注期间,混凝土由于水份的蒸发会发生干燥凝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布水盒进行淋水,保持混凝土的湿润。
本产品可以在上壳体的前、后侧面处焊接吊环,利用吊环配合钢缆实现原料材料的称重,当重量达到灌注量时,关闭进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在使用时,通过上壳体可以储存原材料,利用插板的向内移动,将出料管口进行封闭,当上壳体内的原材料的量足够时,通过推杆的移动带动插板的移动,使得出料管口被打开,完成卸料,利用下壳体实现导料,避免原材料向外散落,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产品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A处放大图;
图4为插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包括上壳体1,在所述上壳体1的下方安装有下壳体2;在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外凸的出料管口101,在所述下壳体2的侧面插入有一插板201,相应的,需要在下壳体2的侧面开设供插板201通过的口子,所述插板201可沿着所述下壳体2横向滑移,在所述下壳体2的前后内壁处均设置有装配所述插板201用的滑槽202,所述插板201向着所述下壳体2的内部插入后封闭所述出料管口101,在所述插板201的上端设置有一框架203,所述框架203的右侧具有开口,所述出料管口101位于所述框架203的内侧,在所述下壳体2的前部安装有一推杆3,在所述插板201的外壁处螺丝固定有一连接套204,所述推杆3的移动端穿过该连接套204,所述连接套204与所述推杆3的移动端之间装配有螺丝205,在所述上壳体1的侧面的靠近顶部位置处法兰连接有进料管口4。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之间连接有法兰5。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插板201的前、后侧面处均设置有填充固体润滑脂用的填充槽222,所述填充槽222的左端封闭,右端贯通。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框架203的右侧向外延伸至所述插板201的外部,并且向下延伸后形成挡板部分233,所述挡板部分233遮盖所述滑槽202;框架的设置,主要是起到导料的效果,在插板向左侧移动期间,会将部分原材料残留在插板上,利用框架避免原料槽进入至滑槽内,并且框架仅仅只有右侧是打开的,因此原料只能从插板的右侧掉落,又由于挡板部分遮盖了滑槽,可以避免掉落的原料进入至滑槽内,对滑槽起到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方槽121,在所述方槽121处安装有一布水盒131,所述布水盒131的底部局部有淋水孔141,在所述布水盒131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151,在所述进水管15上安装有球阀161;本产品也可用于混凝土的灌注,在等待灌注期间,混凝土由于水份的蒸发会发生干燥凝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布水盒进行淋水,保持混凝土的湿润。
本产品可以在上壳体的前、后侧面处焊接吊环,利用吊环配合钢缆实现原料材料的称重,当重量达到灌注量时,关闭进料。
施工时先将料斗平放在地面上,利用小装载机将砂石料从进料管口处投入料斗内,然后使用桩机卷扬将料斗提起,工人通过两根绳索控制料斗的方向和位置,将料斗出料口对准放至到打桩机的进料口,插板移动后打开出料管口,将砂石料灌入打桩机导管内,完成进料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在使用时,通过上壳体可以储存原材料,利用插板的向内移动,将出料管口进行封闭,当上壳体内的原材料的量足够时,通过推杆的移动带动插板的移动,使得出料管口被打开,完成卸料,利用下壳体实现导料,避免原材料向外散落,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在所述上壳体的下方安装有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外凸的出料管口,在所述下壳体的侧面插入有一插板,所述插板可沿着所述下壳体横向滑移,在所述下壳体的前后内壁处均设置有装配所述插板用的滑槽,所述插板向着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插入后封闭所述出料管口,在所述插板的上端设置有一框架,所述框架的右侧具有开口,所述出料管口位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在所述下壳体的前部或后部安装有一推杆,在所述插板的外壁处螺丝固定有一连接套,所述推杆的移动端穿过该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所述推杆的移动端之间装配有螺丝,在所述上壳体的侧面的靠近顶部位置处法兰连接有进料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连接有法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板的前、后侧面处均设置有填充固体润滑脂用的填充槽,所述填充槽的左端封闭,右端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右侧向外延伸至所述插板的外部,并且向下延伸后形成挡板部分,所述挡板部分遮盖所述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方槽,在所述方槽处安装有一布水盒,所述布水盒的底部局部有淋水孔,在所述布水盒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在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球阀。
CN202020025950.0U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Active CN211816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5950.0U CN211816246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5950.0U CN211816246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6246U true CN211816246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48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5950.0U Active CN211816246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6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7842C (zh) 一种底部撞击式钢管混凝土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01202116Y (zh) 土工布袋散体材料后注浆桩
JP5302726B2 (ja) 基礎杭の構築方法、セメントミルク柱体の構築方法
JPH11509900A (ja) 改良されたオーガ杭打ち
CN102168420B (zh) 土工布轻质活性材料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
CN108330764B (zh) 浅层固化桩承式路堤及施工方法
CN110965937A (zh) 一种双动力全程泵吸反循环冲孔设备及施工工艺
WO2014095767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odenverdichtung und/oder bodenverfestigung
CN107587502A (zh) 一种旋挖成孔压灌水泥土咬合帷幕桩的施工方法
CN211816246U (zh) 一种用于壤土、流塑淤泥质地层的震动桩机上料料斗
US8738240B2 (en) Method for high capacity stone delivery with concentric flow and enhanced nosecone for soil improvement
CN106013042A (zh) 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及加固用的管夯
CN106088085B (zh) 桩施工方法
CN208415227U (zh) 一种模袋混凝土桩
CN208907224U (zh) 桩基水下灌注砼防止堵管装置
CN103981863B (zh) 一种散体材料桩与混凝土桩上下同体组合桩的施工方法
JP2743055B2 (ja) 砂地盤の液状化防止工法
CN105484259B (zh) 填石层管桩结构
CN204283437U (zh) 隧道施工穿越山体浅埋偏压区域的偏压克服系统
CN217150249U (zh) 智能制浆及智能注浆的一体化设备
CN214656927U (zh) 一种灰土挤压密实桩夯实装置
KR102307108B1 (ko) 볼타입케이싱 및 입도조정골재를 이용한 육상 연약지반 개량공법
CN220183054U (zh) 一种吹填淤泥软基处理装置
CN1062045C (zh) 一种现场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CN219175209U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No. 51 Hongshan South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after: Chin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Jiangsu)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33 no.3799 dongnanhu Road, Changc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NOHYDRO BUREAU 1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