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8471U - 一种墨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08471U
CN211808471U CN201922250400.9U CN201922250400U CN211808471U CN 211808471 U CN211808471 U CN 211808471U CN 201922250400 U CN201922250400 U CN 201922250400U CN 211808471 U CN211808471 U CN 211808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hole
cavity
valv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04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04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08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08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08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墨盒,包括壳体以及阀组件,壳体上开设有充气孔及出墨孔,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并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墨盒安装至打印机,充气孔与打印机的充气泵连接时,加压气体通过充气孔进入阀组件,阀组件响应压力变化后迫使储墨腔中墨水从出墨孔流出;充气孔断开与打印机的充气泵的连接时,充气孔与大气连通,大气通过充气孔进入阀组件,阀组件响应压力变化后调节储墨腔内气压平衡。充气孔既可以用于与充气泵连接传输加压气体,从而通过阀组件迫使储墨腔中墨水从出墨孔流出;又可以与大气连通,从而通过阀组件调节储墨腔内气压平衡。这样减少了墨盒加工工艺,使得墨盒结构加工成本较低,同时使得墨盒结构简单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墨盒
本实用新型是申请号为:201921748946.0,申请日为2019年10月17日,名称为阀组件及具有其的墨盒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打印机成为企业办公的必要设备,进而带动打印耗材的蓬勃发展,打印耗材多种多样,例如墨盒、硒鼓等。
墨盒通常安装于打印机,打印机包括与墨盒连接并对墨盒充气加压的泵,现有的墨盒包括充气口、导气口、可变形腔和单向阀,泵向充气口充气使得可变形腔膨胀或收缩,从而使得单向阀保持打开或关闭状态,进而调节墨盒内压力,在打印机打印过程中需要除去导气口上的密封膜,使得空气进入墨盒内调节墨盒内气压平衡。墨盒上同时设置有充气口与导气口,增加了墨盒加工工艺,进而增加了墨盒加工成本,同时使得墨盒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工艺简单并且加工成本较低的墨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壳体以及阀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并储存墨水的储墨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充气孔及出墨孔;
所述墨盒安装至打印机,所述充气孔与所述打印机的充气泵连接时,加压气体通过所述充气孔进入所述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响应压力变化后迫使所述储墨腔中墨水从所述出墨孔流出;所述充气孔断开与所述打印机的充气泵的连接时,所述充气孔与大气连通,大气通过所述充气孔进入所述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响应压力变化后调节所述储墨腔内气压平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包括阀盖、阀座、膜片以及传输柱,所述阀盖盖设于所述阀座上并与所述阀座围设形成阀腔,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阀腔内,并将所述阀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变形腔以及第二变形腔;
所述传输柱固定于所述阀腔内并贯穿所述膜片,所述传输柱上设有传输通道,所述膜片能够响应所述第一变形腔与所述第二变形腔之间的压力差并相对于所述传输柱运动,以使所述传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及所述第二变形腔,或断开所述第一变形腔与所述第二变形腔之间的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所述出墨孔连通所述第二变形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一变形腔之间设置有充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通道包括连通所述充气孔的第一腔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的第二腔,所述充气通道呈阶梯状设置且所述第一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与所述充气通道,加压空气或大气依次通过所述充气孔、充气通道和进气孔进入所述第一变形腔,加压空气或大气作用于所述膜片,从而使得所述膜片能够对压力变化进行响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所述出墨孔与所述充气孔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壁,所述充气孔自所述底座的侧壁沿自身轴线延伸至所述阀座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所述传输柱,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形腔的内壁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膜片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通道沿所述传输柱轴线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传输柱的长度,所述传输通道能够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及/或所述第二变形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墨腔,所述壳体内设有能将所述储墨腔分隔成第一储墨腔和第二储墨腔的隔板,所述第一储墨腔与所述出墨孔相连通,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一储墨腔与所述第二储墨腔的连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为单向阀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墨盒安装至打印机,充气孔与打印机的充气泵连接时,加压气体通过充气孔进入阀组件,阀组件响应压力变化后迫使储墨腔中墨水从出墨孔流出;充气孔断开与打印机的充气泵的连接时,充气孔与大气连通,大气通过充气孔进入阀组件,阀组件响应压力变化后调节储墨腔内气压平衡。本实用新型中充气孔既可以用于与充气泵连接传输加压气体,从而通过阀组件迫使储墨腔中墨水从出墨孔流出,又可以与大气连通,从而通过阀组件调节储墨腔内气压平衡。这样减少了墨盒加工工艺,使得墨盒结构简单紧凑、并且使得墨盒加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墨盒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阀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气体通道关闭状态)。
图4为图3中阀组件在气体通道连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阀组件在气体通道另一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第一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第二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第三视角下的分解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阀组件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阀组件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阀组件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阀组件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阀组件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
阀组件-100、阀盖-110、限位部-111、阀座-120、凹槽-122、通孔-123、膜片-130、第一凸起-131、第二凸起-132、导向部-133、中心孔-1330、固定部-134、延伸部-135、传输柱-140、传输通道-141、弹性件-150;阀腔-200、第一变形腔-210、第二变形腔-220;墨盒-300、壳体-310、充气孔-311、出墨孔-312、隔板-314、连通孔-3141、底座-315、盖板-316、凸缘-3161、进气孔-3162、充气通道-320、第一腔-321、第二腔-322;储墨腔-400、第一储墨腔-410、第二储墨腔-420、遮挡部-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阀组件100以及具有该阀组件100的墨盒300。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墨盒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阀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气体通道关闭状态);图4为图3中阀组件在气体通道连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阀组件在气体通道另一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该墨盒300包括壳体310以及阀组件100,该阀组件100设置于壳体100内并用以对墨盒300内的气压进行调节。
具体地,壳体31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并储存墨水的储墨腔400,且壳体310的侧壁上开设有充气孔311及出墨孔312。
在墨盒300安装至打印机时,充气孔311与充气泵连接,并向墨盒300内充入加压空气,迫使储墨腔400中的墨水在负压状态下从出墨孔312流出,实现通墨,流出的墨水被输送至打印喷头。
打印过程中,墨盒300供墨,此时充气泵撤离,充气孔311与大气相连通,储墨腔400内部的墨水不断被消耗,储墨腔400内会产生负压。如果储墨腔400内部负压过大将会导致缺色,墨盒300内墨水无法稳定流出;如果储墨腔400内部负压过小将会导致打印静置状态下墨盒300内墨水泄露,并出现混色,从而使得打印性能不稳定、不可靠,打印质量较差。因此,需要调节储墨腔400内外的压力平衡。
因此,本优选实施例通过阀组件100对储墨腔400内的气压进行调节,一方面用以保证墨盒300在安装至打印机时能稳定地加压出墨,另一方面在进入打印状态时使得供应至打印机的墨水流量稳定且可控,从而保证打印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组件100以及墨盒300均具有较佳的气压平衡性能以及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上述阀组件100包括阀盖110、阀座120、膜片130以及传输柱140。阀盖110盖设于阀座120上并与阀座120之间围设形成阀腔200,膜片130设置于所述阀腔200内,并将阀腔200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变形腔210以及第二变形腔220。
本优选实施中,第一变形腔210相对靠近阀盖110,第二变形腔220相对靠近阀座120。加压过程中,第一变形腔210连通打印机的充气泵,第二变形腔220连通出墨孔312;打印过程中,第一变形腔210连通大气,第二变形腔220连通出墨孔312。
进一步地,本优选实施例的膜片130包括导向部133及固定部134,导向部133位于膜片130的中央位置,且能相对于传输柱140的轴线方向移动。导向部133开设有中心孔1330,该中心孔1330的内壁面套设于传输柱140的外侧面。优选地,该中心孔1330与传输柱140之间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相互贴合,以实现中心孔1330的内壁与传输柱140的外壁之间的密封接触,以保证密封性能。
固定部134位于膜片130的边沿位置,且固设于阀座120与阀盖110之间,固定部134相对于膜片130的端面弯折设置。
为了易于导向部133对于气压的响应,膜片130还包括有延伸部135,延伸部135位于导向部133与固定部134之间,且延伸部135相对于膜片130的端面弯折设置,优选地,延伸部135的弯折朝向与固定部134的弯折朝向相背。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膜片130结构,易于导向部133的凹陷,可使导向部133在凹陷时具有一定的变形余量,该膜片130不仅对于气压的响应较为灵敏快速,而且结构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由于膜片130的固定部134固设于阀座120与阀盖110之间,为了更好的固定膜片130,阀座120的上端面沿其边缘相应地开设有用以嵌置固定部134的凹槽122。
进一步地,传输柱140固定于阀座120内并贯穿膜片130,传输柱140上开设有能够传输气体的传输通道141。膜片130自身具有弹性,能够发生变形和复位,使其能够响应第一变形腔210与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气压差值并发生变形。当第一变形腔210的气压值大于第二变形腔220的气压值时,膜片130能够朝向第二变形腔220变形移动;当第一变形腔210的气压值小于第二变形腔220的气压值时,膜片130能够朝向第一变形腔220变形移动。
膜片130在变形移动时,套设传输柱140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第一变形腔210与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气体通路通过传输通道141连通或断开。
优选地,传输通道141设置于传输柱140的外侧面上并自传输柱140的顶端向下延伸。可以理解,传输通道141也可以不贯穿传输柱140的顶端,此时传输通道141沿传输柱140的侧面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输通道141也可以沿传输柱140的内部延伸,也即传输通道141为贯穿传输柱140内部的孔并自传输柱140的外侧面输出,以使传输通道141呈类L型。值得注意的是,传输通道141的一端可以设置在传输柱140的上端面或传输柱140的外侧面,传输通道141的另一端可以设置在传输柱140的外侧面,其两端之间可以呈直线延伸,也可以呈曲线延伸,也可以呈折线延伸,在不影响第一变形腔210能通过传输通道141连通第二变形腔220的技术效果的前提下,传输通道141的其它变形及构造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优选实施例中,传输柱140的底端与阀座120一体成型,且传输柱140沿自身轴线自阀座120朝向阀盖110延伸;可以理解,传输柱140与阀座120之间也可以采用分体设置,此处不予赘述。
阀盖110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以容纳传输柱140顶端的限位部111,该限位部111与传输柱140适配,并大致呈环状。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111还可以根据传输柱140横截面积的形状而设置为方形或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本实用新型对其不予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阀腔200的气密性能,膜片130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朝向第一变形腔210和第二变形腔220延伸并形成有第一凸起131和第二凸起132,其中,中心孔1330贯穿第一凸起131以及第二凸起132。具体地,第一凸起131的上端面与限位部111相抵,以使第一凸起131与限位部111之间形成密封,第二凸起132的内壁面贴设于传输柱140的外侧面,以使第二凸起132与传输柱140之间形成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输通道141沿传输柱140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传输柱140的长度,以使得传输通道141能够可选择地连通第一变形腔210及/或第二变形腔220。
具体参见图2和图3,在第一状态时,膜片130上下端面所受的气压值处于平衡状态,第一凸起131与限位部111抵接并形成密封,第一变形腔210与传输通道141之间处于密封状态,气路不连通;
具体参阅图4,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变形腔210的气压值大于第二变形腔220的气压值,膜片130朝向第二变形腔220移动使得第一凸起131与限位部111之间具有间隙时,第一变形腔210与传输通道141之间处于气路连通状态,且第二凸起132的最低点位于传输通道141最低点的上方时,第二变形腔220与传输通道141之间也处于气路连通状态,因此第一变形腔210与第二变形腔220之间处于连通状态;
具体参阅图5,在第三状态时,第一变形腔210的气压值远大于第二变形腔220的气压值,膜片130继续朝向第二变形腔220移动,此时第一凸起131与限位部111之间具有间隙,从而第一变形腔210与传输通道141之间气流连通,但是第二凸起132的最低点位于传输通道141最低点的下方,第二变形腔220与传输通道141之间气路断开,因此第一变形腔210与第二变形腔220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变形腔210与充气孔311连通,在对墨盒300进行加压出墨的过程中,自充气孔311处进入的气压值足够大,此时膜片130能够在短时间内从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三状态,伴随膜片130自身的形变能够迫使第二变形腔220内的空气能够自出墨口312排出,从而完成加压出墨。
在其他实施例中,传输通道141也可以贯穿传输柱140,此时,传输通道141位于第二变形腔220底部的部分,其槽的宽度或孔径设为足够小,以使第三状态下,膜片130变形移动至第二变形腔220底部时,同样具有使第一变形腔210与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气体通路近似于断开的效果。
本优选实施例中的传输通道141相对于传输柱140的轴线方向呈直线设置,并部分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传输通道141也可以相对于传输柱140的轴线方向呈曲线设置,对其具体呈现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予以限制,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变形腔210和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导通即可。
可以理解,本优选实施例中的传输通道141轴向长度设置为小于传输柱140的长度,能够有效防止充气泵突然加压,致使第一变形腔210内气压过大,导致空气大量的经过第二变形腔220传输至第一储墨腔410,从而使得墨水飞溅。在其他实施例中,传输通道141也可以贯穿传输柱140,此时可以通过延长第二凸起132的长度来实现对压力过大气流的缓冲。然而,第二凸起132长度过长,将不利于膜片130的凹陷变形。
加压完成以后,充气泵撤销,打印机与墨盒300的充气孔311断开,此时第一变形腔210与大气相通。由于第一变形腔210内的气压值相对减小,膜片130可以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从第三状态依次移动至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
膜片130在移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变形腔210与第二变形腔220之间连通,可使膜片130上下所受的气压值平衡。膜片130在移动至第一状态时,第一凸起131与限位部111抵接并形成密封,大气不会再进入阀腔200内,可使储墨腔400内的压力恢复至一定的负压值。该充气结束的过程中,不仅能有效保证墨水流出的流畅性,而且可使打印机喷头内的气泡被抽回至储墨腔内。
打印机开始打印的过程中,打印喷头从墨盒300的出墨孔312抽取墨水,第二变形腔220中的墨水不断被消耗,此时第二变形腔220中的负压会进一步增大,当第二变形腔220内的负压差值大于膜片130自身的弹性力时,膜片130将在负压差作用下由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
在膜片130移动至第二状态时,空气能够自充气孔311依次进入第一变形腔210和第二变形腔220,能够降低第二变形腔220中的负压值,此时第二变形腔220中的气压值逐渐增大,当第二变形腔220的压力与第一变形腔210之间的压力差值小于膜片130自身的弹力时,膜片130将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复位至第一状态,如此循环往复,可使第二变形腔220中的负压值始终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阀组件100还包括弹性件150,弹性件150套设传输柱140,且弹性件150的一端与第二变形腔220的内壁抵接,弹性件150的另一端与膜片130的第二凸起132抵接,从而使得第一凸起131始终具有与限位部111相抵的趋势,以保证第一变形腔210的密封性能,并在膜片130凹陷变形且外力撤销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弹性件150自身的回弹力使得膜片130复位。本优选实施例的弹性件150可以为弹簧,并套设于传输柱140外,可以理解,该弹性件150可以为其它具有弹性的元件,也可以连接于第二凸起132与第二变形腔220的内壁之间。
弹性件150的设置,使得膜片130在朝向第二变形腔220凹陷时需要克服弹性件150自身的弹力以及膜片130与传输柱140外侧面之间的摩擦力,只有当第一变形腔210与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气压差值大于弹性件150的弹力以及膜片130与传输柱140外侧面之间的摩擦力时,膜片130才能凹陷并使得第一凸起131脱离于限位部111,气路通道连通,如此同样可以有效防止充气泵突然加压,致使第一变形腔210内气压过大,导致空气大量的经过第二变形腔220传输至第二储墨腔420,从而使得墨水飞溅。可以理解,也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所述膜片130的弹性系数,使得膜片130本身具有弹性件的功能,此时可以省略所述弹性件150。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墨盒300,其中,图5为图1所示的墨盒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气体通道关闭状态);图7为图6在气体通道连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在气体通道另一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该墨盒300包括壳体310以及上述的阀组件100。
具体地,壳体310大致呈盒装,由底座315和盖板316两部分扣合而成。可以理解的是,底座315和盖板316之间可以分体设置,并可通过螺接、焊接、铆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对于壳体310来说,可以根据装配需要设置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充气孔311以及出墨孔312开设于底座315的侧壁上。优选地,出墨孔312和充气孔311位于底座315上的同一侧壁上,以便于安装和实际使用;通过将出墨孔312与充气孔311相对靠近设置,可以缩短充气孔311与出墨孔312之间的气路传输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出墨孔312和充气孔311也可以位于底座315上相邻的侧壁上,其设置位置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本优选实施例中的阀盖110与盖板316一体成型设置,且阀座120与底座315也为一体成型设置。
盖板316的内壁面上设有朝向阀座120的凸缘3161,凸缘3161嵌设于阀座120内,该凸缘3161的外壁面与阀座120的内壁面可以为间隙配和,也可以为过盈配合;膜片130约束于阀座120与凸缘3161之间,该凸缘3161的下侧面与膜片130的固定部134的上侧面抵接,阀座120的上侧面与膜片130的固定部134的下侧面抵接;凸缘3161与阀座120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的阀腔200,膜片130将凸缘3161与阀座120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的阀腔200分隔为第一变形腔210和第二变形腔220。
本实施例中,阀座120靠近充气孔311设置。优选地,充气孔311自底座315侧壁沿自身轴线延伸至阀座120的侧壁。第一变形腔210与充气孔311之间设置有充气通道320,充气通道320包括连通充气孔311的第一腔321以及连通第一变形腔210的第二腔322,充气通道320呈阶梯状设置且第一腔321的孔径小于第二腔322的孔径。如此设置,可使加压空气自充气孔311进入第一变形腔210之前先经过第一腔321和第二腔322,由于第二腔322的孔径大于第一腔321的孔径,可对加压空气进行缓冲处理,伴随孔径的变大,加压空气的压力将会变小,如此可以防止进入第一变形腔210的压力过大所导致的墨水外溢。
具体地,第一腔321及第二腔322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或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本实用新型对其不予限制。
进一步地,盖板316内壁面的凸缘3161上开设有进气孔3162,该进气孔3162与上述充气通道320的第二腔322相对设置,并用以连通第一变形腔210与充气通道320。墨盒300在安装至打印机准备打印时,需要对墨盒300进行加压充墨;加压空气依次经过充气孔311、充气通道320、进气孔3162并进入至第一变形腔210,使得加压空气能够作用于膜片130,进而使得膜片130能够对压力变化进行响应。
进一步地,底座315内设有隔板314,隔板314用以将储墨腔400分隔成第一储墨腔410和第二储墨腔420。其中,第一储墨腔410与出墨孔312相连通,阀座120位于第二储墨腔420内并相对靠近充气孔311的一侧设置。第二储墨腔420作为备用的储墨腔,其与第一储墨腔410相连通并能在第一储墨腔410中的墨水被消耗后对第一储墨腔410供墨。
隔板314上开设有用以连通第一储墨腔410和第二储墨腔420的连通孔3141,以使在一定的气压条件下,第二储墨腔420与第一储墨腔410能够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作为优选,连通孔3141的数量设为间隔分布的两个。可以理解的是,该储墨腔400还可以被分隔成超过两个的腔室。
本实施例中,阀座120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储墨腔410的通孔123,从而将加压空气通过充气孔311和阀座120并传输至第一储墨腔410,从而对第一储墨腔410实现加压出墨。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300在应用于打印机时,打印机上设有打印喷头以及用以容纳墨盒300的墨车,墨盒300可拆卸地安装于墨车内。墨车上设置有供墨孔,墨盒300的出墨孔312与供墨孔相对接,进而实现墨盒300内的墨水经出墨孔312流至供墨孔,进而输送至打印喷头进行打印。
打印机上还设有充气泵,充气泵通过柔性管与墨盒300的充气孔311相连并向墨盒300内充气,膜片130朝向第二变形腔220凹陷,加压空气能够挤压第一储墨腔410内的空气使墨水从出墨孔312排出至打印喷头。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墨盒的阀组件100,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100的传输通道141开设于所述膜片130。具体地,所述传输通道141开设于所述膜片130围成所述中心孔1330的内侧壁上;所述传输通道141呈竖向延伸的长形槽状,且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膜片130的上下两端表面。将所述传输通道141开设于所述膜片,能够防止由于传输柱140径向尺寸太小导致传输柱140加工过程中损坏,此外,由于无需在传输柱140上设置传输通道,传输柱140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得以大幅提升。
此外,所述传输柱140对应所述传输通道141的下端开口还设置有遮挡部50,在所述阀组件100开启并且所述膜片130运动预定距离后所述遮挡部50能够封堵所述传输通道141的下端开口,以切断所述第一变形腔210和所述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连通。所述遮挡部50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二变形腔220内充入过多气体,导致打印时的溅墨现象。本实施例中,所述遮挡部50为凸出于所述传输柱140侧面的凸块,优选地,所述遮挡部50与所述传输柱140一体成型。可以理解,所述遮挡部50的具体形状、设置方式等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做任意合适的变化,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墨盒的阀组件100,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100的传输通道141为开设于所述膜片130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传输通道141呈竖向延伸的长形孔状,且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膜片的上下两端表面。类似于第二实施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141开设于所述膜片,能够防止由于传输柱140径向尺寸太小导致传输柱140加工过程中损坏,此外,由于无需在传输柱140上设置传输通道,传输柱140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得以大幅提升。另外,由于传输通道141为位于膜片130内部的通孔,相较于需要与传输柱140配合的槽状结构,其在需要密封时,密封性能更好。
此外,与第二实施例类似,所述传输柱140对应所述传输通道141的下端开口还设置有遮挡部50,在所述阀组件100开启并且所述膜片130运动预定距离后所述遮挡部50能够封堵所述传输通道141的下端开口,以切断所述第一变形腔210和所述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连通。所述遮挡部50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二变形腔220内充入过多气体,导致打印时的溅墨现象。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墨盒的阀组件100,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100的传输通道141的部分形成于所述传输部140,另一部分形成于所述膜片130,具体地,所述膜片130与所述传输柱140均开设有槽状通道,二者围合形成所述传输通道141。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通道141的横截面积可以更大,在阀组件100开启时,可以更快地补充至所述第二变形腔220内,提高气压调节的效率。
此外,与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类似,所述传输柱140对应所述传输通道141的下端开口还设置有遮挡部50,在所述阀组件100开启并且所述膜片130运动预定距离后所述遮挡部50能够封堵所述传输通道141的下端开口,以切断所述第一变形腔210和所述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连通。所述遮挡部50的设置,防止第二变形腔220内充入过多气体,导致打印时的溅墨现象。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墨盒的阀组件100,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100的传输通道141开设于所述传输柱140的通孔,所述传输通道141的相对所述传输柱140的轴向呈预定角度倾斜设置,所述传输通道141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传输柱140的周侧面,且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变形腔220连通,所述膜片130相对于所述传输柱140的运动能够使所述传输通道141的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210或者切断所述传输通道141与所述第一变形腔210的连通。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倾斜开设于所述传输柱140的孔状传输通道141,可以使所述传输柱140的结构更为匀称,提升实用的稳定性;另外,可以使气体流通更稳定,气压平衡性能更好。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墨盒的阀组件100,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100的传输柱140固定连接于所述阀盖110,具体地,所述传输柱140与所述阀盖110一体成型,以增加结构强度。所述传输柱140的下端与所述阀座120底面间隔预设距离,以避免安装干涉。传输柱与阀盖一体设置,相较于前述实施例,传输柱周围附属结构较少,使得模具更易设计加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组件以及墨盒,具有较好的气压调节性能以及密封性能,阀腔中的膜片能够灵敏地响应压力变化相对于传输柱运动,以此调节膜片套设传输柱上的位置,进而控制传输通道与第一变形腔及第二变形腔之间的通断,这种调节气压平衡的方式能够较好的实现加压出墨以及墨水稳定流出,进而保证打印效果。此外,该阀组件以及墨盒的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可靠,占用体积较小,从而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墨盒(3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10)以及阀组件(100),所述壳体(31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并储存墨水的储墨腔(400),所述壳体(310)上开设有充气孔(311)及出墨孔(312);
所述墨盒(300)安装至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孔(311)与所述充气泵连接时,加压气体通过所述充气孔(311)进入所述阀组件(100),所述阀组件(100)响应压力变化后迫使所述储墨腔(400)中墨水从所述出墨孔(312)流出;所述充气孔(311)断开与所述打印机的充气泵的连接时,所述充气孔(311)与大气连通,大气通过所述充气孔(311)进入所述阀组件(100),所述阀组件(100)响应压力变化后调节所述储墨腔(400)内气压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100)包括阀盖(110)、阀座(120)、膜片(130)以及传输柱(140),所述阀盖(110)盖设于所述阀座(120)上并与所述阀座(120)围设形成阀腔(200),所述膜片(130)设置于所述阀腔(200)内,并将所述阀腔(200)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变形腔(210)以及第二变形腔(220);
所述传输柱(140)固定于所述阀腔(200)内并贯穿所述膜片(130),所述传输柱(140)上设有传输通道(141),所述膜片(130)能够响应所述第一变形腔(210)与所述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压力差并相对于所述传输柱(140)运动,以使所述传输通道(141)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210)及所述第二变形腔(220),或断开所述第一变形腔(210)与所述第二变形腔(220)之间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孔(311)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210),所述出墨孔(312)连通所述第二变形腔(220),所述充气孔(311)与所述第一变形腔(210)之间设置有充气通道(3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通道(320)包括连通所述充气孔(311)的第一腔(321)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210)的第二腔(322),所述充气通道(320)呈阶梯状设置且所述第一腔(32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腔(322)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墨盒(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0)包括盖板(316),所述盖板(316)开设有进气孔(3162),所述进气孔(3162)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210)与所述充气通道(320),加压空气或大气依次通过所述充气孔(311)、充气通道(320)和进气孔(3162)进入所述第一变形腔(210),加压空气或大气作用于所述膜片(130),从而使得所述膜片(130)能够对压力变化进行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0)包括底座(315),所述出墨孔(312)与所述充气孔(311)位于所述底座(315)的同一侧壁,所述充气孔(311)自所述底座(315)的侧壁沿自身轴线延伸至所述阀座(120)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100)还包括弹性件(150),所述弹性件(150)套设所述传输柱(140),所述弹性件(15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形腔(220)的内壁相抵,所述弹性件(150)的另一端与所述膜片(130)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3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141)沿所述传输柱(140)轴线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传输柱(140)的长度,所述传输通道(141)能够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变形腔(210)及/或所述第二变形腔(2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0)内形成有储墨腔(400),所述壳体(310)内设有能将所述储墨腔(400)分隔成第一储墨腔(410)和第二储墨腔(420)的隔板(314),所述第一储墨腔(410)与所述出墨孔(312)相连通,所述隔板(314)上开设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一储墨腔(410)与所述第二储墨腔(420)的连通孔(31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100)为单向阀组件。
CN201922250400.9U 2019-09-25 2019-10-17 一种墨盒 Active CN211808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400.9U CN211808471U (zh) 2019-09-25 2019-10-17 一种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9875 2019-09-25
CN201922250400.9U CN211808471U (zh) 2019-09-25 2019-10-17 一种墨盒
CN201921748946.0U CN211280257U (zh) 2019-09-25 2019-10-17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48946.0U Division CN211280257U (zh) 2019-09-25 2019-10-17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8471U true CN211808471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01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0400.9U Active CN211808471U (zh) 2019-09-25 2019-10-17 一种墨盒
CN201922247987.8U Active CN211808470U (zh) 2019-09-25 2019-10-17 一种墨盒
CN201921748946.0U Active CN211280257U (zh) 2019-09-25 2019-10-17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7987.8U Active CN211808470U (zh) 2019-09-25 2019-10-17 一种墨盒
CN201921748946.0U Active CN211280257U (zh) 2019-09-25 2019-10-17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18084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1972A (zh) * 2021-04-12 2021-08-06 广州钜龙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负压双刮刀墨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5082B (zh) * 2019-09-25 2022-04-15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1972A (zh) * 2021-04-12 2021-08-06 广州钜龙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负压双刮刀墨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8470U (zh) 2020-10-30
CN211280257U (zh)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5082B (zh)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CN211808471U (zh) 一种墨盒
US5988803A (en) Ink leakage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an ink cartridge
US7290861B2 (en) Ink tank, printing hea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6976753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3332656B2 (ja) インク供給容器
ITTO950732A1 (it) Stampante alimentata con inchiostro e serbatoio di alimentazione di inchiostro
KR950005553A (ko) 잉크 탱크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장착한 잉크-제트 장치
GB2326379A (en) Ink cartridge cover with circuitous grooved air passages
JPWO2003041963A1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20110032316A1 (en) Mono ink tank with features spaced by distances ensuring interface with printhead
WO2021110159A1 (zh)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KR20060124992A (ko) 잉크 카트리지용 잉크 공급 시스템
US20070103521A1 (en) Ink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er
CN216330916U (zh) 自适应压力平衡墨盒
US7097281B2 (en) Ink supply apparatus for printers
KR100809884B1 (ko) 프린터용 잉크 카트리지
CN212219661U (zh) 一种墨盒
CN212332167U (zh) 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
CN212765312U (zh) 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墨盒
CN211501734U (zh)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US20110032313A1 (en) Individual ink tank with features spaced by distances ensuring interface with printhead
CN109720101B (zh) 压力调节组件、压力调节方法和墨盒
CN212400649U (zh) 一种具有单向阀装置的墨盒
CN211843690U (zh) 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