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6008U - 一种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6008U
CN211796008U CN202020300633.5U CN202020300633U CN211796008U CN 211796008 U CN211796008 U CN 211796008U CN 202020300633 U CN202020300633 U CN 202020300633U CN 211796008 U CN211796008 U CN 211796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sket
supporting
container
air fr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06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裘伟锋
魏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eijiamei Small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jiamei Small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jiamei Small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jiamei Small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006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6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6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6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容器、容器上部的加热装置以及炸篮,所述炸篮位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加热装置下方;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容器底壁,用于将炸篮支撑于所述容器内;所述支撑件至少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部分弯折后,形成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用于炸篮底部与容器底壁的支撑。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上设有支撑面,炸篮直接放置于支撑面上,无需多余步骤,安装装配方便。由于接触中,炸篮与支撑面接触,进而接触面积大,支撑稳定性好,相比于单独简单的框架支撑,承重能力增强,支撑件的使用寿命增长。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小家电中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热空气进行烹饪的厨房用电气,比如其可以进行油炸食物的烹饪。空气炸锅内部一般通过炸篮进行食物的支撑盛饭。现有技术中,装配时,一般会将炸篮通过炸篮底部的支撑件将炸锅支撑于空气炸锅内部。
然而,由于支撑件一体设置于炸篮底部,一方面,使得炸篮局部难以清洗,尤其是与支撑件安装处;另一方面,炸篮使用中,虽然与锅体接触紧密,但是安装时,需要多个角度调整,以找到锅体内与支撑件安装匹配的安装部;最后,对于边缘处的装配,多次的安装,加上支撑件安装部对于锅体边缘的压力,使得原本加热强度就较弱的边缘,受热更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无需过多拆卸步骤的空气炸锅。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容器、容器上部的加热装置以及炸篮,所述炸篮位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加热装置下方;还包括:
炸篮,所述炸篮位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加热装置下方;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容器底壁,用于将炸篮支撑于所述容器内;
所述支撑件至少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部分弯折后,形成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用于炸篮底部与容器底壁的支撑。
本技术方案中,支撑件上设有支撑面,炸篮直接放置于支撑面上,无需多余步骤,安装装配方便。由于接触中,炸篮与支撑面接触,进而接触面积大,支撑稳定性好,相比于单独简单的框架支撑,承重能力增强,支撑件的使用寿命增长。
本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直接弯折形成支撑腿的方式,加工生产更加方便,使得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本技术方案中,整个支撑件可以一体加工而成,同时,装配中,对于锅体边缘以及炸篮底部装配零件少,方便炸篮的清洗,以及锅体边缘强度的维持。使用中,直接放置或拿起炸篮即可,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以及烹饪时效,符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面表面部分凹陷,所述凹陷部分与所述炸篮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炸篮底部与支撑面接触太死板,导致热量流动受阻,故将支撑面表面可以设置为部分凹陷,进而当热量进入炸篮底部时,可以通过凹陷部进行缓冲,避免热量堆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腿至少为3个,3个所述支撑腿,呈三角形,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中心位置,或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边缘位置。
本技术方案中,将其设置在中心位置时,整个中心位置较稳定,适合于小体积的空气炸锅,其内食物较少,故容易稳定;当食物较多时,受力较大,此时,为了避免炸篮倾斜等,将支撑腿可以设置于支撑面的边缘位置。
为了避免整体稳定失误,故不建议将支撑腿部分放在支撑面中心,部分放在支撑面边缘位置,除非支撑腿位置大于3个时,则可以部分在中心位置,剩余3个在边缘。由于三角形在所有结构中最稳定,故设置三个支撑腿,使其呈三角形,确保支撑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腿底部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沿所述支撑面的中心位置附近至所述支撑面的边缘位置,均与所述容器底部接触。
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故设置接触部,接触部长度较长,接触部位多,此时,无论靠中心位置还是边缘位置设置,由于接触多,进而稳定性比较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面包括若干支撑片,若干所述支撑片通过端部连接后,形成中心位置带有连接孔的一体化支撑面。
本技术方案中,将支撑面划分为若干个支撑片,相比于整个面的支撑,支撑力虽然分散,但是划分后,受力等更均匀,其可以作为多个支撑片分散于炸篮底部,而不是整体接触,使得炸篮能够与接触面之间具有通道,便于热量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支撑片中,相邻的支撑片之间形成风道。
本技术方案中,如果单纯只是在支撑片之间形成风道,以便于将炸篮内的高温传递至温度较低的容器与炸篮底部之间,减少了在使用空气炸锅烹饪食物过程中,油烟的产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片,沿靠近连接孔位置,至支撑片边缘,所述风道为渐扩径风道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渐扩径风道结构中,风道宽度越来越大,进而流出的风量更大,当用于降低油烟产生时,中间位置,食物较多,而宽度的增大,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得中间的热气流开始朝向底部和外周运动。
此时,支撑片弯折部位,必然朝向外侧的弯折少,中间的弯折多,而弯折本身就是一定的引导作用,气流通过弯折流向弯折方向,加快散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支撑片长度方向弯折以形成所述支撑腿,所述支撑腿通过过渡弧与所述支撑片过度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沿支撑片长度方向弯折,整个弯折以及过渡弧较长,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如果每个支撑片均弯折,则多个支撑片形成多个支撑腿,无论是支撑件在容器内的放置,还是炸篮的支撑,强度均会提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弧表面部分凹陷形成透气部。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支撑处仍然能形成气流流动空间,避免热量挤压过多,还在炸篮与支撑片接触的边缘,增加了透气部,以便于炸篮内的热量通过透气部流出;同时,透气性的增强,能够增加食物烹饪的口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支撑片中,每个所述支撑片靠近连接孔的位置下压形成连接面,用于与相邻支撑片的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形成一体结构,进而将支撑片端部下压形成连接面,便于支撑片的连接,同时,还可以在支撑片的表面压制通道,使其与连接面相通,在整个支撑面的表面,构造出多条流动通道,以便于炸篮底部气流堆积时的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的安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的左视图;
图中:
100、容器;200、加热装置;300、炸篮;400、支撑件;410、支撑面;411、凹陷部分;412、支撑片;413、连接面;420、支撑腿;421、接触部;430、风道;500、头盖组件;600、连接孔;10、第一散热通道;20、第二散热通道;30、第三散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重点介绍空气炸锅的主要部件。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现有技术中的容器、容器上部的加热装置以及炸篮,其中,炸篮位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加热装置下方;
当然本实施例还包括现有技术中的支撑件,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设置于容器底壁,用于将炸篮支撑于所述容器内;
所述支撑件至少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部分弯折后,形成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至少为3个,3个所述支撑腿用于炸篮底部与容器底壁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上设有支撑面,炸篮直接放置于支撑面上,无需多余步骤,安装装配方便。由于接触中,炸篮与支撑面接触,进而接触面积大,支撑稳定性好,相比于单独简单的框架支撑,承重能力增强,支撑件的使用寿命增长。
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直接弯折形成支撑腿的方式,加工生产更加方便,使得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本实用新型中,整个支撑件可以一体加工而成,同时,装配中,对于锅体边缘以及炸篮底部装配零件少,方便炸篮的清洗,以及锅体边缘强度的维持。使用中,直接放置或拿起炸篮即可,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以及烹饪时效,符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重点介绍空气炸锅的装配以及支撑腿的结构。
参照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现有技术中的容器100、容器100上部的加热装置200以及炸篮300,其中,炸篮300位于所述容器100内,且位于加热装置200下方;装配时,加热装置200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容器100内的上方,或者安装于与容器100匹配的头盖组件500中,一般安装在头盖组件500中的情况较多。
实际使用中,加热装置200一般为加热圈等,通过头盖组件500内的电源组件予以供电加热。
当然本实施例还包括现有技术中的支撑件400,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400设置于容器100底壁,用于将炸篮300支撑于所述容器100内,尤其是支撑于容器100的底壁上;
参照附图3-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400至少设有支撑面410,所述支撑面410部分弯折后,以形成支撑腿420,所述支撑腿420至少为3个,3个所述支撑腿420用于炸篮300底部与容器100底壁的支撑。
具体加工时,参照附图4所示,为了避免支撑面410与炸篮300接触处的热堆积,所述支撑面410表面部分凹陷,所述凹陷部分411与所述炸篮300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炸篮300底部与支撑面410接触太死板,导致热量流动受阻,故将支撑面410表面可以设置为部分凹陷,进而当热量进入炸篮底部时,可以通过凹陷部进行缓冲,避免热量堆积。
具体地,为以支撑面410为中心,可以将凹陷部设置若干的辐射状,且凹陷部为侧部带有开口的槽体,进而热气流经过凹陷部流出,通过开口流向中心位置面,方便流动;还可以在中心位置设置孔,已实现整个热气流的循环利用。
在设置时,3个所述支撑腿,呈三角形,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面410的中心位置,或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面410的边缘位置。
本实施例中,将其设置在中心位置时,整个中心位置较稳定,适合于小体积的空气炸锅,其内食物较少,故容易稳定;当食物较多时,受力较大,此时,为了避免炸篮倾斜等,将支撑腿可以设置于支撑面的边缘位置。
为了避免整体稳定失误,故不建议将支撑腿部分放在支撑面中心,部分放在支撑面边缘位置,除非支撑腿位置大于3个时,则可以部分在中心位置,剩余3个在边缘。由于三角形在所有结构中最稳定,故设置三个支撑腿,使其呈三角形,确保支撑稳定。
参照附图3所示,所述支撑腿420底部设有接触部421,所述接触部421沿所述支撑面410的中心位置附近至所述支撑面410的边缘位置,均与所述容器100底部接触。
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故设置接触部421,接触部421长度较长,接触部位多,此时,无论靠中心位置还是边缘位置设置,由于接触多,进而稳定性比较强。
本实施例中,支撑腿420设置了6个,实际使用中,如果支撑腿420是环绕中心位置设置的,则优选为2N个,N为2及2以上的自然数,比如为3,4等等,本实施例中,具体为3,故设有6个支撑腿。
当然,支撑腿420还可以是一个。
具体地,比如整个支撑面410为圆形,则支撑腿420则是圆形外周折叠一圈后的结构;此时,支撑腿为整体连接的圆环结构。如果支撑面是四方形或者其它封闭式结构,也可以沿其外周进行弯折形成支撑腿。
当支撑面410为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结构时,则支撑面410是通过若干个结构连接形成的,进而可以将这些结构中部分选择后弯折以形成支撑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主要介绍支撑面的构成。
参照附图3-6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面410位开放式结构,其包括若干支撑片412,若干所述支撑片412通过端部连接后,形成中心位置带有连接孔600的一体化支撑面。
本实施例中,将支撑面划分为若干个支撑片412,相比于整个面的支撑,支撑力虽然分散,但是划分后,受力等更均匀,其可以作为多个支撑片分散于炸篮底部,而不是整体接触,使得炸篮能够与接触面之间具有通道,便于热量流动。
参照附图3-5所示,可以直接看出,若干所述支撑片412中,相邻的支撑片412之间形成风道430。
如果单纯只是在支撑片之间形成风道,那么,则其便于将炸篮内的高温传递至温度较低的容器与炸篮底部之间,减少了在使用空气炸锅烹饪食物过程中,油烟的产生。
进一步地,参照支撑面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支撑件的俯视图可以看出,所述支撑片412,沿靠近连接孔600位置,至支撑片412边缘,所述风道430为渐扩径风道结构。
本实施例中,渐扩径风道结构中,风道宽度越来越大,进而流出的风量更大,当用于降低油烟产生时,中间位置,食物较多,而宽度的增大,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得中间的热气流开始朝向底部和外周运动。
此时,支撑片弯折部位,必然朝向外侧的弯折少,中间的弯折多,而弯折本身就是一定的引导作用,气流通过弯折流向弯折方向,加快散热。
进一步地,沿所述支撑片412长度方向弯折以形成所述支撑腿420,所述支撑腿420通过过渡弧与所述支撑片412过度连接。
本实施例中,沿支撑片长度方向弯折,整个弯折以及过渡弧较长,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如果每个支撑片均弯折,则多个支撑片形成多个支撑腿,无论是支撑件在容器内的放置,还是炸篮的支撑,强度均会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弧表面部分凹陷形成透气部。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支撑处仍然能形成气流流动空间,避免热量挤压过多,还在炸篮与支撑片接触的边缘,增加了透气部,以便于炸篮内的热量通过透气部流出;同时,透气性的增强,能够增加食物烹饪的口感。
具体地,过渡弧上呈2个弧度凹陷结构,以便于热气流出。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支撑片412中,每个所述支撑片412靠近连接孔600的位置下压形成连接面413,用于与相邻支撑片412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连接面413与凹陷部分411进行联通,使得整个支撑面410的表面形成的多个凹陷部分411构成的通道进行连接,整个热量经过这些通道后,再通过连接面413以及连接孔实现汇流。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形成一体结构,进而将支撑片端部下压形成连接面,便于支撑片的连接,同时,还可以在支撑片的表面压制通道,使其与连接面相通,在整个支撑面的表面,构造出多条流动通道,以便于炸篮底部气流堆积时的缓冲。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对整个空气炸锅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阐述。
参照附图2所示,在炸篮300的上表面与所述加热装置200之间构成第一散热通道10,所述炸篮300与容器100之间构成第二散热通道20,所述第一散热通道10与第二散热通道20相同。
由于底部支撑件400的增加,使得容器100与支撑面410之间形成第三散热通道30,而加上支撑件400上的连接孔600,整个空气炸锅使用时,加热装置200散出的热量,可以经过第一散热通道10、第二散热通道20、第三散热通道30以及连接孔600后,回到炸篮300内,甚至在风扇作用下,继续运动至加热装置200处后再被吹散,整个过程中,热量循环好,食物口感好。
本实施例中,风道430也能加快支撑面410与容器100底部之间的热量分散以及整个循环的热量流动。
本实施例中的空气炸锅,与现有技术中空气炸锅在烹饪原理上有所不同,现有技术中热量都是通过加热装置直接散至炸篮,而本实施例中,则是一部分散至炸篮,一部分循环,工作一段时间后,整个热量一直是循环状态,食物一直在受热均匀的环境下烹饪,口感好,整个食物烹饪后表面美观性好。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400,其结构类似于风扇,即多个支撑片412类似于叶片,连接孔600相当于安装轴的孔;其比纯框架式的支撑,结构稳定;同时弯折后可以一体形成支撑腿420,加工生产更加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容器、容器上部的加热装置以及炸篮,所述炸篮位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加热装置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容器底壁,用于将炸篮支撑于所述容器内;
所述支撑件至少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部分弯折后,形成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用于炸篮底部与容器底壁的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表面部分凹陷,所述凹陷部分与所述炸篮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至少为3个,3个所述支撑腿,呈三角形,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中心位置,或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边缘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底部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沿所述支撑面的中心位置附近至所述支撑面的边缘位置,均与所述容器底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包括若干支撑片,若干所述支撑片通过端部连接后,形成中心位置带有连接孔的一体化支撑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片中,相邻的支撑片之间形成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沿靠近连接孔位置,至支撑片边缘,所述风道为渐扩径风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片长度方向弯折以形成所述支撑腿,所述支撑腿通过过渡弧与所述支撑片过度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弧表面部分凹陷形成透气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片中,每个所述支撑片靠近连接孔的位置下压形成连接面,用于与相邻支撑片的连接。
CN202020300633.5U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空气炸锅 Active CN211796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0633.5U CN211796008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0633.5U CN211796008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6008U true CN21179600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07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0633.5U Active CN211796008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60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519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112714U (zh) 空气煎炸压力炊具
EP3915450B1 (en) Air fryer applicable for cooking pizza
CN20476516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1772499A (zh) 一种具有上下加热系统的空气炸锅
CN110101316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79600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8228845U (zh) 蒸汽阀组件、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862567U (zh) 空气炸锅
CN211933718U (zh) 空气炸锅
CN214631738U (zh) 一种具有煎烤功能的翻盖式空气炸锅
CN213248570U (zh) 炸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1239033Y (zh) 一种附有活动蒸层的电压力锅内锅
EP4039140B1 (en) Air fryer having broiling and baking functions
CN21816498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8318938U (zh) 一种多功能炊具
CN220937761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21083466U (zh) 一种带有独立炸篮的空气炸锅
CN21972049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3993310U (zh) 一种具有烤串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7610617U (zh) 一种高热效率的空气炸锅
CN214964732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的蒸烤盘
CN211834013U (zh) 空气炸锅
CN211299569U (zh) 一种受热均匀的蒸格及其电饭锅
CN21188346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