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5375U - 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5375U
CN211795375U CN202020346791.4U CN202020346791U CN211795375U CN 211795375 U CN211795375 U CN 211795375U CN 202020346791 U CN202020346791 U CN 202020346791U CN 211795375 U CN211795375 U CN 211795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all pivot
ball
hous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67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0203467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5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5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53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包括显示设备、卡爪、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球铰、支撑柱和固定板,所述显示设备被夹持在卡爪上,卡爪的上端和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铰接,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铰接,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球铰上,球铰固定在支撑柱的下端,在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一块固定板,所述球铰的下表面设有升降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套设有滑动套筒,所述升降组件和滑动套筒活动连接;通过固定板与外界的连接将整体装置固定在需要的位置,支撑杆结构能够承受显示设备的重量,有效的减少了清洁和维护显示设备的工作量,缩短了清洁和维护显示设备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阶梯教室教学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高校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数量的庞大以及部分课程安排的资源有限,对于应用阶梯教室进行的教学工作越加的广泛,而阶梯教室由于需要容纳较多的人数,所以往往面积较大,而在教室内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老师在讲台处的信息传递能力便会大打折扣,阶梯教室的地板是阶梯状逐渐升高的,离讲台越远,地面越高,从而座椅就越高,这便是为了方便阶梯教室内视觉信息的传递而设置的,但是现目前学生的近视率普遍偏高,地板的升高并不能改变教室内各个位置距离讲台的距离,所以在视觉上的信息传递还是存在缺陷,而在有的时候大型的阶梯教室还会用来作为礼堂和报告厅使用,当用作礼堂和报告厅时,对于讲台上的视觉和声音信息的传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若视觉和声音信息的传递效果较差就会导致课程、活动或是会议的完成质量大打折扣。
现有技术中在课堂上教师通常通过移动自身的位置靠近座位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传递的加强,而这只能部分改善声音信息的传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扩音设备来加强自身的声音信息的传递,但是对于视觉效果的传递就没有有效的传递方式了,目前虽然有部分阶梯教室通过在教师的中间位置安装视频装置的方式来将讲台上的内容传递给后排的学生,但是视频装置的安装方式较为单一,往往是将显示设备固定在天花板上并竖直垂下,对于人流量非常大的阶梯教室来说,不仅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显示器的位置,而且还很容易造成显示设备的损伤,在显示设备发生损伤后外往往需要将固定显示设备的结构完全拆除才能够将显示设备取下进行维护或是替换,在不能更换原有型号的显示设备时还会造成固定结构的废除,对于阶梯教室的使用极为不利,而且也会造成中高院校的经费的大量浪费,所以如何能够在便于使用和维护的基础上为阶梯教室的中部设置显示设备以方便阶梯教室内信息的传递便成为阶梯教室教学辅助设备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阶梯教室中部设置显示设备以辅助阶梯教室内信息传递时固定方式单一,不方便进行显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通过升降与夹持的机械结构,有效的将显示设备固定稳定并且方便进行使用时的调节与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包括显示设备、卡爪、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球铰、支撑柱和固定板,所述显示设备被夹持在卡爪上,卡爪的上端和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铰接,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铰接,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球铰上,球铰固定在支撑柱的下端,在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一块固定板,所述球铰的下表面设有升降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套设有滑动套筒,所述升降组件和滑动套筒活动连接。
当直接将显示设备放置在教室中部时,显示设备容易在流动量极大的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因为碰撞而受损,同时不固定的显示设备位置不可控极容易倒下,容易产生极高的维护费用,所以显示设备的位置必须固定,固定在地面上的显示设备也会形成同样的问题,当直接将显示设备固定在教室天花板上时,显示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变得难度极大,每当需要清洁和维护显示设备时必须将显示设备的固定件拆卸下来,同时也需要为显示设备寻找临时存放位置,这样增加了中高校对于显示设备投入的工作量,极大地浪费了清洁和维护的时间,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即为一种针对阶梯教室后排的讲台内容展示装置,通过改变对显示设备的固定方式,有效的将显示设备固定稳定并且方便进行使用时的调节与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显示设备进行视觉和声音的信息的传递,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设备通过卡爪夹持固定,当显示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松开卡爪就可以取下显示设备进行检修,与此同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卡爪上端铰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铰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结合为一整套支撑杆结构,对于整体的显示设备采用双数的支撑杆结构支撑,支撑杆结构沿着显示设备的中心线均匀对称分布,在固定支撑杆结构之前能够通过铰接处的转动调节卡爪卡住显示设备的位置,所有的支撑杆结构结合起来用于支撑卡爪和显示设备的重量,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球铰上,所述球铰能够在一定角度的空间内自由转动,球铰带动第二支撑杆在一定角度的空间内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杆结构转动,所述显示设备能够在支撑杆结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当需要拆卸显示设备的时候,通过球铰的转动将显示设备向下移动方便拆卸显示设备,球铰的上方连接支撑柱和固定板,通过固定板与外界的连接将整体装置固定在需要的位置,这时候再通过升降组件控制滑动套筒的运动带动第二支撑杆绕球铰进行转动,从而调整显示设备的高度,由于支撑杆结构能够承受显示设备的重量,所以并不需要另外寻找显示设备的放置位置,有效的减少了清洁和维护显示设备的工作量,缩短了清洁和维护显示设备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卡爪包括上限位板、卡爪上连接杆、压缩弹簧、卡爪下连接杆、下限位板,压缩弹簧位于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上连接杆的一端,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下连接杆的一端,卡爪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限位板的下表面,卡爪下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限位板的上表面,上限位板的上表面和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铰接。所述卡爪通过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来与显示设备接触,普通卡爪采用钩形或条形件夹持物品,这样夹持显示设备由于夹持处的受力面积小、夹持力作用不均匀导致显示设备很容易受到损坏,而使用限位板夹持显示设备增大了夹持处的受力面积,同时使得夹持力分布的更加均匀,保障显示设备持续稳定的使用,通过卡爪上连接杆和卡爪下连接杆连接上下限位板和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通过卡爪上连接杆为上限位板提供向下的拉力,通过卡爪下连接杆为下限位板提供向上的拉力,这两种拉力结合起来成为夹持显示设备的夹持力,保障了卡爪对显示设备的持续稳定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弹簧套筒内,弹簧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上连接杆中部,弹簧套筒的另一端延长至卡爪下连接杆的中部并且与卡爪下连接杆之间留有空隙。当压缩弹簧暴露于外界时,由于周围环境裸露等原因极容易对弹簧造成损伤而影响弹簧的功能,当弹簧功能减弱时会导致卡爪夹持力的减弱,卡爪极容易在外界触碰的情况下松开显示设备导致显示设备掉落损坏,而使用弹簧套筒将压缩弹簧套设在弹簧套筒内就避免了压缩弹簧由于碰撞等损坏而影响其功能,保障了压缩弹簧持续稳定的提供夹持力。
进一步的,所述球铰包括球铰盖、限位杆、球铰外壳、球体、固定螺栓,所述球铰盖通过固定螺栓与球铰外壳连接,球铰外壳为仅有一个开口的容器,球体通过球铰外壳的开口放置在球铰外壳的内部,球体和球铰外壳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球体上均匀分布有贯穿球体的通孔,在球铰外壳上设置贯通球铰外壳两个相对面的贯穿孔,限位杆通过贯穿孔和球体上的通孔贯通球体和球铰外壳,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球体的表面。由于球体和球铰外壳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以球体在球铰外壳的内部能够自由地转动,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球体上并随着球体的转动而转动,球铰上还设置了限位杆,当不设置限位杆时,支撑结构会随着意外碰撞而摇摆,不利于卡爪稳定的夹持显示设备,所以设置限位杆通过贯穿球体限制球体的自由度,所述限位杆从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插入球体,使得球体被锁死,球体上均匀分布的通孔提供给了球体足够多的停止位置的选择,球体的转动方向被限制的同时就固定了支撑结构的位置,保障了卡爪对显示设备持续稳定的夹持,同时由于限位杆能够限制球铰停止转动的方向,所述显示设备能够调节不同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球铰外壳为中空的圆柱体,球铰外壳的开口为圆形开口,在球铰外壳和球铰盖之间设置有垫片。由于球铰外壳和球铰盖之间由固定螺栓连接,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球铰盖和球铰外壳之间会产生磨损,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球铰外壳和球铰盖之间会产生间隙,严重影响球铰的稳定性,而在球铰盖和球铰外壳之间设置垫片,利用垫片代替了球铰盖和球铰外壳的磨损,有效的提高了球铰工作的稳定性,并且在垫片磨损后还能够通过替换垫片的方式来增加球铰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提高球铰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长度大于贯通球铰外壳两个相对面的贯穿孔的间距,限位杆两端设置有外螺纹和与外螺纹配合的螺母。当不对限位杆进行位置固定时,限位杆极容易由于碰撞而掉出,从而失去对球铰的限制,将限位杆的长度设置到大于贯通球铰外壳两个相对面的贯穿孔的间距保障了限位杆的两个端部能够伸出球铰外壳的外表面,保障了限位杆有足够的空间在两端设置外螺纹和装配螺母,在螺母的固定下保障了限位杆不会掉出球铰,从而增加了球铰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一个螺栓孔,固定板通过螺栓和外界固定连接。现在通常的连接方式为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焊接连接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由于外界固定位置和固定板材质之间普遍存在差异,热应力会在焊接焊缝处逐渐释放造成焊接焊缝的断裂,而且对于中高校阶梯教室内的内饰,并不适宜使用焊接连接,而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固定板和外界连接,避免了热应力释放使得连接处断裂,也就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在工作中掉落的危险,同时也保护了阶梯教室的内饰不被破坏,保障了阶梯教室内的美观,同时也有效保障了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外壳,在升降外壳内的底部设有第一伸缩推杆和第二伸缩推杆,第一伸缩推杆的一端与升降外壳固定,第一伸缩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杆,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推杆铰接,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的下表面与第一铰接杆铰接,并且所述升降平台向升降外壳外延伸到第二支撑杆处,升降平台与第二支撑杆上的滑动套筒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推杆的一端与升降外壳固定,第二伸缩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推杆铰接,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升降平台的下表面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推杆和第二伸缩推杆以升降平台为中心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组件中,通过第一伸缩推杆和第二伸缩推杆的相对运动推动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下端的相对距离的减小,通过相对距离减小的压缩导致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只能从水平方向往铅垂方向转动,由于两端均是铰接连接,所以不会影响铰接杆的转动,而在转动过程中,升降平台便会在两根铰接杆的作用下上升,反之便会下降,由于整体通过杆件对升降平台进行支撑,所以升降组件的承压能力也较强,并且能够通过第一伸缩推杆和第二伸缩推杆伸缩的长度决定升降平台的升降高度,能够有效的完成对显示设备高度的辅助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固定板与外界的连接将整体装置固定在需要的位置,这时候再通过升降组件控制滑动套筒的运动带动第二支撑杆绕球铰进行转动,从而调整显示设备的高度,由于支撑杆结构能够承受显示设备的重量,所以并不需要另外寻找显示设备的放置位置,有效的减少了清洁和维护显示设备的工作量,缩短了清洁和维护显示设备的时间。
(2)通过弹簧套筒将压缩弹簧套设在弹簧套筒内就避免了压缩弹簧由于碰撞等损坏而影响其功能,保障了压缩弹簧持续稳定的提供夹持力。
(3)通过第一伸缩推杆和第二伸缩推杆的相对运动推动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下端的相对距离的减小导致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分别转动,升降平台便会在两根铰接杆的作用下上升,反之便会下降,通过第一伸缩推杆和第二伸缩推杆伸缩的长度决定升降平台的升降高度,能够有效的完成对显示设备高度的辅助调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球铰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显示设备,2-卡爪,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球铰,6-支撑柱,7-固定板,8-升降组件,201-上限位板,202-卡爪上连接杆,203-压缩弹簧,204-弹簧套筒,205-卡爪下连接杆,206-下限位板,501-球铰盖,502-限位杆,503-球铰外壳,504-通孔,505-球体,506-固定螺栓,801-升降外壳,802-升降平台,803-第一伸缩推杆,804-第一铰接杆,805-第二铰接杆,806-第二伸缩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包括显示设备1、卡爪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球铰5、支撑柱6和固定板7,所述显示设备1被夹持在卡爪2上,卡爪2的上端和第一支撑杆3的下端铰接,第一支撑杆3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4的下端铰接,第二支撑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球铰5上,球铰5固定在支撑柱6的下端,在支撑柱6的上端固定连接一块固定板7,所述球铰的下表面设有升降组件8,所述第二支撑杆4上套设有滑动套筒,所述升降组件8和滑动套筒活动连接;所述卡爪2包括上限位板201、卡爪上连接杆202、压缩弹簧203、卡爪下连接杆205、下限位板206,压缩弹簧203位于上限位板201和下限位板206之间,压缩弹簧2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上连接杆202的一端,压缩弹簧2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下连接杆205的一端,卡爪上连接杆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限位板201的下表面,卡爪下连接杆2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限位板206的上表面,上限位板201的上表面和第一支撑杆3的下端铰接。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1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显示设备1,并且能够在市面进行大量采购以方便配装。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缩弹簧203套设在弹簧套筒204内,弹簧套筒20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上连接杆202中部,弹簧套筒204的另一端延长至卡爪下连接杆205的中部并且与卡爪下连接杆205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球铰5包括球铰盖501、限位杆502、球铰外壳503、球体505、固定螺栓506,所述球铰盖501通过固定螺栓506与球铰外壳503连接,球铰外壳503为仅有一个开口的容器,球体505通过球铰外壳503的开口放置在球铰外壳503的内部,球体505和球铰外壳50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球体505上均匀分布有贯穿球体的通孔504,在球铰外壳503上设置贯通球铰外壳503的两个相对面的贯穿孔,限位杆502通过贯穿孔和球体505上的通孔504贯通球体505和球铰外壳503,第二支撑杆4固定连接在球体505的表面;所述球铰外壳503为中空的圆柱体,球铰外壳503的开口为圆形开口,在球铰外壳503和球铰盖501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限位杆502长度大于贯通球铰外壳503的两个相对面的贯穿孔的间距,限位杆502两端设置有外螺纹和与外螺纹配合的螺母。
由于需要拆卸以便于维护,所述固定板7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一个螺栓孔,固定板7通过螺栓和外界固定连接。
由于需要调节高度以便于适应不同环境的使用,设置所述升降组件8包括升降外壳801,在升降外壳801内的底部设有第一伸缩推杆803和第二伸缩推杆806,第一伸缩推杆803的一端与升降外壳801固定,第一伸缩推杆80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杆804,第一铰接杆804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推杆803铰接,第一铰接杆804的另一端设有升降平台802,所述升降平台802的下表面与第一铰接杆804铰接,并且所述升降平台802向升降外壳801外延伸到第二支撑杆处,升降平台802与第二支撑杆上的滑动套筒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推杆806的一端与升降外壳801固定,第二伸缩推杆806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铰接杆805,第二铰接杆805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推杆806铰接,第二铰接杆805的另一端与升降平台802的下表面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推杆803和第二伸缩推杆806以升降平台802为中心对称分布。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伸缩推杆803和第二伸缩推杆806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液压伸缩杆,通过液压伸缩杆能够有效的承受显示设备带来的重量压力,并且能够调节任意长度,使用寿命也较长,本实施例中的液压伸缩杆能够在市面进行大量采购以方便配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包括显示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爪(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球铰(5)、支撑柱(6)和固定板(7),所述显示设备(1)被夹持在卡爪(2)上,卡爪(2)的上端和第一支撑杆(3)的下端铰接,第一支撑杆(3)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4)的下端铰接,第二支撑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球铰(5)上,球铰(5)固定在支撑柱(6)的下端,在支撑柱(6)的上端固定连接一块固定板(7),所述球铰的下表面设有升降组件(8),所述第二支撑杆(4)上套设有滑动套筒,所述升降组件(8)和滑动套筒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2)包括上限位板(201)、卡爪上连接杆(202)、压缩弹簧(203)、卡爪下连接杆(205)、下限位板(206),压缩弹簧(203)位于上限位板(201)和下限位板(206)之间,压缩弹簧(2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上连接杆(202)的一端,压缩弹簧(2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下连接杆(205)的一端,卡爪上连接杆(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限位板(201)的下表面,卡爪下连接杆(2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限位板(206)的上表面,上限位板(201)的上表面和第一支撑杆(3)的下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203)套设在弹簧套筒(204)内,弹簧套筒(20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上连接杆(202)中部,弹簧套筒(204)的另一端延长至卡爪下连接杆(205)的中部并且与卡爪下连接杆(205)之间留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5)包括球铰盖(501)、限位杆(502)、球铰外壳(503)、球体(505)、固定螺栓(506),所述球铰盖(501)通过固定螺栓(506)与球铰外壳(503)连接,球铰外壳(503)为仅有一个开口的容器,球体(505)通过球铰外壳(503)的开口放置在球铰外壳(503)的内部,球体(505)和球铰外壳(50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球体(505)上均匀分布有贯穿球体的通孔(504),在球铰外壳(503)上设置贯通球铰外壳(503)两个相对面的贯穿孔,限位杆(502)通过贯穿孔和球体(505)上的通孔(504)贯通球体(505)和球铰外壳(503),第二支撑杆(4)固定连接在球体(505)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外壳(503)为中空的圆柱体,球铰外壳(503)的开口为圆形开口,在球铰外壳(503)和球铰盖(501)之间设置有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502)长度大于贯通球铰外壳(503)两个相对面的贯穿孔的间距,限位杆(502)两端设置有外螺纹和与外螺纹配合的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一个螺栓孔,固定板(7)通过螺栓和外界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8)包括升降外壳(801),在升降外壳(801)内的底部设有第一伸缩推杆(803)和第二伸缩推杆(806),第一伸缩推杆(803)的一端与升降外壳(801)固定,第一伸缩推杆(80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杆(804),第一铰接杆(804)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推杆(803)铰接,第一铰接杆(804)的另一端设有升降平台(802),所述升降平台(802)的下表面与第一铰接杆(804)铰接,并且所述升降平台(802)向升降外壳(801)外延伸到第二支撑杆处,升降平台(802)与第二支撑杆上的滑动套筒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推杆(806)的一端与升降外壳(801)固定,第二伸缩推杆(806)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铰接杆(805),第二铰接杆(805)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推杆(806)铰接,第二铰接杆(805)的另一端与升降平台(802)的下表面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推杆(803)和第二伸缩推杆(806)以升降平台(802)为中心对称分布。
CN202020346791.4U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95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791.4U CN211795375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791.4U CN211795375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5375U true CN211795375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12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679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95375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5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8427B1 (en) Crane for a camera
CN211795375U (zh) 一种阶梯教室信息传递装置
CN211040302U (zh) 一种办公自动化用计算机显示屏升降装置
CN108840238A (zh) 一种具有稳定缓冲结构的起重机底座
CN209175162U (zh) 一种球体焊接工装
JP4321224B2 (ja) タワークレーン
CN208396116U (zh) 一种抗震支吊架
CN206967408U (zh) 一种吊杆紧固机
CN214855704U (zh) 一种教育教学用展画悬挂装置
CN211664528U (zh) 一种电气施工吊装架
CN211925077U (zh) 一种二次供水管道连接件
CN210069344U (zh) 一种户外安防安监视频监控设备安装架
CN206545379U (zh) 支撑面斜度可调顶托
CN217676405U (zh) 一种可移动吊装支架
CN220502632U (zh) 一种带有防松动结构的支吊架
CN213954945U (zh) 一种多角度调节伸缩电视机挂架
CN215509631U (zh) 一种大型封头堆焊工装
CN213880142U (zh) 一种顶升提升功能的音箱立式支架
CN213185356U (zh) 一种便于转动的电缆桥架托臂
CN217157548U (zh) 一种防止倾倒的建筑用警示装置
CN218176555U (zh) 一种高层脚手架支撑固定装置
CN213958420U (zh) 一种燃气管道夜间警示标志用三脚支架
CN220337962U (zh) 一种摄像机固定架
CN211396580U (zh) 一种脚手架
CN217540158U (zh) 一种电脑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