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9105U - 纽扣电池 - Google Patents

纽扣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9105U
CN211789105U CN202020349931.3U CN202020349931U CN211789105U CN 211789105 U CN211789105 U CN 211789105U CN 202020349931 U CN202020349931 U CN 202020349931U CN 211789105 U CN211789105 U CN 211789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portion
sidewall
side wall
button cell
po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99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eram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eram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eram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eram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499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9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9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9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纽扣电池,包括:第一极壳,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第一极壳包括第一底壁及连接于第一底壁外周的第一侧壁;第二极壳,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第二极壳的开口端插设于第一极壳的开口端的内侧,第一极壳及第二极壳的开口端至少部分重合;绝缘密封圈,设于第一极壳及第二极壳之间,且将第一极壳及第二极壳电性隔绝,第一侧壁在轴向上支撑绝缘密封圈及第二极壳,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及绝缘密封圈围成容腔;以及电芯,设于容腔内,电芯分别与第一极壳、第二极壳电性连接。上述的纽扣电池,提高上述纽扣电池在轴向上的支撑强度,同时不影响纽扣电池容量。

Description

纽扣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纽扣电池,为了保持结构稳定,大多需要在纽扣电池容腔内另设支架以加强结构稳定性,占用纽扣电池内部空间,无法较好地满足纽扣电池大容量及结构稳定性好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同时满足纽扣电池大容量及结构稳定性好的问题,提供一种纽扣电池。
一种纽扣电池,包括:
第一极壳,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所述第一极壳包括第一底壁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外周的第一侧壁;
第二极壳,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所述第二极壳的开口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极壳的开口端的内侧,所述第一极壳及所述第二极壳的开口端至少部分重合;
绝缘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极壳及所述第二极壳之间,且将所述第一极壳及第二极壳电性隔绝,所述第一侧壁在轴向上支撑所述绝缘密封圈及所述第二极壳,所述第一极壳、所述第二极壳及所述绝缘密封圈围成容腔;以及
电芯,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电芯分别与所述第一极壳、所述第二极壳电性连接。
上述的纽扣电池,通过第一极壳的第一侧壁在轴向上支撑绝缘密封圈及第二极壳,无需在容腔内另设支撑结构,简化上述纽扣电池结构,提高上述纽扣电池在轴向上的支撑强度,同时不影响纽扣电池容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呈阶梯状,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侧壁及副侧壁,所述主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外周,所述主侧壁及所述副侧壁连接并形成台阶面,所述绝缘密封圈抵持于所述台阶面,以使所述台阶面在轴向上支撑所述绝缘密封圈及所述第二极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副侧壁的厚度,且所述主侧壁的外侧与所述副侧壁的外侧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侧壁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副侧壁的厚度,且所述主侧壁的外侧比所述副侧壁的外侧在径向上靠近所述电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壳包括第二底壁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壁外周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插设于所述第一极壳的开口端的内侧,且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副侧壁至少部分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密封圈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密封部及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抵持于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副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持于所述主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内侧、所述主侧壁的内侧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边沿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两端,且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沿相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及所述第三密封部围设成密封槽,所述第二侧壁卡设于所述密封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密封部的高度小于第二侧壁的高度,以使得所述第三密封部及所述第二侧壁在轴向上不完全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密封部的边沿与所述台阶面的边沿不齐平,且所述第三密封部的的厚度为0.1mm-0.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第四密封部,所述第四密封部及第一密封部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两端,且所述第四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极壳还包括伸出端,所述伸出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且与所述第二底壁平行,所述第四密封部抵持于所述伸出端及所述副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第五密封部,所述第五密封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密封部且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密封部设于所述伸出端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第六密封部,所述第六密封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且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沿相同方向延伸,所述第六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及所述第二密封部围设成容置槽,所述第二侧壁卡设于所述密封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密封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以使所述第六密封部及所述第二侧壁在轴向上不完全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密封部的边沿与所述台阶面的边沿不齐平,且所述第六密封部的厚度为0.1mm-0.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体及第一罩杯,所述第一导体从所述电芯的第一端面伸出并翻折位于所述电芯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一罩杯套设于所述电芯的第一端部,且所述第一导体通过所述第一罩杯与所述第一极壳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导体及第二罩杯,所述第二导体从所述电芯的第二端面伸出并翻折位于所述电芯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二罩杯套设于所述电芯的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二导体通过所述第二罩杯与所述第二极壳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电芯的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一极壳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电芯的第二端面及所述第二极壳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纽扣电池中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及绝缘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中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四中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纽扣电池中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及绝缘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五中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六中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七中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纽扣电池中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及绝缘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八中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纽扣电池中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及绝缘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纽扣电池中电芯、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未翻折);
图16为图1所示纽扣电池中电芯、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翻折至电芯的周向侧面);
图17为一实施例的纽扣电池中电芯、第一罩杯及第二罩杯的组合示意图;
图18为另一实施例的纽扣电池中电芯、第一罩杯及第二罩杯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极壳;101、容腔;110、第一底壁;120、第一侧壁;121、主侧壁;122、副侧壁;122a、环形凹陷处;123、台阶面;124、端部卷边;200、第二极壳;210、第二底壁;220、第二侧壁;230、伸出端;300、绝缘密封圈;310、第一密封部;320、第二密封部;330、第三密封部;340、第四密封部;350、第五密封部;360、第六密封部;400、电芯;401、第一端部;402、第二端部;403、第一端面;404、第二端面;410、第一极片;420、第二极片;430、隔膜;500、第一导体;501、第一罩杯;600、第二导体;601、第二罩杯;700、第一绝缘层;800、第二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一实施例的纽扣电池包括第一极壳100、第二极壳200、绝缘密封圈300及电芯400,第一极壳100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第二极壳200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第二极壳200的开口端插设于第一极壳100的开口端的内侧,第一极壳100及第二极壳200的开口端至少部分重合,绝缘密封圈300设于第一极壳100及第二极壳200之间且将第一极壳100及第二极壳200电性隔绝,第一极壳100包括第一底壁110及连接于第一底壁110外周的第一侧壁120,第一侧壁120在轴向上支撑绝缘密封圈300及第二极壳200,第一极壳100、第二极壳200及绝缘密封圈300围成密封的容腔101,电芯400设于容腔101内且电芯400分别与第一极壳100、第二极壳200电性连接。
通过第一极壳100的第一侧壁120在轴向上支撑绝缘密封圈300及第二极壳200,无需在容腔101内另设支撑结构,简化上述纽扣电池结构,未损耗上述纽扣电池的容腔101的空间,而是通过对第一极壳100及第二极壳200本身的结构改进,因而较大幅度提升了上述纽扣电池的容腔101的空间,容量改善效果明显,提高上述纽扣电池在轴向上的支撑强度;同时在加工时节省在容腔101内另设支撑结构的流程,简化加工工序,节约生产成本。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一侧壁120呈阶梯状,第一侧壁120包括主侧壁121及副侧壁122,主侧壁121连接于第一底壁110的外周,副侧壁122连接于主侧壁121且位于主侧壁121的上部,且主侧壁121及副侧壁122相接处形成台阶面123,绝缘密封圈300抵持于台阶面123,以使台阶面123在轴向上支撑绝缘密封圈300及第二极壳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主侧壁121的厚度W1大于副侧壁122的厚度W2,且主侧壁121的外侧与副侧壁122的外侧齐平,例如,主侧壁121的厚度W1为0.55mm,副侧壁122的厚度W2为0.2mm,主侧壁121的厚度W1比副侧壁122的厚度W2大0.35mm,能够提高主侧壁121在轴向上的支撑力,主侧壁121的外侧与副侧壁122的外侧齐平,以使第一极壳100外部呈现更好的整体平滑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主侧壁121的厚度W1大于或等于副侧壁122的厚度W2,且主侧壁121的外侧比副侧壁122的外侧在径向上靠近电芯400,通过将主侧壁121相对于副侧壁122沿径向向内收,能够进一步减小上述纽扣电池的尺寸,同时不改变容腔101的体积,不改变纽扣电池的容量,且保持结构稳定。
可以解释的是,若第一极壳100是由厚度均匀的板材经过多次拉伸冲压而制得,会出现主侧壁121的厚度比副侧壁122的厚度小几十微米,视主侧壁121的厚度和副侧壁122的厚度相同。因加工工艺而导致主侧壁121厚度与副侧壁122厚度差异在几微米至一百微米范围内的,视主侧壁121的厚度和副侧壁122的厚度相同。
为了使得绝缘密封圈300的设置更加稳定,第一极壳100及第二极壳200的绝缘安装更加牢固,请参考图1,第一极壳100还包括端部卷边124,端部卷边124设于副侧壁122远离第一底壁110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端部卷边124扣压至绝缘密封圈300远离第一底壁110的端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端部卷边124扣压至绝缘密封圈300的周向外侧,且绝缘密封圈300远离第一底壁110的端面露在端部卷边124外。
可以理解的是,副侧壁122在开口处直径大于或等于绝缘部320的外径,端部卷边124由副侧壁122的开口端压紧卷边而成,端部卷边124的外径小于副侧壁122的外径。
请参考图1,第二极壳200包括第二底壁210及连接于第二底壁210外周的第二侧壁220,第二侧壁220插设于第一极壳100的开口端的内侧,且第二侧壁220与副侧壁122至少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及图6,绝缘密封圈300呈L型,绝缘密封圈300包括第一密封部310及第二密封部320,第一密封部310垂直连接于第二密封部320,第二密封部320抵持于第二侧壁220及副侧壁122之间,第一密封部310抵持于主侧壁121及第二侧壁220之间,且第一密封部310、主侧壁121及第二侧壁220的内侧边沿齐平,利于提高容腔101空间利用率,而容纳大容量的电芯400。第二密封部320、第二侧壁220及副侧壁122在径向呈三层层叠结构,第一密封部310、主侧壁121及第二侧壁220在轴向呈三层层叠结构,利于加强纽扣电池在径向及轴向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绝缘密封圈300呈U型,绝缘密封圈300还包括第三密封部330,第三密封部330及第二密封部320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一密封部310的两端,且第三密封部330与第二密封部320沿相同方向(即均向上)延伸,第一密封部310、第二密封部320及第三密封部330围设成密封槽(图未示),第二侧壁220卡设于密封槽,绝缘密封圈300将第二侧壁220的底端边缘包裹,并用于防止第二侧壁220底端边缘锐利而刮损电芯400。副侧壁122、第二密封部320、第二侧壁220及第三密封部330在径向上呈四层层叠结构,能够增加密封区域面积,加强纽扣电池的密封性,降低电池漏液漏气概率,提高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8,第三密封部330的高度H1小于第二侧壁220的高度H2,以使第三密封部330及第二侧壁220在轴向上不完全重合,并在第二侧壁220预留出空间以组装第二导体600,避免第三密封部330干涉第二导体600组装于第二侧壁220,例如,第二侧壁220的高度H2为2.4mm,第三密封部330的高度H1为0.3mm。第三密封部330的边沿与台阶面123的边沿不齐平,且第三密封部330的厚度W3为0.1mm-0.15mm,例如,第三密封部330的厚度W3为0.15mm,第三密封部330的边沿在径向上超出台阶面123的边沿0.15mm。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绝缘密封圈300呈Z型,绝缘密封圈300还包括第四密封部340,第四密封部340及第一密封部310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二密封部320的两端,且第四密封部340(朝向左)与第一密封部310(朝向右)沿不同方向延伸,第四密封部340盖设于副侧壁122的端面。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9,第二极壳200还包括伸出端230,伸出端230垂直连接于第二侧壁220且与第二底壁210平行,第四密封部340盖设于副侧壁122的端面,且第四密封部340抵持于伸出端230及副侧壁122之间,第四密封部340、伸出端230及副侧壁122在轴向上呈三层层叠结构,在不改变容腔101的体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纽扣电池在轴向上的支撑力,利于纽扣电池的结构保持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密封部340、伸出端230及副侧壁122的外侧齐平,以使纽扣电池呈现更好地整体性。或者,第四密封部340的外侧凸出于伸出端230及副侧壁122的外侧,通过第四密封部340使第二极壳200及第一极壳100更好地绝缘密封。
其中,伸出端230的顶面与第二侧壁220的顶面齐平,伸出端230、第二侧壁220第二底壁210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使纽扣电池整体性更好,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
在再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绝缘密封圈300还包括第五密封部350,第五密封部350垂直连接于第四密封部340,且第五密封部350(朝向上)与第二密封部320(朝向下)沿不同方向延伸,第五密封部350套设于伸出端230的周向外侧,能够防护伸出端230,提高第二极壳200使用周期,并加强第二极壳200及第一极壳100绝缘及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在再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绝缘密封圈300还包括第六密封部360,第六密封部360垂直连接于第一密封部310,且第六密封部360(朝向上)与第二密封部320(朝向上)沿相同方向延伸,第六密封部360、第一密封部310及第二密封部320围设成容置槽(图未示),第二侧壁220卡设于密封槽,绝缘密封圈300将第二侧壁220的底端边缘包裹,并用于防止第二侧壁220底端边缘锐利而刮损电芯400。同时副侧壁122、第二密封部320、第二侧壁220及第六密封部360在径向上呈四层层叠结构,能够加强纽扣电池密封性,提高纽扣电池在径向上的变形承载力。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12,第六密封部360的高度H3小于第二侧壁220的高度H2,以使第六密封部360及第二侧壁220在轴向上不完全重合,并在第二侧壁220预留出空间以组装第二导体600,避免第六密封部360干涉第二导体600的组装,例如,第二侧壁220的高度H2为2.4mm,第六密封部360的高度H3为0.3mm。第六密封部360的边沿与台阶面123的边沿不齐平,且第六密封部360的厚度W4为0.1mm-0.15mm,例如,第六密封部360的厚度W4为0.15mm,第六密封部360的边沿在径向上超出台阶面123的边沿0.15mm。
请参考图13,在另一实施例中,绝缘密封圈300抵持于第一侧壁120的顶面,以使第一侧壁120在轴向上支撑绝缘密封圈300及第二极壳200。
具体地,主侧壁121及副侧壁122的内外侧均齐平且连接为一整体,主侧壁121的厚度等于副侧壁122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密封圈300仅包括第二密封部320及第四密封部340,第四密封部340垂直连接于第二密封部320的顶端,第四密封部340抵持于伸出端230及第一侧壁120之间,以使第一侧壁120在轴向上支撑绝缘密封圈300及第二极壳200。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14,第二密封部320的高度H4小于第一侧壁120的高度H5,以使第二密封部320及第一侧壁120在轴向上不完全重合,并在第一侧壁120预留出空间以组装第一导体500,避免第二密封部320干涉第一导体500的组装,例如,第一侧壁120的高度H5为5mm,第二密封部320的高度H4为2.3mm。
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密封圈300还可以呈Z型,绝缘密封圈300包括第二密封部320、第四密封部340及第一密封部310,第一密封部310与第二侧壁220抵接。
请参考图1、图2、图3及图15,上述纽扣电池还包括第一导体500及第二导体600,第一导体500从电芯400的底端伸出并翻折位于电芯400的周向外侧,第一导体500与第一极壳100电性连接。第二导体600从电芯400的顶端伸出并翻折位于电芯400的周向外侧,第二导体600与第二极壳200电性连接。
具体地,请参考图1,电芯400包括第一极片410、第二极片420及隔膜430,第一极片410与第二极片420之间通过隔膜430间隔并卷绕制成电芯400,隔膜430位于最外层且通过胶带将电芯400的周向外侧缠绕紧固。其中,电芯400可以由层序为第一极片410、隔膜430、第二极片420、隔膜430组成的极片组卷绕而成,也可以由层序为第二极片420、隔膜430、第一极片410、隔膜430的极片组卷绕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极壳100可以为正极壳,第二极壳200可以为负极壳,第一导体500为正极导体,第二导体600可以为负极导体。第一极片410可以为正极片,第二极片420可以为负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体500和第二导体600均设有一个,且第一导体500由位于电芯400最外层的第一极片410引出,第二导体600由位于电芯400最外层的第二极片420引出,便于第一导体500与第一极壳100电性连接,以及第二导体600与第二极壳200电性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导体500和第二导体600从电芯400端面的某个位置延伸出,此处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500及第二导体600均为无涂层的金属箔,例如第一导体500为锂离子电池正极基材铝箔,第二导体600为负极基材铜箔。或者,第一导体500及第二导体600均为具有特定几何构型的元件,例如第一导体500为常用的含铝和/或镍的转接过渡元件,该元件的一端与正极铝箔电性连接且另一端电性连接到第一极壳100,第二导体600为常用的含镍和/或铜的转接过渡元件,该元件的一端与负极铜箔电性连接且另一端电性连接到第二极壳200。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5至图17,为了便于第一导体500与第一极壳100、第二导体600与第二极壳200电性连接,上述纽扣电池还包括第一罩杯501及第二罩杯601,第一罩杯501套设于电芯400的第一端部401且与第一导体500电性连接,第二罩杯601套设于电芯400的第二端部402且与第二导体600电性连接,第一导体500通过第一罩杯501与第一极壳100的底面或侧壁电性连接,第二导体600通过第二罩杯601能够与第二极壳200的顶面或侧壁电性连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罩杯为含镍、铝、铜三者至少一种的不锈钢导电元件,罩杯外侧与极壳内侧壁电性连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500从电芯400的第一端面403伸出并翻折位于电芯400的周向外侧,第一罩杯501套设于电芯400的第一端部401且完全遮挡第一导体500,第二导体600从电芯400的第二端面404伸出并翻折位于电芯400的周向外侧,第二罩杯601套设于电芯400的第二端部402且完全遮挡第二导体600,能够较好地防护第一导体500及第二导体600,同时便于导体与极壳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一罩杯501和/或第二罩杯601呈环形,以使电芯400的第一端部401和/或第二端部402至少部分露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一罩杯501及第二罩杯601还可以呈一端封闭圆盘状,以使电芯400的第一端部401和/或第二端部402不外露。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罩杯501及第二罩杯601还可以呈其它形状,只要能套设于电芯400的端部,起到增强电流收集能力和便于电性连接的作用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部401包括了第一端面403及由第一端面403向上延伸的少许的周向侧面,第二端部402包括了第二端面404及由第二端面404向下延伸的少许的周向侧面。
请参考图1,上述纽扣电池还包括第一绝缘层700,第一绝缘层700设于电芯400的第一端面403及第一极壳100之间,和/或,第一绝缘层700设于电芯400的第二端面404及第二极壳200之间,第一绝缘层700用于将电芯400与第一极壳100和/或第二极壳200电绝缘,避免电芯400端面的电极部分出现漏电,并与第一极壳100和/或第二极壳200电路接通而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700可以是固化在第一极壳100和/或第二极壳200内圆平面上的耐化学腐蚀的有机高分子绝缘层,例如厚度为0.1毫米的环氧树脂固化层。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700上设有安装孔(图未示),第一导体500和第二导体600可以由安装孔伸出,并分别与第一极壳100、第二极壳200电连接。第一绝缘层700与第一极壳100及第二极壳200间隙处可以施加密封绝缘胶,密封绝缘胶可以为环保型锂电池密封胶。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上述纽扣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层800,第二绝缘层800由隔膜430伸出并翻折位于电芯400的第一端面403,和/或,第二绝缘层800由隔膜430伸出并翻折位于电芯400的第二端面404,第二绝缘层800设于第一绝缘层700及电芯400之间,并用于将电芯400与第一极壳100和/或第二极壳200电绝缘,防止电芯400的电极部分出现漏电出现短路。
请参考图1,在第一极壳100及第二极壳200的重叠区域至少有一次滚轮封口,以使第一极壳100、第二极壳200及密封部件300更加紧密的结合,提高电池密封性,降低漏液漏气概率,提高产品良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纽扣电池封口或者密封时,在第一侧壁120的周向外侧在径向上受到指向内径的紧缩压力,受压处如4图所示的副侧壁122的环形凹陷处122a,使得第一极壳100、第二极壳200及密封部件300紧密结合。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副侧壁122在环形凹陷处122a向内缩,环形凹陷处122a的外径略小于副侧壁122不包括开口卷边处的其它处的外径。此处,外径的适度内缩可以通过控制滚轮压力实现,在不使纽扣电池第一极壳100变形的前提下,增强电池的密封效果。
请参考图1,在第一极壳100及第二极壳200的重叠区域有一个通孔(图未示),通孔开设于第一极壳100并穿透第一极壳100,当上述纽扣电池处于正常状态时,通孔被第二极壳200和密封部件300遮挡;当上述纽扣电池过充电而形成过压力并释放大量热量时,第二极壳200沿轴向发生向上的位移,过压力能够通过由于第二极壳200上移和被融化的密封部件300而露出的通孔进行释放,避免电池被滥用造成的可能的爆裂。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孔开设于副侧壁122并穿透副侧壁122。
上述纽扣电池,通过第一极壳100的第一侧壁120在轴向上支撑绝缘密封圈300及第二极壳200,无需在容腔101内另设支撑结构,简化上述纽扣电池结构,提高上述纽扣电池在轴向上的支撑强度,同时不影响纽扣电池容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极壳,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所述第一极壳包括第一底壁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外周的第一侧壁;
第二极壳,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所述第二极壳的开口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极壳的开口端的内侧,所述第一极壳及所述第二极壳的开口端至少部分重合;
绝缘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极壳及所述第二极壳之间,且将所述第一极壳及第二极壳电性隔绝,所述第一侧壁在轴向上支撑所述绝缘密封圈及所述第二极壳,所述第一极壳、所述第二极壳及所述绝缘密封圈围成容腔;以及
电芯,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电芯分别与所述第一极壳、所述第二极壳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呈阶梯状,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侧壁及副侧壁,所述主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外周,所述主侧壁及所述副侧壁连接并形成台阶面,所述绝缘密封圈抵持于所述台阶面,以使所述台阶面在轴向上支撑所述绝缘密封圈及所述第二极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副侧壁的厚度,且所述主侧壁的外侧与所述副侧壁的外侧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侧壁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副侧壁的厚度,且所述主侧壁的外侧比所述副侧壁的外侧在径向上靠近所述电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壳包括第二底壁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壁外周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插设于所述第一极壳的开口端的内侧,且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副侧壁至少部分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密封部及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抵持于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副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持于所述主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内侧、所述主侧壁的内侧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边沿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两端,且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沿相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及所述第三密封部围设成密封槽,所述第二侧壁卡设于所述密封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部的高度小于第二侧壁的高度,以使得所述第三密封部及所述第二侧壁在轴向上不完全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部的边沿与所述台阶面的边沿不齐平,且所述第三密封部的厚度为0.1mm-0.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第四密封部,所述第四密封部及第一密封部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两端,且所述第四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极壳还包括伸出端,所述伸出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且与所述第二底壁平行,所述第四密封部抵持于所述伸出端及所述副侧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第五密封部,所述第五密封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密封部且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密封部设于所述伸出端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11任一项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第六密封部,所述第六密封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且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沿相同方向延伸,所述第六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及所述第二密封部围设成容置槽,所述第二侧壁卡设于所述密封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密封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以使所述第六密封部及所述第二侧壁在轴向上不完全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密封部的边沿与所述台阶面的边沿不齐平,且所述第六密封部的厚度为0.1mm-0.1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体及第一罩杯,所述第一导体从所述电芯的第一端面伸出并翻折位于所述电芯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一罩杯套设于所述电芯的第一端部,且所述第一导体通过所述第一罩杯与所述第一极壳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体及第二罩杯,所述第二导体从所述电芯的第二端面伸出并翻折位于所述电芯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二罩杯套设于所述电芯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二导体通过所述第二罩杯与所述第二极壳电性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电芯的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一极壳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电芯的第二端面及所述第二极壳之间。
CN202020349931.3U 2020-03-19 2020-03-19 纽扣电池 Active CN211789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9931.3U CN211789105U (zh) 2020-03-19 2020-03-19 纽扣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9931.3U CN211789105U (zh) 2020-03-19 2020-03-19 纽扣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9105U true CN21178910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1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9931.3U Active CN211789105U (zh) 2020-03-19 2020-03-19 纽扣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91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4054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壳、电池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4054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壳、电池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2761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EP3813171B1 (en) Button battery for improving utilization rate of radial space
CN109065822B (zh) 纽扣电池
WO2019041478A1 (zh) 纽扣式壳体及纽扣电池
KR101215377B1 (ko) 비수 전해액 원통형 전지
CN210379131U (zh) 纽扣电池
JP2006128121A (ja) 二次電池
JPWO2019194053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9216596A (zh) 一种电池
KR102555959B1 (ko) 외부접속단자를 갖는 전기화학 에너지 저장장치
CN11138431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11789105U (zh) 纽扣电池
CN208674180U (zh) 一种电池
CN214957234U (zh) 一种具有防爆痕的微型锂离子电池
KR20160053071A (ko) 이차 전지
CN111403632A (zh) 纽扣电池
CN212485429U (zh) 一种电池封盖装置
CN210403778U (zh) 一种提升径向空间利用率的纽扣电池
CN218939833U (zh) 一种具有褶边结构的卷绕式纽扣电池
CN115425341B (zh) 具有褶边结构的卷绕式纽扣电池
CN107968218B (zh) 一种组合式盖帽一体包覆电池
KR20220043784A (ko) 버튼형 이차전지
CN217009504U (zh) 电池
WO2022000425A1 (zh)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装置
CN221447234U (zh) 圆柱电池、电源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