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2988U - 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2988U
CN211782988U CN201922369677.3U CN201922369677U CN211782988U CN 211782988 U CN211782988 U CN 211782988U CN 201922369677 U CN201922369677 U CN 201922369677U CN 211782988 U CN211782988 U CN 211782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ipe
fixedly connected
outlet pip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96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俊霞
刘晓华
陆俊林
戴燕
吴旭东
左小东
刘红
周留明
陆冕
赵彦杰
吴根军
沙卫军
黄志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YUANWANG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YUANWANG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YUANWANG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YUANWANG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696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2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2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2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出口管和进口管,出口管和进口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管,出口管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出口管的一端外侧活动套接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口管上设置有固定块、转动杆、连接杆和限位杆,在冷却液管上设置有固定槽和限位板,当转动杆转动时带动连接杆和限位杆移动并将限位杆卡在固定槽和限位板之间,使得冷却液管能够与出口管紧紧的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和拆卸起来都极为方便,并且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石油化工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U型肘管、填料函等组成。所需管材,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铸铁、铜、钛、陶瓷玻璃等制作。管子一般被固定在支架上。两种不同介质可在管内逆向流动(或同向)以达到换热的目的。目前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上冷却介质的进出口大多使用法兰和螺栓连接,这在使用时经常容易因生锈导致拆卸困难,安装拆卸都很费力;其次在某些特定场合需要将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悬挂设置,但由于内部螺旋板受冷却介质冲击使得换热器会有旋转的扭力,使得换热器不能够稳定的放置,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使用且安全的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出口管和进口管,所述出口管和进口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管,所述出口管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外侧活动套接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环,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冷却液管的一端套接在出口管的一端外侧,所述冷却液管的一端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在冷却液管的轴向上呈等间距线性分布的固定槽,所述限位杆与固定槽相适配且位于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靠近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口管一侧的转动杆和连接杆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销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限位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转动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开口,所述限位环上的开口大于两个限位槽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两端外侧均固定连接连接法兰,两个所述连接法兰的一侧均设置有悬挂板,所述连接法兰的另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悬挂板的一侧设置有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悬挂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卡块的一端位于卡槽内,所述卡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悬挂板上的滑槽相适配的限位滑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滑块位于悬挂板上的滑槽内,所述限位滑块的一端与悬挂板上的滑槽的一端内壁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悬挂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口管上设置有固定块、转动杆、连接杆和限位杆,在冷却液管上设置有固定槽和限位板,当转动杆转动时带动连接杆和限位杆移动并将限位杆卡在固定槽和限位板之间,使得冷却液管能够与出口管紧紧的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和拆卸起来都极为方便,并且省时省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法兰上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卡块,卡块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在悬挂板上设置有与限位滑块相适配的滑槽,使得卡块能够限制连接法兰的转动从而限制了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的转动,使得换热器能够安全稳定的悬挂在悬挂板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块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口管结构侧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换热器壳体;2、出口管;3、进口管;4、冷却液管;5、固定块;6、转动杆;7、限位槽;8、限位环;9、连接杆;10、限位杆;11、固定槽;12、限位板;13、固定杆;14、连接法兰;15、悬挂板;16、卡槽;17、卡块;18、限位滑块;19、弹簧;2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换热器壳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出口管2和进口管3,出口管2和进口管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管4,冷却介质从进口管3流入换热器壳体1内,经热交换后经出口管2流出并从冷却液管4流走。
并且,在出口管2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的上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7,出口管2的一端外侧活动套接有与限位槽7相适配的限位环8,转动杆6的中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冷却液管4的一端套接在出口管2的一端外侧,冷却液管4的一端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在冷却液管4的轴向上呈等间距线性分布的固定槽11,限位杆10与固定槽11相适配且位于固定槽11内,固定槽11靠近固定块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因此以固定块5上的销轴为转轴能够转动转动杆6,转动杆6转动时带动连接杆9和限位杆10移动,限位杆10放置在固定槽11和限位板12内,因此限位杆10移动时能够将冷却液管4和出口管2紧紧的固定套接在一起,冷却液管4的一端截面为开口的‘凸’字形,出口管2的顶端与冷却液管4的一端侧面贴合,并且在冷却液管4的一端侧面上粘接连接有密封橡胶层,大大提高了密封性。
进一步的,两个转动杆6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环8上设置有开口,限位环8上的开口大于两个限位槽7之间的距离,当转动杆6转动到与出口管2的侧面贴合时,转动限位环8使限位环8的开口正对两个转动杆6,然后移动限位环8将限位环8放置于限位槽7内再转动限位环8使限位环8的开口背向转动杆6,此时限位环8能够将转动杆6紧紧的贴合在出口管2的表面无法再转动。
并且,出口管2一侧的转动杆6和连接杆9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动杆6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销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9的一端分别与限位杆10的两端固定连接,设置两个转动杆6和连接杆9使得转动杆6和连接杆9更加坚固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换热器壳体1的两端外侧均固定连接连接法兰14,两个连接法兰14的一侧均设置有悬挂板15,连接法兰14的另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卡槽16,悬挂板15的一侧设置有卡块17,悬挂板15的一侧开设有滑槽,卡块17的一端位于卡槽16内,卡块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悬挂板15上的滑槽相适配的限位滑块18,限位滑块18位于悬挂板15上的滑槽内,限位滑块18的一端与悬挂板15上的滑槽的一端内壁通过弹簧19连接,悬挂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在悬挂板15的中部设置有换热器的放置槽,当换热器悬挂在悬挂板15上时,卡块17在弹簧19的作用下插入卡槽16内,限制了连接法兰14的转动,因为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工作时冷却介质会冲击换热器内部的螺旋板,使得换热器整体会产生扭转力,本装置在卡块17的限位作用下使得换热器即使产生了扭转力也不会转动,因此换热器能够稳定安全的悬挂在悬挂板15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工作前将出口管2和进口管3分别与两个冷却液管4连接,通过转动转动杆6并带动连接杆9和限位杆10移动将限位杆10放置在合适的固定槽11内,再反向转动转动杆6使转动杆6与出口管2的侧面贴合,此时出口管2与冷却液管4固定套接在一起,然转动限位环8使限位环8的开口正对两个转动杆6,再移动限位环8将限位环8放置于限位槽7内再转动限位环8使限位环8的开口背向转动杆6,此时限位环8能够将转动杆6紧紧的贴合在出口管2的表面无法再转动,因此出口管2和冷却液管4能够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同理将进口管3和冷却液管4连接在一起。
工作时,冷却介质从下端的冷却液管4经进口管3流入换热器壳体1内,然后经出口管2流出并从上端的冷却液管4流走。冷却介质在换热器壳体1内流动时会冲击换热器壳体1内部的螺旋板,使得换热器整体会产生扭转力,但因卡块17插入连接法兰14上开设的卡槽16内,使得换热器的扭转力经卡块17传递到悬挂板15上,避免了换热器的转动,因此换热器能够稳定安全的悬挂在悬挂板15上。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6)

1.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1),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出口管(2)和进口管(3),所述出口管(2)和进口管(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管(4),所述出口管(2)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上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7),所述出口管(2)的一端外侧活动套接有与限位槽(7)相适配的限位环(8),所述转动杆(6)的中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冷却液管(4)的一端套接在出口管(2)的一端外侧,所述冷却液管(4)的一端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在冷却液管(4)的轴向上呈等间距线性分布的固定槽(11),所述限位杆(10)与固定槽(11)相适配且位于固定槽(11)内,所述固定槽(11)靠近固定块(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2)一侧的转动杆(6)和连接杆(9)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6)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销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9)的一端分别与限位杆(10)的两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杆(6)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8)上设置有开口,所述限位环(8)上的开口大于两个限位槽(7)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两端外侧均固定连接连接法兰(14),两个所述连接法兰(14)的一侧均设置有悬挂板(15),所述连接法兰(14)的另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卡槽(16),所述悬挂板(15)的一侧设置有卡块(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板(15)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卡块(17)的一端位于卡槽(16)内,所述卡块(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悬挂板(15)上的滑槽相适配的限位滑块(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块(18)位于悬挂板(15)上的滑槽内,所述限位滑块(18)的一端与悬挂板(15)上的滑槽的一端内壁通过弹簧(19)连接,所述悬挂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
CN201922369677.3U 2019-12-26 2019-12-26 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Active CN211782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9677.3U CN211782988U (zh) 2019-12-26 2019-12-26 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9677.3U CN211782988U (zh) 2019-12-26 2019-12-26 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2988U true CN211782988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78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9677.3U Active CN211782988U (zh) 2019-12-26 2019-12-26 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2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6222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管壳式换热器
CN103175420B (zh) 芯体旋转式管壳式换热器
CN211782988U (zh) 螺旋折流板式套管换热器
CN202229648U (zh) 一种具有u形管束防振装置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07180429U (zh) 一种单流程管壳式冷却器
CN202485501U (zh) 换热器
CN111760307A (zh) 一种环保型管式降膜蒸发系统
CN206638073U (zh) 一种圆形块孔式石墨换热器
CN205383914U (zh) 一种高纯酸石英列管式换热器
CN109539834A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102393159A (zh) 一种具有u形管束防振装置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05980873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102645115B (zh) 板壳式换热器
CN212670197U (zh) 一种道路沥青加热装置
CN210773558U (zh) 一种双壳程半容积式换热器
CN209541497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203731899U (zh) 螺旋翅片盘管换热器
CN204787957U (zh) 换热模块、以及生活热水换热器
CN204214318U (zh) U型双管板热交换器
CN216977598U (zh) 一种多种滤净的油水分离式换热器
CN210833164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4987962U (zh) 洁净型双管板换热器
CN214223831U (zh) 一种方便拆卸和组装的多介质换热器
CN21910377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换热器
CN211178102U (zh) 一种适用于大口径壳体管道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