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1697U - 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1697U
CN211781697U CN202020369971.4U CN202020369971U CN211781697U CN 211781697 U CN211781697 U CN 211781697U CN 202020369971 U CN202020369971 U CN 202020369971U CN 211781697 U CN211781697 U CN 211781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air outlet
outlet channel
ai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99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铭凯
赵桂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angwei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anb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anb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anbu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1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1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包括有悬挂在颈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将外部空气抽入壳体内的风扇;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制冷片;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出风口朝向颈部的颈出风通道、出风口背离颈部的侧出风通道;风扇产生的风经过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进入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颈出风通道吹热风,侧出风通道吹冷风;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时,颈出风通道吹冷风,侧出风通道吹热风。通过控制制冷片处于不同的状态,使得吹向颈部的风在冷风与热风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文献号为CN20935440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制冷颈圈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颈圈部,后颈圈部和无限制弯折蛇管,所述后颈圈部两端各连接一个无限制弯折蛇管的一端,所述无限制弯折蛇管的另一端连接侧颈圈部;侧颈圈部、后颈圈部和无限制弯折蛇管三部件形成一个贴合人体脖颈的开环轴对称结构;所述侧颈圈部包括第一壳体和风扇,所述第一壳体一端设有与无限制弯折蛇管相连的第一接口,第一壳体内外侧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风扇设于第一壳体内部,与通孔同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颈圈风扇,风扇,颈圈和电池为一体化设计,结构简洁,方便携带,运用可无限弯折的蛇管结构,使得带有风扇的侧颈圈部可以任意角度调节,后颈圈部的制冷晶片可以帮助人体进一步降温。
上述专利中,仅能够为用户降温,适用于夏天,无法在冬天为用户提供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既能够为用户提供冷风又能提供热风的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包括有悬挂在颈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将外部空气抽入壳体内的风扇;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制冷片。
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出风口朝向颈部的颈出风通道、出风口背离颈部的侧出风通道。
风扇产生的风经过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进入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
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颈出风通道吹热风,侧出风通道吹冷风。
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时,颈出风通道吹冷风,侧出风通道吹热风。
作为优化方案:每个所述风扇产生的风一部分进入颈出风通道、一部分进入侧出风通道。
或者,
壳体内安装有两个风扇;一个风扇产生的风进入颈出风通道、另一个风扇产生的风进入侧出风通道。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能够使制冷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转换组件。
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制冷片朝向颈出风通道的一端发热。
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时,制冷片朝向颈出风通道的一端制冷。
或者,
所述制冷片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
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制冷片的热面朝向颈出风通道。
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时,制冷片的冷面朝向颈出风通道。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转动部;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转动部内。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转动部包括与能够主体部发生相对转动的进风部;所述风扇安装在进风部内。
所述进风部位于第一位置时,风扇的进风口朝向面部。
所述进风部位于第二位置时,风扇的进风口背离面部。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转动部包括能够朝向面部所在方向转动的连接部。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连接部由波纹管构成。
或者,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主体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外界温度较低(冬天)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向颈部吹热风,此时用户将壳体悬挂在颈部,内凸起与颈部相抵,接着触发电源开关,控制器控制风扇与制冷片工作,此时制冷片处于初始状态。
制冷片工作,使得制冷片靠近颈出风口一侧的铝座的温度升高,靠近侧出风口的铝座的温度降低。
一个风扇将外界的空气经过进风部进风口抽入到壳体内,进入壳体内的风经过进风部、连接部进入颈出风通道内,颈出风通道内的风将与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接触,由于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的温度较高,故而将经过该铝座的风加热,并且加热后的风从颈出风口吹出,进而对颈部进行升温。
另一个风扇将外界的空气抽入侧出风通道内,侧出风通道内的风与靠近侧出风口的铝座接触,使得侧出风通道内的风的温度降低,并从侧出风口吹出。
在外界温度较高(夏天)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向颈部吹冷风,此时用户将壳体悬挂在颈部,接着触发切换开关,使得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触发电源开关,制冷片与风扇工作。
制冷片工作,使得制冷片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的温度降低,靠近侧出风口的铝座的温度升高。
一个风扇将外界的空气抽入颈出风通道内,颈出风通道内的风经过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经过该铝座的风的温度降低,并从颈出风口吹出,进而对颈部进行降温。
另一个风扇将外界的控制抽入侧出风通道内,侧出风通道内的风与靠近侧出风口的铝座接触,与该铝座接触的风的温度身高,并从侧出风口吹出,进而对制冷片进行散热。
并且,转动进风部,使得进风部进风口朝向用户面部,此时进风部处于第一位置,风扇工作,将面部附近的空气经过进风部进风口抽入壳体内,使得面部附近处于负压环境,进而用户周围的空气将向面部方向流动,用户面部附近产生流动的气流,进而形成风,能够对用户面部降温。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体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进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主体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主体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制冷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主体部;11、颈出风口;12、侧出风口;13、内凸起;14、主体部转轴;15、颈出风挡板;151、连接挡板;16、侧出风挡板;17、颈出风通道;18、侧出风通道;191、通风通道;192、分流板;
2、连接部;20、柔性套;21、进风部转动套;22、连接部进风口;23、第一转轴;
3、进风部;31、进风部转动环;32、进风部进风口;
41、风扇;42、蓄电池;43、制冷片;44、铝座;45、转动架;46、手轮;47、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包括有悬挂在颈部的壳体;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呈U型;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1;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将外部空气抽入壳体内的风扇41,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制冷片43,所述制冷片为半导体制冷片。
所述壳体内有一个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铝座44。
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出风口朝向颈部的颈出风通道17、出风口背离颈部的侧出风通道18;如图5所示,所述颈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为颈出风口11;侧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为侧出风口12。
风扇产生的风经过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进入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
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颈出风通道吹热风,侧出风通道吹冷风。
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时,颈出风通道吹冷风,侧出风通道吹热风。
壳体内安装有两个风扇;一个风扇产生的风进入颈出风通道、另一个风扇产生的风进入侧出风通道。
所述制冷片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中部;所述颈出风口成型在所述主体部中部并朝向颈部;所述侧出风口成型在所述主体部中部远离颈出风口的一侧。
如图8所示,所述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分别位于制冷片的左右两侧;所述主体部内位于颈出风通道靠近制冷片的位置成型有阻挡颈出风通道内的风进入侧出风口的颈出风挡板15,使得颈出风通道内的风仅从颈出风口吹出;所述主体部内位于侧出风通道靠近制冷片的位置成型有阻挡侧出风通道内的风进入颈出风口的侧出风挡板16,使得侧出风通道内的风仅从侧出风口吹出。
所述主体部外壁靠近颈出风口的位置成型有向颈部方向延伸的内凸起13;壳体悬挂在颈部时,内凸起与颈部相抵,进而使颈出风口与颈部之间存在间隙,避免颈部将颈出风口堵住。
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能够使制冷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转换组件。
所述切换组件为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内的控制器、蓄电池、电源开关、切换开关;所述蓄电池、电源开关、切换开关、风扇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初始状态下,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控制器向制冷片通正向电压,制冷片朝向颈部的一面为热面,另一侧为冷面。
触发切换开关,控制器向制冷片通反向电压,制冷片朝向颈部的一面为冷面,另一侧为热面。此时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
再次触发切换开关,控制器向制冷片通正向电压,制冷片朝向颈部的一面为热面,另一侧为冷面,制冷片恢复至初始状态,即第一状态。
触发电源开关,风扇、制冷片开始工作;再次触发电源开关,风扇、制冷片停止工作。
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制冷片朝向颈出风通道的一端发热。
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时,制冷片朝向颈出风通道的一端制冷。
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转动部;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转动部内。
所述转动部包括与能够主体部发生相对转动的进风部3;所述风扇安装在进风部内。
所述进风部位于第一位置时,风扇的进风口朝向面部。
所述进风部位于第二位置时,风扇的进风口背离面部。
所述转动部包括能够朝向面部所在方向转动的连接部2。
所述连接部上成型有与主体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23;所述主体部靠近连接部的位置成型有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主体部转轴14。
所述连接部远离主体部的一端成型有进风部转动套21;所述进风部一端成型有与所述进风部转动套转动连接的进风部转动环31;所述进风部一侧成型有与风扇进风口对应的进风部进风口32。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部的转轴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进风部的转轴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主体部与连接部的交接处的外壁套接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套20;当连接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时,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会产生间隙,所述柔性套套接在该间隙的外周,使得风扇产生的风不会经过该间隙流出壳体。
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向颈部吹热风,此时用户将壳体悬挂在颈部,内凸起与颈部相抵,接着触发电源开关,控制器控制风扇与制冷片工作,此时制冷片处于初始状态。
制冷片工作,使得制冷片靠近颈出风口一侧的铝座的温度升高,靠近侧出风口的铝座的温度降低。
一个风扇将外界的空气经过进风部进风口抽入到壳体内,进入壳体内的风经过进风部、连接部进入颈出风通道内,颈出风通道内的风将与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接触,由于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的温度较高,故而将经过该铝座的风加热,并且加热后的风从颈出风口吹出,进而对颈部进行升温。
另一个风扇将外界的空气抽入侧出风通道内,侧出风通道内的风与靠近侧出风口的铝座接触,使得侧出风通道内的风的温度降低,并从侧出风口吹出。
在外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向颈部吹冷风,此时用户将壳体悬挂在颈部,接着触发切换开关,使得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触发电源开关,制冷片与风扇工作。
制冷片工作,使得制冷片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的温度降低,靠近侧出风口的铝座的温度升高。
一个风扇将外界的空气抽入颈出风通道内,颈出风通道内的风经过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经过该铝座的风的温度降低,并从颈出风口吹出,进而对颈部进行降温。
另一个风扇将外界的控制抽入侧出风通道内,侧出风通道内的风与靠近侧出风口的铝座接触,与该铝座接触的风的温度身高,并从侧出风口吹出,进而对制冷片进行散热。
并且,转动进风部,使得进风部进风口朝向用户面部,此时进风部处于第一位置,风扇工作,将面部附近的空气经过进风部进风口抽入壳体内,使得面部附近处于负压环境,进而用户周围的空气将向面部方向流动,用户面部附近产生流动的气流,进而形成风,能够对用户面部降温。
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源开关、切换开关的输入信息控制制冷片、风扇工作的原理和具体的电路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容易实现,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实施例2
根据图9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两个制冷片,两个制冷片沿壳体左右方向对称设置。
所述壳体内位于两个制冷片之间成型有将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分隔开的连接挡板151。
所述壳体侧壁对应各个制冷片的位置分别成型有颈出风口、侧出风口。
实施例3
根据图1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所述风扇产生的风一部分进入颈出风通道、一部分进入侧出风通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两个制冷片,两个制冷片沿壳体左右方向对称设置。
所述壳体内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相互独立的通风通道191;一个通风通道内安装有一个制冷片。
各个所述通风通道内壁位于所述连接部与制冷片之间成型有分流板192;所述分流板靠近制冷片的一端与制冷片相抵,所述分流板将通风通道分隔成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
风扇产生的风进入通风通道内,并经过分流板分别进入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内,进入颈出风通道内的风与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接触后从颈出风口吹出,进入侧出风通道的风与靠近侧出风口的铝座接触后从侧出风口吹出。
实施例4
根据图13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制冷片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制冷片异于铝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架45;所述壳体内成型有与转动架转动连接的定位座;所述壳体侧壁转动连接有手轮46;所述手轮与转动架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转动手轮,经过同步带的传动,定位座发生转动,进而带动制冷片转动。
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制冷片的热面朝向颈出风通道,制冷片与风扇工作,颈出风口有热风吹出,侧出风口有冷风吹出。
接着转动手轮,使得制冷片转动180°,此时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制冷片的冷面朝向颈出风通道,制冷片与风扇工作,颈出风口有冷风吹出,侧出风口有热风吹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部由波纹管构成。
实施例6
根据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包括有悬挂在颈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1;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将外部空气抽入壳体内的风扇41。
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制冷片43。
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出风口朝向颈部的颈出风通道11、出风口背离颈部的侧出风通道12。
风扇产生的风经过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进入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
所述制冷片的冷端朝向颈出风通道。
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用于加热颈出风通道内的风的加热器。
所述加热器为固定连接在颈出风通道内的电热丝47或PTC加热器。
需要向颈部吹冷风时,风扇与制冷片工作,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温度降低,颈出风通道内的风与靠近颈出风口的铝座接触后从颈出风口吹出。
需要向颈部吹热风时,风扇与电热丝工作,电热丝将颈出风通道内的风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风经过颈出风口吹出。

Claims (8)

1.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包括有用于悬挂在颈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将外部空气抽入壳体内的风扇;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制冷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出风口朝向颈部的颈出风通道以及出风口背离颈部的侧出风通道;
风扇产生的风经过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进入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
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颈出风通道吹热风,侧出风通道吹冷风;
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时,颈出风通道吹冷风,侧出风通道吹热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风扇产生的风一部分进入颈出风通道、一部分进入侧出风通道;
或者,
壳体内安装有两个风扇;一个风扇产生的风进入颈出风通道、另一个风扇产生的风进入侧出风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能够使制冷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转换组件;
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制冷片朝向颈出风通道的一端发热;
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时,制冷片朝向颈出风通道的一端制冷;
或者,
所述制冷片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
制冷片处于第一状态时,制冷片的热面朝向颈出风通道;
制冷片处于第二状态时,制冷片的冷面朝向颈出风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转动部;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转动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与能够主体部发生相对转动的进风部;所述风扇安装在进风部内;
所述进风部位于第一位置时,风扇的进风口朝向面部;
所述进风部位于第二位置时,风扇的进风口背离面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能够朝向面部所在方向转动的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波纹管构成;
或者,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主体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
8.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包括有悬挂在颈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将外部空气抽入壳体内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制冷片;
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出风口朝向颈部的颈出风通道、出风口背离颈部的侧出风通道;
风扇产生的风经过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进入颈出风通道、侧出风通道;
所述制冷片的冷端朝向颈出风通道;
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用于加热颈出风通道内的风的加热器。
CN202020369971.4U 2020-03-13 2020-03-20 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 Active CN21178169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76092 2020-03-13
CN202020317609 2020-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1697U true CN211781697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9971.4U Active CN211781697U (zh) 2020-03-13 2020-03-20 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16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0708A1 (zh) * 2020-11-12 2022-05-1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挂脖风扇
WO2022151621A1 (zh) * 2021-01-18 2022-07-21 深圳市汇奇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脖冷暖仪
US20220290687A9 (en) * 2019-10-09 2022-09-15 Shenzhen Lanhe Technologies Co., Ltd.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90687A9 (en) * 2019-10-09 2022-09-15 Shenzhen Lanhe Technologies Co., Ltd.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US12060893B2 (en) * 2019-10-09 2024-08-13 Shenzhen Lanhe Technologies Co., Ltd.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WO2022100708A1 (zh) * 2020-11-12 2022-05-1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挂脖风扇
JP7555639B2 (ja) 2020-11-12 2024-09-25 深▲せん▼市藍禾技術有限公司 首掛け扇風機
WO2022151621A1 (zh) * 2021-01-18 2022-07-21 深圳市汇奇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脖冷暖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81697U (zh) 一种颈挂式穿戴设备
CN210829801U (zh) 脖带风扇
KR101980175B1 (ko) 냉온방장치
CN104896543B (zh) 油烟机
CN110454423B (zh) 冷暖风扇
CN11076263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及控制方法
WO2013185387A1 (zh) 一种可调节出风温度的无风叶风扇
KR20170055686A (ko) 공기 조화기를 구비한 유모차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모차의 공기조화 방법
CN110307172A (zh) 一种可穿戴式冷暖风扇
CN21111969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664799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空调
CN216281821U (zh) 便携式挂脖空调
CN205156213U (zh) 太阳能便携式空调器
CN215001994U (zh) 一种新型冷暖两用空调机
CN216346763U (zh) 厨房制冷照明一体机
CN2122047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861463U (zh) 一种新风机及其出风口结构
CN216868640U (zh) 一种环形风道浴霸
CN112902328A (zh) 一种新型冷暖两用空调机
CN207945764U (zh) 一种带制热的新颖冷风机
CN216077644U (zh) 一种挂脖调温装置
CN218876824U (zh) 降温装置及汽车
WO2017120947A1 (zh) 一种扇叶智能调节空调系统
CN221591276U (zh) 一种具有制冷结构的挂脖风扇
CN217682415U (zh) 一种挂脖风扇的转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3

Address after: 311100 room 711, area B, building 6, No. 768, Jingchang Road,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WANGWEI COMMUNIC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3, 1 / F, Yi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East District, China University of metrology,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TANB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