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5051U - 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5051U
CN211775051U CN201922064020.6U CN201922064020U CN211775051U CN 211775051 U CN211775051 U CN 211775051U CN 201922064020 U CN201922064020 U CN 201922064020U CN 211775051 U CN211775051 U CN 211775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lateral force
wallboard
column
li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40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庭贵
张顺超
秦硕
信树峰
郭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640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5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5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5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所述的墙板包括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内墙板和外墙板;本新型墙板内部的抗侧力结构形式更加合理、抗侧力能力更强、用钢量更少、墙体结构形式更加合理、使用性能更好的装配式抗侧力墙体,加强结构的可靠度和工作性,同时减少建筑废料的产生,促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健康化发展,加快装配施工速度,形成绿色、可持续、工厂化、模数化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模式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
技术领域
本新型公开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在国家倡导,住建部的推广下,在我国以快速的增长模式发展,装配式墙板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构件,现使用常见的装配式抗侧力墙体种类有钢板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以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其它各类复合式装配式抗侧力墙体。钢板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虽然都具抗侧力的能力且都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但是其耐火性和材料的用量都比较大;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虽然抗侧力性能较好,但是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自重较大且在节点的连接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结构的整体性较差,进而影响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其它各类复合式墙体也都存在材料用量大,效能低的特点,依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公开号为CN207332105U的中国使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板,包括钢结构骨架,钢结构骨架的内侧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第一水泥砂浆层、第一防裂网和第一防裂砂浆层,钢结构骨架的外侧有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冷拔钢丝、第二水泥砂浆层、第二防裂网和第二防裂砂浆层;钢结构骨架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横钢梁和斜钢梁,相邻的斜钢梁之间形成横置的“V”字形结构;钢结构骨架内填充有保温隔音层;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侧力能力,耗能能力较弱,且采用横钢梁为圆柱形梁体,斜钢梁为圆柱形梁体导致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连接的接触点少,在连接可靠度上有待提高。且其在抗侧力结构形式、抗侧力效果以及用钢量,复合墙体的构成上任然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所述的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内墙板和外墙板;
内墙板位于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的内侧,内墙板由内至外依次为水泥砂浆层、钢丝网片和防裂砂浆层,
外墙板位于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的外侧,外墙板由内至外依次为冷拔钢丝网片、水泥砂浆层、钢丝网片、防裂砂浆、模塑聚苯板、纤维水泥板、和外墙外装饰层;
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包括横梁部分、肢柱部分和缀件部分以及附加筋部分,
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内填充有保温隔音层保温、隔热、隔声功能的填充材料。
横梁部分包括横梁和横梁加劲肋,横梁加劲肋和横梁之间焊接连接。
肢柱部分包括连接板、型钢肢柱、型钢肢柱加强肋和钢板一;
两个型钢肢柱的内侧分别通过数个型钢肢柱加强肋连接缀件部分,型钢肢柱的上端分别通过连接板与横梁之间摩擦型高强螺栓3配合连接,型钢肢柱的下端分别设有钢板一,附加筋部分分别位于对应的横梁和钢板一之间。
所述缀件部分包括弯折钢筋、钢板二和垫块;
竖向相邻的两个弯折钢筋之间分别通过钢板二连接,弯折钢筋的两侧分别通过垫块与型钢肢柱加强肋连接。
所述附加筋部分包括附加筋和附加箍筋;
附加筋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横梁的底面和钢板的顶面,附加筋的内侧分别通过数个竖向均匀分布的附加箍筋连接对应的型钢肢柱的外侧。
所述弯折钢筋的弯折角度为120°,弯折钢筋竖向均匀分布于型钢肢柱之间。
所述内墙板的水泥砂浆层、钢丝网片和防裂砂浆层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冷拔钢丝网片、水泥砂浆层、钢丝网片、防裂砂浆、模塑聚苯板、纤维水泥板、和外墙外装饰层、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内墙板、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和外墙板之间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新型墙板采用肢柱部分代替圆柱形梁体,增强横梁部分与肢柱部分的连接接触面积,肢柱部分与横梁部分配合提高结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的竖向承载能力、抗弯能力和抗侧刚度;用缀件部分代替钢梁,减少钢材用量的同时,提高接哦故事抗侧力钢柱骨架的变形能力和抗震耗能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抗侧力能力;冷拔钢丝网片、水泥砂浆层、钢丝网片、防裂砂浆、模塑聚苯板、纤维水泥板、和外墙外装饰层配合,通过对外墙板构成材料进行优化,将冷拔钢丝替换为冷拔钢丝网片增加复合墙体的整体性,并增加模塑聚苯板层、纤维水泥板,增加了墙体耐低温性、隔声性能、节能保温性能、防火、防水性能,设置外墙装饰层,保证墙体一次性成型,外装修简单化;将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内填充的保温、隔声材料替换为保温、隔热、隔声的填充材料,增加其耐火性;本新型墙板内部的抗侧力结构形式更加合理、抗侧力能力更强、用钢量更少、墙体结构形式更加合理、使用性能更好的装配式抗侧力墙体,加强结构的可靠度和工作性,同时减少建筑废料的产生,促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健康化发展,加快装配施工速度,形成绿色、可持续、工厂化、模数化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模式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标记:
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内墙板-2;水泥砂浆层-21;钢丝网片-22;防裂砂浆层-23;外墙板-3;冷拔钢丝网片-31;水泥砂浆层-32;钢丝网片-33;防裂砂浆-34;模塑聚苯板-35;纤维水泥板-36;外墙外装饰层-37;填充材料 -4;横梁-5;横梁加强肋-6;连接板-7;型钢肢柱-8;型钢肢柱加强肋-9;钢板一-10;摩擦型高强螺栓-11;弯折钢筋-12;钢板二-13;垫块-14;附加筋-15;附加箍筋-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面图;图2是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包括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内墙板2和外墙板3;
内墙板2位于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的内侧,内墙板2由内至外依次为水泥砂浆层21、钢丝网片22和防裂砂浆层23;
外墙板3位于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的外侧,外墙板3由内至外依次为冷拔钢丝网片31、水泥砂浆层32、钢丝网片33、防裂砂浆34、模塑聚苯板35、纤维水泥板36、和外墙外装饰层37;
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包括横梁部分、肢柱部分和缀件部分以及附加筋部分,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内填有保温、隔热、隔声功能的填充材料4;
横梁部分包括横梁5和横梁加劲肋6,横梁加劲肋6和横梁5之间焊接连接;
肢柱部分包括连接板7、型钢肢柱8、型钢肢柱加强肋9和钢板一10;两个型钢肢柱8的内侧分别通过数个型钢肢柱加强肋9连接缀件部分,型钢肢柱8的上端分别通过连接板7与横梁5之间摩擦型高强螺栓11配合连接,型钢肢柱8的下端分别设有钢板一10,附加筋部分分别位于对应的横梁5和钢板一10 之间;
缀件部分包括弯折钢筋12、钢板二13和垫块14;竖向相邻的两个弯折钢筋12之间分别通过钢板二13连接,弯折钢筋12的两侧分别通过垫块14与型钢肢柱加强肋9连接;
附加筋部分包括附加筋15和附加箍筋16;附加筋1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横梁5的底面和钢板二13的顶面,附加筋15的内侧分别通过数个竖向均匀分布的附加箍筋16连接对应的型钢肢柱8的外侧;
当本新型墙板收到水平力作用时,水平力从型钢肢柱8传递到弯折钢筋12 上,弯折钢筋12与钢片13和垫块14协同作用产生相应的变形,来消耗和吸收底面震动释放的能量;耗能过程中,本新型墙板发生形变,是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结构柱收到的水平荷载作用减弱,保护主体结构的完整性,在实际工程中,本新型墙板与装配式钢结构框架柱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地震作用、风载或者其他水平作用以及竖向作用,摩擦型高强螺栓11连接能够增加工艺上的装配施工减少焊接作业,降低施工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在减少框架柱用钢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具有良好的隔声、保温、隔热效果,并达到抵抗水平力和抗震耗能的目的。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横梁5可以使用钢板焊接成型钢,在保证豪杰质量的同时,作为横梁5使用;所述型钢肢柱8可以使用槽钢,或者工字钢,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作为肢柱使用;所述填充材料4也可以替换为泡沫混凝土等轻质材料;
本新型墙板的横梁5、型钢肢柱8和填充材料4均可根据施工条件进行替换,对施工条件的要求较低,灵活性更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墙板包括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内墙板(2)和外墙板(3);
内墙板(2)位于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的内侧,内墙板(2)由内至外依次为水泥砂浆层(21)、钢丝网片(22)和防裂砂浆层(23);
外墙板(3)位于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的外侧,外墙板(3)由内至外依次为冷拔钢丝网片(31)、水泥砂浆层(32)、钢丝网片(33)、防裂砂浆(34)、模塑聚苯板(35)、纤维水泥板(36)、和外墙外装饰层(37);
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包括横梁部分、肢柱部分和缀件部分以及附加筋部分,格构式抗侧力钢柱骨架(1)内填有保温、隔热、隔声功能的填充材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抗侧力墙板,其特征是所述横梁部分包括横梁(5)和横梁加劲肋(6),横梁加劲肋(6)和横梁(5)之间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抗侧力墙板,其特征是所述肢柱部分包括连接板(7)、型钢肢柱(8)、型钢肢柱加强肋(9)和钢板一(10);
两个型钢肢柱(8)的内侧分别通过数个型钢肢柱加强肋(9)连接缀件部分,型钢肢柱(8)的上端分别通过连接板(7)与横梁(5)之间摩擦型高强螺栓(11)配合连接,型钢肢柱(8)的下端分别设有钢板一(10),附加筋部分分别位于对应的横梁(5)和钢板一(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抗侧力墙板,其特征是所述缀件部分包括弯折钢筋(12)、钢板二(13)和垫块(14);
竖向相邻的两个弯折钢筋(12)之间分别通过钢板二(13)连接,弯折钢筋(12)的两侧分别通过垫块(14)与型钢肢柱加强肋(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抗侧力墙板,其特征是所述附加筋部分包括附加筋(15)和附加箍筋(16);
附加筋(1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横梁(5)的底面和钢板二(13)的顶面,附加筋(15)的内侧分别通过数个竖向均匀分布的附加箍筋(16)连接对应的型钢肢柱(8)的外侧。
CN201922064020.6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 Active CN211775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4020.6U CN211775051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4020.6U CN211775051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5051U true CN211775051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6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4020.6U Active CN211775051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5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3469B2 (en) Concrete load-bearing wall with compound heat-insulating layer
CN109944335B (zh) 框架和剪力墙核心筒组合装配式结构体系
CN108824818B (zh)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造方法
CN108277887B (zh) 装配式内置保温层混凝土复合墙-轻钢框架连接节点
CN109083308B (zh) 一种抗震预制装配式的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89969B (zh) 一种带竖向ecc耗能带的组合装配式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
CN213115148U (zh) 一种轻质叠合板
CN102182263A (zh) 预制竹网片轻质保温墙体
CN215211690U (zh) 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
CN210049403U (zh) 框架和剪力墙核心筒组合装配式结构体系
CN110863586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的t字型水平连接节点
CN211775051U (zh) 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板
CN107514092B (zh) 一种轻钢骨架预制保温楼板及施工方法
CN2627098Y (zh) 钢骨轻质混凝土板
CN203034879U (zh) 既有砌体结构外套避难仓结构
CN105672570A (zh) 多束状超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普通混凝土t形柱及t形短肢剪力墙
CN210049404U (zh) 框架和剪力墙组合装配式结构体系
CN211948854U (zh) 一种具有空心楼盖的建筑物
CN209975803U (zh) 一种生态复合墙体结构
CN114075855A (zh) 一种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砼密肋夹心叠合楼板
CN209975768U (zh) 装配式夹芯保温板及其十字形抗震耗能节点
CN107083819A (zh) 一种预制蜂窝复合结构墙板
CN209975804U (zh) 一种生态复合墙体
CN203113579U (zh) 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CN202945702U (zh) 一种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加固的框架填充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