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6256U - 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66256U
CN211766256U CN202020207621.8U CN202020207621U CN211766256U CN 211766256 U CN211766256 U CN 211766256U CN 202020207621 U CN202020207621 U CN 202020207621U CN 211766256 U CN211766256 U CN 211766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ing gear
main
wheel
nose
under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76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梓涵
张江涛
代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heng Huanxing General Avi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Tianqi Tongyu Avi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Tianqi Tongyu Avi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Tianqi Tongyu Avi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76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66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66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66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包括前起落架、机身架、主起落架、羊角、前机轮、主机轮、前起落架安装紧固件、滚珠轴承、连接板、控制杆、前脚蹬、机架安装点和羊角安装点。前机轮与主机轮构成自转旋翼机的“三点式”起落架,且前机轮与主机轮的直径均为1.5米,提高起飞着陆的性能,降低对跑道的要求,主起落架采用7075T6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在飞机着陆时,通过材料的弹性变形实现减震,可有效减轻传递到机身的震动,提升乘坐舒适度,有效抵抗冲击,保证结构安全,前起落架通过滚珠轴承与其所连接的羊角呈转动式连接,使前机轮的行进方向可进行调节,可以绕轴旋转,进而控制飞机在地面滑跑时候的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落架,具体为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属于起落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转旋翼机,英文称作Autogyro,也常被称作旋翼飞机Gyroplane、旋翼机或者是旋翼飞行器,它是一种由旋翼自转而非动力驱动来获得升力的旋翼类飞行器,一般带有一个推进螺旋桨来提供前进动力,在这方面和固定翼飞行器类似,自转旋翼机的外形和直升机类似,但是必须有气流通过它的桨盘才能带动它的旋翼旋转,自转旋翼机由西班牙工程师Juan de la Cierva发明,当初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种能够低速飞行的安全飞行器,该自转旋翼飞行器于1923年1月9日在马里德的Cuatro Vientos飞机场进行了首次试飞,De laCierva的飞行器类似于今天的固定翼飞行器,装配有一个前悬挂式的引擎和前拉式螺旋桨来带动整个飞行器飞行。
因此,则需要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自转旋翼机起落架的机架不是采用特殊材料进行制作,导致在飞机着陆时,无法有效减轻传递到机身的振动,且无法提升乘坐舒适度,无法有效抵抗冲击,也无法保证结构安全,其二、现有的自转旋翼机起落架的底部采用焊接式进行连接固定,导致在进行构件维修更换时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包括前起落架、机身架、主起落架、羊角、前机轮、主机轮、前起落架安装紧固件、滚珠轴承、连接板、控制杆、前脚蹬、机架安装点和羊角安装点;所述前起落架、机身架和主起落架构成该起落架的主体结构,所述前起落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机身架的前端,所述主起落架安装在机身架的两侧,且所述主起落架通过机架安装点与机身架进行连接,所述前起落架的下方通过羊角安装有前机轮,所述主起落架的下方通过羊角安装有主机轮,且所述主起落架的羊角安装点与羊角的上端进行连接,所述机身架前端的羊角上端穿过前起落架架身开设的安装孔并由前起落架安装紧固件与前起落架安装在一起,且该所述羊角的上端穿过前起落架架身开设的安装孔内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控制杆的末端通过关节轴承与连接板相连,且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与前起落架相连接的羊角上,所述控制杆前端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前脚蹬,且所述前脚蹬转动连接在前起落架的前端。
优选的,为了提高起飞着陆的性能,降低对跑道的要求,所述前机轮与主机轮构成自转旋翼机的“三点式”起落架,且前机轮与主机轮的直径均为 1.5米。
优选的,为了有效减轻传递到机身的震动,提升乘坐舒适度,所述主起落架采用7075T6材料。
优选的,为了控制飞机在地面滑跑时候的方向,所述前起落架通过滚珠轴承与其所连接的羊角呈转动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实现对前机轮的行进方向进行控制,所述连接板通过控制杆与前脚蹬呈联动设置。
优选的,为了能够直接通过紧固件安装前机轮与主机轮,所述羊角具有主轮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转旋翼机起落架设计合理,前机轮与主机轮构成自转旋翼机的“三点式”起落架,且前机轮与主机轮的直径均为 1.5米,提高起飞着陆的性能,降低对跑道的要求,主起落架采用7075T6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进而在飞机着陆时,通过材料的弹性变形实现减震,可有效减轻传递到机身的震动,提升乘坐舒适度,有效抵抗冲击,保证结构安全,前起落架通过滚珠轴承与其所连接的羊角呈转动式连接,使前机轮的行进方向可进行调节,可以绕轴旋转,进而控制飞机在地面滑跑时候的方向,连接板通过控制杆与前脚蹬呈联动设置,以实现对前机轮的行进方向进行控制,羊角具有主轮轴,能够直接通过紧固件安装前机轮与主机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起落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起落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起落架,2、机身架,3、主起落架,4、羊角,5、前机轮, 6、主机轮,7、前起落架安装紧固件,8、滚珠轴承,9、连接板,10、控制杆,11、前脚蹬,12、机架安装点和13、羊角安装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包括前起落架1、机身架2、主起落架3、羊角4、前机轮5、主机轮6、前起落架安装紧固件7、滚珠轴承 8、连接板9、控制杆10、前脚蹬11、机架安装点12和羊角安装点13;所述前起落架1、机身架2和主起落架3构成该起落架的主体结构,所述前起落架1通过螺栓安装在机身架2的前端,所述主起落架3安装在机身架2的两侧,且所述主起落架3通过机架安装点12与机身架2进行连接,所述前起落架1的下方通过羊角4安装有前机轮5,所述主起落架3的下方通过羊角4安装有主机轮6,且所述主起落架3的羊角安装点13与羊角4的上端进行连接,所述机身架2前端的羊角4上端穿过前起落架1架身开设的安装孔并由前起落架安装紧固件7与前起落架1安装在一起,且该所述羊角4的上端穿过前起落架1架身开设的安装孔内设置有滚珠轴承8,所述控制杆10的末端通过关节轴承与连接板9相连,且所述连接板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与前起落架1相连接的羊角4上,所述控制杆10前端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前脚蹬11,且所述前脚蹬11转动连接在前起落架1的前端。
所述前机轮5与主机轮6构成自转旋翼机的“三点式”起落架,且前机轮5与主机轮6的直径均为1.5米,提高起飞着陆的性能,降低对跑道的要求,所述主起落架3采用7075T6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进而在飞机着陆时,通过材料的弹性变形实现减震,可有效减轻传递到机身的震动,提升乘坐舒适度,有效抵抗冲击,保证结构安全,所述前起落架1通过滚珠轴承8与其所连接的羊角4呈转动式连接,使前机轮5的行进方向可进行调节,可以绕轴旋转,进而控制飞机在地面滑跑时候的方向,所述连接板9通过控制杆10与前脚蹬11呈联动设置,以实现对前机轮5的行进方向进行控制,所述羊角4具有主轮轴,能够直接通过紧固件安装前机轮5与主机轮6。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自转旋翼机起落架时,采用“三点式”起落架,其中前机轮5与主机轮6的轮胎直径均较大,进而提高起飞着陆的性能,降低对跑道的要求,主起落架3采用7075T6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进而在飞机着陆时,通过材料的弹性变形实现减震,可有效减轻传递到机身的震动,提升乘坐舒适度,有效抵抗冲击,保证结构安全,前机轮5可以绕轴旋转,进而控制飞机在地面滑跑时候的方向,并通过前脚蹬对前机轮5的行进方向进行控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起落架(1)、机身架(2)、主起落架(3)、羊角(4)、前机轮(5)、主机轮(6)、前起落架安装紧固件(7)、滚珠轴承(8)、连接板(9)、控制杆(10)、前脚蹬(11)、机架安装点(12)和羊角安装点(13);所述前起落架(1)、机身架(2)和主起落架(3)构成该起落架的主体结构,所述前起落架(1)通过螺栓安装在机身架(2)的前端,所述主起落架(3)安装在机身架(2)的两侧,且所述主起落架(3)通过机架安装点(12)与机身架(2)进行连接,所述前起落架(1)的下方通过羊角(4)安装有前机轮(5),所述主起落架(3)的下方通过羊角(4)安装有主机轮(6),且所述主起落架(3)的羊角安装点(13)与羊角(4)的上端进行连接,所述机身架(2)前端的羊角(4)上端穿过前起落架(1)架身开设的安装孔并由前起落架安装紧固件(7)与前起落架(1)安装在一起,且该所述羊角(4)的上端穿过前起落架(1)架身开设的安装孔内设置有滚珠轴承(8),所述控制杆(10)的末端通过关节轴承与连接板(9)相连,且所述连接板(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与前起落架(1)相连接的羊角(4)上,所述控制杆(10)前端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前脚蹬(11),且所述前脚蹬(11)转动连接在前起落架(1)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轮(5)与主机轮(6)构成自转旋翼机的“三点式”起落架,且前机轮(5)与主机轮(6)的直径均为1.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起落架(3)采用7075T6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起落架(1)通过滚珠轴承(8)与其所连接的羊角(4)呈转动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通过控制杆(10)与前脚蹬(11)呈联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羊角(4)具有主轮轴。
CN202020207621.8U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 Active CN211766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7621.8U CN211766256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7621.8U CN211766256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66256U true CN211766256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7621.8U Active CN211766256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66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0089B2 (en) Hybrid helicopter that is fast and has long range
US20130082135A1 (en) Hybrid aircraft having a rotary wing
CN103395492B (zh) 一种无动力驱转旋翼的短距起降无人机
RU2507121C1 (ru) Скоростной винтокрыл
CN213800172U (zh) 一种交叉式倾转旋翼机
CN102085912A (zh) 碟形磁悬浮环翼飞行器
CN205602100U (zh) 一种短尾巴直升旋翼飞机
CN111003166A (zh)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及其控制系统
CN103057702A (zh) 喷气式旋翼直升机
CN103708028A (zh) 一种垂直起降的电动飞机
CN109353176B (zh) 一种飞行体验三轮车
CN109466751B (zh) 一种直升旋翼机
CN112027073A (zh) 复合式倾转机翼纵列自转双旋翼飞行器
CN211766256U (zh) 一种自转旋翼机起落架
CN102632994B (zh) 倾转旋翼飞机
CN102632993B (zh) 倾转旋翼飞机的混联倾转驱动机构
CN108569396A (zh) 复合式翼身融合高速直升机
CN204452929U (zh) 带操作舵面的倾转机身式混合多态飞行器
CN211196612U (zh) 一种交叉式复合高速直升机
CN213566470U (zh) 复合式前拉进纵列自转双旋翼飞行器
US20120111997A1 (en) Rotorcraft empennage
US2420823A (en) Helicopter
CN211442754U (zh) 一种五发动机倾转旋翼无人机
CN209739343U (zh) 一种复合三角翼的无人自转旋翼机结构
CN111959759A (zh) 复合式倾转动力纵列自转双旋翼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1

Address after: 071000 Room 202, Shenzhen Park Exhibition Center, No. 299, East Third Ri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heng Huanxing General Avi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74000 Tianqi Tongyu company, No. 10 Taihe street, Gaobeidian City,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TIANQI TONGYU AVI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