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5738U - 可立式推车 - Google Patents

可立式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65738U
CN211765738U CN202020497904.0U CN202020497904U CN211765738U CN 211765738 U CN211765738 U CN 211765738U CN 202020497904 U CN202020497904 U CN 202020497904U CN 211765738 U CN211765738 U CN 211765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rod
supporting frame
telescopic rod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79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uyi Zhongmao Arts And Crafts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uyi Zhongmao Arts And Crafts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uyi Zhongmao Arts And Crafts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uyi Zhongmao Arts And Crafts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79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65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65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65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立式推车,它包括前支撑框体(1)、后支撑框体(2)、伸缩装置(3)和布袋(4);前支撑框体(1)底面的中部安装有拉手件(5),拉手件(5)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前轮(6);后支撑框体(2)上安装有两个后轮安装架(7),每个后轮安装架(7)上均转动安装有后轮(8)和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弧形支撑杆(10)和支架;前支撑框体(1)与后支撑框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减小折叠后的占地面积,还具有收纳灵活性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Description

可立式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车,特别是可立式推车。
背景技术
推车使人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个工具,主要用于搬运一些体积较大的物体,且推车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进行折叠,占用的空间较小,因此广受大众欢迎;但现有的推车在折叠后,站立状态下,其余底面的接触面积就是推车车轮与地面之间接触面积,但因为车轮是可以移动,使得推车不容易固定在一个地方;而为了使折叠后的推车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同一的位置,需要将折叠后的推车翻转,侧放在地面上,且需要靠墙放置,这就使得折叠后的推车占地面积较大。因此,现有的推车在折叠放置的过程中存在着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立式推车。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后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立式推车,包括呈相互对称设置的前支撑框体和后支撑框体,前支撑框体和后支撑框体的两侧面之间均设置有伸缩装置,前支撑框体和后支撑框体之间设置有布袋;前支撑框体底面的中部安装有拉手件,拉手件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前轮;所述后支撑框体的底面上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后轮安装架,每个后轮安装架上均转动安装有后轮;每个后轮安装架的侧面上均转动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部铰接有弧形支撑杆;连接杆的另一端部固定安装有“V”型支架;所述前支撑框体与后支撑框体之间设置有纵向杆,纵向杆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前支撑框体的侧边底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与后支撑框体的侧边底部转动连接;弧形支撑杆的一端部与第二支撑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前述的可立式推车中,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呈倾斜状且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与前支撑框体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与后支撑框体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的中部转动安装有第三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杆与第三伸缩杆的一端部均与前支撑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中部转动安装有第四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活动杆,第二活动杆与第四伸缩杆的端部均与后支撑框体转动连接。
前述的可立式推车中,所述拉手件包括位于两个前轮之间的拉手安装件,拉手安装件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安装杆,两个安装杆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套接有安装筒,安装筒上安装有稳定杆;稳定杆的一端部套接有稳定套,另一端部套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拉手杆,两个拉手杆的顶端部之间设置有拉手环;所述移动块内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移动通道,拉手杆位于移动通道内;所述前支撑框体顶端部的侧面上对应稳定杆的位置处设有卡块,卡块上设有卡槽;卡槽槽口长度小于两个拉手杆之间的距离。
前述的可立式推车中,所述前支撑框体的底面上对应每个前轮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前轮支撑杆,每个前轮支撑杆的底面上均安装有前轮安装架;所述前轮转动安装在前轮安装架上。
前述的可立式推车中,所述连接杆与“V”型支架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站立架,两个站立架均设置在两个后轮之间。
前述的可立式推车中,所述连接杆上与“V”型支架连接的端部上安装有摩擦垫,“V”型支架的端部也安装有摩擦垫;布袋的底面与纵向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推车,通过在前支撑框体与后支撑框体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利用伸缩装置使得整个推车能够实现折叠和展开,从而减小了收纳的空间;通过在前支撑框体上设置有拉手件和两个对称分布的前轮,将拉手件设置在前支撑框体上,使得通过拉手件给前支撑框体进行施加力量,从而改变前支撑框体的移动方向,使得前轮的转动方向移动,进而实现转向功能;通过改变前支撑框体来实现转向,提高了转向的稳定性;通过在后轮安装架上设置有连接杆、“V”型支架和弧形支撑杆,使得当收纳的时候弧形支撑杆能够带动连接杆往上移动,连接杆与“V”型支架连接的一端往下移动,从而使得“V”型支架也往下转动,进而使得“V”型支架能够与地面接触,使得利用“V”型支架使得整个推车在折叠状态下能够直立在地面上,使得折叠后的推车能够以直立的状态收纳在墙边或者家具之间的缝隙中,改变了以往需要将折叠后的推车平躺在地面上的方式,不仅进一步减小了占地面积,而且提高了收纳的灵活性;而且“V”型支架的设置使得整个推车折叠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为“V”型支架的侧边的表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放置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在前支撑框体与后支撑框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利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对布袋的底面进行支撑,从而避免了当布袋内放置的物品较多时,里面的物品将布袋的底部进行拉扯,导致布袋造成损坏,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相互连接;再通过设置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以使得前支撑框体和后支撑框体能够分别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相互支撑,进而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拉手安装件、安装杆和安装筒,使得整个拉手件能够进行转动,从而方便不同人的拉动方式,扩大了适用范围;通过设置移动块和稳定套,移动块能够在稳定杆上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整个拉手件的高度能够进行伸缩,从而进一步方便了不同高度的人拉动,进而进一步扩大了适用范围,方便了使用;通过设置卡块,卡块上设置有卡槽,利用卡槽使得整个拉手件能够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固定在前支撑框体上,进一步减小了折叠后的收纳空间;通过将连接杆和“V”型支架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站立架,三角形的形状,能够提高连接杆和“V”型支架连接到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摩擦垫,利用摩擦垫能够在折叠的时候增加整个推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站立的稳定性;而且摩擦垫的设置能够对连接杆和“V”型支架连接的位置处进行保护,较小磨损,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将布袋的底面与纵向杆连接,从而方便了折叠,进一步方便了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减小折叠后的占地面积,还具有收纳灵活性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前支撑框体,2-后支撑框体,3-伸缩装置,4-布袋,5-拉手件,6-前轮,7-后轮安装架,8-后轮,9-连接杆,10-弧形支撑杆,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第一伸缩杆,14-第二伸缩杆,15-第三伸缩杆,16-第一活动杆,17-第四伸缩杆,18-第二活动杆,19-拉手安装件,20-安装杆,21-安装筒,22-稳定杆,23-稳定套,24-移动块,25-拉手杆,26-拉手环,27-卡块,28-卡槽,29-前轮支撑杆,30-前轮安装架,31-摩擦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可立式推车,构成如图1至4所示,包括呈相互对称设置的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的两侧面之间均设置有伸缩装置3,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之间设置有布袋4;前支撑框体1底面的中部安装有拉手件5,拉手件5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前轮6;所述后支撑框体2的底面上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后轮安装架7,每个后轮安装架7上均转动安装有后轮8;每个后轮安装架7的侧面上均转动安装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一端部铰接有弧形支撑杆10;连接杆9的另一端部固定安装有“V”型支架;所述前支撑框体1与后支撑框体2之间设置有纵向杆,纵向杆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1与前支撑框体1的侧边底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2与后支撑框体2的侧边底部转动连接;弧形支撑杆10的一端部与第二支撑板12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伸缩装置3包括呈倾斜状且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伸缩杆13和第二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3与前支撑框体1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14与后支撑框体2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13与第二伸缩杆14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13的中部转动安装有第三伸缩杆15,第三伸缩杆15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一活动杆16;第一活动杆16与第三伸缩杆15的一端部均与前支撑框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14的中部转动安装有第四伸缩杆17,第一伸缩杆13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活动杆18,第二活动杆18与第四伸缩杆17的端部均与后支撑框体2转动连接;所述拉手件5包括位于两个前轮6之间的拉手安装件19,拉手安装件19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安装杆20,两个安装杆20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套接有安装筒21,安装筒21上安装有稳定杆22;稳定杆22的一端部套接有稳定套23,另一端部套接有移动块24;移动块24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拉手杆25,两个拉手杆25的顶端部之间设置有拉手环26;所述移动块24内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移动通道,拉手杆25位于移动通道内;所述前支撑框体1顶端部的侧面上对应稳定杆22的位置处设有卡块27,卡块27上设有卡槽28;卡槽28槽口长度小于两个拉手杆25之间的距离;所述前支撑框体1的底面上对应每个前轮6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前轮支撑杆29,每个前轮支撑杆29的底面上均安装有前轮安装架30;所述前轮6转动安装在前轮安装架30上;所述连接杆9与“V”型支架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站立架,两个站立架均设置在两个后轮8之间;所述连接杆9上与“V”型支架连接的端部上安装有摩擦垫31,“V”型支架的端部也安装有摩擦垫31;布袋4的底面与纵向杆连接。
工作原理:当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的时候,同一侧的第一伸缩杆13和第三伸缩杆15处于重合状态,第二伸缩杆14和第四伸缩杆17处于重合状态,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相互靠近,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底端部相互靠拢;弧形支撑杆10的一端随着第二支撑板12移动,弧形支撑杆10移动的时候又会带动连接杆9移动,因为连接杆9与后轮安装架7转动连接,从而使得连接杆9的一端移动的时候另一端会沿着后轮安装架7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9能够带动“V”型支架转动,使得“V”型支架上与连接杆9端部连接的侧面从与地面接触,进而使得整个折叠的推车能够以稳定站立的方式进行收纳,改变了以往折叠后的推车需要侧翻并靠在墙体上才能够稳定放置的方式,减小了占地面积。
当需要展开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将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向外移动,前支撑框体1会带动第一伸缩杆13和第三伸缩杆151的一端一起往外移动,后支撑框体2会带动第二伸缩杆13和第四伸缩杆17的一端一起往外移动,第一伸缩杆13和第二伸缩杆14量级的位置处会往下移动,第三伸缩杆15和第四伸缩杆17连接的位置粗会往上移动;在第三伸缩杆15和第四伸缩杆17移动的过程中会分别打动第一活动杆16和第二活动杆18的一端往下移动,当第一活动杆16和第二活动杆18由竖直状态变成水平状态时,整个推车的展开接触;在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相互远离的过程中,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会同时分别带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一端往外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连接的一端部往下运动,进而使得整个布袋4能够展开;而第二支撑板12移动的时候又会带动弧形支撑杆10的一端部往下运动,弧形支撑杆的一端往下运动,且整个推车的后轮8往外运动,使得弧形支撑杆10的另一端会带动连接杆9的一端往下运动,连接杆9犹豫后轮安装架7转动连接,从而使得连接杆9的另一端能够往上移动,连接杆9的一端往上移动又会带动“V”型支架一端部往上移动,从而使得“V”型支架上原本与地面接触的面旋转成与地面垂直且不与地面接触,这时整个推车展开完毕就能够进行使用了。
当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只需要握住拉手环26,拉动或者推动拉手环26就能够通过拉手杆25和稳定杆22带动前支撑框体1前移或者后退,从而使得前轮6转动,进而使得整个推车移动;当需要转向的时候,只需要改变施加在拉手环26上的里的方向,就能够改变前支撑框体1移动的方向,进而能够实现稳定转向。

Claims (6)

1.可立式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相互对称设置的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的两侧面之间均设置有伸缩装置(3),前支撑框体(1)和后支撑框体(2)之间设置有布袋(4);前支撑框体(1)底面的中部安装有拉手件(5),拉手件(5)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前轮(6);所述后支撑框体(2)的底面上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后轮安装架(7),每个后轮安装架(7)上均转动安装有后轮(8);每个后轮安装架(7)的侧面上均转动安装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一端部铰接有弧形支撑杆(10);连接杆(9)的另一端部固定安装有“V”型支架;所述前支撑框体(1)与后支撑框体(2)之间设置有纵向杆,纵向杆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1)与前支撑框体(1)的侧边底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2)与后支撑框体(2)的侧边底部转动连接;弧形支撑杆(10)的一端部与第二支撑板(12)的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式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3)包括呈倾斜状且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伸缩杆(13)和第二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3)与前支撑框体(1)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14)与后支撑框体(2)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13)与第二伸缩杆(14)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13)的中部转动安装有第三伸缩杆(15),第三伸缩杆(15)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一活动杆(16);第一活动杆(16)与第三伸缩杆(15)的一端部均与前支撑框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14)的中部转动安装有第四伸缩杆(17),第一伸缩杆(13)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活动杆(18),第二活动杆(18)与第四伸缩杆(17)的端部均与后支撑框体(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式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件(5)包括位于两个前轮(6)之间的拉手安装件(19),拉手安装件(19)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安装杆(20),两个安装杆(20)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套接有安装筒(21),安装筒(21)上安装有稳定杆(22);稳定杆(22)的一端部套接有稳定套(23),另一端部套接有移动块(24);移动块(24)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拉手杆(25),两个拉手杆(25)的顶端部之间设置有拉手环(26);所述移动块(24)内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移动通道,拉手杆(25)位于移动通道内;所述前支撑框体(1)顶端部的侧面上对应稳定杆(22)的位置处设有卡块(27),卡块(27)上设有卡槽(28);卡槽(28)槽口长度小于两个拉手杆(25)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式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框体(1)的底面上对应每个前轮(6)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前轮支撑杆(29),每个前轮支撑杆(29)的底面上均安装有前轮安装架(30);所述前轮(6)转动安装在前轮安装架(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式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与“V”型支架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站立架,两个站立架均设置在两个后轮(8)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立式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上与“V”型支架连接的端部上安装有摩擦垫(31),“V”型支架的端部也安装有摩擦垫(31);布袋(4)的底面与纵向杆连接。
CN202020497904.0U 2020-04-08 2020-04-08 可立式推车 Active CN211765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7904.0U CN211765738U (zh) 2020-04-08 2020-04-08 可立式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7904.0U CN211765738U (zh) 2020-04-08 2020-04-08 可立式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65738U true CN211765738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5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7904.0U Active CN211765738U (zh) 2020-04-08 2020-04-08 可立式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65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01467U (zh) 一种可折叠车架
CN207374581U (zh) 电动自行车
CN211765738U (zh) 可立式推车
CN105946925A (zh) 一种四轮折叠式拖车
CN108583670A (zh) 儿童推车
CN206155526U (zh) 儿童推车
CN212605253U (zh) 一种折叠推车
CN103738380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3472914U (zh) 一种折叠式推车
CN208498572U (zh) 儿童推车
CN103569240B (zh) 两轮车车腿
CN207822376U (zh) 一种易移动的跑步机
CN208291311U (zh) 婴幼儿车车架收合站立装置
CN20819854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9825948U (zh) 一种带活动脚轮的折叠床
CN215284881U (zh) 一种折叠式工具车
CN203601445U (zh) 两轮车车腿
CN211107800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后衣架结构
CN216805512U (zh) 手拉折叠车
CN211809764U (zh) 具有边桌的沙滩推车
CN213735063U (zh) 一种助行推车
CN219769933U (zh) 折叠聚拢式手拉车
CN219406524U (zh) 一种折叠式行李拉车
CN218229045U (zh) 一种可伸长式折叠手推车
CN219115483U (zh) 一种布兜快速组装的折叠加长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