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4295U - 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64295U
CN211764295U CN202020163357.2U CN202020163357U CN211764295U CN 211764295 U CN211764295 U CN 211764295U CN 202020163357 U CN202020163357 U CN 202020163357U CN 211764295 U CN211764295 U CN 211764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head
printer
elastic pressing
pressing roller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33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可君
江咸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C Auto 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C Auto 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C Auto 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C Auto 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33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642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64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642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该打印机包含上盖机构及底座机构。上盖机构包含印字头套件。印字头套件包含固定架、印字头模块及弹性抵压件。印字头模块及弹性抵压件通过固定架固定于上盖机构的上盖本体。底座机构设置有抵压滚轮。当上盖机构盖设于底座机构上方时,印字头模块将对应位于抵压滚轮的上方,而待印媒材将位于印字头模块及抵压滚轮之间,且弹性抵压件的至少一部分将抵顶抵压滚轮,而弹性抵压件将对应产生弹性回复力。通过弹性抵压件的设计,固定架及设置于其上的印字头模块,将不容易被待印媒材带动而相对于抵压滚轮移动,从而可提升打印质量。

Description

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用来打印条形码、标签的打印机及其印字头套件、印字头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用来打印条形码或是标签的打印机,其包含有一印字头套件,印字头套件包含印字头模块及固定架,印字头模块固定于固定架,而固定架固定于打印机的本体。此种打印机在于待印纸张或标签上打印信息时,一般会先使待印纸张前后移动,据以调整待印纸张的打印位置(即校正作业)。然,当待印纸张向后移动时,待印纸张将可能会带动固定架移动,从而导致印字头模块离开原本默认的打印位置,如此,将可能发生印字头模块没有将信息正确地打印在待印纸张的默认位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主要用以改善,现有的标签、条形码打印机在进行纸张校正的过程中,纸张的前后移动,将可能使得印字头模块离开原本预定的位置,从而可能发生印字头模块没有将信息正确地打印在待印媒材的默认位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打印机,其包含:一上盖机构和一底座机构,上盖机构包含一上盖本体及一印字头套件,印字头套件包含:一固定架、一印字头模块和至少一弹性抵压件,固定架固定设置于上盖本体;印字头模块固定设置于固定架,印字头模块用以于一待印媒材上打印一预定图样;至少一弹性抵压件固定设置于固定架的一侧;底座机构具有一底座本体及一抵压滚轮,抵压滚轮枢接于底座本体;上盖机构与底座机构相连接;其中,当上盖机构设置于底座机构上方时,印字头模块是对应位于抵压滚轮的上方,待印媒材是位于印字头模块及抵压滚轮之间,而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抵压抵压滚轮。
优选地,固定架包含一顶板及两个侧板,印字头模块固定设置于顶板的一宽侧面,两个侧板由顶板彼此相反的两侧边向远离宽侧面的方向延伸形成,而两个侧板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侧板具有一限位凹槽,各个限位凹槽是由侧板相反于与顶板相连接的一侧边,向顶板的方向凹设形成,且两个限位凹槽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当上盖机构盖设于底座机构上方时,抵压滚轮的两端,对应位于两个限位凹槽中,而两个限位凹槽用以限制固定架相对于抵压滚轮的活动范围;各个侧板彼此相反的两个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两个侧板的内侧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印字头套件包含两个弹性抵压件;两个弹性抵压件分别设置于两个侧板的外侧面。
优选地,各个弹性抵压件是由一金属线体弯曲形成,各个弹性抵压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侧板;在印字头套件的侧视图中,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是对应位于限位凹槽中。
优选地,各个侧板被限位凹槽区隔为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设置于后端部;其中,在印字头套件将预定图样印刷于待印媒材的过程中,待印媒材是由后端部向前端部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印字头套件,其固定于一打印机中,印字头套件包含:一固定架、一印字头模块和至少一弹性抵压件,固定架固定设置于打印机中;印字头模块固定设置于固定架,印字头模块用以于一待印媒材上打印一预定图样;至少一弹性抵压件固定设置于固定架的一侧;其中,印字头套件固定设置于打印机中时,印字头模块是对应位于打印机的一抵压滚轮的上方,待印媒材是位于印字头模块及抵压滚轮之间,而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抵压抵压滚轮。
优选地,固定架包含一顶板及两个侧板,印字头模块固定设置于顶板的一宽侧面,两个侧板由顶板彼此相反的两侧边向远离宽侧面的方向延伸形成,而两个侧板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侧板具有一限位凹槽,各个限位凹槽是由侧板相反于与顶板相连接的一侧边,向顶板的方向凹设形成,且两个限位凹槽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印字头套件设置于打印机中时,抵压滚轮的两端,对应位于两个限位凹槽中,而两个限位凹槽用以限制固定架相对于抵压滚轮的活动范围;各个侧板彼此相反的两个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两个侧板的内侧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印字头套件包含两个弹性抵压件;两个弹性抵压件分别设置于两个侧板的外侧面。
优选地,各个弹性抵压件是由一金属线体弯曲形成,各个弹性抵压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侧板;在印字头套件的侧视图中,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是对应位于限位凹槽中。
优选地,各个侧板被限位凹槽区隔为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设置于后端部;其中,当印字头套件设置于打印机中时,待印媒材是由后端部向前端部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公开一种印字头固定组件,其用以使一印字头模块固定于一打印机中,印字头固定组件包含:一固定架和两个弹性抵压件,固定架包含:一顶板和两个侧板,顶板的一宽侧面用以设置印字头模块;两个侧板由顶板彼此相反的两侧边向远离宽侧面的方向延伸形成,而两个侧板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侧板具有一限位凹槽,各个限位凹槽是由侧板相反于与顶板相连接的一侧边,向顶板的方向凹设形成,且两个限位凹槽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侧板彼此相反的两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两个侧板的内侧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弹性抵压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侧板的外侧面;其中,各个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是对应位于相邻的限位凹槽中;其中,固定架设置于打印机中时,打印机的一抵压滚轮的两端对应位于两个限位凹槽中,而两个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抵压抵压滚轮。
优选地,各个弹性抵压件由一金属线体弯曲形成;各个侧板被限位凹槽区隔为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设置于后端部;印字头固定组件固定设置于打印机中时,位于打印机中的一待印媒材,在打印的过程中是由后端部向前端部的方向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通过弹性抵压件的设计,当打印机进行纸张校正时,待印媒材前后移动时,固定架及设置于其上的印字头模块,将不容易被待印媒材带动而移动,进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打印质量。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底座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上盖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上盖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上盖机构的上盖本体与印字头套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底座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上盖机构及底座机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印字头套件与底座机构的抵压滚轮相互连接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印字头套件与底座机构的抵压滚轮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于以下说明中,如有指出请参阅特定附图或是如特定附图所示,其仅是用以强调于后续说明中,所述及的相关内容大部份出现于该特定附图中,但不限制该后续说明中仅可参考所述特定附图。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底座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上盖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上盖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上盖机构的上盖本体与印字头套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100用以在一待印媒材(例如标签纸或各式纸张等)上打印一预定图样(例如各式条形码、文字、数字等)。于以下说明中,将仅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100中的部分构件进行详细说明,未说明的部分则可以是依据需求设计,于此不加以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100包含一底座机构1及一上盖机构2。上盖机构2的一端枢接于底座机构1,而使用者可以依据需求,使上盖机构2相对于底座机构1旋转。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底座机构1及上盖机构2两者之间也可以是不相互枢接地相连接,而底座机构1及上盖机构2仅是可拆卸地卡合固定设置。
底座机构1包含一底座本体10、一抵压滚轮11及一纸卷固定架12。抵压滚轮11设置于底座本体10,纸卷固定架12设置于底座本体10,且抵压滚轮11设置于底座机构1的前端,纸卷固定架12设置于底座机构1的后端。抵压滚轮11用以在打印机100于待印媒材上打印预定图样时,抵压待印媒材,纸卷固定架12用以固定待印纸卷。
如图3至图5所示,上盖机构2包含一上盖本体20及一印字头套件21。印字头套件21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上盖本体20,且印字头套件21是位于上盖本体20的前端,上盖本体20的后端则可以是具有一容槽201,容槽201用以容置待印纸卷。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1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字头套件的侧视图。
印字头套件21包含:一固定架211、一印字头模块212、一印字头保护盖213及两个弹性抵压件214。固定架211用以固定设置于上盖本体20。印字头模块212固定设置于固定架211,印字头模块212用以于待印媒材上印刷预定图样。在实际应用中,印字头模块212的种类、形式可以是依据需求选择,举例来说,印字头模块212可以是以热感应的方式,将碳带上的部分油墨打印至待印媒材上。印字头保护盖213固定设置于固定架211,印字头保护盖213的一部分对应遮蔽印字头模块212的电路板,以保护电路板上的相关电子零组件。于此所指印字头模块212例如可以是包含一散热块、一电路板、一加热单元及一控制芯片,散热块固定于固定架211,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散热块相反于与固定架211相互固定的一侧,加热单元及控制芯片设置于电路板,控制芯片能控制加热组件能被控制以使特定的加热点的温度上升,据以将碳带的油墨转印至待印媒材上,或者是,使热感应纸的部分位置的颜色改变。
如图7所示,更具体来说,固定架211包含一顶板2111及两个侧板2112。印字头模块212固定设置于顶板2111的一宽侧面21111。两个侧板2112由顶板2111彼此相反的两侧边向远离宽侧面21111的方向延伸形成,而两个侧板2112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侧板2112具有一限位凹槽A,各个限位凹槽A是由侧板2112相反于与顶板2111相连接的一侧边21121,向顶板2111的方向凹设形成,且两个限位凹槽A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侧板2112彼此相反的两个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内侧面21122及一外侧面21123,两个侧板2112的内侧面21122彼此相面对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的“宽”是相对“窄”而言的,一个物体的宽侧面的宽度大于该物体的窄侧面的宽度,并非用以限定该物体的宽侧面和窄侧面的具体尺寸值。
如图8及图9所示,弹性抵压件214固定于固定架211的两个侧板2112的外侧面21123。在实际应用中,弹性抵压件214可以是由一金属线体弯曲而成,而所述金属线体的两端则是通过螺丝等锁固件固定于侧板2112,但弹性抵压件214的材质不局限为金属,举例来说,弹性抵压件214的材质也可以是塑料等。另外,弹性抵压件214的形式不局限为线体,在不同的应用中,弹性抵压件214例如也可以是弹片的形式;当然,弹性抵压件214设置的位置,将会随着弹性抵压件214的形式不同而变化。关于弹性抵压件214的具体外型及其固定于侧板2112的方式,不以图8及图9所示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使各个弹性抵压件214可拆卸地固定于侧板2112的设计,可以让用户在弹性抵压件214长期使用而弹性疲乏的情况下,轻易地拆卸、更换弹性抵压件214。另外,通过使弹性抵压件214设置于侧板2112的外侧面21123的设计,还可以使相关人员在组装、拆卸弹性抵压件214时,不容易触碰、破坏印字头模块212。
如图10所示,在印字头套件21的侧视图中,各个弹性抵压件214的一部分将会对应位于相邻近的限位凹槽A中。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者可以是依据需求,调整弹性抵压件214固定于侧板2112的位置,从而使弹性抵压件214有更多个部分位于限位凹槽A中,或是,使弹性抵压件214有更少的部分位于限位凹槽A中。
如图6、图7及图10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印字头保护盖213可以是以枢接的方式固定于固定架211,而印字头保护盖213固定于固定架211时,印字头保护盖213可以有限度地相对于固定架211旋转。印字头保护盖213的一侧,可以是具有一抵顶区段2131及两个导引区段2132,抵顶区段2131位于两个导引区段2132之间,两个导引区段2132可以是倾斜平面,抵顶区段2131可以是圆弧区段。如图10所示,在印字头套件21的侧视图中,印字头保护盖213相反于固定架211的外缘大致呈现为V字型,而抵顶区段2131将是用来抵顶、导引待印媒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通过改变抵顶区段2131及两个导引区段2132的外型,据以改变待印媒材进入印字头模块212的角度;另外,在打印机100设置有碳带的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抵顶区段2131及两个导引区段2132的外型,也可以改变碳带进入印字头模块212的角度。
请参阅图11,其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底座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值得一提的是,抵压滚轮11是枢接于底座本体10,且抵压滚轮11可以是包含一圆轴本体111及一弹性结构112,圆轴本体111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结构112,而弹性结构112用以抵压待印媒材;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圆轴本体111也可以是不具有弹性结构112。
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4,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上盖机构及底座机构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印字头套件与底座机构的抵压滚轮相互连接的侧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的印字头套件与底座机构的抵压滚轮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当上盖机构2被操作而离开底座机构1时,设置于上盖机构2的印字头套件21的一部分是对应外露于上盖本体20,特别是固定架211的限位凹槽A是露出于上盖机构2的一侧。
如图1至图3、图13所示,图13显示为打印机100在图1的状态下,印字头套件21与抵压滚轮11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当上盖机构2盖设于底座机构1上时,抵压滚轮11的两端将对应位于两个限位凹槽A中,印字头模块212将对应位于抵压滚轮11的上方,而待印媒材P是对应位于印字头模块212与抵压滚轮11之间,且待印媒材P的部分区段是对应抵靠于印字头保护盖213的抵顶区段2131。
如图13所示,抵压滚轮11的一部分是对应容置于限位凹槽A中,而限位凹槽A将可用来限制固定架211相对于抵压滚轮11的活动范围;位于限位凹槽A中的抵压滚轮11将推抵弹性抵压件214,而弹性抵压件214将据以产生弹性回复力;通过弹性抵压件214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固定架211将可以更稳固地与抵压滚轮11相互连接,如此,当待印媒材P于印字头模块212与抵压滚轮11之间移动时,固定架211将不容易相对于抵压滚轮11移动,从而可以使印字头模块212更稳定地于待印媒材P上打印预定图样。
如图13所示,各个限位凹槽A将侧板2112区隔为前端部2112A及后端部2112B,而打印机100的印字头套件21将预定图样印刷于待印媒材P时,待印媒材P是由后端部2112B向前端部2112A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弹性抵压件214固定设置于侧板2112的后端部2112B为例,但弹性抵压件214不局限于仅可设置于后端部2112B,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弹性抵压件214也可以是设置于前端部2112A,但无论弹性抵压件214设置于侧板2112哪一个位置,弹性抵压件214的一部分都是位于限位凹槽A中。
如图13所示,特别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申请人经过多次、反复地测试才发现,在固定架211没有设置弹性抵压件214的情况下,虽然前端部2112A及后端部2112B已经限制了固定架211相对于抵压滚轮11的活动范围,但在待印媒材P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固定架211仍可能被待印媒材P带动,而相对于抵压滚轮11移动。是以,申请人经过不断尝试后才发现,在固定架211设置弹性抵压件214,将可以通过前端部2112A、后端部2112B及弹性抵压件214共同限制固定架211相对于抵压滚轮11的活动范围,如此,将可大幅改善待印媒材P带动固定架211移动的问题。
特别强调的是,上述印字头套件21可以是单独立被制造、贩卖,而印字头套件21不局限于仅可与上盖本体20、底座机构1一同作为一台打印机100制造、贩卖。另外,固定架211及弹性抵压件214也可以是作为一印字头固定组件制造、贩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通过弹性抵压件的设计,将可以大幅改善固定架容易被待印媒材带动,而使得固定于固定架的印字头模块,离开原本预定的位置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打印机的打印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包含:
一上盖机构,其包含一上盖本体及一印字头套件,所述印字头套件包含:
一固定架,其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盖本体;
一印字头模块,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印字头模块用以于一待印媒材上打印一预定图样;及
至少一弹性抵压件,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一侧;
一底座机构,其具有一底座本体及一抵压滚轮,所述抵压滚轮枢接于所述底座本体;所述上盖机构与所述底座机构相连接;
其中,所述上盖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上方,而所述印字头模块是对应位于所述抵压滚轮的上方,且所述待印媒材是位于所述印字头模块及所述抵压滚轮之间,而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抵压所述抵压滚轮。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含一顶板及两个侧板,所述印字头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一宽侧面,两个所述侧板由所述顶板彼此相反的两侧边向远离所述宽侧面的方向延伸形成,而两个所述侧板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所述侧板具有一限位凹槽,各个所述限位凹槽是由所述侧板相反于与所述顶板相连接的一侧边,向所述顶板的方向凹设形成,且两个所述限位凹槽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其中,所述上盖机构盖设于所述底座机构上方,而所述抵压滚轮的两端对应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凹槽中,且两个所述限位凹槽用以限制相对于所述抵压滚轮的活动范围;各个所述侧板彼此相反的两个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内侧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所述印字头套件包含两个所述弹性抵压件;两个所述弹性抵压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外侧面。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弹性抵压件是由一金属线体弯曲形成,各个所述弹性抵压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侧板;在所述印字头套件的侧视图中,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是对应位于所述限位凹槽中。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侧板被所述限位凹槽区隔为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后端部。
5.一种印字头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字头套件固定于一打印机中,所述印字头套件包含:
一固定架,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打印机中;
一印字头模块,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印字头模块用以于一待印媒材上打印一预定图样;
至少一弹性抵压件,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一侧;
其中,所述印字头套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打印机中,而所述印字头模块是对应位于所述打印机的一抵压滚轮的上方,且所述待印媒材是位于所述印字头模块及所述抵压滚轮之间,而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抵压所述抵压滚轮。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字头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含一顶板及两个侧板,所述印字头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一宽侧面,两个所述侧板由所述顶板彼此相反的两侧边向远离所述宽侧面的方向延伸形成,而两个所述侧板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所述侧板具有一限位凹槽,各个所述限位凹槽是由所述侧板相反于与所述顶板相连接的一侧边,向所述顶板的方向凹设形成,且两个所述限位凹槽彼此相面对地设置;所述印字头套件设置于所述打印机中,而所述抵压滚轮的两端对应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凹槽中,且两个所述限位凹槽用以限制固定架相对于所述抵压滚轮的活动范围;各个所述侧板彼此相反的两个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内侧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所述印字头套件包含两个所述弹性抵压件;两个所述弹性抵压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外侧面。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字头套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弹性抵压件是由一金属线体弯曲形成,各个所述弹性抵压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侧板;在所述印字头套件的侧视图中,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是对应位于所述限位凹槽中。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字头套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侧板被所述限位凹槽区隔为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后端部。
9.一种印字头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字头固定组件用以使一印字头模块固定于一打印机中,所述印字头固定组件包含:
一固定架,其包含:
一顶板,其一宽侧面用以设置所述印字头模块;及
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由所述顶板彼此相反的两侧边向远离所述宽侧面的方向延伸形成,而两个所述侧板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所述侧板具有一限位凹槽,各个所述限位凹槽是由所述侧板相反于与所述顶板相连接的一侧边,向所述顶板的方向凹设形成,且两个所述限位凹槽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各个所述侧板彼此相反的两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内侧面彼此相面对地设置;
两个弹性抵压件,各个所述弹性抵压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侧板的所述外侧面;
其中,各个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是对应位于相邻的所述限位凹槽中;
其中,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打印机中,而所述打印机的一抵压滚轮的两端对应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凹槽中,且两个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抵压所述抵压滚轮。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字头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弹性抵压件由一金属线体弯曲形成;各个所述侧板被所述限位凹槽区隔为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后端部。
CN202020163357.2U 2020-02-12 2020-02-12 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64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3357.2U CN211764295U (zh) 2020-02-12 2020-02-12 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3357.2U CN211764295U (zh) 2020-02-12 2020-02-12 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64295U true CN21176429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0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335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64295U (zh) 2020-02-12 2020-02-12 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64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66261B1 (en) Thermal printer
US5846003A (en) Thermal printer having an elastic print head support
CN211764295U (zh) 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
CN103190142A (zh) 多功能打印机中的记录介质通路
US7270493B2 (en) Printer
US7889218B2 (en) Head mechanism of thermal printer
JP3725952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のヘッド圧可変装置
TWM595043U (zh) 列印機、印字頭套件及印字頭固定組件
CN211764296U (zh) 打印机、印字头套件及印字头固定组件
US71632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scanner
EP3603983A1 (en) Tray, adapter,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5173718A (en) Scanning head
JPH06320829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529486Y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のヘッド加圧機構
KR100533409B1 (ko) 프린트 유닛 및 프린터
JP2006021497A (ja) 印刷装置
JP6354821B2 (ja) 印面形成装置および印面形成方法
CN220700719U (zh) 打印装置以及机壳元件
US10882331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energy to be supplied to thermal head
JPH05278300A (ja) 異種ヘッド取替え式プリンタ
JP3817732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H0627426Y2 (ja)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
TWM595044U (zh) 列印機、印字頭套件及印字頭固定組件
US20080216686A1 (en) Cantilevered Credential Processing Device Component
KR100395534B1 (ko) 프린터의 용지폭 조절가이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