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4565U - 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4565U
CN211744565U CN202020293880.7U CN202020293880U CN211744565U CN 211744565 U CN211744565 U CN 211744565U CN 202020293880 U CN202020293880 U CN 202020293880U CN 211744565 U CN211744565 U CN 211744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lens
assembly
mounting plat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38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若鹏
栾琳
季春霖
何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UANG-CHI SUP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2938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4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4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4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包括:电机组件、图像传感器组件、底座、安装板、曲柄组件和至少两个导轨;底座与镜头固定连接,安装板与图像传感器组件固定连接;安装板通过至少两个导轨安装于底座上。曲柄组件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曲柄组件的另一端与电机组件固定连接。电机组件通过曲柄组件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安装板沿所述至少两个导轨向靠近镜头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图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镜头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因此达到了调节摄像机后焦距的目的。

Description

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摄像机在安防监控领域、交通领域应用越来越为广泛,利用摄像机对周围环境持续不断的监控,以便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及维持交通秩序。摄像机的成像元器件为图像传感器,所谓后焦距调整指的是改变图像传感器的靶面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一般大部分摄像机后焦距在出厂前都会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由于图像传感器在焊接时,焊接脚存在高低误差,或者图像传感器安装底板存在加工制造误差,导致摄像机在某些应用场合安装镜头后,可能出现当镜头对焦环调整到最近端或者最远端,仍无法获得清晰的图像,因此,有必要对摄像机后焦进行调整以对误差进行补偿,避免出现图像模糊的现象。
然而现有的摄像机后焦调整机构结构太过复杂,例如部分调整机构的驱动源采用气缸,那么则需要在相机内或外布置与气缸相关联的一系列元器件,造成相机体积过大且不便于后期维护;还有一些调整机构选用周向布置的楔形斜面改变后焦距,通过弹簧施加预压力使斜楔之间紧密接触,但弹簧使用时间太长会导致各弹簧之间存在形变差异,导致在调节后焦距时,图像传感器的靶面可能出现倾斜,无法满足图像的清晰度要求,而且过于复杂的结构设计,加工制造过程也较为困难,在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中,将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包括:电机组件、图像传感器组件、底座、安装板、曲柄组件和至少两个导轨;底座与镜头固定连接,安装板与图像传感器组件固定连接;安装板通过至少两个导轨安装于底座上;
曲柄组件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曲柄组件的另一端与电机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组件通过曲柄组件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安装板沿所述至少两个导轨向靠近镜头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镜头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中,所述曲柄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电机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组件通过第二连杆提供所述驱动力。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是可以调节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杆包括靠近镜头的第一螺纹、螺柱和靠近电机组件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当螺柱顺时针旋转以同时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螺合时,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变短;当螺柱逆时针旋转以同时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螺合时,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变长。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曲柄组件还包括连接轴;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键槽,所述连接轴设置有凸出部,所述键槽与凸出部相配合以传递所述驱动力。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曲柄组件还包括连接轴;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蜗杆,所述连接轴设置有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以传递所述驱动力。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中,所述曲柄组件还包括轴承安装座和悬臂销;
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座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还通过悬臂销与底座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中,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安装板和安装柱;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板和安装柱与底座固定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中,当电机组件正向运转时,电机组件带动第二连杆逆时针旋转,以推动安装板在至少两个导轨上向靠近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小图像传感器组件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当电机组件反向运转时,电机组件带动第二连杆顺时针旋转,以推动安装板在至少两个导轨上向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大图像传感器组件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中,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滤光片切换器、图像传感器和安装支架,滤光片切换器和图像传感器固定连接并且一起安装到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上述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电机组件通过曲柄组件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安装板沿所述至少两个导轨向靠近镜头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镜头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因此达到了改变摄像机后焦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第一连杆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100的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10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100包括电机组件、图像传感器组件、底座10、安装板20、曲柄组件和至少两个导轨22。底座10与镜头80固定连接,安装板20与图像传感器组件90固定连接。
安装板20通过至少两个导轨22安装于底座10上。
曲柄组件30的一端与安装板20固定连接,曲柄组件30的另一端与电机组件40固定连接。
电机组件40通过曲柄组件30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安装板20沿所述至少两个导轨22向靠近镜头80或远离镜头8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图像传感器组件90向靠近镜头80或远离镜头80的方向移动。
图像传感器组件90包括滤光片切换器92、图像传感器94和安装支架96,滤光片切换器92和图像传感器94固定连接并且一起安装到安装支架96上,安装支架96与安装板20固定连接。
曲柄组件30包括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4。第一连杆32的第一端与安装板20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34的第二端与电机组件40固定连接,电机组件40通过第二连杆34提供所述驱动力。
电机组件40包括驱动电机42。进一步地,曲柄组件30还包括连接轴35。
第二连杆34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10;第二连杆34的第二端还与连接轴35固定连接;
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设置有键槽,连接轴35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可以安装于键槽的内部;因此所述键槽与凸出部相配合以传递所述驱动力。或者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设置有蜗杆,连接轴35设置有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以传递所述驱动力。
进一步地,曲柄组件30还包括轴承安装座36和悬臂销38。连接轴35通过轴承安装座36与第二连杆3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34的第二端还通过悬臂销38与底座10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电机组件40还包括电机安装板44和安装柱46;驱动电机40通过电机安装板44和安装柱46与底座10固定连接。
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对后焦距的调节原理是:当电机组件40(也即驱动电机42)正向运转时,电机组件40带动第二连杆34逆时针旋转,以推动安装板20在至少两个导轨22上向靠近镜头80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小图像传感器组件90(也即图像传感器94)与镜头80之间的距离;也即达到了减小摄像机的后焦距的目的。
当电机组件40(也即驱动电机42)反向运转时,电机组件40带动第二连杆34顺时针旋转,以推动安装板20在至少两个导轨22上向远离镜头80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大图像传感器组件90(也即图像传感器94)与镜头80之间的距离;也即达到了增大摄像机的后焦距的目的。对加工制造、装配误差进行补偿,以获得较高清晰度的图像。
图3是图1所示第一连杆32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32的长度是可以调节的。
第一连杆32包括靠近镜头80的第一螺纹322、螺柱320和靠近电机组件40的第二螺纹324,第一螺纹322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纹324的螺纹方向相反,当螺柱320顺时针旋转以同时与第一螺纹322和第二螺纹324螺合时,第一连杆32的长度变短;当螺柱320逆时针旋转以同时与第一螺纹322和第二螺纹324螺合时,第一连杆32的长度变长。
第一连杆32通过中间的六角螺柱320旋转调整两端安装点之间的距离,当电机安装位置固定时,可改变曲柄滑块结构中导轨22之滑块的运行距离,从而改变后焦距的调节范围,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摄像机,提高零件的通用性,而且六角螺柱320两端并可通过螺母锁紧,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因螺柱松动导致第一连杆32长度发生变化,确保整套机构运动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结构,其采用曲柄滑块机构+导轨的方案来改变图像传感器靶面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可以避免出现斜楔机构+弹簧预紧方案所带来的多组弹簧形变不一致导致图像传感器倾斜的现象,而且此种方案结构较为简单,加工制造可达到较高精度,大大提高整个机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和保护点:
采用直线导轨作为导向装置,将图像传感器及滤光片切换装置整体安装到与导轨配合运动的滑块上,并通过电机带动曲柄滑块机构运动,使滑块能够实现前后移动,从而达到改变摄像机后焦距的目的。
曲柄滑块机构其中一根连杆设计为长度可以调整的结构,此结构可以改变后焦距的调节范围,适配多种不同型号的摄像机;从而提高各组成零件的通用互换性,大幅降低了整套机构的后期维护成本。
本专利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摄像机后焦距调节机构,采用曲柄滑块+导轨的驱动方式,可以实现图像传感器及滤光片切换装置沿导轨前后移动,从而改变图像传感器靶面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保证镜头对焦环处于极限位置时仍能获取比较清晰的图像,而且曲柄滑块机构的一根连杆设计为长度可以调节的结构,此结构能够改变后焦距的调节范围,适配多种不同型号的摄像机,从而提高了零件的通用互换性,降低整套机构后期维护的成本,便于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采用曲柄滑块+导轨的驱动方式,实现图像传感器及滤光片切换装置沿导轨前后移动,从而改变图像传感器靶面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后焦距),保证镜头对焦环处于极限位置时仍能获取比较清晰的图像;而且曲柄滑块机构的一根连杆设计为长度可以调节的结构,此结构能够改变后焦距的调节范围,适配多种不同型号的摄像机,从而提高了零件的通用互换性,降低整套机构后期维护的成本,便于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组件、图像传感器组件、底座、安装板、曲柄组件和至少两个导轨;所述底座与镜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图像传感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通过至少两个导轨安装于底座上;
所述曲柄组件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曲柄组件的另一端与电机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组件通过曲柄组件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安装板沿所述至少两个导轨向靠近镜头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镜头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电机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组件通过第二连杆提供所述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是可以调节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包括靠近镜头的第一螺纹、螺柱和靠近电机组件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当螺柱顺时针旋转以同时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螺合时,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变短;当螺柱逆时针旋转以同时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螺合时,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变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曲柄组件还包括连接轴;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键槽,所述连接轴设置有凸出部,所述键槽与凸出部相配合以传递所述驱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曲柄组件还包括连接轴;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蜗杆,所述连接轴设置有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以传递所述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组件还包括轴承安装座和悬臂销;
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座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还通过悬臂销与底座可转动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安装板和安装柱;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板和安装柱与底座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电机组件正向运转时,所述电机组件带动第二连杆逆时针旋转,以推动安装板在至少两个导轨上向靠近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小图像传感器组件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当电机组件反向运转时,所述电机组件带动第二连杆顺时针旋转,以推动安装板在至少两个导轨上向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大图像传感器组件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滤光片切换器、图像传感器和安装支架,所述滤光片切换器和图像传感器固定连接并且一起安装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CN202020293880.7U 2020-03-11 2020-03-11 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 Active CN211744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3880.7U CN211744565U (zh) 2020-03-11 2020-03-11 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3880.7U CN211744565U (zh) 2020-03-11 2020-03-11 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4565U true CN211744565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8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3880.7U Active CN211744565U (zh) 2020-03-11 2020-03-11 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4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66657B2 (en) Projection lens fixation and adjustment mechanism
JP386071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6072294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レンズ移送装置
CN1892295A (zh) 具有图像模糊修正/减小系统的光学设备
CN108073015B (zh) 一种用于空间相机的高精度线性调焦机构
CN101710206B (zh) 高精度自动对焦装置
JP4495779B2 (ja)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駆動機構
CN211744565U (zh) 摄像机后焦距调节装置
CN101943785B (zh) 一种大光圈变焦监控镜头
CN102360112A (zh) 自动对焦机构及自动对焦方法
CN113884191B (zh) 红外探测器及红外成像装置
US8526122B2 (en) Lens barrel
US7508603B2 (en) Lens shift mechanism
CN104076478B (zh) 空间目标探测镜头调焦系统
CN114355542A (zh) 一种基于弹性预紧的高精度三视场切换装置
JP460156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US20210080687A1 (en) Lens device
CN201594155U (zh) 高精度自动对焦装置
CN109814320B (zh) 一种基于盘形凸轮的调焦机构
KR101567810B1 (ko) 광학계 경통
CN1525231A (zh) 照相机
CN220961964U (zh) 一种光学变焦移动群组
CN110888219A (zh) 镜头对焦装置
CN215678987U (zh) 一种定焦镜头的相机调焦机构
CN219177349U (zh) 一种双驱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6

Address after: 518057 2 / F, software building, No.9, Gaoxin Middle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KUANG-CHI SUP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2 building, No. 9 software building, central high tech Zone,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Zone,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KUANG-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