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3035U -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3035U
CN211743035U CN202020315238.4U CN202020315238U CN211743035U CN 211743035 U CN211743035 U CN 211743035U CN 202020315238 U CN202020315238 U CN 202020315238U CN 211743035 U CN211743035 U CN 211743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pressing
sleeve
sealing ring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152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乾胜
朱华
刘兆强
谭伟林
陈跃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152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3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3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3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其中,按键结构包括设有按键槽的壳体及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置于按键槽;按键组件包括按压键及套设于按压键外的旋转键;按压键包括按压部、自按压部一侧延伸的轴部、套设于轴部上的第一密封圈及第一触动部,第一触动部用于触发按压信号;旋转键包括按键本体、套管部、套设于套管部上的第二密封圈及第二触动部;按键本体绕轴部转动,带动第二触动部触发转动信号。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将旋转键与按压键套设在一起,旋转键能够模拟相机拍照方式,利用旋转键产生的转动信号来模拟变焦信号,能够提升用户拍照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出现了大量水下使用手机的场景,现有的手机防水保护壳设有拍照按键,但是拍照按键和变焦按键一般独立设置,不能体现变焦过程,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能够体现旋转变焦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设有按键槽的壳体及设置于所述按键槽内的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压键及套设于所述按压键外的旋转键;
所述按压键包括按压部、自所述按压部一侧延伸的轴部、套设于所述轴部上的第一密封圈及第一触动部,所述第一触动部用于触发按压信号;
所述旋转键包括按键本体、套管部、套设于所述套管部上的第二密封圈及第二触动部;所述按键本体设置于所述按键槽内,所述按键本体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按压部的收容槽;所述套管部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所述套管部套设于所述轴部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圈过盈设置于所述套管部内;
所述按键槽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套管部的孔道,所述第二密封圈过盈设置于所述孔道内;所述按键本体绕所述轴部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触动部触发转动信号。
将旋转键套设于按压键外,两个按键一体化设计,并且,旋转键能够模拟相机拍照方式,利用旋转键产生的转动信号来模拟变焦信号,能够提升用户拍照体验。进一步地,将第一密封圈过盈设置于套管部内,有利于防止水从按压键与旋转键之间的间隙流入并而从套管部流入壳体内部,实现按压键与旋转键之间的防水密封;并且在孔道内过盈设置第二密封圈,有利于防止水从壳体与旋转键之间的间隙流入并沿孔道流入壳体内部,实现壳体与旋转键之间的防水密封;通过双重密封设计,提高防水密封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槽的侧壁设有限位缺口,所述按键本体设有沿所述轴部平行方向突起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限位缺口内,所述操作部用于转动所述按键本体。
可以理解地,按键本体能够沿限位缺口往复转动,限位缺口能够使得旋转键的转动范围控制在限位缺口内,并且通过操作部使得用户操作更加方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轴部上的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紧压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对应紧压在所述按压部及所述第一垫圈上。
可以理解地,当用户向内按压按压部然后释放时,按压部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垫圈的协调操作而返回其原始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键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按键本体靠近所述套管部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卡块,所述按键槽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对齐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夹设于所述第一卡块及所述第二卡块的两侧。
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相配合,能够使得旋转键自动转动回原始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槽的底部还设有凹陷形成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弹性元件。
通过将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环形凹槽内,第二弹性元件沿环形凹槽转动,在按键本体沿限位缺口往复转动时能够更加稳定,操作更加便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键还包括第一卡簧,所述轴部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还设有向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第一触动部,所述第二缺口用于卡合所述第一卡簧,所述第一卡簧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触动部沿所述轴部轴向运动。
通过设置第一卡簧,能够有效防止述第一触动部沿所述轴部轴向运动,使得按键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键还包括第二卡簧,所述套管部远离所述按键本体的一端还设有向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第二卡簧,所述第二卡簧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触动部沿所述套管部轴向运动。
通过设置第二卡簧,能够有效防止述第二触动部沿所述轴部轴向运动,使得按键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部包括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第一套管及与所述第一套管连通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密封圈过盈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二套管。
可以理解地,将第一密封圈过盈设置于第一套管内,有利于防止水从按压键与旋转键之间的间隙流入并而从套管部流入壳体内部,实现按压键与旋转键之间的防水密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孔道为台阶式变径的孔道,所述孔道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及第三孔道,所述第一孔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孔道用于过盈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三孔道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套管。
可以理解地,台阶式变径的孔道更加有利于防止水从孔道直接流入壳体内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所述防水保护壳包括上述的按键结构。
通过所述按键结构能够控制收容于防水手机壳内的手机实现拍照功能,并能够模拟变焦拍摄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按键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按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键的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按键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的立体图,包括壳体1及设置于壳体1上的按键组件2。
如图2所示,按键组件2包括按压键3及套设于按压键3外的旋转键4。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键3与旋转键4同轴设置。
如图3及图4所示,按压键3包括按压部31、自按压部31一侧延伸的轴部32、第一弹性元件33、第一垫圈34、第一密封圈35、第一触动部36及第一卡簧37。
按压部31连接轴部32的一侧设有凹槽311,轴部32的一端固定于凹槽311内,轴部32的另一端与第一触动部3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轴部32与按压部31一体成型。
第一弹性元件33、第一垫圈34及第一密封圈35依次套设于轴部32上。第一弹性元件33位于第一垫圈34与按压部31之间。当施力于按压部31时,第一弹性元件33两端分别对应紧压在按压部31的凹槽311及第一垫圈3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元件33为弹簧。可以理解地,当用户向内按压按压部31然后释放时,按压部31通过第一弹性元件33和第一垫圈34的协调操作而返回其原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垫圈34的内径与轴部32的外径相一致。
第一密封圈35过盈套设于轴部32上,第一密封圈35用于实现按压键3与旋转键4之间的密封防水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35为按键组件2的内侧密封圈。
进一步地,轴部32远离按压部31的一端还设有向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缺口321及第二缺口322。第一缺口321用于卡合固定第一触动部36,第二缺口322用于卡合第一卡簧37,第一卡簧37位于第一触动部36与第一密封圈35之间,以进一步防止第一触动部36沿轴部32轴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簧37为弧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与第一触动部36相对应的开关元件(图未示),可以理解地,用户通过按压按压部31,使得第一触动部36移动至与开关元件相抵触,从而产生按压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信号是拍照信号,可以理解地,壳体1上还设有用于传输拍照信号的通讯模块(图未示),以使得拍照信号能够传递至收容于壳体1内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从而使得手机触发拍照。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旋转键4套设于按压键3外,且旋转键4能够绕按压键3的轴部32往复转动。旋转键4包括按键本体41、与按键本体41连通的套管部42、第二弹性元件43、套设于套管部42上的第二密封圈44及第二触动部45。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键4为变焦键。
按键本体41设有沿轴部32平行方向突起的操作部411,操作部411用于转动按键本体41,使得用户操作更加简易方便。
进一步地,按键本体41还设有用于收容按压键3的按压部31、第一弹性元件33及第一垫圈34的收容槽412。具体地,第一垫圈34紧压于收容槽412的底部,按压部31的按压侧表面暴露于收容槽412外,从而方便用户按压操作按压键3。收容槽412的底部设有与套管部42相连通的穿孔413,穿孔413用于穿过按压键3的轴部32。
套管部42套设于按压键3的轴部32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键本体41与套管部42一体成型。如图5所示,套管部42包括与收容槽412连通的第一套管421及与第一套管421连通的第二套管422,第一套管421的内径大于第二套管422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421用于过盈设置第一密封圈35,第二套管422用于穿过轴部32。
可以理解地,为了防止水从按压键3与旋转键4之间的间隙流入并而从套管部42流入壳体1内部,将第一密封圈35过盈设置于第一套管421内,有利于实现按压键3与旋转键4之间的防水密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35为硅胶圈。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按键本体41靠近套管部42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卡块47。第二弹性元件43套设于套管部42靠近按键本体4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43为螺旋弹簧。第二弹性元件43的两端分别夹设于第一卡块47的两侧。可以理解地,当用户向转动按键本体41然后释放时,按键本体41通过第二弹性元件43的弹力而返回其原始位置。
第二密封圈44过盈套设于套管部42上。第二密封圈44位于按键本体41与第二触动部45之间。第二密封圈44用于实现旋转键4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防水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44为按键组件2的外侧密封圈。
进一步地,套管部42远离按键本体41的一端还设有向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三缺口423。第三缺口423用于卡合固定第二卡簧46,第二卡簧46用于防止第二触动部45沿套管部42轴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簧46为弧形结构。
如图6及图7所示,第二触动部45套设于套管部42远离按键本体41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触动部45呈环形,且第二触动部45沿远离套管部42方向突起形成两个接触块451,两个接触块451用于与壳体1底部的电路板5接触从而产生不同的转动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信号用于模拟拍照时的变焦信号。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套管部42远离按键本体41一端的管壁设有限位截面424,可以理解地,第二触动部45的通孔的截面与限位截面424相配合。当转动按键本体41能够带动套设于套管部42上的第二触动部45转动,但是第二触动部45不能绕套管部42转动。
如图1~图2所示,壳体1设有用于收容按键组件2的按键槽11,按键槽11的侧壁设有限位缺口12,当按键组件2设置于按键槽11内时,旋转键4的按键本体41设置于按键槽11内,旋转键4的操作部411设置于限位缺口12内的中间位置,以使得旋转键4的按键本体41能够沿限位缺口12往复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缺口12为弧形缺口。可以理解的,限位缺口12能够使得旋转键4的转动范围控制在限位缺口12内。
按键槽11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套管部42的孔道13。具体地,孔道13为台阶式变径的孔道13,孔道13内过盈设置旋转键4的第二密封圈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44为硅胶圈。为了防止水从壳体1与旋转键4之间的间隙流入并沿孔道13流入壳体1内部,有利于实现壳体1与旋转键4之间的防水密封。
如图8所示,孔道13包括第一孔道131、第二孔道132及第三孔道133。第一孔道131用于穿过第一套管421,第二孔道132用于过盈设置第二密封圈44,第三孔道133用于穿过第二套管422。第一孔道131、第二孔道132及第三孔道133的孔径依次减小。通过台阶式变径的孔道有利于防止水直接流入。
如图2所示,按键槽11的内壁还设有与第一卡块47相对齐的第二卡块14。具体地,第二卡块14与限位缺口12的中间位置相对。当旋转键4设置于按键槽11内时,按键本体41一侧的第一卡块47叠设于第二卡块14上,并且第二弹性元件43的两端分别夹设于第一卡块47及第二卡块14的两侧。示例性地,当顺时针转动旋转键4时,第二弹性元件43的一端卡设于第二卡块14的一侧,第二弹性元件43的另一端卡设于第一卡块47的另一侧。第一卡块47带动第二弹性元件43顺时针转动,然后旋转键4释放时,通过第二弹性元件43的弹力将第一卡块47逆时针转动直至第一卡块47叠设于第二卡块14上,同时,使得操作部411自动转回至限位缺口12的中间位置。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二弹性元件43与第一卡块47、第二卡块14相配合,能够使得旋转键4自动转动回原始位置(即限位缺口12的中间位置)。
按键槽11的底部还设有凹陷形成的环形凹槽15,环形凹槽15用于收容第二弹性元件43。可以理解地,第二弹性元件43沿环形凹槽15转动,使得按键本体41沿限位缺口12往复转动时能够更加稳定,操作更加便捷。
组装时,将第二密封圈44套设于套管部42上,再将旋转键4的套管部42穿过壳体1的孔道13,并将旋转键4的按键本体41设置于按键槽11内,按键本体41一侧的第一卡块47叠设于按键槽11内的第二卡块14上,第二弹性元件43的两端分别夹设于第一卡块47及第二卡块14的两侧,操作部411设置于限位缺口12内;此时,第二密封圈44过盈设置于孔道13内,实现旋转键4与壳体1之间的防水密封。
然后,将按压键3穿过旋转键4,此时,按压键3的按压部31、第一弹性元件33及第一垫圈34收容于按键本体41的收容槽412内,第一弹性元件33两端分别对应紧压在按压部31及第一垫圈33上,轴部32穿过套管部42,且第一密封圈35过盈设置于第一套管421内。
最后,将第二卡簧46卡设于套管部42的第三缺口423上,将第二触动部45套设于套管部42的末端,将第一垫圈37卡设于轴部32的第一缺口321上,将第一触动部36卡入轴部32末端的第二缺口322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将旋转键套设于按压键外,两个按键一体化设计,并且,旋转键能够模拟相机拍照方式,利用旋转键产生的转动信号来模拟变焦信号,能够提升用户拍照体验。进一步地,将第一密封圈过盈设置于套管部内,有利于防止水从按压键与旋转键之间的间隙流入并而从套管部流入壳体内部,实现按压键与旋转键之间的防水密封;并且在孔道内过盈设置第二密封圈,有利于防止水从壳体与旋转键之间的间隙流入并沿孔道流入壳体内部,实现壳体与旋转键之间的防水密封;通过双重密封设计,提高防水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具有上述的按键结构,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防水密封效果。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防水手机壳,防水手机壳具有按键结构,通过所述按键结构能够控制收容于防水手机壳内的手机实现拍照功能,并能够模拟变焦拍摄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按键槽的壳体及设置于所述按键槽内的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压键及套设于所述按压键外的旋转键;
所述按压键包括按压部、自所述按压部一侧延伸的轴部、套设于所述轴部上的第一密封圈及第一触动部,所述第一触动部用于触发按压信号;
所述旋转键包括按键本体、套管部、套设于所述套管部上的第二密封圈及第二触动部;所述按键本体设置于所述按键槽内,所述按键本体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按压部的收容槽;所述套管部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所述套管部套设于所述轴部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圈过盈设置于所述套管部内;
所述按键槽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套管部的孔道,所述第二密封圈过盈设置于所述孔道内;所述按键本体绕所述轴部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触动部触发转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槽的侧壁设有限位缺口,所述按键本体设有沿所述轴部平行方向突起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限位缺口内,所述操作部用于转动所述按键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轴部上的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紧压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对应紧压在所述按压部及所述第一垫圈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键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按键本体靠近所述套管部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卡块,所述按键槽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对齐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夹设于所述第一卡块及所述第二卡块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槽的底部还设有凹陷形成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弹性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键还包括第一卡簧,所述轴部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还设有向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第一触动部,所述第二缺口用于卡合所述第一卡簧,所述第一卡簧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触动部沿所述轴部轴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键还包括第二卡簧,所述套管部远离所述按键本体的一端还设有向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第二卡簧,所述第二卡簧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触动部沿所述套管部轴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部包括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第一套管及与所述第一套管连通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密封圈过盈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二套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为台阶式变径的孔道,所述孔道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及第三孔道,所述第一孔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孔道用于过盈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三孔道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套管。
10.一种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保护壳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
CN202020315238.4U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 Active CN211743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5238.4U CN211743035U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5238.4U CN211743035U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3035U true CN211743035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15238.4U Active CN211743035U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3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78220B1 (en) A switch/volume control assembly for an hearing aid
US8331107B2 (en) Key button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TWI384835B (zh) 行動通訊終端
TWI428948B (zh) 觸發開關及使用此開關之電動工具
CN109803071B (zh)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US7927026B2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20110247924A1 (en) Key button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0195388A (ja) 回転・押圧操作型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230266717A1 (en) Ke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605062B (zh)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JP2005012489A (ja) 小型音響素子のホルダ及びホルダの取付構造
CN211743035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壳
CN112466699B (zh) 旋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7979931B (zh) 电子装置
KR102008212B1 (ko) 단말기의 방수버튼 조립체
US7899503B2 (en) Mobile phone with rotat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JP2005129770A (ja) 電子機器
JP5459082B2 (ja) 電子部品の防滴構造
CN210347655U (zh) 一种可拆装面板结构及血气分析仪
CN209964097U (zh) 手机及其主机
CN107135439B (zh) 蓝牙耳机收纳结构和智能手表
CN111177064B (zh) 具有翻页功能的电子设备附件装置
CN220290676U (zh) 一种旋转式触发开关
JP2006024424A (ja) 操作つまみ
CN210629474U (zh) 适合于多卡运用的对讲机金属中框及其对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