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9934U - 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9934U
CN211739934U CN201921289538.3U CN201921289538U CN211739934U CN 211739934 U CN211739934 U CN 211739934U CN 201921289538 U CN201921289538 U CN 201921289538U CN 211739934 U CN211739934 U CN 211739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mp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95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uitong He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uitong He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uitong He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uitong He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895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9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9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9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包括吸收塔、循环泵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热水进口、冷却盘管和冷水出口;所述循环泵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进口连接并将吸收塔内的NMP循环水溶液输送至所述热水进口,通过热水进口的NMP循环水溶液通过冷却盘管由所述冷水出口进入所述吸收塔内;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换热效率,将原来的两次换热变成了一次换热,使换热效率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NMP溶剂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电极生产中需要对NMP溶剂进行回收,回收通常采用“水吸收塔”工艺,该工艺需要对塔的循环液进行冷却。在NMP溶剂进行回收中,冷却的技术一直沿用传统“冷却塔、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方式。采用传统的冷却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由于冷却塔是开式且安装位置较高,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板式换热器污垢沉积造成换热效率下降的问题;二、选用闭式冷却塔会是设备造价较高,同时板式换热器需要每年的检修会导致运行成本的提高;三、现场安装工作量较大;四、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五、运行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冷却塔、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方式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且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效率高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包括吸收塔、循环泵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热水进口、冷却盘管和冷水出口;所述循环泵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进口连接并将吸收塔内的NMP循环水溶液输送至所述热水进口,通过热水进口的NMP循环水溶液通过冷却盘管由所述冷水出口进入所述吸收塔内;提高了换热效率,将原来的两次换热变成了一次换热,使换热效率大大提高;NMP循环水溶液由循环泵将其至输送至冷却盘管内,经过冷却盘管内的冷却,进入到吸收塔,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箱体,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系统和降温系统;所述降温系统通过喷淋管道对所述冷却盘管降温并通过所述换热系统将湿热空气排出所述箱体内,清除了冷却箱体的积热,满足了NMP回收系统温度的要求。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降温系统包括包括喷淋集水槽和喷淋泵;所述喷淋集水槽设置于所述冷却箱体的底部,所述喷淋泵一端与所述喷淋集水槽连接,所述喷淋泵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道连接;经过喷淋管道的水直接喷淋在冷却盘管上用于降低冷却盘管内的NMP循环水溶液温度。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管道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使所述喷淋集水槽的水均匀喷射在冷却管盘上。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集水槽上设置有补水口、溢流口和排污口,当所述喷淋槽内的水过低时通过所述补水口加入,当喷淋集水槽的水过多时由溢流口排出;当所述喷淋集水槽的杂质过多时通过排污口排出喷淋集水槽的外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干冷空气进入口和湿热空气排出口;所述干冷空气进入口设置于所述冷却箱体一侧或两侧;所述湿热空气排出口设置于所述冷却箱体的上部;通过对冷却箱体的连续换热,降低了冷却箱体的温度。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干冷空气进入口上设置有进风格栅;进风格栅可以起到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的作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湿热空气排出口上设置有风机;风机进一步提高所述冷却箱体内的换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换热效率,将原来的两次换热变成了一次换热,使换热效率大大提高;NMP循环水溶液由循环泵将其至输送至冷却盘管内,经过冷却盘管的冷却,进入到吸收塔,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使用空气连续换热,清除了积热,满足了NMP回收系统温度的要求。
消除了板式换热器污垢沉积造成换热效率下降的问题,NMP水溶液采用闭式循环,消除了水路结水垢、沉积污物的问题,使设备运行故障大为减少。
冷却器无需冷却水池、冷却塔,占地面积小,整体性好,安装方便且现场安装工作量很小,可以按用户要求放置室内或室外。
运行可靠且检修量很小。平时只需做做一些清洗、清理工作,无需专业检修。
喷淋集水槽体积小,冬季可使用防冻液,避免了系统结冰造成水路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冷却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是吸收塔、11是循环水泵一、12是板式冷却器、13是循环水泵二、14是冷水塔、2是循环泵、3是冷却装置、31是热水进口、32是冷却冷却盘管、33是冷水出口、34是冷却箱体、35是换热系统、351是干冷空气进入口、352是湿热空气排出口、353是进风格栅、354是风机、355是脱水器、36是降温系统、361是喷淋管道、362是喷淋集水槽、363是喷淋泵、364是喷头、365是补水口、366是溢流口、367是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如图1所示,采用吸收塔1一端与循环水泵一11连接,吸收塔1另一端与板式冷却器12连接;循环水泵二13一端与板式冷却器12连接,循环水泵二13另一端与冷水塔14连接、冷水塔14与板式换热器12连接的冷却方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效率高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如图2-3所示,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包括吸收塔1、循环泵2和冷却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热水进口31、冷却盘管32和冷水出口33;所述循环泵2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1连接,所述循环泵2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进口31连接并将吸收塔内的NMP循环水溶液输送至所述热水进口31,通过热水进口31的NMP循环水溶液通过冷却盘管32由所述冷水出口33进入所述吸收塔内;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换热效率,将原来的两次换热变成了一次换热,使换热效率大大提高;NMP循环水溶液由循环泵2将其至输送至冷却盘管32内,经过冷却盘管32内的冷却,由于冷却盘管32的高导热性能的传热管,组合后形成很高的热流密度,冷却效率很高,进入到吸收塔1,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所述冷却装置3还包括冷却箱体34,所述冷却箱体34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系统35和降温系统36;所述降温系统36通过喷淋管道361对所述冷却盘管32降温并通过所述换热系统35将湿热空气排出所述箱体34内,使用换热系统35和降温系统36的连续换热,清除了冷却箱体34的积热,满足了NMP回收系统温度的要求。
所述降温系统包括36包括喷淋集水槽362和喷淋泵363;所述喷淋集水槽362设置于所述冷却箱体34的底部,所述喷淋泵363一端与所述喷淋集水槽362连接,所述喷淋泵363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道361连接,在使用时,所述喷淋集水槽362内的水通过喷淋泵363进入所述喷淋管道361内,由于所述喷淋管道361设置于所述冷却盘管32的上部,经过喷淋管道361的水直接喷淋在冷却盘管32上用于降低冷却盘管32内的NMP循环水溶液温度,由于冷却盘管32温度过高,所述冷却箱体34内产生的水蒸气一部分通过所述换热系统35排放于空气中,另一部分水则落入所述喷淋集水槽362内,由所述喷淋泵362再循环至所述喷淋管道361,降低所述喷淋集水槽362内的补水次数;其中所述喷淋管道361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364,使所述喷淋集水槽362的水均匀喷射在冷却管盘32上,其中所述冷却盘管32为回形冷取盘管,增加其在冷却箱体34的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喷淋集水槽362上设置有补水口365,在使用时,当所述喷淋槽362内的水过低时通过所述补水口365加入,当所述喷淋槽362的水加入过多时,通过所述喷淋集水槽362上设置的溢流口366排出;当所述喷淋集水槽362的杂质过多时,通过所述喷淋集水槽362上设置的排污口367排出喷淋集水槽的外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系统35包括干冷空气进入口351和湿热空气排出口352;所述干冷空气进入口351设置于所述冷却箱体34一侧或两侧;所述湿热空气排出口352设置于所述冷却箱体34的上部;通过所述干冷空气进入口351的风冷经过所述冷却盘管32,将冷却盘管32的一部分热量通过所述湿热空气排出口352排放于空气中,降低所述冷却箱体34的温度,在使用时,通过对冷却箱体34的连续换热,降低了冷却箱体34的温度。
所述干冷空气进入口351上设置有进风格栅353;进风格栅353可以起到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格栅选用PCV进风格栅。
所述湿热空气排出口上设置有风机354,通过所述风机354进一步提高所述冷却箱体34内的换热,所述风机354下部设置有脱水器355,脱水器355可以把水蒸气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大气气温的不同或者根据NMP回收系统的热平衡需求设计出不同的运行模式。如冬天气温比较低,可以仅仅通过换热系统便可以实现系统热量的平衡;而到夏天空气温湿度比较高,要达到系统的热量平衡,则需要通过降温系统带走冷却盘管内的NMP水溶液温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1)、循环泵(2)和冷却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热水进口(31)、冷却盘管(32)和冷水出口(33);所述循环泵(2)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1)连接,所述循环泵(2)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进口(31)连接并将吸收塔内的NMP循环水溶液输送至所述热水进口(31),通过热水进口(31)的NMP循环水溶液通过冷却盘管(32)由所述冷水出口(33)进入所述吸收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3)还包括冷却箱体(34),所述冷却箱体(34)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系统(35)和降温系统(36);所述降温系统(36)通过喷淋管道(361)对所述冷却盘管(32)降温并通过所述换热系统(35)将湿热空气排出所述箱体(3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系统(36)包括喷淋集水槽(362)和喷淋泵(363);所述喷淋集水槽(362)设置于所述冷却箱体(34)的底部,所述喷淋泵(363)一端与所述喷淋集水槽(362)连接,所述喷淋泵(363)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道(36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道(361)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头(36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集水槽(362)上设置有补水口(36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集水槽(362)设置有溢流口(36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集水槽(362)上设置有排污口(367)。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35)包括干冷空气进入口(351)和湿热空气排出口(352);所述干冷空气进入口(351)设置于所述冷却箱体(34)一侧或两侧;所述湿热空气排出口(352)设置于所述冷却箱体(34)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冷空气进入口(351)上设置有进风格栅(35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热空气排出口(352)上设置有风机(354)。
CN201921289538.3U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Active CN211739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9538.3U CN211739934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9538.3U CN211739934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9934U true CN211739934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0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9538.3U Active CN211739934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9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7267B (zh) 一种采用板式蒸发冷凝器组的直接空冷机组系统
CN105258549A (zh) 一种水循环蒸发换热冷却式冷凝器
CN109990411B (zh) 一种结合重力热管的立管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03501847U (zh) 复合型闭式冷却塔
CN211739934U (zh) 一种nmp循环水溶液回收系统
CN105299794A (zh) 双通道冷热源雾霾净化取热塔
CN205014696U (zh) 一种水循环式分级冷却冷凝器
CN103234371A (zh) 双冷式闭式冷却系统
CN212158218U (zh) 防冻节能型闭式冷却塔
CN203744591U (zh) 一种改良的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CN203464785U (zh) 双冷式闭式冷却系统
CN212657823U (zh) 一种蒸发冷却的两级预冷水冷空调机组
CN210773522U (zh) 一种顺流式蒸发凝汽器
CN208520229U (zh) 一种环保型高效冷却塔
CN209763382U (zh) 基于重力热管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113566552A (zh) 一种热回收烘干气流风道结构
CN208751312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203187702U (zh) 水冷却系统
CN203464800U (zh) 鼓风式冷却系统
CN203464798U (zh) 轻便型闭式冷却塔
CN106610234A (zh) 一种空气冷却方法及带预冷空冷器
CN209945064U (zh) 一种新型预冷节水式闭式塔
CN219433843U (zh) 一种散热片疏水余热回收装置
CN205014697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结构
CN205014699U (zh) 一种高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