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7904U -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 Google Patents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7904U
CN211737904U CN202020021738.7U CN202020021738U CN211737904U CN 211737904 U CN211737904 U CN 211737904U CN 202020021738 U CN202020021738 U CN 202020021738U CN 211737904 U CN211737904 U CN 211737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onnecting rod
main body
rotation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17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焓
张正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el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el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el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17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7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7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7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柄组件及遥控器。该手柄组件包括:主体;第一手柄;第一连杆,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及第一手柄;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平行设置且等长,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及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与第一手柄相对设置;第三连杆,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及第二手柄;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平行设置且等长,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及第二手柄。主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一手柄共同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主体、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第二手柄共同形成另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则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均是相对主体平移,其在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不再需要调整角度。

Description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无人机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非载人飞行器,目前,无人机技术已经成熟的民用化,愈来愈多的用户通过搭载有图像获取装置的无人机进行拍照或者摄影。可以理解的,无人机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目前,市场上的无人机一般通过遥控器进行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对遥控器输入指令以控制无人机完成相应的动作。
一般地,无人机遥控器包括主体、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其中,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主体及第一手柄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主体及第二手柄可转动连接。则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可分别转动至靠拢主体,从而减小遥控器的整体体积,使遥控器便于携带;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还可分别转动至远离主体,此时,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便于用于用户握持,同时,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还可共同夹持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可折叠手柄的设计使用户对遥控器的使用体验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均是与相应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则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在夹持移动终端之前,用户需要手动调整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至基本平行状态;否则,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处于相对倾斜的状态,其对移动终端两端夹持效果不佳;而每次使用时都需要调整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的角度极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手柄组件及遥控器,以解决每次使用遥控器时都需要调整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的角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柄组件,包括:
主体;
第一手柄;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手柄;
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手柄;
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一手柄相对设置;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手柄;
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手柄于靠近所述第二手柄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手柄于靠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及所述第二收容腔被配置为共同配合以收容外部的移动终端的两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手柄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远离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处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板用于在外部的移动终端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时,阻止所述移动终端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滑出所述第一收容腔;
和/或,所述第二手柄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于所述第二收容腔远离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处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用于在外部的移动终端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时,阻止所述移动终端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滑出所述第二收容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主体设有第一主体转轴及第二主体转轴,所述第一手柄设有第一柄部转轴及第二柄部转轴,所述第一主体转轴、所述第二主体转轴、所述第一柄部转轴及第二柄部转轴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转轴及所述第一柄部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体转轴及所述第二柄部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第一阻尼环;
所述第一阻尼环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转轴并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所述第一阻尼环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第一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所述第一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和/或,所述第一阻尼环套设于所述第二主体转轴并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所述第一阻尼环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二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所述第二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主体设有第三主体转轴及第四主体转轴,所述第二手柄设有第三柄部转轴及第四柄部转轴,所述第三主体转轴、所述第四主体转轴、所述第三柄部转轴及第四柄部转轴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主体转轴及所述第三柄部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主体转轴及所述第四柄部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第二阻尼环;
所述第二阻尼环套设于所述第三主体转轴并与所述第三连杆固定,所述第二阻尼环用于在所述第三连杆相对所述第三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所述第三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和/或,所述第二阻尼环套设于所述第四主体转轴并与所述第四连杆固定,所述阻尼环用于在所述第四连杆相对所述第四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所述第四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挂环,所述挂环设于所述第一手柄和/或所述第二手柄和/所述主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遥控器,包括上述的手柄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通过合页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手柄的背面,所述合页用于在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手柄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
和/或,所述支架通过合页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手柄的背面,所述合页用于在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手柄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组件包括主体、第一手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手柄相对设置的第二手柄、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其中,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及第一手柄;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及第一手柄;则,主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一手柄共同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及第二手柄;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及第二手柄;则,主体、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第二手柄共同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则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均相对所述主体平移,即是: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相对主体的角度保持不变,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一直保持相对设置的状态。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柄组件应用于遥控器时,在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不再需要调整角度。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组件处于展开状态并夹持有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手柄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手柄组件处于展开状态并隐藏主体部分结构后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手柄组件处于展开状态并隐藏主体部分结构后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夹持有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遥控器的支架相对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转动至倾斜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组件处于展开状态及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该手柄组件包括主体100、第一手柄200、第二手柄300、第一连杆400、第二连杆500、第三连杆600以及第四连杆700。其中,第一手柄200与主体100活动连接。第一连杆400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手柄200。第二连杆500与第一连杆400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第二连杆500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手柄200。第二手柄300与第一手柄200相对设置,且与主体100活动连接。第三连杆600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手柄300。第四连杆700与第三连杆600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其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手柄300。
对于上述主体100,请参照图1及图2,主体100内部设有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可用于收容电路板及导线等电路元件。
对于上述第一手柄200,请参照图3,其示出了该手柄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隐藏主体部分结构后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及图2,该第一手柄200与第二手柄300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手柄200与主体100活动连接,并可相对主体100平移运动,其于靠近第二手柄300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腔210,该第一收容腔210用于至少部分收容外部的移动终端1000。
对于上述第一连杆400及第二连杆500,请继续参照图3,第一连杆4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及第一手柄200,第二连杆5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及第一手柄200,其中,第二连杆500与第一连杆400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则主体100、第一连杆400、第二连杆500以及第一手柄200共同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即是,第一手柄200相对主体100运动的过程为平移过程。本实施例中,主体100的收容空间内固设有第一主体转轴110及第二主体转轴120,第一手柄200的第一收容腔210内固设有第一柄部转轴220及第二柄部转轴230,第一主体转轴110、第二主体转轴120、第一柄部转轴220及第二柄部转轴230之间平行设置且均与主体100的顶部垂直。第一连杆40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主体转轴110及第一柄部转轴220相适配的第一轴孔,并通过该第一轴孔与第一主体转轴110及第一柄部转轴220分别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0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二主体转轴120及第二柄部转轴230相适配的第二轴孔,并通过该第二轴孔与第二主体转轴120及第二柄部转轴230分别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40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一连杆400沿第一主体转轴110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二连杆50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二连杆500沿第二主体转轴120的轴线平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本实施例中是在主体100与第一手柄200上设置相应转轴,而在第一连杆400上设置相适配的轴孔,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主体100设置第一主体轴孔与第二主体轴孔,相应地,第一手柄上设置第一柄部轴孔与第二柄部轴孔,该第一主体轴孔、第二主体轴孔、第一柄部轴孔及第二柄部轴孔平行设置;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一主体轴孔及第一柄部轴孔相适配的第一转轴,并通过该第一转轴与主体及第一手柄分别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二主体轴孔及第二柄部轴孔相适配的第二转轴,并通过该第二转轴与主体及第一手柄分别转动连接。此外,上述第一主体转轴110、第二主体转轴120、第一柄部转轴220及第二柄部转轴230也可以相对主体100顶部倾斜一定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为避免第一手柄200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杆400相对第一主体转轴110转动的过程中过于松动而不便调节第一手柄200的位置,该手柄组件还包括第一阻尼环800。第一阻尼环800套设于第一主体转轴110,且沿第一主体转轴110的轴向,第一阻尼环800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两个第一连杆400固定;第一阻尼环800用于在第一连杆400相对第一主体转轴110转动的过程中为第一连杆400提供转动阻尼。可以理解的是,即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环800套设于第一主体转轴11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环套设在第二主体转轴上,并与第二连杆固定,其用于在第二连杆相对第二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第二连杆提供转动阻尼;又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转轴110及第二主体转轴120均套设有第一阻尼环,该第一阻尼环用于在第一连杆相对第一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以及第二连杆相对第二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对于上述第二手柄300,请参照图4,其示出了手柄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隐藏主体部分结构后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3,第二手柄300与主体100活动连接,并可相对主体100平移运动,其于靠近第二手柄300的一端设有第二收容腔310,该第二收容腔310用于至少部分收容外部的移动终端1000,其与上述的第一收容腔210被配置为共同配合以收容外部的移动终端的两端。
对于上述第三连杆600及第四连杆700,请继续参照图4,第三连杆6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及第二手柄300,第四连杆7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及第二手柄300,其中,第四连杆700与第三连杆600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则主体100、第三连杆600、第四连杆700以及第二手柄300共同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即是,第二手柄300相对主体100运动的过程为平移过程。本实施例中,主体100的收容空间内固设有第三主体转轴130及第四主体转轴140,第三主体转轴130与上述第一主体转轴110相对应且沿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收容空间的两端,第四主体转轴140与第二主体转轴120对应且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收容空间的两端。第二手柄300的第二收容腔310内固设有第三柄部转轴320及第四柄部转轴330,第三主体转轴130、第四主体转轴140、第三柄部转轴320及第四柄部转轴330之间平行设置且均与主体100的顶部垂直。第三连杆60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主体转轴130及第三柄部转轴320相适配的第三轴孔,并通过该第三轴孔与第三主体转轴130及第三柄部转轴320分别转动连接。第四连杆70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四主体转轴140及第四柄部转轴330相适配的第四轴孔,并通过该第四轴孔与第四主体转轴140及第四柄部转轴330分别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杆60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三连杆600沿第三主体转轴130的轴线平行设置;第四连杆70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四连杆700沿第四主体转轴140的轴线平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本实施例中是在主体100与第二手柄300上设置相应转轴,而在第三连杆600及第四连杆700上设置相适配的轴孔,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主体100设置第三主体轴孔与第四主体轴孔,相应地,第二手柄上设置第三柄部轴孔与第四柄部轴孔,该第三主体轴孔、第四主体轴孔、第三柄部轴孔及第四柄部轴孔平行设置;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三主体轴孔及第三柄部轴孔相适配的第三转轴,并通过该第三转轴与主体及第二手柄分别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与第四主体轴孔及第四柄部轴孔相适配的第四转轴,并通过该第四转轴与主体及第二手柄分别转动连接。此外,上述第三主体转轴130、第四主体转轴140、第三柄部转轴320及第四柄部转轴330亦可相对主体100顶部倾斜一定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为避免第二手柄300运动的过程中,第三连杆600相对第三主体转轴130转动的过程中过于松动而不便调节第二手柄300的位置,该手柄组件还包括第二阻尼环810。第二阻尼环810套设于第三主体转轴130,且沿第三主体转轴130的轴向,第二阻尼环810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两个第三连杆600固定;第二阻尼环810用于在第三连杆600相对第三主体转轴130转动的过程中为第三连杆600提供转动阻尼。可以理解的是,即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环套设于第三主体转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环套设在第四主体转轴上,并与第四连杆固定,其用于在第四连杆相对第四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第四连杆提供转动阻尼;又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主体转轴及第四主体转轴均套设有第二阻尼环,该第二阻尼环用于在第三连杆相对第三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以及第四连杆相对第四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在手柄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上述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收容腔210及第二收容腔310的移动终端向远离主体100的方向滑出第一收容腔210及第二收容腔310,从而导致移动终端受损,上述第一手柄200还包括第一挡板240,上述第二手柄300还包括第二挡板340。具体地,请参照图3及图4,第一挡板240设于第一收容腔210远离第一手柄200与第一连杆400连接处的一端,第二挡板340设于第二收容腔310远离第二手柄300与第三连杆600连接处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手柄组件还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中的任意一个。
当该手柄组件处于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时,其整体占用体积较小,为进一步方便用户携带,该手柄组件还包括挂环250。本实施例中,挂环250设于第一手柄20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挂环还可以设置在第二手柄及主体中的至少一个。
再进一步地,为保证第一手柄处于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极限位置处时,第一手柄能够保持稳定,而第一手柄处于上述两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时,第一手柄具有继续展开的运动趋势,其可在外部的移动终端1000的抵持作用下保持稳定,同时移动终端在第一手柄的相互作用下保持稳定,该手柄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轴模块820。第一弹性轴模块820被配置为在第一手柄200处于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极限位置处之间时,驱动第一手柄200向展开的方向运动;而在第一手柄200处于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极限位置处时,使第一手柄200能够保持稳定。考虑到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第一弹性轴模块820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点,且第一弹性轴模块820可选的实施方式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对第一弹性轴模块820的具体结构作出说明。同理,为保证第二手柄300处于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极限位置处时,第二手柄能够保持稳定,而第二手柄300处于上述两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时,第二手柄具有继续展开的运动趋势,其可在外部的移动终端1000的抵持作用下保持稳定,同时移动终端在第二手柄的相互作用下保持稳定,该手柄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轴模块830。第二弹性轴模块830与第一弹性轴模块820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组件包括主体100、第一手柄200、第一连杆400、第二连杆500、与第一手柄200相对设置的第二手柄300、第三连杆600以及第四连杆700。其中,第一连杆4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及第一手柄200;第二连杆500与第一连杆400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第二连杆5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及第一手柄200;则,主体100、第一连杆400、第二连杆500及第一手柄200共同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即是:第一手柄200能够相对主体100沿弧线作平移运动。同时,第三连杆6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及第二手柄300;第四连杆700与第三连杆600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第四连杆7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100及第二手柄300;则,主体100、第三连杆600、第四连杆700及第二手柄300共同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即是:第二手柄300亦能够相对主体100沿弧线作平移运动。综上所述,第一手柄200及第二手柄300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手柄200及第二手柄300均相对主体100平移,第一手柄200及第二手柄300相对主体100的角度保持不变,第一手柄200与第二手柄300之间一直保持相对设置的状态。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柄组件应用于无人机遥控器时,其在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不再需要反复调整角度。此外,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均与主体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连接的方式能够保证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足够大的运动范围,从而适应更多尺寸规格的移动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遥控器,请参照图5,其示出了该遥控器900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该遥控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柄组件以及通信组件920。其中,通信组件920包括显示屏921、摇杆922、按钮923,以及电路板(未示出)。显示屏921设于手柄组件的主体910顶部,其用于显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户可以同时结合上述摇杆922及按钮923实现与显示屏921的交互;此外,显示屏921本身也可以是触摸屏,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触摸显示屏921实现交互。摇杆922及按钮923均用于输入指令,以使无人机完成相对应的动作。其中,摇杆用于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姿势,用户可以通过向不同的方向拨动摇杆922使无人机处于不同的飞行姿势;本实施例中,摇杆922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摇杆922沿主体910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主体910顶部的两端。按钮923的用于实现遥控器的开/关机以及显示屏921中罗列的指令的选择。电路板收容于主体的收容空间,并与上述的显示屏921、摇杆922、按钮923连接。
进一步地,为方便用户在不需要对该遥控器上的通信组件920进行操作而将该遥控器放置于桌面(或者其他平台)时,用户能够较为舒适地观察到移动终端的交互界面显示的信息,该遥控器还包括支架930。具体请参照图6,两支架930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的背面,且支架930相对第一手柄或第二手柄转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阻尼,从而确保支架930相对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转动至倾斜后,将支架930放置于桌面(或其他平台)时遥控器900能够保持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柄与支架930之间通过合页(未示出)转动连接,该合页用于在支架930与第一手柄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第二手柄与支架930之间亦通过合页(未示出)转动连接,该合页用于在支架930与第二手柄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手柄与支架930之间,以及第二手柄与支架930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转动连接,例如轴孔的过盈配合。
由于包括上述手柄组件,故该遥控器900在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不再需要调整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遥控器还可以应用于电视、游戏设备、机床加工设备等其他装置中,在此不一一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第一手柄;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手柄;
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手柄;
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一手柄相对设置;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手柄;
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平行设置且长度相等,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手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于靠近所述第二手柄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手柄于靠近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及所述第二收容腔被配置为共同配合以收容外部的移动终端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远离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处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板用于在外部的移动终端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时,阻止所述移动终端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滑出所述第一收容腔;
和/或所述第二手柄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于所述第二收容腔远离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处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用于在外部的移动终端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时,阻止所述移动终端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滑出所述第二收容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有第一主体转轴及第二主体转轴,所述第一手柄设有第一柄部转轴及第二柄部转轴,所述第一主体转轴、所述第二主体转轴、所述第一柄部转轴及第二柄部转轴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转轴及所述第一柄部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体转轴及所述第二柄部转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阻尼环;
所述第一阻尼环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转轴并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所述第一阻尼环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第一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所述第一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和/或,所述第一阻尼环套设于所述第二主体转轴并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所述第一阻尼环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二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所述第二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有第三主体转轴及第四主体转轴,所述第二手柄设有第三柄部转轴及第四柄部转轴,所述第三主体转轴、所述第四主体转轴、所述第三柄部转轴及第四柄部转轴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主体转轴及所述第三柄部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主体转轴及所述第四柄部转轴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阻尼环;
所述第二阻尼环套设于所述第三主体转轴并与所述第三连杆固定,所述第二阻尼环用于在所述第三连杆相对所述第三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所述第三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和/或,所述第二阻尼环套设于所述第四主体转轴并与所述第四连杆固定,所述阻尼环用于在所述第四连杆相对所述第四主体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为所述第四连杆提供转动阻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环,所述挂环设于所述第一手柄和/或所述第二手柄和/所述主体。
9.一种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通过合页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手柄的背面,所述合页用于在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手柄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
和/或,所述支架通过合页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手柄的背面,所述合页用于在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手柄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
CN202020021738.7U 2020-01-06 2020-01-06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Active CN211737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1738.7U CN211737904U (zh) 2020-01-06 2020-01-06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1738.7U CN211737904U (zh) 2020-01-06 2020-01-06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7904U true CN211737904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6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1738.7U Active CN211737904U (zh) 2020-01-06 2020-01-06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79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6340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装置和遥控套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6340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装置和遥控套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57997U (zh) 支架及具有其的自拍杆
JP2022536175A (ja) ヒンジ機構及び折り畳み型モバイル端末
CN208457537U (zh) 一种可折叠手持云台
CN111684196B (zh) 手持云台
CN105334941B (zh) 支撑架与电子装置
CN211737904U (zh)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JP2021513117A (ja) 雲台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無人機
CN212251923U (zh) 带有副手柄的拍摄设备支架
CN109611675A (zh) 一种可折叠斜轴手持稳定器
CN113958848A (zh) 一种手持稳定器
CN109990175B (zh) 转轴组件、转动连接机构、夹持装置及手持设备
CN112923198B (zh) 手持云台
CN209399100U (zh) 云台手柄和手持云台
CN117082787A (zh)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KR101148150B1 (ko) 이동단말기의 휴대용 거치대
TWI761107B (zh) 周邊裝置
CN212480794U (zh) 一种手持稳定器
CN215000545U (zh) 手持云台
CN210278231U (zh) 一种折叠遥控器
CN219433022U (zh) 一种拍摄支架
CN217057045U (zh) 一种终端支架
CN220688535U (zh) 调节范围大的支架
JP3718443B2 (ja) 付属装置
CN217603689U (zh)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CN210780921U (zh) 一种自拍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Street Xueyuan Road No. 1001 Chi Yuen Building 9 layer B1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otong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Street Xueyuan Road No. 1001 Chi Yuen Building 9 layer B1

Patentee before: AUTEL ROBOT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