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7265U -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 Google Patents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7265U
CN211737265U CN202020340389.5U CN202020340389U CN211737265U CN 211737265 U CN211737265 U CN 211737265U CN 202020340389 U CN202020340389 U CN 202020340389U CN 211737265 U CN211737265 U CN 211737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ch
shell
cone
cylinder
after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03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荣武
王平
顾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neco Suzhou E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403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7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7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7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尾气后处理壳体,其包括锥体以及与所述锥体相配合的保温壳体。所述锥体设有第一焊缝以及第二焊缝。所述保温壳体设有第一侧缘以及第二侧缘,其中所述第一侧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以及第四缺口。当所述锥体与所述保温壳体配合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焊缝对应于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焊缝对应于所述第三缺口;当所述锥体与所述保温壳体配合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焊缝对应于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焊缝对应于所述第四缺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多个缺口,当所述锥体与所述保温壳体配合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时,不同的缺口分别与锥体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多角度配合的可行性,提高了安装的多样化。

Description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尾气后处理壳体,所述尾气后处理壳体包括锥体(例如进气锥体)以及与所述锥体相配合的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通常覆盖在催化剂载体封装壳体上。所述保温壳体通常设有与所述锥体相对应的若干缺口以及与传感器座相配合的若干传感器避让槽。
然而,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锥体的安装角度也不断发生变化,原先保温壳体上所述设置的、用以与所述锥体以及传感器座一一对应的缺口以及传感器避让槽已经无法满足多样性的安装需求。这导致针对不同的安装角度,需要设计出不同的保温壳体,不利于节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角度配合的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壳体,其包括锥体以及与所述锥体相配合的保温壳体,所述锥体设有第一焊缝以及第二焊缝;所述保温壳体设有第一侧缘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缘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以及第四缺口,所述第二侧缘设有用以避让传感器座的至少两个避让槽,其中:
当所述锥体与所述保温壳体配合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焊缝对应于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焊缝对应于所述第三缺口;
当所述锥体与所述保温壳体配合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焊缝对应于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焊缝对应于所述第四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缘设有第一圆周,其中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以及所述第四缺口沿着所述第一圆周间隔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三缺口之间的弧长等于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四缺口之间的弧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锥体包括第一半壳体以及第二半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半壳体包括第一半内壳体以及第一半外壳体,所述第二半壳体包括第二半内壳体以及第二半外壳体;所述第一半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内壳体的焊接处形成所述第一焊缝以及所述第二焊缝。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内壳体固定在所述保温壳体的第一侧缘的内侧,所述第一半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外壳体固定在所述保温壳体的第一侧缘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内壳体设有相互配合的翻边,所述第一焊缝以及所述第二焊缝形成在所述翻边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锥体为进气锥体,所述进气锥体设有进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侧缘设有第二圆周,所述避让槽的数量大于等于四个,这些避让槽沿着所述第二圆周间隔分布;所述传感器座包括用以安装温度传感器的第一传感器座以及用以安装压力传感器的第二传感器座,所述第一传感器座设于其中一个避让槽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座设于其中另一个避让槽中。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筒体、封装在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第一后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筒体对齐的第二筒体、封装在所述第二筒体内的第二后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筒体以及所述第二筒体并排布置的第三筒体、封装在所述第三筒体内的第三后处理单元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三筒体的连接壳体,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前述的尾气后处理壳体,其中所述保温壳体覆盖在所述第一筒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大致呈U形,所述第一后处理单元为柴油催化氧化剂(DOC),所述第二后处理单元为柴油颗粒捕集器(DPF),所述第三后处理单元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个缺口,当所述锥体与所述保温壳体配合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时,不同的缺口分别与锥体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多角度配合的可行性,满足多样化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封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壳体、第一筒体以及第一后处理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去除图4中第一半外壳体以及第二半外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第一半内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第二半内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其包括第一筒体11、封装在所述第一筒体11内的第一后处理单元12、与所述第一筒体11对齐的第二筒体21、封装在所述第二筒体21内的第二后处理单元22、与所述第一筒体11以及所述第二筒体21并排布置的第三筒体31、封装在所述第三筒体31内的第三后处理单元32、连接所述第二筒体21与所述第三筒体31的连接壳体4、以及尾气后处理壳体5。所述连接壳体4设有将从所述第二后处理单元22流出的气流导向所述第三后处理单元32的转弯腔体40。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大致呈U形。所述第一后处理单元12为柴油催化氧化剂(DOC),所述第二后处理单元22为柴油颗粒捕集器(DPF),所述第三后处理单元32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
请参照图4至图7所示,所述尾气后处理壳体5包括锥体6以及与所述锥体6相配合的保温壳体7。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锥体6为进气锥体,所述进气锥体设有进气口60。请参照图6所示,所述锥体6包括第一半壳体61(例如左半壳体)以及第二半壳体62(例如右半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半壳体61为两层,其包括第一半内壳体611以及第一半外壳体612。所述第二半壳体62为两层,其包括第二半内壳体621以及第二半外壳体622。请参图5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半内壳体611与所述第二半内壳体621两侧的焊接处形成了第一焊缝613以及所述第二焊缝614。所述第一半外壳体612与所述第二半外壳体622也是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可以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空间填充保温棉,以降低热量的损失。
请参照图5所示,所述保温壳体7覆盖在所述第一筒体11上。请参照图6至图9所示,所述保温壳体7设有第一侧缘71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缘7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缘72,所述第一侧缘71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缺口711、第二缺口712、第三缺口713以及第四缺口714,所述第二侧缘72设有用以避让传感器座的至少两个避让槽72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座包括用以安装温度传感器的第一传感器座111以及用以安装压力传感器的第二传感器座112。
请参图5至图7所示,当所述锥体6与所述保温壳体7配合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焊缝613对应于所述第一缺口711,所述第二焊缝614对应于所述第三缺口713;当所述锥体6与所述保温壳体7配合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焊缝613对应于所述第二缺口712,所述第二焊缝614对应于所述第四缺口714。通过设置多个缺口,当所述锥体6与所述保温壳体7配合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时,不同的缺口分别与锥体6的焊缝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多角度配合的可行性,满足多样化的安装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缘71设有第一圆周,其中所述第一缺口711、所述第二缺口712、所述第三缺口713以及所述第四缺口714沿着所述第一圆周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缺口711与所述第三缺口712之间的弧长等于所述第二缺口712与所述第四缺口714之间的弧长。所述第二侧缘72设有第二圆周,所述避让槽721的数量大于等于四个,这些避让槽721沿着所述第二圆周间隔分布;所述第一传感器座111设于其中一个避让槽721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座112设于其中另一个避让槽721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传感器座111以及第二传感器座112在不同应用下的安装角度不同,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多个避让槽721能够覆盖第一传感器座111以及第二传感器座112各种不同的安装角度,即在任意一种应用下,都能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座111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座112的避让槽721。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针对第一传感器座111以及第二传感器座112不同的安装位置,需要设计不同保温壳体7的困扰,从而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任何一种安装角度下,只有两个避让槽721能够与相应的第一传感器座111以及第二传感器座112实现配合,而其余的避让槽721在这种特定的安装角度下是轮空的,即它们不与任何传感器座相配合。
请参照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壳体7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所述保温壳体7包括第一半壳体73以及第二半壳体74,以共同形成圆筒状。
请参照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内壳体611与所述第二半内壳体621固定在所述保温壳体7的第一侧缘71的内侧;所述第一半外壳体612与所述第二半外壳体622固定在所述保温壳体7的第一侧缘71的外侧。如此设置,便于组装和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内壳体611与所述第二半内壳体621设有相互配合的翻边615,所述第一焊缝613以及所述第二焊缝614形成在所述翻边615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个缺口,当所述锥体6与所述保温壳体7配合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时,不同的缺口分别与锥体6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多角度配合的可行性,提高了安装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多个避让槽721,扩大对第一传感器座111以及第二传感器座112不同的安装位置的适用性,节省了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尾气后处理壳体,其包括锥体以及与所述锥体相配合的保温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设有第一焊缝以及第二焊缝;所述保温壳体设有第一侧缘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缘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以及第四缺口,所述第二侧缘设有用以避让传感器座的至少两个避让槽,其中:
当所述锥体与所述保温壳体配合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焊缝对应于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焊缝对应于所述第三缺口;
当所述锥体与所述保温壳体配合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焊缝对应于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焊缝对应于所述第四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缘设有第一圆周,其中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以及所述第四缺口沿着所述第一圆周间隔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三缺口之间的弧长等于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四缺口之间的弧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包括第一半壳体以及第二半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半壳体包括第一半内壳体以及第一半外壳体,所述第二半壳体包括第二半内壳体以及第二半外壳体;所述第一半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内壳体的焊接处形成所述第一焊缝以及所述第二焊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内壳体固定在所述保温壳体的第一侧缘的内侧,所述第一半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外壳体固定在所述保温壳体的第一侧缘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内壳体设有相互配合的翻边,所述第一焊缝以及所述第二焊缝形成在所述翻边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为进气锥体,所述进气锥体设有进气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缘设有第二圆周,所述避让槽的数量大于等于四个,这些避让槽沿着所述第二圆周间隔分布;所述传感器座包括用以安装温度传感器的第一传感器座以及用以安装压力传感器的第二传感器座,所述第一传感器座设于其中一个避让槽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座设于其中另一个避让槽中。
9.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筒体、封装在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第一后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筒体对齐的第二筒体、封装在所述第二筒体内的第二后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筒体以及所述第二筒体并排布置的第三筒体、封装在所述第三筒体内的第三后处理单元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三筒体的连接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壳体,其中所述保温壳体覆盖在所述第一筒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大致呈U形,所述第一后处理单元为柴油催化氧化剂(DOC),所述第二后处理单元为柴油颗粒捕集器(DPF),所述第三后处理单元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
CN202020340389.5U 2020-03-18 2020-03-18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Active CN211737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0389.5U CN211737265U (zh) 2020-03-18 2020-03-18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0389.5U CN211737265U (zh) 2020-03-18 2020-03-18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7265U true CN211737265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4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0389.5U Active CN211737265U (zh) 2020-03-18 2020-03-18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72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4716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4716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6509B2 (en) Tri-flow exhaust treatment device with reductant mixing tube
US7611561B2 (en) Diesel exhaust filter construction
JP5985647B2 (ja) 一体取付物を有する排気処理装置
CN103403316B (zh) 具有形成为一体的壳体和挡板的排气后处理装置
EP2187013B1 (en) Construction for an exhaust after treatment device
CN205243598U (zh)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CN211737265U (zh)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JPS62292231A (ja) 排気装置要素のための熱遮蔽を製作する方法
JP2016217337A (ja) 還元剤インジェクタ用ガスケ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排気ガス後処理装置
CN111271168A (zh) 尾气后处理壳体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US20140284138A1 (en) Engine muffler
EP2664760B1 (en)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of an adding valve
CN212296577U (zh) 一种排气消声器及全地形车
CN107035463B (zh) 一种可以利用余热进行催化反应的车用消音器
CN212272367U (zh) 一种排气消声器及全地形车
CA2897729C (en) Catalytic converter
WO2019140866A1 (zh) 箱体式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CN216741694U (zh) 用于汽油发动机的smc四元催化转化器
US20090026763A1 (en) Sliding Sealing Connector
CN217300692U (zh) 一种三元催化转化器、汽车尾气处理系统及车辆
CN217558413U (zh) 传感器支架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19809061U (zh) 端锥以及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热端组件
CN203476458U (zh) 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CN217107180U (zh) 一种柴油后处理装置隔热保温罩
US11400872B1 (en) Heat shield assembly for exhaust treatme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