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3576U - 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3576U
CN211733576U CN201922395552.8U CN201922395552U CN211733576U CN 211733576 U CN211733576 U CN 211733576U CN 201922395552 U CN201922395552 U CN 201922395552U CN 211733576 U CN211733576 U CN 211733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pressure
main part
feed water
water heat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55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波
曲强
赵梅冬
张冬
李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955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3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3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3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s, Intake/Discharge, And Installation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涉及高压加热器的技术领域,包括支撑主体和安装主体;在高压加热器直立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安装主体高压加热器的底座远离固定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通过支撑主体与安装主体固定连接,支撑主体用于支撑直立后的高压加热器,且支撑主体远离高压加热器的一端至高压加热器的距离与固定支架的高度相等,以使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的标高一致,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标高不一致,无法满足高压加热器竖立的施工需要的技术问题,完善了高压加热器进行竖起直立的施工方式。

Description

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加热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火力发电的不断发展,国内电力建设逐渐转向1000MW及更高参数的火力发电厂,而1000MW超临界机组是一种新型热电机组,1000MW超临界机组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是未来国内火电机组发展的主流。
现有技术中,随着电力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传统卧式高压加热器无法满足上述超临界机组工程的需要,因此,现有技术中已逐渐利用新型立式高压加热器代替传统卧式高压加热器,一般情况下,新型立式高压加热器的输送过程中是卧式运输,当运输到目的地后,需要对立式高压加热器进行竖起直立操作。
但是,立式高压加热器设备存在超长、超重问题,而且在运输过程中,高压加热器的底座一端通过固定支架进行支撑,底座的另一端为滑动底座,但是,滑动底座有滑动轮组成,无法作为高压加热器竖立时的旋转的支撑,因此在高压加热器直立的过程中,是需要将滑动底座进行拆除,但是将滑动底座端拆除后,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标高不一致,无法满足高压加热器竖立的施工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标高不一致,无法满足高压加热器竖立的施工需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所述高压加热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架,包括:支撑主体和安装主体;
所述安装主体与所述高压加热器的底座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安装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主体用于支撑直立后的所述高压加热器,且所述支撑主体的远离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端至所述高压加热器的距离与所述固定支架的高度相等,以使所述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的标高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包括支撑架和连接架;
所述连接架位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安装主体之间,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安装主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安装主体、所述连接架和所述支撑架围设形成中空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至少两个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主体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中空通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着所述中空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接部,且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远离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主体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呈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均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中空通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筋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三加强筋沿着所述中空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且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远离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和吊装机构;
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中空通道靠近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端,所述吊装机构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吊装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吊装设备连接的固定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吊装机构还包括吊装主体;
所述吊装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吊装主体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凹槽内,以将所述凹槽分割成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所述第一内凹槽和所述第二内凹槽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凹槽和所述第二内凹槽用于分别与外部吊装设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主体背离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侧,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安装主体连接,所述缓冲机构用于缓冲外部吊装设备带动所述安装主体时,所述高压加热器底座对所述安装主体的冲击力。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和弹性柱;
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呈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通过所述弹性柱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安装主体抵接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高压加热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架,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和安装主体;在高压加热器直立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安装主体与高压加热器的底座远离固定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通过支撑主体与安装主体固定连接,支撑主体用于支撑直立后的高压加热器,且支撑主体远离高压加热器的一端至高压加热器的距离与固定支架的高度相等,以使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的标高一致,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标高不一致,无法满足高压加热器竖立的施工需要的技术问题,完善了高压加热器进行竖起直立的施工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的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的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支撑主体;200-安装主体;300-支撑架;301-支撑板;302-第三加强筋;312-第二抵接部;303-第四加强筋;400-连接架;401-连接板;402-第一加强筋;412-第一抵接部;403-第二加强筋;500-固定板;600-吊装机构;601-吊装主体;602-固定部;612-挡板;700-缓冲机构;701-第一缓冲垫;702-第二缓冲垫;703-弹性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高压加热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架,包括:支撑主体100和安装主体200;安装主体200与高压加热器的底座远离固定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支撑主体100与安装主体200固定连接,支撑主体100用于支撑直立后的高压加热器,且支撑主体100的远离高压加热器的一端至高压加热器的距离与固定支架的高度相等,以使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的标高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当高压加热器以底座一侧为转轴进行旋转直立时,高压加热器另一侧的滑动底座无法作为支撑装置进行使用,因此需要将高压加热器底座一侧的滑动底座拆卸,此时可以通过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与高压加热器的底座进行连接,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能够保证与高压加热器原始存在的固定支架等高,当高压加热器完成直立操作后,可以利用垫块等形式将高压加热器暂时垫起,进而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拆卸后,进行下一个高压加热器的直立操作,实现了对高压加热器直立装置的重复使用,能够保证高压加热器直立起吊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地,安装主体200与高压加热器的底座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者插接等,优选地,安装主体200与高压加热器的底座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地,在安装主体200靠近高压加热器底座的一侧板设置有多个固定孔,通过将多个螺栓插设于多个固定孔内,固定孔可以采用螺纹孔或者通孔,同时利用多个螺栓与底座连接后,进而将安装主体200固定于高压加热器的底座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针对高压加热器底座上固定支架的高度,选用对应规格的支撑主体100,其中,需要保证的是,支撑主体100的高度,即支撑主体100从远离高压加热器的一端至高压加热器的距离与固定支架在底座上的高度相等,即当支撑主体100和固定支架与底部平台抵接时,此时高压加热器处于平衡直立的状态即可。另外,由于固定支架属于高压加热器底座的现有结构,此处将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高压加热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架,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00和安装主体200;在高压加热器直立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安装主体200与高压加热器的底座远离固定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通过支撑主体100与安装主体200固定连接,支撑主体100用于支撑直立后的高压加热器,且支撑主体100远离高压加热器的一端至高压加热器的距离与固定支架的高度相等,以使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的标高一致,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标高不一致,无法满足高压加热器竖立的施工需要的技术问题,完善了高压加热器进行竖起直立的施工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主体100包括支撑架300和连接架400;连接架400位于支撑架300和安装主体200之间,支撑架300通过连接架400与安装主体200固定连接,且安装主体200、连接架400和支撑架300围设形成中空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300、连接架400以及安装主体200围成一个两侧开口的方形中空通道结构,通过将支撑主体100设置为中空通道结构,可以在将支撑主体100与高压加热器底座连接时,操作人员有能够推动该支撑主体100的着力点,且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其中,安装主体200可以作为中控通道的一个侧壁,进而安装主体200可以采用安装板,安装主体200与连接架400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同理,连接架400与支撑架30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或者铆接等方式;由于连接架400和支撑架300作为高压加热器的支撑主体100,因此连接架400和支撑架300优选地的采用金属材料。
可选地,安装主体200、连接架400和支撑架300围设形成中空通道可以利用任意一段开口的位置与底部的平台进行抵接固定,由于高压加热器具有重量大的优点,为了保证连接架400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架400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至少两个连接板401;连接板401的两侧分别与安装主体200和支撑架300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402和第二加强筋403呈垂直设置,且第一加强筋402和第二加强筋均与连接板401背离中空通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加强筋402和第二加强筋403与连接板40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为了保证连接板401的强度,第一加强筋402与连接板401采用一体成型,同理,第二加强筋403与连接板401采用一体成型。
可选地,第一加强筋402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402呈平行设置于连接板401上,第二加强筋403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403呈平行设置于连接板401上。
由于连接板401是沿着竖直方向支撑高压加热器,为了更好的保证连接板401的支撑强度,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402呈竖直设置,第一加强筋402沿着中空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接部412,且第一抵接部412位于远离高压加热器的一端,第一抵接部412与连接板401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一抵接部412可以采用三角形凸起,当连接板401的一端与底部平台抵接时,利用第一抵接部412可以在与连接板401焊接后,使得连接板401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
可选地,安装主体200、连接架400和支撑架300围设形成中空通道可以利用任意一段开口的位置与底部的平台进行抵接固定,由于高压加热器具有重量大的优点,为了保证支撑架300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架300包括支撑板301、第三加强筋302和第四加强筋;支撑板301与安装主体200呈平行设置,第三加强筋302和第四加强筋303呈垂直设置,且第三加强筋302和第四加强筋均与支撑板301背离中空通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三加强筋302和第四加强筋303与支撑板30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为了保证支撑板301的强度,第三加强筋302与支撑板301采用一体成型,同理,第三加强筋302与支撑板301采用一体成型。
可选地,第三加强筋302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三加强筋302呈平行设置于支撑板301上,第四加强筋303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第四加强筋303呈平行设置于支撑板301上。
由于支撑板301是沿着竖直方向支撑高压加热器,为了更好的保证支撑板301的支撑强度,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三加强筋302呈竖直设置,第三加强筋302沿着中空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312,且第二抵接部312位于远离高压加热器的一端,第二抵接部312与支撑板301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二抵接部312可以采用三角形凸起,当支撑板301的一端与底部平台抵接时,利用第二抵接部312可以在与支撑板301焊接后,使得支撑板301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
由于支撑板301作为中空通道远离安装主体200一侧面的支撑结构,通过设置第三筋板和第四筋板可以增加支撑板301的稳定性。
由于高压加热器在卧式放置时,高压加热器仍然具有较高的高度,为了使得安装主体200和支撑主体100更好的固定在高压加热器底座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500和吊装机构600;固定板500位于中空通道靠近高压加热器的一端,吊装机构600通过固定板500与安装主体200固定连接,吊装机构600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吊装设备连接的固定部602。
其中,固定板500作为中空通道一端开口的连接结构,通过将固定板500与中空通道的一端开口位置的多个侧壁进行固定连接,因此固定板500、安装主体200、支撑架300和连接架400之间会形成一端开口的方形结构,而且此时开口的位置会与底部平台进行抵接,吊装机构600可以通过固定板500与安装主体200固定连接,因此在需要将安装主体200与高压加热器底座连接之前,可以利用外部吊装设备与吊装机构600进行连接,进而带动支撑主体100和安装主体200吊装至高压加热器底座的具体安装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吊装机构600还包括吊装主体601;吊装主体601的一端与固定板500固定连接,吊装主体601内设置有凹槽,固定部602位于凹槽内,以将凹槽分割成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相对于固定板500呈对称设置,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用于分别与外部吊装设备连接。
可选地,吊装主体601可以采用直角三角形结构,吊装主体60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固定板500固定连接,并且在吊装主体601的内部凹槽设置有固定部602,利用固定部602将凹槽呈对称设置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进而通过外部吊装设备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行连接,保证了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外部吊装设备与吊装主体601连接的稳定性,固定板500与凹槽的内壁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挡板612,其中挡板612能够分别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具有两个向内凹槽的卡槽,并且卡槽可以与外部吊装设备的吊扣相配适,从而利用卡槽能够使吊装主体601在起吊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选地,挡板612可以采用三角形结构。
由于在吊装过程中,当吊装主体601带动安装主体200运动至高压加热器底座后,降落放置的过程中,由于安装主体200和支撑主体100的自重会对高压加热器底座以及安装主体200存在冲击的情况,为了缓解上述情况,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机构700;缓冲机构700设置于安装主体200背离高压加热器的一侧,缓冲机构700与安装主体200连接,缓冲机构700用于缓冲外部吊装设备带动安装主体200时,高压加热器底座对安装主体200的冲击力。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缓冲机构700包括第一缓冲垫701、第二缓冲垫702和弹性柱703;第一缓冲垫701和第二缓冲垫702呈平行设置,且第一缓冲垫701和第二缓冲垫702通过弹性柱703连接,第一缓冲垫701和安装主体200抵接并固定。
可选地,第一缓冲垫701、第二缓冲垫702可以采用橡胶垫,弹性柱703可以采用橡胶柱,其中,第一缓冲垫701可以通过螺栓与安装主体200连接,并且弹性柱703的两端可以设置有螺纹,因此弹性柱703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第一缓冲垫701与第二缓冲垫702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垫701、第二缓冲垫702以及弹性柱703可以缓冲在吊装至高压加热器底座上时,安装主体200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了安装主体200以及支撑主体100的使用寿命,使得设计更加合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所述高压加热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和安装主体;
所述安装主体与所述高压加热器的底座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安装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主体用于支撑直立后的所述高压加热器,且所述支撑主体的远离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端至所述高压加热器的距离与所述固定支架的高度相等,以使所述高压加热器直立后底座两端的标高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包括支撑架和连接架;
所述连接架位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安装主体之间,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安装主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安装主体、所述连接架和所述支撑架围设形成中空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至少两个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主体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中空通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着所述中空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接部,且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远离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主体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呈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均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中空通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筋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三加强筋沿着所述中空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且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远离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和吊装机构;
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中空通道靠近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端,所述吊装机构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吊装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吊装设备连接的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机构还包括吊装主体;
所述吊装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吊装主体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凹槽内,以将所述凹槽分割成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所述第一内凹槽和所述第二内凹槽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凹槽和所述第二内凹槽用于分别与外部吊装设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主体背离所述高压加热器的一侧,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安装主体连接,所述缓冲机构用于缓冲外部吊装设备带动所述安装主体时,所述高压加热器的底座对所述安装主体的冲击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和弹性柱;
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呈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通过所述弹性柱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安装主体抵接并固定。
CN201922395552.8U 2019-12-26 2019-12-26 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Active CN211733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5552.8U CN211733576U (zh) 2019-12-26 2019-12-26 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5552.8U CN211733576U (zh) 2019-12-26 2019-12-26 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3576U true CN211733576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1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5552.8U Active CN211733576U (zh) 2019-12-26 2019-12-26 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3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0572A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支撑底座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48840U (zh) 一种盘扣式支撑结构
CN211733576U (zh) 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CN105421741A (zh) 一种自立式塔机与模架一体化的集成施工平台系统
CN20845588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造柱
CN108581321A (zh) 一种货叉架横梁组焊定位装置
CN111099490A (zh) 用于高压加热器的支撑装置
KR200490054Y1 (ko) 벽체 지지대를 갖는 돌출 시공용 갱폼
CN206957171U (zh) 一种脚手连接架结构
CN105696782A (zh) 一种新型移动操作平台
CN214933166U (zh) 一种斗式提升机的辅助支撑装置
JP2017057568A (ja) 既存建物の外付け補強架構とそのユニット構体及び施工方法
CN209653333U (zh) 一种多功能墙体施工操作架
CN112411783A (zh) 一种高效减震的防屈曲支撑及其施工方法
CN211366718U (zh) 物流运输安装用吊架
CN205976431U (zh) 一种筒状构筑物液压滑模提升施工平台
CN212534179U (zh) 一种多层单桩基础
CN217420646U (zh) 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用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
CN110185144A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
CN210485127U (zh) 一种可调角度投影机箱立杆
CN214302795U (zh) 一种索结构中的索头与环梁耳板安装的操作平台
CN214885409U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与钢结构墙体的连接结构
CN216471922U (zh) 一种过渡节结构
CN209648540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平衡臂成型工装
CN217756385U (zh) 一种升降机标准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