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1698U - 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1698U
CN211731698U CN202020061081.7U CN202020061081U CN211731698U CN 211731698 U CN211731698 U CN 211731698U CN 202020061081 U CN202020061081 U CN 202020061081U CN 211731698 U CN211731698 U CN 211731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vertical pipe
pedal
folding
scoo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10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0610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1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1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1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本实用新型有展开行驶与折叠收纳这两种状态。展开行驶状态下,具有保持展开状态的锁定装置,与常规滑板车使用方式无异。折叠收纳状态下可以将踏板、后轮挡泥板、立管连接杆、立管等折叠成四段,形成一种把车轮包围在其中的方形框架。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极易于携带与存放收纳。在不方便行驶的环境下,可以把该滑板车折叠后放入书包或背包,随身携带,解决了常规滑板车在不行驶时携带不易的问题。不用时可以把该滑板车折叠后存放在书架、书柜内或桌面上,不用占地面面积,解决了常规滑板车存放时需要占据一个较大空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折叠车,具体涉及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由一位德国工人实用新型的,起初主要是一种儿童玩具,由于滑板车具有极高的有效载荷比,速度可以达到20公里/时,目前越来越作为一种出行交通工具出现在大众视野,是一种操作方便、驾驶安全的绿色代步工具,这样一种大型公共交通 + 个人微型车的组合通行方式,既节能又减少污染,正成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
常规滑板车的结构在前方轴设有方向轮,通常是单轮,在后方踏板轴设有辅助轮,利用把手操纵前方单轮,稳定向前行驶或转向,在后方踏板放置一只脚来支撑乘骑人体重,用另一只脚间断蹬地驱动,来得到骑乘感和速度感。这些滑板车的结构是已公知的技术,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滑板车,由于把手不能折叠并始终朝上,因此在存放或搬运时,体积大,占空间多。而且,上述的滑板车在移动时由于把手突出,因此发生与周围的物体碰撞而造成损坏或者把手损坏的问题。
目前市场主流的折叠滑板车常在前轮部位设置折叠机构,折叠后立管与踏板平行,前后车轮排布在踏板两端,存放时依然存在体积大,占空间多的问题,而且折叠后依然不便于搬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全部路程都适合滑板车滑行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考虑使用滑板车出行,如果其中有一段路不便于滑板车滑行,由于携带不便,人们通常不会使用滑板车。
上述常规滑板车与常规折叠滑板车存在两个问题:
1、在不行驶时携带不易
2、存放时需要占据一个较大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能够将滑板车折叠为一个方形框架的设计,把两个车轮包围在其中,从而滑板车折叠状态的尺寸相对原来的展开状态大幅缩小,达到便于携带,便于存放的目的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采用框架结构,把前后车轮收纳到方形外框架之内,结构十分紧凑,易于操作,彻底解决了存放或搬运时,体积大、占空间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包括车把连接头、折叠车把手、可伸缩立管、立管连接轴、前轮转向机构、前轮固定叉、前车轮、后车轮、立管连接杆、踏板、后轮固定叉和后轮挡泥板,立管连接杆与踏板前端铰接,后轮固定叉及后轮挡泥板与踏板后端铰接,折叠状态下,处于收缩状态的可伸缩立管与立管连接杆垂直设置,可伸缩立管与后轮挡泥板、踏板、立管连接杆构成四边形外框,把前车轮、后车轮包围在其中;立管连接杆与踏板垂直,并通过前轮固定叉把前轮夹在立管连接杆与踏板形成的直角当中。后轮挡泥板与踏板垂直,并通过后轮固定叉把后轮夹在后轮挡泥板与踏板形成的直角当中;车把连接头固定于伸缩立管前端,折叠车把手相对车把连接头轴向旋转或固定;折叠车把手旋转至与伸缩立管平行位置,车把连接头与后轮挡泥板上设置有一对用于相互定位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板车展开状态下,立管连接杆相对踏板外翻,前车轮露出;后轮挡泥板相对踏板外翻,后车轮露出,且前后轮连线与踏板平行,充分伸展后的可伸缩立管相对前车轮、后车轮上翻,折叠车把手充分向两边翻转,然后固定至适合乘骑人把持的位置。车把连接头内有锁定机构,确保外翻后的折叠车把手的稳定;折叠车把手、车把连接头、可伸缩立管、前轮固定叉形成一个整体的前轮转向驱动部件,通过前轮转向机构,与踏板及立管连接轴轴向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车把连接头包含一对斜轴连接器,通过斜轴连接器将折叠车把手展开与折叠。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轮挡泥板展开状态下,与后轮固定叉带动后轮旋转,踏板后端连接轴转关结构特征确定其旋转角度,在该角度下,后轮与前轮中心连线与踏板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使滑板车成为短距离出行的首选,即使路途中有一段不便于滑板车滑行的路程,用户也可以简便地把滑板车折叠起来,手提或放入背包,步行通过该路程之后,再将滑板车展开,继续滑行。
2、在不用的时候,本实用新型也将使滑板车不再占据一方地面,它折叠后非常小巧,可以放在书架、书柜内或桌面上。这个特性,也为共享滑板车的商业运营,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包括车把连接头1、折叠车把手2、可伸缩立管3、立管连接轴4、前轮转向机构5、前轮固定叉6、前车轮7、后车轮8、立管连接杆9、踏板10、后轮固定叉11和后轮挡泥板12,立管连接杆9与踏板10前端铰接,后轮固定叉11及后轮挡泥板12与踏板10后端铰接,折叠状态下,处于收缩状态的可伸缩立管3与立管连接杆9垂直设置,可伸缩立管3与后轮挡泥板12、踏板10、立管连接杆9构成四边形外框,把前车轮7、后车轮8包围在其中;立管连接杆9与踏板10垂直,并通过前轮固定叉6把前轮夹在立管连接杆9与踏板10形成的直角当中。后轮挡泥板12与踏板10垂直,并通过后轮固定叉11把后轮夹在后轮挡泥板12与踏板10形成的直角当中;车把连接头1固定于伸缩立管3前端,折叠车把手2相对车把连接头1轴向旋转或固定;折叠车把手2旋转至与伸缩立管3平行位置,车把连接头1与后轮挡泥板12上设置有一对用于相互定位的结构,折叠状态下车把连接头1与后轮挡泥板12通过该特征相对锁定,以确保折叠状态下的四边形外框的结构稳定。
所述的滑板车展开状态下,立管连接杆9相对踏板10外翻,前车轮7露出;后轮挡泥板12相对踏板10外翻,后车轮8露出,且前后轮连线与踏板10平行,充分伸展后的可伸缩立管3相对前车轮7、后车轮8上翻,折叠车把手2充分向两边翻转,然后固定至适合乘骑人把持的位置。车把连接头1内有锁定机构,确保外翻后的折叠车把手2的稳定;折叠车把手2、车把连接头1、可伸缩立管3、前轮固定叉6形成一个整体的前轮转向驱动部件,通过前轮转向机构5,与踏板10及立管连接轴4轴向连接。乘骑人通过转动把手,控制滑板车前进方向。
所述的车把连接头1包含一对斜轴连接器,通过斜轴连接器将折叠车把手2展开与折叠。
所述的后轮挡泥板12展开状态下,与后轮固定叉带动后轮旋转,踏板后端连接轴转关结构特征确定其旋转角度,在该角度下,后轮与前轮中心连线与踏板平行。
本具体实施方式展开状态下,可伸缩立管3充分伸展,如图1所示,采用三节可伸缩立管的设计,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数目的可伸缩立管。充分伸展后的可伸缩立管3相对前后车轮上翻。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折叠实现方法如下:使用者放置脚的踏板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连接轴。踏板本身构成所述方形框架结构的其中第一条边。踏板前端,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立管连接杆连接,立管连接杆构成所述方形框架结构的其中第二条边。在折叠与展开两种状态下,立管连接杆与踏板分别成两个固定角度,这两个角度由踏板前端连接轴的结构特征决定。立管连接杆一端与踏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可伸缩立管链接。折叠状态下,可伸缩立管与立管连接杆垂直,垂直角度由立管连接杆与可伸缩立管之间的连接轴相关结构特征决定。可伸缩立管构成所述方形框架结构的其中第三条边。展开状态下,可伸缩立管充分伸展,并上翻至与地面大约垂直的状态。后轮挡泥板与后轮固定叉相对固定,均通过踏板后端连接轴与踏板连接。折叠状态下,后轮挡泥板旋转至与踏板垂直,构成所述方形框架结构的其中第四条边。展开状态下,后轮挡泥板与后轮固定叉带动后轮旋转,踏板后端连接轴转关结构特征确定其旋转角度,在该角度下,后轮与前轮中心连线与踏板平行。
本具体实施方式折叠收纳状态下,可以将踏板(10)、后轮挡泥板(12)、立管连接杆(9)、可伸缩立管(3)等折叠成4段,且这四段形成一个方形框架。具体产品可以采用的外形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方形。这里所述的方形框架是指示性描述,是可以实施的多种外形中的一种。采用本专利所述的框架结构滑板车,无论采用圆角方形框架、椭圆形框架、圆形框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外框架,均在本专利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解决了常规滑板车在不行驶时携带不易的问题。不用时可以把该滑板车折叠后存放在书架、书柜内或桌面上,不用占地面面积,解决了常规滑板车存放时需要占据一个较大空间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连接头(1)、折叠车把手(2)、可伸缩立管(3)、立管连接轴(4)、前轮转向机构(5)、前轮固定叉(6)、前车轮(7)、后车轮(8)、立管连接杆(9)、踏板(10)、后轮固定叉(11)和后轮挡泥板(12),立管连接杆(9)与踏板(10)前端铰接,后轮固定叉(11)及后轮挡泥板(12)与踏板(10)后端铰接,折叠状态下,处于收缩状态的可伸缩立管(3)与立管连接杆(9)垂直设置,可伸缩立管(3)与后轮挡泥板(12)、踏板(10)、立管连接杆(9)构成四边形外框,把前车轮(7)、后车轮(8)包围在其中;立管连接杆(9)与踏板(10)垂直,并通过前轮固定叉(6)把前轮夹在立管连接杆(9)与踏板(10)形成的直角当中;后轮挡泥板(12)与踏板(10)垂直,并通过后轮固定叉(11)把后轮夹在后轮挡泥板(12)与踏板(10)形成的直角当中;车把连接头(1)固定于伸缩立管(3)前端,折叠车把手(2)相对车把连接头(1)轴向旋转或固定;折叠车把手(2)旋转至与伸缩立管(3)平行位置,车把连接头(1)与后轮挡泥板(12)上设置有一对用于相互定位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板车展开状态下,立管连接杆(9)相对踏板(10)外翻,前车轮(7)露出;后轮挡泥板(12)相对踏板(10)外翻,后车轮(8)露出,且前后轮连线与踏板(10)平行,充分伸展后的可伸缩立管(3)相对前车轮(7)、后车轮(8)上翻,折叠车把手(2)充分向两边翻转,然后固定至适合乘骑人把持的位置;车把连接头(1)内有锁定机构,确保外翻后的折叠车把手(2)的稳定;折叠车把手(2)、车把连接头(1)、可伸缩立管(3)、前轮固定叉(6)形成一个整体的前轮转向驱动部件,通过前轮转向机构(5),与踏板(10)及立管连接轴(4)轴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把连接头(1)包含一对斜轴连接器,通过斜轴连接器将折叠车把手(2)展开与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挡泥板(12)展开状态下,与后轮固定叉带动后轮旋转,踏板后端连接轴转关结构特征确定其旋转角度,在该角度下,后轮与前轮中心连线与踏板平行。
CN202020061081.7U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Active CN211731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1081.7U CN211731698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1081.7U CN211731698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1698U true CN211731698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82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1081.7U Active CN211731698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1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92059B1 (ko) 범용 절첩식 자전거
JP3119552U (ja) 折畳み式自転車
US7229089B2 (en) Folding bicycle
CN202029972U (zh) 行李自行车结构
CN102320344B (zh) 便携式踏板驱动自行车
US5823554A (en) Folding, pedal-driven vehicle with universal joint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6507176A (ja) 個人用移動手段
JP2016097960A (ja) 折り畳み式二輪車
WO2002042148B1 (en) Collapsible bicycle
US4284288A (en) Folding bicycle structure
WO2012037800A1 (zh) 可推拖折叠式自行车
US5486015A (en) Human powered ground vehicle
CN104691690A (zh) 一种折叠便携代步车
CN211731698U (zh) 一种框架结构的折叠滑板车
CN203876905U (zh) 骑行、滑行二合一的可折叠滑板车
ES2320653T3 (es) Bicicleta plegable.
CN102951234B (zh) 手提箱式折叠车
CN200981610Y (zh) 多功能折叠电动自行车
JP2004017949A (ja) 折り畳み自転車
KR20120037835A (ko) 범용 접철식 자전거
CN211642465U (zh) 折叠童车
ES2307028T3 (es)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de bicicleta plegable.
CN216805700U (zh) 一种借助踏板能折叠推拉的多功能三轮车
CN105882842A (zh) 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
KR101490848B1 (ko) 자전거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전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