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0332U - 真空导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真空导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0332U
CN211730332U CN202020124185.8U CN202020124185U CN211730332U CN 211730332 U CN211730332 U CN 211730332U CN 202020124185 U CN202020124185 U CN 202020124185U CN 211730332 U CN211730332 U CN 211730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vacuum
bottom plate
fluid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41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佳成
李琳
曾秋云
林凤森
隋显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Guangwei Composi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Guangwei Composi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Guangwei Composi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Guangwei Composi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41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0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0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0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真空导流装置,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部用于放置模具;柔性容器,所述柔性容器用于将模具密封;负压抽真空装置,所述负压抽真空装置用于在模具内部产生第一负压以及在舱体内部产生第二负压,流体在负压抽真空装置的作用下注入模具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模具内部施加第一负压,从而进行流体导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舱体内部施加第二负压,可以在流体导流时,避免大气压力压在流体表面,提高流体传递速率及浸渍效果。

Description

真空导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导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导流成型技术是一种廉价高效的成型技术,传统的真空导流设备由于真空压力施加在流体表面,存在导流时间长的缺点。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低粘度的导流树脂和增加进料点的方法,但是很容易出现浸渍缺陷。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真空导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导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导流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导流装置,包括:
舱体,所述舱体内部用于放置模具;
柔性容器,所述柔性容器用于将模具密封;
负压抽真空装置,所述负压抽真空装置用于在模具内部产生第一负压以及在舱体内部产生第二负压,流体在负压抽真空装置的作用下注入模具中。
一实施例中,所述舱体内的第二负压小于或等于模具内的第一负压。
一实施例中,所述舱体包括底板、盖在底板上的舱盖,所述底板内部中空,所述底板侧壁上设置有与负压抽真空装置连接的真空接口,所述底板顶部设有多个通孔。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侧壁上还设有加压接口,所述加压接口与加压装置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顶部四周和/或舱盖底部四周设有密封胶圈。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内部和/或舱盖内部设有加热装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放置在胶槽内,所述胶槽与模具通过进胶管路连接。
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出胶装置,所述出胶装置包括与模具连接的出胶管路、与出胶管路连接的缓冲瓶,所述缓冲瓶同时与负压抽真空装置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出胶管路为透明硬质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模具内部施加第一负压,从而进行流体导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舱体内部施加第二负压,可以在流体导流时,避免大气压力压在流体表面,提高流体传递速率及浸渍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真空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真空导流装置,包括:
舱体10,舱体10内部用于放置模具;
柔性容器,柔性容器用于将模具密封;
负压抽真空装置,负压抽真空装置用于在模具内部产生第一负压以及在舱体10内部产生第二负压,流体在负压抽真空装置的作用下注入模具中,流体包括导流用的各种原料,如树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各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舱体10内部用于放置模具;
具体的,舱体10包括底板11、盖在底板11上的舱盖12,模具放置在底板11上,舱盖12一侧与底板11一侧铰接,底板11和舱盖12之间密封设置,在底板11顶部四周和/或舱盖12底部四周设有密封胶圈13,底板11内部中空,底板11侧壁上设置有与负压抽真空装置连接的真空接口111,真空接口111与负压抽真空装置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阀和止通阀,底板11顶部设有多个通孔112。
进一步的,底板11由顶部的不锈钢板113和底部的铁质箱体114密封组装而成,不锈钢板113上设有阵列排列的通孔112,通过通孔112实现气流的流通,位于底板11侧壁上还设有加压接口115,加压接口115与加压装置连接,加压装置为加压泵,加压接口115与加压装置之间设置有泄压阀和止通阀,加压装置用于在模具内注满流体后,往舱体10内施加正压从而增加流体成型过程中的密实度。
进一步的,舱盖12由不锈钢框架及有机玻璃板密封组成,有机玻璃板耐压性好,舱盖12上设置有用于观察舱体10内部的进胶及固化情况的透明窗口,舱盖12底部四周设有翻边121,密封胶圈13设置在翻边121底部,舱盖12和底板11盖合时,通过密封胶圈13保证舱盖12和底板11之间的密封。
进一步的,底板11内部和/或舱盖12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电子加热管和控温器,加热装置用于流体固化成型。
另外,底板11以及舱盖12上设有实现舱盖12和底板11锁紧的锁扣18。
本实施例中的柔性容器用于将模具密封,柔性容器具有密封性、伸缩性,柔性容器优选采用真空袋。
本实施例中的负压抽真空装置选用真空泵,负压抽真空装置用于在模具内部产生第一负压以及在舱体10内部产生第二负压,第二负压小于或等于第一负压,流体在负压抽真空装置产生的第一负压和第二负压的引导下注入模具中,负压抽真空装置设置成两个,两个负压抽真空装置分别为第一负压抽真空装置和第二负压抽真空装置,从而分别对应为模具内部和舱体10内部进行抽真空,当然,一个具有两个独立负压抽真空功能的负压抽真空装置完全能代替两个负压抽真空装置。
在选用两个负压抽真空装置的情况下,底板11侧壁上的真空接口111与第一负压抽真空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流体放置在胶槽14内,胶槽14与模具通过进胶管路15连接,进胶管路15一端伸入至流体内。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出胶装置,出胶装置包括出胶管路16、与出胶管路16连接的缓冲瓶17,缓冲瓶17同时与第二负压抽真空装置连接,缓冲瓶17与第二负压抽真空装置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阀及止通阀,出胶管路16同时与柔性容器和模具连接,出胶管路16为透明硬质软管从而方便观察出胶管路16内的流体情况,缓冲瓶17用于接收溢出的流体。
本实施例中的舱盖12底部四周翻边121的底部留有引出进胶管路15和出胶管路16的密封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真空导流方法,包括:
将舱体10内的模具装入柔性容器中,将柔性容器与负压抽真空装置连接;
在模具内部施加用于引导流体流入模具内的第一负压;
将舱体10与负压抽真空装置连接;
对舱体10内部施加用于引导流体流入模具内的第二负压,流体在第一负压和/或第二负压的作用下注入模具中。
这里的负压抽真空装置设有两个,分别为与柔性容器连接的第一负压抽真空装置以及与舱体10连接的第二负压抽真空装置。
具体的,在模具表面均匀涂覆液体脱模剂,铺放好纤维或织物,布置导流辅料及真空辅料,将模具装入柔性容器,封装柔性容器,连接进胶管路15和模具,出胶管路16与柔性容器和模具连接;
将模具放置在底板11上,关闭舱体10,进胶管路15和出胶管路16从密封通口处引出,出胶管路16连接缓冲瓶17,缓冲瓶17连接第一负压抽真空装置,进胶管路15连接胶槽14;
产生第一负压的方式:关闭进胶管路15,打开出胶管路16,启动第一负压抽真空装置对模具施加真空负压,调节真空负压至-0.08MPa~-0.1MPa,保持5min~30min,使得模具内产生第一负压;
产生第二负压的方式:关闭舱体10,启动第二负压抽装置对舱体10内施加真空负压,使得舱体10内产生第二负压;
其中,第一种进胶方式:在产生第一负压后以及第二负压后,打开进胶管路15,在第一负压和第二负压的作用下,流体从胶槽14经过进胶管路15快速注入到模具中;
第二种进胶方式:在产生第一负压后,打开进胶管路15,流体从胶槽14经过进胶管路15注入到模具中,在流体注入的同时,启动第二负压抽真空装置,产生第二负压,在第二负压的作用下,流体流速加快;
第三种进胶方式:启动第一负压抽真空装置,产生第一负压的同时,打开进胶管路15,流体从胶槽14经过进胶管路15注入到模具中,在流体注入的同时,启动第二负压抽真空装置,产生第二负压,在第二负压的作用下,流体流速加快;
第四种进胶方式:在产生第一负压的同时或者之后,打开进胶管路15,流体从胶槽14经过进胶管路15注入到模具中;
第五种进胶方式:在产生第二负压的同时或者之后,打开进胶管路15,流体从胶槽14经过进胶管路15注入到模具中;
优选第一种进胶方式,在前三种进胶方式中,第二负压不大于第一负压,优选通过设置使得产生的第一负压等于第二负压;
往模具内注胶注满后,多余的流体通过出胶管路16进入到缓冲瓶17内;
当出胶管路16流出的流体无气泡后,关闭第一负压抽真空装置,打开加压装置,对舱体10内施加0.1MPa~0.3MPa正压;
压力稳定后关闭进胶管路15和出胶管路16,打开加热装置,将流体固化成型。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模具内部施加第一负压,从而进行流体导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舱体内部施加第二负压,可以在流体导流时,避免大气压力压在流体表面,提高流体传递速率及浸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实施例、特征及实例应视为在所有方面为说明性的且不打算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界定。在不背离所主张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了其它实施例、修改及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真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所述舱体内部用于放置模具;
柔性容器,所述柔性容器用于将模具密封;
负压抽真空装置,所述负压抽真空装置用于在模具内部产生第一负压以及在舱体内部产生第二负压,流体在负压抽真空装置的作用下注入模具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的第二负压小于或等于模具内的第一负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底板、盖在底板上的舱盖,所述底板内部中空,所述底板侧壁上设置有与负压抽真空装置连接的真空接口,所述底板顶部设有多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侧壁上还设有加压接口,所述加压接口与加压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部四周和/或舱盖底部四周设有密封胶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部和/或舱盖内部设有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放置在胶槽内,所述胶槽与模具通过进胶管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胶装置,所述出胶装置包括与模具连接的出胶管路、与出胶管路连接的缓冲瓶,所述缓冲瓶同时与负压抽真空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管路为透明硬质软管。
CN202020124185.8U 2020-01-19 2020-01-19 真空导流装置 Active CN211730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4185.8U CN211730332U (zh) 2020-01-19 2020-01-19 真空导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4185.8U CN211730332U (zh) 2020-01-19 2020-01-19 真空导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0332U true CN211730332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80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4185.8U Active CN211730332U (zh) 2020-01-19 2020-01-19 真空导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0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195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ber-reinforced plastic products
CN106239935A (zh) 真空辅助双膜成型装置
CN101439585A (zh)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压罐/液体模塑成型组合装置
CN103003057A (zh) 用于制造纤维增强的构件的模制工具
WO2016107100A1 (zh) 胶材储存瓶、涂胶机、胶材制备方法
US5183619A (en) Process for forming fiberglass articles
CN107299053A (zh) 一种生物发酵罐
CN211730332U (zh) 真空导流装置
CN201989324U (zh) 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灌注树脂的脱泡装置
CN111231368A (zh) 真空导流装置及真空导流方法
CN108714527B (zh) 一种反应型热熔胶的密封装置及方法
CN103434145B (zh) 一种真空导入方法及制品、以及真空导入装置
CN204251524U (zh) 一种包覆料液动态脱泡装置
CN108973028A (zh) 一种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成型设备
US20220176631A1 (en) Feeding devices and 3d printing apparatuses
JP2005271248A (ja) Frpの製造方法
CN212446424U (zh) 一种树脂真空成型装置
CN209191350U (zh) 一种并联辅助脱泡单元的树脂真空脱泡装置
CN111479620B (zh) 输料设备及其输料方法
CN111807869A (zh) 一种出土文物的真空浸渍保护系统
CN208022147U (zh) 一种日化用品储存罐
CN212840697U (zh) 一种氮气密封装置
CN207237371U (zh) 一种涂料真空除气装置
CN107627630A (zh) 一种复合材料真空导入工艺树脂脱泡装置
JP2533056B2 (ja) 二重シ―ルによる樹脂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